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送文畅师北游》原文注释赏析(共含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熊滚滚”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据方崧卿《韩文年表》,此诗作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当时韩愈任国子博士。
2、四门馆:(新唐书·百官志》:国子监总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馆、律学、书学、算学,共有七学。四门馆置博士六人,掌教七品以上官吏及侯伯子男爵之子。韩愈于贞元十八年任四门馆博士。
3、城阙:指都城长安。
4、輗軏:大车车辕和衡相固着的销子。用于大车的`叫輗,用于小车的叫軏。《论语·为政》:“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里指大体或关键。
5、挛拘:拘束。
6、戒辖:准备车驾。
7、阀:功劳等级。
8、颠蹶:跌倒。
9、罗斧钺:像斧钺一般罗列在一起。钺,形如大斧一样的兵器。
10、先生:文畅称呼韩愈。閟:关闭。这里是蛰居的意思。
11、剞劂::刻字用的刀。这里指称书籍文章。
12、黥刖:古代的两种刑罚。黥是墨刑,即在犯人额上刺字后涂墨;刖是断足。默刖乃代文畅作谦词,谓希望先生以大道补之。
13、满听:犹说满耳。
14、草序:粗劣的序文。草是自谦之词。排汙:揭发别人的隐私,揭短。韩愈写此诗前,曾写有一篇《送文畅序》,深低佛教,又讥刺缙绅先生“无以圣人之道告之”。
15、窙豁:豁然开朗。劚:同“斸”,砍断。株橛:树根和短木桩。这里比喻病根。
16、听莹:同“听荧”,疑惑。
17、暍:中暑。《淮南子·说林训》:“救暍而饮之寒。”
18、窜:放逐。荒岭:指连州阳山县。
19、守县:指贬为阳山令。樾:树荫。
20、异物:当地的珍奇物产。
21、诡制:奇异的衣裳之制。怛:惊愕。巾袜:头巾和袜子。《隋书·地理志》载,长沙、桂阳、熙平等地区的男子只穿白布裤,无头巾套裤,女子青布衫斑布裙,男女都不穿鞋,与中原地区异制。
22、谁共:全诗校:“一作共谁。”
23、含哕:犹今说憋气,即有委屈或烦恼而不能发泄。哕,气逆。
24、得京官:指元和元年六月,自江陵召为国子博士。
25、蝎:蝎子,一种有毒的节肢动物。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二》载,江南地区旧无蝎子。
26、鹣:又称鹣,即比翼鸟。蟨:比肩兽。
27、吊庆:唁丧叫吊,贺喜叫庆。
28、而:你。过:相访。
29、揭:担,承受。
30、圣政初:指宪宗初即位。
31、(羽戉)狘:指鸟兽。(羽戉) ,鸟飞;狘,兽惊走。
32、飘戻:疾飞。指出游。逐:随。鹯:鹞类猛禽。蘺:白鹞子。
33、仆射:官名,这里指河东节度使严绶。元和元年严缓加检校尚书左仆射。见《新唐书》本传。北门:唐时以太原(河东节度治所)为北门。
34、胡羯:泛指北方少数民族。羯是古匈奴的别部,晋以后入居今山西左权县境。
35、相公:指幽州节度使刘济。《新唐书》本传载:刘济镇守幽州,累迁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居辽水之奚族屡侵边境,刘济常击破之。后王承宗反,刘济又破王承宗有功。
36、伐:功劳。
37、姝:美女。
38、篋中宝:指送行诗。篋,箱子。
39、津筏:渡水的木筏。比喻达到某种目的的门径。
40、裘马:《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
41、茹:食。黎蕨:都是野菜,贫者无食,可以充饥。
42、谢病:称病引退。这里是辞官的意思。垡:耕地。
43、猃:长嘴猎狗。猲:短嘴狗。纵检猲,指打猎。秦国李斯与其子临刑前,有牵黄犬逐狡兔而不可得之叹,见《史记·李斯列传》。
44、还:如果。
45、山药:又名山芋,甘薯。
《送文畅师北游》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送文畅师北游》繁体对照
卷337_16送文暢師北遊韓愈
昔在四門館,晨有僧來谒。自言本吳人,少小學城阙。
已窮佛根源,粗識事輗軏。攣拘屈吾真,戒轄思遠發。
薦紳秉筆徒,聲譽耀前閥。從求送行詩,屢造忍顛蹶。
今成十馀卷,浩汗羅斧钺。先生閟窮巷,未得窺剞劂。
又聞識大道,何路補黥刖。出其囊中文,滿聽實清越。
謂僧當少安,草序頗排讦。上論古之初,所以施賞罰。
下開迷惑胸,窙豁劚株橛。僧時不聽瑩,若飲水救暍。
風塵壹出門,時日多如發。三年竄荒嶺,守縣坐深越。
征租聚異物,詭制怛巾襪。幽窮誰共語,思想甚含哕。
昨來得京官,照壁喜見蠍。況逢舊親識,無不比鹣蟩。
長安多門戶,吊慶少休歇。而能勤來過,重惠安可揭。
當今聖政初,恩澤完(羽戉)狘。胡爲不自暇,飄戾逐鹯鷢。
