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文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共含13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innyli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论文
一、通过对古今物理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
又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通过对我国历史上有关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树立了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介绍学生课后阅读文章后的“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激励。
另外,要结合课本中安排的许多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小论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和积极上进的品德。
三、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艺术技巧。
物理课文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四、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决心。
物理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是和生产实践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物理教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
比如,从绪论课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教科书和教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教材的安排看,提到:现代生活中广泛用到物理知识;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矗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的应用。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有实际应用的事例。比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最后总结到,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物理学对“四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1] [2]
德育要寓于音乐教学之中的论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历来的教育都把“传道”放在培育人才的首位,所谓德育,正表明了培育品德的重大意义。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性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情感的艺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更为培育人的品德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培育品德应贯穿和渗透于整个音乐课程教学中,并为学校的德育教学发挥音乐特有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展开的,还包括爱家乡、爱劳动、爱科学、尊敬师长、互助友爱等。同时,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要寓德育于美育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一、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
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演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毅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笔者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饶、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二、利用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化,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要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好作品介绍呢给学生,如周杰伦的中国风的歌曲《千里之外》、《青花瓷》等。另外,在弘扬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也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优秀音乐作品,如把古典交响乐与现代电子合成技术很好结合的雅尼的音乐,他的音乐中洋溢着浪漫的诗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教学中保持开放的姿态,通过音乐为学生打开另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音乐更生活化,提高学习的兴趣,令学生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从而具备良好的修养。
三、把德育教学做到课堂内外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来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设境悟情,使德育内容活泼,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战歌时,转录了天安门前升旗仪式鼓舞人心的壮观场面,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体验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熏陶。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到街头义务扫地、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洗衣服等,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吗,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作为音乐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要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更要把情感融入教学中,用真情实意打动学生。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寓德育于实习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实习教学之中赵淑琴
摘 要:技工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训一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技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实习教学和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是技工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生产实习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专业技能得以提高,而德育工作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所以,只有寓德育教学与实习教学中,才能使学生提高技能、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技工教育实习教学德育工作
技工教育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途径,生产实习教学是技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产实习过程中的德育工作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所以,技工学校不仅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专业技能训练,更要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教育学生怎样去学习,学会操作本领,还要教育学生怎样去生活,学会适应社会,更要教育学生怎样去做人,做到又红又专,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要想达到这个目标,笔者经过多年指导生产实习教学的经验,认为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实习教学的始终。现就加强实习教学中的德育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疏”字当头,防患未然
来自农村的同志都知道,在风雨到来之前人们总是要疏通渠道,筑坝修提,让洪水按人的意愿流淌,一个班主任或一个实习教师,在自己班级或岗位的问题出现之前,要能看出苗头,采取措施,消除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条件,引向正确的道路,防患于未然。每当学生下厂生产实习前,首先给学生指出可能遇到的问题,讲述往届学生曾在实习中的经验教训,指出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教育,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到厂后要做好师生、师徒、学生与车间领导之间的疏通工作,使他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班主任还要注意加强与实习单位师傅及学生之间的联系,遇到问题随时调查处理,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习学生多、点多线长、分布零散,班主任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抽出时间到学生所在的岗位跑跑转转,观察、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要和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交谈、交流学生的实习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坚持“疏字当头”,防患于未然的作法。首先要勤,要脑勤、腿勤,班主任的思想要走在班级的前边,做到“哭声、叫声、叹气声、声声入耳;校事、班事、社会事、事事在心。”
