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共含5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uyame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七年级生物第四节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目标:表达交流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①教学内容分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内容。在新课标中的位置属于 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的知识体系则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展示影象资料和学生搜集的图片。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抢答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3.搜集和整理资料: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学生去搜集“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事例” ,让学生在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角色扮演:安排几位同学在讲述食物链内容之前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即生动有趣,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同时又在复习了前面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引出前两者的关系——捕食关系,起到很好的承前起后的作用,学生印象深刻,从而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生态系统的概念 | 1、结合影片中旁白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在这一望无尽的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一个整体,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2、说出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讨论说出自己所知生态系统 | 1、结合同学们谈旅游时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向往,引入影片(美丽的大森林)一起进入向往的大森林,优美的景色配合充满诗情画意的读白,使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2、引导:这张网就是“生命之网”,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沙漠(出示图片)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3、与不同环境相适应,生物种类千差万别,地球上有哪些不同生态系统? 提示、补充:校园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 | 1、说出森林里的动植物(草、猴、鸟蜘蛛、爬行动物……) 生态系统是由动物、植物,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以及真菌和周围的环境构成的。 2、讨论、发言:植物自己制造有机物(光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贮存在体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需要植物提供营养来源。 答:细菌和真菌能使动物体和植物体分解。 3、看影片后说出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4、做练习 1.看角色扮演(森林里的故事):六名同学分别扮演生态系统中的草 兔子 狐狸 虎 细菌 真菌。 观后回答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例如,草被兔吃,兔被狐吃,老虎吃其他动物,等等。 2、做练习 | 1、看图 引导:生态系统虽然千差万别,但包括哪些基本成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一片森林里除了树木,还包括那些成分? 补充,例如还有真菌(蘑菇)和细菌。 2、引导:谁能说一下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他们是怎样养活自己的? 问:在森林里,每一天都有动植物死去、但他们的尸体并没有堆积如山,这是谁的功劳? 3、播放与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一一对应的三段影片。 总结: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属于生物因素。而环境属于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等。 4.我们已经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组成,请大家做练习,说出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课件) 1、我们已经知道,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真菌、细菌这些生物因素依据其发挥的作用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的呢?相信看了下面的表演,大家就会找到答案。 2、如果我们把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用箭头连接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这就叫做一条食物链。说明食物链的连接形式,注意事项。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连接下面几种生物。(课件) |
食物网 | 3、(连图)25页。 生:老师,这么多条食物链在一起彼此交错,形成了一张网。 充分讨论,结论:许多生物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受到影响。 | 3、我们刚才连接的两条食物连,关系都很简单,但在真正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关系复杂。请看书P25页,用食物链把这些生物连起来。 大家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引出食物网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如果蛇的数量减少会怎样? 总结: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也发生变化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 1.讨论结果:不会,当兔的数量增加时,食物就会缺乏,天敌也会增多,兔减少,草因兔的数量减少又繁茂起来,如此循环下去,兔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长。 回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回答:草原会被破坏,再也长不出草来,最后变成一片沙漠。 (讨论)这说明草原如果被过度利用,就会超出它的自我调节范围,就会有负面影响。 | 1、提供资料:在某一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繁茂,使得兔的数量剧增。兔的数量是否会无限增加? 提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不断在变化,但是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2.师:同样是一片草原,人们过度放牧牛羊,草原会有什么变化呢? 这个例子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总结:这个例子说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
