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共含5篇),方便大家学习。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irlinred”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00×3= 200×9= 250×4= 300×5=
24×3= 60×4= 240×2= 19×20=
30×70= 600×3= 80×90= 18×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 429 591 7692 8170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3)分析:816是800多一些,接近800,多出的16不满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不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816的近似数是800.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5)因为是大约收大枣的千克数,因此用符号“≈”表示约等于,816×3≈2400(千克),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6)反馈练习:714×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使学生明确:
295接近300,95过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295的近似数是300. 295×9,可以这样估算300×9,得2700.过程如下:
(米)
答:小王家离学校大约有2700米.
(3)用准确数计算.
295×9=2655(米)
2655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得2700.
说明估算和实际乘的结果相同.
(4)反馈:584×6.
三、课堂小结.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先把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
四、随堂练习.
1. 说一说把第一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是多少?(口答)
826×3 488×6 206×4 692×4 310×7
2.(1)一个因数是715,另一个因数是7,积大约是多少?
(2)195乘以4大得多少?估算的结果比乘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调查一下:
1.本校有学生( )人,大约是( )人.
2.本街道(居民楼或本村)有居民( )人,大约( )人.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00×3= 200×9= 250×4= 300×5=
24×3= 60×4= 240×2= 19×20=
30×70= 600×3= 80×90= 18×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 429 591 7692 8170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3)分析:816是800多一些,接近800,多出的16不满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不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816的近似数是800.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5)因为是大约收大枣的千克数,因此用符号“≈”表示约等于,816×3≈2400(千克),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6)反馈练习:714×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使学生明确:
295接近300,95过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295的近似数是300. 295×9,可以这样估算300×9,得2700.过程如下:(米)
答:小王家离学校大约有2700米。
(3)用准确数计算
295×9=2655(米)
2655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得2700.
说明估算和实际乘的结果相同。
(4)反馈:584×6.
三、课堂小结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先把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
四、随堂练习
1. 说一说把第一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看是多少?(口答)
826×3 488×6 206×4 692×4 310×7
2. 出示练习五第5题。
(1)一个因数是715,另一个因数是7,积大约是多少?
(2)195乘以4大得多少?估算的结果比乘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调查一下:
1.本校有学生( )人,大约是( )人。
2.本街道(居民楼或本村)有居民( )人,大约( )人。
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00×3= 200×9= 250×4= 300×5=
24×3= 60×4= 240×2= 19×20=
30×70= 600×3= 80×90= 18×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 429 591 7692 8170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3)分析:816是800多一些,接近800,多出的16不满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不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816的近似数是800.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5)因为是大约收大枣的千克数,因此用符号“≈”表示约等于,816×3≈2400(千克),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6)反馈练习:714×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使学生明确:
295接近300,95过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295的近似数是300. 295×9,可以这样估算300×9,得2700.过程如下:
(米)
答:小王家离学校大约有2700米.
(3)用准确数计算.
295×9=2655(米)
2655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得2700.
说明估算和实际乘的结果相同.
(4)反馈:584×6.
三、课堂小结.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先把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
四、随堂练习.
1. 说一说把第一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是多少?(口答)
826×3 488×6 206×4 692×4 310×7
2.(1)一个因数是715,另一个因数是7,积大约是多少?
(2)195乘以4大得多少?估算的结果比乘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调查一下:
1.本校有学生( )人,大约是( )人.
2.本街道(居民楼或本村)有居民( )人,大约( )人.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先把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
教学内容:书上1―2页例1、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1、2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及迁移类推能力,并能熟练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一位数乘整十、整百及整千的口算方法及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例2图;每人6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听算:
6×4 8×5 9×3 7×5 9×4 6×8 9×7 4×8
2、回答:
(1)6个十是多少?(2)8个百是多少?(3)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200是几个十?
12个十是多少?12个百是多少?8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
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加法计算,算式是20+20+20;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算式是20×3。
板书:20+20+20= 20×3=
(2)导语 :用加法计算我们都会了,那么20×3这样的题目怎样进行口算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口算乘法。
板书:口算乘法
2、教学例1。
(1)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算理。
A、请同学们观察桌上的'小棒,说一说“20+20+20”、“20×3”这两个算式的意义。
引导学生明确: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可以用加法计算,就是把3堆的小棒加起来;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就是求3个20是多少,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B、师:20×3可以读作20乘3,也可以读作3乘20。
C、提问:20×3得多少?
让学生结合自己摆的图,以小组讨论的方法说一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引导学生明确:3个2是6捆,每捆10根,也就是60根,所以20×3=60。
(2)理解算理。
提问:不摆小棒,直接口算20×3应怎样想?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口算20×3可以把20看作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就是60,所以20×3=60。
强化20×3的算法。
板书:20×3=60
:::
2个十×3=6个十=60
(3)反馈练习。
A、完成“做一做”的1题。
先指名读出三个算式的两种读法,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试做20×4,让几个同学说思考过程,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试做200×4和2000×3。最后引导学生得出:200是2个百,2个百乘4是8个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2000是2个千,2个千乘以3是6个千,也就是6000,所以2000×3=6000。
B、完成“做一做”的2题。
让学生独立一组一组地做。订正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每组图中各有300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组图。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怎样读?
引导学生得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乘法计算,算式是300×4,读作300乘以4,还可以读作4乘300。
(2)让学生根据前面学的计算方法,讨论300×4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计算300×4时,把300看成3个百,3个百乘4是12个百,也就是1200,所以300×4=1200。
板书:300×4=1200 想:3个百×4=12个百=1200
(3)反馈练习:
A、完成“做一做”的1、2题。
B、引导学生得出:口算一位数乘几十、几百、几千时,我们一般把几十、几百、几千分别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然后再用一位数去乘。
三、全课小结。
提问:本节课你学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做一做”的3、4题。
五、作业 。
练习一的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