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书第一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香橙娃娃

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国古书第一部(共含8篇),方便大家学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国古书第一部(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香橙娃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国古书第一部

篇1:中国古书第一部

中国古书第一部集锦

你知道中国的古书第一部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国古书第一部集锦,希望对你有帮助。

001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002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003第一部韵书《切韵》。

004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005第一部字书《字通》。

006第一部诗集《诗经》。

00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00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009第一部词典《尔雅》。

010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011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

0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013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

014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

015第一部兵书《孙子》。

016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017第一部学术论争集《白虎通》。

018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019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诗品》。

020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021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022第一部植物学词典《全芳备祖》。

023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024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素问》。

025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026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

027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028第一部珠算介绍书《盘珠算法》。

029第一部气象史名著《乙己占》。

030第一部栽培学名著《荔枝谱》。

篇2:中国古书之最

中国古书之最

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2、第一部词曲《尔雅》

3、第一部韵文书《切韵》

4、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5、第一部字书《字通》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8、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9、第一部论语体着作《论语》

10、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11、第一部记传体史书《史记》

12、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13、第一部历史评论着作《史通》

14、第一部兵书《孙子》

15、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16、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17、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论着《天工开物》

18、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19、第一部植物学辞典《全芳备祖》

20、第一部中医学书籍《皇帝内经大素》

21、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22、第一部建筑学专着《营造法式》

23、第一部戏典史《宋元戏曲韵史》

24、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25、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26、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永乐大词典》

篇3:古书励志名言

1)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5)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京

6)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7)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8)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9)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10)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1)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12)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13)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4)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6)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7)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19)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20)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1) 有志者事竟成。

篇4:古书图书馆见闻作文

古书图书馆见闻作文

新开张的图书馆,人声鼎沸,雪白的墙壁,崭新的大理石地板,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与数本崭新书本。

那天,我走去图书馆,图书馆是新建的,干净整洁,闪亮的灯光使图书馆灯火通明,地板被照得发出光泽,自动借还图书的机器中,夹杂着喧闹声,缺少古色的蕴味,这里的一切都是崭新的,同时也毫无趣味,我往二楼走去。

一扇木板门,单扇的门,凝结的.颜色仿佛给门镀上了一层若隐若现的金黄,在闪耀的灯光下格外引人注目,门旁一个牌子上写着古典文学(青少年区),我推开门,门“吱”地一声开了,里面几乎没什么人,十分宁静,陈设都是古色古香,也是新的,一个书架下,一本书吸引了我的注意,它被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它很破旧了,与旁边崭新的书形成鲜明对比,这大概是这图书馆中最古朴、最有魅力的一本书了!

这本古书安静地放着,在这一小小的书室中,在这图书馆中,在二楼,在人们的喧闹声中,在马路、行人、汽车旁,这本书,这本在崭新中的古旧之物,给了我无限遐想。

这定是工作人员疏忽之作!后来发现了,就把它夹在不起眼的角落中!

这本书融合了多少事物!多少人的手曾抚过这本书,多少人的眼光在这本书上停留,这里有过多少欢乐的笑声,或悲痛的眼泪,或愤怒的眼神!

这微微泛黄,卷着的书页,这有些模糊不清的字里,有着多少故事!

越古旧的事物越含着历史与魅力!

篇5:柘溪,一部古书散文

柘溪,一部古书散文

“柘木根深始宋祖本固枝荣荫庇千秋族们旺,溪水脉溯自长沙源远流长沐浴万代子孙贤”“山角书院进士村人文发达裕后光前”,楚翁功德尔凯福家族兴旺根深叶茂”,两幅对联囊括了柘溪古书的所有内容。