总结 知识 | 总结本节的四个知识点,板书 | |
环保教育 |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组搜集的资料(水污染、大气污染、沙尘暴……) 2、阅读,回答: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生:工厂排放的废水,废电池随手扔入水中,生活污水排入水中…… 3、把全班发言整理、落实成文字,向全校发出环保倡议。 例:尽量购买可以“回收”的商品,减少垃圾污染;商店购物拒绝不必要的塑料袋,把塑料袋多次使用。 尽量用可充电电池,少用普通电池把旧电池回收,切勿丢在郊外、海里、街上…… | 1.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其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我们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例子? 2、下面我们来看一幅图片(书中26页的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师:很好。那么这些有毒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继续举例:日本的水俣病 农药DDT,4、50年后危害到南极企鹅 总结:这些例子都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所以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珍惜环境吧! 3、引发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的保护生态环境? |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内容多,时间紧,需要课前充分准备,对一些术语讲授时要注意准确性。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按照事先设计意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小事谈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突出了情感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因为本节课信息量很大,知识点又多,学生容易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如课本上画食物链的知识点没有落实到位,对于食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学生可能未完全理解,某些讨论活动教师未完全放开。如果延长为两个课时,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好的效果.通过本课学习充分证明学生有很强的创造能力,表演的惟妙惟肖,今后应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发挥。
八、个案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环保教育五个方面 ,其中生态系统的组成 和食物链、食物网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环保教育侧重于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以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直接让他们用一句话说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功能,是很困难的。反之让学生阅读教材,由于可以在书上直接找,学生的回答是令人满意的,但又放弃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大好机会。我采取了折中的方法,先引导提问,之后播放与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一一对应的三段影片,之后学生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功能脱口而出,并且有了形象的记忆,效果很好。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该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仍然抓住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安排角色扮演(森林里的故事):六名同学分别扮演生态系统中的草兔子 狐狸 虎 细菌 真菌。
剧本:
课前准备好几种生物头饰 ,包括树、兔、狐狸、老虎、细菌、真菌(蘑菇),六位同学上场,每人扮演一个角色,
旁白:在一片森林里,生活着许多生物,有活泼的小兔子,狡猾的狐狸,凶猛的老虎……,你们看,他们来了。
小草边唱边出场:“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充满热情)我是小草,我长大需要水,需要空气,太阳公公每天照的我暖洋洋的,我可以自己制造营养,我所制造的营养物质,不仅能养活我自己,而且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我是快乐的(面带悲伤)但是我也有伤悲。
兔子蹦跳出场:(快乐状)我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但是我的嘴可谗了(面对草)这绿油油的小草正合我意,我要把你吃掉,我是草食动物。
狐狸左顾右盼的出场(狡黠,悄声)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我要生存(面对兔子)正好这是一顿美餐,我要把你吃掉。
老虎:别在那狐假虎威了,我才是森林之王,我要把你们统统吃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充满热情)我是小草,我长大需要水,需要空气,太阳公公每天照在我身上暖烘烘的,我能利用这些光自己制造营养,我所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
兔(惊恐状):不好了,老虎来了,快逃啊。
真菌、细菌(搀扶出场)我是真菌,我是细菌。
细菌:你们能看见我吗?其实我很小,你们是看不见的,但是我无处不在。
真菌、细菌:(得意状):别看我们微不足道,但我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面对其他生物)我们能把你们的尸体分解,供植物重新利用,如果没有我们,世界会是怎样的?(摇头叹息)你们的尸体,将会堆积如山,你们还有生存空间吗?
