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成功女性的故事成功女人的故事(共含6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深圳陈潇”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阿列克谢耶维奇,她的身份是一名女记者,擅长纪实性文学作品,昨晚她获得了的诺贝尔文学奖。
斯维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出生于乌克兰,父亲为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她在白俄罗斯成长,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其已出版中文译本的代表作有《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锌皮娃娃兵》《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等。
她的作品中文版责任编辑陈亮说,伟大的纪实文学作品,既比小说更加贴近现实,同时比小说更加荒诞和富于戏剧性。《纽约时报》就曾评论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里,“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她的作品不是虚构的,却比虚构的文学更加让人难以置信。
她80年代曾经来到中国访问,当时一些刊物上有过报道。著名翻译家、俄罗斯文学研究学者高莽这样回忆——
1989年初冬,阿列克谢耶维奇随苏联作家代表团来中国访问。11月6日,外国文学研究所的苏俄文学研咳嗽庇氪硗偶嗣妫翘齑蠹姨傅煤芩姹悖芴钩稀0⒘锌诵灰嬉伦牌邮担⑿图虻ィ婕章源撬迹幸凰疑难劬ΑK不扒椤⑽戎兀挥谢龅拇窃澹裁挥泻姥宰秤铮烤浠俺隹谑保坪醵荚谒闹械嗔抗
她讲述了自己在大学新闻系毕业之后怎样当了记者,怎样认识了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达莫维奇怎样以他为师,后来又怎样从媒体进入文学界。她还讲了写作《战争中没有女性》的过程。她说她用四年的时间,跑了两百多个城镇与农村,采访了数百名参加过卫国战争的妇女,笔录了与她们的谈话。战争以苏联人民的胜利结束,同时也使很多妇女改变了自己的天性,从此变得严峻与冷酷。
她的话当时给高莽印象最深的是,她讲述自己怎么孜孜不倦地追求“书写真实”,还有她关于“纪实文学”的想法。她赠给高莽一本白俄罗斯出版社出版的《战争中没有女性》原作,书上题了一句话:“纪念我们在伟大的中国土地上的会晤。”
来自襄阳的80后青年作家蒋方舟,对《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一书感受深刻,她说:“重新读一遍《切尔诺贝利的回忆》。当巨大的建筑倒下,看到的是一个个人。消防员的遗孀目睹自己的丈夫一点点变成具有高放射性的物体,连死后的骨灰都令人躲避;父亲把六岁的女儿装进小小的棺材里……作者花了三年去收集和保存灾难亲历者的情感,因为‘人脑海中那些模糊的情感、传言和印象更接近真相’。
美女寝室里开美甲店 赚同学钱月入千元
一张粉色小桌,掀开桌板,里头全是各类美甲用具,张秋熟练地从琳琅满目的甲油胶中挑出两瓶为顾客推荐。选好颜色后,她像是在打磨艺术品般认真地帮顾客做着指甲,40分钟后,顾客的指尖闪耀出梦幻的光芒。您也许不会想到,这可是一家开在高校女生寝室里的美甲店。
“当时我手上有一笔报双学位的钱,但没发现想报的专业,于是干脆拿这笔钱去进货,开始了我的美甲生意。”昨日,回忆大二时开美甲店的契机,华中科技大学级德语系的重庆姑娘张秋眨眨眼睛,略带调皮地笑着说。
虽然这么说,张秋可不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学生。大学四年里,张秋去自习室的次数不超过3次,成绩却始终位于班级前列,不久前还被保送到四川外国语大学读研。“我的秘诀就是注重效率,我每天的学习时间表,都是精确到分钟来安排的,当天的学习计划就算熬夜也要完成。”这种习惯不仅让她成为同学眼中的“美女学霸”,也让她的创业顺风顺水。
张秋的美甲生意,主要包括指甲油与甲油胶两块。“去光谷做一个普通的甲油胶都要198元,而我在淘宝上进材料成本在50元左右,我把价格定为58元,薄利多销嘛!”别看利润薄,从开美甲店的第3个月起,张秋每月都能赚1500到元。在寝室开店省了租金,而熟客口碑效应则让她的顾客队伍越来越壮大。“顾客的指甲如果有一次没做好,很可能就再也不会来了,所以我总是小心再小心,将失误降到最低。”张秋说,上个月她帮一名同学做指甲,那瓶甲油胶一直在用没出过问题,可当天下午同学来电话说甲油胶起泡脱落了,她二话没说就带着工具重新上门修补。
