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单元重点知识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yishishw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单元重点知识点(共含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ishishw”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五年级数学单元重点知识点

篇1:小学五年级数学单元重点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倍数和因数

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补充知识点: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的倍数。

(一)2,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偶数和奇数的定义: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补充知识点: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都是整十数,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二)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同时是2和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最小的是6。)

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时是3和5的倍数,一定是15的倍数,最小的是15。)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同时是2,3和5的倍数,一定是30的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知识点

1.在椭圆形鱼塘周围栽树,鱼塘的周长是1000m,如果每隔50m栽1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1000÷50=20(棵)

答:一共要栽20棵。

2.学校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坛,边长为50m,现在要在花坛四周栽树,四个角都要栽,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50×4÷5=40(棵)

答:一共要栽40棵。

3.建筑工程队要盖一栋楼,需要在长150m、宽60m的地基上打桩。四个角都要打桩,每隔2.5m打一根桩。这栋楼地基的四周要打多少根桩?

(150+60)×2=420(m)

420÷2.5=168(根)

答:这栋楼地基的四周要打168根桩。

4.学校体操队排成方阵进行表演,最外层每边有16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人?

(16-1)×4=60(人)

答:最外层一共有60人?

5.一张桌子坐8人,两张桌子并起来坐12人,三张桌子并起来坐16人……照这样,8张桌子并成一排可以坐多少人?如果一共有48人,需要并多少张桌子才能坐下?

4×8+4=36(人)(48-4)÷4=11(张)

答:需要并11张桌子才能坐下。

6.广场中心设有一个正方形花坛,花坛的最外层一共摆放了116盆花,最外层每边摆放了多少盆花?这个花坛一共摆放了多少盆花?

116÷4+1=30(盆)

30×30=900(盆)

答:最外层每边摆放了30盆花。这个花坛一共摆放了900盆花。

7.一块正方形地,沿四周每隔8m种一棵树,一共种了100棵。这块地里种的玉米共收获28t,这块地平均每公顷收获玉米多少吨?

100×8=800(m)

800÷4=200(m)

200×200=40000(㎡)

40000㎡=4公顷

28÷4=7(t)答:这块地平均每公顷收获玉米7吨。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指导: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一、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二、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三、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四、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五、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六、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七、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八、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1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2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篇2:小学五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体积单位换算】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

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本章重点、难点:

1、求棱长问题:

2、求面积问题:占地面积,不规则图形面积、分割立体图形表面积变化问题

3、求体积(容积)问题:分割问题、不规则图形体积、排水法。(添一法、去尾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知识点

把( )平均分成( )份,这样的( )份用( )表示。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例如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把它叫单位“1”。

把 看成单位“1”,每个 是 的1/4。

练习

每个茶杯是(这套茶杯)的( )分之( )。

每袋粽子是( )的( )分之( )。

每种颜色的跳棋是( )的( )分之( )。

阴影的方格是( )的( )分之( )。

二 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例如 ( )的分数单位是( ),( )的分数单位是( ),( )的分数单位是( )。

三 分数与除法

思考

1、 把三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2、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3、 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3÷5= (块)

四 分数的分类(真分数与假分数)

( ) ( ) ( )

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小?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 1。

( ) ( )

( )

这些分数比 1 大,还是比 1 小?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 1 或等于 1。

练习

1. 下面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3/5 1/6 6/6 3/4 13/6 2/7 1

真分数 假分数

2、

3、(1)写出分母是 7的所有真分数。

(2)写出分子是7的所有假分数 。

4、下面的说法对吗? 为什么?

(1)昨天妈妈买了 1 个西瓜,我一口气吃了 5/4 个。

(2)爷爷把菜地的 2/5 种了西红柿, 3/5 种了茄子, 1/5 种了辣椒。

(3)这块巧克力 我吃了1/6,表哥吃了5/6 。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第一,掌握公式概念。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把公式定理记牢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往往就会导致数学没有学好,因为对概念的理解只停在文字的表面,对公式就是死记硬背,没有深入了解到,所以要多去细心观察。

第二,总结题型。数学的学习需要做大量的习题,因此,要学会总结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把它们分类开来,看看哪些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哪些题是不会做的,这些题型的解题方法是什么,这样才能将题目越做越少。

第三,错题本。一般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都会有一本错题本,就是把平时中做错的题目收集起来,整理归纳在一起,所以在做题时,不要只追求速度,也要保证做题的准确率。

第四,难题本。跟错题本一样,只是收集的内容不同,难题本就是收集一些比较难做、奇妙的题目,看看这些题目的解题思路,可以帮助自己拓展思维,总结一些解题规律、方法。

篇3:小学五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知识点

一、填空题

1.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和( )。

2. 2.3㎡=( )d㎡ 3200c㎡=( )d㎡

0.25㎡=( )c㎡ 6500平方米=( )公顷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是1.4m,它的面积是( )㎡,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0.3cm和0.4cm,斜边长0.5cm,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c㎡。

5.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0㎡,高是40m,底是( )m。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dm,那么它的边长是( )dm,面积是( )d㎡。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如果把它的底和高都缩小到原来的3倍,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9.一个梯形的上底扩大2倍,下底也扩大2倍,高不变,那么它的面积扩大( )倍。

10.设计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三角形,底为( ),高为( )。

二、判断题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

2.两个花园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面积也扩大2倍。( )

4.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

5.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纸片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三、选择题

1.一个平四边形的面积是4.2c㎡,高是2cm,底是( )cm。

A.2.1 B.1.05 C.2 D.4.2

2.学校篮球场占地面积约是0.6( )