我轻轻地掸去古书上的灰尘,那一章章记载着柘溪风雨沧桑岁月的文字,开始在发黄的书页上闪烁着灵动光芒。

最养眼的是村中古建筑群,富有地方风俗的民居,皆是檐斗拱设计。青砖黛瓦马头墙,花窗雕梁、飞檐出甍、流檐翘角雕刻精美,配以曲折回环的走廊、石门框、石门棂……构成了古老的建筑艺术品。尤其是墙上的石窗,每一个窗子就是一朵盛开的“心花”。诸如石桃窗花、石榴窗花、石扇窗花、石狮窗花、石牡丹窗花……它们各有其含义,但总的就是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平安富贵、财源广进、长命百寿。栋与栋之间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宏伟壮观。巷道四通八达,都是卵石或青石板铺成。人行在巷道中观看这些民居,嫣然就是在欣赏一件件艺术品。“大夫第”是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古屋前面是一条弄堂,青砖铺就地面,门前一屏风墙,一来是为了辟邪,二来是防止家中富贵之气外流。屏风下面是一方长方形水塘,水塘不大,但池塘中必养鱼,意在“年年有余”。

祠堂是柘溪古村的又一标志性的建筑。刘氏总祠,距今已有六百余年了,位于村内“蛇形山”脚下,坐落在古村中央。祠堂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一百三十平方米。青砖的外墙上刻有不少铭文,为“柘溪瑜造”。据《柘溪刘氏族谱》记载,“瑜”即刘瑜洁,刘氏总祠乃是明洪武年间由其所造建。梁架式与穿斗式结合,屋面坡度叠加,象征着步步高升,里面木桶扇素面装饰,上部是芦苇秆编织,外用白灰粉饰,象征着朴实高洁。总祠由十三栋分祠组合而成,每祠相互贯通、浑然一体。各分祠高门重檐,雕梁画栋,其墙体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鸟、人物组成的浮雕图案。金字牌联的木刻,各种手迹的碑文,昭显出昔日村中人文鼎盛、富庶祥和的景象。

“义仓”是柘溪古村象征着善、义的古屋建筑。刘氏家族为了祭祖或是救助村中有困难的村民,而特设的用来储存稻谷的粮仓。粮仓可存放稻谷九万于斤,每年由村民自行将稻谷存放“义仓”。当时村里还设立了管事,专门负责记录各家各户捐赠谷物的.情况,在“义仓”的墙壁至今刻有记录。可惜因年代太久,字迹已经模糊。

柘溪村清代进士刘汝璆,小时候家境贫穷,但其好学进取,发愤读书,所以村里就决定由“义仓”为其提供学费、粮食等供其读书。从小受到熏陶的刘汝璆后任杭州太守,在任职期间,他薄赋税,修水利,声名极好。回乡后,刘汝璆不忘故乡恩情,他铺路修桥,修祠堂,赈救穷人。革命时期,在红军最困难的时候,“义仓”捐助一万斤粮食支持革命,成为红色之“仓”。

山角书院,又名文昌阁,是柘溪古村象征文风昌盛的建筑。距村南约半里,坐南朝北,面对古村,创建于清咸丰年间,由进士刘汉生所创。书院分三进,内设讲学堂,魁星楼高居其上。院前乃有一方池塘,用于学子们在此洗笔砚。书院与古村的白马庙和竹林寺遥相呼应。三幢古建筑分别以等距离组成一个倒三角,把古村揽在怀中。三角形是最为稳定的结构,柘溪古村的先人如此设计,象征着古村永远昌盛发达,也象征着儒、佛、道三教文化的和谐统一、并行不悖地发展。

此外,浓缩了儒教文化精髓的“进士亭”,彰显道教要义的“文昌阁”和“魁星楼”,体现了佛教立意的“竹林寺”,以及白马庙,这些都是古村具有特定意义的建筑。看柘溪古村的建筑,实则就在品读,佛、道、儒“三教”文化。象征“三教”文化的建筑,以及民居中的私塾和书斋,从其分布、构造形式、数量和质量,皆体现昔日的柘溪文风鼎盛。据相关记载:柘溪从宋至清出过秀才92名、举人18名、贡士1名、进士14名,固古村柘溪又名为“进士村”。

翻开古村的文风书页,自然就看到柘溪村特色的民风民俗。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那是一个非常隆重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当地的妇女们要带上做好的米果、茶油等结伴去竹林寺、白马庙焚香祭拜。这一天,小孩们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大人们则不能打骂小孩。