二、“导”字领先.晓情与理
“防患于未然”这是班主任的心愿,要完全做到困难很大,“除草三遍根难除,人教十年错还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出现问题是难免的,出现后怎么办?简单粗暴生压硬批,势必压而不服,“按下葫芦起来瓢”,闭塞耳目,放之任之!必然导致问题丛生。“数不清,理还乱”。在处理学生发生的问题时要坚持“导”字当头,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犯一次错误,长一分见识,得一分启迪。
坚持“导”字领先,要求班主任和学生心贴心,了解其喜怒,为学生分忧解难。下厂实习学生比较分散,不能将一个班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要想了解学生的喜怒,就必须多跑多接触,多谈心,掌握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同学感到班主任老师时刻在关心他们。坚持“导”字领先,要做到晓情喻理,使学生口服心服。我认为“导”决不意味牵着学生跟自己转,而是给学生以正确的途径,思考的武器,让他们自己迈出步子,在问题面前做出自己正的确选择。
三、“爱”字于心,相互信赖
教育学生一定要爱学生,要常将“爱”字记于心间,时刻关心学生。爱学生,要像慈母爱孩子那样,对表现好的要爱,对表现差的也要爱。因为爱使彼此情理相通,情通才能理达。这样正确的道理更犹如股股清泉,渗进学生的心田。这种爱的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教育因素中是一种最有效的催化剂。当老师像慈母一样对学生同情,关心、信任、体贴和帮助时,自然地激发起学生对老师的尊重,爱戴和感激,从而促使他们向教师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师生之间会相互信赖。这样的教育是愉快的,其效果也是显著的。
四、“严”字为主,严抓细教
俗话说:“教不严,师之过”,“严师出高徒”。也就是说,教师的要求越严格,学生受益越大。这是因为“爱”表现了教育工作的策略性,“严”体现了教育工作的原则性。前者是方法后者是立场。有“爱”无“严”,只能是骄惯和放纵,学生不会成才。班主任工作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要懂得“严是爱,松是害”。做到“爱有原则,严有分寸”,还要具有诚心,耐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在学生下厂实习期间,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下厂后学生分散了,与社会上的人接触多了,思想,行为都变得复杂了,学生的心也散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严抓细教才能不出事。我的做法是:1、以车间(岗位)为单位,成立实习小组定期开会进行纪律讲评,实习研讨,操作小结。同时加强各小组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提高。2、与家长取得联系(电话联系,书面联系)重点采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互通情况,共同教育。3、分片联系,了解学生在社会上的表现。4、实习教师与班主任多联系,互相交换意见,共同管理。
通过严格管理和耐心的教育,促进班级的团结和进步,促进同学之间,师徒之间的密切合作,使实习工作顺利进行。
五、“教”字在前,寓教于乐
实习中,班主任和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教”字在前,认真指导学生实习操作,手把手教他们,使他们学到真正的实际操作本领,达到考工标准要求。实习期间,利用空闲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富于时代性和教育性的集体活动。把思想性、知识性、和娱乐性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受到有益教育,而且得到情操的陶冶和行为的训练。例如在学生实习期间经常性的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文体活动、实践活动等,把青年学生的精力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以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能力,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活动开展得好,班级面貌就好,学风就正,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考”字把关,又红又专
实习教学中,除了经常性地考核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外,还要注重学生的操行表现。考核可以看出一个人,一个班级的好坏。在每个实习教学点,学校、家庭、实习单位,联合建立德育工作网络,成立考核小组,制定明确教育目标和措施,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小结,讲评当月的操行情况,对操行差学生及时提出帮教措施,制订教育计划,充分发挥联合育人的作用,加强教育管理的过程考核。同时,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考核,落实“四有六定”的各项规定,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过硬的本领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素质,成为又红又专的有用之材。(作者单位:第二输油处)责任编辑:赵晨龙
朱可
在新形势下,企业只有不断坚持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队伍创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新的任务和所要研究的课题。
当今,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容易诱发职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滋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敢于突破现有的思维定势,善于冲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凡是能有效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有利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有利于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都应当大胆地应用和推广,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的发展环境。
一、新形势下构建和谐企业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课题、新要求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以完善为主题的新阶段,在当代世界汇入”竞争中合作”为特征的新潮流,追求并实现企业内外部和谐状态,就必然地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理念,一个社会只有在和谐状态中才能顺利进步,一个企业也必须在和谐状态中才能继续发展。因此,构建企业和谐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同时也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谓和谐企业,是指一个有序的充满活力的企业,其内涵,一是企业各组织之间的和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企业中的党组织凝聚力强。二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和谐,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心,协调有序,既追求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三是企业内部关系和谐,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干群团结一心,充满活力。职工利益得到充分维护,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发挥,职工间互帮互助,诚信守信、融洽相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课题、新要求。
(一)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更新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要在继承和发扬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新鲜经验,充实和完善新的内容。要着眼于解答和解决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着眼于维护和促进企业和谐安定和发展,为职工办实事好事,在办实事好事中贯穿思想教育,在服务职工中引导提高精神境界。
(二)构建和谐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提出新要求。”和谐企业”的提出,是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衍生而来的,与企业的经济建设、民主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位一体,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致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这一变化,服从和服务于构建和谐企业的新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做到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得到贯彻落实,又要充分发挥培养企业员工健康向上精神风貌的企业文化功能。
(三)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创新机制。和谐企业应该是一个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可靠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创新,是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按照我国当前企业的管理实际,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对传统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进行整合和创新,要形成畅通的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把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企业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要健全和完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应急机制,从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高效运转,充分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重要作用。
