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漫谈学生时代,篇篇肺腑之言(共含2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泠泠”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很久很久以前,期待着上大学,期待着解放,从老师那,家长那,从那可恶的高考体下,解放自己,所以,拼命的学习,不分昼夜的努力,只为了能够触及象牙塔中的美丽。时光荏苒,匆匆溜走,让我毫无察觉,自己已经呆在大学差不多快要一年了,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干嘛,在听声音尖细的英语老师重复着讲那worth,worthy的用法?是听矮小却不失幽默的数学老师演算着板书,嘴里还不停的说“这是人做的题目么!”还是在听我最喜欢的物理老师讲着游标卡尺的读法,动能守恒之类的·····往事站在记忆的窗口,朝现实的我呲牙咧嘴。我却弱弱的怀念那逝去无返的时光。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人性的通病,还是只是我自己的多愁善感,站在一个新环境,会对以前曾不屑珍惜的东西思之入骨,正如我刚入高中时,迫切的希望回到初中那狭小不起眼的教室,迫切的看到曾经教育过我的老师。就像现在的我,想念高中的老师,想念宿舍那个每天晚上站在楼梯走道口喊我的阿姨,想念高中的一草一木。或许在5年,后,我会如现在这般思念着在此度过的四年时光。这就是人的通病,对眼前的美好无知无觉,或习惯性的渴望别家院里的葡萄。
在高考毕业的那个暑假,我列了一个大清单,写下了自己的宏伟心愿,进入大学要干嘛干嘛,当然还是学习为首要,但回首看来,我好像一直在做相反的事,从小到大,我自己一直没改掉的习惯就是,不到大难临头,不写作业,今天下面好像蕴藏着无数的明天,我一直推托着,等着明天再写作业,我貌似还是在老师教鞭下的欠揍爱贪玩的孩子。我好想认真的对往事说声再见,讲往事封锁心底,然后等到自己日暮黄昏时,在把往事拿出来,把玩一番。
其实,我还没有对我当时崇敬的大学,说声:“你好,大学,请多多关照”,时间的齿轮就缓缓转过了一个春秋夏冬,我晃然间惊醒,我要变成学姐了,我就这样过了一年,我学了什么,唯一让我有所安慰的是,我一直坚持着跑步的习惯,这或许是我大一唯一能够坚持如此长时间的事情了。其余的事,我回头看去,就是躺在宿舍,看着一部部的美剧,韩剧,曾经,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自控能力很好,那只不过是对自己的心理安慰,过去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我寻找被自己遗落的理想,却发现理想早已被现实折磨的凌乱不堪。或许是日记写多的缘故,提笔写出的,键盘敲下的,都是关于自己的琐碎小事·····
喜欢写东西,是害怕自己所经历的时光像被涨潮的海水冲刷的沙面一样,了无痕迹,所以用稚嫩的笔触写下我身边的事,希望在悠悠岁月之后,这些琐碎不起眼的小事在我这熠熠闪光,写着,写着,自己也会平静下来,忘掉自己正在赶着明天的理论,忘掉我还有没做完的会记作业,忘掉那该死饶人的程序·····心想:“还有晚自习呢,随它吧,姐姐不管了”心中一副大义凛然样,但也想得到今晚自己的模样,定会和热锅上的蚂蚁不相上下,可是自己还是不愿放下手中的文字,此刻,在我感觉,文字便是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就这么隐居下去吧,挺好的。但还是看着作业一阵焦急,心中七上八下的。
我曾经做过无数次的设想,自己的职业,小时候,立志做个护士,觉得白衣天使很可爱,稍稍懂事了些,觉得医生更为伟大,受人爱戴;高中时候,在一个平淡无奇的晚上,我对睡在凉席上的母亲,喊出自己的豪言壮语“我想当厨师”,当时我觉得为自己心爱的人做好吃可口的饭菜是很骄傲,幸福的事,但这一理想被妈妈的一记蒲扇扇得支离破碎,只留在记忆的隧洞中,成为一个发光点,表明这个理想切切实实的存在过,妈妈当时对我的评价就是,“没出息”,现在的我,迷惘着自己未来的方向,难道就是做一个拿着微薄工资的小会记,前提是在专业学得挺不错的情况下,这让我有些不甘心。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拿起高中时的画笔画板,装模做样的画着所谓的画,弟弟在我后面,一遍遍的说,这里,这里,我不耐烦的说,我不是刚起个形么,待会整整就好了,首先要的是大气的起形,其实,细节早就忘了,所能记住的也就是起形那几下。晚上,妈妈,来到我旁边,弟弟仍在我后面假模假样的写作业,妈妈看了看我画的几张起形好的画,我用手支了支快要掉下的眼镜,抬起头望着母亲,“你是不是觉得你埋没了一个艺术大家”我揶揄着,母亲笑着说:“怎么都缺鼻子少眼的”“你这就不懂了吧,这叫起形,起形就得不在乎细节,得大气”弟弟在旁边斜着眼笑,表示对我的不屑,我和母亲也乐呵着。
到现在,我也没能摆脱对往事的怀念,也好,今天,就让我用往事为酒,向大学郑重的说声:“你好,大学,明年劳烦多多关照”。
