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英语听力的好方法(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芋泥牛奶”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重文化”———入木三分,受益匪浅的听力之道。西方有句古老的谚语:“When at Rome,do as the Romans do.”意思就是说要“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由于历史、社会、宗教、种族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同一种表达方式,在中、西方却代表着大相径庭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凸显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应对西方文化、习惯加以讲解,使学生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进而更准确地理解所听内容。所以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还应尽可能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等。另外,在日常学习中要侧重考试所涉及的话题的练习,掌握基本的句型。因为这对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听力训练心态。“放轻松”———自然应对,正常发挥的基础。畏难情绪和紧张感会大大降低听力效果和理解能力,使学生难以集中精力。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尽快克服焦虑感。在听力训练前可先放些轻快的音乐,或找一些轻松的小话题,以“free talk”的形式舒缓课堂气氛,按照“较易—较难—较易” 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听力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拥有“听得懂”的成就感,而且能始终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愉快、自然地感知听力材料。其次,方法要得当。知识的积累和深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针对考试中第三部分的单词来说,其不仅是对学生听力的考验,也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广度的一个测试。平时这种练习也很多,但是我发现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存在一种问题,就是学生根本不考虑所写单词和文章的关系。有位名人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于是我改变了以前叫学生听然后写:然后再听的死方法,汲取了考试中的经验,我让学生先分析试题:1)看看所给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看看这篇文章的时态是什么? 3)看“———”部分旁边的单词是什么? 由这些单词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4)分析所填单词的形式,是名词的复数?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 动词的过去式? 5)有没有同音词? 从试卷的环境出发, 让学生先掌握了这个短文的结构和内容,这样学生心里也有了底,做题目也就抓得快而且准。这样的质疑、讨论、侦探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坚持独立见解,大胆地进行发散思维,并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还有就是单词,有些单词没有学过,那该怎么办? 这要求学生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但是单词量大了,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难关。例如:某次考试中的careless ,虽然学生接触过,但很多时候都不用,学生大部分情况下接触到的是careful, carefully,这就需要上课对知识的积累了。当我们讲到use 这个单词的时候, 我就用了这样一个程序: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然后让学生自己按照这个过程来变化use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新单词又联系了旧单词,温故而知新,学生都踊跃发言,凭借自己的能力,探索解题方式,掌握新的知识,这样对单词的记忆也就更加深刻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设计和安排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的获得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当然,培养听力习惯的训练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介绍的几点尝试对听力的训练各有侧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程度、材料的难度和教学的目标灵活使用,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听。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时,听力训练方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听力。总之,学生的听力训练过程既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该运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来对待学生无尽的问题,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地探索课堂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创造能力。
