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竹类文言文文学作品(共含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橙子计划”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竹类文言文原创文学作品
竹,南方多有,或接片成林,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无它物可生长;或穿插它木于山间,或株或簇,与异木共存。
竹笋,非一时生长,四季皆有,视竹而定。竹,非全圆,椭圆亦或方者有之;绿者,非竹之全态,黑紫黄色亦不少;竹,非全空,实者亦有之;竹,非山野弃物,一竹全身皆宝,常与人用。竹枝,可为帚;竿者,可为原料,编之器物,多人用之;竹根,为根雕也,装饰尔;为竹编,有竹衣,可入药。竹笋为食多在冬夏两季,夏笋多人采摘,鲜食,晒干、腌制皆可,立夏节令,竹笋为必吃之物,为民俗。冬笋伴熏肉,酸制煮鸭肉,味美至极。
居于竹林间,非竹艺之功者多为燃木,艺人见者多痛心疾首,暴殄天物尔,但却无力改之唯望竹兴叹尔;爱竹之人,摘笋多以竹为本,摘之多谨慎;以笋为利者,多绝笋而摘,被人所不齿。
竹之飘曳,逢风则动,遇雨则声,怡然自得,为山间逍遥者也,其命,长短皆有,短者一年足以,长者百年春秋;人言竹花而死,却也不尽然,竹之花,开者寡,人不多见,或因机缘不为人所见,则曰此竹无花,多谬矣!
竹,大小高矮差者巨,细曰草芥之末,巨者人手不可合抱;矮者多为盆景,为人观赏,高者生于山林,傲立森野。不见不可断言其有无,不全不可谬认其尽极;丛林山野,自然奥秘,人力难尽,翠竹亦然也!
竹分多域,因天地而定,可移栽,异域多不能成林,生于山野,自然抉择,可尽显竹之魅力;竹为世人所知多为观赏、为竹编;编之器,筐、篓、盘、瓶多见,为人所爱。假人之手,多有精美之竹器现世。竹香淡淡芬芳之气,竹绿翠翠天然之意,人可不爱竹之器,却鲜有不爱竹之绿意也。
南方有竹,艺人亦多,竹之经典,多出南方,高雅之人爱竹之寓意,中庸之人喜竹之巧用;红尘俗人多借竹器以托自然相思,隐士野鹤却居竹林以享晚年天伦,何其快哉。
福建省华安的竹类植物园就是这样一个包容万千的旅游胜地。竹类植物园创建于1992年11月,址在城关九龙平湖北侧的龟仔垅山,占地950亩,现已从全国各地引种30属330种竹种,并初具规模。园内又分为五区一园:即竹种分类区、观赏竹种区、生产区、珍稀竹种引种区、纪念竹林区和民俗风情园。
目录背景知识竹子用途品竹文化背景知识竹子,在我国的文化史上源远流长,它与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一样有“君子”之称。竹种更是多姿多样,风情万种,除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外,还有特殊的旅游观赏和审美价值。给你还原到大自然的,把心归还给大自然。
竹子用途竹子从用途和经济效益讲,可称上“一竹多用济民生”:竹材可供造纸、生产人造板、日用品、竹工艺品;竹笋是上乘佳肴;竹头可以雕刻;竹枝可以加工竹扫帚;竹叶可以用于生产饮料或作出口包装用品;从竹材中提取的鲜竹沥、竹璜等可作中药;竹屑是培育菌中皇后竹荪的优质原。从观赏和审美角度看:竹子四季常青,潇洒多姿,姿态优美,独具风韵。
品竹文化竹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象征着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而一片片一丛丛郁郁葱葱的竹林,使人们自然想到它们不畏逆境、不惧艰辛、宁折不曲的品质。走入竹林,到处茫茫竹海,清荫通幽,惹人情思无限情怀悠远,无意中静静地陶冶了人的情操,净化了人的心灵,升华了人的品格。 当你仔细端详每一棵竹子、每一丛竹林,你或许还会想象到那就是一位位婀娜多姿的'青春少女,是那样的纯洁、清秀、傲立。由于华安的地理条件特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竹子在此都能得到培养成长,使得该竹种园成为目前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竹类品种最多、属性最全、种园功能最齐的竹子基地,也是竹类科研教学、竹子生产推广、旅游观光休闲、学术交流示范的综合性基地。 今年,在竹种园内又建立了高山族和畲族民俗风情园,作为竹种园内的旅游配套服务项目。那建筑风格独特、歌舞表演动人的民俗风情,为竹类植物园增添了一朵瑰丽的奇葩。竹,自然、清新、淡雅。
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它断断续续,调子甚至跑出很远。他端坐着,脸上露出抱歉的表情,口琴声却并不停歇。他旁边放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偶尔有行人走上前来,往塑料桶里扔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脸上分明写着感激,对好心人,对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
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人们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荡荡,那袖筒随着他身体的微小动作而轻轻摆动。
男人带儿子横穿了马路。他们站在不远处听他吹琴,男孩说那里有个人在“演奏”。男人说:“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
然后,男孩跟父亲要十块钱。
“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
“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
“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男人拉着男孩的手,径直走到他的面前。恰逢一曲终了,他抬起头,舔一舔干燥的嘴唇,冲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将头深低下来,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着五块钱,向前跨一步,试图将钱扔进他面前的红色塑料桶。
“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对他说。
