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诗歌教学(网友来稿)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放假最快乐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漫谈诗歌教学(网友来稿)(共含1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放假最快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漫谈诗歌教学(网友来稿)

篇1:漫谈诗歌教学(网友来稿)

漫谈诗歌教学(网友来稿)

贾小燕

诗是抒写心灵的艺术,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它是最富于灵气

与情感的一种言说形式,诗歌之美,不仅源于它所表达的内容,也表现在它所呈现出的形式上。它的内容含蓄而隽永,形式灵活多变,再加上不同时代的时代因素给抒情主人公特定的时代影响,因为诗人写诗时,感情的迸发,提炼和倾注总是以个人为基点的。所以教师在教读诗歌时遇到了许多难题和困惑,面对一首诗不知该如何下手,才能使学生真正意会而言传。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方法。

一、诗歌教学不能缺失情感和感情

列宁说过:“缺失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诗歌的本质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是人类某种共同的宝贵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因而在诗歌的教学中就更应该突出教师的情绪感染和情感熏陶,从而达到学生对诗歌的有效感之,感悟。要让学生通过诗意的内容表现出屈原的忧国忧民,陶潜的悠然自得,李白的飘逸雄放,杜甫的沉郁顿挫;要让学生感受到“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要让学生表达出茅盾的深密,巴金的缠绵,孙犁的素淡,秦牧的厚重;要让学生流露出对舒婷的认识,对海子的理解,对普希金的敬慕……

特级教师于漪讲课的一大特色就是声情并茂,她上课犹如演员进入角色那样动情,以自己独特的情感方式驾驭教材,感染学生,她讲《周总理,您在哪里》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感人肺腑的语言震撼了学生,让他们不仅体会到了人民对总理的深厚感情,而且领会到了总理的精神实质。诗是激情的流露,太功利的人不会有诗歌,诗是童心的专利,对世对事对人没有好奇心,没有强烈的关怀,没有一片赤诚,就不会有真正的诗歌 ,所以,无论读诗,还是写诗,都是为了唤起一种美好的情感,为了培养学生对世对事对人的好奇心和真诚的关怀。

二、诗歌教学不能缺失想象和联想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语言,因此诗句间的跳跃性很大,这种跳跃性常表现为情感的断裂,因此教读诗歌时,就应尽量调动学生,力求通过他们丰富的想象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用他们的想象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体现的社会生活。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作于1847年6月,诗中作者通过几组形成鲜明对比的意象,流露出“我”对爱人的一腔情怀,不管自己的处境有多么险恶,命运怎样坎坷,只要能同“我”的爱人在一起,只要“我”的爱人能够幸福,那么“我”也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当然这是我们将之看作一首爱情诗作出的解读,假如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可将之看作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委婉地表现了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革命理想。当然这一切都需要靠创造性的想象去完成。

三、诗歌教学不能脱离对意象的解读

“意象”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的,它原本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这便是所谓的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在教读诗歌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加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对诗歌作出多义性的解读并揣摩诗人的情感。如狄金森的《篱笆那边》这首诗形式短小,语言简朴,意思浅显。全诗大意是:“有一棵红色的草莓在篱笆那边向我招手,我想爬过去采摘,可又怕弄脏了漂亮的围裙。过去还是不过去,我的心里有点矛盾了。如果上帝也是个小孩,他会不会爬过去呢?也许他会,也许不会。”这仅仅是我们通过字面意思对此诗作出的一点理解,可以说这种理解充满童趣。当然,假如我们还想对此诗作出更多的理解,除了这种字面上的解读外,我们还可以抓住本诗的中心意象--草莓,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结合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此诗作出多样性的解读。

“草莓”可以说是作者主观意念在大脑中的一种投影,我们可以通过它鲜美的色泽和可口的味道,想像得出在作者的心中,它一定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如理想,追求,幸福,爱情等。而此诗中出现的另外两个意象“篱笆”“上帝”,前者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实现理想,达到目标时所历经的挫折和坎坷。后者可理解为一种扼制力量,在对这几个意象作出理解之后,我们便可以引导学生驰骋想象,发掘潜能对此诗作出多样性解读。如:

1、 此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孤独和无奈。

由于诗人的生活圈子很狭小,也很封闭,因此他肯定想获得和外界的交流,但是由于特定的生活环境长期养成了她本能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所以她始终无法逾越心灵上的那道“篱笆”,因此诗人面对主观意念上的“篱笆”,传达出的正是她内心世界的一种孤独和无奈。

2、此诗传达的是她对童真世界的渴望,对美好童年的向往。

本诗的中心意象“草莓”,可理解为一种童真的世界,在孩子的眼里,有“草莓”的世界永远是那么美好和纯真,因此她想不顾一切地爬过去采摘,哪怕是弄脏了自己漂亮的围裙,但在上帝即成人的眼里,孩子为一棵“草莓”弄脏围裙太不值得。成人总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去衡量孩子的行为,正是这种心灵上的距离,成人永远都走不进孩子的世界,于是孩子的天性被泯灭了,孩子的心灵被子扭曲了。在暮年之际,当诗人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也许她在为自己的童年感到遗憾,因此诗传达的正是她对童真世界的渴望,对美好童年的向往。

四.诗歌教学不能脱离学生自身的'感悟

诗可以言志,可以传情,也可以写人生。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开展“品读诗歌,感悟人生”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诗歌作品以及相关的大量阅读,从而形成自己对诗人及诗作的独特观点和看法,然后在班上交流。我在教读高三册第一单元的诗歌时采用过这种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我在教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暧花开》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关于海子的材料及他的诗作。海子,他像一颗流星一样迅速地从当代诗坛闪过,对于这样一位才子,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活跃,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同学A说:“其实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而且生活在一个精神的世界里,仅仅是物质世界的满足,远远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海子的诗及他对幸福生活的理解让人有一种欢欣明朗的感觉,让人深深地感到当一个人不为外物所拘束,心灵自由,并且对自己所拥有的怀有知足感恩的心情,那么他永远是快乐的。”同学A饱含深情地陈述了上面的观点后,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地掌声。接着同学B又踊跃地走上讲台慷慨陈词:“对于这样一位英才的早逝,众说纷纭,也许是他的思想行为与社会的不可调和,也许是由于他精神的极度空虚和迷惘,但我总觉得更多的可能则是出于对诗歌 艺术的一种生命的投入和精神的回归。”同学B的发言的确发人深省,听了他的发言,我的脑海里立刻出现了许多人,如:老舍,海明威,茨威格,屈原,川端康成,三毛,这些作家都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不仅在本国文坛而且在世界文坛上也有很高的声誉,然而他们最后都是以人为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呢?我陷入了长久的深思之中。突然同学C又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他说:“读这首诗时,让人想起了《桃花源记》只不过陶渊明选择了山林,而海子则选择了雄浑开阔地大海”,并且还附了一首诗《致海子》:“既然决定离开、就怀着满心的善良,知道从此,徜徉云端。将最后的美,在人间释放。海阔仍有边,你面对的无垠,只是心中的延展,花开叶落,参不透,不能承受定数,就一定要停止了思想,隔断时空的相似,挣扎在尘世的网。所谓的幸福,是一种信仰,握不住的虚幻,太遥远的理想,得不到,于是就迷惘,当那是一点灵光,在天涯消沉。我转身轻叹,此生无望,何必来生。”