该校级电信工程专业学生喻亚贤告诉记者:“张秋课业也挺重的,但美甲的时间都听我们安排。外面做美甲,产品质量和服务都不如她这里。她的生活特别精致,成绩也好,经常给我提供帮助和建议,真心很佩服她。”
虽然张秋已在川外所在的重庆找好店面,可她却决定放弃开店计划。“我在重庆读研只有两年时间,可能刚开始赚钱就得把店转出去,这样回报率太低。”张秋说,自己总在寻找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
大学时代开始,对“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便开始影响着孙蕾。孙蕾所学专业与家居设计并无半点关联,但在这期间,孙蕾几乎订阅了当时所有热门的家居设计类杂志,通过大量的自我学习,初步建立了对行业的认知。
毕业之后,孙蕾正式进入家居行业,就职杭州某知名家居市场,负责招商工作。在此期间,孙蕾通过与众多家居品牌经营者及运营者的接触,学习并掌握了更多行业知识、积累了更多的行业经验,也建立了良好的行业人脉圈。这让孙蕾逐梦的资本得到了提升。
职场历练,人生进阶
,孙蕾辞职,进入了一家专业设计公司,负责市场业务工作。该公司是杭州整体软装设计服务的先行者。在此期间孙蕾接触到了专业的软装设计。非科班出身的孙蕾,利用工作之余自学室内设计课程,并在一段时间之后完全具备了一名优秀独立设计师的专业能力。在这里的十年,使孙蕾得到了全方面的成长,也为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舍与得,练就大智慧
正当事业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孙蕾的人生进入新的阶段——结婚生子。这是很多职场女性都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节点。在人生每一个重要节点上,孙蕾都有清醒的认知,并做出正确的取舍,即事业与家庭从来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是相互成就。所以,孙蕾愿意选择暂时放下工作,在孩子最需要妈妈的这几年,专心照顾和陪伴孩子。
孙蕾告诉我们:成功的意义不光是金钱财富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能够认清自我,在不同阶段能够勇于去追求、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回归真我,让生活和事业共同成就美好
,孙蕾与朋友合伙创业。成为“左右乾坤”家具(左右沙发旗下家具品牌)杭州经销合作伙伴。通过用心经营,同年杭州便成为该品牌全国销冠。
年初,孙蕾与“自在工坊”品牌创始人张军、赖珍珍夫妇结缘。基于对中国原创家具设计和中国当代东方生活美学的共同理解和认知,双方成为了互相信任的知己。
2011月,孙蕾在众多强劲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自在工坊”杭州地区主理人。
年12月,自在工坊浙江首店在第六空间杭州城西商场开业。
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孙蕾便完成了重回职场、自我创业,并获得了成功。这依赖于幸福稳定的家庭在背后给予的强大支持,也得益于孙蕾从未停止的自我提升和追求。
女性在打拼事业的道路上,往往会经历更多的困难。孙蕾深谙其中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她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作为女性所具备的成功特质。共情能力强,能够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客户、员工的真实需求;多任务协调能力,良好的平衡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有着敏锐的直觉,能准确捕捉市场动向,快速思考问题、制定策略,这使她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不做行业的跟风者。
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产品,服务“对”的客户
