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扬州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JIKC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诗意扬州(共含6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IKC”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诗意扬州

篇1::诗意扬州

在我的印象中,扬州是活在诗词和小说戏剧中的城市。李白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适于放飞离情别绪,也适于风花雪月,纸醉金迷,是个色彩斑斓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惹人遐思的地方。

4月6日的傍晚时分,我在大巴车上与扬州对视,寻觅唐诗宋词中的扬州意象,以解心中的疑惑。此时,正是阴历三月初,也是扬州最美的季节。李白诗中的“花”—琼花,在哪儿?我认为它应该遍布大街小巷才对,然而,没有。问过导游后才知道,要赏琼花,须在瘦西湖畔,看来只能等到第二天才能与那“聚八仙”做零距离的接触了。

车窗外,点缀着红色宫灯的古色古香的低矮建筑缓缓地滑进视野,一条条或宽或窄的河道滑出眼帘,翠柳碧桃俯拾皆是,让我想起黄慎的诗:“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重,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看来,扬州还是当年的扬州。路边一块巨石闯入视线,上书红字:联合国人居奖,我不由得一惊,被联合国认同的人居环境难道依照的是古代的标准?宋人曾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生活理想,千余年后的现代人怎能仍作古人的翻版?随着车子出了老城区,现代建筑才逐渐显示出截然不同的魅力,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花园洋房星罗棋布。我的疑惑才雨住云收。

吃过晚饭,带着微醺的酒意,我们由新城区步行入老城区,去体验传说中的扬州人逍遥舒适的生活。此时正是唐诗所云“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好时段。散步的人很多,其神情气质与上海人绝然不同。上海人的表情是倨傲的,步伐是匆遽的,扬州人则步履从容,笑声恬淡,语气平和,就连出租车的启动和停止都透出雍容的气度。扬州有句老话叫做“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意思是说早上扬州人吃包子、喝茶,晚上洗澡,其生活的惬意可见一斑。我用心观察一下,果然,各色餐厅和洗浴休闲中心随处可见。想起朱自清曾在文中缅怀:不进富春门,等于未到过扬州城,我便买了张地图,逢人便问:离富春茶社还有多远。奇怪,扬州人从不说“好远呀……足有几站地”,只说“快了,再过几个交通岗”,让我觉得走不了多远就会抵达目的地。于是兴兴然,边走边观赏“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的盛景,同时也在揣度杜牧在这里十年的生活该是怎样的富丽?否则,他又怎会在诗中流露出“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悔意?

然而,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了老城区的商业街,再问,答曰:就快到了。只是富春茶社还有一个小时就打烊了,并且晚上是吃不到三丁包、蟹黄包等美食的。我们只好止了前行的脚步,另寻扬州特色小吃店。选来选去,进了一家扬州包子铺坐定,要了几笼灌汤包,麻辣的、蟹黄的、绿茶的、桂花的都有。服务员边将包子放定,边传授我们吃包子的秘决: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依法炮制,果然味美鲜香,叹为人间美味,今夜不虚此行。至此,我终于知道那些墨客骚人爱扬州的风景、古迹和美人,但若无扬州的美食,怕也是留不下的,只是他们爱面子,不说而已。

跨出小吃店,站在路边,一辆人力三轮车停在眼前,车夫不说话只是用眼睛询问。咦?人力三轮车在我们那“较大城市”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名满天下的扬州怎么还未销声匿迹?出租车又闷又平常,也太快,人力三轮车正适合走马观花。讲定了价钱,上了车,我们才知道三轮车是电动的。晚风习习,柳枝漫舞,我又有点熏熏然,是因为在扬州么?车速不快亦不慢,朋友瞪大眼睛寻找街头美女,我不由得一笑,脑子里又浮出了杜牧,“俜俜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想必当年他与心上人作别时的扬州也是这般情态,只不过,杜牧更情有独钟。

第二天清晨,因为惦记着看琼花,所以醒得特别早,看见外面下了很大的雾,便担心雾里看花辨不清美处。好在赶到瘦西湖畔时,雾渐渐散去,站在大明寺前时,雾已所剩无几,心情开朗得近乎澄明。说真的,我不太懂佛法,也记不准那些金刚菩萨的模样,只喜看庙宇楼阁,享受那庄严典雅的气氛。大明寺是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园林风光于一体,鉴真大师在此讲法,欧阳修的足迹遍布寺内,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诗人都曾登临栖灵塔赋诗吟颂。于是,我怀着景仰的心情在寺内徘徊,默默谛听先贤的声音。