不知道从何来说起,但有时却又感慨万千,好像有很多的话想用文字来表达,在22岁的这个年龄段,我们有许多的晚期青春和迷茫,这年纪,就像一篇文章中所说:“早恋吧太晚,结婚吧太早,跟小孩子放烟花吧太幼稚,跟大人聊天吧没有共同语言,在家吧太闲,出门吧没钱,家里来人了不知道怎么聊天就进房间我妈说我没礼貌,出去杵在那我又太尴尬。不帮忙又不像话,但是炒菜我又不会。
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而且物质生活条件还不错的时期里,我有时真的为我们不曾体验到父辈们饿肚子的经历而感到庆幸,但同时我们又面临着相当大的社会竞争压力,正如所说:“上帝在给你打开一扇门的同时,又给你关上了另一扇窗。”科技让我们大家纵使离得再远,也依旧感觉就在身边,我们可以和距离我们千万里之外的人变得很熟悉,当然却忽略了坐在我们身边的人,网络成为了我们紧紧依靠的一种工具,方便、快捷、迅速成了我们这个新时代的代名词,有时,我真的想象不到没有电,没有网络,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
我们被人称为九零后,如今的我们,总是被许多人认为是问题很多的一代。我的童年从来没有发生过像父辈那样没饭吃,没衣穿的故事,父辈们生长在贫困的农村,家里穷,加上兄弟姐妹又很多,没饭吃,没衣穿,更是现实的生活条件,更不用提受教育情况了,和许多人一样,父亲初中毕业后,也走了当兵这条道路,而后转志愿兵,后复原分配工作,最终留在城里生活,自此我们家就扎根在城里,理所当然,我也就出生、成长在这个逐渐属于我们的城市里。
经历两次高考后,终于如愿的考入了大学,感觉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初进校园,感觉真的很失望,跟自己想象中的大学差距太大了,突然有种莫名的感觉,想哭,这么努力换来的,却是这样一个和记忆深处没有太多交集的大学校园。静静地走在梧桐大道上,享受着丝丝光线洒在脸颊的惬意,默默地思考着:大学到底应该怎样度过?大学是什么?迷茫,是大多数同学上大学最大的感受,在过去的超过十年的时间段里,我们的时间总是被安排的满满的,一切都围绕着考大学这个目标在进行,而突然间,当考大学这个目标完成之后,却不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这就好比,一个干了一辈子工作的人,突然有一天退休了,他还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了,甚至还会闲的胡思乱想,以致自己的思想负担无故加重,有时还会做一些不太正常的举动。上大学后,同学们基本上都放松了学业,“学霸”一词也好像带有几丝贬义,也没有高中那种努力学习的拼劲了,考试及格,成了我们谢天谢地的最重要的原因。实话说,真的不怪我们,我们苦读十几年,对于学习真的已经非常厌倦,而且感觉到身心疲惫,感觉到真的好累,好累,真的想好好的歇息一下,放松,放松,换一种生活节奏,干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曾经看到一篇被同学们疯狂转载的日志,写的很真切,这几句是我个人觉得写的挺不错的,也从另一方面间接地反映了当代的大学生活。
上了大学才知道,两个天天在一起的人不一定是朋友,有可能什么都不是。
上了大学才知道,原来中学老师教的是那么好,那么负责任。
上了大学才知道,恋爱不一定是真心的,有可能是利益关系,有可能是攀比心理。
上了大学才知道,生活是有很多不公平的,你一定要正视,相信实力和群众的眼睛。
大学第一年,我把周边所有的一本和二本大学基本上都参观和拜访了一遍,感慨颇多,获益匪浅,也感受到了差距。但是后来,在网上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张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座无虚席的照片后,引发了我的深度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中西方大学如此大的差异?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 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大学,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从早到晚都在图书馆学习;有些人一直沉浸在恋爱的幸福中,不能自拔;有些人从上大学就开始各种兼职,经历了各种环境下的工作;还有些人忙于团委和学生会的各种工作,锻炼了综合能力;还有一些人经常旷课打网络游戏......不能说哪一种生活方式更好,因为在大学这样一个思想和行为极其自由的学府,人各有志,我们只要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就好,不必去学习别人,不必跟随别人的步伐,更不用四处张望,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天赋、经历...在我看来,大学历练的就是一个人的独特个性(思想上和行为上)和能力(学术研究和实践动手),一个人没有自己个性的人,就好比,一个没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公司,纵使不倒闭,发展的前景也不会太好。
