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共含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ins”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作者:唐·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注释】
①桂州:治今广西桂林市,唐属岭南道。《旧唐书·穆宗纪》:长庆二年四月丁亥,以秘书监严暮为桂管观察使。当时白居易、张籍均作诗送行。全诗校:“题下或有赴任二字。”
②森:挺立。八桂:《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八树,在责禺东。”秦桂林郡(辖今广西、广东部分地区)因取此为名。
③篸:同“簪”,插发的长针。
④输:纳贡。翠羽:翠色的鸟羽。《新唐书·地理志七》:“(岭南道)厥贡:金、银、孔羽、犀、象、彩藤、竹布。”
⑤甘:今“柑”字。
⑥骖,乘,驾。《文选》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赏析】
诗一起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苍苍森八桂 。”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下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 ,造成无数的石峰 ,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 。但近人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日人吉川幸次郎《泛舟漓江》云:“碧玉青罗恐未宜,鸡牛龙凤各争奇”等。不过,亲临桂林的人 ,对这种批评却未必苟同 。桂林之山虽各呈异态 ,但拔地独立却是其共同特点 ,用范成大的话来说 :“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 ,森列无际 ,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而漓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缓慢,亦恰如仙子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状之特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天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较女性化的。韩愈用“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说妙极,怎能说不奇,又怎能说“不宜”呢!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二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黄柑”,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二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自京华的人却是感到新异的呢。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最后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
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 ,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写景只从大处落笔 ,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
拓展阅读:韩愈与雁门冰菊的渊源
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河南河阳人,河阳在唐朝时期为河阳府,辖今天的焦作、济源二市的全部区域,河阳府设在孟州,故很多书籍将河阳标注为孟州,认为韩愈是孟州人就不足为奇了。其实,韩愈是河阳府修武县昌黎镇后雁门村人,今修武县郇封镇在唐朝时期又称昌黎镇,韩愈号称韩昌黎由此而来。
目前,郇封镇后雁门村居住大量韩氏后裔,韩愈的大儿子韩昶就葬在该村西二百米处,有冢为证。毛泽东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曾讲,韩愈,修武人氏。修武县郇封镇后雁门村韩氏族谱也证明韩愈为修武县郇封镇后雁门村人,至今修武县郇封镇后雁门村仍流传许多与韩愈有关的逸闻趣事。其中雁门三宝:即冰菊、公鸡、大红枣,均与韩愈有关。
冰菊在雁门村栽种历史悠久,花色以金黄为主,花形呈圆形伞状,每年十月份花开,花期为一个月左右,因性寒故名冰菊。冰菊宜在天色微明、太阳未升起之前,由少女口含采摘为最佳,人称雏菊,药效明显。采摘后的冰菊放在通风阴凉之处风干贮存,用时取两三朵放入沸水中,久泡不散,遇高温而色不变,具有一赏二品三吃四养之功能,常饮此菊,有延年益寿之效果。目前,该村长寿老人近三十余人,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相传,韩愈十九岁进京赶考,屡试不中,由于盘缠早已花光,返乡途中,经友人介绍,结识了河南府曹参军卢员外,并在其家小住,卢员外仰慕韩愈才华,将女儿卢小姐许配韩愈,并择吉日完婚。由于韩愈进京赶考屡遭打击及归乡心切,火急攻心,在卢员外家一病不起。卢员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遍寻各种良方名医也无法医治,只好让女儿卢小姐和韩愈返回修武昌黎镇后雁门村。
归家后,其嫂子郑夫人用雁门冰菊泡水一日三餐饮用,不假时日,韩愈病愈。期间,好友贾岛来访,韩愈用雁门冰菊泡水招待,并介绍了雁门冰菊的神奇功效和切身体会,贾岛在品尝后拍手称赞,随即赋诗一首:韩门冰菊沸水载,三朵两朵碗中开,生津止渴祛百病,延年益寿乐开怀。之后,韩愈虽长期在外做官,但总将雁门冰菊带在身边招待客人,自己也一年四季饮用,从不间断,韩愈57岁寿终,在唐朝属于长寿之人,这估计是与其长期饮用雁门冰菊比其父亲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韩愈的`大力推介,雁门冰菊从此走出修武,为世人熟知,成为当地一道特色产品。
据悉:修武县郇封镇充分发挥本镇历史古迹、文化资源、现代农业等优势,精心谋划“两府、两园、两基地”,实现“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发展格局。
全面修复薛澍驸马府和规划建设韩文公祠两大人文景观。通过举办传统庙会、寻亲祭祖等活动为载体,介绍历史人物生平事迹,丰富本地文化内涵,增加社会人文气息,提升郇封的文化品位,形成具有郇封特色的人文旅游品牌。
挖掘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两大游园。结合修武县城名字由来,对武王伐纣历史故事进行挖掘、整理、创新,在青云生态园举办大型历史文化实景演出,实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以乡村生态旅游为基础,以农耕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教育为主线,在雁门村筹备建设农耕文化展示园;通过收集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耕作、储存等传统农耕用具,全面介绍郇封镇由贫瘠的黄土岗到全国粮食高产示范区的历史变迁,进一步诠释农耕文化,旨在打造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农耕文化体验教育园地。
发挥现代农业优势,打造两大花卉基地。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郇封镇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旅游经济新的消费热点,加强焦作核丰源玫瑰种植和后雁门村冰菊种植两大花卉基地,开发采花观光、品茶休闲、体验农家风情等旅游项目,着力把两大花卉基地打造成集药、茶、食、观光、养生为一体的大型现代生态旅游综合体。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赏析
