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基于中国社会背景的语言政策(共含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纽荷尔光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基于中国社会背景的语言政策
由于不可避免的'政治因素,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的教育政策一直颇具争议.笔者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言政策极其历史变迁;详细地从立法过程、发展现状、褒贬和现存问题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少数民族教育中的双语教育这一核心政策.同时,从历史和社会角度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合理性进行探讨.
作 者:周志家 Zhou Zhijia 作者单位:宁夏理工学院英语系,宁夏,银川,753000 刊 名:语文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年,卷(期): “”(12) 分类号:H301.1 关键词:语言政策 双语教育 少数民族 language policy bilingual education minorities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的现状及对策
本文从中国少数民族实现双语目标的'重要性、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的特点和类型、少数民族双语面临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应以语言和谐为指导思想进行语言规划,科学地处理好双语关系中的几对矛盾,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分类制定对策.
作 者:戴庆厦 DAI Qin-xia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100081 刊 名:语言与翻译(汉文版) PKU英文刊名: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年,卷(期):2007 “”(3) 分类号:H195.1 关键词:少数民族 双语 现状 对策中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
中国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民族价值观和教育观以及民族语言文字方面.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导致文化生态环境的失调问题,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方面表现在中国少数民族外语基础教育文化生态失调,学校生态内部的`不平衡和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等方面.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发展中解决文化生态失调问题的途径主要在于文化导入方法的选择、课程的设计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视.
作 者:刘雪莲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北京,100081 刊 名: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4(6) 分类号:H319 关键词:文化生态环境 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文化环境失调 解决途径中国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语言习得策略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语言习得策略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作定量分析,可以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语言习得策略使用有:反复记忆策略与死记硬背策略使用太多,而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和联想记忆策略则使用太少;在接受性语言技能习得中,喜欢精读、精听英语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而不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和听力训练等.认识和改进这些策略可对中国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语言习得与民族地区英语教学带来帮助.
作 者:杨红艳 YANG Hong-yan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刊 名: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2(4)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英语语言习得策略 词汇习得 接受性语言技能 产出性语言技能双语教育能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当前,儿童越来越多地以不同的形式接触第二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早期儿童是否有必要学习第二语言似乎已不是人们的关心所在,大家更关心的是学习第二语言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能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二语言学习向儿童展示了另一套与母语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丰富儿童的多种语言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首先,第二语言学习可以使儿童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敏感。英语和汉语不属同一语系,各自有相对独立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会逐渐意识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学习和运用不同语言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对语言之间差异产生敏感的直接结果是儿童开始将语言看作他们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其次,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儿童言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机会参与以语言为交际手段的交际活动,从而提高了他们对交往情景和交往对象的敏感性。最后,早期儿童学习第二语言,使他们更容易获得纯正、地道的第二语言发音。
二、能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研究表明,与学习单语言的儿童相比,学习双语言的儿童较早地发展了一种分析语言本身结构的能力,他们能较早意识到言语表征与语义是分离的,他们在学习语言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语义上而不仅仅在形式上。儿童的思维更多地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及其联系进行思维。语言是人思维的工具,在概念的形成、思维的发展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学习第二语言使同一形象与两种语言序列发生联系,加速了儿童对语言和语义的分离,对儿童概念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实验表明,学习双语的儿童,往往在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新颖性方面优于学习单语的儿童。
三、有利于儿童社会化的发展
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因素有社会环境、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工具等,其中心理工具主要是指语言。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使儿童有可能与不同语言群体的成员进行交往,可以在一个多文化环境中认识世界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总之,学习第二语言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可能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它还可能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是,这些积极影响仅仅是一种可能,要使用权这种可能成为现实仍要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其中正确的学习目标、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恰当的学习方法是其关键。因此,为了使我国儿童在第二语言学习方面少走弯路,加强第二语言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已是当务之急。
中国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的国际经济背景与影响
中国之所以实行扩大内需政策并使其长期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外需依存度高,而国际经济环境趋于严峻又导致外需大幅波动直接相关.近年导致中国外需大幅波动的`国际经济背景包括东亚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减速和日本经济衰退等方面.为化解外需波动的消极影响,中国从1998年起实行了以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扩大内需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仅对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生了重要作用,而且也对全球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包括缓解东亚金融危机、加速东亚经济回升和减缓全球经济衰退.
作 者:江瑞平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北京,100037 刊 名:外交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FOREIGN AFFAIRS COLLEGE 年,卷(期):2002 “”(3) 分类号:F120 F112 关键词:扩大内需 外需波动 国际经济背景 经济影响★ 教育政策随笔
★ 双语教育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