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鲁迅简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辣子菠萝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作家鲁迅简介(共含5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辣子菠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作家鲁迅简介

篇1:作家鲁迅经典语录

1)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2)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3)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鲁迅

4) 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鲁迅

5)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鲁迅

6) 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鲁迅

7) 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

8) 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当然,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鲁迅

9)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和事业。——鲁迅

10)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著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即一天一天的堕落,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鲁迅

篇2:作家鲁迅经典语录

1)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2) 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鲁迅

3)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是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鲁迅

4)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鲁迅

5) 我本来也无可尊敬,也不愿受人尊敬,免得不如人意的时候,又被人摔下来。——鲁迅

6) 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鲁迅

7)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迫切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了,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

8) 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鲁迅

9)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鲁迅

10)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鲁迅

11) 没有思索和悲哀,就不会有文学。——鲁迅

12) 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鲁迅

13)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鲁迅

14) 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

15)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16)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鲁迅

17)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18)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鲁迅

19) 新年对我来说,就是离死亡又近了一年。——鲁迅

20)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篇3:作家鲁迅经典语录

1)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2) 苛求君子,宽纵小人,自以为明察秋毫,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鲁迅

3)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

4)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5)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6) 现在的所谓教育,世界上无论哪一国,其实都不过是制造许多适应环境的机器的方法罢了。——鲁迅

7)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8) 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鲁迅

9)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鲁迅

10)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

11) 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鲁迅

12)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鲁迅

13)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鲁迅

14) 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鲁迅

15)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16) 谦以待人,虚以接物。——鲁迅

17)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18) 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鲁迅

19) 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鲁迅

20)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21) “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鲁迅

22)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鲁迅

23)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鲁迅

24)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鲁迅

25)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鲁迅

26) 卑怯的人,即使有万丈的怒火,除弱草以外,又能烧掉什么呢?——鲁迅

27)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鲁迅

28)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鲁迅

29)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吧,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鲁迅

30)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鲁迅

篇4:作家鲁迅名人名言

鲁迅名言名句大全

1、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2、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3、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4、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5、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6、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7、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8、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9、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10、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

11、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12、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1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4、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15、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6、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17、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9、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20、我们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脱掉衣服,但上阵要穿甲。

21、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22、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23、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24、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25、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26、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27、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8、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29、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30、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3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32、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33、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34、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35、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36、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37、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38、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39、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40、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

41、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42、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43、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44、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45、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46、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47、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48、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49、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50、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鲁迅名言名句精选

1、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2、人感到寂寞时,会创作;一感到干净时,却无创作,他已经一无所爱,创作总根于爱。

3、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4、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5、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6、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7、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8、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9、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0、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1、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12、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13、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14、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16、智识太多,不是心活,就是心软。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辣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17、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18、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

19、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20、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篇5:鲁迅简介

灯下漫笔

一、 鲁迅介绍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鲁迅曾经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作为一种报刊文体,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因此,它是鲁迅这样的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知识分子,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鲁迅又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并因此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两类。鲁迅一生都在战斗,怀着“立人”的理想,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民族的奴役、阶级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老人对少年的摧残、强者对弱者的侵犯,等等)。他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个人的意气,而是为了中国与人类的“将来”,因此他的一切批评“实为公仇,绝非私怨”。鲁迅的15本杂文集,就是从五四前后到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忠实记录,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而作为一个作家,鲁迅更为关注的是在历史事变背后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反应与变动。鲁迅曾充满自信地说:“‘中国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杂文就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与历史,特别是要了解中国人,那就读读鲁迅的杂文吧。

二、主旨

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与剖析,对中国现状的揭露,指出历史的黑暗,现状的残忍,号召青年去创造奴隶当家人主的新时代,体现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三、疑难词句

四、学习要点

1、本文第一部分的论点

对广大人民来说,历史无非是“想做奴隶的时代”两者的交替循环。

2、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宴。所谓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诞宴的厨房”。

3、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内在联系

第一部分从民族心理角,对中国历史进行了反思与剖析,第二部分从民族文化角度,对当时中国现状作了深刻的揭露。民族心理与民族文化,历史与现状都密切关联,互为因果。而作者的批判意识与否定精神在两部分中都体现得十分鲜明与强烈。作者在两个部分的结尾都指出了“现在的青年的使命”。第一部分的“使命”则为“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筵席,毁坏这厨房”一在创造,一在毁坏,这正是“使命”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论证方法上,两个部分也具有共同的特点,每个部分都从自身感受写起,接著以大量日常生活事件,历史事实和文献典籍为论据,多方进行论证,最后推断出结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4、理解本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与剖析

