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回忆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ML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乡的回忆散文(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L”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故乡的回忆散文

篇1:故乡的回忆散文

故乡的回忆散文

一幢幢错落有致坐落在黄土大山脚下的几间民房;一片片整齐排列依山而建的水平梯田;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还有傍晚时分,每家每户屋顶升起的缕缕炊烟,随着夕阳西下,染红了半边天,迎来了一群晚归的暮鸟,清脆的叫声,划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寂静。同时,进村的小路上,不断地出现“咩咩”叫的羊群和“哞哞”叫的牛群,迎着牧童甩打鞭子的吆喝声,也看到了扛着锄头、趁着夜色晚归的老农……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原风景,它像一幅幅温馨恬静的水墨画,每时每刻就会出现在今天在异国他乡漂泊的游子的梦里,时时闪现,反更分明!

我的家乡坐落在大西北甘肃省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是由20多户人家组成的小村庄,四面环山,村子中央有一条小溪,是由大山脚下面红土沟,冒出的几眼清澈甘甜的山泉,汇集而成的一条小溪,一年四季,流水涓涓,一路向南流去。我的家乡四季分明,风景各异,春来满山遍野的桃李争春,竞争绽放;夏来一片片整齐的庄稼地里,庄稼都长得枝叶茂盛;秋来瓜果飘香、五谷丰登;冬来千里冰封,白雪皑皑。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还有心地善良的父老乡亲,都承载着我儿童时代最美好的记忆,雕刻着无数的幸福与甜美,让人值得留恋和回味。

由二十多户人家组成的小山村,除了姓黄和姓雷的几户人家外,其余的都是一个祖太爷的后裔,由“姬”姓组成,他们每家每户,把农舍依山而建,依山旁水,错落有致的建筑在大山脚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是我的父老乡亲,他们常年累月奔波在一亩三分地上,艰辛的劳作,视一亩三分地为自己的命根子,与世无争,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心地善良、勤劳朴实,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芥蒂,平日里过着简朴的农家生活。如果哪户人家,遇上三灾八难,就会打破他们祥和而宁静的生活,他们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热情地伸出援助的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从不求索取和回报,这就是时代生存在黄土地上的人们,有憨厚朴实、淳朴厚道黄土地的本色,也是这里的人们,世代相传的美德,让我从小就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也为我人生道路上,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懂得了一些做人的根本,心存善念、知恩感恩、与人为善、无愧于心是我做人、做事的原则。

在我的记忆里,小山村有位德高望众、心底善良、勤劳的一位人,这个人就是我的一位大奶奶,是小脚,长得慈眉善目,她一共生了六个儿子,四世同堂,平日里,不温不火的过着日子,把日子过的清淡而有节奏。

如果村里那户人家遇到了三灾八难,就会出现我的那位心地善良大奶奶,忙碌的身影,无论农活有多忙,她首先放下自己手中的活,跑前跑后的照顾这户人家,给予无私的帮助和慰藉。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令全村的人值得怀念的一位人,也是全村一位德高望重的人。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的冬天深夜,我的父亲由于患了急性阑尾炎,病情特别严重,看到我的父亲,疼的满头大汗,痛苦的样子,我们几个小孩束手无策,只能站在父亲的床头前,不停地哭泣,我的母亲让我和弟弟去找我那位心地善良的的大奶奶。

我家和我大奶奶家虽然在一个村子里居住,但相隔大约一里路的路程,我拉着弟弟的手,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中,来到我大奶奶家的大门口,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整个小山村夜色的静谧。

我大奶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开开门,把我和弟弟让进屋内,听到我父亲生病的消息,她立刻动身,并且叫上在家里的她的三个儿子,我的几位叔叔,匆忙赶到了我家,看到情况后,我的大奶奶经过短暂的商议,决定由我的那几个叔叔,用架子车拉着我的父亲,护送到离家五公里以外的乡下卫生院救治。经过乡下卫生院的医生确诊,给以输消炎药、抗炎等及时治疗,我父亲才化险为夷,住了几天医院,最后痊愈出院。

在八十年代的黄土地上,我的家乡依旧是那么贫穷,但乡里相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渡难关。如果哪户人家有老人去世或者家里人生了病,住不起医院,大家一定会拿出所有的积蓄,给予无私的帮助,让这户人家获得新的希望,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

尤其是在今天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时代面前,我的家乡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醇厚的民俗和风气,没有被时代带来的尘世纷扰而掩盖。直至今天,谁家老人去世、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大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给予无私的帮助,不求回报,只求减轻这户人家的负担,让其早日过上幸福、美满、舒适的生活。这也许是黄土地上世代生存的人们,永远保持着有和黄土地一样憨厚、淳朴的本色!