听到身边好多同学曾经抱怨过,说:“感觉大学其实还没有高中好,甚至在空闲时,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感觉自己过的没有高中充实,过的很迷茫。”我自己的感受是大学比高中好多了,最起码不用天天奋战在题海,书海中,自然而然大学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可以用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而从来没去尝试过的事。在上大学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去了一些地方游玩,和同学、朋友一起照了很多的有关我们青春记忆的照片;参加了一些校园活动;自己做小生意赚了一些钱;给自己充电学习,看了许多的人物传记,学习到了太多自己曾经不曾了解的东西......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样去度过,但我知道我所做的,都是我所喜欢的,我想这就够了。谁的青春不疯狂,什么是青春?青春就是:自己喜欢,就去勇敢的做。
大学的学习,许多同学都认为不挂科就ok,实事求是,毫不避讳的讲,至少我是这样想的,不能说我不重视学习,而是我更重视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因为我看来,学习本身就不是一个短时间的话题,我们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学习,直到我们老去,我更不可能保证我把每一个东西都学习和掌握的特别好,我更不可能每一门课程都考第一,相比之下我更看中的是个人的学习能力,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交流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特别是一种相对之下的综合优秀能力和实力。大学的许多奖项和荣耀,还建立在成绩突出的基础之上,奖学金和入党资格都包含其中。入党资格的获取是成绩优秀的基础上,再加上同班同学的民主评议和投票来选出的,然后再参加党课指导和教育一段时间,经过最终考查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刻,我想起了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我的一个同学在上党课的时候听见了坐在前面的两个女生的经典对话,A女问:“三个代表指的是谁”?B女答:“这你都不知道,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到了这个年纪,感情也是不得不谈的话题,说实话,学生时代的感情很纯真、很真实。大学校园里到处都有见而不怪的情侣,我们也到了谈恋爱的年龄了,有些同学是真的遇到了自己的真爱,而有些同学却因为看别的同学谈恋爱,然后自己也谈,其实就是为了打发时间、寂寞和炫耀。我从来没有想过不在大学谈恋爱,我更看好和期待的是校园里的爱情,当然也不能谁都可以成为我的另一半吧?我自己有自己的择偶标准和原则,而且两个人至少有共同的话题,和相差不多的出身条件和性格,这样才有可能走到一起,当然有时候更多的就是一种感觉,一种不知道缘由的喜欢,这也算是一条先期条件吧!到了这个年龄,男生和女生都开始变得现实起来,有些女生痴情起来痴情的要死,现实起来现实的要命。当然,两个人最终要步入婚姻的殿堂,肯定需要一定的物质和经济基础,一个女生要跟随你一辈子需要点基础条件也情有可原,但是有些女孩过分的要求基础条件,那么爱情也就因此而变味,毕竟更好地生活需要靠日后两个人的双手去共同的创造,我从来不怀疑一个女孩跟你一起吃苦的能力,但也从来不低估物质财富对女孩的诱惑力。大学里的友情有时也开始变得比较微妙,太多的现实和利益开始交织在友情周围,有的朋友之间就因为一些小小的利益问题却从此分道扬镳,更有甚者两个人还变为了仇人。在我看来,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要想真挚的感情能够长期的维持下去,在拥有一定纽带的基础之上,总需要有一方要多付出一些,试想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前提下,在亲情里长辈付出的爱将远远超过晚辈,因此亲情也算得上世间最伟大的感情了。