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理想教育--高职教育的根本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呆尾没有尾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职业理想教育--高职教育的根本(共含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呆尾没有尾”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职业理想教育--高职教育的根本

篇1:职业理想教育--高职教育的根本

职业理想教育--高职教育的根本

高职教育的目的和本质特征决定了高职学生是一个处于职业准备阶段的特殊群体;而职业理想是统领人的.职业准备和职业实践活动的核心要素.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动机,全面提升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职业理想教育.高职生是一个渴望得到职业理想教育的学生群体.职业理想教育要紧紧围绕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目标教育三个主要内容,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

作 者:王开生 WANG Kai-sheng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刊 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年,卷(期): 11(3) 分类号:B882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理想   根本  

篇2: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理想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理想会给予一个人向善的力量,同时也会赋予其拒恶的勇气,人的一生,难免有坎坷,有挫折,有各种各样的诱惑,胸怀远大理想的人,不会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也不会在利益与诱惑面前,放弃自尊。

摘要:行医既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职业,又是一个需要学习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掌握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职业,同时医学关注健康、生命至上的社会属性需要从医者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水平,这些都对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让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真正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职责。

关键词:职业理想; 医德教育; 人文素养; 医学教育; 榜样教育; 医术精湛; 人格品质; 人文关怀; 行为规范; 理想教育;

篇3: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一)大医精诚的理念

我国古代孙思邈著述的《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其思想精髓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医乃仁术,医者必须具有仁爱之心。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又说“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还说“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务工作者要做“苍生大医”,“广施善术”。

医者对患者要一视同仁,必须具有“志存救济”、“一心赴救”、“普同一等”的崇高思想境界。“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

医者要有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的气魄,恪守“淡泊明志”的道德理想。医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凶吉,护惜身命”、“不得持已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不得以佊法规,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

医者必须勤学不倦,虚怀若谷,力求达到医术医德的完美统一。“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必须“涉猎群书”,“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务须刻苦学习,精研医理,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努力探求至精至微之医理,掌握至纯至熟之医术。

医者必须注重自身修养,尊重同道。孙思邈指出:“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对待患者,“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冷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对待同道,则不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之膏肓也。”这种注重自身修养爱护病人尊重同道的精神,堪为后世医者之行为准则〔2〕。

(二)医师和医学生誓言

医师的誓言就是医师对自身行为规范的承诺,更多的是基于社会公认的医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认可和追求。西方医学的奠基人、被后人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人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明确了医生对病人、对社会的责任及医生行为规范,两千多年来,其基本精神一直被视为医生行为规范被广泛接受,直到今日,在很多国家的医学生入学时还要学习该誓言,很多医生就业时还必须按此誓言庄严宣誓。1984年,世界医学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日内瓦宣言》,它制定了国际医务人员道德规范,明确指出病人的健康是医务人员首要关心的、具有头等重要地位的问题,医务人员应坚持医学事业光荣而崇高的传统职业道德,其基本精神与《希波克拉底誓言》一脉相承。在1988年的英国爱丁堡召开的世界医学教育大会上,通过了《爱丁堡宣言》,该宣言指出:“病人理当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发表,为当代医师提出了21世纪医学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到目前为止,已有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在内的3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国际医学组织认可和签署了该宣言。中国医师协会于正式签署该宣言,加入推行《医师宣言》的活动,中国的医师承诺的誓言包括了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生学习等六个方面的内容,高度凝练了医师的职业精神和要求。1991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以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医学生誓言》,它是在充分吸收了国际上公认的几个誓言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而制订的,它既是对医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他们未来成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要求。 三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篇4: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一)理想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理想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德国戏剧家、诗人歌德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

理想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是悬在人生之路上的明灯,指引人前行。作家高尔基曾说,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

(二)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是体现医学职业精神的要求

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就是个人渴望达到的医学职业境界,是对未来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医学生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的医学职业精神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对生命的敬畏和人类健康的珍重,就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关注病人的健康,重视病人的权利、人格,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在专业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试验的开拓创新,在操作规范指导下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实践,防止差错事故,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服务。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职业境界的憧憬和追求,就是在未来从事职业过程中所追求的贡献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

(三)现代医学发展要求医生必须有理想信念的力量支撑

当下,自然科学属性领域均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发现、新疗法等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仅一个《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每年增加的文献量就达40万余篇,这就要求从医人员必须终生坚持学习、艰苦探索。

随着人类的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其社会科学的属性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现代医学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对生理的影响以及人们内外环境、心身的统一,从而使医学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两者互相渗透和促进。敬畏生命、珍重健康的价值理念充分体现了其人与人互相关怀的人文属性,人们对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等的追求,给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生命系统的复杂和奥妙无穷,注定了医学的复杂和困难。作为医学的实践者,医生被赋予了极高的要求,他们既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科学知识,掌握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除此之外,医生的价值理念还要与人们的期望和社会的需求吻合,只能在奉献、服务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医生往往是在被患者认可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精神的满足,这对个性张扬的年轻人无疑是个挑战,也难免会让医生遭受更多的误解、挫折。

篇5: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初探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初探

