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感动就有多少羞愧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皮个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多少感动就有多少羞愧(共含8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皮个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有多少感动就有多少羞愧

篇1:有多少感动就有多少羞愧

每日名言

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每日自励

穷不一定思变,应该是思富思变。

篇2:有多少感动就有多少羞愧

岁末,被太多的感动沉浸,新的一年,我想活在希望里,不再流泪。

如许多的感动之后,除了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好人之外,却怕再被感动,总觉得有一种苦楚难以面对,仿佛一个举重运动员,去举一个终究要被压垮的重量――无奈总是让人悲观。光阴的脚步刚刚跨入新的一年,在一个叫赵秀花的女孩面前,泪水仍然悄悄濡湿了眼角。

感动的叙述已经艰难,艰难的沉重总是让人下意识地沉默。藏起了悲欢,藏起了言语,就是怕说出了心碎,就是怕觉察到无力。可在这个从未表达自己的小女孩面前,在这个只将爱化作行动、只用行动挽救的小女孩面前,应该有一种表达――表达我们的感动,表达我们的羞愧。

然后,哭也可以,行动也可以。

这个叫赵秀花的女孩,只有12岁,父亲智障,母亲患有精神病。女孩7岁起即撑起家庭生活重担。去年2月,9岁的弟弟患上了肾功能衰竭综合征。女孩在卖掉家里一切能卖钱的东西后,带着弟弟走上求医之路,先后20次往返长沙,许多路程,都是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

多少孤苦无依,说不出来,因为以后也许还得靠她这样去走;多少风餐露宿,不想说了,因为以后也许还得靠她这样去过。在这个小女孩面前,有多少感动就有多少羞愧。

我不知道,一个父亲智障、母亲患有精神病的家庭,其基本生活保障从何而来。这个家庭的孩子,既缺乏家庭的保障,又缺乏社会的救助,其境遇的悲情是不是双重的?一个12岁的女孩,既担负起对自己的责任,又担负起对家庭的责任,其力量是不是双重的?

一个孩子在患重病之后,没有任何的保障,这是不是我们医疗保障体系的羞愧?而由一个最柔弱的肩膀来承担只有全社会才能承担的救助责任,这是不是社会救助体系的羞愧?当一个小女孩在竭尽自己所能之后,举着“天下好心人,请救我弟弟一命!”的牌子,牵着弟弟走在漫漫的求医路上,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羞愧难当。

不知道这个小女孩将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她把弟弟揣在了胸口,而我们却让她独自行走在她难以经受的风雨里。

当她与弟弟忍饥挨饿之时,当她流浪于城市的广场,在寒夜流着泪抚摸弟弟胀痛的肚皮,让他入睡,当她用自己的'体温暖着幼小的弟弟,所有社会应该承担起的责任,所有可以呵护她的人们,是不是都已睡着?

这世界总有一些东西让你悲从中来,忍不住,躲不掉;这世界总有一些东西让你无怨无悔,站定了,挺直了。

我们现在大多数所谓的“感动”,总是只满足于事后的发掘,而不是事前的保障与当时的救助。当我们面对这个小女孩时,我总在想,天底下是不是还有这样的遭遇在生成?天底下是不是还有这样的孩子在承担?而我们是不是现在就应该掮住沉重的闸门,放他们到轻松快乐的地方去?当这个小女孩用乞讨实现她对弟弟的救助时,我觉得我们许多袖手旁观的理由,社会体系中视而不见的理由,都已失去了重量。

有多少感动就有多少羞愧,因为我们感动于别人所承担的,恰恰是我们没有去做,或者说恰恰是社会的缺陷所在。

小女孩救弟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她的邻居以及社会许多好心人的救助,在女孩最难忘的记忆中,就有“一位阿姨”曾在他们饿了3天后的困境中,拿出了4个橘子和1个苹果给他们吃,并给了他们200元钱。新闻见报后,我们的读者也在自发地捐款捐物,我们惟一希望的,是这个社会所有责任的承担,所有爱心的付出,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让所有的缺陷不再留下缝隙。

