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寓言故事好文(共含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ty996”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朝鲜族有这么一个传说——
一天,聪明的金善达来到盛产玉石的地方,路过一座小桥,看见一个小伙子在嚎陶大哭。见了金善达,小伙子捧出一捧碎玉石说:“先生,我可闯下大祸啦!我家主人奉国王的命令,让我在三日之内把一块宝玉送去。可是,我刚走到这块儿,该死的石头绊了我一脚,把这块宝石给摔碎了。宝玉没有送到,我回去是要掉脑袋的呀!”
金善达说:“你把碎玉给我,我替你去献给国王。”
金善达骑马来到了王宫门前,翻身下了马,大摇大摆地朝王宫里面闯。那看门的把金善达给挡住了。金善达挥着折扇说:“别人能进,为什么我就不能?我要见你们的国王!”说完又往里闯。
这下看守们可来气了,边骂边去拽金善达。
金善达假装被拉倒了,一屁股栽歪在地上,麻利地把怀里的碎玉扔在地上,嚎陶大哭起来:“我本奉主人之命,来给国王送宝玉的,这下可倒好,你们把宝玉都给碰碎了,怎么献给国王啊?你们赔我的宝玉!”说着揪住看守,连踢带打闹了起来。看守只得把金善达领到了国王面前。
金善达给国王献上碎玉,边哭边说:“尊敬的大王,我奉了我家主人之命,前来给大王献玉,没成想,您那几个把大门的看守,说什么也不让我进,连拽带打的,把这块宝玉都打碎了。我回去怎么向主人交差呀?”
国王大怒,喝令把几个看守重打40棍杖。打完了看守,国王又命令手下的人摆上一桌酒席,客客气气地对金善达说:“你一路上辛苦了,多吃点儿,多喝点儿。宝玉被摔碎了,这不能怪你,回去跟你们主人说一声,以后再送一块来就是了。”
金善达连连点头应是,酒足饭饱后,大摇大摆地走出了王宫。
传说刘三姐是广西壮族中最美丽最聪明的姑娘,又唱得一口好山歌,每天都有壮族小伙子上她家求婚。有一天,来了一个穿绸戴金的老头子,带了许多聘礼,要刘三姐做他的小老婆。刘三姐认识这个老头叫莫海仁,是这一带臭名昭著的恶霸地主,快入土的人了,家里大小老婆一大群,竟然癞蛤蟆想吃天鹅!
刘三姐见到莫海仁,像见到一只癞皮狗一样厌恶,本想把老头子带来的聘礼全部扔出去。转而一想,这样的举动有所不当,于是板着脸孔对莫海仁说:“你知道我们壮族的规矩吗?三天后,我和你对歌,你胜了我,我就跟你成亲,败了就不要再来罗唆。聘礼请先带回去。”
莫海仁见刘三姐说得在理,就带着聘礼回去了。
三天后,双方来到一座山上,摆开阵势。莫海仁说:“刘三姐,我请来了陶、李、罗三位秀才,他们才学满腹,山歌满车,你该服输了吧?”
刘三姐说:“你再请三位举人,我也不怕!”
接着,莫海仁让陶、李、罗先后上场对歌,都被刘三姐一一击败。莫海仁气得直跺双脚,向刘三姐走前几步,低声说道:“你嫁得我莫海仁,住有楼,穿有绸,喜欢唱歌天下走,好似神仙过的日子,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刘三姐装作没有听见,不理睬莫海仁。
“莫海仁,你再不对歌,刘三姐就跟我们回村啦!”前来为刘三姐助威壮胆的姑娘们齐声喊道。
莫海仁没有办法,只得亲自上阵对歌,声音像公鸭子在叫:
姑娘你且莫逞能,
三百条狗四下分,
一少三多要单数,
分不清是莫家人。
这哪里是对歌,这是在举行数学考试!几个姑娘听了直摇头,都在为刘三姐担心,如果做不出这道“分狗”的难题,她就要跳进莫海仁的火坑啦!
可是,聪明的刘三姐没有被难倒,她在短短的时间里做出了题目,编好了反击的歌词。只听她唱道:
九十九条打猎去,
九十九条看羊来,
九十九条守门口,
还剩三条狗奴才!
