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选修二的主要知识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really?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选修二的主要知识点(共含3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eall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三历史选修二的主要知识点

篇1:高三历史选修二的主要知识点

一、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遭遇的两次严重挫折的认识。

1.两次挫折

(1)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挫折原因

(1)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原因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由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取得统治地位,_被剥夺了领导权,第五次反“围剿”指挥失误,被迫进行长征。

3.挽救措施

(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最后走出一条正确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2)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从军事上、组织上纠正“左”倾错误,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4.深刻教训和启示: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那种脱离实际,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左”,也要反“右”。

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1.相同点

(1)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2.不同点

(1)领导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2)革命目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3)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4)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5)革命结果: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没有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

(6)革命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篇2:高三历史选修二的主要知识点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奴隶社会: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土地国有制

(2)封建社会: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这种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多年,后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不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同地主土地所有制一样,是中央集权制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C、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隋唐两朝均采用)。

(3)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2、对土地制度变革和调整的认识:我国古代社会土地制度从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到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演变,以及对不同土地制度的调整,实际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3、土地兼并:

(1)表现:地主大量兼并和占有农民的土地。

(2)中国封建社会各阶级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A、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其措施主要是通过封建国家的权力来强行限制、禁止土地兼并。北魏至唐朝,国家掌握部份土地,实行“均田制”,保证农民获得部份土地,但并不触动贵族、官僚、地主土地,终究无法制止土地买卖和兼并;780年,唐实行“两税法”,实际上承认了贵族、官僚、地主对土地占有的合法性。

B、农民阶级:作为被统治阶级,主要是通过农民战争来猛烈冲击地主阶级统治,以实现土地的重新分配。农民迫使新建的地主阶级政权调整统治政策,承认土地变动的现实。

篇3:高三生物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名词: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铁)、Mn(门)、B(碰)、Zn(醒)、Cu(铜)、Mo(母),巧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2、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探)、0(洋)、H(亲)、N(丹)、S(留)、P(人people)、Ca(盖)、Mg(美)K(家)巧记: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

3、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

语句:1、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大约有200万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①C、H、O、N、P、S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的97%。

②.有的参与生物体的组成。

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植物体内缺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过程。)

高三生物选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历史选修一单元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期中知识点

物理选修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

历史知识点

高三历史选修二的主要知识点(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三历史选修二的主要知识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