摆正听读顺序,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多数情况下都是先习得文字符号, 从书面材料开始, 通过视觉即阅读来接收、理解信息,即使是在输入音响信息时,脑子里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想着文字符号。这样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对文字形式的依赖性,形成了本末倒置的不良听音习惯。考生在复习中切忌读后听音。一些考生先将听力材料读一遍,然后再听,表面上似乎听懂了,但实际上是读懂的,是靠脑子里储存的对阅读的记忆来理解音响信息的。照此下去,阅读非但不能帮助反而束缚和制约了听力的发展和提高。也切忌边听边读。听、读同时进行,似乎有助于听懂,但如果长期如此,会同样使听力陷入误区, 即不能将大脑的思维活动集中在音响信息上,而是在听、读之间往返,听觉、视觉交替进行,导致精力分散,无法专心致志。因此我建议:一定要先听,即使一下子听不懂,也不要忙于看文字材料,这时再听第二遍、第三遍,如果还是听不懂,再求助于文字材料,但此时至少所听内容的语音形式已在你脑子里留下了一定的印象, 甚至还能重复出来,借助于阅读使你理解了这些语音信息,一旦同样信息在另一种场合再现时,便不再成为难点,这样才能达到阅读促进听力的目的。
学习英语听力的好方法2、广泛阅读英语读物,熟悉题材
听离不开读,阅读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正所谓听读不分家。广泛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熟悉各种题材的知识结构,是做好听力测试的“物质”保证。多接触英语总归是好的,但它又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我经常向家长、学生推荐的是21 Century(初中版),山西临汾师范大学出版的《英语周报》,《空中英语教室》(ClassroomStudio)(初级、中级版),而中央二套每天中午十二点和晚七点的《希望英语》(Outlook)节目就更加经济实惠了。比如说某次考试中的第二部分听力,是一篇取之于笑话故事的文章,是关于一个男人和他的帽子的故事:一个人在坐火车的时候,不小心将自己的帽子掉到了车外面, 他随手将自己的包也扔了下去,因为帽子上面没有他的名字,而包上有,这样别人捡到时就可以将两样东西都还给他了。其实文章不是很难,就是一时之间很难弄明白,所以考完之后很多学生反映不知所云,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够听懂。我后来发现这篇文章在阅读理解题中经常出现,如果学生平时注重看一些小故事和小笑话,他们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并不是靠运气,而是见多识广,自然能胜人一筹。
如果自己对题目了如指掌,答题时就会从容不迫,有的放矢,不会因来不及读题而错过答题。因此,同学们应尽量利用“拿到试卷”到“播放听力录音”这段时间迅速预读题目(包括题干和选项),对可能设计的内容做出粗略的猜测和推断,同时也需进行联想,即可能会出现的内容与自己具有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想介入到要听的内容中去。小学英语试卷中的听力题多数是以图画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同学们根据图片猜测图片中所蕴含的潜在信息进行预测。如图画中出现不同的人物、动物、数字、时间或动作,同学们要比较各个图画的异同,从不同点入手,预测听的内容,以便在听时抓住听取的关键信息。必要时也可以先对时间、数字等内容做一下标记以便在听录音的时候能够提高答题效率。
例如在做《PEP小学英语活动手册三年级下册》17页的listen and draw时,我会让学生先数出图中所画的文具的数量,记下来,再听录音,这样学生一听到录音就能马上算出还需要再画几件文具,大大提高了答题效率。
听完试题后要前后联系,利用后面听到的信息补充前面漏听或有疑问的信息,并对听前、听中的预测、判断加以推理、分析、修正,迅速整理所记下的东西,根据记忆和题目完成未做完的单词、句子和选项。听力测试通常是放在笔试之前,这就要求学生在听力测试结束之后,不应急于做笔试部分,而应凭着刚刚从录音机上听到的所有信息的短暂记忆,再次对整个听力试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修正错误的答案。
总之,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听力训练中,我们应该制定目标,坚持不懈,进行系统的听力训练,夯实语言基本功,掌握良好的听力技巧,认真体会,不断实践,这样就一定能提高听力水平。
有关小升初英语写作技巧推荐:
用介词短语替代从句
例:
原句:While they were playing tennis, she started an argument that lasted all morning.
修改后:During tennis she started an argument that lasted all morning.
原句:When you come to the second traffic light, turn right.
修改后:At the second traffic light turn left.
删除诸如“who is”或“that is”之类的关系代词,变从句为短语
例:
句:The novel, which is written in three parts, told a story that took place in the Middle Ages.
修改后:The three-part novel told a story set in the Middle Ages.
注:把句中的“three parts”改用形容词来表达,节省了四个不必要的单词“which is written in”。我们经常可以将关系代词如“that”去掉,这只会引起最少的变动。
剔除你不需要的单词
例:
Two joint partners will present their views over a long-distance telephone call.