(一)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的作用。企业和谐的基础是职工个体的和谐,而每个职工自身和谐的关键又在于心理和谐。当前,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企业改革改制、结构调整、人员分流等,事关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势必会影响企业职工,产生烦燥、焦虑、冲动、低沉甚至抵触情绪。这些疑虑和消极情绪化解不开,必然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和心理疏导的着力点放在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善于从苗头上发现潜在的思想问题,从渐变过程中预测到突发的可能性,切实帮助职工解除心灵深处的困惑和疑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健康的心理参与企业改革改制,自觉地投身到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中去。
(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舆论和激励鼓励作用。企业最基本的和谐是干部职工政治上、思想上的和谐,这种和谐突出地表现为全体人员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进而把人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巨大的精神合力。而要做到这些,思想政治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正确的导向作为第一使命,促进干部职工观念创新。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客观地、准确地摸清和掌握企业干部职工所关心、所期盼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创新思想观念,解开思想疙瘩。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关心和激励职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思想保证。
(三)加强党的建设,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组织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党组织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程中,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战斗堡垒,使党员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先锋模范,必须大力加强党的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要通过各种教育学习教育活动,达到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广大党员的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时时处处事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和影响周围的职工,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实践活动,促进”人企共同发展”,为构建和谐企业,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组织保证。(作者单位: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能源动力厂)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一、通过对古今物理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
又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通过对我国历史上有关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树立了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介绍学生课后阅读文章后的“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激励。
另外,要结合课本中安排的许多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小论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和积极上进的品德。
三、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艺术技巧。
物理课文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四、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决心。
物理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是和生产实践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物理教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
比如,从绪论课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教科书和教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教材的安排看,提到:现代生活中广泛用到物理知识;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矗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的应用。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有实际应用的事例。比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最后总结到,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物理学对“四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四化”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但滴水成河,积沙成塔,一个标点、一句话、一道习题、一个实验,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粱国强
广东梅县华侨中学(514700)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德育大纲》指出:“中学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按照大纲的要求,充分利用数学教材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立志成才教育,用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化学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数学是以逻辑思维的方式对客观世界进行的抽象反映,在众多数学概念中处处充满着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例如,数学中有大量对立统一的事物,我们通过对相近或相逆事物的分析比较,渗透“对立统一”的思想。如多与少,大与小,正与反,动与静,精确与近似,有限与无限等概念、方法,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比较而存在。这些对立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联系”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基本观点。数学中存在着多种联系,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既可深刻认识这些概念、公式,又可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也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基本观点。“发展”是事物的必然结果,数学知识也是如此。通过教学,让同学们知道,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又是发展变化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因此,看问题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质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数学教材包含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前人创造出来的,其中相当部分是中国的数学家创造的。在教材的引入中,介绍我国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无疑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祖辈的敬仰。
数学教材中有不少例题、习题、练习是有关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粮食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教学中有意识地做好这方面教育,从而在学习数学中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学生的思想道德、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单靠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在工作中还注重开辟“第二课堂”,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德育渗透。如布置出“数学报”、数学学习园地、开展数学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在各种氛围和情景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把思想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不用严厉的训斥,也不用空洞的说教,而是用教师自身的师德表率,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提供无字的教材、无声的教育。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品德、良好的素质融入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一般说教难以产生的教育效果。教师要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勤,带动学生的勤,以自己不怕困难挫折、奋发进取的人格魅力,激励群体意志。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意志攻克学习上的困难。