对于那个年代,“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小孩们来说,最记忆犹新的还是家乡麦子成熟的季节,也是家家户户屋前屋后,杏子成熟的季节,嫩绿嫩绿的叶子中间,一枚枚黄灿灿的杏子,挂满了树的枝头,勾起了村里一群天真无知的少年无限的回味和眷恋。

对于黄土地上的人们来说,一枚枚熟透的杏子,几乎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日常生活中和一枚枚杏子结下了难分难舍的情节。杏子刚下来的时候,吃新鲜的杏子;把吃不完的杏子,晒干,做成杏脯;杏仁取出晒干,在锅里炒熟,制作成杏仁茶。一年四季都有杏子吃喝、杏仁茶喝,把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离家千里之外的游子,对黄土地上家乡的每一棵杏树,在心里不停地召唤,归去来兮。每棵杏树,犹如象征家乡的坐标,无论经历怎么样的沧桑变迁,时代更迭,始终不离不弃,坚守着这片故土,犹如一位慈祥的母亲,永远守候着美丽的家园,提醒远方的游子,能找到回家的路途,也保留着每个游子一生惦念的味道,守护着曾经一群天真无知的少年,留在童年永恒的记忆!

对于远方的游子来说,家乡,永远是魂牵梦萦的好地方。每时、每刻,在游子的心里,念念不忘。因为,那里有儿时最温暖的回忆;因为,那里有人生中一段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在异国他乡拼搏的游子,如果“心”累了,每个夜里的梦里,总梦见自己的灵魂,永远在家乡的山水之间游荡……

篇2:回忆故乡的土坡散文

回忆故乡的土坡散文

我的童年全然被“土”包裹着。土的路面,满身是土的小同伴,家门外残存的土筑的荒屋……在种种有关“土”的记忆中,故乡的土坡实在是可以拿来讲讲的。

儿时的世界,总是充满了惊奇。每个人在幼时都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冒险家。土坡的一些回想便是从“冒险”开始的。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来路不明的土坡。说它来路不明,是因为至今想来这土坡无缘无故的横卧在那儿,实在有些突兀。土坡之下是一洼泥泞的空地,当然,这是在夏天的时候。至于冬天的风光,我的那部分记忆就像被窃去了一般,任凭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土坡之上是几座刚刚落成的小二楼。虽不华丽,但也不难将它们划入现代建筑的范畴。而这倾斜的有些吓人的土坡似乎就成了一架连通原始和现代的斜梯,无声无息地承接着岁月的更迭。

但是,管他呢,我的小同伴们可不想这么多。土坡,可是一处惬意的冒险圣地呢。每次去土坡之前,我们都花很长时间筹备。用省下来的钱买一些红薯,伺机从家里摸一根筷子,当然火柴也是必不可少的。

土旦像一位严肃的司令官,挥舞着手臂:“兄弟们,爬上去。”一声令下,大家便一齐冲将了上去。而我却迟迟不敢迈步,我向上望了望,土坡虽然不高,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颇有几分高耸入云的感觉。我深吸一口气,向后挪了几步,呐喊着,借助惯性一下子冲到了半坡上。手却没有抓牢,反又倒滑了一大截。我紧闭双眼,蓦地想起电影中被奸邪小人推下山崖的侠客,不禁啜泣了起来。“快点,伸过手来。”一名同伴手抓着坡壁,回头对我说。

后来,我迷迷糊糊地爬上了坡顶。是我的“队友”把我拉上去的`吗?

