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历史的复习攻略(共含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iupi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必须全面复习。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由于政治史内容分值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2.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联系时政热点,提炼分析。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4.在历史高考中,命题者有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这是考察我们的适应能力,同学们对试卷的阅读有异样、不适应的感觉是很正常的。要减少这种感觉,平时应进行大量的阅读,同时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
1、树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首先树立通史为本的意识,以时间为历史基本框架,以国别、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为辅助,构建清晰和等级化了的知识体系。如魏晋南北朝,高考考试范围所联系的一定出不了孝文帝改革、南方经济开始发展、九品中正制、民族融合这四大角度,再辅佐以政治经济文化的识别,无论所给材料如何变换,学生都基本能够完成所需知识的清晰定位。具体的实现形式上,学生可以以时间为主线,将时段内所有知识点排布一遍,也可以送到老师处加以指导完善,尽量背诵识记,基础知识问题就不大了。
2、重点知识突破
高考虽然没有必然规律,但总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如当年的周年大事、重要领导人的讲话涉及、前些年高考没有考的重要考点都应该是我们准备的重点。如高考十月革命恰逢100周年,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成为了新闻热点词汇。所以十月革命以及其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苏联经济建设道路等相关知识必然是考试热点,当然需要特别准备。此类重点准备五六个可以帮助你自己对知识进行有效整理。
高考历史的复习攻略
一、自己整理历史大事年表
比如第一个时间段是“历史开始至公元前2”,然后把笔记本一分为二,左边写中国,右边写外国,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把重要事件列出来,然后补充选修书目中的内容。做好这些以后,中外历史比对题就没什么问题。
因为历史课的课堂学习,容易出现单课知识扎实,体系却不能融会贯通,这样把中外对比列出来,就能很好的对比,也能加深我们在学习时的理解。
比如:先秦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的比对,西方工业革命和中国同时期的比对;我们在历史复习中,应该自己总结和提炼出不同的同时期比对专题,将我们的历史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建立起脉络和体系。
不过整理历史年代表的时候,不要一口气抄完,而是应该每整理一段,就掌握好一段内容,将这段知识内容和重要事件全都记忆下来,不能敷衍了事。
2、不同题型不同做题方式
例如做历史选择题时,一要定,二要细。试卷发下来时,先大体浏览一遍题目,粗略了解难度,使自己心中有数。做题之前,要对题目考点粗略感知。选择题的考点是有顺序的,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开始做题时,要动手用笔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这是极为关键的破题点。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题目常出现的词有“┄、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
3、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形成框架之后,反复记忆课本上的内容,然后通过深入思考,找出不同历史现象的本质,找出不同历史现象的共性和个性,总结出一个又一个知识点,例如,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
然后,把各个知识点的各个方面的联系和区别找起来,例如,找出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区别,并记准记牢。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1.主观题多角度阐述
历史通常是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大部分组成,而且相比较选择题而言,非选择主观题所占分数较重,且对学生综合知识考察较多。因此,许多考生在面对历史主观题时,感觉有点棘手,往往不能很好的猜到出题老师的“意图”,答题不全,导致失分。
为了在历史主观题上多得分,建议广大考生尽量多写。这里的多写,不是指将一个点深度阐述,而是指要围绕主观题的问题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最好是分点有条理的阐述,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这一建议也正好暗合了高考阅卷“踩点得分”、“不写不得分,多写不扣分”的基本原则。
2.利用好非选择题材料信息
除了主观题以外,历史考卷上的选择题也是考生必须翻过的一个“高山”,但是高考历史涉及的知识点之多,覆盖面之广,想要完全掌握,真是一项“大工程”。阅卷老师当然也不会疯狂到细分到每个重要知识点一个选择题,出题时也是有所考量的,通常从主观题的材料信息中,可以找到几个选择题的答案,这也是一直以来的一个不言而喻的“潜规则”。
因此,建议考生要仔细阅读非选择题的材料信息,联系前面的选择题,寻找需要的、有用的知识点,涨个几分不是难题。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是什么
一、答题时间
中考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划分答题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对历史试卷的答题时间进行合理规划,那么有可能导致中考考生将一些该得到的分数丢掉,节省答题时间首先是答题速度要快,但是中考考生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多快的速度,中考考生要仔细阅读历史试题,以免因为审题失误而丢分。
二、规范答题
在中考历史试卷中,非选择题是按照具体的知识点划分的,如果某一历史非选择题分值为5分,那么这一历史试题考察的知识点为五个。而且中考考生在回答时要注意排版,书写过乱也可能是中考考生丢分的原因。
三、选择题
中考历史选择题考查的东西比较广,主要考查中考考生的知识结构、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考生在解决中考历史选择题时有非常多的技巧,如排除法。所以中考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并且要根据在审题时得到的信息进行解答。
四、非选择题
由于中考历史非选择题的类型不同,所需要的答题技巧也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下:
1、填空题:历史填空题相比较选择题而言是要简单的,虽然也是考察中考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是因为答案时唯一的,只要中考考生基础知识过关,在答题时认真审题就可以回答出来。
2、材料解析:这一类型试题主要是为了考察各位中考考生解决问题与文字表达的能力,不论中考历史试卷中所给出的材料是教材里的还是其他的,但是所考察的知识点都是书中的知识。所以在这类历史试题时只要认真审题就可以了。
3、图片类:这类中考历史试题主要是考察中考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类历史试题的答题技巧就是:先观察、在分析。然后答题。
