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散文观参考(共含8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ibaa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知道自己无法用很确切的语言来回答什么是散文。在我的感觉中,散文是可以包括随笔与小品文在内的,有别于小说、诗歌、戏剧的一种文体。有位老师给它下定义为:自我,自由。概念: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自由,是其精神内核。真实,是其生命之源。它是人的心灵史和情感史。
用这种文体写,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不受形式约束地自由地抒发自我的内心情感,换一句话说,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借这种文体表达人的情感,描写山水给你带来的乐趣,当然也可以借任何与你有关的物,托物言志。
散文的文体属性为何?中国几千年的散文发展史给出的答案为:散文既姓“散”又姓“文”。概念上,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阔、语言优美、形式自由、文情并茂并富有意境的文章体裁。
有了老师与搜索来的定义与概念,我才明白了以往的自己真的不懂什么是散文,更没想过自己也要写一写“我的散文观”,真是难为我的,可作业还是不能不做。硬着头皮,搜索枯肠来完成这个作业吧。
一、散文应该是真情实感的表露。
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之源,也是好散文能流传下来的生命力。我一直认为用矫情造作的情感而成的文章,如朽木不可雕,如干枯的河没有流水的存在,终会被人废弃。用真实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心声,即使没有华丽的词汇修饰,照样能打动人心,唤起灵与灵的共鸣。如孙犁的散文《亡人逸事》,朱自清的《背影》等,无不以真情打动读者。
用真实的情感写作,更能随心情写出自己某段时间的心路历程。如我自己曾在到期间,由于孤寂的情愫的.到来,身在异乡的无助之感,常常于夜深人静之际来到身边。于是就借散文这种文体发泄出来。那时的情感源于自己的内心的真实体会,凝于心,聚于网,建构我个人文集,发在红袖网站的云海放牧的《冲浪之旅行》中。(有《子夜独语》、《心绪》等。)
真实的情感也是最自由的,最自我的。很多时候写作的人是与别人无关的,为的就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为的就是发泄自己的某种情绪,没有功利左右,也无需要任何写作的理由,不是作业,不必在乎老师的评点,只需对自己的心灵负责。我想这就是散文的魅力所在,它用真情实感承载着每一自我的、普通灵魂的呢喃,与此同时也用真情去打动并感染着读者。
二、散文应该是美的。好散文不仅具有文笔之美,也皆有人情之美和人格之美。
有人说:“散文是人格的再现,是生命的品质,辞约旨达,衔华佩实,平常又不平常”。我是很赞同的。
文笔之美,看似散文外在的表现,实质是作者的内在的文学功力的外射。当作者选用适情达意的语言,他就会把文字写得整洁,自然,流畅又富于诗意。如此优美的文字,怎不会给人带来美感呢?我还认为优美的散文恰如一首无韵的诗,文中并不缺少诗情画意。作者用美文呈现人性之善,读者用心情体会人情之美。
用我之笔,写我之心,抒我之情,阐我之思。人格之美也通过笔端流淌于美文之中。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写人记事,都可以让作者与读者从美文之中享受到散文的美,记忆美丽的片刻,培养高雅的情趣,陶冶人的情操。在片刻休憩得到心的愉悦,短小的美文是可以胜任的。
散文的美,是作者写散文时启用的具有弹性和张力的内心语言反射出来的。能具备这样的运用语言能力,这不仅需要作者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语言,也需要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及为人处世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的作者所写的散文,读者才可以在欣赏之时,醉心于文中语言的优美而让其精神得到升华。
写散文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心境。能把自我的忧伤之情化为一篇散文,用散文的美抒自己的悲情,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呢?