所以对待身边的人,我所做的是不去斤斤计较,让自己的胸怀变得宽广一些,宁可天下人负我,也休叫我负天下人,做任何事情我有自己的原则,我绝对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谈了价值观,那就不得不谈谈自己的人生观,就我自己而言,从广义上来说,我并未想一定要成为多么富有的人,我自己只想生活的开心幸福而且潇洒,当然我也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上进,真诚的对待身边的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我想,低调也更应该成为我日后一个优秀的作风和品质,看看那些世界超级富豪们,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平实,没有张扬、高调的作风,而相同的他们却都创造了无可估量的财富和价值;而看看那些总是爱喊叫自己有多少多少钱的人,有几个成世界超级富豪的,也就是所谓的“papertiger”,所以我想,不管自己以后是富是贵,“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也应该成为我们九零后慢慢学习的一个做事风格,而且要相信相信实力就是自己做出来,让别人去佩服和称赞,不用去自夸的东西。当然,大学给了我们许多自我独立思考的时间,我也开始逐步理解,“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句古语的真正涵义了。
九零后的我们,许多人已经开始走上社会的各个岗位,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九零后有许多的缺点、难堪大任,但是那些所报道出来的不良事件仅仅代表了一部分,不能以个别来代表整体的声誉。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爱国情怀;同时,我们也处在一个充满诱惑的年代中,网络与信息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各种思想与文化围绕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一些不太好的现象和文化也影响着人们的发展,我们的一些价值观也难免不被被影响。正所谓二十一世纪是科技信息时代,现在也有一些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网络也必然是一把双刃剑,当然二十一世纪,谁把网络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还是要对我们九零后充满信心,相信我们是信息时代下,有活力且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代人。
慢慢的害怕听到钟表里指针“滴答”的作响声,感慨时间的一步步流逝,还在问:时间都去哪了?但渐渐地发现自己那张曾经稚嫩的脸庞,却早已长出每周必刮的胡须,身边那些曾经活波开朗的活宝同学们,也已被生活历练的成熟、稳重,有些以前的同学也已经步入婚姻的殿堂,当身边的小孩也开始叫我们叔叔或是阿姨时,我们还总是强调叫哥哥或是姐姐。22岁,一个生命中最美的时光,一个让所有人未来会默默追忆的年龄,是青春与成熟相互交织的岁月,更是美妙的人生音符,充满激情。有些人已经开始为生计四处奔波,体验生活的艰辛;有些人还在校园里学习,在预划着自己的美好未来。
时光荏苒,一不经意,却已在大学生活了接近两年时光,好像刚刚入学的军训记忆就发生在昨天的梦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校园也在四季更替的节奏下,送走一批学子,又迎来新的一拨,细细想想,再经历不到两年的时光,我们也要离开这个我们曾经生活过的校园,到那时,也不知道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想想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起上课,一起生活,一起出游,一起打篮球...回忆大学四年时光所经历的一切,是哭?是笑?现在想想这些,时不时都感觉心头激起一阵阵的酸楚,但是我明白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各个岗位。所以现在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每一天的大学生活,过好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成为未来一段美好的回忆,乐观、积极的磨练自己,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信息时代下,有文化,有能力,有涵养的人。这样,当我们回忆这段往事时,我们的嘴角总会微微上扬,露出自己的幸福笑容。
22岁,无论你生活在何处,在做些什么,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不同于他人的经历,作为九零后的我们,我想说:“加油吧,为自己,为未来”!
★ 音乐教育效应漫谈
★ 寒假漫谈作文
★ 漫谈中秋散文
★ 作文:时光漫谈
★ 漫谈爱情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