“吃新节”是古村的又一特色风俗。每年早稻丰收在望时,全村就会统一在一天过“吃新节”。“吃新”这天清早,农民要去田里摘一把稻穗插在家门口,迎接五谷神降临。各家各户要备香案,摆出米粉肉、米粉鱼、米粉鹅,连茄子、豆角一类的蔬菜都要沾米粉蒸,意在敬谢五谷神要真心真意。当日妇女们还要将当年的新茶、新蔬菜和新摘的早稻穗一起做成新米饭,吃上一天。新米饭若是做得越香,预示着今年早稻收成会更好。

中秋节在古村柘溪的又为“山歌节”。这一天,唱山歌是大人们必然要表演的节目,烧瓦塔是小孩子必开展的活动。团圆的喜庆,舒畅的心情,满圆的月亮,甜甜的山歌让整个村子沸腾起来。

古村不仅观音菩萨生日、吃新节、山歌节那么富有特色,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如茶、酒等。酒是自酿的,分冬酒、醐酒、米烧酒。喝茶则有喝春茶、谷雨茶、生日茶、新人茶等,所有的这些都烙印上了浓浓的地方特色。

一村一俗,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柘溪的祖先是智慧的,灵山性水古树,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滋养着村民。村东的两座狮子山,它们跪拜于地,抬头向西仰望,西面的象形山伸长鼻子朝两只“狮子”凝视着,仿佛在接受一对雏狮的顶礼膜拜。它们又像是保卫古村的卫士,在岁月的风雨中守卫这里的平安与祥和。象征着龙脉的“七星堆”,形如天上排列的北斗。相传因天平山断了“龙脉”,风水先生采取“觅龙”和“察砂”术相地,将龙脉续接起来,从此村里便发迹起来。这里的山都有自己的名字,龙腾凤舞、赤蛇元龟、青狮白象、金勾钓鲤鱼,象征着十二生肖的小山蜿蜒于大山的脚下。群峰百态,争奇斗秀,古村依山势步步高升,层层叠叠簇拥在山的怀抱之中。

百年古樟枝繁叶茂,粗根固土,壮枝遒劲,宛如一把把古老的香樟伞为古村遮阴蔽日,挡风遮雨。千年柏树笔直向上,像巨笔,如中天悬剑,似挺直的战士。古樟古柏,它们用自己的身躯捍卫着古村的稳定、和谐。

树是百年生,水自山涧来。柘溪的水来自村后的天屏山,山外来水,自然清澈甘甜,纯净天然。传说柘溪村有一年遇天旱,庄稼眼看全完了。一天,一位仙人骑鹤路过见此情景,他下得仙鹤用脚踩出两个深深的脚印,片刻一泓清泉从脚印中汩汩而出。尔后,无论遇到什么的干旱年轮,这汪清泉始终涓涓而流。后来,村民又根据生活的需要,借助山涧开辟出了三条溪流,将水引入村中。立于小溪边,听潺潺的流水声,似乎听到他正为你讲述古村的千年往事。

古老的民居,百年的祠堂、白马庙、进士亭、书院,特色民风民俗,枝叶繁茂的古樟,笔直向上的古柏,永不干涸的泉流……用生动的画面构成柘溪这部古书的特殊文字。我品读着,感动着,一种古朴典雅之美、艺术之美、生命之美,时时占据着我的心灵。

篇6:古书兰香说明文

梦回唐宋,思绪千古,感慨万千。

书如镜,正人之衣冠;书似水,洗濯人之心灵。跟随前人的脚步,我进入书香世界。

江城子·生死之恋

乙卯年,正月二十日,未眠因而思故,不觉涕下,盖别十年久,虽黄泉之路忘不尽,平日难思量,然自问无敢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寒风起,独饮孤坟边,已醉,念旧事,飘转忽还乡,门前徘徊久,惊闻声,而入,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李后主·之歌

独自一人,负手立于小楼之上,任风吹乱你的`头发。

虽然隔着一江的流水,可是仍然可以看见——在那原本是繁华都市的地方,现在只能见到一条条翻滚着的黑烟,仿佛利剑一般插入云霄,也插入你的心脏,你只能感叹:“凤阁龙楼连霄汉,无数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而此时安静的江水勾起了你心海中的轩然大波,千言万语到嘴边,却只是化为了几声轻吟:“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你无心朝野,只想投心于文学,可造化弄人,你不仅成为了一代国君,更是成了将南唐的江山拱手让人的话柄。