同学们的发言确实很精彩,也很令人为之振奋,虽然我们不是诗人,但我们却可以用诗一般的心灵,诗一般的语言去品读诗歌,感悟诗人的人生。

西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贾小燕

2月10日

作者邮箱: jiaxiaoyan@nwnu.edu.com

篇2:漫谈爱情诗歌

漫谈爱情诗歌

爱情

两个人的故事

故事的男女主人公

共同挥洒着激情

谱写出人生那段不朽的诗篇

演绎着人生那段不朽的传奇

尽情地去表述着爱的宣言

爱情的故事

总会有美丽动人的喜剧情节

也会有哀婉凄绝的悲剧色彩

要么令人目眩神迷

要么令人肝肠寸断

要么渴慕神往

要么千回百转

其实爱情本该如此

它是人生的一个精彩片段

可以有喜

也可以有忧

可以有痛

也可以有悲

都是在品尝着人生的苦辣酸甜

无论是悲欢离合也好,

还是爱恨离别也罢

都是在实现着爱的意义

努力去寻找爱的另一半

而并非去沉溺于爱的缠绵

爱情

没有心理准备的是初恋

有了心理准备的叫续缘

初恋痴迷于经典

表现的是那份纯真的浪漫

续缘注重于现实

表现的是成熟的沉稳老练

爱情

是流传千古的永恒

是人生瑰梦般的美幻

是如诗如画的啼笑姻缘

爱情总是与我们不期而遇

一旦遇到却无法躲闪

爱会把你带进梦想的心田

共同憧憬情爱的那份甘甜

爱情

没有固定的模式

它是一条神奇绝妙的情感通道

走进了爱情

两颗心就会碰撞出爱的火花

在品尝到甘甜之后

两个人面对的是生活中的检验

走进了爱情

才会发现个人综合素质有长有短

爱情需要平衡

取长补短才会经得起风浪的考验

因此

爱情需要装点

互相献出无私的美丽

才会有花的灿烂

爱情需要奉献

奉献出那份真诚

才会有惊无险

爱情需要分享

分享到对方的果实

才会品尝到生活的甘甜

爱情需要维护

维护来之不易的爱

才会把爱的路走到久远

其实

爱情更多的是需要去体验

枕边的窃窃私语

午后的浅浅呢喃

临行前的叮咛吻别

雨中同撑一把雨伞

夏日里的一杯凉茶

寒冬里的问寒问暖

一句抚慰的话语

感动的是两行深情的眼泪

一次亲抚的缠绵

会激起心里的依恋

一个短短的期盼

会引发不尽的思念

一次长长的失眠

会激发心灵深处的.美感

爱情在细节上需要琐碎

是筑牢爱情的那道防线

筑牢出忠贞不渝

在一事一物里

筑牢出真挚高尚

在一点一滴中

筑牢出情真意切

在一风一沙中

筑牢出生死相伴

在一分一秒里

由最初磨合漫舞

到不离不弃

再到最后的积累沉淀

谱写出的爱情才是永恒的诗篇

爱情在路上

我们都是践行者

世上有爱的崇高伟大

也有那爱在贫贱不移

有爱的轰轰烈烈

也有那爱在平平淡淡

有爱的甜蜜幸福

也有那爱的生离死别

不管如何去爱

都不应刻意去追求对方的完美

有了差距才会感知如何去弥补

有了差距才会珍惜爱的来之不易

不然,那是挑剔

挑剔是拿对方的短处来惩罚自己

使自己成为了老大难

或是演绎着离婚的进行曲

爱情需要坚守

是相互建立信任基础之上

真正的爱情是志同道合、同甘共苦

求同存异的包容

相互诚挚的坦言

心照不宣地去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面对爱情

要奉献出那份真情

安然于生活中的那份平凡

要注重于生活中的琐碎

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奢华浪漫

要坚守住那份忠贞

甘心清守那份贫贱

从内心深处去兑现爱的誓言

篇3:徐志摩诗歌漫谈

徐志摩诗歌漫谈

徐志摩的诗作品具有特殊的认识作用和美学价值。诗作在感情的宣泄、意境的营造、节奏的追求和形式的探究等诸多方面,都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启迪,体现其特殊的美学价值。下面一起来看下!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在性灵、意象、音律三方面,也可以说,他的诗作在艺术上具有这三大特色。而且,这三者在他诗中实际上是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一起的:性灵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意象来体现,意象,也需要通过音乐美这个重要的方面去完成。它们共同构成了徐志摩诗歌艺术的整体,使他的诗不仅在艺术上享有较高的地位,而且给中国新诗的发展带来了某些有普遍艺术的经验,作出了其他一些诗人未能作出的贡献!

而《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经典之作。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充分表现出了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下面我们就通过《再别康桥》来分析一下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徐志摩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代表徐志摩艺术成就的,就是以《再别康桥》为代表的抒情诗。如诗人自己说,它们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陆小曼在《云游》序言中说:“有些神仙似的句子看了真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间有烟火味。”这些神仙似的句子正是来源于他的浪漫情怀。

徐志摩出身富裕商人家庭,早年留学美国后又到英国,深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要“诗化生活”。表现在作诗中就是想象丰富,比喻生动。在《再别康桥》中,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溶化进了悄然别离时刻那些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的“夕阳金柳,波光艳影,潭映彩虹,恰似旧梦”,因此诗人要在“康河”的柔波里,“甘愿做一条水草”。正是诗人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形成了全诗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一)造境中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

近代美学家王国维说文学作品“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这里所说的“造境”,实际上就是指浪漫主义创作,也就是说,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着重表现理想。尽管现实主义创作也表现理想,但现实主义的理想主要是通过对客观现实的描绘流露出来,而浪漫主义的理想则是作为描写对象而存在,就象诗人的《去吧》那首诗,它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就是做为描写对象存在。

(二)一首《再别康桥》,把徐志摩热烈、真挚、轻柔、细腻又略带飘逸的浪漫主义个性,作了充分显示,给后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徐志摩就是这样用含羞草般的触觉和婴儿般的情感去感知爱情的,是他的单纯的爱情观给他的诗作注入了浪漫的气息。虽然这种浪漫不能成为现实,但是徐志摩那炽热与细腻的情感,在诗行中随着康河静静地流淌。

(三)对诗歌意象的'苦心经营和有些带有刻意性质的追求

他实擅长于在生活中捕捉形象,而且善于在生活中发掘诗趣,并使生活的形象与诗歌的意趣融会到他的作品里,从而构成较高的美学境界。

二、《再别康桥》体现出的新月派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形象反映,又是作者丰富感情的结晶,因此,它必须以高度精炼而又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广的思想内容。徐志摩在诗歌理论上同闻一多、朱湘等人一起倡导新格律诗,努力探求“新格式与新音节”的发现。新诗格律化提出新诗应具备“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徐志摩的诗最大限度地挖掘并利用白话本身的节奏感,创造出音乐的旋律。所谓“节奏”,即相当于音乐中的节拍。在诗词中, 语音的起伏、高低和升降等特点,决定着音节的疾徐和长短;而把平仄不同的声音有组织地排列起来,使之具有间歇,显示强弱,这就是“节奏”。徐志摩的这种有节奏的诗读起来的确有诗的美感。

(一)绘画的美

所谓绘画的美,是指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文字在状形绘色上的特点,富于色彩感。

(二)音乐的美

所谓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三)建筑的美

“建筑的美”也属于视觉形象,它主要指的是诗的形体结构,强调“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造成有规律的匀整或参差。

篇4:漫谈朗读教学

漫谈朗读教学

[作者]  王贻远

[内容]

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回顾语文教学的历史,古时候,无论是京师的太学,还是乡野的私塾,在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便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这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了审美的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解放后四十余年,语文界的名师高手们也常常提醒我们,要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视为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主要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恪守其训,的确受益非浅,并屡屡发现:我所教的学生中,凡朗读能力强者,其思维活跃,阅读表达能力也较高。事实证明,注重朗读教学,这个为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摈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往外泼洗澡水时,连同坐在浴盆中的婴儿一齐倒掉,这做法是最愚蠢的妇人也不取的。当今的语文教改,对传统教法中有生命力的“婴儿”,非但不可横扫,而且应该倍加钟爱,并促使其成长。

怎样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呢?我在这方面的做法主要是,遵照语文界名师指点,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一、力求字正腔圆:

所谓字正,就是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合乎普通话要求;所谓腔圆,就是要读得流利自然。为此,我时常在范读课文时,故意错读一些字词,破读一些语句,让学生起来更正。这样每教一篇诗文,学生在朗读方面均有新的收益。

二、确定朗读基调

朗读基调,是由贯穿全文的情感色调决定的。要确定朗读基调,就要分析诗文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以及作者的写作动机。例如,同是以海燕作为题材、篇目的两篇抒情散文,高尔基的作品,用象征手法热情讴歌革命先驱者渴望革命、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郑振铎的作品则以细腻的笔触写景状物,借托海燕抒发了绵绵乡思。读前文,应给听者以昂扬热烈、乐观向上的感受。对于郑振铎的作品,因其思想内容、情感色彩、写作意图与前文迥异,所以朗读时语调适当地舒缓低沉些,方能造成一种清幽宁静、柔曼怡人的.意境。

三、理出变化层次

朗读中,应该理出感情变化的层次,使通篇形成不同的音色对比。让我以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的读法为例,说明这个道理。“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似海,残阳如血。”这首词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次战斗失利后,毛主席在马背上哼成的。贯穿于这首词中的情调起伏迭宕,变化较大。词的上阕,以凄风、哀鸿、晨霜、冷月几种景物构成一个凄紧萧杀的意境,再用杂沓的马蹄声,如咽的喇叭响,渲染了悲壮苍凉的气氛。朗读这一段时,声调应是低缓凝重的。词的下阕,感情变化较大。“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表达了红军将士蔑视困难、飞跃关山的雄心壮志,可谓是声震五岳,气吞万里,读的音调应该高亢激越,给人以力的感受。最后三句:“从头越,苍山似海,残阳如血”,可以说是对漫长征途的展望。这不单是景物的描写,也是对革命战争艰巨性残酷性的艺术概括。读这样的几句诗,须把声调降得稍低些稍慢些,给听者以沉稳刚毅的质感。

四、读出抑扬顿挫

要从句子内容出发,确定语调的处理手段。所谓语调,就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其内容比较复杂。一般说来,主要包括重读、停顿和语气升降等几个方面,应向中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训练他们掌握这些技能,以提高其朗读水平。此类常识,有关专论已作详述,中学语文界的同仁们均已了如指掌,恕不在此赘述。

总之,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语言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最基本的不可废弃的教学手段。中学教师可在不同学段针对不同篇目有所侧重地选讲有关知识,训练有关技能,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要求教师努力提高朗读修养,做好示范,认真指导。

篇5:人生漫谈诗歌欣赏

人生漫谈诗歌欣赏

从小长到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小时候常常在想在长大点,一点点,只要一点点就好

长大了又怀念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毕竟小时候很多事情都是真正的笑容

现在呢说难也简单说简单又很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中注定

路是自己走的,走的好走的'坏不要在意别人

谁看的都是你成功后的辉煌而不是你在成功的路上付出多少

谁都不在意看你自己心里怎么想

不要把自己想太高太高是自负

也不要把自己看的太低太低是自卑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的定位自己调整自己

有钱没钱决定的只是你的生活质量而不是品质

有钱过的好一点衣服贵一点买的东西好一点讲究牌子

没钱又怎么样还不是一如既往的过完了一生

人穷志不穷,才是每个人都要记得的

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追逐名利,

却忘了人的最本质, 人的一生快乐就好不是吗

名利在我看来即飘渺又虚幻

一家人身体健康比什么都好

什么都比不上一家人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

篇6:漫谈中国古代诗歌六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六)

3.秋波

女人之美,焦点在眼睛。晋代大艺术家顾恺之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就是强调美目的重要性。古代诗歌中对美女眼睛的描写很多,形容眼睛的明亮,常用秋波之类的说法,如《诗经郑风野有蔓草》的“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扬”是“明”的意思,“婉”即“美好”,这句诗就是形容美女水汪汪的眼睛明亮传神,《诗集传》云:“清扬,眉目之间,婉然美也”。《楚辞招魂》的“止忭鹗樱目曾波些”,目光如层层水波一样,表示眼睛的灵动。这类说法还有很多,宋玉《神女赋》“眸子炯其精郎兮,多美而可视”、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和“转眄流精”、陆机《日出东南隅行》“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文选》傅毅《舞赋》“目流睇而横波”、元稹《崔徽歌》“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温庭筠《南歌子》“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晏几道《采桑子》“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等,分别用流眄、横波、琉璃瓶、秋水、明珠等比喻明洁而灵动的眼睛。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剪”字非常传神,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仁剪秋水”、韦庄《秦妇吟》“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柳永《河传》“愁蛾黛蹙,娇波刀剪”等,都是借用白居易的说法。