A.公顷 B.平方米 C.米 D.平方千米

3.能拼成一个长方形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 )三角形。

A.锐角 B.等腰 C.钝角 D.直角

4.已知梯形的面积是45d㎡,上底是4dm,下底是6dm,它的高是( )dm。

A.9 B.4.5 C.2.25 D.45

5.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则腰长( )。

A.24厘米 B.12厘米 C.18厘米 D.36厘米

四、计算题

1、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9分米,这条边上的高是8分米,另一条边上的高是6分米,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6厘米,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梯形的上底是3.8厘米,高是4厘米,已知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知识点

一、除数是整数

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除得的商的哪一数位上不够商,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二、除数是小数

一看:看清被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也就是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被除数是不是整数不重要,只要扩大相同倍数就行)。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进行计算。

a÷b=c(b≠0),b=1时,a=c;b>1时,a>c;b<1时,a

三、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值:计算时要比保留的小数多一位。

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保留商的近似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求积的近似值:计算出整个积的值后再去近似值。

四、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循环节的定义: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如5.33……循环节是3。7.14545……的循环节是45。

3、循环小数必须满足的条件:①必须是无限小数;②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4、循环小数的记法:

①省略后面的“……”号;

②在第一个循环节首尾的数字上分别加点。

5、小数分类:可以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五、解决问题

应用题中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有:“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题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题技巧

1、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

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

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学生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3:计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59×(37+12+1)…………运用乘法分配律

=59×50…………运用加法计算法则

=(60-1)×50…………运用数的组成规则

=60×50-1×50…………运用乘法分配律

=3000-50…………运用乘法计算法则

=2950…………运用减法计算法则

3、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

(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例4:填空:0.75的位是,这个数小数部分的位是();十分位的数4与十位上的数4相比,它们的()相同,()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

这道题的意图就是要对“一个数的位和小数部分的位的区别”,还有“数位和数值”的区别等。

例5:六年级同学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5棵,则剩下75棵树没有种;如果每人种7棵,则缺少15棵树苗。六年级有多少学生?

这是两种方案的比较。相同点是:六年级人数不变;相异点是:两种方案中的条件不一样。

找联系:每人种树棵数变化了,种树的总棵数也发生了变化。

找解决思路(方法):每人多种7-5=2(棵),那么,全班就多种了75+15=90(棵),全班人数为90÷2=45(人)。

4、分类法

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叫做分类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分类即要注意大类与小类之间的不同层次,又要做到大类之中的各小类不重复、不遗漏、不交叉。

例6: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来分,可分成几类?

答:可分为三类。(1)只有一个约数的数,它是一个单位数,只有一个数1;(2)有两个约数的,也叫质数,有无数个;(3)有三个约数的,也叫合数,也有无数个。

5、分析法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要素,并对这些部分或要素进行研究、推导的一种思维方法叫做分析法。

依据:总体都是由部分构成的。

思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决总体,先把整体的各部分或要素割裂开来,再分别对照要求,从而理顺解决问题的思路。

也就是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选择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依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这种解题模式是“由果溯因”。分析法也叫逆推法。常用“枝形图”进行图解思路。

例7:玩具厂计划每天生产20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6天,共生产1260件。问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

思路:要求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必须知道: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和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已知,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题中没有告诉,还得求出来。要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玩具,必须知道:实际生产多少天,和实际生产多少件,这两个条件题中都已知。

篇4:五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

1、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单位换算的方法

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

3、常用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4、图形之间的关系

(1)、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面积,等底,则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面积,等高,则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

(4)、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

5、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1)仔细观察,确定组合图形可以分割或添补成哪些可以计算面积的基本图形。

(2)找到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数据。

(3)分别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再相加或相减。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知识点

1.可能性

事件的发生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确定的事件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的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2.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关,相同条件下,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越小。

数学《可能性》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掷一枚骰子(骰子的数字分别是1、2、3、4、5、6),单数朝上的可能性是( )。

2、某商家开展抽奖活动,10张奖卷有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小明第一个去抽,他得到一等奖的可能性是( ),如果第一次他抽中二等奖,那他再次抽中二等奖的可能性是( )。

3、在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上数字,使得正方体掷出后,“5”朝上的可能性为1/2。正方体有( )面要写上“5”。

4、从一副扑克牌(四种花色、去掉大小王)中,抽到5的可能性是( ),抽到红心5的可能性是( ),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 )。

5、从1-9共9个数字中任取一个数字,则取出的数字为偶数的可能性为( )。

A.0

B. 1

C.5/9

D.4/9

6、某人射击一次,击中0-10环的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击中8环的可能性是( )。

A.1/12

B.1/11

C.1/10

D.1/9

7、从写有1-6的6张卡片中任抽一张,抽到是2的可能性是( )。

A.1/2

B.1/4

C.1/5

D.1/6

8、有10张卡片,分别写有1-10,从中随机抽出一张,则抽到5的可能性有多大?抽到偶数的`可能性有多大?

9、时扔两枚硬币,如果一个是反面则李丽胜,两个同时为正面或同时为反面则王军胜,这个游戏公平吗?说明理由。如果扔100次,两个都是正面大约会出现多少次?

10、设一盒中有10个白球,6个红球,2个黄球,从盒中任取一球,哪种颜色的球被取到的可能性?哪种最小,分别为什么?

11、刘佳国庆节到北京旅游,她带了白色和黄色两件上衣,蓝色、黑色和红色3条裤子,她任意拿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穿上,共有多少种可能?

二、下面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1,哪些发生的可能性为0。

(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

(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指导:分数

一、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二、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a÷b=b/a(b≠0)

三、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四、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五、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六、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七、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八、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九、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致的,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通分和约分。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1)把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把小数化成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然后添上百分号。

(4)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百分号,然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6)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

高一数学知识点重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七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重点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期中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单元重点知识点(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学五年级数学单元重点知识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