诗一起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苍苍森八桂。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下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造成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但近人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日人吉川幸次郎《泛舟漓江》云:碧玉青罗恐未宜,鸡牛龙凤各争奇等。不过,亲临桂林的人,对这种批评却未必苟同。桂林之山虽各呈异态,但拔地独立却是其共同特点,用范成大的话来说: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而漓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缓慢,亦恰如仙子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状之特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天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较女性化的。韩愈用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说妙极,怎能说不奇,又怎能说不宜呢!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二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黄柑,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二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自京华的人却是感到新异的呢。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最后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
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写景只从大处落笔,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的意思,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赏析 -诗词大全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作者:韩愈 朝代:唐 体裁:五律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d。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原文及赏析
原文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翻译
一、首联点明严氏赴任之地是位于“湘南”的桂林。
二、颌联以高度的概括力,极写桂林山水之美:那里的江河蜿蜒曲折,清澈见底,犹若青罗之带;那里的山峰拔地而起,峻峭玲珑,有如碧玉之簪。
三、颈联写桂林迷人的风俗人情。许多人养有美丽的翠鸟,并以它作为税赋进贡朝廷;家家都种有清甜可口的黄柑。
四、末联说到桂州赴任远胜过求仙学道或升官发财,同时流露出作者的艳羡之意。
词句注释
桂州:治所在今广西桂林。严大夫,即严谟。
森:茂盛。八桂:神话传说,月宫中有八株桂树。桂州因产桂而得名,所以“八桂”就成了它的别称。
兹:此,这。湘南:今湖南以南,指桂州。湘,今湖南。
篸(zān):古人用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
输:缴纳。翠羽:指翡翠(水鸟)的羽毛。唐以来,翠羽是最珍贵的饰品。
黄甘:桂林人叫做“黄皮果”,与《汉书·司马相如传》所称“黄甘橙楱”、颜师古注引郭璞曰“黄甘,桔属”者不是一物。
飞鸾:仙人所乘的神鸟。不假骖(cān):不需要坐骑。
白话译文
郁郁苍苍繁荣茂盛的八桂之地,此地就在湘南。
那里的江都像一条青青的纱罗衣带,山犹如一枚碧玉头簪。
户户多缴纳翡翠鸟的羽毛,家家都自己种植黄甘。
远远胜过登仙而去,无须借飞鸾为坐骑去飞升成仙。
赏析
诗一起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苍苍森八桂。”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下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造成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但近人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日人吉川幸次郎《泛舟漓江》云:“碧玉青罗恐未宜,鸡牛龙凤各争奇”等。不过,亲临桂林的人,对这种批评却未必苟同。
桂林之山虽各呈异态,但拔地独立却是其共同特点,用范成大的'话来说:“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而漓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缓慢,亦恰如仙子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状之特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天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较女性化的。韩愈用“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说妙极,怎能说不奇,又怎能说“不宜”呢!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二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黄柑”,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二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自京华的人却是感到新异的呢。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最后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
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写景只从大处落笔,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韩愈的朋友严谟以秘书监为桂管观察使(桂州总管府的行政长官),离京上任前,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作此诗赠别。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昌黎先生”或“韩昌黎”。自幼好学,醉心诗书,唐德宗贞元八年(792)中进士。贞元十九年(803)任监察御史,上书求免灾民赋税,坐贬阳山(今属广东)令。宪宗元和十二年(817)随裴度平定淮西有功,迁刑部侍郎。不久因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召还,任国子监祭酒、京兆尹等职,后官至吏部侍郎,故世称韩吏部。卒谥为“文”,世又称韩文公。有《韩昌黎集》。
作者:唐·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注释
①桂州:治今广西桂林市,唐属岭南道。《旧唐书·穆宗纪》:长庆二年四月丁亥,以秘书监严暮为桂管观察使。当时白居易、张籍均作诗送行。全诗校:“题下或有赴任二字。”
②森:挺立。
③八桂:《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八树,在责禺东。”秦桂林郡(辖今广西、广东部分地区)因取此为名。
④篸:同“簪”,插发的长针。
⑤输:纳贡。
⑥翠羽:翠色的鸟羽。《新唐书·地理志七》:“(岭南道)厥贡:金、银、孔羽、犀、象、彩藤、竹布。”
⑦甘:今“柑”字。