仆射領北門,威德壓胡羯。相公鎮幽都,竹帛爛勳伐。
酒場舞閨殊,獵騎圍邊月。開張箧中寶,自可得津筏。
從茲富裘馬,甯複茹藜蕨。余期報恩後,謝病老耕垡。
庇身指蓬茅,逞志縱猃猲。僧還相訪來,山藥煮可掘。
送文畅师北游,送文畅师北游韩愈,送文畅师北游的意思,送文畅师北游赏析 -诗词大全
送文畅师北游作者:韩愈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昔在四门馆,晨有僧来谒。自言本吴人,少小学城阙。
已穷佛根源,粗识事�r�。挛拘屈吾真,戒辖思远发。
荐绅秉笔徒,声誉耀前阀。从求送行诗,屡造忍颠蹶。
今成十馀卷,浩汗罗斧钺。先生�s穷巷,未得窥剞劂。
又闻识大道,何路补黥刖。出其囊中文,满听实清越。
谓僧当少安,草序颇排讦。上论古之初,所以施赏罚。
下开迷惑胸,�豁�敝觊印I�时不听莹,若饮水救��。
风尘一出门,时日多如发。三年窜荒岭,守县坐深樾。
征租聚异物,诡制怛巾袜。幽穷谁共语,思想甚含哕。
昨来得京官,照壁喜见蝎。况逢旧亲识,无不比鹣�q。
长安多门户,吊庆少休歇。而能勤来过,重惠安可揭。
当今圣政初,恩泽完I ��。胡为不自暇,飘戾逐�r��。
仆射领北门,威德压胡羯。相公镇幽都,竹帛烂勋伐。
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月。开张箧中宝,自可得津筏。
从兹富裘马,宁复茹藜蕨。余期报恩后,谢病老耕垡。
庇身指蓬茅,逞志纵猃�n。僧还相访来,山药煮可掘。
《送文畅师北游》韩愈全诗欣赏
昔在四门馆,晨有僧来谒。自言本吴人,少小学城阙。
已穷佛根源,粗识事輗軏。挛拘屈吾真,戒辖思远发。
荐绅秉笔徒,声誉耀前阀。从求送行诗,屡造忍颠蹶。
今成十馀卷,浩汗罗斧钺。先生閟穷巷,未得窥剞劂。
又闻识大道,何路补黥刖。出其囊中文,满听实清越。
谓僧当少安,草序颇排讦。上论古之初,所以施赏罚。
下开迷惑胸,窙豁劚株橛。僧时不听莹,若饮水救暍。
风尘一出门,时日多如发。三年窜荒岭,守县坐深樾。
征租聚异物,诡制怛巾袜。幽穷谁共语,思想甚含哕。
昨来得京官,照壁喜见蝎。况逢旧亲识,无不比鹣蟩。
长安多门户,吊庆少休歇。而能勤来过,重惠安可揭。
当今圣政初,恩泽完I 狘。胡为不自暇,飘戾逐鹯鷢。
仆射领北门,威德压胡羯。相公镇幽都,竹帛烂勋伐。
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月。开张箧中宝,自可得津筏。
从兹富裘马,宁复茹藜蕨。余期报恩后,谢病老耕垡。
庇身指蓬茅,逞志纵猃猲。僧还相访来,山药煮可掘。
和归工部送僧约(工部,归登也,约,荆州人)
作者:唐·韩愈
早知皆是自拘囚,不学因循到白头。
汝既出家还扰扰,何人更得死前休。
①归工部:指归登。元和元年迁工部侍郎,四年十月,充东宫及诸王侍读。僧约:刘禹锡《赠别约师引》说:文约,荆州人,市井生而云鹤性,去俗为浮图,曾南游湘中,先后访柳宗元于零陵,访刘禹锡于连州。
②得:全诗校:“一作向。”
《和归工部送僧约》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和归工部送僧约》繁体对照
卷343_20和歸工部送僧約(工部,歸登也,約,荊州人)韓愈
早知皆是自拘囚,不學因循到白頭。
汝既出家還擾擾,何人更得死前休。
《送浮屠文畅师序》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送浮屠文畅师序
韩 愈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之名则非,校其行而是,可以与之游乎?扬子云称:“在门墙则挥之,在夷狄则进之。”吾取以为法焉。
浮屠师文畅喜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贞元十九年春,将行东南,柳君宗元为之请。解其装,得所得叙诗累百余篇,非至笃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无以圣人之道告之者,而徒举浮屠之说赠焉。夫文畅,浮屠也,如欲闻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语之,不当又为浮屠之说而渎告之也。
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官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体安而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邪?夫鸟俯而啄,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弱之肉,强之食。今吾与文畅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邪?