每日文摘   一生的功课

有一次在网上随意浏览,看到几米的一幅漫画,名字叫《露露的功课》。画面很简洁,一个女孩带着一只小鸭子在走。画的下面是几米配的稚拙文字:“露露不会游泳、不会飞,她的鸭子也是。露露带着小鸭,天天到池塘边看别人怎么游泳、怎么飞,”网页上的文字到这里就没了,再往下翻,变成了另外的内容。当时我只是想:咦,怎么会以一个逗号结束呢?是点错了标点还是丢掉了文字?―――管它哩。

可是后来,我发现自己居然忘不掉那幅漫画和那些稚拙的文字。我想,如果后面还有文字,它应该是什么呢?我试着去补充:“后来,露露和她的小鸭学会了游泳,她和它还想学飞。”不好!倒不如这样续写:“后来,露露学会了游泳,小鸭学会了飞,她和它开心极了。”还是不好!根本有违几米的风格嘛。看来,后面可能真的没有文字了。需要更正的,仅仅是那个逗号而已。

一日,我去书店为一个朋友选书,一眼就看中了精装本的《听几米唱歌》。毅然买下,想用这本“成人童话”去博取一个优秀成人的微笑。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居然是《露露的功课》!我急切地去看那最下面的一行文字―――噢!在“……天天到池塘边看别人怎么游泳、怎么飞”的后面,果然还有一句话,一句关键的话,一句让我读了茅塞顿开的话,一句让我今生今世都不敢忘怀的话―――“日子一样很快乐”。

自己不曾拥有,就快乐地欣赏别人的拥有,不让日子沦于黯淡,不让心绪陷于灰颓,这,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努力去做的功课。

篇3:名人经典语录:有多少爱,就有多少原谅

1、爱情就像一枚钱币,一个钱币的最美丽的状态,不是静止,而是当它像陀螺一样转动的时候,没人知道,即将转出来的那一面,是快乐或痛苦,是爱还是恨。快乐和痛苦,爱和恨,总是不停纠缠。

2、感情中最磨人的,不是争吵或冷战,而是明明喜欢、还要装出不在乎。爱,总和自尊捆绑在一起。但自尊绝非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坦诚的面对自己。世人都习惯了扮演一种不屑一切的冷艳。演技越好,离快乐越远。别藏得太深,幸福会找不到你。

3、爱一个人,你会记得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深爱一个人,你会记得和他分开的日子。

4、世上最凄绝的距离是两个人本来距离很远,互不相识,忽然有一天,他们相识,相爱,距离变得很近。然后有一天,不再相爱了,本来很近的两个人,变得很远,甚至比以前更远。

5、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当爱情过于盛大和隆重时,很多时候,更爱的那一个人是无法喊出对面那个人的名字的。虽然就是那么简单的几个音节,可要说出它们,却像移走一座大山一样艰难。

6、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任性的不理会一切!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要求时时都粘在一起!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傻傻的看着对方微笑!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不理会柴米油盐!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是任性的两个小孩!如果有一天,我们习惯了彼此埋怨、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那我们就结婚吧!

7、我希望我的爱情,一次懵懂,一次刻骨,一次一生!

8、爱,有何必多问?问得太多,只怕就不爱了。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9、在成熟的爱情里,必须在极力地完善自己以后,才能去爱别人,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去接纳别人的爱。这是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一方面不断地学习自我成长,一方面在爱情关系中,帮助彼此成长。

10、当我们遇到一段我们心甘情愿豁出自己却又无法把握的情感,放手,或者继续,你是否犹豫不决?又或者,当求之不得、失落惆怅的片刻,你愿否从来就没有遇到过那个特别的人?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段或数段掏心掏肺的爱情。也许,我们每个人也都会需要一段旅行。

11、爱是有安全感,又没有安全感。爱是一种震撼,也是一种无力感。爱是诱惑,也惟有爱能给你力量抗拒诱惑。爱是忠诚,可是爱也会令你背叛。

12、爱情的美好与长久,其实跟兴趣是不是一致,没有绝对关系。爱好不同,有时反而更能吸引对方的好奇心,推动他了解自己未知的世界。当男人发觉女生擅长做自己陌生的事,他会觉得你充满新鲜和神秘感,兴趣,恰恰激起男人爱的冲动。