孙蕾与自在工坊无疑有着精神的契合:回归自我,素雅本真,追求内心。所以对待客户,他们往往会更倾向选择“对”的,让彼此更“懂你”。“如果产品不是客户想要的,绝不强推;如果是客户追求的,我们尽力配合。产品生产出来,毕竟是为人’服务’的。”孙蕾如是对我们说道。所以他们的客户没有太多标签,硬要说的话就是对生活方式的认同和契合。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在2017年,孙蕾成立了愫初人文文化传播公司,它作为一个载体,将孙蕾对生活的感悟和自在工坊的生活方式相互融合。因为热爱茶道,孙蕾会定期邀请老师到店来讲解茶文化,甚至会亲赴产地品尝应季新茶,这样的热情同样感染了她的客户,客户也会不定期来店里小聚,为的就是孙蕾寻回来的那一盅新茶。通过相同的爱好、相似的审美情趣,吸引一波有共同爱好的人聚集在自在工坊,让自在工坊成为一方立体的人文空间。除此之外,孙蕾还在系统地学习传统社交礼仪,了解旗袍文化,学习品鉴红酒等,这一切本质上都源于孙蕾对生活的热爱,并将这份热爱灌输到事业中去。
孙蕾说:“真正热爱的事情是不需要刻意培养的,它会自然而然地在你生活中出现”。热爱——让一切发自内心。一如,孙蕾爱自己的事业,也爱家人和生活。两者相互成就,才有了丰满而不被定义的人生。有思想、有温度、有力量,这就是孙蕾。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徐帆离我们很远。她是一位实力派的女明星,演技有口皆碑;还有就是她的另一个身份——中国顶级导演之一冯小刚的妻子,这也是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她是一位名人,身上诸多光环围绕,这使她与普通人的生活之间凭空筑起了一道屏障。但跟她实际接触后,我觉得其实徐帆离我们很近,就来自左邻右舍,朋友之间。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徐帆。那天她挽着头发,穿着黑色短袖上衣,一条普通的牛仔裤,很朴素。她对人说话慢条斯理,不是傲慢,而是谦恭,甚至有些怯生生的。这是《唐山大地震》电影上映前的宣传,徐帆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
早就听说徐帆生活俭朴,自己从来不买500块钱以上的衣服,很多人一定会说:至于吗,家里有那么多钱。好像明星一掷千金就应该是顺理成章的。的确,明星们为了吸引眼球,不惜花重金包装自己,但那是别的明星,不是徐帆。徐帆就是一个演员,实力在那儿摆着呢,她何必把自己捯饬得花红柳绿呢,就像冯小刚说的:徐帆如果走红毯,就会被淹没到俊男靓女里,但是只要她上了大银幕,就光芒万丈,无人能敌了。看《唐山大地震》,她演得的确很好!情绪拿捏得了无痕迹,爆发得让人动容,母女重逢的那一刻,徐帆已经化为一位心碎成一片一片的母亲。
如果不在剧组,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居家小女人。其实她扮演的角色也大多数都是居家的普通女人,徐帆调侃自己说:“我的灵魂就是一家庭主妇。”平时她在家里就是打扫卫生,整理衣服,到处拾掇,要让她的“家里人”看了舒服,她说最浪漫的事就是她“家里人”吩咐她一件事,她屁颠屁颠地去完成。徐帆解释说年轻人不易体会到这种家庭主妇的甜蜜。人说徐帆演的角色“接地气”,我看原因即在此。对了,她口中的“我们家里人”就是冯小刚。
徐帆和冯小刚的爱情我早有耳闻。当时的感觉确实有点像冯导自嘲的那样:“一朵最鲜的花插到了最牛的粪上。”这个就是人们常说的郎才女貌吧。可能这就是虽然徐帆是后来居上,但是我们还觉得他们俩就应该在一起。一时间,他们的爱情成了文艺界的一段佳话。
最近两年,佳话有些变了味道。有传闻说他们不和,说冯小刚有了外心,有一张狗仔们拍的照片显示:夜间,冯小刚和一个墨镜女在他的公寓门口。对于我们这些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来说,只能思忖着是不是无风不起浪了,甚至有一段时间,还传出他们要离婚什么的,认识的人都替徐帆捏着一把汗。后来徐帆出演《唐山大地震》,我还一度觉得她真是深明大义,以大局为重呢。
再后来,徐帆就来了我们节目。我们其实挺不好意思问他们夫妻关系的,那就问问工作上的事吧,比如7年来夫妇俩的再度合作(上一次是的《手机》)。没想到徐帆却把话题扯到了她和冯导的夫妻关系。她说,在《唐山大地震》这部充满亲情的电影合作中,她和冯导的爱情更上了一层,她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画。她说,他们俩甚至都不是左手跟右手的关系了,而是连体,说这话时她把两只手紧紧对在了一起。
“这是一种拉人骨血的关系!”她说。她说过去冯小刚出门她还问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现在她完全不问了,充分信任。听她这样说,还是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是我们心里也温暖了一把,立刻明白,他们两个人之间没事。
其实徐帆也不是没有500块钱以上的衣服,她笑着说:贵的都是冯小刚给买的。