美目顾盼生姿,更增美女媚态。《卫凤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被方玉润赞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此二语,绝唱也”(《诗经原始》)。李延年《北方有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曹植《美女篇》“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陶渊明《闲情赋》“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等,也都是描写美目光彩之魅力的千古名句。《楚辞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余兮善窈窕”和司马相如《美人赋》“睹臣迁延,微笑而言”,表现女子对男子动情,用眼色来勾引;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和花间词人顾椤队μ斐ぁ贰奥转横波偷觑,敛黛春情暗许”,讲怀春少女斜眼偷视,娇羞可爱。李后主《菩萨蛮》更进一步:“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秋波流转,勾魂摄魄,有难以抗拒的诱惑,正如《西厢记惊艳》中说的:“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

周邦彦有一首专咏美人眼睛的《看花回(越调)》,描绘种种眼姿,同类词不多见:

秀色芳容明眸,就中奇绝。细看艳波欲溜,最可惜微重,红绡轻帖。匀朱傅粉,几为严妆、时鸾蕖R蚋錾酢⒌姿类寥耍半饷斜眄费贴燮。

斗帐里、浓欢意惬,带困时、似开微合。曾倚高楼望远,自笑指频[目闰],知他谁说。那日分飞,泪雨纵横光映颊。h香罗,恐揉损,与他衫袖`。

4.蛾眉

眼睛和眉毛难以分开,实际上,古诗中对女性身体的描述,关于眉毛可能是最多的。女性画眉有一个悠久的`传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说文》解释“黛”字为“画眉也”,“黛黑”指的是用青黑色颜料画眉。《妆台记》载有自汉至唐的宫中各种眉式,尤其提到:“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细长,人谓之仙娥妆,齐梁间多效之”,可见画眉是宫女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梁简文帝萧纲《美人晨妆》诗云:“北窗向朝镜,锦帐复斜萦。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南朝《子夜歌吴歌》云:“芳萱初生时,知是无忧草,双眉画未成,那能就郎抱”,没有画眉就不能出来见人,更不让情郎亲近,反映出画眉的重要性。宫内的新花样常常带动民间时装潮流,《后汉书》录的东汉童谣云:“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说明汉朝时“广眉”就已在民间流行。

古诗描写眉毛,主要强调两点:细长和弯曲。司马相如《子虚赋》有“长眉连娟”之说,曹植《洛神赋》则有“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白居易《上阳白发人》有“青黛点眉眉细长”,陆龟蒙《陌上桑》有“长眉亦似烟华贴”,温庭筠的多首《南歌子》词里分别有“鬓垂低梳髻,连娟细扫眉”、“髻鬟狼藉黛眉长、欲敛细眉归绣户”等句,都是长眉的赞词。李商隐《无题》诗:“八岁偷造镜,长眉已能画”,连幼女也学画长眉,说明画眉在唐朝的流行程度。韦庄《谒巫山庙》:“惆怅庙前无限柳,春来空斗画眉长”,反映宫女生活有闲无聊,以与人比赛画长眉,消磨时光;晏几道《浣溪沙》中有句“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描写歌妓生活的浮艳轻狂,她们出于职业需要,日日画眉斗长,争妍比艳。反过来,唐秦韬玉《贫女》诗有“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强调穷人家女儿长于针线,而没有与人比赛画长眉的闲功夫。

眉毛的细长和弯曲两个特点,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蛾眉”,蚕蛾的触须细长而弯曲,故称。《诗经卫凤硕人》“螓首蛾眉”、傅玄《有女篇艳歌行》“蛾眉分翠羽,明目发清扬”、和虞《记室骞古意》(《玉台新咏卷五》)“清镜对蛾眉,新花映玉手”、张祜《集灵台》“淡扫蛾眉朝至尊”,白居易《感故张仆射诸妓》“黄金不惜买蛾眉”、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顾椤队衤ゴ骸贰罢砩狭蕉暝芟嘎獭钡鹊龋都是赞美蛾眉。

比喻眉毛细长和弯曲的说法还有不少,常见的是“月”、“柳”等字眼。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的“遂乃红唇写朱,真眉学月;美目艳起,秀色烂发”、杜牧《闺情》的“娟娟却月眉”、晏殊《浣溪沙》“鬓蝉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晏几道《菩萨蛮》的“娇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细画弯弯月”等,都是写月眉。白居易《长恨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李商隐《和人题真娘墓》的“柳眉空吐效颦叶”、唐赵鸾鸾《柳眉》的“弯弯柳叶愁边戏”、韩艳诗《复偶见三绝》里的“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温庭筠《更漏子》的“眉浅淡烟如柳”、唐玄宗梅妃江采萍所做的“柳叶双眉久不描”等,写的都是柳眉。唐太宗有一个妃子徐惠(徐贤妃),聪明伶俐,八岁就入宫,她有一首《赋得北方有佳人》,其中有句“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韦庄《女冠子》词写情人在梦中相会,描写女子的娇艳,有“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唐王衍《甘州曲》写妓女也用“柳眉桃脸不胜春”来形容其妩媚。

眉峰的形状千变万化,别的画眉方式还有很多。唐朝的画眉之风与唐诗一样,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据唐张泌《妆楼记》载,唐玄宗曾命画工作《十眉图》,十种眉分别为:鸳鸯、小山(远山)、五岳、三峰、垂珠、月棱、分梢、涵烟、拂云、倒晕。《西京杂记》载“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后人就常用“远山”、“春山”等来表现眉峰。远山眉就是一种长眉,最为流行。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眉敛远山青,鬟低片云绿”、韦庄《荷叶杯》“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牛峤《酒泉子》“眉学春山样”、顾椤跺诜皆埂贰澳酆焖脸似花明,两条眉黛远山横”、柳永《玉蝴蝶》“翠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浓染春烟”、晏几道《菩萨蛮》“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等等,写的都是远山眉。“花间鼻祖”温庭筠相貌不扬,有个“温钟馗”的外号,但他人丑词艳,善于描绘女人的姿色、风情,有很多描写女人眉毛的词句,如“眉黛远山绿”、“宿妆眉浅粉山横”、“黛眉山两点”等。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的“双眉画作八字低”,李商隐《蝶三首》其一的“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写的是八字眉,又称鸳鸯眉。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之三有“剩看新翻眉倒晕”,晏几道《蝶恋花》有“倒晕工夫,画得宫眉巧”,都是写倒晕眉。

《十眉图》流传甚广,苏轼《眉子石砚歌赠胡》诗有“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怀念亡妻的《齐天乐洗妆台怀古》中也有“冷艳金消,苍苔玉匣,翻书十眉遗谱”。明清之际的戏曲家徐士俊曾作《十眉谣》描写眉式,其咏“小山眉”曰:“春山虽小,能起云头;双眉如许,能载闲愁。山若欲语,眉亦应语。”南宋刘克庄的《清平乐》,可为“眉亦应语”一句话做个注脚:

宫腰束素,只怕能轻举。好筑避风台护取,莫遣惊鸿飞去。

一团香玉温柔,笑颦俱有风流。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

这首词写舞女姿态,非常传神。“伊州”是商调大曲名,来自西域。五胡乱华时期造成的民族融合,及隋唐时代繁荣的国际贸易,带动了汉民族与西北部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有大量胡乐传入中国并流行起来,这也是曲子词兴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是说舞姬边跟着“伊州”曲起舞,边通过眉语与情郎暗通款曲,舞步错了都浑然不知,贺裳《皱水轩词筌》称其为“入神之句”。俗话说“眉目传情”,看来只用眉也可传情。

篇7:漫谈中国古代诗歌五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五)

&nbs p;2.宝钗

上面的诗句里多处提到首饰,女人天性爱俏,戴首饰的习俗应该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就开始了。《诗经{风君子偕老》中有“玉之也,象之W也”,就是赞美耳坠()和发饰(W);又有“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六珈”指带有六颗垂珠的笄,是只有贵族才能戴的装饰。毛《传》云:“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卑也。”毛《传》另有:“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首次提到“首饰”一词。曹植《洛神赋》的“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和魏阮籍诗“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都提到“”,《通俗文》有“耳珠曰”,“”就是用珠子做成的耳饰。汉乐府《陌上桑》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孔雀东南飞》的“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和李贺《大堤曲》的“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都是指用明月珠串成的耳环。《羽林郎》写胡姬之美别有特色:“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胡姬是异域女子,所戴的首饰“蓝田玉”和“大秦珠”也不是中土出产。

耳饰为,发饰就很多了。妇女头上常用的条形发饰是簪子,最初称为“笄”,《说文解字》:“笄,簪也”。簪子别称“搔头”,《妆台记》云:“汉武就李夫人取玉簪搔头,自此宫人多用玉。”张炎《西江月作墨水仙寄张伯雨》有“玲珑润玉搔头”,说的就是玉簪。两股簪子合在一起的发饰称为钗,种类繁多,形色各异,镶玉之钗尤其受欢迎。南朝陈江总《东飞伯劳歌》“银床金屋挂流苏,宝镜玉钗横珊瑚”,炫耀贵族女子的珠光宝气,其中提到玉钗;唐王建《白歌》的“低鬟转面掩双袖,玉钗浮动春风生”、温庭筠《菩萨蛮》的“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以及晏几道《临江仙》的“罗裙香露玉钗风”,都是讲头上玉钗微微颤动给人带来的动态之美。

头钗有鸟雀形的,如温庭筠《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有蜻蜓形的,如张泌《江城子》“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有蝉形的,如牛峤《菩萨蛮》“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有燕形的,如李贺《湖中曲》“燕钗玉股照青渠”;有鱼形的,如李《临江仙》“玉钗斜坠双鱼”;有蝶形的,如温庭筠《菩萨蛮》“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有蚊螭形的,如李元膺《十忆诗》“宫样梳儿金缕犀,钗梁水玉刻蚊螭”;也有凤凰形的,称“凤钗”,如花蕊夫人的长诗《宫词》有“翠钿贴靥轻如笑,玉凤雕钗袅欲飞”;还有像凤尾那样翘起来的头钗,曰“凤翘”,如周密《大圣乐东园饯春即席分题》“凭阑久,漫凝想凤翘,慵听金缕”;而像翡翠鸟尾上长毛的曰“翠翘”,如姜夔《角招黄钟角》“翠翘光欲溜”。白居易《长恨歌》的“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一句诗里就提到三种首饰。头钗上的.各种动物栩栩如生,充满动感,衬托出美女的绰约姿态。