这可把莫海仁和陶、李、罗三个奴才骂了个痛快,莫海仁灰溜溜地大败而归。
这一阵子,复兴国营供销社的声音很响,有些地方,供销社已经落地,牌子都挂出来了。在我小时候,买东西,哪怕是一瓶子酱油,都得去供销社。我们农场(后来改兵团了)有供销社,公社也有供销社,在农场场部或者公社所在地,叫供销社,在连队则叫代销点。一个代销点一个代销员,卖货进货一手抓。
在那个年代,无论是供销社的售货员,还是代销员,都绝对属于好活儿,不过没关系,没被上头看上,是绝对不能被选上的。有的售货员由于文化水平太低,经常算错账,代销员如果这样,问题就更大,但是,只要被上头看上了,那就没问题。陈平原先生当年是代课教师,大队书记曾经对他说,你好好干,干好了,让你当售货员。那个年月,售货员绝对比代课教师牛多了。
为什么呢?因为那是一个短缺的时代,能掌握、或者过手紧缺物质的人,都是牛人。卖肉的大师傅,五大三粗,搞上若干当地的美女,一点都不稀罕。什么叫紧缺物质?除了空气和土壤,什么都缺。连肥皂火柴都得配给,配给是配给,但什么时候有货,那得供销社说了算。走后门的人,至少,得搭上一两个售货员。
所以,售货员很牛,有时候,像我这样的人去买东西,明明没有别的顾客,她们扎堆聊天,任凭你千呼万唤,就是不搭理你。
供销社能复兴吗?只要还有市场经济,我看就没戏。我真的不知道,那些重建的供销社,是怎样经营的。但你看北京若干老字号的餐饮业,哪怕有独家的餐饮品牌,只因为是国营的,都半死不活,就知道在这种没法垄断的全竞争领域,这类的企业,就是国营的命运了。作为卖场,简直是一点活路都没有。能活着,就只能靠养。
供销社在本质上,就是计划经济,短缺经济时代的产物。要想恢复供销社,那就得把市场端了,全面恢复配给制,每家每户发各种配给本,全面恢复票证。否则,哪怕是内循环,供销社都活不下去。当年供销社的牛,售货员的牛,就建立在短缺的基础之上,一旦市场在了,主题变成了过剩,买东西的,无论如何都牛不起来。
然而,喜欢供销社的人,还真的有。我们学校有好些资深的经济学教授,就特别喜欢供销社。实际上,他们是喜欢计划经济,因为什么?因为一大二公。反正,这些教授,在那个时代,由于身份高级,不需要忍受小百姓的短缺。但是,年轻人也有喜欢供销社的,我就有点不解了。大约,他们没有品尝过短缺的滋味,真该弄一个计划经济特区,让他们进去生活两年。
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公孙弘被国士举荐入京。当时邹长倩送给他一个扑满,要他警戒“入而不出,积而不散”的危险。
其实邹长倩所提出的“扑滿哲学”,不仅是提醒公孙弘一人,而且要提醒每一个人:当我们只知道进而不知道退,只知道积聚而不知道散施,只知道不足而不知道知足,那么这幕击破扑满的悲剧,迟早会上演。
元代诗人艾性夫曾有扑满诗道:“区区小器安足怜,黄金塞坞脐亦然!”像董卓一样,造了个万岁坞,藏了黄金无数,结果被人杀死后,肚子上的脂肪也被当作灯油去点火了。这诗讥笑那扑满小器,也嘲讽了多少贪婪的人!