实践表明,通过有意识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其他思想教育,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实施素质教育,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中,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总目标,“……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是每一位物理教师的职责。
一、物理学本身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物理模型的建立等,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加以总结和推理得出的,即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这完全符合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都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物理学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及其运用的国家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墨翟和他的学生的代表作《墨经》是世界上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最早记载,其中也记载了我们的祖先在力学、光学、声学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人民就发明了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汉唐以王充著的《论衡》为标志,记载了大量的力学、声学、热学、电磁学等方面的许多发现。北宋科学家沈括有巨著《梦溪笔谈》,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地、准确地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这比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才观察到地磁偏角的现象早了四百多年。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其中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美妙的声音现象,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中,蕴藏着及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
三、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物理学家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美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比如,科学家牛顿勤奋和悉心钻研是他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科学技术,在短短四十年里走完欧美资本主义几百年走过的路程,这些成就与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原子弹的试验成功、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等,都证明了我国有一大批热爱祖国的优秀物理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正如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刻苦学习,专心致志的科学家安培,欧姆坚持不懈的故事,自学成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等,这些科学家的事迹如同一颗颗明珠,光彩夺目,照亮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树立起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
总之,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地影响,而且对物理教学本身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寓德育于英语教育教学之中
如何寓德育于英语教育教学之中文/于桂复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孩子们成熟早,但近年来社会上不断发生谩骂、殴打、甚至惨杀老师的现象。这一切的发生令人费解。但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深感教育中欠缺了一点什么,不,甚至欠缺了许多,那是什么呢?那就是德育,只有德育到位,才能使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英语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加强了对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听说英语的氛围。每堂课的时间都安排得很紧张,所以就形成了重知识而轻德育的现象。但是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肩负着塑造灵魂、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任务。因此,我们应该把德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下面就如何寓德育于英语教育教学之中,谈谈笔者的几点愚见。
一、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在英语教学中,我尽量创设场景来对他们进行设身处地的德育教育。例如,四川地震中不顾自己安危拼力背同学的小英雄的事迹。在教问路用语时,让他们分组不断表演怎样指路,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打下了坚实的乐于助人的烙印。世界需要爱,人人需要爱,“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与他人合作是我运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是当今中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合作能促使人不断与他人为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合作意识与合群观念,最终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走出小圈子,融入公共人群。我经常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取比赛方式,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单词、短语,甚至是语法。学习好的同学要帮助学习差的同学,教会他们读单词、理解语法,然后在小组内检测。各组开始力争上游学习,给予胜者小小的奖励,同时给予其他小组鼓励与表扬,在目标语言的练习过程中,每个同学必须在小组内找一个搭档进行对话练习,努力配合,最后到讲台上表演给大家看,并把成绩记入小组每位成员的平时成绩。
二、教育他们学会感恩
中西方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包括在文化礼仪方面。我们中国人很含蓄,不善于对家人、老师表达感谢。再加上现在孩子的时代特征――一家三代围着一个孩子转,总怕孩子受委屈、不幸福,总是在尽最大努力去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甚至溺爱孩子,至此造成了孩子唯我独尊,让孩子觉得家人、老师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其实感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智慧。在整个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涉及家人朋友。只要涉及家人朋友的内容,我都会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目标语言让他们进行反复地先在下面对话练习。例如,在讲授初一第二单元的有关“Family Tree”这一内容时,为了让他们尊老爱幼、学会感恩,让他们勇敢地到前面和同学扮演各种角色,在家人或朋友面前表达他们的'爱和对他们的感谢,表达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感谢。既练习了英语口语,又学会了如何用英语表达感恩的知识。课后让他们写My Father,My Mother,My Teacher的英语作文,使他们知道父母老师为他们付出的辛劳,让他们学会感恩。
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全球大问题。由于人类长期对环境的破坏,它就像魔鬼般地报复着人类,如地震、洪水、沙尘暴、全球变暖等,吞噬着我们的生命,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在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提到了环境问题。我在这方面花了大量的心思备课,准备了丰富的课件内容。在进行教学时,我大量展示了一些有关环境破坏的图片,让学生看到更多、更严重、更真实、离现在更近的图片,并用英语介绍这些图片,同时引入本课的重点和目标语言。例如,我特意制作了成片的大树被砍倒了,鸟从此再没有栖息的乐园的动画,然后让学生去写作文谈谈对环境的看法,以及我们能够为环境做点什么。最后我设置了目标检测,用了我们吉林北山的一些美丽的照片,让学生用目标语言去谈谈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在平常的生活中可以为我们美丽的家园做些什么。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比如说人离开时记得关灯、节约用水、不用或少用一次性东西、不用塑料袋,等等。
总之,德育无处不在,“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并善于发现教科书中有效的德育内容,因材施教,运用一些适当的方法,不断寓德育于英语教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不但能让德育教学落到实处,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学习,更能使他们懂得该怎样做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中南大学,.
