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蛇浦桥下重送严维,蛇浦桥下重送严维刘长卿,蛇浦桥下重送严维的意思,蛇浦桥(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Pupp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蛇浦桥下重送严维,蛇浦桥下重送严维刘长卿,蛇浦桥下重送严维的意思,蛇浦桥下重送严维赏析 -诗词大全
蛇浦桥下重送严维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 体裁:六古 秋风飒飒鸣条,风月相和寂寥。黄叶一离一别,
青山暮暮朝朝。寒江渐出高岸,古木犹依断桥。
明日行人已远,空馀泪滴回潮。
答刘长卿蛇浦桥月下重送,答刘长卿蛇浦桥月下重送严维,答刘长卿蛇浦桥月下重送的意思,答刘长卿蛇浦桥月下重送赏析 -诗词大全
答刘长卿蛇浦桥月下重送作者:严维 朝代:唐 体裁:六古 月色今宵最明,庭闲夜久天清。寂寞多年老宦,
殷勤远别深情。溪临修竹烟色,风落高梧雨声。
耿耿相看不寐,遥闻晓柝山城。
答刘长卿七里濑重送,答刘长卿七里濑重送严维,答刘长卿七里濑重送的意思,答刘长卿七里濑重送赏析 -诗词大全
答刘长卿七里濑重送作者:严维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新安非欲枉帆过,海内如君有几何。
醉里别时秋水色,老人南望一狂歌。
重送新安刘员外,重送新安刘员外严维,重送新安刘员外的意思,重送新安刘员外赏析 -诗词大全
重送新安刘员外作者:严维 朝代:唐 体裁:七绝 秋江渺渺水空波,越客孤舟欲榜歌。
手折衰杨悲老大,故人零落已无多。
刘长卿《七里滩送严维》
刘长卿的《七里滩送严维》,也作《七里滩重送》,写于刘长卿再度遭贬睦州司马时。
七里滩重送
秋江渺渺水空波,越客孤舟欲榜歌。
手折衰杨悲老大,故人零落已无多。
【赏析】
诗题一作《七里滩送严维》。严维与诗人交往很深,相互唱和有赠送诗数首。“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酬刘员外见寄》),就是歌咏友情的名句。大历(766-779)年间,诗人再度遭贬睦州司马,时值秋冬之际,此诗约作于其时。
七里滩,一名七里濑,在浙江桐庐县严陵山西。岸边“两山耸起壁立,连亘七里,水驶如箭。”(《寰宇记》)其地临近睦州,唐时一度属睦州辖地。长卿再度贬谪,心情愤懑烦恼,“地远心难达,天高谤易成”的处境,自然形成“年光销蹇步,秋气入衰情”(《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的郁郁寡欢的冷落心绪。他是北人居南,所谓“相看尽是江南客,独有君为岭南人”,(包佶《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心情的惆怅,自然难以名状,况且又碰上是一个萧瑟摇落的秋天。这些心绪自然会渗入诗中,首句点明时地。浙江流经桐庐县为桐江,七里滩属桐江一段。秋水上涨,浩瀚无边。放眼水流湍急的七里滩,故有“秋江渺渺”的触感。“空波”,指洪波,大波“水空波”意谓水生波,暗示“风”存在。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秋江起波,渺渺无际,此时送君南浦,不免黯然销魂。此句清空淡远,形成空寞萧条的氛围而笼罩全诗。严维,是越州山阴人,因此称“越客”。榜歌,船夫舟子之歌。“欲榜歌”,是说船家将要解缆,放歌启行。冷丁丁的“孤舟”,表现出友人此行的索寞。而“孤舟”即将飘荡于渺渺秋江之上,就显得更为空寂、冷落。“欲字也略略带出行子肠断,百感凄恻,“舟凝滞于水滨”,“櫂容与而讵前”,欲别未别,难以挥手的光景。
上二句的意致就已有些凄凉,“欲榜歌”又引出“手折衰杨悲老大”一句。折柳,本在寄抒别情,而肃霜之秋岂有青青之柳,只有凋零桔黄的“衰杨”摇落江头,物候节序的迟暮,又引发年华已逝的人生悲凉,由友及己,又由己及人,而连续滋发一句“故人零落已无多”。秋江离别,物衰人逝,给诗人带来重重的摆脱不得的失落感。这种“零落心态”,是安史之乱所带来的不可泯灭的时代伤痕和心灵阴影。不仅“故人零落”撞击诗人,而且社会衰退、人生无多、冷落寂寥、空寞萧条的时代心态病也在折磨诗人。空、残、寒、独、秋水、孤城、夕阳等字眼常常出现在诗人篇章。眼前情景,似乎也就成了“乱鸦投落日,疲马向空山。”(《恩敕重推使牒追赴苏州次前溪馆作》)山河荒寞,心中黯淡。家国、社会,似乎一切都在零落。其诗的.感伤色彩可谓大历年间的时代特征。
拓展阅读: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的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傅璇琮认为是7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送严维尉诸暨》作品介绍
《送严维尉诸暨》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8卷第42首。
《送严维尉诸暨》原文
送严维尉诸暨(严即越州人)
作者:唐·刘长卿
爱尔文章远,还家印绶荣。
退公兼色养,临下带乡情。
乔木映官舍,春山宜县城。
应怜钓台石,闲却为浮名。
①严维:维至德二年进士及第,授诸暨县尉。诸暨:越州属县。
②退公:公务之馀。色养:谓孝顺父母。
③钓台:桐庐有钓台,相传为汉高士严子陵垂钓之处。此处借指严维隐所。
《送严维尉诸暨》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送严维尉诸暨》繁体对照
卷148_42送嚴維尉諸暨(嚴即越州人)劉長卿
愛爾文章遠,還家印绶榮。
退公兼色養,臨下帶鄉情。
喬木映官舍,春山宜縣城。
應憐釣台石,閑卻爲浮名。
送舍弟,送舍弟严维,送舍弟的意思,送舍弟赏析 -诗词大全
送舍弟作者:严维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疏懒吾成性,才华尔自强。早称眉最白,何事绶仍黄。
时暑嗟于迈,家贫念聚粮。只应宵梦里,诗兴属池塘。
★ 酬刘员外见寄,酬刘员外见寄严维,酬刘员外见寄的意思,酬刘员外见寄赏析
★ 送严秀才还蜀,送严秀才还蜀王维,送严秀才还蜀的意思,送严秀才还蜀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