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分不清是因了阳光的照晒还是因了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张,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复说,“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我不想让我和儿子再一次受到欺骗。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证明你是乞丐……请你原谅我……”
“可是我不是乞丐。”他说。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
男人不知是否应该把手里的五块钱扔进塑料桶。他迟疑着,愣怔不动。“我还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坚持说,“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证明一下……”
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子里,对面前的父子二人视若不见。
男孩看着父亲。他感到不知所措。
最终男人还是将那五块钱扔进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转身,往回走。他们需要重新横穿马路。
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
“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头,用牙齿咬开胸前的两粒纽扣。一滴汗水恰在这时滑过额头,滴进他的眼睛。他用一种艰难并且笨拙的姿势脱下身上的.T恤衫,男人和男孩同时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怜的残肢——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时愣住。男人开始不安和尴尬。男人说:“对不起。”
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艰难的姿势将T恤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头,用牙齿仔细地系上胸前的两粒纽扣。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收回您的钱。”他重复一遍,“我想您还是把我当成了乞丐——只有把一个人当成乞丐,才会在意他是否伤残……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不是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他用光秃秃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说,“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
他埋下头,再也不肯说话。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伤口》文学作品类阅读题目 1、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男人”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然后填写表格内容。(5分)
2、联系上下文,请说出下面句子中“稍等”一词所表达的言外之意。(4分)
(1)“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2)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
答:(1)
(2)
3、以文中的细节描写为例(至少三处),说说路边吹口琴的“他”为什么强调自己不是乞丐,是艺人。(不超过150个字)(6分)《伤口》文学作品类阅读答案 1、①“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②怀疑“他”是假装残疾人行乞的骗子。
③对“他”的话半信半疑。
④为自己错怪了(怀疑)“他”而内疚。
⑤震撼于“他”强烈的自尊。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得1分。共5分。
2、(1)不能轻易把钱给他,小心受骗。(2分)
(2)不要走开,我要让你们明白,我不是骗子(2分)
3、(6分)
细节一: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
分析:表明他吹口琴十分投入,心情愉悦。
细节二: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
分析:表明他专注的事情只有吹口琴。
细节三: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
分析:表明他吹口琴投入了丰富的感情。
细节四: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
分析:表明他的琴声里富有真情,并且已经感染了男孩。也从侧面表现了他演奏得十分投入。
细节五: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
分析:表明他用吹口琴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细节六: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不是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分析:表明他不是在乞求别人的施舍,而是要通过自己吹奏口琴的劳动来获取报酬。
评分说明:答案应该有例句有分析。每个细节分析得2分。其中,例句1分,分析1分。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果只是找出例句,没有分析,则每个例句1分。满分6分。
画竹文言文赏析
文言文《画竹》选自,其原文如下:
【原文】
余家有茅屋三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阳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竹子,断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是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注释】
篁(hu ng):竹子
榻(t ):床
凉适:凉爽舒适
围屏骨子:屏风架子
窗棂(l ng):窗子上构成格子的木条 棂 ,旧时窗户上的雕花格子
冻蝇:受冻的苍蝇
岂非:难道不是
师承:老师传授作者
置:放
【翻译】