13、爱情开始的時候,把天涯变成了咫尺;结束的時候,却又把咫尺变成了天涯。曾经以为,爱情是人生的全部;然后有一天,发现那只是我浪费了最多光阴的一部分。曾经以为,爱上了,就不会寂寞;然后有一天,还是会寂寞。曾经以为,即使爱上了你,我也可以全身而退;然后有一天,发现我退得伤痕累累。

14、爱是相互的,关心和宠爱也是相互的。女孩在享受男友的关心与宠爱的同时,有没要想过也付出自己对男友的关心宠爱?没有谁说一定是男孩关心和宠爱女友,女孩也应该要去关心宠爱男友。

15、爱是什么?渐渐的让我懂得,爱其实没有理由。因为爱着她,所以会很在乎她、很担心她、很会吃醋。也就是因为这些,使得我,像个小孩子般的脆弱、天真。也同时让我更懂得一个男人的职责、担当。

16、世界上有一种爱,不能用语言去表白,只能用心去体会,它没有花前月下的意境,没有白头偕老的约定,更没有海誓山盟的誓言,但它能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这种爱时刻围绕在你的周围,追随左右。

17、总有人问我什么是爱情,我觉得爱情就是二十岁的时候, 我带你跟朋友出去玩,你让我少喝点,我让你扶着我。四十岁的时候我去上班你让我把衬衫领子翻出来,我走之前还亲你一口。

18、来世若有牵手时,我定然牵着你的手,走过一世,相随一生。人生有多少遗憾,谁也说不清,今生相遇,只有无尽思念,偶尔的相逢,传递着浪漫的情怀。此情难了,此爱永存。

19、爱向往,未相守。几人纠缠在情感的泥潭,牵扯出了一段悲伤恋歌。付出了自己的情感,因为没有说出口的执着情感,而没能在一起,离愁别绪让人惋惜。爱了,珍惜,莫要等失去后追悔莫及。留一段幸福在身边,真爱莫放手。

20、初恋都让人难忘,觉得美好。为什么?不是因为他(她)很漂亮或很帅,也不是因为得不到的就是好的,而是因为人初涉爱河时心里异常纯真,绝无私心杂 念,只知道倾己所有去爱对方。而以后的爱情都没有这么纯洁无瑕了。纯真是人世间最为可贵的东西。我们渴求的就是她。

篇4:哲理故事:有多少担当就有多少力量

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行脚布教,弟子一路上竟满腹牢骚,嘀咕不停,嫌背的行李太重,不断地要求师父找个地方休息。镜虚禅师却说路途那么遥远,老是休息,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呢?镜虚禅师径自精神饱满地向前走去。

有一日,师徒俩经过一座村庄,迎面遇到一位姿态美丽的妇女,走在前面的师父不晓得跟那位妇女说了些什么,只见那女人突然大声尖叫。妇女的家人和邻居闻声出来一看,以为和尚轻薄妇女,齐声喊打。身材高大的镜虚禅师不顾一切地向前飞奔,走在后面背着行李的徒弟也快速地跟随师父往前奔逃。

跑过几条山路后,镜虚禅师见村人没有追上,就在一条寂静的.山路边停了下来,回头看见徒弟气喘嘘嘘地跑了过来,就非常关心地问徒弟道:“刚才背了那么多行李,跑了这么远的路,还觉得重吗?”

“师父!很奇怪,刚才奔跑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行李很重!”

小故事感悟:在人生的旅途上,如果对前途没有坚毅不拔的信心及目标,那么做一点小事,就会觉得很辛苦、繁重;如果对前途有信心、有理想、有目标,再远的路途、再重的责任,也不会感觉辛苦、繁重了。

因此,我们在人世间,最重要的是训练自己要有承担力、责任感,你有多少担当就有多少力量,相对的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篇5:有多少生命

有多少生命

一天,风平浪静,一位哲学家来到了港口,他要坐船抵达对岸去领诺贝尔哲学奖,但和一堆满嘴烟味、粗俗、没有文化的老船夫待在一起令他感到作呕。

一上船,哲学家就闻到浓重的烟味与船夫许多天不洗澡的臭味,还有捕获上来的鱼散发出的鱼腥味,而使他更厌恶的则是老船夫们的粗俗语言。一个老船夫走过来,举起酒杯问哲学家:“你爱喝酒吗?要不要来一杯著名的八十年代葡萄酒?”

