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没有信仰的教育和慈善是没有生命的(共含8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代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没有信仰的教育和慈善是没有生命的
没有信仰的教育和慈善是没有生命的每一个民族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呢?是教育一个人更有能力,还是教育一个人把学到的能力用在什么方向上。就中国大多数人接受教育的目的而言无非是赚更多的钱还有掌握更大的权力。 可以说中国教育重视对人能力的提升,掌握科学技能方面。(应试教育到操作层面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学校的毕业证书。) 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没有信仰,缺少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教育,那么就会把所学的知识用到不正确的方向上。比如做假鸡蛋,做假牛肉,做假牛奶……这都是没有信仰导致的。同样掌握了金钱权力,把金钱权力用在了一些炫富上。比如会燃放一公里长的鞭炮会用几十辆的婚车;会包飞机迎取新娘,会有考生包飞机赶考;会有煤老板嫁女的明星阵容豪华如春晚;会有县级政府盖规模超白宫的办公楼 ;会有全国公款消费开支近9000亿…… 可以说整个中国教育是失败的。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无神论,是没有信仰的教育。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圣经.箴言》9:10)认识神才是智慧的开端,犹太人是敬畏神的民族,所以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但根据统计从19到间共有167名犹太人或具有犹太血统的人获得诺贝尔奖,占诺贝尔奖总获奖人数的22%。而且各行各业彪炳史册的犹太人浩若星海,其中著名的有基督教创始人精神领袖思想大师------耶稣;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个10亿富翁;石油大王 美孚公司------洛克菲勒;垄断大财阀-----摩根;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十九世纪德国伟大诗人-------海涅…………美国是认识神的国家,美国九成人相信有上帝。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正因是一个有信仰的国家,所以是美国是世界文明的灯塔。世界上真正的社会主义,真正的三个代表在美国而非在中国。 在我的一篇博文中有网友回帖说,在中国也有很多有爱心的人,比如在为灾区募捐,比如很多人在做慈善。但这不能说明什么,因为你扶起了一个倒地的老人,这只能证明你是善良的,但你扶起的是他的'身体,而你没有能力扶起他的灵魂。被扶起的老人会不会讹诈你还是个问题。“他们本是打鱼的。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太4:19)只有相信上帝的人,他才会去拯救别人的灵魂,把神的道传给别人。耶稣说“要爱你的邻舍”。为什么倒地的老人越来越没有人扶了,为什么沿街乞讨的人,越来越要不到钱了?根本是你有能力拯救物质的匮乏,你拯救不了他精神上的匮乏。你帮助了十个需要帮助的,转身就会有100个向你伸手求助的。中国大陆的公厕为什么容不下一卷卫生纸?中国人不仅物质匮乏,更是精神上的匮乏。时《从飞捐助了一群白眼狼》就说明了一个事实,一个没有神的慈善,是没有生命的。有钱人做慈善可以为每一个村民盖一栋别墅,但他给予的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不排除,这些被资助的暴富之后再度返贫。“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一四:6)纵观历史,横看世界,真正接近真理的是对上帝的信仰,真正能塑造人灵魂的也是上帝。所以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这个民族即使做教育,即使做慈善(好比雷锋)。那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命何谈教育随笔
我曾听一位青年朋友聊及一件网络上的小事。
这位青年朋友足高1.82 米,有次在论坛讨论身高,他实话实说,结果不少人阴阳怪气跟帖:网上就没有低于1。8 米的。那意思自然是不信,说他是吹牛大王。后来他换了个马甲,发帖说自己只有1.60 米,之前阴阳怪气的几人突然纷纷变作了慈眉善目之敦友,安慰复鼓励,只差拍拍他的头,洒几滴同情泪,如同可怜街边流浪狗。
这件小事微不足道,却令我生出无限感慨。李敬泽在《风语》的'卷首语中写道:长期以来,文学力图回到人,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不由自主地简化和贬低了人,我们不惮于想象人的弱,但却不敢想象人的强。何止是文学,日常何其两样?我们如此民性不是今天才出现,源远流长,由来已久。有个两千多年前的故事很有典型性:战国末期,魏臣须贾嫉妒同僚范雎的能耐,诬告他里通齐国,权相魏齐不由范氏分辨,直接令人揍个半死丢进厕所里。范雎九死一生逃到秦国,以“远交近攻”之策赢得秦王赏识,一路做到丞相。不久,强秦伐魏势在必发,须贾衔命出访秦国求和。范雎着一身破衣与之相见,谎称在秦为仆谋生。须贾见他落魄至此,起了恻隐心肠,把一件茧绸大褂相赠,还留他一起吃饭。范雎由此饶了他性命。
须贾这个人身上精确地集中了吾国民性之特点:不能容人之强,却擅纳(悯)人之弱。这很难用道德方式进行拷问和审判,亦毫无必要。国人之精神因匮乏庄严壮肃之神感而常陷悲观,每当风吹枯叶,流水落花,生命超越了主体认知而被空阔笼罩,心不能定。此时,若见得人不如己,则常常喜而得慰藉,彼此间优越的比较意识将对己之悯轻易转移弱者身上,换来安定。白乐天谓浔阳歌女“同是天涯沦落人”即是典型。
我言看透名利,无意逐之,故非矫情。我深知在吾国度,出名难,文化人出名更难。被人以道德放大镜追看倒在其次,除却真心爱我作品之人(此数目字当极小),势必会生出种种无聊事端来。试看如今红透天下者,若非艳照,就是芙蓉、凤姐之流,他们存在之意义,无非给人茶余饭后发泄一快之余地,有了数落是非之谈资,如此而已。说白了,这是个名弱不名强的时代,我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何苦在其中蝇营狗苟,自取其辱?
