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礼仪文书相关知识讲解(共含10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东北企鹅”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礼仪文书相关知识讲解
一、礼仪文书的概念
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礼仪文书是单位或个人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等社交场合的各类文书的总称。
二、礼仪文书的特点有较大的文学认识功能和较大的现实意义
1、地域性和民族性
礼仪文书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性特征。除了国际通用的部分之外,很多时候,礼仪文书的写作还必须遵循当地的民俗及特定的宗教习惯等,以更好地适应社交礼仪的需要。
2、情感性
礼仪文书很多时候强调的是一种礼尚往来的礼节。比如说在对方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通过贺信来表达祝贺之谊,在对方亲人去世的时候通过唁电来表达慰问??,这些文书都是为了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体现出较强的情感性。
3、规范性
礼仪文书的写作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和用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经由约定俗成而体现的一种通用规范。
三、礼仪文书的种类
礼仪文书的种类很多,涵盖了工作和生活、节日、红白喜事等方方面面。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邀请类文书,包括请柬、邀请书和聘书等,用于邀请对方参加某个特定的正式的活动或聚会。
2、祝贺类文书,包括祝辞和贺信,用于向对方表达良好的祝愿和恭贺之情。
3、感谢慰问类文书,包括感谢信和慰问信,因特定的事件而向对方表达感谢或慰问之情。
4、欢迎欢送类文书,包括欢迎词和欢送词,在特定场合对对方的到来或离去表示正式的欢迎或欢送之谊。
5、祭悼类文书,包括讣告、悼词等,因某人的不幸逝世而发布相关信息或表达哀悼之情。
6、发言类文书,主要是指代表发言稿,在特定的场合以代表的身份表述工作、看法或感情等。
关于礼仪文书的知识
礼仪文书是为礼仪目的或在礼仪场合使用的文书。在这里,我们指的是礼仪方面的外交文书和对外文书。
礼仪文书,应当准确、适当地表达出礼仪上要求,根据不同的时机和对象,力求把文电写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有时候,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写进一定的实质内容,以便使礼仪文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文书中涉及的时间、地点和其他有关资料,均应经过核对,做到翔实可靠。不应把礼仪文书仅仅视为“应景文章”,简单抄袭套用现成的格式,以致成了“打官腔,不能用”的文书。
一、 贺函、贺电
在国家独立、国庆日、建军节等节日,领导人就任、国王登基,建交日周年、友好条约签订周年,友好城某地建立日、国际会议开幕日、重大工程竣工日等,各国领导人、有关部门、有关团体的负责人,可视相互关系的情况,向对方的相应人员表示祝贺。
贺函和贺电是最常用的祝贺方式。国家领导人、外长、驻外使节一般采用外交函件、外交电报或正式照会的方式发送贺函、贺电。领导人的.贺电可通过有关驻外使馆转递,也可通过电报局或经电传直接拍发。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负责人可用对外函件或对外电报,直接发送。现略举数例:
二、 感谢信、感谢电和感谢公告
在访问某国结束的时、在收到贺信或慰问信的时候、在收到友人馈赠或得到支援和协助的时候,应当向对方表示谢意。可以写信或致电表示感谢,有时候,也可以采取公告的方式致谢。举例如下:
三、 邀请函、邀请电和复件
邀请的内容十分广泛:邀请外宾参加各种性质不同的集会、庆祝活动、或典礼;邀请外宾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考察访问或讲学;邀请外宾来华演出、举办展览或参加交易会,等等。邀请函、邀请电既要表达邀请的盛情,有时还要就活动的时间、方式、费用等有关事项作出必要的说明,以便相互间达成一致和谅解也可另行专门协商)。
四、 慰问函、慰问电
遇有天灾或其他意外的不幸事故或重伤、重病等,友好国家的政府、有关组织或友好人士,常致函、致电有关国家的政府、有关组织、受伤者本人或亲属,表示同情和慰问。举例如下:
五、 唁函、唁电
唁函、唁电可视情况发给相应的机关、团体、或死者的亲属,也可发给治丧机构。举例如下:
例1:外交电报,吊唁总理逝世
x x x(首都名称)
x x x国代总理x x x阁下:
惊悉x x x国总理x x x阁下不幸逝世。x x x总理曾为中x关系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x x x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对x x x总理的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x x x