我认为散文应该是美的,是作者用这种文体书写自我的真实情感时,更应注重文笔之美、人情之美、人格之美,这也是散文的长久生命力之一。
三、散文应该是自由的。
“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我理解为写散文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散乱的思绪,可以用文串起;散落一地的故事,可以用精神支起;困惑的心情,可能用思想收起。支取的自由,来自于心的自由。散文的自由,来自于情感的自由,表达方式的自由。
哲理性的散文,是说理的,载道的。可能以议论为主,但绝不排除其他的表达方式。如毕淑敏的《写下你的墓志铭》。
抒情性散文,要抒真情实感之际,也不妨用一用说明的方式记录自己内心的感悟。当然也可引用小说的手法进入散文,直接用刻画人物来抒情。如林彦的散文《夜别枫桥》。
写景记事散文,也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也不妨用对话的形式,拟人对歌,应该也是很有情趣的吧。我是这样看待散文的自由的。
散文的自由,是一种从容随意,是流于心的自由,源于自然的淡雅,质朴;而不是放荡的人性之恶的自由。
散文的自由,不在文字与表达方式的纵容散漫。若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天马行空,一味凭直觉写就的文字,不能称之为“真自由”。自由的意义,在于思想凝炼时,文笔锻造后,对于思维的自如把握和裁剪,对于文字的灵活释放和拾掇,文笔的恣意散漫,难离主题评说,想象的纵横跳跃,终有神韵的牵扯。这就是散文写作的“形散神不散”的真意蕴。
因此散文的自由是:“自由疏放。散文手法灵活,无固定格局。可浮想联翩,随意点染,时而叙述描写,时而议论抒情,可点睛蕴籍,可托物虚实,风格各异。这里要注意应散慢而不失纪,自由而有准绳。散文在“自由”与“限制”的关系是辩证的,没有自由的散文无异于勒缰之马,但也不是‘为所欲为’和“‘我行我素’”。
真实的情感寄寓于美的文笔;美丽的文字载着人性之美、人格之美,沟通着作者与读者的心灵之声;自由、自我的文体述说着的心路历程。这就是我的散文观。
我的诚信观散文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可以说没有诚信就失去了可以依靠的“朋友”。在我看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诚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其一,对金钱的诚信。说到金钱,我最先想起的'是借钱,而借钱最重要的就是讲诚信。以信用卡为例,如果你用了信用卡后没有去银行还钱,银行就会把你告上法庭,并将你拉进不守信用的“黑名单”,让你做事处处碰壁,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信用卡强调的就是“信用”二字。
其二,对事业的诚信。在各行各业中,无论是从事工作还是人际交往,都离不开诚信。比如说有一个人约你谈一件事,一件工作上的事,但你爽约了,那么对方对你的印象将会非常之差,尤其是那些生意上的事,一次爽约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笔生意,更可能是一个能让你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其三,对家庭的诚信。这个问题最容易发生在新婚夫妻身上,夫妻两人往往会因为一个承诺没有兑现而闹翻,甚至离婚。在我们小孩子身上也容易发生,父母已经答应了和孩子一起出游,可有时也会因为临时有事而爽约,一两次不要紧,如果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不守信用,这也会影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树立积极的诚信观,真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鲁迅散文《我观北大》
因为北大学生会的紧急征发,我于是总得对于本校的二十七周年纪念来说几句话。
据一位教授的名论,则“教一两点钟的讲师”是不配与闻校事的,而我正是教一点钟的讲师。但这些名论,只好请恕我置之不理;——如其不恕,那么,也就算了,人那里顾得这些事。
我向来也不专以北大教员自居,因为另外还与几个学校有关系。然而不知怎的,——也许是含有神妙的用意的`罢,今年忽而颇有些人指我为北大派。我虽然不知道北大可真有特别的派,但也就以此自居了。北大派么?就是北大派!怎么样呢?