最具动感的当是一种叫“步摇”的装饰品,“其上有垂珠,步则摇,故称步摇”(东汉典籍《释名》)。想象一下,美女头上插着宝簪,上有垂珠,走起路来,环佩叮当,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姿?《艺文类聚卷二十四》载有一篇宋玉的《讽赋》,有句云:“主人之女,……,垂珠步摇”,似乎说明步摇在先秦就流行开了,只是《讽赋》很可能为后人伪托之作,不能作为可靠证据。后代写步摇的诗很多,如晋傅玄《有女篇艳歌行》“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梁费昶《春郊望美人》“金辉起步摇,红采发吹纶”等,说的都是金子做的步摇。花间词中更多次提到步摇,如薛昭蕴《浣溪沙》“步摇云鬓鸣”、毛熙震《后庭花》“步摇珠翠修蛾敛,腻鬟云染”、和凝《临江仙》“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s步摇金”等。南朝梁沈满愿《戏萧娘诗》有“清晨插步摇,向晚解罗衣。托意风流子,佳情讵可私”,早上盛妆,晚上卸装,两种情态都会惹得男子想入非非;韩有一首《浣溪沙》,描写女子的娇羞之态,也是将早上插步摇和晚上脱衣服联系起来:“拢鬓新收玉步摇,背灯初解绣裙腰”;白居易《长恨歌》的“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更是从金步摇一下跳到了度春宵,脱衣服的过程都免了。杨贵妃的金步摇有个来历,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载:“上又自执丽水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至妆阁,亲与插鬓。”风流天子李隆基为讨美女欢心,也可谓煞费苦心。

篇8:漫谈中国古代诗歌十一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十一)

古诗中涉及男女欢会的内容,常用巫山神女、云雨高唐之类的字眼,其始作俑者是楚辞大家宋玉,他在《高唐赋》中记述楚怀王游高唐时怠而昼寝,梦见神女自荐枕席,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从此“巫山”、“云雨”、“高唐”、“阳台”、“朝云”、“暮雨”、“楚梦”、“神女”等词就都语涉暧昧,不能随便使用了,正所谓“楚天云雨尽堪疑”。反过来,当言及男女欢爱之事时,这些字眼又为作者们提供了方便含蓄的说法。

怀王之子襄王也想学其父风流,与宋玉同游于云梦之浦,令宋玉赋高唐之事,日有所闻,夜有所梦,果然也与神女相会梦中,《高唐赋》的姐妹篇《神女赋》即记述此事。宋玉在此赋中极尽文字渲染之能事,描绘了一个尽善尽美、举世无匹的美丽女神形象。后人对神女念念不忘,不少文人加以赋咏,如建安时期的陈琳、王粲、应、杨修等均有《神女赋》,曹植《洛神赋》也属此类作品。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批香艳诗歌,其中有不少用楚王艳遇影射男女情事。梁武帝萧衍的一首《朝云曲》有句“复还没,望不来,巫山高,心徘徊”。《玉台新咏卷十》载有一首梁简文帝萧纲的《行雨》诗为:“本自巫山来,无人睹容色。惟有楚王臣,曾言梦相识。”《艺文类聚卷十八》载有梁元帝萧绎的一首《古意诗》:“妾在成都县,原作高唐云,樽中石榴酒,机上蒲萄纹,停梭还敛色,何时劝使君。”在萧氏父子带动下,梁朝许多文人都曾创作艳情诗,涉及巫山云雨,如沈约《朝云曲》,费昶《巫山高》等。南朝陈江淹《休上人怨别》有“相思巫山渚,怅望云阳台”,江总《杂曲三首》之二有“阳台通梦太非真,洛浦凌波复不新”。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来,南北朝诗歌用楚王事,多是表现那种因佳人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而给作者带来的惆怅之感,与男女性事关系不大。

到了唐朝,巫山云雨在诗歌里出现的更加频繁了。初唐四杰都写过此类作品,卢照邻有《巫山高》,骆宾王有《忆蜀地佳人》,王勃有《江南弄》,杨炯有《巫峡》。王勃的《江南弄》如下: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

紫雾香烟渺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

这首诗虽用了“巫山”、“楚梦”、“行雨”、“行云”等词语,但并非淫艳之作,表现的是情人相见无期,音迅难通,只好各自在清风明月之下遥相思念。

岑参《醉戏窦子美人》云:

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细看只似阳台女,醉著莫许归巫山。

这首诗将美人比做巫山神女,但也不算淫诗,只是末句“醉著莫许归巫山”稍有一点意淫的味道。

李白有许多诗句,将美女和巫山云雨联系起来,如《寄远》十二首有“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咏妓诗《出妓金陵子呈卢**首》有“楼中见我金陵子,何似阳台云雨人”、《清平调》咏杨贵妃有“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等。

李白《宫中行乐词》有“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纪昀评为“用巫山事无迹”(《瀛奎律髓卷五》),因为“彩云”之“云”只是暗指“云雨”,把这个典故净化了。这种写法后代借用者不少,如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姜夔《月下笛》“扬州梦觉,彩云飞过何许”及《鹧鸪天》“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等。贺铸《减字浣溪沙》是一首绝佳的闺怨词,有句“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说的是闺中女子在梦里能象巫山女神一样与情郎相会,而现实是残酷的,一道门帘将她与世隔绝,无处诉说她的怀春之心。张炎《长相思赠别笑倩》有“去来心,短长亭,只隔中间一片云”,笑倩是歌妓,作者与其相别,感到怅然若失,因为她将象巫山神女一样飘然而去。

白居易有首著名的《花非花》,字词浅显但含义隐晦,算是早期的朦胧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春梦”、“朝云”当指巫山神女,后人猜测此神女实为妓女,因为唐代妓女受召陪客,常是夜半才来,黎明即去。宋代贺铸《鸳鸯语》有“行雨行云,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显然由本诗生发。

纳兰成德《江城子咏史》,也是朦胧诗,但用神女事更为明显: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谈到朦胧诗,李商隐写了不少。“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义山的多首《无题》七律,具体写的是什么,众说纷纭。除篇首《有感》一诗外,他还有不少诗涉及云雨高唐,如《无题》“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叹自己如小姑独处,没有郎君可以依靠,“小姑”在此处指未出嫁的`姑娘,语出南朝乐府民歌《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利州江潭作》“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写龙与人交时,口含明珠,锦鳞皆张的威势;《楚宫》“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讽刺楚王的荒淫。

“楚雨含情皆有托”,唐代诗人用神女事常有寄托,借古喻今,感叹世事变迁。杜甫《咏怀古迹》其二“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作者奉宋玉为师,对其被后人曲解而感到不平,认为《高唐》、《神女》诸赋不只是虚构的淫艳之作,而是有劝百讽一的良苦用心。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悼念亡妻,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来比喻夫妻间无与伦比的深厚感情,巫山之云,奇诡莫测,目睹过后,其它地方的云就都不值一提了。李商隐《深宫》“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此为咏史,帝王风流如雨消云散,只有山川依旧。唐代才色双全的名妓薛涛有一首《谒巫山庙》,其中“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一句,明确指出楚国就亡在楚王“朝朝夜夜,为雨为云”上。

古人云“词为艳科”,贺裳《皱水轩词筌》“文人词涉于淫”一节说:“文人无赖,至驰思杳冥,盖自高唐作俑而后,遂浸淫不可禁矣。”五代花间词人不少作品都是表现男女情色,描写闺房之中的云情雨意,如牛峤《菩萨蛮》“画屏重叠巫阳翠,楚神尚有行云意”、和凝《河满子》“目断巫山云雨,空教残梦依依”、阎选《临江仙》“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阎选《虞美人》“偷期锦浪荷深处,一梦云兼雨”、李《浣溪沙》“早为不逢巫峡梦,那堪虚度锦江春”、毛文锡《赞浦子》“正是桃夭柳媚,那堪暮雨朝云,宋玉高唐意,裁琼欲赠君”、毛文锡《巫山一段云》“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等等。

“朝朝暮暮”一语常在宋朝词作中出现,多表现男女卿卿我我,亲密无间,如柳永《击梧桐》“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毛滂《惜分飞》“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杨无咎《玉抱肚》“同行同坐,同携同卧,正朝朝暮暮同欢”等。杨无咎还有一首《鹊桥仙》,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有“朝朝暮暮是佳期,乍可在、人间先老”。秦观也有一首写牛女的《鹊桥仙》,更是名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年一度的双星会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但“银汉迢迢暗度”的“暗”字却给人以偷情之嫌,似乎在一年之中,两者都在锲而不舍地悄悄向对方靠拢,以求得一夜之欢爱。“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天界的欢会性爱,人间哪得相比?“金风玉露”既点出季节,又烘托出双星爱情之纯洁和欢刻之珍贵。“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温柔缠缅、绮丽香艳,然良宵苦短,分手在即,一个“忍”字,突出地表现了双星千回百转、欲舍不能的眷恋之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千古传唱的名句,其中“朝朝暮暮”本属“尽堪疑”之列,但“精诚超越形迹”,没有丝毫猥亵之感,明人沈际飞评曰:“七夕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臭腐为神奇。”(《草堂诗余正集卷二》)

“朝云”一词也常出现,泛指美女,为宋代词人惯用,如晏殊《诉衷情》: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情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此处“朝云”指“意中人”,“惹住朝云”一句,不管作哪种联想,都有“堪疑”之嫌。晏殊之子晏几道这样的词句就更多了,如《诉衷情》“拟将幽恨,试写残花,寄与朝云”、《诉衷情》“系来花下,解向尊前,谁伴朝云”、《采桑子》“疑是朝云,来作高唐梦里人”等。

苏轼有一个爱妾名叫朝云,在古代文人侍妾里大概是最为有名的,清徐震的《美人谱》将其列为四大婢妾之一。朝云本姓王,十一岁就来到苏轼身边,据认她是从青楼被赎身出来的,《本事词》称其为“钱塘名妓”,则有点不靠谱。苏轼是个风流才子,自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身边曾有众多姬妾,也与很多歌妓舞伎有过风流韵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在《满庭芳》词中赞他为“风流,贤太守”。苏轼曾令朝云向另一个弟子秦少游乞词,少游作《南歌子》以赠,将苏轼比作楚襄王:“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自称“兰台公子”(指宋玉),为赋高唐。苏轼也在多首词作里以楚襄王自居,如《江城子》“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N”、《祝英台近惜别》“间离阻,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等。后来苏轼被贬岭南,众姬散去,只有朝云陪伴,他写下《朝云诗》,其中有:“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此时他年纪渐老,朝云也体弱多病,无力常做“巫阳云雨仙”了,而是以参禅炼丹、延年益寿为要务。

周邦彦曾与一营妓相恋,其女名为楚云,南宋赵长卿有一名笙妓叫梦云;与“朝云”一样,都是香艳之极的名字。梦云一日忽萌剪发修道之意,赵长卿赋了一首《临江仙》劝她:

蕊嫩花房无限好,东风一样春工。百年欢笑酒尊同。笙吹雏凤语,裙染石榴红。

且向五云深处住,锦衾绣幌从容。如何即是出樊笼。蓬莱人少到,云雨事难穷。

词中有多处淫词浪语,如“蕊嫩花房”、“笙吹雏凤语,裙染石榴红”、“五云深处住,锦衾绣幌从容”等,末句“蓬莱人少到,云雨事难穷”更露骨地点明“云雨”之事。

篇9:漫谈边教学边研究

漫谈边教学边研究

我经常收到一些青年教师的来信,信中常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样提高教学效率的?我经常和一些青年教师座谈大家共同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你是怎样提高教学效率的?