⑧骖:乘,驾。《文选》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赏析
诗一起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苍苍森八桂 。”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下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 ,造成无数的石峰 ,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 。但近人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日人吉川幸次郎《泛舟漓江》云:“碧玉青罗恐未宜,鸡牛龙凤各争奇”等。不过,亲临桂林的`人 ,对这种批评却未必苟同 。桂林之山虽各呈异态 ,但拔地独立却是其共同特点 ,用范成大的话来说 :“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 ,森列无际 ,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而漓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缓慢,亦恰如仙子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状之特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天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较女性化的。韩愈用“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说妙极,怎能说不奇,又怎能说“不宜”呢!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二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黄柑”,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二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自京华的人却是感到新异的呢。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最后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
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 ,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写景只从大处落笔 ,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繁体对照
韓愈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
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
关于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翻译及赏析
古诗原文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译文翻译
郁郁苍苍繁荣茂盛的八桂之地,此地就在湘南。
那里的江都像一条青青的纱罗衣带,山犹如一枚碧玉头簪。
户户多缴纳翡翠鸟的羽毛,家家都自己种植黄甘。
远远胜过登仙而去,无须借飞鸾为坐骑去飞升成仙。
注释解释
桂州:治所在今广西桂林。严大夫,即严谟。
森:茂盛。八桂:神话传说,月宫中有八株桂树。桂州因产桂而得名,所以“八桂”就成了它的别称。
兹:此,这。湘南:今湖南以南,指桂州。湘,今湖南。
篸(zān):古人用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
输:缴纳。翠羽:指翡翠(水鸟)的羽毛。唐以来,翠羽是最珍贵的饰品。
黄甘:桂林人叫做“黄皮果”,与《汉书·司马相如传》所称“黄甘橙楱”、颜师古注引郭璞曰“黄甘,桔属”者不是一物。
飞鸾:仙人所乘的'神鸟。不假骖(cān):不需要坐骑。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韩愈的朋友严谟以秘书监为桂管观察使(桂州总管府的行政长官),离京上任前,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作此诗赠别。
诗文赏析
此诗首联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苍苍森八桂。”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下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桂林之奇,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造成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但近人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日本吉川幸次郎《泛舟漓江》云:“碧玉青罗恐未宜,鸡牛龙凤各争奇”等。其实,桂林之山虽各呈异态,但拔地独立却是其共同特点,用范成大的话来说:“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而漓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缓慢,亦恰如仙子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状之特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天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较女性化的。韩愈用“青罗带”、“碧玉篸”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说妙极。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二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黄甘”,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二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自京华的人却是感到新异的。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尾联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
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写景只从大处落笔,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
苍苍森八桂②,兹地在湘南③。
江作青罗带④,山如碧玉簪⑤。
户多输翠羽⑥,家自种黄柑⑦。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⑧骖⑨。
【注释】
①桂州:即今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称誉,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②苍苍:深绿色。森:高耸繁茂的样子。八桂:指桂州,即今广西桂林。
③湘南:桂林在湘水之南。
④江:指漓江。 青罗带:青绿色的绸带。
⑤碧玉簪:碧玉簪子。簪子,别在女子发髻的条状物。
⑥输:缴纳赋税。翠羽:翠鸟的`羽毛可做成名贵的装饰品。
⑦“自家”句,说桂林盛产柑橘,几乎家家种植。
⑧不暇:没有空闲。
⑨骖(cān餐)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这里作动词用,驾的意思。
【赏析】
杜甫未到桂林而有咏桂林的诗(《寄杨五桂州谭》)。韩愈未到桂林,也有咏桂林的诗,这就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为送严谟出任桂管观察使所作的《送桂州严大夫》。可见在唐代,桂林山水也已名闻遐迩,令人向往。