然而,下坡却不是件易事。 一位勇猛的兄弟三两个大跨步冲下坡去,如低空飞翔的猎鹰,直直地扎在了泥堆里。从我的角度看,极像一个嵌在地上的“大”字。

土坡下的“烤薯盛宴”同样令我着迷。我们会寻些干草、干柴,把干草点燃,再把干柴搭上去。没过多久,青红的火苗就会窜起来。红薯被一个一个地塞进红红的火堆里,伙伴们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心里的稀奇事儿。可惜,大多时候,当我们用筷子把红薯扎出来时,才发现只是熟了一层皮。

好在,偶尔也会有一只烧黑的红薯。轻轻一掰,便露出了里面微红的薯肉,一股如蜂蜜般的香气扑鼻而来……

当然,并不是每次都是我最后爬上坡顶的,而烤的红薯,也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日益绵熟。

而今,土坡下泥泞的空地被一个正在修筑的居民区覆盖。而坡上小二楼的巷口也不知何时装上了一闸铁门,永远地将土坡的另一端锁上了。

一切事物终将消逝,这是不变的规律。故乡的土坡,亦逃不过这样的宿命。但这土坡的记忆该不会死去。她会伴着我,不只在童年,还在现在,还在未来……

篇3:故乡的童年回忆散文:童年的大洼

在我小的时候,村北是一片漫无边际的大洼,青纱帐幔,田埂纵横,幽深遥远,有一种古朴沧桑的味道,那时的物质生活远不及现在充实,但,是那些野草,野花、美丽的小动物,一起割草的小伙伴,陪伴了我的童年,回忆是那么美好亲切,那么让人留恋,那是一份乡愁,常常让我怀念不及,或一时兴趣盎然,找一下童年的感觉。今年夏季的一天,闲暇去洼里寻趣,结果,一洼庄稼,挤得严严的。那些幼时的野草荒坡、野兔云雀,都没了踪影,大洼一片静谧,心中顿生一种莫名的惆怅。

还记得童年的大洼,那时田里种小麦高梁,宽漫的界楞上长满了红荆,花柴棵、蒲公英、荷包菜、海椹子、马绊草;还有机灵的野兔、肥硕的田鼠、大青蛙、花长蛇以及好多的飞禽等,这些野生的动植物们,为我们增添了无边的情趣,那时小,但日子艰难,上三四年级的年龄也不能吃闲饭,孩子们在大人们的指使下操镰背筐要下洼打草,打菜,打草要交到生产队喂牛换公分,打菜是为接济口粮填补肚子,既如此,每逢下洼,还都是乐此不疲,因为在获得劳动报酬的同时,还收获着大自然赋予的的快乐。

春三月,下洼起得很早,太阳还没出来,洼里的云雀成百上千,早就叫个不停,它们用悦耳的叫声,在高高的空中,抖动翅膀,欢唱着迎接太阳。它们从不结群,也不落枝杈,起飞时往往突然冲天而起,栖息地面寻食时,又悄然无声,一副憨态,那娇小的浅褐色的躯体,悠然行走于坷垃地、草丛间,有时直愣愣站在那里,转动着小凤头,用两只乌亮的小眼睛,向我们展示友好。丝丝缕缕的马绊草,贴着地皮匍匐迭生,或突然间,一窝云雀蛋就惊现于手指下,巢儿做的玲珑别致,几只雀卵,卧于其间,虽生不舍之感,但由不得任性,更无取卵回家戏玩儿的念头。云雀嗓音明亮、乖巧,能学多种鸟叫,伙伴们偶得雏鸟,则精心喂养,以宠为乐。

六月的大洼,骄阳似火,打草拾柴免不了口渴,小伙伴们总要带一只系着绳子的玻璃瓶,渴了去东南角古柏树下的砖井里提水喝,那一年,我和本家小石头没带瓶子,渴了,坐在井台旁等候。远远地见到本家钟婶和另一个女人往这边走,近前一看,钟婶手里提着一只阔口的罐头瓶,手里还攥着麻绳,我自告奋勇,将钟婶手里的瓶子抢于手中。那时,顽皮难免,我把瓶子不往井下慢慢放,只把绳头挽在手里,余下的麻绳和罐头瓶同时往井下水面上扔,这样瓶子下去的速度快,如果“技艺“好,阔口瓶在入水时还能发出砰的一声闷响,那样就会很得意。不料,夏日久旱,井底水苗太浅,几块青砖支棱着隐藏在水下面,只听乓一声,提上来一看,瓶子仅剩一个圈口,那多半截全碎在井里了,大家好一顿埋怨。至今想来,还有几分愧责。