仔细想来,我提高教学效率主要靠边教学、边研究,从科研的角度来认识教学,八年教学。人们从事某项劳动,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重复式,一种是科研式。比如工人造机器,农民种庄稼,重复式的劳动就是只沿袭前人,沿袭自己的昨天,循规蹈矩,一成不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做,劳动效率当然只能今天和昨天一样,昨天和去年一样,谈不上提高,劳动者本人心理也会感觉累,感觉枯燥无味,疲乏厌倦。科研式的劳动者呢?他们总是千万百计地从旧中夺出新来,千方百计地想比昨天于得更巧、更好,劳动效率更高。由于立足于干方百计想新办法,他们工作效率当然高,劳动者本人的心理也会感觉轻松快乐,积极充实,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劳动。

重复式的劳动倘施加于演员、摄影这样光彩诱人的职业,也会使人感觉疲倦、困苦、索然无味。反过来倘科研式的劳动施加于焊接、种菜这样平凡普通,看似千篇 一律的职业,也会使人感觉常干常新、兴味盎然。

于是我便努力叮嘱自己一定要从科研的角度看自己的教育工作,要力求从旧中看出新来。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提高。我的观念更新了,世界在我的眼里就新了。自己新、他人新、世界新、工作新,人工作起来效率才高。从科研的角度来看,就常觉得:今天讲课要比昨天有新的突破;语言要比昨天更吸引人,更有感染力;表情要比昨天更使人愿意接受;姿态要比昨天更自然;板书要比昨天更富启发性;如学生的感情要比昨天融洽。做不到多方面比昨天强,就只做一个方面中的某一小点,这样嘱咐自己去上课时,精神上就感觉很愉快,就总觉得有新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边教学、边研究,具体从哪几面入手呢?就我自己而言。我一直努力做三件事:一、看多家之言。二、坚持写日记。三、坚持写文章。

一、看多家之言

我总觉得,教书的人自己要多看书,要看多家之言,才能融汇贯通,才能领会到理论的精神实质。我刚教书的时候,便听说有个叫凯洛夫的苏联人,提倡“三段”、“五环”式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多老师说,只有符合凯洛夫“五六环节”要求的课才是好课。后来又看了赞科夫“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看了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再看美国教育家杜威“儿童中心”的理论;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再看捷克、法国、英国、瑞士等国教育家的主张和咱们中国自己的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朱喜、梁启超、陶行知、叶圣陶的教育理论,才明白凯洛夫只是诸多国家中的一个国家――苏联诸多教育家中的一位教育理论家。这样想来,就明确了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使上千万中小学教师都非以凯洛夫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不可。看得多了,就理解了各家各派的理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们的责任在于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吸收各家理论的长处,同时又要防止沿着这个长处走得太远,从而越出了真理的范围而导致失

误。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我的长处,一定要注意以我为主,以我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教学特长为主。用各家各派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这样学理论才有用途。如果为了学理论而学理论,忘记了结合自己的实际而学理论,消灭了自己的风格、个性、特长而躺在某一派理论的书本上,这样的学习就成为无用甚至是有害的学习了。

我常想,教师学理论有点象蜜蜂采花粉,叮在一朵花上绝不会酿出蜜来,需要在成千上万朵花上采集花粉,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才能酿出蜜来。教师呢?学了几家几派,甚至几十家几十派理论中合理的部分,来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应用于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个性与特长,那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一定能酿出甜甜的教学之蜜。

我还觉得教书,不一定只看与本学科知识有关的书籍,还应该看看其它学科的书籍,可能的话尽量看一点教育以外的书籍。这些年,尽管忙,但我仍努力坚持着《外国教育动态》、《国外科技动态》、《人民教育》、《教育研究》、《辽宁教育》、《普教研究》等杂志。除了看《教育学》、《心理学》、《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等教育书籍外,也挤时间看弗洛伊德、荣格、雅科卡、卡耐基、尼克松、戈尔巴乔夫等人的著作,看毛泽东的著作,也看《周易》、《论语》、《道德经》等。《袖珍西方名著手册》一书我买了一年多点,由于翻来复会地看,看上去已经象一本很破旧的书了。

看多家之言,要用去一部分时间,形式上看影响工作。实际上,正因为看书,才看清了日常工作中有哪些是无效劳动,从而去掉它;因为看书,才学习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看书,才使教学管理更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看多家之言,才使自己有可能掌揭必要的进行教学研究的`理论,才能使教学研究少走弯路。

二、坚持写日记

研究,就需要有素材,需要第一手实践的事实与有关数据。素材、事实、数据都需要积累,而积累比较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写日记。

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记两种日记。一种是工作日记,每天做了什么工作,接待了哪些客人,开了什么会,到外地讲了什么课,做了什么事,每天必记。从1978年2月20日到中学教书那天起,一直记到今天晚间,一天也不缺。到今天已经记完了11本约66万字了。另一种日记我从八十年代第一天开始写。记叙、议论、抒情、抄写、说明相结合。写所思所感,写风土人情,写善良的学生,赞喜欢的书籍,颂感人的文章……到昨天晚间多来一天不缺,已经完成110多万字了。

日记能帮我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人很奇怪,许多好的、成功的做法,不知不觉会忘了做,甚至记不起曾经做过。写了日记,常翻一翻,能使我们达到昨天曾达到的高度。至于要搞教育科研,写文章,需总结回忆自己过去的有关情况,日记当然是最好的材料库了。

写日记还有利于研究自己、改变自己。很少有人写日记让自己狭隘、自私、消极、懒惰。神经正常的人,一般都在日记中劝自己、鼓励自己,要宽厚、要助人、要积极、要勤奋。这发自内心的劝说和鼓励,同来自外界们劝说鼓励相比,作用更大些。经常这样劝说自己,自己就能更冷静、更清醒、更宽厚助人,积极勤奋,更具科学头脑。

日记文体不限,可叙述、可论述、可描写、可抒情,亦可两者三者兼而有之。随心所欲,信手拈来,以我手写我口、写我心。想到哪写到哪,不用考虑润色词句,怎么高兴、怎么轻松就怎么写。

日记长短不限,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刚开始,写几句话,时间长了,能力强了,便增到三、五百字。即使这时,我也不限定自己每天必须写上50O字不可。仍然是顺其自然,想说的话多,我有时写一两千字,要说的话少,也有时只写三、五十字。不过份约束自己,便觉得写日记是乐趣,不是负担。

每天有了什么新思想,恐它稍纵即逝,那就拿出笔来,将它记在左手腕上,晚间一整理就是一篇日记。人很奇怪,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脑中常常突发奇想,闪着智慧的光芒,比自己平时想的要高明得多。但倘不及时抓住,这一想法立即逝去,时过境迁之后,再也不会忆起。为了超越自己,为了研究出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人必须善于抓住这些灵感。

望着这些年自己写完的26本、170多万字的日记,我觉得它们真象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资料库。我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取写论文的资料: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自己的欢乐与苦恼,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成绩,教学方法适用的群体与个体范围,以及多方面的具体数据。

三、坚持写文章

看多家之言,提高了理论水平,写日记积累了素材,这都仅仅是搞科研的准备工作。搞科研,主要的工作形式之一就是写文章。教师这一职业决定了每位教师都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但有机会是另一回事,有没有科研能力是另一回事。写文章就是抓住机会、利用机会进行科研的有效途径。人一旦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待他的本职工作,那么无论他的工作多么平凡,都会有无穷无尽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就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大的远的不说,每天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班级管理尽可以写成文章。写成调查报告、教学杂感、实验报告等等都行,如:《谈今日六节课的节奏》、《数学课堂记实》、《语文课堂学生兴趣分类》、《45分钟学生注意力变化》、《课约三分钟学生注意力分类》、《不同性格学生自习课表现异同》、《五分钟记忆力比赛结果分析》、《男女同学自习课目制力比较》、《课间操动作到位情况与学生性格的关系》、《眼保健操乐曲与学生动作协调状况分析》、《长跑过程中学生的耐力比较》、《气功人静时间差异调查》……。

单是一堂语文课,就可以从多侧面,多角度选材写成文章。如,学生因性别、性格、智力、体力、兴趣、爱好、基础的不同,在课堂上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均有不同,这就可以分别写出几十篇文章。总之,不是生活中缺少科研内容,常常是我们自己缺少发现科研内容的能力。

常有人以为,写是输出,输出是有资历、有经验、水平高的人做的事。青年人写文章,常被无知的人讥笑为:吃了一把草,便想挤出两杯奶;自身只有一杯水,却想往外侧一桶。我总认为,写作既是输出,也是输入。

因为要写,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常就要先看别人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认识的。比如我写《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就要先看教育理论家对这一问题怎么谈的,有几派不同的观点,又要富有经验的老师和前辈是怎样做的,我和人家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显然这样学习理论与经验,比平时随意翻翻,吸收与消化对结果要强得多。

写作文又是输入实践经验的一种方式。人平时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往往不够强。如果写《谈培养学生的效率感》这篇文章,那么这个学期就会制订出一系列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效率感的计划、措施。这个学期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就明确得多。实践一个学期后,按提纲写文章,总结本学期的得失利弊,边写边明确了下个学期地措施、计划。这样下个学期的实践效果一定会好于本学期。坚持写文章确实有助于输入教学能力,决不象有人认为的那样,会将原有的教学能力也输出了。

刚开始写,最好选题要小一些,这样自己驾驭。刚开始就写大题目,如“当今世界”、“论蔡国教失”、“谈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等等,往往有害无益。刚开始写,不要想尽善尽美、一鸣惊人。而要有不怕“一鸣烦人”的精神淮备。文章写出来了,许多人批评,许多人心烦,甚至骂娘,我们把这些批评意见中合理的成分吸收过来再写,这计水平就逐渐提高了。

刚开始写,不可急于发表,或言能发表就写,不能代表就不写。写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目已科研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就算一辈子写了数百篇都没发表,但自己的科研水平,教学效率提高了,不是最大的收获吗?