你是热爱这大好江山的,这毫无疑问,不然也不会吟出:“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你是爱惜着黎民百姓的,这不用说,不然宋兵临城下时,你怎么会好不抵抗就选择了投降,你不该为帝,不该为帝呀……

每次读到后主的词,其中的凄凉、无奈总是渗出丝丝幽香,摄人心魄。

篇7:清茶古书人生作文

清茶古书人生作文

悠悠倚于窗边,茶雾氤氲而来,迷离了我的.视线。指尖轻轻拂过封面,掠略去一层空气,徐徐翻开,茶香、油墨香、思绪,交织,旋转,升华……

不知何时,爱上了喝茶,也爱上了红楼,而为何爱上,却不知,怪哉!

滚烫的水,茶叶儿痛苦的打着旋儿,袅袅雾气弥漫,也不知是水还是泪。笼眼眉含情目,娴似娇花行如弱柳,你的没嫦娥都逊色三分,你你的才高谁人可敌?可你,任是太倔强也太好愁,可记得芙蓉花签文:莫愁东风当自嗟?为何你却不听呢?也是你太痴情,但你怎忘了纵然宝玉只爱你一人,贾母和王夫人又怎会同意?

你可知我读你临死前的:“宝玉,你好………”心中满是同情,黛玉阿黛玉,进一步争锋相对,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万事又岂能事事如意,多少事是要自己退一步的,而你怎就不明白呢?

吹散开茶叶,抿一口茶,好苦!茶叶浸了许久,叶儿也软了许多,一部分沉入杯底,一部分陆续飘着旋儿,渐入杯底。嘴角露出了微笑。湘云,大观园内我最喜欢你如此大家族内竟还有你这样心直口快的人儿。可记得怡红院群芳开夜宴,大家都在猜拳行酒令,唯独你……嘻嘻,却是吃醉了就图凉快,在山后一块青石板上睡着了,还嘟嘟囔囔地行着酒令,真是可爱呢!

莫说是大观园,偌大的世上,又有几人能像你一样如此单纯无邪、心直口快?我多想,多想成为你这样的人啊,为人至诚,话语无忌,好不自在!

痴笑着端起茶,吹去水面的茶叶,斟一口,舌尖传来阵阵清甜。

茶叶儿不再翻飞,只静静停在那里,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肌骨银肤,举止娴静又知书达理、深得人心,众人都赞你更胜黛玉,你却不骄不躁,仍是低调处事、低调做人。我却是不大喜欢你,可记得你庆生时贾母问你喜欢什么,你偏点贾母喜欢的戏曲儿,偏点贾母喜欢的甜品,逗得贾母称赞连连?为此,我曾笑你虚伪。

但是经历的事多了,到底是理解了你的做法,有时候,为人处世还应多为他人着想。宝钗,我敬你!

茶已渐凉,啜一口,似苦似清甜又似无味。

终于明白,为何爱上了茶,又为何爱上了红楼梦:一杯清茶,一卷古书,一种为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小小大观园,却浓缩了世间百态,真情冷暖,怎能不爱?

篇8:古书的文学常识

关于古书的文学常识

古书第一部

00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002第一部词典《尔雅》。

003第一部韵书《切韵》。004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005第一部字书《字通》。006第一部诗集《诗经》。

007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00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009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010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011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0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013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014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

015第一部兵书《孙子》。016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017第一部学术论争集《白虎通》。018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019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诗品》。020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021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022第一部植物学词典《全芳备祖》。023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024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素问》。025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026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027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028第一部珠算介绍书《盘珠算法》。029第一部气象史名著《乙己占》。

030第一部栽培学名著《荔枝谱》。031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农政全书》。

032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033第一部矿物学专著《山海经五藏山经》。

034第一部教育史专著《学记》。035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

036第一部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记》。037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

038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039第一部图书总目录《七略》。

古书的文学常识

中国文学常识之古书统称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

中国古诗词大会第六季

第15届中国航海日纪念活动简报

我的梦中国梦作文550字 第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事迹学习心得

中国第13亿名公民凌晨降生――闲话经济普查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中国网络化居第43位

第随笔

中国古书第一部(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国古书第一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