很久以前,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来到巴黎,期望他父亲的朋友能够帮他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
“你精通数学吗?”父亲的朋友问他。
青年羞涩地摇头。
“历史和地理怎么样?”父亲的朋友又问。
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那法律呢?你擅长吗?”父亲的朋友接着问。
青年窘迫地垂下头。
“会计怎么样?”父亲的朋友连续发问,青年都只是摇头,似乎他一无所长,连一点儿优点都找不出来。
“那你先把自己的地址写下来,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父亲的朋友说。
青年羞涩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然后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
把名字写好也算是一个优点?青年难以置信地看着父亲的朋友,但在对方眼里,他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数年以后,青年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潜力,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能够抓住自己的潜力并且很好地发挥出来,就会有成功的一天。大仲马如此,我们也该如此。
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大多数人都需要长时间从无到有的积累,没有什么一出生就一通百通的天才。所以,既然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要为自己眼下的不足而感到自卑呢?不如好好了解自己,学会利用时间,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一个年轻人在事业上遇到了巨大的挫折,于是他跑到一个成功者那里去讨教。
成功者得知年轻人的来意后,从冰箱里拿出三个大小不等的苹果对他说:“如果每个苹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会如何取舍呢?”
年轻人毫不犹豫地拿起了那个最大的苹果吃了起来。
而成功者却挑了一个最小的苹果。年轻人还在美滋滋地吃那个大苹果时,成功者已经吃完了那个最小的苹果。紧接着,成功者又得意地拿起剩下的那个苹果,大口吃了起来。
其实成功者的两个苹果加起来要比年轻人挑选的那个最大的苹果大得多,也就是说,如果每个苹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成功者赢得的利益却比年轻人多得多。
年轻人终于明白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奥秘。
他红着脸非常感激地对成功者说:“谢谢您给我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哲理课。我终于知道自己屡次失败的原因了,其实我真正欠缺的就是对于眼前的利益不懂得合理取舍。”
成功者听了年轻人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
一次,在坝子的东街场,来了一个狡猾的波戛。他是专门卖傣族小伙子喜爱的那种长刀的。他在刀壳、刀柄上涂上彩色斑斓的油漆,系上一穗穗黄丝线,把刀的外表装饰得花花绿绿,十分漂亮。他对一群小伙子夸道:“我这种刀,钢性最好,砍石头就像切豆腐!”他砍一块瓦片,瓦片碎了,刀口一点不钝。其实,他只有这把刀是好的。小伙子们争着购买。波戛按住口袋说:“口袋里的刀和外面这把刀完全一样。5 块钱一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挑挑拣拣的,这么多小姑娘看着不害羞?”
5 个年轻人果然买了刀。到了人少的地方一试、全坏了。原来刀子是用烂铁打成的。他们返回去找那个卖刀的波戛,可他连影子都不见了。回到寨子,他们把这件事讲给艾西听,艾西答应帮助他们。
那个波戛在东街场吃到甜头,又在西街场出现了。他身边又围了一群小伙子。艾西背了满满一篓烟丝过来,偏偏挨着波戛出卖。波戛侧过身去瞟了一眼,是上等烟丝。他说:“漂亮的小伙子,想买长刀吗?”说着把摆着的刀拔出来给艾西看。
艾西瞄了瞄说:“是一把好刀。可惜我没有现钱。卖了烟叶再说吧!”
波戛脸上堆起笑容说:“小伙子,我把口袋里的六把长刀给你,你把这篓烟叶给我,干不干?”
艾西说:“可是可以的,但我家里等着钱用,要那么多刀干什么呢?刀,我只要一把,其余折成钱给我,我才干!”
波戛想想,这刀占了大便宜,就说:“行。”赶忙掏了25 元给艾西,又把口袋伸过来,说:“你在里面抽一把刀吧!”
艾西说:“不,我就要外面这一把。”
波戛说:“里面的新,外面的摸脏了——”
艾西打断他的话:“留给你摆样子?你不是说里外一样吗?”
波戛看到这么多人望着他,连忙说:“一样的,完全一样的!”只好将这唯一的好刀给了艾西。
波嘎背着五六十斤烟丝,在途中一棵菩提树下休息。他从里面抓出一大把烟丝,刚往鼻子前面送,就有一股臭味冲过来。细细一看,原来是干象粪。
他急忙再掏一次,下面芭蕉叶包着的也全是这种东西。
艾西回到寨子,把钱平均分给5 个年轻人,说:“外表和里面常常不一样。没有看清里面之前,千万别轻信漂亮的外表!”