更何况智者有云:争是不争,不争是争。信夫!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
一个美国孩子出于好奇,误杀了父亲心爱的宠物。他的父亲回家后果然勃然大怒,惩罚他用打死的狗做了一个标本。当这个孩子成人后回忆起童年的这件小事时,非常感激他的父亲培养了他的责任感。这个孩子叫里根,后来成了美国总统。可见惩罚要讲究方法,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科学的惩罚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加速器。 生活中的.惩罚不可以回避,既然生活中有这样真实的一课,教育者为什么要人为地回避?害怕伤害孩子,只会让孩子伤得更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事实证明,孩子现在接触到的可能性伤害事件很多,为什么我们老师就不能教会学生真实面对,在惩戒中认识自己的过失,在纠错中得到进步和发展呢? (高咏梅/文 摘自《湖北教育》2003年第7期)
据《中国青年报》3月23日报道,因为无法认同学校有关“不准批评或变相批评孩子”的规定,济南市一所私立学校的辛洪梅老师日前“愤然”辞职回家。
长期以来,因为片面强调教师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许多教师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效果,而且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济南市某私立学校实行旨在给与学生更多赏识和尊重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其初衷不可谓不好。
然而,任何事情,一旦过头,就有问题出现。看看这所中学对老师的特别要求:一,不准批评孩子;二,不准变相地批评孩子;三,不准向家长说孩子的坏话。估计老师们听了都会心灰意冷。如果说,以前是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那现在片面强调学生的地位一样不可取,有点矫枉过正了。
没有批评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不完整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校不问青红皂白就一味要求教师“不准批评或变相批评孩子”,实质上是对尊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曲解。对学生严重违纪、甚至违法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对学生放弃“批评或变相批评”,是对学生的放纵而不是尊重。“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不明白,这个古人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到今天还有人不清楚?
其实,尊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批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并不矛盾。跟任何一种科学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法一样,尊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首先要尊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规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济南市这所私立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尊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却是建立在对更多守纪学生的不尊重之上的,完全违背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规律,实不足取。
对于传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模式中一些不适应新形势的内容,进行改革是必要的。然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实践证明,矫枉过正,往往适得其反。济南市某私立学校“不准批评或变相批评孩子”的规定,实不可取!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据《中国青年报》3月23日报道,因为无法认同学校有关“不准批评或变相批评孩子”的规定,济南市一所私立学校的辛洪梅老师日前“愤然”辞职回家。 长期以来,因为片面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济南市某私立学校实行旨在给与学生更多赏识和尊重的教育改革,其初衷不可谓不好。 然而,任何事情,一旦过头,就有问题出现。看看这所中学对老师的特别要求:一,不准批评孩子;二,不准变相地批评孩子;三,不准向家长说孩子的坏话。估计老师们听了都会心灰意冷。如果说,以前是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那现在片面强调学生的地位一样不可取,有点矫枉过正了。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不问青红皂白就一味要求教师“不准批评或变相批评孩子”,实质上是对尊重教育的曲解。对学生严重违纪、甚至违法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对学生放弃“批评或变相批评”,是对学生的`放纵而不是尊重。“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不明白,这个古人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到今天还有人不清楚? 其实,尊重教育与批评教育并不矛盾。跟任何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一样,尊重教育首先要尊重教育规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济南市这所私立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尊重教育”,却是建立在对更多守纪学生的不尊重之上的,完全违背了教育规律,实不足取。 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中一些不适应新形势的内容,进行改革是必要的。然而,教育实践证明,矫枉过正,往往适得其反。济南市某私立学校“不准批评或变相批评孩子”的规定,实不可取!