出了大明寺,没走多远就来到瘦西湖风景区的大门前。“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首诗就是瘦西湖名字的由来。顺着林间小径,绕过草房水榭,长廊短亭,我开始探访传说中的窈窕曲折的湖道。很快,那一弯秀水就呈现在眼前了。一带青碧的波光随风荡漾,如丝的垂柳间杂碧桃伸向远处,“绕堤柳借三蒿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弱柳春风疑举袂,丛兰挹露似沾巾。”这几句诗岂不正是眼前景色的写照?说实在的,北方也多柳,但柳枝的生长全无章法,绝不似眼前柳,所有的枝条一例向水,突显少女般的柔媚多情。扬州素有“绿杨城郭”的美称,柳树即为市树。当年隋炀帝开运河下扬州赏琼花,曾赐柳为杨姓,因此扬州处处植柳,又称杨柳。不过,杨柳再美也只是衬景,从它身后伸出的一树洁白如掌的花朵才是主角。花开得不是很盛,但莹润而炫目--八朵玉瓣小花簇拥着花蕊,散发出丝丝清香。潜意识里我认定这就是聚八仙,即琼花了。果然,导游证实了我的猜想。带着似曾相识的喜悦,我别了琼花,停在大虹桥面前。虹桥其实也很平常,就是一座如虹的桥,象形而已,传说扬州八怪常在此吟诗作画,我便多停了一会儿。但见丝丝柳絮在水面飘飞,潇洒而随意,扑朔而迷离。不过,我不认为它如韩愈眼中的“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它有它的自由和梦想,别人如何解得?

又赏过几处景色,我直奔廿四桥而去。看到桥上的字,我颇有些失望,原来以为廿四桥是二十四座桥,哪知只有一座!许是杜牧的多情干扰了我的思维--青山隐隐路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许是二十四位美人在桥上演奏的画面令他投笔寄情吧。二十四桥,记载了唐代的繁盛,也隽刻了宋代的萧条,姜夔的“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句子便是扬州25屡经风云变幻,几度兴衰辉煌的明证。

再往前行,登上人流攒动的熙春台,只见湖上画舫依依,人们笑逐颜开,据说这里是扬州盐商为皇帝祝寿的所在,可我只觉开阔轩敞,远不及二十四桥触动遐思。

除此之外,最喜欢的莫过于五亭桥了,据说从空中俯视,此桥上的`五座亭呈莲花形状,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救苦救难的观世间菩萨,想起大明寺内天王殿千手观音的佛像。五年前,我曾在网络上与人联对,曾出一上联:心有千千结,惟千手观音能解,一直未有恰当的下联,此时站在五亭桥上,正好面对绕堤的烟柳,不知“烟锁重重柳,只九重仙女堪分” 这句可否对得工整?对上也罢,对不上也罢,且看五亭桥下那十五个大小不一的桥洞,洞洞相望,洞洞相通,未免令我浮想联翩--若真的是在十五明月夜,每个桥洞含一枚圆月的倒影,岂非数枚明珠熠熠,尤其动人心魄?这正应了那句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中国月亮城—扬州,绝美!

游过了瘦西湖,我们又去赏玩个园与何园。这两座园林也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作。“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这是近代人对江南三座城市的评语。那么,扬州园林胜在哪儿呢?我决定一探究竟。个园的竹是我的最爱,不仅因其品种繁多,意境幽深,春夏秋冬四季假山的堆叠更见其匠心。不过,我更喜爱何园的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特别难得的是它独具的历史文化的修为。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我们虽在园中逛了一下午,却仍不知“庭院深深深几许”,其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串楼与复廊的精妙构思将东西二园与住宅连为一体,上下回环,左右逢源,循楼漫步,景物推移,一路变幻,耳目常新。转到后来,我竟不知南北东西了。更何况这里还有晚清市民生活的复制,让我在流连于精妙的园林设计的同时,还接受了晚清文化的熏陶。何园不愧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亦无愧于“城市山林”的美誉。

在扬州盘恒了两日,太短!它的戏曲、评话、雕版印刷、绘画都没有机会一一领略,实在是憾事。不过,有遗憾是好事,它会招引你再次寻芳。想起某位学者称:扬州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不管是爱好什么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所爱,那么它真是个万人迷!不过,在我眼里,扬州处处洋溢着诗情,时时充满了画意……

