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文科考试的知识点有什么(共含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请叫我组长大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他们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不符合实际,《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2)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①三个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②时间、地点:19日本东京。
③建立者:孙中山。
④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考点:武昌起义
①时间:1910月10日。
②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③影响: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
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强
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6.元朝新发展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一、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
(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高三文科学习方法
★ 历史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