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诗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浪迹-天涯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早春的诗意(共含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浪迹-天涯”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早春的诗意

篇1:早春的诗意

早春的诗意

《早春》

作者:韩愈

原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1、天街:京城街道。

2、润如酥:滋润如酥。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3、最是:正是。

4、处:时。

5、绝胜:远远胜过。

6、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诗意: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

远看草色碧绿,近看没有绿色。

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

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赏析: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篇2:诗意早春散文

诗意早春散文

任世事如何变迁,多少繁华换了旧物,谁也不会拒绝春天的脚步,轻柔的微风,如丝的小雨,摇曳的柳枝,次第开放的花朵,守时南归的燕儿,所有大自然美丽的精灵们都回归人间,带来的不只有久别重逢的喜悦,还有一年的希望,可以暂时地放下尘世的纷扰,忘情地放飞思绪,心底最深的柔软不经意地被轻轻一击,那颗尘封已久的心儿啊,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复活,黯然的天空变得明朗洁净,荒芜的心田重回芳草萋萋,在季节的转角处,蛰伏了一冬,诗意的春天又回来了……

遇见一朵倾心的花,如同遇见一个倾心的人。清新的花瓣,入骨的幽香,历经风雪的洗礼后,美得更加一尘不染,玉心素雅,清婉洁白,惹人看上一眼便不愿离开了。与众不同的梅,固守着一抹出世的'人间清寒,寂静却独立,出众却不张扬,立在冬与春的荒凉处,凌寒怒放,赏心悦目,沁人心脾,蚀骨销魂,折煞了世间多少庸枝俗花?妩媚娇艳的桃花,洁白俏丽的梨花,华丽浪漫的樱花……任凭怎么去忌妒,群芳争艳也争不来一份梅的出世遗世美,禅意的美,无论是在冰天雪地中还是百花齐放时,梅永远选择静静地绽放枝头,开得无所畏惧,美得无法阻挡。出世的道骨仙风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凝聚的,从冬天走到春天,看破多少就换来多少脱胎换骨的坚韧,从骨子里灵魂里苦苦修炼出一种旷世静美,连时光都想一睹梅开的芳容,一时贪恋驻足竟忘记了前行的脚步。那一刻绽放的岂止是整个生命,而是梅交织一生的爱与恨。绽在诗人画家的心田,成了美丽的诗篇和风景,花开不败,愈久弥香,世上永远年轻的是那些散尽铅华的清丽诗句,素雅丹青,入目入梦,入心入情,如同心底那个深藏的温暖身影,想起时总会暖到落泪……

如果有下辈子,我愿意成为一朵被风雪洗礼过,被时光考验过的梅,开在腊月寒冬,开在芳菲春天里,用最长的花期等期一个前世的约定,直到你如期而至,在千千万万的花海里,你一定要记得沿着今世的脉络,今世的芳香,寻找我的方向,只要你悠扬的笛声响起,我一定会心有灵犀,心领神会。只要春风扬起,那一朵义无反顾地飘于你掌心的一定是我,每一瓣花上面都有我今生没有说完的话,花香里都有一首清新的小诗,和你在文字里再次邂逅,做你岁月里的永不凋零的书签,只要有我,你就永远不会再有孤独,陪伴你心安神宁地随着光阴不经意间老去,来生来世,延续今生的激情与力量,一定不会使其沧桑枯萎,此情不渝,依然是默涵芬芳……

篇3:城东早春的诗意

城东早春的诗意

《城东早春》

作者:杨巨源

原文: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

1、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2、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新春:即早春。

3、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匀:均匀,匀称。

4、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5、俱:全,都。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翻译:

最美的景致是在初春,

嫩绿的柳树才开始抽丝,

颜色尚未均匀,这时就应以诗家的慧眼,

赞美杨柳,歌唱春天,以唤起人们的热爱。

如果等到春深花茂,

就像皇家庭园上林苑那样锦绣满地,

那时,人人都会懂得去看花爱花,

就不需要你来多事了。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俗称“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平淡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前两句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言。后两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艳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苑繁花似锦,写景色的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如市。这后两句与前两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同时这也是比喻之笔,“俱是看花人”不仅仅是说锦绣满地,观赏花的人多,更是说人已功成名就,人们争趋共仰。因此,此诗的深层意旨是:求贤助国、选拔人才,应在他们地位卑微、功绩未显之际,犹如嫩柳初黄、色彩未浓之时。这时若能善于识别、大胆扶持,他们就会迅速成材,担当大用;如果等到他们功成志得、誉满名高,犹如花开锦绣、红映枝头,人们争趋共仰,就不用人去发现和帮助了。

全诗将清幽、艳之景并列而出,对比鲜明,色调明快;同时含蕴深刻,耐人寻味,堪称佳篇。

早春 古诗

古诗《早春》

诗意

田园早春作文

早春作文619字

乡城早春散文

初中作文:早春

韩愈《早春》赏析

早春古诗白居易

诗意广告语

早春的诗意(共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早春的诗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