首先,要夯实基础,熟悉教材。基础知识是历史考试的“本”和“源”。纵观近年中考试题,试卷难度适中,基本史实的再现是考察的重点。虽说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但中考政、历两张试卷同时分发,历史试卷满分70分,政治80分,时间是2个小时,所以折算做历史试卷的时间只有56分钟。从以往考生情况来看,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在做试卷时由于翻书所用时间太长,题目都做不完,哪还有时间去思考能力题和全面检查试卷。因此,熟悉甚至能记忆基本史实,将会大大减少翻书时间,提高答题速度。但中考在即,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熟悉所有知识要点似乎不现实,由于是开卷,所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知识点的位置也可以加快答题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答卷的质量,这就要求对课本非常熟悉。建议可以让学生多看每册课本之前的目录,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可让学生比赛谁最先在书中查到,借此帮学生熟悉课本,引导学生把书前目录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并理解目录、使用目录。
其次,努力吃透《中考考试纲要》。复习时要始终抓住纲要,以纲要复习为主,切忌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纲要上没做要求的不讲,只讲纲要上提到的知识点。但在前期复习时可能纲要还没有,可以先参照去年的纲要,等新纲要发下来再对照补缺补差。
第三、精心设计试题,认真评讲。各种形式的练习是历史复习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形式。但教师要避免搞“题海战术”,尤其是后期模拟考试不易多,有的放矢地进行模拟训练。认真研究中考试卷,每套试题精心筛选,一套试题最好限制一节课完成(平时时间紧,相对而言中考时间就会比较充裕),要求做到选择题不看书,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完成后面的综合题,评讲试卷时切忌就题论题,把现在答案写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掌握窍门,比如答列举题和材料题时,可让学生学会看分值答要点;回答综合题时语言要准确,逻辑要严谨等。另外,最好要求学生订正试卷时用不同颜色的笔,这样比较醒目,而且将所有试卷保留,作为自己的复习资料。
第四,关心热点,关注生活。虽然我县初三未实行新课改,但从历史开卷考试以来,中考试卷都出现了一些较为灵活的题型,它似贴近生活实际,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的历史中考,会更加关注社会热点和日常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化。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和比较,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试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合理安排,把握好考试时间。从已开卷考试科目的考试情况来看,不少考生在考试时感到时间紧张甚至不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刚才提到的平时没有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外,还有一点就是没有合理安排时间。这一点,在历史开卷考试中,必须引以为戒,真正做到时间安排的均匀和合理,切不可因疏忽而失去做题的机会,影响中考成绩。
一、提高认识,研究中考,早做准备
1.中考对学生是极为重要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2.对试卷结构要有清楚的认识。历史试卷依据课标和历届考试,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的难、中、易比例为7:2:1,基础性试题占的比例较大,所以中考学生成绩优良与否,首要因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要烂熟于心,做到心中有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
二、了解学生,分阶段进行复习训练
现阶段尤其农村初中学生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应试能力差、不愿思考、只是等老师告诉现成的答案或结论等现象。因此,老师应由浅入深、有重点地分阶段复习,加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联系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时效性。面对浩如烟海的复习资料,教师要按照学科的时政性、热点性挑选出一套复习资料。如,总书记在讲话中,向全党提出三个“必须牢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上述材料涉及考点“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可将时政与考点有机结合选出复习资料。
2.重视本学科的《会考指导》,自己编写学科知识体系。依据课本逐单元、章节全面系统复习,重点解决学生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促进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3.专题归类,融会贯通。在知识全面复习后,对历史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形式上最好以列表的方式呈现。这样,学生将所学知识能中外对比,辨识异同,形成横向和纵向联系。如,八年级第一单元主题“侵略与反抗”可归纳如下表:
概括为:四次侵华战争、三个主要条约、两条主要线索。也可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对外关系专题列表。学生可依此构建知识网络清单,又为进入高中学习专题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精选试题,强化模拟训练
训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练习要依据《课程标准》和《会考指导》联系考点对知识训练,从不同的角度、层次,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筛选题型,活学巧练。同时,还要注重方法技巧的指导学习,及时检查落实,做到精讲精练,落到实处。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易混知识点进行归纳,列出清单,对所选习题进行区别、比较。如,学生学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容易出现混淆,张冠李戴,为了准确定位知识,可对上述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列表比较异同,精心研究,选出高质量的试卷。
四、答题训练
1.审题能力训练
审题能力是一种阅读能力,也是一种理解能力。首先是关键词语的理解,着重是解题思路、步骤、方法和技巧。特别是要加强对引述的史学材料的理解,一定要注意时代背景、主要意旨,所选材料和课本知识点的联系。
2.表述能力及答题的规范化训练
教师要训练学生,规范答题,为此要对同类题型归类强化训练如读图分析、实践探究等,在反复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解答同类题型的方法和技巧。
五、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
学生毕业在即,思想波动大,尤其是问题学生,思想浮躁、意志薄弱、半途而废等非智力因素严重影响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好学生的考前心理调适、考试策略的辅导,帮助其保持良好的情绪,帮助其树立必胜的信心,考出理想的中考成绩。
★ 高考物理答题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