诗一起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苍苍森八桂。”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下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桂林之奇,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造成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但近人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日人吉川幸次郎《泛舟漓江》云:“碧玉青罗恐未宜,鸡牛龙凤各争奇”等。其实,桂林之山虽各呈异态,但拔地独立却是其共同特点,用范成大的话来说:“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而漓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缓慢,亦恰如仙子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状之特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天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较女性化的。韩愈用“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说妙极,不能说不奇,也不能说“不宜”。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二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黄柑”,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二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自京华的人却是感到新异的呢。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最后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
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写景只从大处落笔,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无论哪种风格,均为韩诗本色。
拓展阅读:韩愈《送桂州严大夫》阅读练习
苍苍森八桂②,兹地在湘南③。
江作青罗带④,山如碧玉簪⑤。
户多输翠羽⑥,家自种黄柑⑦。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⑧骖⑨。
【注释】
①桂州:即今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称誉,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②苍苍:深绿色。森:高耸繁茂的样子。八桂:指桂州,即今广西桂林。
③湘南:桂林在湘水之南。
④江:指漓江。 青罗带:青绿色的绸带。
⑤碧玉簪:碧玉簪子。簪子,别在女子发髻的条状物。
⑥输:缴纳赋税。翠羽:翠鸟的羽毛可做成名贵的装饰品。
⑦“自家”句,说桂林盛产柑橘,几乎家家种植。
⑧不暇:没有空闲。
⑨骖(cān餐)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这里作动词用,驾的意思。
【赏析】
杜甫未到桂林而有咏桂林的诗(《寄杨五桂州谭》)。韩愈未到桂林,也有咏桂林的诗,这就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为送严谟出任桂管观察使所作的《送桂州严大夫》。可见在唐代,桂林山水也已名闻遐迩,令人向往。
诗一起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苍苍森八桂。”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下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桂林之奇,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造成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但近人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日人吉川幸次郎《泛舟漓江》云:“碧玉青罗恐未宜,鸡牛龙凤各争奇”等。其实,桂林之山虽各呈异态,但拔地独立却是其共同特点,用范成大的话来说:“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而漓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缓慢,亦恰如仙子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状之特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天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较女性化的。韩愈用“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说妙极,不能说不奇,也不能说“不宜”。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二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黄柑”,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二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自京华的人却是感到新异的呢。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最后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
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写景只从大处落笔,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无论哪种风格,均为韩诗本色。
拓展阅读:韩愈的文学主张
其论说文观点鲜明,辞锋犀利,气势宏伟,说理透辟,逻辑性很强,感情强烈。其记叙文常常采用叙事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既能够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又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张中丞传后叙》就采用了这种手法。
其抒情文感情真挚,抒写委婉,如《祭十二郎文》把悼亡的'悲情和生活琐事的描写融会在一起,写得凄婉动人,催人泪下。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韩愈十分重视语言艺术,这与他“文以明道”重道而不轻文观念有关,他曾主张“词必己出”、“陈言务去”、“文从字顺”,语言的匠心独运才能达到明道的目的。他的散文语言精练生动,准确鲜明,流畅而多变,富于创造性和表现力。韩愈的文章语汇丰富,既善于吸取古代的词语,又善于运用当代的语言,熔铸成古朴而新奇的语言。
他的许多精警新奇的语句至今流传,如“佶屈聱牙”、“蝇营狗苟”、“动辄得咎”、“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平则鸣”、“弱肉强食”、“痛定思痛”等等。他的文章句法以自由多变的单行散句为主,也常常有意运用一些骈文的句法。
★ 王维 送邢桂州
★ 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戎昱,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的意思,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