写完这样的句子后,你自己再读一遍,挑出单词“joint”和“telephone”,注意删去不必要的词。
听音时思想要集中,但情绪不可过度紧张。在听音中要利用预测时得到的潜在信息把握听音的重点。听录音时,仅凭大脑的短时记忆是不够的,还要借助笔记,简明扼要的记录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听短文或较长的对话时更是如此。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听力测试中的记录应是速记,不是听写。因此考生在听时,只需要用自己认识的,最简便、最迅速的办法(例如:字母、缩写、符号、图示、甚至中文)记录下来要点以促进有效记忆。如:“January”可以简单记成“Jan.”,“fifteen”可以记成“15”,“schoolbag”可以记成“书包”。
听录音时,既要不断输入、理解、存贮信息,还不能中断听的过程;既要集中精力听,又要注意用心记,紧扣话题把握说话者的思路,捕捉信息词,连贯记忆主要信息。对于不会作答的,立即暂时搁置,准备听新的题目。切不可因为一个词听不清,就停下来琢磨一阵,这样,等反应过来时,录音的播放已经过了好几句,弄得顾此失彼。在听音过程中,必须眼耳并用,也就是一边用耳听,一边用眼浏览选择项进行分析和归纳,做到听与浏览相结合、听与思考及记忆相结合。这一过程必须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
如果听音材料读两遍的话,最好第一遍听大意,边听边记,记录要简明扼要,第二遍再做题。如果第一遍没听清,可在第二遍放音时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捕获相关信息。
第一步:要想听懂老外讲话,首先要Maintain your composure and your confidence , 就是说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因为一处没有反应过来,就慌了手脚。
第二步:听的过程中要学会根据语言传达的信息Make pictures,也就是说把抽象的语言变成形象的图画反映于脑海之中,国为相对于汉语而言,英语表达更加形象化,这样有了图象的帮助,就有利于抓住主干而不是旁支末节,从而听懂重点;听过之后的巩固工作更加重要。
第三步:在听懂的基础上,要Model everything (pronunciation, intonation, tone, slang, idioms, patterns, etc),也就是说要认真模仿听力中的各种语言点(包括语音、语调、语气、习语、俚语、句式等),不能放过任何细节。
第四步:在模仿的基础上,Magnify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the words and patterns.即大力扩展常用词汇和句式的其它口语用法,因为听力听的是口语,而英语口语的最大特点就是一词多意,这也就是大多数中国人之所以听出来老外用的是哪个词,却仍然搞不懂其含义的重要原因。在模仿和扩展的基础之上,实施第五步。
第五步:Min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way of English thinking behind the language,努力挖掘语言背后的英语思维模式和外国文化背景,毕竟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载体,掌握了老外的逻辑思维,就能在听力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处于听力的至高点。
第六步;Memorize them, 即解析这部分听力将他们加以背诵和记忆,以求真正拥有他们,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听懂自己没有听过的东西,听过了,背过了,再出现也就会听懂了,而且不费吹灰之力。只有作到以上六大步骤,你就会不经意的发现第七步。
第七步:听力果然提高了,Just like magic!
1.抓紧时间,提前审题。
提前审题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预知要听的重点,提高捕捉信息的准确度,从而降低听力材料的难度,把因准备不足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例如:听对话及问题选答语:A. She's a cleaner. B. She's a teacher. C. She's a worker. 从选项中可以得知该问题是有关职业的。这一题型常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考察:(1)谁(Who);(2)做什么(What);(3)地点(Where);(4)时间(When);(5)身体、天气、学习程度等怎么样(How);(6)年龄(How old);(7)余额(How much);(8)职业(What);(9)数量(How many);(10)颜色(What colour);(11)时态运用等(例如:It's rainy. / It was rainy)。通过预先审题,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问题上,提高听的效率。