[2]毕迪迪。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中学英语教学研究[D]。天津大学,.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七中学)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一、通过对古今物理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
又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通过对我国历史上有关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树立了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介绍学生课后阅读文章后的'“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激励。
另外,要结合课本中安排的许多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小论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和积极上进的品德。
三、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艺术技巧。
物理课文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四、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决心。
物理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是和生产实践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物理教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
比如,从绪论课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教科书和教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教材的安排看,提到:现代生活中广泛用到物理知识;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矗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的应用。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有实际应用的事例。比如,讲完动能和
[1] [2]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诚然,德育工作必须渗透到各个学科里,但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语文教学占小学各科教学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小学语文教师通常又兼任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接触学生时间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好渗透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语文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呢?。我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紧扣题眼,整体感知,在题眼的突破中渗透思想教育。
题目文眼,它隐含着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紧扣题眼,整体感知,在关键字眼的突破上渗透德育是很好的时机。 例如:我在教学《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时,首先从题目入手,要求学生找出课题的关键词“争气”,知道“争气”是全文的文眼,在释题时,抓住关键字眼“争气”进行有机渗透。首先在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争气”在题目中的意思,从而领会题目的意思,渗透坚强意志,然后初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有几处讲“争气”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
2、读了课文以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览全文,通过突破题眼,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了要学习童地周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为国争气的爱国主义思想。我认为在一篇文章学习的开始,突破题眼,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下步的学习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德育,做到水乳交融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教材实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要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首先是增强他们的自我完善意识。我在语文教学讲《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读书明白课文讲的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然后再引导学生讲生活中有关“爱”的故事,最后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只有播撒爱的人才能享受到给予的幸福和快乐。
要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还要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通过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之情。例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我指导学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教育学生牢记烈士的鲜血,珍惜幸福生活,并学习烈士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祖国高度热爱之情。
三、培养道德行为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什么呢?因为习惯可以将某种思想意识定格在人的行动之中。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道德,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其实,道德习惯的养成贯穿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就拿学生写日记来说,它就可以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因为学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写作中,可以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总之,只有寓德育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之中,我们的语文教师才能真正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才能让课文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像霏霏的细雨,不知不觉地洒落在学生那幼小的心田里,真正做到春风化语,润物无声!