但是,有些流言家幸勿误会我的意思,以为谣我怎样,我便怎样的。我的办法也并不一律。譬如前次的游行,报上谣我被打落了两个门牙,我可决不肯具呈警厅,吁请补派军警,来将我的门牙从新打落。我之照着谣言做去,是以专检自己所愿意者为限的。
我觉得北大也并不坏。如果真有所谓派,那么,被派进这派里去,也还是也就算了。理由在下面:
既然是二十七周年,则本校的萌芽,自然是发于前清的,但我并民国初年的情形也不知道。惟据近七八年的事实看来,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很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自然,偶尔也免不了有些很想勒转马头的,可是这也无伤大体,“万众一心”,原不过是书本子上的冠冕话。
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自从章士钊提了“整顿学风”的招牌来“作之师”,并且分送金款以来,北大却还是给他一个依照彭允彝的待遇。现在章士钊虽然还伏在暗地里做总长,本相却已显露了;而北大的校格也就愈明白。那时固然也曾显出一角灰色,但其无伤大体,也和第一条所说相同。
我不是公论家,有上帝一般决算功过的能力。仅据我所感得的说,则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者,总有着希望的前途。
今天所想到的就是这一点。但如果北大到二十八周年而仍不为章士钊者流所谋害,又要出纪念刊,我却要预先声明:不来多话了。一则,命题作文,实在苦不过;二则,说起来大约还是这些话。
十二月十三日。
解读
本篇是应北京大学学生会邀请,为纪念北大成立二十七周年而作。这是1925年年末,攻击鲁迅先生的人,给他扣上一个帽子,称他是北大派。
派别这样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思想里是不好的名词,拉帮结派,旁人看来,就觉得危险。什么“党”,什么“帮”,在古代都是罪名,如果有人指他人为帮派,便是把这些人当作了敌人,准备着加以攻击了。反动政府打击迫害进步人士,常常就把“派”祭出来,深文周纳,强加罪名。
但是鲁迅先生却宣告说,他并不惮以北大派自居。
因为他说得明白:和“北大派”联络到一起,并非是私人的利益或者地域的联系,而是自蔡元培先生改革以来,一直提倡和发扬的北大精神:其一,北大是常为新的,其二,北大是与黑暗势力抗战的。
这样,北大派其实并非单是北大一个学校的派别,而是整个中国民主精神、科学精神、革命精神的代表。作为“北大派”的人们,其实是因为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而聚集的,中国最富于生命力的一部分。当时段祺瑞政府下令断绝北大的教育经费,对于在困难中抗争的北大师生,这正是一个有力的支援。他们将与一切能使中国走向新生的力量,归属为同样的一个“派”,纵然被压制,被攻击,这样的“北大派”,却实实在在是中国的希望。
我观笼中鸟儿散文
都说笼中鸟失去了自由,是可怜的鸟儿。我也支持了好多年这个观点,可是,最近却有了改变,不妨与读者朋友一议。
如果附近有养鸟儿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很少有甚至根本没有笼中鸟儿在笼子里哀叫或挣扎的,相反的倒是每每会看到那些笼子里的,总是悠闲地享受着主人送进来的吃喝,食罢饮完,便整日唱着小曲儿跳着舞蹈。
主人听之观之,当然眉开眼笑。
我以为,笼中鸟的歌声和舞蹈,是它们在答谢主人的恩典,并非是发泄自己的什么烦恼,哪有用欢快的歌声来倾诉哀愁的呢?
凡笼中的鸟儿,都是同类的佼佼者,并没有俗鸟儿。蠢笨的呆傻的,想进笼子,主人也不会要。对那些被误选的傻鸟儿,主人也会在发觉后毫不吝惜地给扔掉。所以,可以断定,能够幸存下来的,都是好鸟儿。
能够养笼中鸟的人,不是闲人就是雅士,闲和雅无不需要趣味儿来滋养。这样说来,那些笼中鸟儿也是在用自己的本事跟主人做着一笔公平的交易了:鸟儿得到的是养尊处优的待遇,主人得到的是鸟儿逗出来的'无以言表的乐趣儿。
笼中鸟儿,自打进了笼子,便可饮食起居安全无忧,即便有猫儿狗儿在外边对美色垂涎三尺,也智能是干瞪眼而已。主人是会极力保护它们的心爱之鸟儿的。至于,被馋猫儿等牲畜硬撕扯碎了的倒霉鸟儿,也是意外的个例罢了。
与笼子外面的同类们比起来,它们除了不能自由飞来飞去,别无任何损失。而那些飞来飞去的鸟儿,也只不过是为一口果腹的饮食奔波。飞的姿势再美,又有谁会注意到?就别说什么欣赏了。而没有被欣赏到的机会,岂不是白白具备了那素质么?这正如埋在土里的金子,不被发掘出来使用,也就是一金属而已。