打草最有趣,手里打着草,耳朵同时分辨各种虫兽的声音,蝈蝈叫一般是远远地。等你走近了,它就会从高高的红荆稍哧溜一下蹦进草丛中,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力,就蜷伏在那里等待,有“傻帽”的蝈蝈,不一刻又会出来叫,或许就让你束手就擒。蛇吞青蛙既刺激又残忍,那凄厉的叫声时常让我们义愤填膺,循声蹑手蹑脚走近高粱地,查看蛛丝马迹,一般蛇的警觉性是很高的,一有动静,就把猎物舍弃,像流水一般,无声无息的溜掉。但也有贪婪的家伙,等我们走近了,还咬着猎物不放,为此,有的就被小义士们用镰刀“惩处”,我不敢那样做,因为母亲告知我,蛇是有魔力的,不能惹。

洼里的高粱,在春天像绣花针一样,从坷垃缝里一钻出来,就得有人开始锄田管理。夏日骄阳似火,生产队里的看瓜老头们,就把一筐一筐的脆瓜、甜瓜、西瓜,摘下为那些干农活的人们解渴,孩子们嘴馋,埋伏在地埂上的红荆旁等待,已有机会,迅速出击,犯了“案”,看瓜老汉找上门来,孩子们就得受到大人们的“严惩”,但洼里的田鼠可不怕这些,它们昼伏夜出,即使弄得瓜田一片狼藉,看瓜老汉也无奈与它们,田鼠的样子很可爱,蓬松的尾巴,大大的眼睛,眉清目秀,人们都叫它“大眼贼”,它们的族系属松鼠类,对于农作物,危害不大,田鼠的故事好多呢,都已在时光中,尘封起来了。

半世之事,一瞬而过,但一景一幕仍留藏于心间,如今的大洼,早已是今非昔比,秋收已过,大洼里的高速路上,来往穿梭的车辆,清晰可见,五六十米高的的高压线塔,一座连一座,巍然而来。大洼里不再幽深,不再有打草的孩子们。家中的农家小院再也找不到昔日下洼的农具,那些云雀呀,田鼠呀,什么的都不见了呀,连那些野草野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竟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大洼,我永远忘不下的乐园!

篇4:回忆故乡作文

我在书桌前的靠椅上坐着,手中拿着一本《草房子》,我看见了“故乡”两个字。这两个字,一下子勾起了我对故乡最深的回忆。那些回忆是一卷厚厚的胶片,放在了我脑海中的放映机上,好了,三,二,一……

“啊,今年要去农村过年!为什么要去老家过年啊?那里什么都没有,没有液晶电视机,没有wifi,手机也没有信号……”我不解地对爸爸说,“在城里过年不是很好吗?在老家看春节联欢晚会可能时不时就没信号,屏幕上全是一些‘雪花’,重要情节也看不到。更何况,农村食材匮乏,年夜饭可怎么办?”

父亲露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什么都不是事,没有食材到城里买了去呗,电视机……那么……大不了就不看。如果感到无聊,你就到田里去拔萝卜,支个簸箕去捕鸟。”

时间带着我来到老家,那高大的房屋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墙是耀眼的白,白得那样纯,那么,整个屋子都是这么单调的颜色吗?不,当然不是,屋顶上的瓦是深褐色的,像农民雨天披着的蓑衣,多年的雨打风吹,又让那些瓦片的眼角有了许多皱纹。屋顶上面杂草丛生,那是不是屋顶的白发?继续往下看,窗子整齐如一,擦得一尘不染,仿佛那些玻璃并不存在。天空中下着大雪,鹅毛般,和白色的墙合为一体,让墙也不再单调。屋门非常高大,是一扇古朴的红漆大木门,红得十分深沉,仿佛是天边的晚霞,又仿佛是红色的幕布。这扇门已经非常古老了,上面还有两个铜制的圆环,圆环已经变成绿色了,如同春天刚冒出的嫩芽。

在奶奶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老房子。妹妹已经在那儿等我了,我们来到后院玩耍。这里更是美丽,满园的树木和盆栽,把老房子显得更加古色古香。最好看的是梅花,梅红色的花朵点缀在枝条上,随风飘动,显得婀娜多姿。

房子的前面有一块田,田很小,只有十平方米左右,却种植着很多庄稼、蔬菜。稻谷已经收割,只剩下光秃秃的杆,像一簇簇利箭一样指向天空。谷子被奶奶收去,化为了大家碗中香喷喷的白米饭。生长了一个多月的萝卜,叶子青翠欲滴。拔出一个来,萝卜十分小巧,只有网球那么大。当然也有大的,我还见过一个小篮球那么大的萝卜呢!我将拔出的萝卜用田边水井里的水洗了洗,一口咬下去。呵!有一股久久的辣味,这就是田地给蔬菜的味道。