一个美国孩子出于好奇,误杀了父亲心爱的宠物。他的父亲回家后果然勃然大怒,惩罚他用打死的狗做了一个标本。当这个孩子成人后回忆起童年的这件小事时,非常感激他的父亲培养了他的.责任感。这个孩子叫里根,后来成了美国总统。可见惩罚要讲究方法,没有惩罚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残缺的;科学的惩罚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加速器。
生活中的惩罚不可以回避,既然生活中有这样真实的一课,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为什么要人为地回避?害怕伤害孩子,只会让孩子伤得更深。没有惩罚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脆弱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事实证明,孩子现在接触到的可能性伤害事件很多,为什么我们老师就不能教会学生真实面对,在惩戒中认识自己的过失,在纠错中得到进步和发展呢?
(高咏梅/文 摘自《湖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2003年第7期)
关于上帝是否存在,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之类的问题,有着许许多多的争论。信奉上帝的人口口声声说“世界上有上帝,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而反驳者却不断发问:“如果上帝存在,那么你见过上帝吗?上帝多高多矮?是胖还是瘦?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双方争执不下,莫衷一是。
在一所著名大学的课堂上,教授向学生提出一道挑战性的问题: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吗?
一位学生勇敢地回答说:是,都是他创造的。
教授又问:上帝真的创造一切吗?
那位学生回答:是的,教授,当然一切都是他创造的。
教授接着问:如果上帝真的创造万物,那么邪恶也是上帝创造的。既然邪恶存在,根据外在行为反映一个人内心的原理,我们可以假定上帝是邪恶的。
那位学生沉默不语,没有回答教授这个假设性的陈述。
那位教授非常自豪地向学生们夸口说,他又一次证明__的信仰只是个神话。
另一位学生举手发言:教授,我可以请教您一个问题吗?
教授回答:当然可以。
那位学生站起来说道:教授,寒冷存在吗?
教授回答:这是什么问题?它当然存在。难道你从不觉得冷吗?
其他学生纷纷窃笑那位年轻人的问题。
年轻人回答说:教授,事实上寒冷并不存在。依据物理定律,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冷,是因为缺少热能的缘故。
每个人或物体对能量的获得或传送的情况,都可以测出来,而热能就是这个使人体或物体获得或传递能量的东西。绝对零度(摄氏零下273度)时完全没有热能的存在。在这个温度时,所有物体分子都呈现静止状态,不会发生任何反应。
所以实际上寒冷并不存在,我们创造这个词汇是为了描述没有热能的感觉。
那位学生接着又问:教授,黑暗存在吗?
教授回答:它当然存在。
那位学生说:您又错了,教授,黑暗也不存在。
黑暗其实是因为缺少光的缘故,我们可以研究光线,但无法研究黑暗。
我们可以用牛顿的三棱镜把白光分成许多颜色的光,并研究每种光的波长。不过我们却无法测量黑暗,因为只要一道光线就可以划破并照亮一个黑暗的世界,所以我们如何能知道一个空间有多黑暗?我们只能够测量光的强度,不是吗?
黑暗是人类用来描述没有光线存在时的一个词汇。
最后这位年轻人问:教授,那邪恶存在吗?
这回教授的回答不太确定了,他说:当然。就像我之前所说的,我们每天都会看到邪恶。每天都有人类以不人道的方式对待他人的例子。它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许多罪行和暴力之中,这些不是邪恶是什么?
那位学生回答道:邪恶并不存在,教授,至少可以说邪恶本身并不存在。会有邪恶只是因为心中没有上帝,就像黑暗与寒冷一样,邪恶是人类所创造的一个名词,用来描述心中没有上帝的情况。
所以上帝并没有创造邪恶,它是人类心中缺乏上帝之爱的结果,就好比寒冷源自于没有热能,黑暗源自于没有光线。
教授坐了下来并问道:年轻人,你到底是谁?
那位学生回答道:教授,我的名字叫做艾尔伯特·爱因斯坦。
顺着爱因斯坦的思路,我们还可以探讨:
坏孩子、笨孩子真的存在吗?
不,不存在。他们不过是缺乏关爱、没有良好成长环境的可怜的孩子!
阴暗的心灵真的存在吗?
不,不存在。那是心灵缺乏阳光照射造成的结果。如果一个心灵有了阳光的照射和雨露的滋润,有了充实而幸福的感觉,阴暗当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了“上帝”,就没有邪恶;
有了阳光,就没有了黑暗;
有了热量,就没有了寒冷;
有了关爱,就没有了冷漠……
那么,你心中的上帝是什么?