再说了,就是随便给鸟儿自由飞翔的机会,又哪有一只鸟儿有能力飞到天空的任何角落呢?可以抵达的也不过眼前四周很小的范围啊。
还不如珍惜眼前笼子那么大个地方,尽力发挥出自己的本领,从主人那里赚得自己应该得到的报酬呢。
当然得承认,并不是每一只鸟儿都喜欢成为笼中之物,更不是每只鸟儿都有资格成为笼中之物。
所以,笼子外的,大可去发挥自由自在的个性,笼内的呢,既然被限制了部分自由已成了宿命,那就顺其自然。
鸟儿的精力毕竟有限,将有限的空间利用到最好,要比面对的广大的空间却茫然是从,会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以前,曾很厌恶那些用笼子养鸟的行为,认为那是对鸟儿的戕害,如今,却突然觉得,养鸟儿者是在娱乐的同时,也给那些适合在笼子中生活的鸟儿一个特别的实在的活着的方式。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凡是,存在即合理。
写此拙文之目的,唯愿笼中笼外的鸟儿们一样安好地活出自我吧。
我观人生三天短篇散文
每天早晨都是新的今天开始,每天夜晚都是今天即将过去。所有的今天都成了昨天,而所有的明天也将迎着朝阳,成为新的今天。人生只有这三天,记录昨天的日子有多少,那是自己的年龄,现实生活的状况都在今天,而明天有多少,那永远都是未知数。
有人说,要把今天当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这也可以理解。近日,一位老朋友的丈夫刚刚退休就突发心梗与世长辞了,有再多美好的明天都化为乌有,令人十分惋惜。
今天是哪一天?今天是昨天的明天,是明天的昨天。虽然今天只有一天,但所有的昨天都是今天的历史,所有的明天都需要成为今天。因为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交接日,所以要过好每一个今天,才会留下辉煌的昨天,才能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昨天、今天和明天如同步步登高的台阶,温故知新是说昨天的意义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了有一个更好的今天;憧憬未来是在把握好今天的基础上去攀登美好的明天。走的.台阶越多,才会站的越高,才能看的越远。
我的人生三天重在今天,无论昨天如何,关键是今天怎样,不必问明天咋过。脚踏实地,快乐的过好今天足矣,我只是希望有更多的明天都成为今天。
富兰克林说:“今天是人生唯一生存的时间。”这话很有道理,因为昨天是生存过的时间,明天是还没有生存的时间,只有今天才是正在生存的时间。豁达的人不计较昨天,聪明的人不期盼明天,成熟的人不虚度今天。
说人生观是人的立足之本,并不为过。但世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自然也就没有了统一的人生观。
人生观有时是人生的一种习惯势力。炎热天,女人喜爱着裙, 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习惯于用裙子装扮盛夏,你要是因此,说人生观没什么稀奇,或者胆敢说人生观就是女人的裙子,那堕落的帽子非你莫属。犯众怒的下场和某个时期的阶级敌人差不多,即使不是差不多,也难免被翻白眼者恶狠狠地斜视着。我的意思是实际上好多去了拥有人生观的能力。
调侃有实力的人生观是不明智的,那是与智者剥皮,肯定有愚蠢之嫌,不,没有之嫌,就是愚蠢、愚不可及。人生难得糊涂,大多数人宁愿人云亦云,也不愿让人生观回到本来面目。人生观是沉默者的T恤衫,没有人拒绝穿,也没有人从心底认为非穿不可。
在一个群体氛围内,默认的人生观很重要。比如你强调,其实,猪生观、土鳖生观,也是有的!那就大不敬了。如果你周围有核心的`人生观,你是要拱卫的。所以必要时,你得收藏你舍不得的人生观,自觉而恭敬地地戴上人生从属观的帽子。一颗红心向太阳,你不产生能量照样辐射正能量!
我常常想,有人生观的人,活得靓美,就不自觉的想起牡丹花,众香国里谁也比不过它!把牡丹喻人生观的极致,我可以接着想,一只飞翔的鸟,一定也有鸟生观,那么花下绿叶,必有叶生观。其它还有根生观、土生观,绿荫下捉虫的公鸡的鸡生观,这么多万物竞自由的物生观,莫衷一是,我不得不跟在后面创立一个我生观。我是个独立于人们之外的孤独者,我如果不我生观,就会被人奴役成奴生观,被人欺诈成诈生观,不亦怨哉!
与智者嘲笑是不明智的,你会被烙上不识大体,不分皂白的懵懂者!所以我有我生观,从不敢与人明示。一任我生观在我沉默的生平里沉浮。
终于有一天,我糊里糊涂地醒了,并糊里糊涂地与猪生观、土鳖生观对照了一下,才发现我生观与它们竟是如此悲哀地不谋而合!