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为者,惑也;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余既重柳请,又嘉浮屠能喜文辞,于是乎言。
【注】①门墙:师门,借指儒家观念盛行的地方。②夷狄: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以与之游乎游:交往 B.当自就其师而问之就:成就
C.人物之所以蕃蕃:繁衍 D.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信:诚实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推崇儒学”观点的一组是(3分)
①浮屠师文畅喜文章 ②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 ③是故道莫大乎仁义
④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 ⑤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 ⑥知而不为者,惑也
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用“墨名而儒行”打比方,后写文畅禅师结交儒士,喜文章,暗示文畅禅师心慕儒家学说,故和他“谈儒”。
B.作者虽然应柳宗元之约给佛教徒文畅作序,但也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柳宗元为文畅写文却不述儒道的做法。
C.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儒家之道的宗旨就是积极推行圣人之道,其核心就在于仁义之道和礼乐之道。
D.作者借写序议“儒佛”事,盛赞儒家圣人之道,又暗含对佛教的贬斥,但讲来既不失礼,又站稳立场,可谓难得。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3分)
(2)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3分)
(3)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3分)
参考答案
1:B “就”在此处应作“去,往”讲。
2:D ①说的是文畅的爱好;④说的是未开化的初生时代;⑥是对知行的评论。排除这三项即可得出答案。
3:B B 项中“毫不留情的'批判”一语用词太重,不符合文中“惜”字之意。
4:(1)凡是出外游览,一定要向当地的士大夫和学者索取诗文来歌咏他的志向。(译对“必”“志”各得1分,大意对得1分)
(2)受到佛法的约束不能深入研究,所以乐于听听儒家的学说而向我们这些人请教。(译对“拘”“入”各得1分,大意对得1分。) (3)喜欢旧事物不能接近新事物,是懦弱。(译对“悦”“即”各得1分,大意对得1分。
参考译文
确实有一些人有儒家之名却干墨家的事,考察他的名分很正统,对照他的行为就不行了,这种人能够与他结为同道吗?也确实有一些人,入了墨家门而做儒家事,考察他的名分是不合正统的,对照他的行为却是正确的,这种人能够与他结为同道吗?扬子云说:“在儒家观念盛行的地方,要让这些人离远一点;在落后的边远地区,要把这些人接纳进来。”我把这句话作为准则。
禅师文畅喜好诗文,他周游天下,凡是出外游览,一定要向当地的士大夫和学者索取诗文来歌咏他的志向。贞元十九年春,文畅禅师要去游历东南之地,柳宗元替他向我求一篇文章。查看他的包裹,他所得的诗文一共一百多篇,如果文畅禅师不是非常喜好诗文,怎么能积累这么多呢?可惜柳宗元没有把三代圣贤的学说和思想告诉他,而只是拿与佛学相关的诗送给他。文畅是个佛教徒,如果想听佛教学说,可以向自己的师父请教,何必要见我们这些人向我们请教呢?他见到儒家主张的君臣父子的等级观念很好,社会也因为儒家圣人之道的推行而繁盛,心里羡慕,但受到佛法的约束不能深入研究,所以乐于听听儒家的学说而向我们这些人请教。像我们这样的人,应当把二帝三王倡导的仁、义、礼、乐、刑、政告诉他,给他说说日月星辰所以运行、天地的区别所以明显、鬼神所以幽游、人类和其他物种所以繁衍生息、江河所以流泻不止的道理,不应该又拿佛教学说来轻率地告诉他。
人类刚刚出现的时候,确实像禽兽和现在荒蛮之地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后来圣人出世,人们开始知道要住在房屋中,以谷物为食,亲近亲人,尊敬老人,养育失去生活能力的人,埋葬死者,所以圣人之道没有比仁义更高的,教化没有比礼、乐、刑、政更正统的。施行于天下,万物都各得其所;付之于自身,则身体健康、心气平和。尧把圣人之道传给舜,舜把它传给禹,禹把它传给汤,汤把它传给周文王、周武王,周文王、周武王把它传给周公、孔子。把这些道理写成书,中原大地的人世代奉行不违。现在佛教的学说,用什么来流传下去呢?鸟俯身啄食,要不时抬起头来看看四周;兽类藏在密林和山洞里,很少出来活动,这都是害怕被更强大的敌人侵犯,但就是这样也还是逃脱不了祸难:弱小者的肉往往成为强者的食物。现在我与文畅禅师住得安稳,吃得悠闲,优游自在,自然生死,与禽兽不同,难道不知道这是受谁的恩惠吗?
不明白事理而不为者不为罪;明白事理却不做,是糊涂;喜欢旧事物不能靠近新事物,是懦弱;明白事理却不愿告诉别人,是不仁;告诉别人却不说实话,是不诚实。我既然重视柳宗元的托请,又欣赏文畅禅师喜好文章的行为,所以说了上面这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