看着那光秃秃的秸秆,我想起了袁隆平爷爷,他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为我们中国的农业带来了突飞猛进的成就,让我们每个人都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饭碗没有粮食,让我们永永远远消除了饥饿的记忆。

年夜饭开始了,奶奶打开了新买的电视机,好高清啊!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妹妹不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她正用奶奶的手机看动画片呢!没有电视的时代早已成为了过去式,现在老家拥有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已经是很平常的了。

握住手中几乎要掉下的《草房子》,我结束了这次家乡的回忆。我的家乡,你是大自然描绘的一幅美丽的油画;我的家乡,你是大自然朗诵的一首动听的诗歌;我的家乡,你是大自然吟唱的一曲悦耳的歌谣!

【回忆故乡作文汇编八篇】

篇5:回忆故乡作文

无意中翻开了陈旧的相册, 我不禁回想起曾经故乡的美景以及童年里的那些一件件的傻事。 我的故乡在东桥镇埔殊村,春天农民了播种种子,播种希望。夏天我和伙伴们光着裤衩玩游戏。秋天农民们在丰收,我和伙伴们在稻草上打滚。冬天,我们却围在一起烤火。

村下有一棵榕树先生,他有着粗壮的身子,它用坚固的手臂及茂盛的树叶为我们撑起一片阴凉,他长着许多胡须,就连村里最老的老人也不知它到底有几岁。以前,我和小伙伴们一个个来到树下。捡起地上的一个个红色的果子,放在一个大袋子里。然后我们一个个像一只只猴子一样三下五除二上地上了树。

我们用手抱紧树干,双脚用力蹬着树干,踏着一个个凹进去的台阶向上攀爬!之后,我们埋伏在树上,有人来,我和小伙伴们的果子就会万箭齐发像千万支箭一样射向人们。当他们发现时,我们却在树上哈哈大笑,险些从树上掉下来。大人们也跟着笑,我们双方坚持着,一个在陆地,一群在树上!大人们虽偷偷骂着我们这群坏蛋,但心里也害怕我们从树上掉下来…… 如今,曾经的土泥路爷爷也被水泥路叔叔给代替了,水泥路上有着许多健身设备,在这棵大榕树下,已成了一大片的公园操场,每次我回到老家都会召唤小伙伴们,聚集到榕树下玩童年的游戏。这些健身设备,使人们每天早晨都来这里挥洒汗水,中午老人们吃完饭在大榕树下下下棋,聊聊天,打打麻将……娱乐娱乐。吃完晚饭一家三口都会来这儿散散步。且现在我的手机智能打车可是高科技。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不管有什么急事,都必须要站在门口:任风雨来袭,我自已等着车。并且,村里也用了高清电视,随时可以了解国家大事。就连田里也装上了高科技,比如:自动割麦机,自动播种机,自动抽水机等……使农民们可以解除疲倦,疲惫,疲劳等症状。而且我们吃上的粮食又干净,又安心!村里的大门口,也建了一座假山,晚上,假山放射出来的光芒,让人陶醉。假山上的清泉,流动你的指尖上也会感到无比的清凉!太阳能路灯也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他照亮了一切黑暗的公路,让交通事故减少了发生率! 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发展科技在进步。

让我们张开嘴巴为这个科技时代歌唱。同时我们也盼望着新时代,新科技能给大榕树下的那群孩子留下更有意义的童年!人民,孩子大家都在等在这新科技的发展

【实用的回忆故乡作文5篇】

篇6:回忆故乡作文

记忆里的故乡,总是萦绕着一扇木门,吱呀,吱呀……

约是两岁时,我被爷爷奶奶接回了故乡。懵懵懂懂的我,什么也不知道。但是,我最喜欢玩家里的那扇木门。木门上了年纪,一开一关,就会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在那个小村落,我听不到任何音乐,于是,木门发出的“吱呀”,便成了我耳朵里最美妙的声音。4岁时,爸爸妈妈把我接回了大都市。习惯了故乡的宁静,来到这里,我总想逃离喧嚣,可是,哪儿都有噪音……