以这样的观念指导自己,我每学期都坚持写几篇文章,到现在已经发表了66篇。

有的青年教师问我;“你又当书记兼校长,还当两班班主任,教两班语文,还有23个社会兼职,哪还有时间看书、写文章呢?”说心里话,我看书,写文章不是加重了负担,延长了工作时间,相反的倒为我节省了不少劳动时间,减轻了负担。如果采用重复式的劳动方式,我早就被各种事务性工作压垮了。正因为读书、写日记、写文章,才使我初步进入了科研式劳动的境界,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工作效率。

真诚地希望青年教师都能够边教学边研究,都能够看多家之言、写日记、写文章,采用科研式的劳动方式,提高数学效率,朝着教学的自田王国迈进。

篇10:漫谈高中语文教学心得

漫谈高中语文教学心得

古语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学会总结以往的得失、借鉴过去的经验,才可以在将来的教学中事半功倍地找到正确的路径。这不仅是中华民族教师的传统智慧,也是经过大多数教师经过实践检验出的真理。我就是在坚持积累、总结和剖析教学心得的好习惯之后,逐渐找到了正确的教学路径,取得明显的进步和跨越。本篇文章尝试分享我在气氛营造以及师生互动两个方面的教学心得,以期帮助更多的高中语文教师找到轻松、高效教学的好路径、好方法。

一、气氛营造的几点心得

(一)气氛的营造要有始有终

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在这里,我们之所以将其作为第一位的主题进行阐述,是为了强调有始有终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做事要有始有终,气氛的营造也是如此。刚开始的时候,教师非常注意气氛营造的问题,总是花很多的心血和精力在上面,因此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后这种好的课堂氛围也持续了一段时间,随后,教师就转移注意力在其他的教学问题上了,并没有将这一习惯坚持下去。这是很多教师都存在的问题,也算是一个具体共性的问题。解决共性的问题,就需要大家的智慧。我认为,气氛的营造要有始有终,否则,学生会明显感觉到课堂氛围的变化,不禁会发问:“怎么现在的语文课跟以前感觉不一样了,是教师出问题了,还是我的感觉出问题了。”学生如果能够向教师发问或者沟通还是最好的,如果学生只是在心里想一想并不说出来,那么学生不仅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安全感,还会对自己的学习丧失掉一部分的信心。所以,有始有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教师在营造气氛的时候必须重视且坚持这一原则。

(二)在气氛营造的过程中,“借力”很重要

做到有始有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的教师不禁要讲,我将很多精力都投放在气氛营造上了,即使说营造了不错的气氛,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跟精力,最终算起来也并不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情。解决这一问题其实并不难。一方面,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困难重重的,但是教师只要坚持下去,在以后营造课堂气氛的时候,就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技巧,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就减少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气氛营造的过程中学会“借力”,借助谁的力量呢,自然是借助学生的力量。语文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教师营造好的气氛也是为了增强学生们学习的舒适感,所以,作为气氛营造的受益者,学生们的参与是具有一定作用的。学生们建立了营造气氛的意识之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活跃课堂气氛。最终,气氛营造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而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工作,教师的精力自然就可以节省不少。

(三)教师营造的气氛的程度要恰到好处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在气氛营造的问题上,部分教师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气氛越活跃越好、越轻松越好。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首先,我们承认活跃和轻松的气氛有很多的优势,比如说增强学生的学习舒适感、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等等。但是,物极必反,追求无限制的活跃和轻松就是不可取的了。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过于活跃的课堂气氛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太活跃了,学生的心就不在学习上了,他们或者专注于同学之间的讨论而不能自拔;或者沉浸于欢乐之中而贻误了知识的习得。

2.过度活跃的课堂气氛会影响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课堂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学习的地方,一个学习的地方过于活跃,学生就没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进行思考。换言之,学生身处活跃的氛围中,他们自身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师生互动的相关心得

(一)师生互动时教师要主动

师生互动的类型有很多,但是无论是哪一类型,参与者都是教师和学生。而且,教师和学生之间必然有一个主动方、一个被动方的关系。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一个青春发育期,他们在学习以及成长上往往有很多的问题想要跟教师交流、互动,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做到了。有的学生是因为性格内向的原因,不擅长主动跟教师互动;有的学生则是害怕自己的小秘密被其他的同学嘲笑,所以也不喜欢在集体时间与教师互动。学生的这些个性或者说保护隐私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解决起来也不并不难,只要我们教师保持一个互动的主动性就行。在学生们还没有找到教师的时,我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主动去跟学生们互动、去调动学生们互动的积极性,一般都是可以取得比较好的互动效果的。

(二)师生互动的时间、空间以及主题可以不断拓展

首先,课堂上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教师还必须将互动扩展到语文早晚自习上,扩展到课下时间等,以确保我们的互动涉及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有互动要求的学生们。此外,既然学生有保护自己隐私的需要,那么我们就要扩展互动的`空间,不要总是在一个很多学生在场的场景下进行。我们可以跟两三个学生在办公室交流谈心,也可以采取书面形式的互动,为学生解决更多的问题和疑惑。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题即内容也可以不断地扩展,除了围绕着语文知识进行之外,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成长中关键的主题都可以是互动的主题。总之,不断拓展师生互动的时间、空间和主题是非常必要的,这直接关系都师生互动的效率。

(三)教师及时总结和反思互动的得失很必要

每一次的师生互动中,不论最终的互动效果是好还是坏,教师都可以从中总结出不少的经验教训。比如说,我今天跟学生的互动显得过于严肃,很多学生都碍于教师的威严不敢随意说话。以后我就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态度。比如说,上一次跟学生们在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平时看上去不喜欢跟教师交流的某某同学,也积极的参与进来,虽然说的话不多,但是说明他也极为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因而在以后我得多多关注他。再比如说,晚自习跟学生互动的时候,在某一两个学生的身上花的时间过多,导致很多想要互动的学生都没有时间与教师互动,因此下一次一定要分配好每一个学生的互动时间,以尽可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教师进行互动。总之,教师及时总结和反思互动的得失很必要,这与我们互动艺术的提升息息相关。

三、结语

不论是气氛营造,还是师生互动,教师不只需要用心,更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坚持正确的原则,而坚持积累、总结和剖析教学心得,正是我们找到正确的方法、原则的必经之路。

篇11:漫谈体育教学艺术

漫谈体育教学艺术

成功的体育教学并非枯燥无味的.说教和模仿,而是在着意营造的愉悦氛围中体验体育带来的愉悦和欢乐,这就是体育教学的艺术魅力.追求艺术审美的体育教学要从“健康教育”开始,始终把增进学生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放在首位,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及创新运动的乐趣,并用各种激励措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主动性,努力树立整体观念,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作 者:王玉霞  作者单位:河南省财经学校,河南,郑州,4500102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80 关键词:体育教学   健康艺术   快乐艺术   激励艺术   整体艺术  

篇12:高中英语新课程写作教学漫谈

摘 要: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表达思想的方式。写作能力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从历年的高考结果来看,学生的写作技能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全省的写作平均分为17.8分;为13.11分;而只有11分左右。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步骤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和教学策略展开,着重针对高一的新教材的分析,对高一阶段的写作教学进行设计。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写作 教学设计

一.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方面提出的具体内容中就包括了对写的要求,其中英语八级的标准是:“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可见写作是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进行英语写作的重要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英语写作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一种交际方式。写作是人们将思想转化成语言 文字的过程,是一种用语言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技能。它是除了说之外的另一种交际方式,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用正确和流畅的英语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科学和文化的交流是21世纪的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2. 英语写作可以促进听、说、读这三方面语言技能的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者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互为基础。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内化过程,说和写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外化过程。写的能力要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而写的训练又能进行一步提高听、说、读的能力。

3. 英语写作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写作训练中,学生既要注意句子结构及单词、词组的用法,又要注意语法、标点符号的运用,这样可以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同时在不同体裁的写作练习中,学生必须熟悉不同文章的整体结构,谋篇布局和写作技巧,还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组织材料的能力,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用非本族语思维的能力。

由此可见,英语写作非常重要。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应该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二.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总的来说,写作的优劣取决于内容,结构和风格技巧的运用。一篇好的文章应该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和谐连贯、内容充实。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写作技能教学的建议,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从结构、句式、选词、拼写和标点符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的方法有:

1. 控制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多接触不同体裁和主题的范文,学习他们如何谋篇布局,运用词语和句子,组织语句。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进行一些句子重组或故事重组的操练。

2. 引导写作(guided writing)。教师和学生一起拟定写作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作。如看图作文,根据给出的要点写作都属于这一范畴。

3. 自由写作(free writing)。学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主题,也可由教师定一个统一的题目(如My hobby等),让学生写作。记日记也是自由写作的有效方法。

4. 利用课文进行写作训练。包括改写对话,课文的缩写、扩写与续写,仿写等等。

根据以上方法,我进行了新的尝试。将这四种方法综合在一起,一种方式为主,其它方法为辅,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词汇和语言要点组织成文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所给信息,运用适当的关联词进行写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新教材写作教学案例

高一新版的教科书是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和《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原有的教材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上册共分为12个单元,所涉及的话题覆盖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所选语言素材具有时代性和较强的跨学科性质。如有年轻人喜欢的音乐;中外影视名人及作品;体育赛事及明星的介绍;有传统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异同;有国外风俗与习惯的介绍;还有如何交友,如何保健等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内容。总之,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以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和第十单元为例,根据对写作教学策略和单元内容要点的分析,而后设计写作教学内容。