2.沉着答题,遇难不慌。
听力测试的时间是预先设定的,通常为20分种,不可人为控制,因此要养成强记内容的能力,如时间、数字、人名、地名等。特别对那些听到一时拿不准、写不出的词要学会用音标作快速记录,这样有可能在录音结束后为自己创造记忆的条件。另外,在做题过程中如遇到确实听不懂的,要舍得果断放弃,集中精力,紧追磁带速度走,切不可瞻前顾后,一误再误。
3.仔细检查,理顺关系。
听力结束后,不要急于做笔试题。要利用头脑中还保留的短暂记忆和记录的内容,对那些不太肯定的答案进行语法上的推敲。例如:听短文填词中有这样一句话:The boy ________ the cap to his mother. 听到的音是[pa:st],很多同学毫不犹豫地填上past,没有考虑句子的意思及语法。past只能作介词或副词,而这里需要的是谓语动词passed(递给),此题正是利用了past和passed的同音现象进行迷惑。再如:This is really a very fast game; the fastest I have never ______ before. 本题需填seen,但很多同学填的是see,这种错误是因为see和seen的读音从录音中不易区别,又不注意句子的完成时态造成的。类似这种由于漏听或误听造成的缺-s、-ing、-ed等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一定要注意所填词的句中的语法功能,从句意和语法上理顺它们的关系。
一、强力提高法
A:先听一段材料 (难或较难 100---200字)停下来想一想大概意思。
B:再听一遍,把每句话写下来。
C:最后核对一遍。
此方法适用于听力水平中等以上者,时间以一月为一个阶段,每天一次,每次一个小时。
二、反复练习法:
一段文字(中或难,100字左右) ,反复听侮辱到六遍,每遍听后想一想听不懂的地方。五六遍后仍不懂的地方可以查一查文字资料,然后记之。此法适用于听力中等水平欲扩大听力词汇及习语者。
三、逆向训练法:
找一段文字资料 (中到难,100---200字)自己先认真读一遍,解决生词和习语,然后再听磁带。此法适用于听力一般水平急需提高者。
四、带题训练法:
听之前先看一看题,带着题去听,1—2遍为宜,每遍听完想一想问题的答案。此法有益于应试训练。
五、阶段训练法:
选几个电台的英语广播,如CRI、VOA。每个广播由易到难听10天。此法有益于熟悉英语、语调。可做长期训练方法。
六、选择训练法:
选择10到20篇短文,10篇对话,包括科技、时政等内容。先用标准发音熟读之,几进会背。然后再听磁带。此法有益于听力水平中等偏下者在短期内提高。
七、习语、短语专项训练法:
先背诵20个左右短语或习语,再找出包含这些内容的文字资料,听时主要注意习语、短语的发音和连读。
八、重复作题法:
坚持作一个月听力题,每类题型作50个为宜。作完以后看材料,对答案。此法有益于提高作题技巧。
下载英语听力材料。如果要提高口语交际,要听生活中的真实对话。第二步,当你要提高陈述、表达观点的能力,可以听听演讲这类题材,词汇难度相应增加。参考BBC Learning english,VOA news,BBC news,Ted talks。
随时有空就听。排队、等车、步行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听了,注意高频词、语音语调,一开始不用对听不到的部分耿耿于怀从而丧失信心。也可以注意自己的兴趣所在,听感兴趣的内容往往接受信息比较快。
做听写笔记,把听力盲点找出来。当你语言能力可以应付一般口语,想要进阶中级、高级时,就要开始做漫长的积累。找一些好的材料,做做听写,就是把你听到的默写下来,然后再去和原稿核对,找到自己的听力盲点。
语音模仿。除了听力默写,还可以复述。听到一句,你立马模仿一模一样读出来,不能看原文。有条件的话这个过程录音,听听看自己的发音和材料中的发音有什么不同。有时候可能需要请教下母语人士关于发音的技巧,譬如连读(shwa)、重音(accents)。
听以致用。把听来的东西马上用起来,造句子或者与人交谈,用出来了就是你的了,下次听到就不陌生了。听力越熟练,预判能力就强。预判能力就是和人交流的时候,对方未出口的话你已经猜到了。其实生活中听人说话都是靠这种能力,像一种本能。我们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具备预判能力。
看电影。这是个可行的方法,只是对自制力不太好的同学可能适得其反。你得避免自己过于投入剧情忘了练听力。最好没有字幕看一遍,泛听;有字幕看一遍,学习;再回到无字幕观看,检验。边娱乐边学习。
首先,对自己的词汇量做一个简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如果词汇量不大,建议先选择课本的听力材料,如果达到4000以上的话,个人认为就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听力材料,比如VOA之类的。
其次、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听对于自己太难的材料提高的效果会差很多。因此建议从慢速开始,逐步提升。提升的过程以3个月为最佳。