6岁,我进了小学。两年来,我早已习惯无处不在的噪音,学会了怪怪的普通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渐渐学会了隐藏自己。在别人眼里,我是个没心没肺的假小子。可谁又知道,我多么想重新回到故乡,那儿,我依旧是乖巧的小羊羔。暑假,我重新回到故乡。绿得很依旧的小村落,老得不成样子的爷爷奶奶,一如继往地欢迎我回来。我知道,他们等了我7年……7年里,我不曾回来看望过一次,就连电话也不曾打几个。

那扇木门,依然在“吱呀,吱呀”的叫着……

【回忆故乡作文锦集10篇】

篇7:回忆故乡作文

借由一张照片,爸爸回忆起了童年的故乡。这是父亲对故乡的回忆······

据回忆,爸爸的家是在郊区,那里坐落着一些色彩丰富的平房,使郊区看起来像一幅挂毯。那时爸爸的家是在海防最前线的位置,到市区,走路要两天,坐车要半天。现在,没几分钟就到了。但那时条件不算很好,于是爸爸每天都会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或是走在一条僻静的乡间小路上去上学。虽然不那么好,但倒也乐得清闲、自由自在。

转眼间,二十几年过去了,旧貌换新颜,沧海变桑田:十几年前的郊区成为了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热闹地方;把色彩丰富的平房取而代之的是精致的别墅与高大雄伟的建筑物;海防最前线摇身一变成了旅游最一线;市区“吞并”了郊区;僻静的乡间小路成了热闹的柏油大马路;破旧的自行车旁摆放着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爸爸的家成为了观音山塔埔小区的“一份子”······

只是短短的几年,变化就如此之大,若把目光放远:三十年后、四十年后等等,未来生活在这里的人,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我相信,那是一个用科技实力说话的时代:一切改用太阳能发电,环保又实用;再也没有尾气污染,出现了“空中车道”;电子科技有了飞一般的进展······那未来生活在这里的人,又可曾想过,几十年前的这里,会是这般“不发达”、“跟农村真像”、“落后”的样子呢?在未来,“未来人”会发出:”哎呀!过去的日子竟是这般模样!真可怕!”此类的感叹吗?他们会相信我的父亲曾经在这么“差”的条件下生活却还每天乐呵呵地笑着吗?父亲的微笑只是一个人民对故乡的热爱罢了。

透过父亲对老照片露出的微笑、期望的眼神,我读出了许多东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努力,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已然逝去的故乡的怀念与回忆······

【【精华】回忆故乡作文8篇】

篇8:回忆故乡作文

我是一个从农村搬到城市的人,眼前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虽然生活在城市里比生活在故乡的时间长得多,但我依然会想起在故乡的那段时光。

我的故乡在官溪留安,是一个十分清静的小村子,树木、花草、房屋……这些美好的事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到春天,村子就变得特别漂亮,小花绽开笑容,柳树披上长发,大自然换上绿袍……除了这些,还有一样东西使我印象深刻,它就是野果子。这野果子是自然生长的,它也许是大自然奉献给我们的礼物。

说起野果子,我还有一次经历–—夏天到秋天,是野果子成熟的季节,这时我们一家人就会出来摘野果子。到了山上,家人开始忙碌起来了,对于我这个没有摘野果子经验的人,只好让妈妈教我了,我试着摘了十个,拿来给妈妈看,妈妈看了看,挑掉了九个有毒的果子。我拿着孤零零的一个好果子,而家人却提着一大筐好果子。回到家后,我们把摘来的果子洗干净后吃了起来,嗯—————吃着大自然奉献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

我一半的童年都在故乡过,如果没有在故乡过,我的童年定会失了一半的快乐。现在的故乡已随着科技的发达,建起了轨道,不时有动车驶过,出行更加方便。而环境也有所改变,以前,人们总会把垃圾扔在路边,日以继夜,这里堆积如山,变得臭气熏天。而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路边再也没有垃圾了,那些使我印象深刻的东西,至今都在,看来人们也一定知道,毁了那些美好的事物,村子定会丢失了美。科技正在进步,人们也跟着在进步!现在住在故乡一定会更快乐!

回忆故乡后,我觉得城里也不错,不过,科技在进步,我相信,在未来,两者一定会变得更繁荣、更昌盛、更美丽、更美好!

故乡的童年回忆散文:童年的大洼

回忆·故乡记叙文

梦回故乡散文

散文欣赏:故乡

故乡如梦散文

故乡的回忆高中作文

故乡的回忆作文500字

回忆故乡作文九年级600字作文

回忆青春散文

回忆时光散文

故乡的回忆散文(通用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故乡的回忆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