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初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共含5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母”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
1.陶渊明名____,字____,____时代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成语来源于《桃花源记》。
3.比较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词语古义今义
妻子
无论
绝境
交通
语段训练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解释下列词语。
(1)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
(2)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1)渔人甚异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表明渔人发现桃花林的时间是
A.暮春花落时B.深秋季节,百花凋谢之时
C.冬末初春时节,春水暴涨之时D.初夏水涨之时
8.“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的含义是()
A.暗示渔人虽发现桃林,但却不知道它的确切地点
B.沿着溪水走,没有留神路程的远近
C.两岸景色很美,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很远
D.带点神秘色彩,故弄玄虚
初二(上册)语文同步练习题: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共7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属: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四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⑤畜:同蓄。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颖脱不羁( )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14、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5、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表达实践
17、桃花源里景色奇异,人情淳厚,渔人无意中发现,一定感慨万千,当他离开后,想了些什么呢?试以渔人的口吻写一段心理描写。
中考链接
18、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
⑴请你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话。
⑵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⑶请为你熟悉的村庄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以吸引游客前来度假。内容可以包括山水田园景色,或民风民俗,或饮食文化,或特色游玩安排等。
妙语精华
☆桃花源诗(节选)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⑴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⑵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⑶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⑷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⑸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⑹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⑺
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⑻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⑼
[注释]⑴全句意思是秦王朝暴虐无道,造成战乱,贤人们都逃离世间。嬴氏,指秦王朝。天纪,指合理的社会秩序。⑵全句意思是黄绮到了商山,桃花源中的人也纷纷逃隐。黄,夏黄公。绮,绮里季。秦末汉初时高士商山四皓中的两人。伊人,指桃源中人。云,语助词,无义。⑶全句意思是他们往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来时的路已经荒芜。迹,足迹,代路。来径,来时的路,与往迹同指,但角度不同。⑷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憩,休息。⑸全句意思是桑树竹子撒下一片绿阴,种植庄稼的手艺也与时俱进。⑹全句的意思是,春天养蚕,丝尽归己;秋天庄稼熟了,也不用缴纳租税。靡,无。⑺全句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狗相互鸣叫。⑻全句意思是按古制进行祭祀,衣裳没有新制的式样。俎豆,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器。⑼全句意思是小孩们边走边纵情歌唱,老人则快乐的到处闲游。游诣,游玩。
13、(1)对感到诧异 (2) 类 (3) 束缚,拘束 (4) 停止
1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5、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
16、(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2) 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17、略
18、⑴示例:这一方美丽和谐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2)示例:农家乐,乐农家。(要求内容明确,表述明晰) ⑶略。要求:推荐内容要具体,特点要鲜明,语言表达富有文学性。
桃花源记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全文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依靠打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河行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小河两岸生长,在几百步的范围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他想走道林子的尽头看看究竟。
桃林在小河的发源处就到头了,紧挨着的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仿佛有些光亮。渔人丢下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里很窄小,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前面突然开阔敞亮了。这里的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能听见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面的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着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那里的人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的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给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各自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上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有找到路。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便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求访的人了。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一、课内当堂训练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 )来问讯 B.便yāo( )还家
C.yuán( )溪行 D.xún( )病终
E.欣然ɡuī( )往 F.后suì( )无问津者
2.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B.率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
C.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D.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
E.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F.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3.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名 ,字 ,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文章虚构了一个 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
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 为线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 B.后遂无问津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二)拔高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3.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 桃花源记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