我家有草房两间,屋的南面种有竹子。,新的竹子刚刚长出嫩叶,苍翠碧绿,光亮照人,在里面放一个小床,非常凉爽舒适在秋冬交替的时节,拿来屏风的架子,去掉两端,横起来安放就成为窗格,然后用均匀洁白的薄纸把它糊起来。在风和日暖的时候,受冻的苍蝇碰在纸上,发出冬冬的像敲打小鼓的`声音。在那时,纸上映出一片零乱的竹影,难道这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我画竹子,没有老师的指导,大多是从纸窗上、墙壁上、日光下、月影中受到启发的。
关于画竹文言文原文
【原文】
余家有茅屋三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阳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竹子,断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是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注释】
篁(hu ng):竹子
榻(t ):床
凉适:凉爽舒适
围屏骨子:屏风架子
窗棂(l ng):窗子上构成格子的木条 棂 ,旧时窗户上的雕花格子
冻蝇:受冻的苍蝇
岂非:难道不是
师承:老师传授作者
置:放
【翻译】
我家有草房两间,屋的南面种有竹子。,新的竹子刚刚长出嫩叶,苍翠碧绿,光亮照人,在里面放一个小床,非常凉爽舒适在秋冬交替的时节,拿来屏风的架子,去掉两端,横起来安放就成为窗格,然后用均匀洁白的薄纸把它糊起来。在风和日暖的时候,受冻的苍蝇碰在纸上,发出冬冬的像敲打小鼓的`声音。在那时,纸上映出一片零乱的竹影,难道这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我画竹子,没有老师的指导,大多是从纸窗上、墙壁上、日光下、月影中受到启发的。
竹轩诗兴文言文翻译
《竹轩诗兴》是宋朝著名文学家张镃的代表作品之一。下面是竹轩诗兴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原文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词句注释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白话译文
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情景。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更有幽致,为此切不可移走墙角的'梅花树。
整体赏析
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修竹本以它的高洁和潇洒,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激赏。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为主。
开头两句:“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优雅的。第三四两句:“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在静观当中,确实是体会得非常细致。第五六两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仍然是写竹轩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前两句写的是平时,这两句却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焚香为辅。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从诗句中作者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这样倦卧也好,闲吟也好,竹轩都可以供以诗情、诗兴,而此情此景,都非在其他的处所所能领略到的。作者为诗,不求工而自工,从这几句诗中,也就可以使人心领而神会了。
结尾两句:“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作者因此时尚在夏季,所以第六句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是预想如此。作者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是梅花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淸,使竹轩更有幽致。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咽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戞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所以作者在诗中叮嘱自己说:“莫移墙下一株梅,”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到那时节,是“日暮倚修竹”,还是欣赏月下的梅花,那就听自己的便了。
文言文阅读: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竹本固 固:牢固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求:探求
C.不终日而毕 毕:完成
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给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5.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3.【答案】B
4.【答案】(1)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
(2)贤才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赏识和任用贤才的人来加以区别。
5.【答案】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解释了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
【译文】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 文学作品读后感
★ 文学作品赏析
★ 文学作品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