摘要:作为为社会提供高级熟练技工的高职教育,在对其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存在着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就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全面掌握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理想。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点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的职业以及承担的职业角色发展的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是把个体的自我概念、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角色、职业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个人赢得自我实现。所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追求人生理想的重要手段。高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有必要承担起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设计和教育的任务。

一、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高职学校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各个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高度重视。但是,高职毕业生和在校生在其毕业后所表现出来的在就业方面的问题,表明我们的就业指导还存在明显的缺陷。

1、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意识。高职学生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对就业的困难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他们缺乏对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清楚认识和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将来从事什么工作缺乏清醒的估计,他们有的妄自菲薄,有的自视清高。常常不知如何面对职业选择和参加招聘活动。导致他们在进行工作选择时存在盲目心理和侥幸心理,缺乏严肃性,在对待所承担的工作方面明显缺少责任感。

2、跳槽现象严重。许多高职学生存在“工作一年以后就跳槽”的心态,不少高职毕业生甚至希望在同一企业工作的时间最好是3个月。 这种毕业生频繁跳槽,而且时间周期越来越短的现象值得关注。究其原因,首先与他们对“参加工作”充满好奇和向往,在临近毕业时急于找到一份工作,而不考虑自己实际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有关。另外,单纯从兴趣出发看待工作,对“工作”抱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存在对实际工作的规范性、艰苦性要求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心理上准备不足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很快就没有了刚参加工作时的新鲜感,发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有趣,进而开始对日常工作产生枯燥乏味甚至厌倦的感觉,重新选择工作的念头开始出现并日益强烈,一旦工作中遇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即选择放弃工作单位或具体工作的处理方式。

3、“主动失业”的增多。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表现出“主动失业”的状态。所谓“主动失业”是指达到工作年龄、具备工作能力和条件,却主动放弃工作、赋闲在家的学生。他们很多人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往往有相对优裕的生活环境,主要靠父母养活。他们有的对生存的压力缺少实际感受的问题。 有的对如何面对“工作”和“未来”的问题上存在困惑或抵触思想,也有的是由于家长过分溺爱的原因,对外部环境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在寻求工作方面缺少主动性,仍希望借助家长的帮助获得较好的工作。也有部分人是由于对现有工作性质或职位安排不满,采取暂时放弃工作的态度。

以上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缺乏所致。我们目前提供的指导教育还不是全面的系统的指导,还不是一种能够真正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实现了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统一的指导教育,还没有真正解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即向学生提供的不是一种整合服务。所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指导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点

根据高职学生就业心态和他们所掌握的技能,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应引导他们充分考虑人、环境、专业与所企望的工作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如何来帮助高职学生规划设计他的职业生涯呢?

1、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事业成功第一要素,也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确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沿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这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2、准确进行自我评估。高职学生的一个最大的弱点是不能准确的进行自我评估,要通过对他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评价等等进行的综合评价。使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进而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选择最佳的职业生涯目标。

3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有关知识。高职学生一定要在大二研读“人力资源”或“职业生涯设计”方面的课程或文章书籍,争取对个人事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方面的理论观点有所了解。懂得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避害趋利。选择最佳的职业生涯规划。

4、了解社会上的各类职业,职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人们常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 ”。由此可见,职业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要使高职学生认识到应选择那些能够实现本人事业追求或符合自身事业发展方向要求的工作作为职业,并为自己确定基本的职业目标、划分出大致的职业发展阶段。在选择职业时要考虑的四个匹配,即:性格与职业匹配;兴趣与职业匹配;特长与职业匹配和内外环境与职业匹配。

5、职业目标制订要合理。高职学生在制定目标时往往不顾实际地贪高贪快。教师要使他们认识到职业目标制定要合理,要保证目标适中,不可过高或过低,应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最终实现长远目标。

6、制定行动计划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在确定了职业发展目标后,要求学生要通过一系列行动计划来确保目标实现。同时,考虑到社会环境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会经常发生变化,要让学生认识到对职业生涯设计的评估与修订也很必要。修订的内容可以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重新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

三、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和指导的补充。

要做好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除了对学生必要的教育外,还应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1、当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时,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并为学生提供与学生职业发展设想相适应的实训、实践机会。通过实训、实践使他们对职业前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搞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要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现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即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广泛的、系统的个性化培训和指导。这是因为:第一,因学生个体背景、特点、发展水平不同,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也各不相同;第二,因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不同,从人格与职业匹配角度讲,其适宜的工作类型各不相同。虽然这是一项及其繁重复杂的工作。但学校仍应主动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3、在学生职业选择后,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心理调适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事实上,当学生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约后,心理上会出现很多的变化。有的因顺利签约而对自己评价过高,进而对自己所签单位的环境、发展前景及工作条件、回报等产生疑问;有的则因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而惶恐不安等等。这些心理都使得已签约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生活的最后时间来做好工作前的准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就有必要承担起这一工作任务,以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充实的自我,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教育的根本英语作文

高职教育教学反思

教育的根本作文The Root of Education

高职院校情商教育探析

职业理想范文

幼儿园职业主题教育方案

高职院校实施STS教育探析

高职经济学课堂教育方式论文

高职教育中人工智能课程改革方案

初中学生理想教育演讲稿

职业理想教育--高职教育的根本(锦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职业理想教育--高职教育的根本,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