篇2:忆扬州的诗意

忆扬州的诗意

《忆扬州》

作者:徐凝

原文: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注释:

1、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2、萧娘: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

3、脸薄:容易害羞,这里形容女子娇美。

4、胜:能承受。

5、桃叶:晋代王献之有妾名桃叶,笃爱之,故作《桃叶歌》(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载)。后常用作咏歌妓的典故。这里代指所少女的代称或指思念的佳人。

6、觉:察觉。

7、天下三分:《论语》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勤。”

8、无赖: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有“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句,本意是可爱,反说它无赖,无赖正是爱惜的反话。陆游诗:“江水不胜绿,梅花无赖香。”也有可爱、可喜意。

诗意:

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

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

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

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

无赖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赏析: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的作品,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的情重,衬出诗人自己情怀的不堪,这是深一层的写法。

前两句“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极写当日的别离景象。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用一个“难”字和一个“易”字表达出来,不但不显得累赘,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别离后无穷的思念。

后两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在这思念殷切的时候,诗人唯觉一片惆怅,没有可以诉说的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但它曾照过离人的泪眼,好比对人有情,而离别后偏偏照着愁人,又好像无动于衷,这便显得“可憎”。诗人在深夜抬头望月的时候,原本欲解脱这一段愁思,却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所以说“明月无赖”。“无赖”二字,原本有褒和贬的两重意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的意思。但后世因为惊赏这种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诗人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古人律体绝句的结尾处,有时用一种叫做“一笔荡开”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一种“寄意无穷”的效果。这首诗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时即已“荡开”。说愁眉,说泪眼,虽然作者余情未尽,而其他的事情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揽入一轮明月,以写无可奈何的情态,体现了构思的险谲。这两句看似将全诗截为两段,实际上则是欲断不断,题中用“忆”字,将全诗连贯起来,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是一般滋味”。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宠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不是仅在月色。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无赖”的奇幻设想,也有它的渊源与影响。()《论语》中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勤。”不过这是赞颂周文王的句子,没有半点诗意。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而徐凝这首诗中的“三分之二”不但是诗意的,而且是新奇的。这些数目字,都不可以常理而论,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致使后世之人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此后宋人苏轼的《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不逊色。至于“月色无赖”,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春色恼人”,即运用了同一手笔。

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使人向往扬州的美好。这也许是诗人有意的安排,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的效果,令人为之惊叹。

篇3: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诗意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3、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5、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诗意: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

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

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赏析:

这首诗诗人写得极其雅致,优雅中见意境。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篇,表现手法委婉多致,可谓曲尽其妙。诗的前两句写景。首句先以山之隐忽难见真容和水之迢递远去,以远处的画面暗写友人不在身边,故对他思念之意生出。

二句以“江南草木凋”反衬地处江北的扬州的豪华热闹,是由人及景的抒情手法。在事实上江南若“草木凋”,江北就更应零落不堪。作者想象扬州就将是另一番大好景象了。这叫情至深时连天时气候都可为之改变。谢枋得认为这句写“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情虽切而辞不露”,是很有见地的。

三四句以想象之辞写扬州名胜之美景,表达了诗人欲与友人再次共游的渴盼。“玉人教吹箫”中的“教吹箫”只是虚言,实处在“玉人”两字,即是友人韩绰。此句一用以点题,二用来想象他的游踪,从而表明作者对他现状的关心,同时也就表示了对他的遥念。其间抒情之迹线不可不审视清楚。“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作者虽重在抒情,但在后世读者的心目中,其中对扬州胜景的赞美成分已大大超过前者,成为描写古都扬州的不朽名句之一。

有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张祜的“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王建的“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可爱之意)是扬州”等。本诗中的二十四桥,在宋代依然是文人墨客的描写热点,姜夔的《扬州慢》词中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写的虽是旧时胜地,表达的却是伤乱忧世的悲情,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王士祯以后为此桥写诗赞美的有7000余人,编成300多卷的诗集一部,一时蔚为壮观,成为文学史上的美谈。最后两句在清风明月之夜,心想友人是否和女子倚箫歌舞。此诗之美,在于景致优美,意境深远。

篇4:扬州

扬州市内外桃花在三月前后均未减少。

我带着一匹马穿过你的窗户,微笑着回到我身边。

你用飞花的视线充满了我的怀旧。

你用藤蔓的誓言来纠缠你以前的生活。你像水一样流过我期待的图片。

当夜间渗漏更深的时候,洗香蕉叶等残云破晓再次相遇。手指之间的笔划写了一段相思的爱情。你说爱我就像一只蝴蝶,刺绣了三个婚姻。追求你,不管秋天、霜和冬天的雪。打开誓言的手掌必须比永远更远。你的眉毛之间的纸伞遮住了所有的情节,只有折叠的风扇被通过了。