“不用,酒和烟我都不喜欢,酒可是会让人丧失理智、令人眩晕的坏东西。”哲学家用很痛恨的语气回答那个船夫。“那是因为你酒量不好,葡萄酒是很好的东西,它不仅好喝,而且适量地喝还可以强身。”船夫喝着葡萄酒还伴随着“咕咕咕”的声音。“味道非常棒,你竟然不想喝一口”。“好吧,好吧,我不怨酒了,我可真没看出你是那种喝酒不会过量的人。”说完,哲学家摇着头走向船的另一头。

哲学家放眼望去,天空是那么蓝,海水也是那么蓝,蓝映着蓝,显得格外蓝。风抚摸着哲学家的脸,船随着浪花摇摆,哲学家陷入了沉思……。突然一阵喧哗声传来,原来是船开动了。这声音打断了哲学家的`沉思,他非常恼火,决定找个人出出气。

船夫们在奋力地划着船,常年的露天劳动令这些船夫的皮肤黝黑,哲学家却打心眼儿里看不起这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体力劳动者。他走到一位年纪较大的船夫身边,指着自已的大脑问道:“老船夫,这是什么?”“这当然是大脑呀!”船夫一边划一边说道。“错,这是智慧。”哲学家一脸鄙视地说。“你有没有学过文学?”哲学家又问。“抱歉,先生,我没有学过文学。”船夫感到十分奇怪,当船夫需要什么文学呢?“唉,真是可惜,你已经浪费了百分之五十的生命。”哲学家摊了摊双手说。

“那你有没有学过数学呢?”哲学家继续追问。“对不起,先生,我没有学过数学,因为我根本没有上过学。”老船夫老实交待。“唉呀,那更加惨了,您可只剩下百分之二十的生命了。”突然间,狂风大作,风呼呼地刮着还夹杂着雨水。风如同一把匕首刮着哲学家的脸,雨也如同冰点,把哲学家冻得直打哆嗦。

“不行,太冷了,风也太大了,我先进船躲躲。”哲学家躲进了温暖的船舱。舱外,狂风骤雨,电闪雷鸣,哲学家见识到了自然界的威力。船夫们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各种紧急事件,但风刮得非常厉害,船夫只好把船帆收下来。风把海水掀起,海水猛灌进船里,大家的心里都有了最坏的打算。“不行了,收帆也不起作用了,船要沉了!”一位船夫呐喊道。

就在这时,一个巨浪如同咆哮的狮子,疯狂地向船扑来。船员和哲学家应声落水。哲学家极力挣扎着,但无济于事。哲学家大喊道:“救命啊!救命啊!”海水涌进了哲学家的嘴里。老船夫朝着哲学家游过来,轻声问道:“你不会游泳?”“不会,请你救救我……”“那你可是会失去百分之百的生命了。”“你能救救我吗?”哲学家还在水中挣扎。“好吧,看在你是位哲学家的分上,我救你吧,抓住我。”

哲学家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似的紧紧抓住了船夫,船夫把他带到了一块木板上。船夫说:“现在你的知识能救你吗?”哲学家无言以对。

随风漂流了几天,船夫教给了他书本上学不到的生存知识。救援船找到了他们,他们得救了。重获新生的哲学家不再趾高气扬了,一副彬彬有礼的姿态让他赢得了更多的称赞。

篇6:有多少自私的爱就有多少伤害散文

有多少自私的爱就有多少伤害散文

爱这样痛,这样苦,这样累,这样伪装,但是还是要坚强,爱不是生命的全部,爱的失去不算什么,对于我来说,真的不算什么,经历了太多的内心挣扎,终于越来越看清自己,原来都是孤寂惹的祸,原来都是心没有寄托惹的祸,我一直想改变自己,战胜自己,可是终究摆脱不了这份心碎……

我能听见自己心碎远离的声音,我能做到平淡,我可以不关注他,因为他已经离我很远了,我一直觉得用我的理智和平淡,把他当作路人,过客,曾在我的心中起过波澜的人,是我不够坚强吗,为何想到许多,会眼泪不自主的滑落.....