通过角色扮演,并加以多媒体课件配合,使复杂性的内容演变的简单易懂,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掌握了知识。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观后学生轻松的回答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连接食物链的练习也做的很好。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紧张,没有让学生把食物链连成食物网,继续巩固食物网的概念,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在 Visual Basic 操作界面中,CommandButton(命令按钮)控件所代表的图标如图一:
图一
CommandButton 控件在程序中主要作为按钮进行使用,默认的名称为 CommandX(X为 1、2、3,等等),命名规则为 CmdX(X为用户自定义的名字,如 CmdCopy、CmdPaste ,等等)。
一、CommandButton 的主要属性:
1、Cancel(取消)属性:
当一个按钮的 Cancel 属性设置为 True 时,按 ESC 键与单击此命令按钮的作用相同,因此,这个命令按钮被称为取消按钮。
在一个窗体中,只允许一个命令按钮的 Cancel 属性为 True 。如图二:
图二
2、Default(默认)属性:
当一个按钮的 Default 属性设置为 True 时,按回车键与单击此命令按钮的作用相同,因此,这个命令按钮被称为默认按钮。
与 Cancel 的设置一样,在一个窗体中,只允许一个命令按钮的 Default 属性设置为 True ,如图三:
图三
3、Caption(标题)属性:
跟其他控件的 Caption 属性一样,都用来显示控件标题的属性。这里要强调的是,作为按钮控件,用户可以给按钮控件的 Caption 指定快捷方式。
方法是在按钮 Caption 属性中欲作为快捷键的字母前加上一个 “&” 符号,程序运行时,该字母的下面会自带一条下划线,同时按下 Alt 键和带有下划线的字母,功效相当于用鼠标点击该按钮。如图四:
图四
4、Enabled(可用)属性:
本属性决定了控件是否可用的问题。当值为 False ,按钮在程序运行时呈灰色,不能响应用户的鼠标动作;只有当值为 True ,按钮才能使用。
本属性可以在设置界面时予以指定,如图五:
图五
也可以在程序中修改,代码如下: 按钮控件名称.Enabled = True/False
例一:
两个命令按钮,按钮一(CmdEnable)初始状态为可用,按钮二(CmdFalse)初始状态不可用,
点击按钮一,按钮二变为可用,按钮一变为不可用;点击按钮二,按钮一变为可用,按钮二变为不可用。
程序界面如图六:
图六
程序代码如下:
按钮一:
Private Sub CmdEnable_Click
CmdFalse.Enabled = True
CmdEnable.Enabled = False
End Sub
按钮二:
Private Sub CmdFalse_Click()
CmdFalse.Enabled = False
CmdEnable.Enabled = True
End Sub
5、Style(类型)与 Picture(图片)属性:
也许你想让应用程序的操作界面更美观一点,也许你想在某个按钮上添加幅小图片,那么,你就得使用到本控件的 Style. 与 Picture 属性。
铵钮控件共有两种 Style. ,一种是标准型(Standard),VB 中用 VbButtonStandard ,或者 0 表示;另外一种是图形型(Graphical),VB 中用 VbButtonGraphical ,或者 1 表示。
Style. 属性可以在界面设置过程中予以指定,如图七:
图七
也可以在程序中改变,代码如下:
按钮名称.Style. = VbButtonStandard/VbButtonGraphical
或者:按钮名称.Style. = 0/1
只有当按钮的 Style. 设置为 Graphical 类型时,按钮的 Picture 属性才起作用。本属性能在指定的按钮上添加图片。
可以在界面设置过程中为按钮指定图片,如图八:
图八
也可以在程序中进行指定,代码如下:
按钮名称.Picture = “图形文件所在的路径与文件名”,例如:CmdPicture.Picture = “D:\image\01.jpg”
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本条标准时,不必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并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3)利用网络表达、交流在“全球气候变化”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纬度(热带、温带、极地)气候变化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建立一个“全球气候变化”的学习网页,内容包括:资料区;问题讨论区;成果展示区和信息交流区。
资料区:(1)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2)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关资料
说明:学生分小组将收集资料并及时整理后放在网页上
问题讨论区:(1)如何看待全球气候变化
(2)如何预防和适应近现代气候变暖的形势
说明:学生分小组将收集气候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理后放在网页上的讨论区
成果展示区:(1)分小组将收集的资料放在资料区
(2)可将收集到的资料(资料区及讨论区的内容)通过讨论后制作成图表、小论文、谩画、演示文稿、动画等。
说明:学生分小组选择制作其中一种作品
信息交流区:将收集到的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其他内容在本区交流。
说明:学生分小组将收集气候资料过程中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其他资料如气象日等放在本区作交流,作为知识的扩展。
上面制作网页是在课前完成,并作为本章开放性考查内容,作品可在课后作修改。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证券交易第二章第四节竞价与成交
一、竞价原则(一)价格优先
价格优先原则表现为:价格较高的买进申报优先于价格较低的买进申报,价格较低的卖出申报优先于价格较高的卖出申报。
(二)时间优先
时间优先原则表现为:同价位申报,依照申报时序决定优先顺序,即买卖方向、价格相同的,先申报者优先于后申报者。
二、竞价方式
目前,证券交易所一般采用两种竞价方式,即在每日开盘时采用集合竞价方式,在日常交易中采用连续竞价方式。
(一)集合竞价
所谓集合竞价,是在每个交易日上午9∶25,证券交易所电脑主机对9∶15至9∶25接受的全部有效委托进行一次集中撮合处理的'过程。
集合竞价确定成交价的原则
(二)连续竞价
集合竞价结束、交易时间开始时,即进入连续竞价,直至收市。我国目前规定,每个交易日9∶30至11∶30、13∶00至15∶00为连续竞价时间。
1.成交价格确定原则
2.证券价格的有效申报范围
三、竞价结果
(一)全部成交
(二)部分成交
(三)不成交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节课是在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分析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3.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4.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二、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所画的食物链。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阅读、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启发、引领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3.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扮演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成分,进行辩论“谁最重要”。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分析概念的核心;指导书写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要点,如箭头方向的意义,食物链的起点和止点,食物网书写顺序等;指导学生辩论进行的准备、角色扮演中的分工组织等;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资料、观察与阅读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本节课的导课环节。