一九x x年x月x日于某
六、 国书、全权证书、授权证书、委任书等
国书是国家元首为了派遣或召回使节向接受国元首发出的正式文书,分为派遣国书和召回国书两种。目前,由于礼节的简化,在外交实践中,已可将召回国书合并于派遣国书之中。我国即采取此种做法。
全权证书,是授予代表以全权,由其代表国家或政府进行谈判、签署条约、协定,或出席国际会议的证件。全权证书由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签署。授权证书,是政府部门首长指派代表,代表本部门进行谈判、签署条约性文件或出席国际会议所出具的证件,由政府有关部门首长签署。领事任命书和领事证书,是关于领事职务的证件。
委任书,是委派国家特例或政府特使,参加驻在国特定活动的证件,由国家元首签署。委托书,是委托驻外使节代表政府部门签署协议的证件,由政府有关部门首长签署。
以上都是进行有关外交活动的必备证书。
礼仪文书:答谢词
答
谢
词
答谢词:答谢词是宾客对主人的热情接待,在仪式上表示感谢的讲话。
格式:1.称谓。
2.表示感谢和祝愿。
3.结尾再一次表示感谢。来源:公开选拨领导考试
礼仪文书祝词例文
各位朋友:
大家好!
非常荣幸,我受各位委托,代表大家向我们共同的朋友×××先生祝贺生日。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之所以专程赶来参加冯先生的生日晚会,是为了向他表达我们的'敬重与谢意。
能够成为×××先生的朋友,是我们的一大幸事。他不仅具有出众的才干、令人景仰的成就,而且是我们可以患难与共、推心置腹的挚友与知己。
尊敬的×××先生,愿您永葆青春,永远精神抖擞,事业与生活都永远顺心如意。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亲爱的×××先生,我们衷心地祝您生日快乐!
×××
×年×月×日
礼仪文书:欢迎词
欢
迎
词
欢迎词:欢迎词是在接待迎送宾客开始时对其光临表示欢迎的`致词。
格式:1.称谓。
2.向出席者表示欢迎、感谢和问候。
3.概括已往取得的成就以及变化和发展。
4.放眼全局,展望未来。
5.结尾再一次表示感谢。来源:公开选拨领导考试
挪威王国的风俗和礼仪知识讲解
“挪威”一词,大约是在9世纪时出现的。意为“通往北方之路”、“北方航道”。由于“挪威”处于斯堪的纳维业半岛北岸,故被古代北欧人称之为“诺尔维”,后来又逐渐演变为“挪威”。是按英语音译而来的。若按现代挪威语的发音,“挪威”应译为“诺尔盖”。195月17日通过宪法规定挪威为世袭君主立宪国,定该日为国庆日。
挪威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西濒挪威海,东临瑞典,南隔斯卡格拉克海峡与丹麦相望,北靠芬兰和俄罗斯联邦。
挪威全国面积38.6958万平方公里(包括斯瓦巴德群岛、扬马延等属于)。人口415.9万(1986年)。主要是挪威人,北部有少数的拉普人和芬兰族人等。
挪威分郡和市两级,全国共划分为19个郡。首都奥斯陆。货币为“克朗”。官方语言是挪威语。
一、社交习俗
挪威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挪威宾朋心很细,性格内各重实际;
天生富有幽默感,给人印象不孤僻;
待人态度极忠恳,文明热情又和气;
注重礼节和礼貌,善交朋友讲友谊;
褐色妇女最昵爱,大众喜欢“红、蓝、绿”。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挪威人以好客著称。只要人光临,他们总要以满腔的热情来招待客人,目的是让客人高兴和满意。他们时间观念较强,总准时赴约,认为这是一种社交礼节的问题。他们在相互谈话时,总习惯距离稍远一点,最好要在1.2米以外。他们昵爱红色,尤以衣服红色最为流行。女孩的大衣,儿童的滑雪衫多是红色,就连男人的毡帽镶边大多也是红色。人们普遍认为红色会给人以温暖之感。挪威的妇女对褐色感情是极为深厚的。一般认都愿使自己的皮肤设法变成褐色。故此他们经常使用褐色来装饰自己,并以此相互媲美。他们喜欢绿色和蓝色,认为绿色象征着吉祥,蓝色象征着美好。他们喜欢石南花,因为石南花伴随着他们生活,并赋予他们美的感受。所以石南花又被喻为国花。他们最爱河鸟。认为河鸟象征着人间的自由,并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因此,人们都尊其为国鸟。
二、礼节礼仪
挪威人的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惯以握手为礼。朋友间的相见,也常以拥抱为礼;女子之间相见,还常以贴面颊为礼。
(1)称谓与问候
挪威人比美国人较为拘谨,在熟悉你之前较少用名字相称。
(2)约会与准时
挪威商界人士严格遵守时间。如果你无法履行约会,该用电话通知取消或改期。
不要在复活节期间(在棕榈主日以后的10天)、7月份或8月初到挪威去作商业旅行。
(3)款待与馈赠
如应邀去挪威人家里作客,可带鲜花、巧克力之类小礼品送给女主人。
挪威对酒后驾车执法甚严,所以在社交聚会时通常指定某人担任驾驶员,此人在席间滴酒不沾。
(4)交谈
通常避而不谈诸如职业、工薪和社会地位等个人问题。
恰当的话题有业余爱好、政治、体育运动和旅行。
三、信仰忌讳
挪威人主要信奉新教的.路德教会(信义宗),其教又是挪威的国教会;国内还有少量的天主教徒。
