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知识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giselle007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知识点(共含5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iselle007”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知识点

篇1: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知识点

【知识点概念】

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

4.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5.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6.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7.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巧记位置】

表示位置有绝招

一组数据把它标

竖线为列横为行

列先行后不可调

一列一行一括号

逗号分隔标明了

在方格纸上,物体向左或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等于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或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等于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切记】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

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4、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知识点

一、意义

1、小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2+3.2+3.2+3.2+3.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为(3.2×5),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5个3.2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二、算理

1、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简记为:一算,二看,三数,四点,五去;

2、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乘法的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还可以用计算器验算。

4、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用字母表示:a×b=c(a不等于0)

b>1,a>c

b=1,a=c

b<1,a

三、积的近似数

1、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这一单元主要用四舍五入法。

步骤如下:先按照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算出积,再按题目的要求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注意: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去掉。

如:0.599保留两位小数是( )

2、通常情况下,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百分位。

四、混合运算

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关于乘法分配律的简算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0.25×4.78×4

0.65×202

2.4×1.5-2.4

2.4×0.6+2.6×0.6

12.5×32×0.25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奥数如果学得好,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帮助;奥数学习如果不得法,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奥数知识相对于学校学的数学基础知识,难度大了很多,但是奥数以学校学的数学基础知识为基础,是学校课内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学好了对课内学习真的有帮助,常听家长们对我说“孩子们自从学了奥数,变得会学习了,各科成绩都提高了”,我想不在于是否拿金牌,只要孩子们真有收获,真的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热爱学习,做事专心,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一辈子都有好处。

奥数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课是老师可以要求孩子们在30秒时间记住题意,然后把讲义扣过去,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清楚,说明孩子理解题意了。规定30秒时间,目的是让孩子们专心,眼看、口读、耳听、心记,过了这30秒你就没有机会看了,迫使孩子们专心记,这样长期训练孩子们能养成做事专心、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孩子们课前能把讲义看一遍,能做的自己试着做一做,孩子课前对题目有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讲课的时候他会主动地竖着耳朵听,绝不可能走神,当然,每做对1个题目我会盖2个小印章;只要认真想了,解法有点对的成分我也会盖1个小印章的,目的是引导孩子们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上学的内容是否真的听明白了,一个的方法是让孩子把学到的方法和题目讲给父母听。孩子能把题目给父母讲明白,说明孩子真的听懂了。

能力是练出来的,在明白的基础上必须多做练习。首先把奥数讲义上的题目做熟练,做的时候要做到书写认真、思路清楚、过程完整。

篇2: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知识点

1、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 或者s=a×a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或者c= a×4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s=ah

4、三角形面积=底× 高÷2 字母公式:s=ah÷2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s=(a+b)×h÷2

6、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 (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7、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

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知识点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所)。

3、身份证号码:由18位组成,(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 (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4)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 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校检码可以是0~9的数字,有时也用x表示。

篇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奇数偶数的性质: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跟奇数和是偶数;偶数跟奇数的和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除2外所有的正偶数均为合数;

(5)相邻偶数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6)奇数的积是奇数;偶数的积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7)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质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合数: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合数是由若干个质数相乘而得到的。

质数是合数的基础,没有质数就没有合数。

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长、宽、高: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至少有两个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3)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还可分为四组,每一组有3条棱。

(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4)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长方体的表面积:因为相对的2个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S:

S=2ab+2bc+2ca

=2(ab+bc+ca)

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V:

V=abc=Sh

长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的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方体棱长字母公式C=4(a+b+c)

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

长方体棱长分为3组,每组4条棱。每一组的棱长度相等

五年级数学学习计划

五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习一至四年级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整个小学数学中的重点部分,而且很多知识点都可以应用到生活当中,故学好五年级数学不仅对学生全面而系统的复习整个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打下夯实的基础,也会对生活中的事物有更加全新和正确的认识,进一步发展能力。所以,在具体实施前根据庄艺的实际情况,加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真正做到查漏补缺。使庄艺同学能圆满完成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任务,为以后进入六年级总复习乃至中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

3、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

4、体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5、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自己的不足,形成实事求是和敢于质疑的态度,发展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复习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数与代数: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和应用。

2、空间与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与应用。

3、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异分母的加减法计算。

4、统计与可能性:数据整理与活动方案实际操作。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常用的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等)

6、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点,中位数和众数。

7、分数(百分数)的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

8、进一步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难点

1、数与代数:找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及通分的方法。

2、空间与图形:组合图形的计算和应用。

3、分数:分数的应用。

4、统计与可能性:分析数据应用及方案设计。

5、掌握长方体和正方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

6、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

7、估计费用、购物策略在不定制中取最小值、包装的学问在固定值中取最小值。

8、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的乘除法。

篇4: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1、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 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4、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5、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

6、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7、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8、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与分母的积做分子。

9、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10、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11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如12=2×2×3

12、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的一个,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13 互质: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 互质的规律: (1) 相邻的自然数互质; (2) 相邻的奇数都是互质数; (3) 1和任何数互质; (4)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5) 2和任何奇数互质。 质数与互质的区别: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本身不一定是质数,但它们之间的公因数是1,如8和9.

1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5、求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关系 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 倍数关系

16、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或者说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只有的1的 分数是最简分数。

17、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 程叫做约分。计算结果通常用最简分数表示。

18、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 做分数的分母较简便。

19、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大; 分子分母都不同时,通分再比。

20、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 数大小不变。

21、分数的意义两种解释: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②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数学整数加法知识点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数学世界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最大的数,从数学意义上讲是不存在的。但是有一个数,宇宙间任何一个量都未能超过它,这个数就是10的100次方,也叫“古戈尔”(gogul的译音)。

目前世界上每秒运算10亿(10的9次方)次的最快速的电子计算机,假定它从宇宙形成时(距今约200亿年)就开始运算,到今天,其运算总次数也不够10的100次方次。

没有最小的数字,但有最小的自然数,就是“0”。

篇5: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 (b≠0)。

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学数学的方法有哪些

改进方法,注重学法

在数学学习方法方面,学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比较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门造车”,主动在小组讨论中发言,以便于有针对地指导,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她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组织她们学习其他同学成功的经验,参加和高年级同学的帮扶结对活动,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另外,平时家长应该给学生多创设一些活动空间,而不仅仅是埋头书本,让学生多一点生活的积累,这对解决与生活有关的应用题、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有很大的帮助。

多看辅导书

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肯定都要做完,但我不会满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要看一些辅导书籍;

做一些辅导书籍上的作业,直到我能理解定义、定理和公式的含义,一道题尽量用多种办法去解题,做到举一反三。

我经常买和课程有关的辅导书籍看,每一门课程我都有好几本相关的辅导书籍。

数学整数除法知识点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五年级数下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语文重要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课后练习题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知识点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知识点(合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知识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