第三、在慢速听力的时候先不要急于过渡到常速。要把慢速听力材料先听懂,然后理解,直至最后能默写。(默写这个过程也可以扩大你的词汇量)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即常速听力的阶段。
第一、自身准确的发音。
自身准确地道的英语(论坛)发音不能让你在听力上面无往不利,但是不准确不地道的发音绝对不能有效的解决听力问题。而准确地道的发音往往又得之于在听力中纠正自己的发音。两者是互相进行的。
第二、听力训练方法与听力工具。
这些都是辅助作用,绝对不是决定作用,再好的方法,再好的工具自己不多去听,都起不到作用,逆向听写法很多人说很有效,但是也要有一定的毅力才行;听力工具,无非就是复读机了,电脑上也有不少听力软件可以选择,如能飞英语网 的能飞软件,这个复读软件是非常值得推荐使用的
第三、阅读应与听力练习同时,同比重的进行。
很多人为提高听力把所有时间都集中在听力材料的练习上。我肯定的说,这是个错误。我们不是生活在国外,你无论怎样营造,都不能有一个真正的外国的文化氛围在你身边,这一个已经可以说明只注重单一的听力练习是错误的。其次,听力练习中,你接
触到多少信息呢?这个信息包括词汇、语法、习惯用法、文化等等在接触材料时能够遇到的所有东西。我敢说你听十盒磁带不及我读一本原著的信息量。如果别人的说话内容超出了你那听得滚瓜烂熟的磁带内容,你是否有信心听懂?这可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你自己日常的说话内容,是否可以用十盒磁带来装得下来。只要你发音正确,你在阅读时接触到的词,如果让你在听的时候遇到,很多都有可能听懂。倘若你的听力目标是想听什么就能听懂什么的话,阅读起到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同时,如果你连在阅读中都无法读懂的句子,你在听力中能够听懂吗?我想来个总结:词汇量和语法是阅读的关键,阅读量的多少以及阅读能力的好坏决定听说能力的高低,而我们学习语言,又必须从听说开始。
第四、VOA Special English是很好的听力材料,但是你已经听够了,给自己点信心,听一些外国人正常语速的东西。
你不可能要求外国人用Special English的语速说话给你听。事实上Special English和正常的说话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小,而语速对听力的影响更不是想象中那么微弱,往往是起了决定性的影响的。因为正常语速跟慢速之间不同的地方实在太多,譬如连读、省略、轻读、模糊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听懂与否的关键要素。Special English里全是完整的句子,可是实际上正常的说话表达才不需要那么正儿八经呢?你是否有信心听懂?况且Special English里更遇不到丰富的词汇,复杂的结构。听了几个月或半年的特别英语,别想自己还是特别的了,听听正常的东西吧。但是,我还认为,VOA Special English应该不间断的听,只是不能把重点放在上面了。因为VOA Special English不但是入门英语中不可多得的听力材料,也是纠正发音的绝佳材料。无论你英语学习到达了什么程度,我到希望你能够不断听Special English。
第五、 专心听懂一盒磁带比你囫囵吞枣的听了十盒磁带的效果要好得多。
我们记忆单词平时是用眼看心记,虽然你是认识了这个单词,但很可能你还是听不懂这个单词,听力练习时是用耳朵对单词的再熟悉。精听了一盒磁带你用耳朵记忆了这盒磁带里所有的单词和句子、发音、语调等等。泛听十盒磁带,你记不了多少东西的。
第六、 精听的同时,泛听十分重要。好像跟上面自相矛盾的样子。
请听我解释。泛听有精听得不到的东西,我说的却不是很多人认为在泛听中得到的信息量。其实泛听听懂的实在不多,哪来什么信息量?泛听中我想强调的是:语速、语调。让你习惯正常的语速。我们在精听时都是不断反复听同一句话的,可是实际上别人只会说一次给你听。请在泛听中让自己习惯别人用正常语速,只说一次的情况。你不会要求预报天气的说一句后又重复一次吧。
第七、 如何精听?我不赞成无论听什么都在听懂了后再根据录音默写一遍。
至少不赞成听每一篇听力材料都听写。原因之一是听力有时候更多注重“量”。你没有听过的东西即使是汉语你也大概不会懂吧。我的建议是:挑选认为典型的材料再听写。那么精听要精到什么程度呢?听一句复述一句,或者就跟着录音一起读。(当然是不能看着文本啦。)这样效果不比听写查,所费时间要省得多。
第八、 如何泛听?看电影是泛听。
听实时广播是泛听,看电视是泛听,尽可能接触更多正常的原始音频。
你可以反反复复听同一盒磁带,直到兴味索然。只要不停顿就是泛听。泛听过程中,你也可以将录音就转为精听。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是要记得,泛听的目的是让自己习惯正常的语速,或者说,习惯外国人的正常的交流是怎样的。关注的是语速、连读、略音等等只有连续说话才会有的东西。
★ 英语听力学习技巧
★ 英语学习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