骡子有个坏毛病,若是发起性子来,四只脚便像上了钉子一样,一动不动,无论主人怎样鞭打,骡子还是一步也不肯向前走——这就是所谓的“骡子发脾气,四蹄不挪地”。
要是骡子的主人是一个没有经验的新手,死拉硬拽与骡子斗脾气——这于事无补不说,骡子还可能会狠狠地“奖励”主人一个响蹄。
但换作有经验的主人,情况就不会这样了——他既不会拿鞭子打它,也不会拼命拽它,他只会很快地抓起一把泥沙,塞进骡子的嘴巴里。有人会好奇地问:“骡子吃了泥沙,就会乖乖地继续往前走了?”
不是这样的,骡子是不会吃泥沙的,它会很快地把满嘴的泥沙吐个一干二净,等到吐完了,骡脾气也收敛了,然后,在主人的驱赶下,又老老实实往前走了。
这把泥沙这么神奇,居然能治骡子的犟脾气?
道理很简单,嘴里填沙足以让骡子很不舒服,它着急处理口中的泥沙,忘记了自己刚刚生气的原因。这种塞泥沙的做法,只不过是转移它的注意力罢了!
有一天,哈萨克族的机智人物和加·纳斯尔的家里来了客人。和加·纳斯尔向巴依借一只大锅,巴依显得不大愿意,说:“你把锅拿走,用完马上给我送回啊!”
和加·纳斯尔连声称是,把大锅借走了。来还的时候,居然还带来一只锅哩。”说:“巴依老爷,您的锅还生了个小锅哩。”
“巴依说:“我的锅本来就是活的,既然是活的,当然就能生小锅嘛。”就收下了一大一小两只锅。
过了不久,和加·纳斯尔又到巴依家借锅。巴依很痛快地答应了。可是,三天过去了,和加·纳斯尔还没送回来。他就到和加·纳斯尔家去讨。和加·纳斯尔却说:“老爷,您的锅病了两天之后,今天死了。”
巴依大骂:“胡说八道!锅还能死吗?快点还给我!”
和加·纳斯尔说:“您不是说过,您的锅是活的吗?她既然能生,也就能死,她生的小锅您不是收下了吗?您既然承认您的锅能生小锅,也就该承认她得病后会死掉的。”
叶赛儿妻的妙语
很早以前,回族有对老夫妻,家有良田千顷,骏马百匹,可独子又痴又傻,做不了买卖,管不了家,将来这份家业交给谁呢?为了使儿子学得聪明一些,老头子先是千方百计地为儿子说了个聪明贤惠的媳妇,然后又教儿子做生意。
一天,老头子对儿子叶赛儿说:“你从马群里挑一匹最好的马,拉到街上去卖,慢慢的你就会做生意了。”
叶赛儿选了一匹好马,让媳妇看能卖多少钱。
媳妇说:“卖200两银子是个合理价。”
叶赛儿刚到街上,就有一个富商看上了他拉的马,向他问价。叶赛儿说:“我媳妇就让卖200两。”
富商看这小伙子傻呵呵的,小声说:“今天我没带钱,等到马蹄子圆时给钱行吗?我家住在西街北面,门前有一棵刀笑树和一个壳米虫。”
叶赛儿听罢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一进家门,父亲问明情况,骂道:“马蹄子常圆着哩,你白白地把马送给人家了,你..你这个笨蛋!”
到了晚上,媳妇对丈夫说:“十五月亮圆的时候你就去要钱。刀笑树就是皂角树,壳米虫就是碾米的碾子。”
转眼间到了十五,叶赛儿到了西街的北面,找到了一家门口有皂角树和碾子的。他进得院门,一眼看见那匹马正在槽上吃料,官商和许多有钱有势的人正在一起闲聊。
叶赛儿大声说:“哎,我的马钱呢?”
富商一看是他,顿时沉下了脸:“我不是给你说过了吗,到马蹄子圆时再给钱,你咋今天就来了?”
“月圆马蹄子圆,不信,你搬起来看。”叶赛儿理直气壮地说。
这一下可当众损了富商的面子,他高声大骂:“你这个笨蛋,我和人家正在扯磨,你把我的话把子打断了,快走..”