情景引入:
1.初识生态系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几幅学生熟悉的校园图片、国家景点图片,说说看到哪些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的图片不仅亲切,也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3.概念辨析:
(1)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滴。
(2)类型多种多样: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
(3)概念的核心: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通过以上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的分析,使学生对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二)小至一个水滴、一块草地,大至整个海洋、整个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这也是高中的一个学习重点,要打好基础。
1.让学生观察P23的“资料分析”,阅读课文,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在完成以上学习后初步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名字来由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没有非生物部分呢?为角色扮演作准备。
3.角色扮演与辩论——“谁更重要?“:四个小组分别承担一种角色,每个组先用1—2分钟说出自己重要的理由,在“过把演员瘾”:几个学生扮演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说出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每个组用2-3分钟相互攻击,相互辩论。通过该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并使学生在辩论中的过程学会倾听他人,而且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想象等智能。
4.师生归纳:通过辩论显而易见归纳出各种生物无法独立生存,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对食物链要领的形成,可以先举一些谚语,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这些生物之间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联系,形成这样的矛盾冲突呢?不言而喻,为了食物,人们就把生物彼此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称为食物链。我们用箭头把它们连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学生易错。)接着把25页图连起来,大家在连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环节。)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一张网为食物网。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通过食物网联系在一起,这个活动目的就达到了。
拓展探究:你有没有想到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请学生探究人在食物网中的位置。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阅读课本26页,分析以上所学食物网,讨论“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呢?”
“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2.教师展示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图片。
3.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生态系统被破坏。
4.归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有一定限度的。
与上一节课内容相呼应: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其中的生物种类、生物数量发生了变化,都会对其他的生物产生影响。
5.“资料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认识有毒物质的“富集作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最终受到危害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通过阅读日本水俣病的资料(一个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而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物富集现象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的认识,使学生自然产生同情受害者的美好情感和对环境污染现象深恶痛绝的情感,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采取边学边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且练习的形式灵活性大、开放性强、趣味浓、注重应用,使学生参与度高。
巩固练习:
1.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块菜地 B 一个湖泊 C 生物圈 D 太平洋的鲨鱼
2.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是( )
A 蘑菇 B 真菌 C紫菜 D 工人
3. 在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鼠被狐和蛇捕食,兔又常被狐和鹰捕食,蛇也可以被鹰捕食,那么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是( )
A 草→鼠→狐 B 鼠→蛇→鹰 C 草→兔→鹰 D草→兔→狐
4. 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上升后又下降 D保持相对稳定
5.20世纪,由于人类大量使用DDT,使得DDT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生物体内。你认为下列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
A 浮游植物 B 鱼 C 小虾 D 鸟
课后活动:课后活动的设计注重对课堂的延伸。通过搜集环境污染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加深对目前的环境污染现状的了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第四节 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