在本文第一部分中,作者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认为中国漫长的历史,其实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两者的交替循环这一概据极其确切。因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创过人”的价格,至我不过是奴隶,到面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所谓“下于奴隶的时候”就是指“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这两种时代的交替循环。作者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与概括,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压迫的本质,体现了他那深邃的历史洞察力,醒人耳目,憾人心魄。

5、理解本文对民族心理的剖析

在本文第一部分中,作者对中华民族心理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认为中国人“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他们唯恐做不上奴隶,希望有主子给他们定下奴隶的规则,“使他们走上奴隶轨道”如果这规则不变,则“万姓胪观”称欲“天下太平”了。这说明,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民族心理十分可悲。他们麻木不仁,苟且偷安,俯首贴耳,屈服于统治者的“暴力”之下,作者深刻地揭示了民族心理的奴化性,其目的在于开启民智,唤醒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去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6、理解鲁迅所说的三种时代的内涵

“想做奴肃而不得的时代”是指“下于奴隶的时候”社会处于战乱时期,百姓比奴隶还不如;“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是指比较安定,百姓可按奴隶规则生活;“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时代”是指百姓摆脱了奴录地位,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新时代。

7、理解本文所揭露的“中国因有精神文明”的“吃人”实质

在本文第二部分中,作者以犀利的笔触,深刻的揭露了“中国因有精神文明”的“吃人”实质。作者认为,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文明就是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一级一级地制驭著,贵号贱,大吃小,上吃下“自己被人,量也可以吃别人”这“大小无数的人肉筵宴,即从有以来一直排到现在”所以,作者尖锐地指出:“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8、理解本文对当时中国现状的深刻剖析

在本文第二部分中,作者不仅揭露了中国因有精神文明的吃人实质,而且对当时中国现状作了深刻的剖析。他认为,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人肉的筵宴,但这些筵宴,只有阔人才能享用,而大多数穷苦百姓在受冻挨饿,“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如果不改变现状,这人肉的筵宴将一直排下去,因为当时的中国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只有毁坏这“厨房”才能彻底改变当时的中国的现状。

9、理解本人作者所指出的当时进步青年的历史使命

作者在本文中指出:“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这就是当时进步青年的历史使命。

10、把握本文的论述特点(见课本52页)

11、识别本文所用的反误、暗示和讽刺手法

鲁迅(1881~1936)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地主家庭。父亲周伯宜是秀才。

鲁迅从小受封建文化教育。1898年到南京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转入矿务铁路学堂,开始接触和信奉进化论。1902年赴日留学,先后入东京弘文学院普通科、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1906年弃医学文,返东京从事文艺活动,并加入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1909年回国,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教育部部员,后随政府迁往北京,任教育部科长、佥事等职。

1918年初,鲁迅任《新青年》编辑。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在该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礼教。与后写的《孔乙己》、《阿q正传》等名篇编成第一个小说集《呐喊》,同时写了许多杂文收入《热风》、《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列。

1920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1921年五四新文化统一战线发生分化后,在彷徨探索中创作与编成了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并组织了莽原社等文学团体,出版了《莽原》等刊物。在此时期,他开始接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6年8月,鲁迅南下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开始同中国共产党建立密切联系。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反共后,愤而辞职,转赴上海编辑《语丝》、《奔流》等刊物,开始由进化论者转变成为阶级论者。1928年参加由创造社、太阳社发动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联系中国革命及文艺运动的实际,发表了许多精辟意见。1929年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翻译出版了苏联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名著。1930年起主编《萌芽月刊》(后为左联机关刊物),并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自由人”、“第三种人”进行论战。

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后,鲁迅写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等八个杂文集,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粉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3年,鲁迅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上海分会执行委员,与宋庆龄等积极开展营救被捕共产党员、进步人士等活动。这时,他和共产党人瞿秋白在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瞿秋白被国民党杀害后,他抱病为瞿整理出版译著《海上述林》。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鲁迅辗转致电中共中央,表示祝贺。当北平学生爆发“一二·九”运动时,鲁迅热情赞扬人民群众对学生爱国运动的支持。鲁迅还保存了共产党人方志敏在狱中写给中共中央的信和一些文稿,并妥善地转送党中央。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争相奔赴万国殡仪馆瞻仰遗容,中共中央也致电吊唁。送葬群众达数万人。鲁迅一生著作极为丰富,并有许多翻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编为《鲁迅全集》十六卷。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的作品故乡简介

散文作家

当作家真好

作家亦舒经典语录

评价作家张小娴

作家猫腻经典语录

作家励志作文

小作家颁奖词

作家鲁迅简介(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作家鲁迅简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