比如猪生观,拱土就可以止痒,从而略显快感快慰快乐!我真羞于说猪生观乃我生观之芸花一现。再比如土鳖生观,土鳖被养在灶灰里,鳖丁兴旺,老少同堂,其乐融融。忽而土鳖中有不安分者冒出,试图爬到墙角,孤苦伶仃地去自生自力 !众土鳖以为它神经错乱了,不智之极。土鳖们恨不得群起而攻之,大有恨鳖不是人的遗憾,否则,它们一定要踩死那只,存有非分之想的小瘪三。
另一个世界有幻想,土鳖中有向往者,我生观岂可因自私而不如土鳖是也!
呜呼!我生观我行我素必遇土鳖样的种种不安,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观-散文诗歌
冬的露骨,倾尽了那柳树的繁华。
即使躲在窝里的麻雀也不得不缩着脑袋半蹲这。
乍暖的春意下,那嫩芽儿早在炮竹声中悄然显现。
昨个还觉得那只是一片颓树而已呢!
初一已过,那树下还拴着一直精瘦的公鸡。
时而环顾四周,时而啧几下脚下的菜叶,
几日下来,它的啼叫不免嘶哑了几分。
在凛冽的大风下,依然能傲视四方,
显然它再怎么摆弄脚上的绳索也摆脱不了命运的摆钟。
今天没有太阳,隐隐有下雨的意思。
也许这使外面的'动物烦躁起来了吧。
还是那公鸡,它不停地拍打着翅膀,还不时的耸起全身的羽毛。
但他为什么还在吃呢?
这只是在为餐桌上的美味徒增几分肥油罢了。
在不为人算的生命中,我的那几分肥油,
又去向哪里?
世间诸事,行惯性而为,
或其延伸而成。
活着,就只有那嘴边的美味了吗?
长春观散文
一
作为一次奔驰的目标,长春观并不遥远,只需二三个小时就可到达。但是,若要探摸它的渊源,即使我的想象长出翅膀,也难以飞越历史的厚度,打开它扎根深处的那个王朝鼎盛繁华的模样。
二十年前我曾拜见过它。长春观就像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蹲在小南海对岸,白玉山的一侧;当时,它正远望着起伏的山冈和渺渺碧水深思呢。我想,既然它已经修炼了上千年,就让它继续安静地修炼下去吧!
这一次,当我又真切地站在它面前的时候,忽然发现它焕发了炫目的生机,似乎返回到了它的童年。难道是长春观的命数中本就含有逢春必兴的运理?还是它从时代的春风里嗅出了盛世的味道?
二
神仙高高在上,一直保持着慈祥。无论信徒、香客还是游客,若要膜拜或瞻仰,就必须以虔诚的姿势认真捡拾高筑叠垒的石阶,把凡尘中的灵魂一步步抬高,升华至神灵的位置。
大殿庄严,诸神端坐;庭院中太极八卦照应着日月,神道高深莫测;飞檐画栋,琉璃瓦盖顶,神的世界里金碧辉煌;般若彩旗飘荡,香烟氤氲袅绕,漫溢的神性昭示谁人可以看破?此时此刻,立身其中的我不能有任何作为,唯有“止语”;放缓脚步,用心聆听。
玉泉圣水,是神爱世人的直接证据。泉水甘洌,经年不竭;饮一口,不仅可消灾祛病,而且还能滋润心空明澈;玉泉旁有高大的青松作证,来取圣水者络绎不绝。
三
长春观里有很多神位,有的在正殿受供,有的在侧殿接香,有的在山门处站立,有的在凌空里端坐。我在神殿之间行走,怀揣敬畏只看一眼便迅速退出——因为他们早已知晓了我五百年前的来历,也都看破了我五百年后的.归宿,而我自己却浑然不知。
人们点燃香火,跪拜在诸神的面前;神仙总是面带微笑,俯视着信徒的诚心。大慈大悲,有求必应;心存善良,必得福果;放下恶念,立地成佛。只要心有诚意,必有神仙的垂顾和灵验。混迹于江湖的芸芸众生,哪个不需要请告神的暗示、消弭心中的块垒?
道观里的玄妙太深,离开尘世的距离太远,决非凡人可以企及,而大地上的翠绿与金黄又太具诱惑和迷人。游览和瞻仰之后是轻轻的离开,离开如飘渺在大殿上空的一缕青烟。回到属于自己的红尘中去,让长春观继续静坐。
★ 元宵观灯散文
★ 早春观鸟记散文
★ 我之孔子观
★ 我的文字贬值观
★ 我的友情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