“自己创业,时间上比较自由,这样陪伴孩子的时间也会多一些。”29岁的新手妈妈邓志惠谈及创业初衷,一直强调不能错过孩子的成长时光。如何既能拥有一份好的事业,又能兼顾好家庭?这是很多年轻妈妈遇到的难题。但是,有这样一群人,她们为了事业家庭两手抓,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人生—创业。
“没有错过宝宝成长时光”
“有一次,为了节约进货成本,我凌晨1点去红星大市场采购水果,自己一件件搬上车,一直忙到6点才结束,回家后都快瘫倒在床上了。”邓志惠说,回忆起一年多来创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虽然比上班时要辛苦些,处理的事情也复杂多了,但自己觉得很值得,“因为有大把的时间和女儿在一起。”
邓志惠在望城区联诚花园小区经营着一家100平方米左右的进口零食和水果店,妈妈和妹妹帮忙一起打理。这位浏阳妹子7年前从东北一所大学毕业后,考入家乡某经济强镇当政府雇员,虽然薪水不高,但算是一份安稳体面的工作。不过,与大学同学、身为公务员的男友结婚成家后,邓志惠就萌生了创业念头,因为她希望,将来生了孩子能够陪TA一起成长。
三年前,她辞掉政府雇员工作,走上创业之路,先后卖过服装,开过淘宝店。去年,经过四处考察,邓志惠盘下一家店子,并起名“邓家铺子”,卖起了进口零食和应季水果。一年多下来,生意挺好,月销售额最多时能达10万元。因为购物环境、服务都不错,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我相信,只要把努力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就会得到相应的收获。”邓志惠说,“在创业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快乐,最重要的是没有错过宝宝的大多数成长瞬间。”
“创业让自己更独立更自信”
像邓志惠这样,受过良好教育、在成家后放弃不错的职业闯荡“江湖”的85后时尚辣妈不在少数。
毕业于大连音乐学院、目前在某培训学校当老师的王萌是一位新晋辣妈,宝贝儿子的出生,让她坚定了几年前就有的创业想法。因为经常客串朋友的婚礼主持,她想做一家高端婚礼策划公司。“公司正在筹备,想赶在元旦之前练练兵。”王萌说。而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沈彩云,经历了儿子基本交给爷爷奶奶带的诸多磨合不顺问题后,在女儿今年出生后,毫不犹豫地辞掉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在新兴的电子商务平台万色城注册了网上商城,如今一个月能挣2万多元。她深有感触地说:“创业虽累但很有价值,兼顾了孩子,还结交了一群乐于分享的行业小伙伴,同时也让自己更独立、更自信了!” 、
“家庭和事业应该兼顾,女性可以在工作、创业中找到快乐。”本土知名职场规划师赵静芳说。事实上,赵静芳堪称辣妈创业的成功典范,多年前她还是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的团委书记,工作稳定待遇优厚,她却不顾家人反对,跟丈夫一起创办牛耳教育。现在,在与两个孩子共同成长的同时,她又从台湾引进了某项目,专注幼儿托管教育。事业干得风生水起,孩子也有礼貌、懂事、自立。
辣妈创业,无非三个原因,一是经济方面的考量,希望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二是时间更灵活,方便陪孩子;三是希望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和认同感。不过,年轻妈妈创业,勇气可嘉,也需谋定而后动。首先必须要找到好的创业项目,毕竟“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其次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否则创业的成功率很低。最后,如果遭遇创业失败,不要灰心,一定要及时走出来,别因此影响孩子成长。
“一横一竖,端正书写。一撇一捺,成人育才。”这是“方位格”硬笔书法培训学校的十六字校训。作为一家专业硬笔书法培训机构,不仅培育出了上千名优秀学生,而且学校的创办人张晴,也是书法界一颗耀眼的新星。近日,张晴讲述了她与“方位格”的不解之缘。
从小热爱书法
“书法是靠日积月累的练习才逐渐学有所成,并非是一蹴而就。”张晴表达了对于书法的一些看法。她对于书法的喜爱是受父亲熏陶。“小时候经常见父亲和大伯在一起写毛笔字,就觉得很有意思。”张晴说,从那时起,书法的飘逸灵动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烙印。