Unit 1: Good friends 中心话题是“朋友”,具体涉及“什么是好朋友?” 、“如何交朋友”、“朋友之间出现了问题如何解决”等。语言学习的要求是学习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换,综合技能要完成的任务是学习写E-mail与他人交朋友。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有:smart; be into; surf the Internet; make friends; make difference; argue; crash; survive; deserted; develop friendship; treat as; share; apologise; drop sb. a line等。

主要采用控制写作,要求学生按照要点,运用所学词汇,使用间接引语写一封E-mail。假设Ms Mary是21世纪报“Heart to Heart”栏目的主编,你遇到了困难,发电子邮件向她寻求帮助。邮件的内容包括:你是一位高一的新生。你的同桌是一个活泼聪明的男孩,名叫Jack。因为你们都喜欢上网和踢足球,所以很快成了好朋友。一天下午,你们决定一起去踢球,但你却迟到了半个小时。Jack很生气,你却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你们就此发生了争执。在那之后,你们已经好几天没说话了。你感到很焦急。今天早上上课的时候,老师给你们讲了一个关于Chuck的故事。Chuck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幸免遇难,后来来到了一个荒岛上。他没有任何朋友,只有一个排球。于是他把排球当成朋友,并与他建立了友谊。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朋友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同甘共苦。你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向Jack道歉,但不知如何开口。希望Ms Mary能尽快给你回信并给你一些建议。

学生佳作:(高一11班 许铭)

Dear Mary,

I’m a loyal reader of your newspaper. Now I have a so difficult problem that I want to tell you and I hope you can help me.

I’m a new student of a high school. The one next to me is a lovely and smart boy who is named Jack. We are both fond of surfing the internet and playing football and we became good friends soon.

One afternoon, we decided to play football, but I was half an hour late. Jack became very angry. However, I said it made no difference. So we had an argument about it. From then, we haven’t talked to each other for a few days. I’m worried about it.

This morning, our teacher told us a story about Chuck. Chuck survived an air crash and landed on a deserted island. He had no friends there but a volleyball. Then Chuck treated it as his friend and developed a friendship with it. From the story, I learn that frien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 and that we need friends to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

Now I know I have made a mistake and I want to make an apology to Jack. But I don’t know how to say it. 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Please drop me a line as soon as possible.

点评:文章内容要点完整,行文连贯流畅,能使用文中所学词汇,用词优美。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中心话题是“世界英语”,介绍了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作用,其中重点介绍了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差异。语言学习是有关“请求”和“命令”用语的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的转换。综合技能要求学生了解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产生差异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且了解说明文体裁的段落结构。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有:majority; in total; a number of; the number of; widely; a knowledge of; with结构; have difficulty in等。

主要采用引导写作,以“Why is it important to learn English?”为题进行写作,不仅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还要让学生学习表达观点的写作的格式及关联词的使用。写作提纲如下: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t’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First of all, English is spoken by a lot of people. ……

Second, English can be found almost everywhere in our daily life. ……

Third, as a student, we need to learn English. ……

Then, ……

Last, ……

学生佳作:(高一10班 何英华)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t’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First of all, English is spoken by a lot of people. There are more than 42 countries where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speak English. In total, more than 375 million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their mother tongue. Also there are other countries which use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or a foreign language. So English is widely used now.

Second, English can be found almost everywhere in our daily life. When you walk on the street, you will always see a number of signs written in English, and more and more fashion shops like to use English names.

Third, as a student, we need to learn English. As China has become a member of the WTO, English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language in China. With so many foreigners coming to China,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learn English to communicate with them. We are the hope of China in the future. If we can’t speak English, we’ll have difficulty in talking with foreign people. So we must learn English when we are young.

Last, I think learning some other languages can make our life interesting and happy. For example, we can listen to English songs, watch English movies and enjoy ourselves. So let’s learn English together and make our home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点评:文章思路清晰,有条理,论据充分,说理性强,适当使用了所学词汇。

Unit 9: Technology 中心话题是“科技”,主要涉及“手机”、“发明”、“技术与人文”等。语言学习训练正确理解和使用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综合技能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与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并复习阐述不同观点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有:on the go;make it possible for sb. to do; remind sb. about sth.; stay in touch; no matter where; in case of; take over; break down; come up with等。

主要利用课文进行写作训练。高一上册的课本中多次出现了要求学生表达自身观点的操练:如书本98页话题为“Is it good or not to open up a local mountain to tourists?”。书本121页话题为“People should build new houses or protect the old temple.”。书本134页话题为“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mputers.”。在前几次讨论中,学生应基本掌握了表达观点的议论文的写作方法,现在可以先讨论要点,再由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方法进行模仿写作。内容要点如下:

同学们就中学生是否应该买电脑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50%的同学认为: 50%的同学认为:

1. 应该买。 5. 不应该买。

2. 使用电脑是一些过着忙碌的生活的人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6. 许多网站上有不健康的信息,会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

3. 电脑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不管身处何地。电脑也使人们快速获得各方面的信息成为可能。 7. 有些学生整天忙于上网聊天,玩游戏,对学习有害。

4. 作为学生,我们可以利用电脑获得有用的信息,上网查找学习资料。业余时间,我们也可以听音乐,看电影,自我娱乐。

学生佳作:(高一11班 王怡雯)

We hav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it is good for students to buy a computer.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e question. 50%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we should buy computers. First of all, using computes is one of the basic skills for people who live life on the go. Next, we can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much more convenient, no matter where we are. What’s more, it makes it possible for us to get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As students, we can find something about our studies on the internet. In our free time, we can listen to music and watch movies.

On the other hand, 50% of the students are against the idea. Many websites have bad information, so it will have a bad effect on students. What’s worse, many students will be busy playing games and talking on the internet. So it will disturb our studies.

点评: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和格式,能使用恰当的关联词和所学词汇。

四.写作训练的成绩和结果

现在,我校在高一年级开展小班教学,按英语入学成绩将每个班级分成红班和绿班,成绩基本持平。开学以来,在我所任教的3个班级中,平均每周对绿班学生进行一次上述要求的写作训练。在历时17周的时间里,学生总共练习写作19篇。对于写作的效果,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写作训练对你熟悉课文内容有帮助吗? A. 有明显的帮助

86.7% B. 不明显

13.3% C. 毫无帮助

0%

写作训练对你掌握课文中的词汇有帮助吗? A. 有明显的帮助

92.2% B. 不明显

7.8% C. 毫无帮助

0%

写作训练对你学习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帮助吗? A. 有明显的帮助

82.4% B. 不明显

14.3% C. 毫无帮助

3.3%

写作训练对你考试中书面表达的提高有帮助吗? A. 有明显的帮助

89.1% B. 不明显

10.9% C. 毫无帮助

0%

另外,本学期共进行了四次英语测试,现对每次测试进行试卷分析,以下是相关的测试结果分析。

1) 学生英语表达更加丰富。从学生自身角度考虑,学生在写作中简单句的使用由73%下降到26%,下降了47个百分点;而对复合句的使用,尤其是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的运用由原来的28%上升到69%,提高了41个百分点;新学词汇在写作中的运用由19%上升到46%,提高了27个百分点。

2) 写作中的错误频率明显减少。写作时以课本为基础,学生有了参照物,自然可以减少错误。句型结构的错误由原来的68%下降到30%,用词的错误由47%下降到16%,时态的错误由63%下降到35%。

3) 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单选题)的正确率有所提高。就写作中使用过的重要语言知识的答题正确率而言,对比班为45%,实验班为78%,高出了33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写是英语的基本技能之一,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的提高在于坚持。只要坚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有收益。

参考资料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第一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罗先达《英语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3: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 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那么,该如何开展“情趣教学”呢?

一、营造英语氛围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比如,我们南方人学普通话,若能到北方生活一段时间,受 到地道的普通话的熏陶,胜过读书、学习几年。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 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如我对五年级新生,一开始上课就用英语向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 :Hello,boys and girls.I'm your English teacher.My name is Huang Xue Yong.You may call me Mr.Huang.Welcome to study English.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I wish you work hard at Englishand good luck.课堂用语也是用英语说的。例如:It's time to start now.Open your books at page 2.Let 's listen to the tape now.Please read after me.当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时,我会说:Be quiet!根据学生 读书、回答的完善程度,我会分别说Good/Very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等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说这些话时,不必担心学生听不懂而影响教学进程,可用明显的体态语言,必要时用中文翻译, 使学生明白。其次,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问路、上学 、回家、道别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学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国家里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参 与性很强,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这样,给学生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让他们在愉快的 氛围中,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二、利用多媒体实行情景教学

现代教学,不能停步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应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教学 手段。《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利用实物、挂图、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 片、电影和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所以作为现代教 育者,就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这样 ,就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习用品”一类单词时,我拿出一支钢笔说:This

is a pen.又指着铅笔说:That is a pencil.然后让学生学习“pen”和“pencil”这两个单词,学生就很直 观地学会了它们。在讲到“职业”类内容时,我先出示医生、护士、教师、农夫身份的挂图,接着边指着彩图 ,边用英语向学生介绍doctor,nurse,teacher,farmer等单词。他们耳朵听着单词读音,眼里看着图画,很快就 能掌握这些单词。有时也可以带一些水果、茶杯、杂志封面、玩具等东西,进行实物教学。有时可让学生作出 一些表情、动作,或让他们到黑板上画出简笔画或编一些短剧进行即兴表演,创设一些情景。除了用图片、实 物教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服务于教学。教读课文时,可用录音机播放课文,让学生仔细听音, 认真模仿,学习标准的语音语调,还可利用录音机的录音功能,自制符合课文内容的录音,供学生学习。如在 教Animals时,可先录下牛、狗、猫等动物的声音,在课堂上放录音,学生们有声有色地模仿这些不同动物的叫 声;而当录音机放出这些动物相应的单词读音时,他们又兴致勃勃地大声跟读“cow”,“dog”,“cat”,课堂上响起 了“哞哞”、“汪汪”、“咪咪”等动物叫声和英语朗读声,伴随而来的是一片欢笑声,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 的气氛。还可用幻灯片将所教的物体或单词显现出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增强印象。有条件的话,甚至可用录 像机拍下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景象,进行录像教学。例如,在教学有关介绍汽车的内容时,教师可预先在马路上 、停车场拍下款式不同、风格各异的汽车,动态的、静态的汽车,行进中的引擎声、喇叭声都录下来。这无疑 会引起学生极浓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声音和形象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交融,使 学生仿佛进入了语言活动的真实情景,收到了很强的临场效果。通过耳濡目染,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增强了学习效果,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了轻松的录像欣赏。如此乐事,学生又何乐*不为呢?

