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效染料降解真菌的分离及其在印染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强化作用(共含9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emon66”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效染料降解真菌的分离及其在印染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强化作用
用选择培养基从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筛选出能降解3种染料(Orange Ⅰ,Orange Ⅱ和酸性大红)的'菌株.通过梯度驯化,优选出1株适应能力强、活力旺盛的菌株F2,初步鉴定为腐霉菌.以Oorange Ⅱ为模式染料,比较不同培养基对降解的影响,发现PDA培养基最合适.通过对降解产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发现腐霉菌F2能彻底降解染料,并优先降解简单结构.另外通过用该菌株作为外源菌强化原染料废水处理的混合菌群,得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图5参10
作 者:傅春堂 张甲耀 郑金秀 赵磊 柳娟 FU Chuntang ZHANG Jiayao ZHENG Jinxiu ZHAO Lei LIU Juan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2 刊 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 ENVIRONMENTAL BIOLOGY 年,卷(期): 12(5) 分类号:X7 关键词:真菌 染料 降解 生物强化印染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印染废水是国内外公认的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分析中,主要从生物强化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和微生物活性增加技术等方面,总结了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强化研究进展,并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 者:梁威 胡洪营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4 刊 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ISTIC PKU英文刊名: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年,卷(期): 5(1) 分类号:X7 关键词:印染废水 生物处理法 生物强化研究 研究进展复合酶强化生物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对实际综合印染废水采用厌氧酸化-好氧生化处理工艺,对比投加复合酶和未投加系统的处理效果.小试结果表明:投加复合酶的.系统出水BOD5(平均为6.8mg/L)远低于未投加系统的出水(平均为28.8mg/L).就CODCr指标而言,投加复合酶的系统出水平均为201mg/L,较之对照系统出水平均为336mg/L,有显著差异.说明在投加复合酶的系统中,在改善生物可降解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对于某些较难降解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投加复合酶使系统出水的色度(平均为64倍)远低于对照系统的出水色度(平均为142倍),也说明了这种强化作用.污泥生物相的观察发现,投加复合酶系统中,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都超过对照系统.
作 者:刘亚 林逢凯 胥峥 Liu Ya Lin Fengkai Xu Zheng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上海,37 刊 名:净水技术 ISTIC英文刊名: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 25(5) 分类号:X7 关键词:复合酶 印染废水 强化生物处理过程PCR-DGGE在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围绕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PCR-DGGE技术,介绍了PCR-DGGE的技术优缺点,并结合当前的废水处理新技术,尤其是在新型脱氮工艺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废水生物处理中PCR-DGGE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作 者:熊毅 赵Z 赵鑫 XIONG Yi ZHAO Jing ZHAO Xin 作者单位:熊毅,XIONG Yi(重庆市设计院,重庆,400015)赵Z,ZHAO Jing(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280)
赵鑫,ZHAO Xin(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天津,300280)
期 刊: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年,卷(期):, 26(3)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PCR-DGGE 废水生物处理 新型脱氮工艺碳源在亚麻废水强化处理中的初步应用
摘要:通过投加碳源的方法来强化水解-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亚麻废水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在不加碳源时,CODCr的去除率仅为80.96%,出水CODCr高达795 mg/L.但当投加微生物易吸收利用的碳源之后,CODCr的去除率均>90.1%,尤其是从两处向系统投加碳源时,CODCr去除率>93%.所补充的碳源不仅增强了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同时也提高了微生物的协同代谢能力,最终提高了系统对CODCr的去除能力.作 者:李清泉 柴社立 蔡晶 于峰 周永昶 Li Qingquan Chai Sheli Cai Jing Yu Feng Zhou Yongchang 作者单位:李清泉,柴社立,蔡晶,周永昶,Li Qingquan,Chai Sheli,Cai Jing,Zhou Yongchang(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于峰,Yu Feng(吉林省第一地质调查所,吉林,长春,130033)
期 刊:工业水处理 ISTICPKU Journal: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 年,卷(期):, 26(10)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亚麻废水 水解工艺 接触氧化工艺A/O MBR处理印染废水中进水pH值对降解性能的影响
采用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 MBR),系统考察了当进水pH值在5.0~9.0范围变化时,各反应槽的活性污泥对活性艳蓝KN-R染料及COD的降解性能变化情况.从而探索出在厌氧与好氧微生物协同作用下,微生物对染料及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性能不受明显影响的进水pH值波动范围,为降低实际印染废水处理中化学试剂的使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只有当进水pH值为9.0时,厌氧槽对脱色率的贡献大于好氧槽,而当进水pH值在5.0~8.0范围内变化时,好氧槽对系统脱色率的贡献大于厌氧槽.进水pH值对厌氧活性污泥的COD的去除效果几乎没有影响,而中性及偏酸性的进水条件更有利于好氧活性污泥对COD的降解.在偏碱性的进水条件下,膜对可溶性COD的截流作用更明显.当进水pH值在5.0~9.0范围内变化时,由于厌氧槽的pH值都能够稳定在6.0附近,使好氧槽和系统出水的pH值能够分别保持在7.0和7.5附近,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对染料及COD的降解性能处于最佳状态.
作 者:熊小京 申茜 洪俊明 洪华生 XIONG Xiao-jing SHEN Qian HONG Jun-ming HONG Hua-sheng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16005 刊 名: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44(z1)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A/O MBR 印染废水 进水pH 生物降解悬浮填料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综述了悬浮填料及反应性悬浮填料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在曝气池中添加悬浮填料对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改进,改造工程简单,并可使原有污水处理场的处理能力及脱氮能力大大提高;悬浮填料与活性污泥法的多种变型相结合,在市场上形成了多种新型反应器和新的商品处理工艺.反应性悬浮填料的使用也已取得一系列成功经验,但仍然要注意反应性悬浮填料本身在废水中的降解问题.
作 者:高凤霞 李昕 齐红卫 邓B 王淑惠 王慧 Gao Fengxia Li Xin QI Hongwei Deng Jun Wang Shuhui Wang Hui 作者单位:高凤霞,李昕,齐红卫,邓B,王淑惠,Gao Fengxia,Li Xin,QI Hongwei,Deng Jun,Wang Shuhui(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100013)王慧,Wang Hui(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48)
刊 名:化工环保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2005 25(4) 分类号:X703 关键词:悬浮填料 反应性悬浮填料 生物法 废水处理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生态系统及细菌和真菌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一节生物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如果自然界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将会是什么状况?”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思考、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实践着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然后让学生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细菌和真菌使人和动物患病的例子。使学生明白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害的一面,并积极探讨如何防治这些疾病。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借助实物、图片及文字介绍,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讨根瘤等共生现象的形成机理及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共生现象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课后材料“以菌治虫”,让学生知道细菌和真菌还有有利的一面。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在“评价实验方案”的技能训练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反思,这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个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明白了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理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生态系统及细菌和真菌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一节生物教学活动。是我经过多次讲课后,总结经验教训所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播放视频,直奔主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思考、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实践着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然后让学生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细菌和真菌使人和动物患病的例子。使学生明白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借助实物、图片、文字和视频,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讨根瘤等共生现象的形成机理及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共生现象及其作用。
在“评价实验方案”的技能训练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反思,这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个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明白了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理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多个活动,来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体现着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主体参与、探究及合作式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如何去预防某些疾病,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