就这样,仅凭着对于书法的喜爱,张晴一直跟着父亲叔伯学习写字,后来,学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闲暇时间也越来越少,不得已只好放弃练习书法,以学业为重。
和大多数80后的女孩一样,大学毕业后张晴随便进了一家公司当销售员。由于工作时间短,空余时间较长,张晴想起被迫放弃的书法,内心顿时变得火热起来。
“这个时候重拾书法,就和小时候不太一样了。小时候就觉得好玩,看父亲写出来的字好看就跟着写,根本谈不上书法,也并没有专业地学习过书法。而在信息发达的现在,我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书法,并系统地学习专业书法的相关知识。”虽然时隔多年,但接触书法依然令张晴觉得亲切。
利用爱好去创业
张晴在创办“方位格”之前,曾做过很多种工作。但她感觉,每个工作其实都不是她想要的生活,选择这些工作要不是因为离家近上班方便,要不就是工作时间短,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可以练习书法。不仅张晴如此,很多同龄女孩都处于这样的状态。但与同龄女孩不同的是,张晴的内心中渴望着突破和改变。
“从2013年开始学硬笔书法,到去年4月开办培训班,我从未想过可以将我的兴趣爱好转变成创业项目。”张晴表示,由于小时候的基本功尚在,她学习书法的进境一日千里,短短两年的时间已经是小有所成,但她并不满足,依旧每天坚持练习。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晴在逛街时收到了一家硬笔书法培训班的宣传单,张晴不由得多看了几眼,这一看可不得了,使得张晴萌生了创办辅导班的想法。
“宣传单上写的硬笔书法还没有我写的好,我就想我是不是也可以创办辅导班呢?”张晴被自己突如其来的想法吓了一跳,但随后便按耐不住跃跃欲试的想法,将开班授课的打算告诉了父母,谁知却遭到父母的一致反对。
张晴的父母都是工人,在他们看来,上班才是较为稳定的选择。尤其是女孩子,有个不累的工作,再找个好婆家,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就行了,为何要去冒险创业?
虽然父母苦苦相劝,但张晴一来放不下对书法的热爱,二来也是一个有主见的女孩子,在调查了一番市场后,“方位格”硬笔书法培训班于2015年4月正式开班授课。
现在想想,张晴确实与“方位格”有缘。如果不是重拾书法,她就没有创办“方位格”的资本;如果不是因为看到了硬笔书法培训的宣传单,她也不会萌生自己开班授课的想法;如果自己当初耳根太软或者犹豫不前,她可能依然在一边上班,一边做着自己的书法梦。
计划开设多家分校
无论是练习书法还是自主创业,张晴都遇到了无法想象的困难。“前期资金还好说,我上班有一些积蓄,借点就足够了。只是人手不够,刚开班的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干,做教材、教孩子,甚至是上街发传单,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张晴表示,即使现在,她依然亲力亲为,因为她想时刻记得创业的艰辛,提醒自己眼前的一切来之不易。
不得不说,“方位格”确实成功了。它的成功与张晴对书法市场的定位不无关系。张晴表示,我市书法培训机构很多,但是硬笔书法培训相对较少。“很多书法培训机构并不单做书法培训,它会捎带一些其他的辅导培训之类的。“我只做硬笔培训,不做其他培训,专精于这一行,所以很多家长都放心让孩子来我这学习。”张晴说。
除此之外,张晴定位书法市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下家长中写字好的人越来越少。在问及下一步有何计划时,张晴表示,在“方位格”稳定发展的同时,她打算在市中区鑫昌路和高新区等地区开设多家分校。“现在很多远地方的家长也把孩子送我这学习,由于路途遥远,接送孩子十分不便。因此我才考虑设立分校。”张晴说。
“一开始我开班授课是为了尝试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可是后来我渐渐觉得,创业并不一定仅仅只是为了赚钱,也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张晴表示,虽然自己只是一个小小培训机构的领头人,但她并不因为自己的渺小而放弃每一次传承的机会。因此,张晴打算在今年寒假放出六个免费学习的名额,给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一个学习的机会。
★ 代理商成功故事
★ 成功心理故事
★ 成功励志故事
★ 富豪成功故事
★ 成功教育故事
★ 成功案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