挪威人不愿他人过问自己的工作、工资及社会地位等情况。认为这些事情都属于个人的私事,不需要他人过问和干预。他们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些是“厄运”与“灾难”的数字和日期,是极其令人厌恶的。他们忌讳相互间交叉式握手或交叉式谈话。认为交庆式握手或交叉式谈话都是不礼貌的举止。他们忌讳有人酒后开车,尤其对自己所乘车的司机更是倍加注意,并竭力反对司机喝酒。因为挪威受太阳的光照时间很短,一年中只有7、8月为享受太阳的黄金季节。所以,对在这两个月内来找他们办公事的人,是不会太热情的,因为打扰了人家享受太阳最佳光阴。他们对海产品中的原形虾有所忌讳,所以烹制的原形虾许多人不喜欢吃,但加工后再烹制出的菜肴,有些人还是喜欢吃的。
四、饮食习惯
挪威人过圣诞节时,很多人都喜欢用晒干的鱼浸在盐水中煮熟以后吃。挪威的萨阿米人主要以兽肉、鹿肉和鱼为食,爱把鹿肉腌制成肉干,以备整年食用。萨阿米人的饮料是以鹿奶为主。人以西餐为主,惯用刀叉作餐具,大多也都乐于品尝中餐。
挪威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 讲究菜肴的香、脆,注重菜肴的质量。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酸、甜味。
③主食 对米、面食都能适应;一般都爱吃炸小包子、什锦炒饭、木须饭等。
④副食 爱吃牛肉、猪肉、鸡、鱼、虾、火腿等;蔬菜爱吃土豆、油菜、白菜、茄子、菜花、鲜蘑等;调料爱用番茄酱、咖喱粉、胡椒粉、醋等。
⑤制法 对烤、炸、煎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欢中国的晋菜、京菜。
⑦菜谱 很欣赏凉拼盘、烤肉、炒菠菜鸡蛋、炸茄盒、番茄牛肉、扒白菜卷、锅包肉、炸鸡排、干炸鱼、烹虾段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饭后喝啤酒,对汽水、矿泉水或冰激凌也很爱品尝,早晚一般惯饮咖啡,也喜欢喝红茶和香片花茶。
⑨果品 挪威人喜欢国光苹果、桔子、广柑、草莓等;干果爱吃葡萄干、杏仁等。
《短歌行》 知识讲解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皎皎)如月,何時可掇(輟)。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水)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我们语文课文中的《短歌行》是曹操的诗歌,一共有两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以下是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短歌行知识汇总,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走进文学殿堂,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集子里现存《短歌行》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作为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八句一节。
第一节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当”,对着。“去日”,指逝去的岁月。这四句意思是:在边喝着酒,边唱着歌时,忽然感叹道:人生能有多久呢?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干了,又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意义,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这四句意思是: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内心的忧愁还是难以消除。用什么来消除胸中的忧愁呢?只有借酒浇愁。我们如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点我们可从他的另一首诗《蒿里行》中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这两句意思是:你的衣领青青啊,总是让我如此挂念。原诗后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希望贤才主动来归。“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这两句意思是:只因为你的缘故,让我渴念到如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四句以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前两句起兴,意思是: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以下各句描写宾客欢宴的场面,这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意思是:贤才有如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即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前四句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