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就是想获得,才去付出,当付出对于别人是无用的,才知道一种愚蠢是因为太在乎每当想到我们终究会是路人,我们终究不能彼此慰寄,注定擦肩而过,我开始怨恨这场相遇,因为理智很累,很苦,很疲惫,做到高尚怎么那么难,做到心无杂念那么难呢......

我期待时间让我改变,我渴望时间抹平我的忧伤,我期待平安健康是我的仰望,我不想再做白日梦了,可是梦里的担心又那么清晰可见,总是好像焦急的寻找,寻找的好累人……

离开是最好的选择,明知道是这样,我却期盼靠近,明知道彼此份量不同,还是不自觉要引起他的注意,明知道有我不多,缺我不少,却还是执念一种执着.……

原来人是这样可笑,虚拟世界里的寄托也能刺痛心窝,是现实太寂寞,还是欲望太多,从头到尾的想,去捋顺,去剖析,终究还是研究不出人性,终究还是明白不了自己,为何那么多的`虚拟关心和问候,却一点打动不了我的内心,总觉得是廉价的,礼貌的回复,自己体会到的是一种应付,人都是这样吗,我真的不太清楚……

博爱,博大,宽阔,我是多么向往,但是狭隘始终摆脱得这样难,这样苦,如果我对任何人都做到像喜欢蓝天白云,绿树花朵的热爱,那就轻松了,我一直努力这样做,可是某一刻的泪水却暴露了我的自私,总是那点欲望就冒出来,想爱着花草树木的心情里,有他的身影,每当看着树木微笑时,想到的是和他搂着大树遐想,每当看到花朵,想到和他一起漫步田野花海,那是多么的开心,总是会深呼吸空气的时候,想到他在我身边的味道,是不是很美好……

我不是少女了,却总有这种莫名的浪漫想法,是不是就是不成熟,这叫什么病呢,人性不满足的病吗,大概是的,总想有个人和我一样,爱着大自然的一切,会和我一样拿着小棍子和小蚂蚁玩很久,会和我一样,踩一下小草看它什么时候再立起来,会在空旷的田野张开双臂跑一会,对着天空喊几声,而他不会说我是精神病,他也会和我一样这样做……

每次开心的在田野,在城市欣赏美丽的风景的时候,虽然很开心,但是也觉得孤独,原来内心一直需要有个人来陪,我如果觉得这里风景真美,他会说,很美,我如果说,今天天真蓝,他会说,心情真开阔,我好像一直有小女人的情怀,每当失落的时候,看看蓝天白云,大树小草,心情就会好很多,在这个大千世界,我是这样平凡渺小,还有那么多渴望需要,我如果穿越人自私的情感困惑,坦然,淡然,不奢望,不遐想,很实际,很实际的生活,是不是会很洒脱呢,我一直穿越不了自己的心,心好像一直有洁癖,自主的拒绝接受现实的俗气,可是自己多么的俗气,多么的神经啊,吃喝拉撒的日子里,有多少诗情画意能够面对的,所以我要面对现实,我警告自己很多很多次了,可是性格真难改,也许我一辈子都会莫名其妙的用微笑和泪水释放最柔软,最脆弱的内心。

有多少自私的爱,就有多少刺痛和伤害,不自私做起来那么难,时常泪流满面,心的放开,泪水掩盖,有一种情,好像天生自来,我现在能做的是放弃,放开,当这个时候,这个岁月,明白觉醒,有多少爱,就有多少伤害的时候,心仿佛老了许多许多……

篇7:诗经有多少篇?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2、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3、现今流传本有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方便,就称作“诗三百”。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如今世上只剩外传10卷。至于当今世上流传的诗经,则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的毛诗。

名称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产生年代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

创作者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内容简介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风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篇8:三字经有多少句

三字经原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欲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帝号纷

迨灭辽 宋犹存 至元兴 金绪歇 有宋世 一同灭 并中国 兼戎翟

明太祖 久亲师 传建文 方四祀 迁北京 永乐嗣 迨崇祯 煤山逝

廿二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堂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三字经有多少字

诗经有多少篇

作文 母爱有多少斤?

范仲淹的作品有多少

自然数的个数有多少

有多少求职可以重来

高一英语有多少知识点

菊花有多少种品种

候补购票成功率有多少

诗经风篇有多少篇

有多少感动就有多少羞愧(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有多少感动就有多少羞愧,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