公众号:阳光心灵教育工作室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去年教师节前夕,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一番话,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早在2019年《经济观察报》有篇社论中提及一件事情至今都让人记忆犹新:有19位家长的联名信,终于让学校劝退了一个五年级的少年,这是两年前深圳一所小学发生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让人们怀有如此强烈的敌意?他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自控能力不如人,也不像其他同学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家长们担心他影响自己的孩子。这个残障男孩,曾经就读于特殊儿童学校,有着相对不错的智商,钢琴演奏水平七级,没有攻击行为,母亲为了让他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把他转到普通小学。但家长们不容。一个学期后,他们说,再不劝退这孩子就“不客气”。他想上学,学校不让他进教室,他溜进去,坐在最后一排;学校搬走了他的课桌椅,他站在教室最后,靠着墙,“站得老直,像一朵蘑菇”。
一声叹息。不仅仅为这个少年,更为他的同学们。对于小学生来说,所见所闻都对将来个人品格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个特殊孩子的到来以及离开,会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什么?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示范效应?世界应该是宽容的还是狭隘的?对待特殊群体、弱者群体,应该予以爱心还是施以隔离甚或敌意?
家长们出于对子女的爱护,为孩子争回了清净的学习环境,但却错失了给他们提供“爱的教育”的机会——虽然,他们或许也一直在教给孩子爱与宽容,但这次他们用行为告诉孩子,如果存在哪怕只是微小的利益冲突,别说善待,伤害他人也是合理的。也别光怪家长,整个社会忽视爱的教育已经太久了,我们从来不缺宣言和口号,但却做不到知行合一。整个社会在功利的轨道上奔跑太久,已经忘掉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应有一些关乎精神的东西。这19位家长,都是五年级小学生的父母,他们已被“小升初”拖得身心疲惫,无暇顾及心灵养分。教育沉疴使然,社会痼疾使然。
众所周知,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一座少女雕像时,投入了全部精力、融入了所有爱恋。最终,爱神被他打动了,赋予雕像以生命。有了爱,就有了蓬勃的生机,就有了跃动的灵魂,“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对教育真谛的生动诠释。但是,教育光注重学业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懂得爱。当年,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写下这样一段话: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时至今日,这段话依然发人深省。是的,一个会爱的人,才会有包容、乐善、诚良等美好品质,这些都是生命中的精神养分,存在于人性深处,需要被激发。一个人没有它,如同失去心灵;一个社会没有它,如同失去灵魂。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句刻薄的话语、一次不公平的对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没有立德树人的仁心、没有诲人不倦的耐心、没有有教无类的公心,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温度的。正如一些教育界人士的疾呼,许多教师不缺知识,不缺方法,缺的是爱心,缺的是责任心。今天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回到人本身、关注人的成长。
近期,美国一位自闭症患儿代言人莉莎和abc电视台联手策划了一期节目:《你会怎么做?》——短片旨在测试,当自闭儿在公共场合出现不恰当行为时,公众的接纳程度。在新泽西一家餐厅,由演员扮演一家四口,其中男孩是自闭症患者。落座不久,男孩开始自言自语,来回走动,甚至去拿了别人盘子里的食物。这时,餐厅里没有人抱有异样眼光。按照预定计划,如果公众没有反应,另一位演员就开始演出,他指责孩子父母,要求他们把孩子带回家。这时,人们不再沉默,他们开始指责这个提出苛刻要求的男人,并安慰孩子的母亲。最后,在众人围攻之下,男人离开了餐厅。节目组出现后公众恍然大悟,主持人随机采访一位顾客问其为何挺身而出,她说:“我是为了那个孩子。”
听起来很让人艳羡?这是自幼潜移默化教育的结果。比如,教育机构会鼓励孩子去做义工,成为社会的志愿服务者,这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经历——看过了人间苦难,才懂得更好地去爱和包容。
我们也不要太悲观,我们看到了19位家长的联名抵制,也看到了有的父母带着两三岁的孩子,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做志愿者。北京有一位自闭症孩子,小学六年一直得到学校和同学的帮助。升入初中后,学校特意把他与小学的“好哥们儿”安排到同一个班。军训时,“好哥们儿”拉着他的手给他鼓劲;开学第一天,“好哥们儿”的妈妈陪着他的妈妈站在校门外,目送他远去。中国在缓慢进步。
有人说,爱是理性的太阳,照耀着世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不惜失去双腿,这是舍己为人之爱;大量乡村教师拿着微薄收入坚守课堂,这是克己育人之爱;无数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两鬓斑斑无怨无悔,这是敬业成人之爱。爱岗位、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每一位好老师都是一张教育的名片,他们看似平凡,却以一生写尽了人间大爱。教师虽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从事着“仁而爱人”的事业。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惟有倾注爱心,三尺讲台才会成为梦想起飞的平台。
“教育能走多远,关键看你有多爱”。心中有了爱,就是教育的燃灯者、举火者,他们提供的光亮,足以照耀孩子们的前程,足以照亮我们民族的未来。
★ 生命没有区别范文
★ 生命没有彩排作文
★ 没有明天
★ 是谁没有睡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