你是水墨画中我无意留下的墨点。我晚上没睡。你的微笑隐约出现在我的字里行间。一个枕头,烟,雨,燕然,半块新的墨水,很难解决尘埃落定的边缘。一半的温暖的梦,一半的珠帘,委婉的声音,通过雕刻的窗户。别染相思。我还是很小心你。清风酒,明月为晚餐,你叹了口气,这位先生没有还清柱子。马来了,打破了时间,没有遗憾,绝望地爱上了你。你是诗人的睡莲,在晚夏静静绽放。在荷叶下,锦鲤吐出几圈蜻蜓,离开了画面。

池塘边的柳树隐藏着多雨的季节,像雪飘过谁的后院。

篇5:诗意

人们,总以为诗意只有在雨中、雪中才能体会得出,殊不知,宏伟的长江中也有诗意可寻。

——题记

乘船于滚滚长江之上,漫步于雄伟大山之间,望着脚下那淘淘东流不回头的江水,我不禁想起那早已同风一起飘散的历史的硝烟。

转眼间,我已来到三峡,正自我陶醉在那万马奔腾的长江水时,耳畔不禁回想起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少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岸不断传来凄厉的猿啼声,天空中那些迎风飞翔,不停回旋的鸟群,风夹着白浪向前拍打而去……。抬头看那岸边的树,落叶萧萧而下,激流层层,给人以宏伟磅礴的气势。

忽然,江水转了一个弯,我眼前一亮,到了当年的赤壁了。看着水中泥沙仿佛还有残缺不全的武器,听着似乎还在耳边隐隐作响的千军万马的厮杀声,我好像穿过了时空隧道,来到了那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眼前滔滔的江水如千军万马般呼啸而过,击打着近处的山崖,激起层层浪花。江面上,两军互相厮杀,整个赤壁被烧得要化了一般,火光冲天,到处是烧红的铁甲,器械。火光中,我仿佛看到了周都督那翩翩自如的风度,镇定自若的笑容。此时的我不由得吟诵起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置身于滔滔江水之上,耳边萦绕着古典诗句,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我忘记了身边的一切,仿佛变成了一位古人,在这长江,诗意,画景中一直前行,直到永远。

篇6:诗意

诗是智者对灵魂的剖析。

阳光下解读一首诗,仿佛品味着我的人生。诗中朴实无华的文字能激起我心中的千层浪,诗中跳跃不息的符号能引领我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诗中浪漫深邃的思想情感能让我产生共鸣,久久记忆……

诗是对爱情的弥补,没有永恒的爱情,所以有永恒的诗篇来点缀,我愿是席幕容笔下的《一颗开花的树》,经过百年的乞求,苦苦的等待,只为见你在我眼前出现的那一瞬,知道你的出现,我会激动的掉尽身上的叶子,从而萎焉,隐支但这一霎那,爱情已成为永恒。

诗是对美的记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美丽稍纵即逝,所以有绮丽的诗篇来描绘,我虽不曾亲自到过康桥,但我已熟知康桥的美丽,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黑的艳影;那软泥上的青荇,柔波里的水草;那云,那清泉……还有那美丽的康桥,仿佛我已身临其境,撑一支长篙忘乎归去……因为有了诗,天际夕阳的美丽也将一直延续,直到很久,很久……

诗是对友谊的向往。高山流水的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一直引诱着我对纯洁友谊的向往。终于在《致橡树》中,我找到了平等、友爱、团结的友谊,这也成了我生命中永恒的追求。ナ中蕴含着一抹蓝色,一缕忧伤;一丝牵挂,一份祝福;一片阳光,一份希冀。

诗中包罗着天地万物,并赐于了它们喜怒哀乐的表,赋于了它们爱恨情忉的感情,使一切皆有灵性。

阳光下解读一首诗,仿佛品味着我的人生。但不知是我在演绎诗篇,还是诗篇在演绎我的人生?

诗意

扬州导游词

诗意广告语

诗意散文

诗意签名

扬州景点导游词

扬州英语作文

扬州作文400字

扬州酱菜作文

扬州导游欢迎词

诗意扬州(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诗意扬州,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