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圈。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这四句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后两句借用典故,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四句意思是: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诗人用“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这几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社交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社交礼仪规范就不一定适用了。如在公共场所穿拖鞋是失礼的,而在家穿拖鞋则是正常的。
互惠原则:社交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堂课,学习好的社交方式是自己在交往生活中互相取利的直接方式。
平等原则:社交是在双方互相尊重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发展的。
信用原则:信用是人和人之间敞开心扉的基础,一个拥有高信用度的人会在社交中得到更多收获。
相容原则 :与人交往中难免会遇到矛盾与不和谐的地方,这就需要互相包容。有时退一步,可能会化解一场危机。
发展原则:与人社交就是一个与人发展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了解进而加深关系。
介绍
介绍是指从中沟通,使双方建立关系的意思。介绍是社交场合中相互了解的基本方法。通过介绍,可以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以便更好地交谈、更多地沟通和更深入地了解。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常用的介绍有以下几种类型,即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和集体介绍。
(一)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应注意的'问题: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原则上应注意时间、态度与内容等要点。
1.时间:自我介绍时应注意的时间问题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要考虑自我介绍应在何时进行。一般认为,把自己介绍给他人的最佳时机应是对方有空闲的时候;对方心情好的时候;对方有认识你的兴趣的时候;对方主动提出认识你的请求的时候,等等。另一方面要考虑自我介绍应大致使用多少时间。一般认为,用半分钟左右的时间来介绍就足够了,至多不超过1分钟。有时,适当使用三言两语一句话,用上不到十秒钟的时间,也不为错。
2.态度:在作自我介绍时,态度一定要亲切、自然、友好、自信。介绍者应当表情自然,眼睛看着对方或大家,要善于用眼神、微笑和自然亲切的面部表情来表达友谊之情。不要显得不知所措,面红耳赤,更不能一副随随便便、满不在乎的样子。介绍时可将右手放在自己的左胸上,不要慌慌张张,毛手毛脚,不要用手指指着自己。
3.内容:在介绍时,被介绍者的姓名的全称、供职的单位、担负的具体工作等等,被称作构成介绍的主体内容的三大要素。在作自我介绍时,其内容在三大要素的基础上又有所变化。具体而言,依据自我介绍的内容方面的差异,它可以分为四种形式。
第一种为应酬型。它适用于一般性的人际接触,只是简单地介绍以下自己。如“您好!我的名字叫×××。”
第二种为沟通型。也适用于普通的人际交往,但是意在寻求与对方交流或沟通。内容上可以包括本人姓名、单位、籍贯、兴趣等。如:“您好!我叫×××,浙江人。现在在一家银行工作,您喜欢看足球吧,嗨,我也是一个足球迷。”
第三种为工作型。它以工作为介绍的中心,以工作而会友。其内容应重点集中于本人的姓名、单位以及工作的具体性质。如:“女性们,先生们,各位好!很高兴有机会把我介绍给大家。我叫×××,我是海风公司的业务经理,专门营销电器,有可能的话,我随时都愿意替在场的各位效劳。”
第四种为礼仪型。它适用于正式而隆重的场合,属于一种出于礼貌而不得不作的自我介绍。其内容除了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以外,还应附加一些友好、谦恭的语句。如:“大家好!在今天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中,请允许我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叫×××,来自杭州××公司,是公司的公关部经理,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美丽的风光一下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很愿意在这多待几天,很愿意结识在座的各位朋友,谢谢!”