三、进行游戏教学

小孩子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若能将知识溶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 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习英语,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虽短短几分钟,但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 趣。例如,我在教人体部位的单词face,mouth,nose,ear时,我将几个学生叫到黑板前,让他们做“Touch you r face /mouth/nose/ear”等动作,做对的,下面的同学说,“Yes!”做错了,下面的同学就说,“no!”也可以由 教师说:“Touch your face.”让全班同学做动作。通过这一游戏,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这些单词。又如在练习26个字母时,可预先将26个字母的卡片分别放在26个同学的手里,让其收藏起来,当老师说:Whereis M?拿M卡 片的同学将卡片高举过头,大声地读:M!M!学习数词时,可设计“Find your neighbour”的游戏来练习。教师把 一些数字卡片如“36、37、38、40、42”等发给一些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拿着“36、37、38”卡片的学生 就会挨在一起,高举卡片分别说“thirty-six,thirty-sev-en,thirty-eight”,接着一起说:Wevare neighb ours.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学习兴趣趋于浓厚,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实施快节奏的教学模式

快节奏教学并非语速快、内容进程快,而是根据儿童心理和语言作为技能来学习的特性进行多形式、

多手 段、多环节的课堂操练。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有意注意时间短暂,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抓住注意力集中的 短暂时刻的优势,以学生能接受的快节奏来组织教学。对课堂高密度、快节奏的教学设计,我采用如下方法:

篇14:古诗漫谈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漫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感受古典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学习诗词的自信心,增强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引入主题,创设情境

中国被称为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涌现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瞧,今天韩老师就给大家请来了几位。

(四位同学分别扮演李白、杜甫、李清照、陆游,吟诗上场,做自我介绍。)

二、自主活动,展示成果

最近,我们六一班开展了一次“走进诗词王国”的主题实践活动。各个小队分别确定了诗词的探究主题,前一阶段大量地收集、整理了资料,开展了活动。这节课,请同学们畅所欲言,交流、汇报学习收获,共同分享吟诵诗词的乐趣。

(全班同学已经分为寒梅、幽兰、翠竹、雏菊四小队,自我介绍,然后交流学习收获。有:了解古典诗词的类别,认识历代诗人,介绍学习诗词的途径,玩赏趣味古诗词等)

1、背诵诗词

(1)每队围绕一个主题背诵古诗。

(有:山水、边塞、咏物等方面。内容是:《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山坡羊潼关怀古》、《清平乐六盘山》、《望洞庭》、《调笑令》、《观猎》、《渔家傲》、《卜算子咏梅》、《江南》、《卜算子咏梅》、《别董大》、《赠少年》、《山中送别》。)

(2)各队开火车背诵一首长词。

(内容是:《沁园春长沙》、《满江红》、《声声慢》、《雨霖铃》。)

2、赏析诗词

(1)画中有诗。猜一猜,每幅画中蕴含着什么诗句?(学生出示描绘画有《望庐山瀑布》、《小池》、《惠崇春江晚景》等诗的画。)

(2)诗中有画。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根据诗意绘制的图画;各小队选派的代表上台,展示本队根据诗词绘制的图画,其他同学品味欣赏。

3、品评古诗

(1)寒梅小队:“心有灵犀一点通”,读诗句,猜谜语。

辨植物: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识动物: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知人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游名胜: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幽兰小队:“佳言妙句对对碰”,读上句,接下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3)翠竹小队:“诗词句中觅成语”。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视死如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4)雏菊小队:“学以致用”。

(快要小学毕业了,用一个名言佳句给同学题写临别赠言)

(5)师: “一月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绘月光、月色的名句?(学生自由发言)

4、表演诗词

寒梅小队:咏唱范仲淹的`《苏幕遮》。

幽兰小队:咏唱李煜的《虞美人》。

雏菊小队:咏唱李之仪的《卜算子》,相声《一片慈母心》,表演唱孟郊的《游子吟》。

翠竹小队:快板说唱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全班齐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三、畅谈收获,教师总结

1、         畅谈收获

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

(引导学生大胆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学生总结

3、教师总结

这次“走进诗词王国”的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在诗词的王国里遨游,收获还真是不少,不但积累了大量诗词,而且掌握了不少学习方法,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积累诗词,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诗,与大家共勉,这就是屈原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篇15: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漫谈

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漫谈

语文多媒体教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但运用多媒体教学利大于弊。因此如何优化语文多媒体教学,使之扬长避短是语文教师今后要努力做的事。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语文多媒体教学  设置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教学的直观性强等特点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但现阶段人们对它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固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其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其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妨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其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的发挥。其四,多媒体辅助教学降低了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文字为本的地位。但是,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是利大于弊的。否则,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的手段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而被实践所淘汰。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优点。

第一,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巩固。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了两个心理实验。其中一个是关于人们的各种感官与信息获得的关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人类获得的信息80%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1%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信息以视觉和听觉的感知为主。他的另一个实验是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的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的20%,自己看到的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的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的内容的70%。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为主,并配以声音、动画等,它作用于学生的主要是视听结合的信息。因此,它很符合学生接收信息和贮存信息的规律的。

第二,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图片信息可以创设美好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读以及进入审美境界。如教读课文《荷塘月色》的四、五、六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配以乐曲《月光奏鸣曲》让学生进行朗读,效果更好。教读课文《登泰山记》时,在

[1] [2]

篇16: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漫谈

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漫谈

语文多媒体教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但运用多媒体教学利大于弊。因此如何优化语文多媒体教学,使之扬长避短是语文教师今后要努力做的事。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语文多媒体教学  设置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教学的直观性强等特点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但现阶段人们对它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固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其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其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妨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其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的.发挥。其四,多媒体辅助教学降低了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文字为本的地位。但是,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是利大于弊的。否则,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的手段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而被实践所淘汰。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优点。

第一,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巩固。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了两个心理实验。其中一个是关于人们的各种感官与信息获得的关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人类获得的信息80%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1%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信息以视觉和听觉的感知为主。他的另一个实验是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的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的20%,自己看到的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的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的内容的70%。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为主,并配以声音、动画等,它作用于学生的主要是视听结合的信息。因此,它很符合学生接收信息和贮存信息的规律的。

第二,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图片信息可以创设美好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读以及进入审美境界。如教读课文《荷塘月色》的四、五、六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配以乐曲《月光奏鸣曲》让学生进行朗读,效果更好。教读课文《登泰山记》时,在课件中设置一些泰山景点的图片,则能激起学生对景物的欣赏和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篇17:《中考作文漫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中考作文漫谈》教学设计系中考作文辅导课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内容:中考作文复习的实效方法、如何写好中考话题作文、中考作文写作例举。

教学理念

此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学生面临的中考作文这一难点而进行的一次教学活动,目的让学生进一步有系统有步骤地掌握一些中考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当然,中考作文的写作没有一定的模式,只是想以此抛砖引玉,拓展学生的作文思维,开阔学生的.作文思路,为中考作文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中考作文写作方法。

2.掌握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3.提高学生作文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

4.强化学生对中考作文的重视度。

教学突破

中考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讲授分析法、交流探究法。

教学准备

搜寻整理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1.教学导言:

针对学生目前的作文水平和对作文的态度,及中考作文在中考中的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成绩,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交流探究有关中考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请同学们与我一起走进作文天地。(出示:中考作文漫谈)(配乐:古筝曲《渔舟唱晚》)。

2.明确内容:

出示内容:中考作文复习的实效方法。

如何写好中考话题作文。

中考作文写作例举。

二.研讨交流,合作探究

(一)第一讲:中考作文复习的实效方法

1.出示教学,教师讲解分析

1)仿写练习

2)修改练习

3)变题练习

2.出示例文,学生览读体会

例文赏析:劳动——生命的开端(变题练习)

3.学生赏读点评,教师点拨指导

篇18:《中考作文漫谈》教学设计

(2)话题作文的特征:a.漫谈性b.形象性c.辐射性d.论辩性

(3)中考话题的一般特点: 新颖性、涵盖广、创新性。

2.对应试作文的要求

1)语言的要求。⑴凤头⑵猪肚⑶豹尾

2)开头的要求。⑴起笔美丽⑵迅速入题

3)内容的要求。⑴内容充实⑵过犹不及

4)结尾的要求。(出示举例)

5)要注意点题。链接例文赏析,师生互动点评:尊重,永远的感情。

(三)第三讲:中考作文写作例举——“我们的心近了”

1.出示文题,学生审题分析

2.教师点拨指导,进行文题解析(演示)

(1)审清题意,把握内涵。

(2)巧选角度,化虚为实。

(3)选材典型,立意高远。。

3.链接佳作例文,学生赏读点评--“我们的心近了”(配乐:古筝曲《二泉映月》)

三.教学反思,共享收获

1.教师进行总结,提出要求希望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交流,有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希望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写作方法,掌握作文技巧,加强写作练习,尽快提高写作能力和学习成绩,为迎战中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生究其不足,略谈收获体会(各抒己见互动交流)。

四.拓展思路,练习写作

出示写作

请以“力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提示与要求”略)

附:板书设计

中考作文复习的实效方法

篇19:《中考作文漫谈》教学设计

中考作文写作例举

教学后记:本堂课设计较为合理,内容较丰富,讲解也较透彻清晰,但时间安排较紧张,学生的自由空间相对较少了,有待今后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漫谈爱情诗歌

人生漫谈诗歌欣赏

音乐教育效应漫谈

寒假漫谈作文

漫谈中秋散文

作文:时光漫谈

漫谈英雄议论文

夏日漫谈作文

甘苦漫谈优秀作文

头发漫谈杂文随笔

漫谈诗歌教学(网友来稿)(精选1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漫谈诗歌教学(网友来稿),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