叶赛儿憋着一肚子气回到家里,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妻子。妻子听后,笑着教了他一番话。
第二天,叶赛儿按照媳妇说的话,扛上镢头就去挖富商的烟囱。
富商急了:“你挖我的烟囱干啥?!”
叶赛儿说:“我找烟的根哩。”
“烟哪里来的根呢?”
叶赛儿说:“烟无根,话没把,你不给老子的马钱还嘴硬个啥?”
富商听罢觉得这小伙子并不傻,又怕这小伙子把烟囱挖倒了,只好把马钱全给了他。
灰狼拖来了一只羊,来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他当然不会招待客人,剥开那可怜的东西独享。
肥美羊肉他吃得匆匆忙忙,骨头在他嘴巴里直作响,狼吃起东西来的确很贪,可是他吃不下一只全羊。剩余的他藏了起来作晚餐,躺下来,饭后休息把神养。
它的一个邻居小老鼠,闻到了羊肉的味儿香。悄悄儿地爬了过来,拿了一小块肉,急忙躲藏。
狼发现丢了些羊肉,他大喊大叫,无止无休:“来人啊,捉贼呀!我的庄园被偷!”
我见过一桩稀奇事:城里有个法官克里梅奇,被小偷偷去小表一只。“来人,来人!捉贼,捉贼!”那偷儿却在大声疾呼。
白族的艾玉很有才气,一天,有两个秀才约他去喝酒。艾玉说:“我请不起你们,只能跟你们‘斗才’不‘斗财’。你们难倒我,我就请你们的客。”
那两个秀才说:“那我们就来说‘四言八句’,题目是:不明不白,明明白白,容易容易,难得难得。”
第一个秀才说:“雪在天上,不明不白;下到地上,明明白白;雪化为水,容易容易;水化为雪,难得难得。”
第二个秀才说:“墨在夜中,不明不白;写出字来,明明白白;墨变为字,容易容易;字变为墨,难得难得。”
艾玉拿起酒壶念道:“酒在壶中,不明不白;倒进杯里,明明白白;我要吃酒,容易容易;酒要吃我,难得难得。”
两人难不倒艾玉,这时又来了一个监生,是和秀才约好的。监生说:“我也参加,我们要念缩脚诗,每人一句,第一句七个字,第二句五个字,第三句三个字,第四句只限一个字。谁念的不好,就出钱请客。”
接着,那监生念道:“四四方方一座楼。”
第一个秀才念道:“挂上一口钟。”
第二个秀才念道:“撞一下。”
艾玉立即念道:“嗡..”
那监生说:“再来,要说一样东西变三样东西,后问是不是?答应不是的便出钱,答应是的就作客。”
接着,监生先说:“谷子出糠糠出米,这是一物变三物,你们说是不是?”
三人都齐声答应是。
第一个秀才说:“棉花纺线线织布,这是一物变三物,你们说是不是?”
三人都答应是。
第二个秀才说:“木柴烧炭炭成灰,这是一物变三物,你们说是不是?”
三人都答应是。
艾玉说:“我爹生我我生你,这是一人变三人,你们说是不是?”三人只好说不是。
那监生又说:“不算,再来。我们来说酒钱咋个出法吧!我说应该牛吃水——各(角)出。”
两个秀才说:“应该扁担落水——平出。”
艾玉说:“我是秤砣落水——不出。”
三人气得说不出话来。
主人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脏很脏的杯子。主人拿着这个杯子皱着眉说:“你怎么这么脏呀!还是快把你扔掉吧!”
杯子听了主人的话呜呜地哭了起来,主人听见哭声很惊讶地说:“哎呦!杯子你为什么哭呀?”
杯子说:“因为你要把我扔掉,我能不哭吗?”
主人恍然道:“可是你太脏了,如今把你摆在那里都不适宜,只能把你扔掉。”
杯子痛声大哭道:“本来我是干干净净的,如果不是你使用不当,疏于照顾,我怎么会变成了如今这般模样?你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怨我脏,要把我扔掉这是什么道理?”
主人听了惭愧不已。
★ 好文《美文》
★ 旅游活动方案好文
★ 秋天的日记好文
★ 好文段落摘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