(二)为他人介绍
为他人介绍,首先要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其次要遵循介绍的规则;再次是在介绍彼此的姓名、工作单位时,要为双方找一些共同的谈话材料,如双方的共同爱好、共同经历或相互感兴趣的话题。
1.介绍的规则
将男性先介绍给女性。如:“张小姐,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李先生。”
将年轻者先介绍给年长者。在同性别的两人中,年轻者先介绍给年长者,以示对前辈、长者的尊敬。
将地位低者先介绍给地位高者。遵从社会地位高者有了解对方的优先权的原则,除了在社交场合,其余任何场合,都是将社会地位低者介绍给社会地位高者。
将未婚的先介绍给已婚的。如两个女子之间,未婚的女子明显年长,则又是将已婚的介绍给未婚的。
将客人介绍给主人。
将后到者先介绍给先到者。
2.介绍的礼节
①介绍人的做法:介绍时要有开场白,如:“请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张小姐,这位是------”,“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李先生,这位是------”。为他人做介绍时,手势动作要文雅,无论介绍哪一方,都应手心朝上,手背朝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指向被介绍的一方,并向另一方点头微笑。必要时,可以说明被介绍的一方与自己的关系,以便新结识的朋友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介绍人在介绍时要主要先后顺序,语言要清晰明了,不含糊其词,以使双方记清对方姓名。在介绍某人优点时要恰倒好处,不宜过分称颂而导致难堪的局面。
②被介绍人的做法:作为被介绍的双方,都应当表现出结识对方的热情。双方都要正面对着对方,介绍时除了女性和长者外,一般都应该站起来,但是若在会谈进行中,或在宴会等场合,就不必起身,只略微欠身致意就可以了。如方便的话,等介绍人介绍完毕后,被介绍人双方应握手致意,面带微笑并寒暄。如“你好”、“见到你很高兴”、“认识你很荣幸”、“请多指教”、“请多关照”等。如需要还可互换名片。
(三)集体介绍
如果被介绍的双方,其中一方是个人,一方是集体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
1.将一个人介绍给大家。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在重大的活动中对于身份高者、年长者和特邀嘉宾的介绍。介绍后,可让所有的来宾自己去结识这位被介绍者。
2.将大家介绍给一个人。这种方法适用于在非正式的社交活动中,使那些想结识更多的,自己所尊敬的人物的年轻者或身份低者满足自己交往的需要,由他人将那些身份高者、年长者介绍给自己;也适用于正式的社交场合,如领导者对劳动模范和有突出贡献的人进行接见;还适用于两个处于平等地位的交往集体的相互介绍;开大会时主席台就坐人员的介绍。将大家介绍给一个人的基本顺序有两种:一是按照座次或队次介绍;二是按照身份的高低顺序进行介绍。千万不要随意介绍,以免使来者产生厚此薄彼的感觉,影响情绪。
关于宴请礼仪讲解
宴请是公关交往中常见的交际活动形式之一,恰到好处的'宴请,会为双方的友谊增添许多色彩.
赴宴要准时,赴宴前应修整仪容以及装束,力求整洁大方.
在宴请排位时,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可开始进餐,取菜时不要盛得太多,如不够,可以再取.
如果主人为你夹菜,要说“谢谢”.
剔牙时,要用手或餐巾遮住口.当主人起身祝酒时,应暂停进餐,注意倾听.
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
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
吃东西时要文雅,闭嘴,细嚼,慢咽.
不要发出声音或呕嘴.
嘴内有食物时,切勿讲话.
饮酒不要过量,可敬酒,但不要硬劝强灌.
★ 礼仪知识
★ 赞美的礼仪讲解
★ 商务洽谈礼仪知识
★ 小学生礼仪知识
★ 校园礼仪知识
★ 服装礼仪知识
★ 演讲礼仪知识
★ 电话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