[寓德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论文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本文阐述了英语教学与人文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英语
1 正确把握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由此可见,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们得到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若干知识,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从而成为有良好素质的人。
纵观前些年的大学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的着眼点多放在听、说、读、写等应试能力的训练上,许多教师仅仅将英语教学看成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将四、六级通过率作为教学目标,而很少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授,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实际上,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加强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用语失误,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另外,通过客观全面地分析介绍西方文化,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世界,思考世界上发生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全面公正地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升素质。反过来,文化知识的学习,人文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2 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蕴涵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英语教材作为人文类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如:
(1)摒弃功利价值,追求简朴自然。如《大学英语》等二册The Professor and the Yo―yo中记叙了爱因斯坦性格的几个方面,他摒弃社会功利,追求简朴,谦逊自然,毫无矫饰。若不具备如此良好的人文素质,爱因斯坦也许很难有那么伟大的成就,造福人类。第三册Why I Teach中,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真挚笔调讲述了他对学生的热爱,教书丰富了他的人生,使他和学生共同成长,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作者视富贵如浮云,追求人生真谛的心声让人振聋发聩。
(2)走出狭隘的自我,提升人生境界。真正意义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走出狭隘的自我天地,树立起对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博爱的胸怀面对整个世界。Going Home中文戈的妻子以宽厚的胸怀包容他的错误,用爱的黄丝带温暖他的心灵,爱的感化使得一颗迷失的心重新踏上光明的人生之路。The Woman Who would Not Tell中的贝O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北方军官,因为他不是敌人,也是某人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一个受苦受难的人。她们的行为向我们指明了一条博爱的人生之路。
(3)藐视困难和失败,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A Fan’s Notes中莎拉虽然身患脑瘫,但她藐视困难的勇气和阳光乐观的性格带给每一个读者启示和鼓舞。(4)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培育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培育学生善待自己、他人和自然,使他们能够与他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Is There Life on Earth? 等课文都关注这一主题。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和使用好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使学生真正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人文素质教育。
3 教师要善于发挥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运作中,应研究如何根据篇章内容,灵活安排课堂讲授,充分挖掘教材潜力,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尤其是所要培养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等化整为零,潜移默化地融合、渗透于主体课程的介绍与讲解之中。不仅如此,还要研究如何加大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的力度,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启迪。从而既锻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促进其听、说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心智,提高素养,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之中受到教育。
(2)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进行有效良好的课堂互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互动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师生间除了语言点操练或巩固的互动外,完全可以就成长、健康、人与自然、人与人交往等内容进行交流,就某些方面获得指导或达成共识,师生各自的态度价值观也因有所分享而相长。互动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为价值取向,着力关注主体的心态开放、个性张扬和创造性的开放。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所以在互动过程中不仅有了信息与思想的交流,而且会产生情感与心理反应。既可以传授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有足够的空间让师生或生生之间进行有意义的精神互动。教学互动不是文本知识的简单交接,而是将教材知识、学生已有知识、教师具备的知识三者“投放”到特定课堂情景中,在互动过程中促成知识之间的融合、修正和生成新知,从而实现心灵对话、情感交流。
(3)教师还应建立愉快的课堂气氛、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须以爱施教,以情育人,既严格要求,又善于灵活处理和对待。同时,努力创设优良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增强其自信心、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配合,力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优化其态度、情感、价值观念、信仰等,不断提升其人文素养。
(4)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良好的人格素养,在外语教学中无疑会显现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也会喜欢他的讲课。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外语教师高尚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具有磁铁效应:学生会愿意和老师接近,乐意跟老师交流,愉快地向老师学习,可谓是“度德而从之”。德国的迪斯多惠就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旦外语教师以健全的人格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他当作最可信赖、最可亲近的人,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推心置腹地谈思想、谈学习、谈感受。
4 结语
总之,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做好人文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以高尚的人文灵魂、深厚的学术功底、灵活多样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育,课程教育就会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从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9)。
[2] 范琳。试论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
[小学美术论文]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美术教学之中
《面向21世纪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江总书记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但根据现况看来,人类的智力潜能至今大部分仍尚未开发利用。并且,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学不仅仅教给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而且应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美术文化。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寓创新能力的培养”呢?这是美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优化课堂气氛。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师生情感,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为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发现,自由提问,质疑问难。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代替。如教学第三册记忆画《各式各样的汽车》一课:
首先,我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计算机“画板”教(记忆画)。用电脑幻灯片展示现实中的各式各样的汽车,要求学生看过后说出自己曾经见过的汽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汽车的结构、款式、色彩等。由于动画的效果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利用“组合――分解――组合”的电脑动画,剖析客车、货车、小轿车等车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分析、发现、讨论,总结汽车的基本结构:每一部汽车基本上都有车头、车厢、车轮三个部分。学生热烈讨论,主动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本来到此为止,“记忆画”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但是,我不局限于教学生会画“记忆画”,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电脑画板上画出自己理想(想象)中的汽车。要求从社会的需要,或学生凭个人的兴趣,从汽车的外形、功能、色彩等方面大胆构思,勇于创新。
由于前面学了画汽车的基本技能,掌握了汽车均有三个部分组成的“共性”,加上小学生没有什么顾忌,思维活跃,因此学生们想象设计出有羽翼的汽车;有从能源上设计用太阳能保护环境的汽车;有从颜色上设计绿色的汽车;有变废为宝用垃圾做能源的汽车。这样,不仅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而且优化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以欣赏者的角色,以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启发性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进而转化为对学生的支持,促其自主、积极地去学。这样做,学生获得的成功感强,挫折感少,就会逐步形成大家争想争画,勇于创新的良好课堂气氛。
二、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中国古代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家孔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学、思、习、行”四个环节组成的。我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开展“自主――创新”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把学生
[1] [2] [3]
《英语课程标准》对于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英语学科的德育教学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康人格融为一体的教学过程,我们应当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和鼓励者,高中英语教材有许多课文遵循着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如:SEFC 3A A person of determination 讲叙了船长坚韧不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一 挖掘教材内容,确定本课德育教育的内容要点
教师要想通过课文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应确定思想教育的内容,这是第一步。第三册(上)第八单元的题目是:“A person of determination”,我通过细读课文,认真感知后,确定了本课的德育教育内容要点:学习William Hartly船长坚韧不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我觉得这一材料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很好素材,目前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他们缺乏毅力和恒心,缺乏这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拼搏精神。作为人民教师,我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如果能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精神的可贵并付之于行动的话,那就是我最大的满足了。
二 德育教育渗透于课文导入,内容简介之中
待确定德育教育内容后,我设想如果我能围绕寓德于教这一中心来精心设计课文的导入,那么,教学一定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我是这样导入课文的。
I'm going to tell you three different people. Which of these people, A, B or C was a person of determination?
A: A person went to visit a friend but she did not know exactly where the friend lived. She walked down the street once, but did not see her friend, so she went home.
B: A person grew up in a poor family. She wanted to be a doctor. She worked during the day and every evening she studied. She spent all the money she saved on books. After six years she went to a medical school and finally she became a doctor.
C: A person wrote a book. The book was bought by many people and the person became rich. Finally the book was made into a film and the person became even richer.
接着要学生解释determination这个词的含义,The meaning is to try hard to do something successfully, even if the situation is difficult. 然后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内容介绍。William Hartly was a captain. He was a man with strong will. Once his ship came across a terrible storm,the ship with all the passengers was in great danger and all the sailors gave up pumping in despair. At this time, Hartly encouraged all to fight against water. And in the end he did land all of them safe. About 30 years ago, when Hartly was still a boy, he had shown his perserance in doing things he wanted to. Being poor, he could not afford to buy a geography book. He went from bookstore to bookstore. He never gave up hope. At the sixth bookstore, he succeeded. The perseverance that had made him get the book saved all the crew and the passengers on board 30 years later.
短文中划线的句子都体现了William Hartly 锲而不舍的顽强拼搏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
三 寓德育教育于课文内容提问和讨论之中
给学生一定时间细读课文之后,我就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问题,希望通过学生的回答达到正确教育的目的。设计的问题如下:
1.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William Hartly was?
(A man with strong will.)
2. What would William Hartly do if he had not got the book in the sixth bookstore?
(He would try on until he had got it.)
3. What made him get the book at last?
(His perseverance.)
4. What do you think it was that had saved the ship and all the passengers?
(It was the same perseverance of William Hartly that had saved them.)
学生讨论的问题是:
1. 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William Hartly?
(His perseverance and his confidence in himself.)
2. How do you deal with the difficulties you meet in your studies?
(I will try my best to get rid of them like Captain Hartly.)
学生讨论热烈,人人都有话可说,都激切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达到了对学生进行顽强拼搏精神教育这一目标。
四 词语的讲解贯穿德育教育
在讲解课文语言知识时,除了用课文中的原句外,还适量地补充了一些例子,通常我就利用这一机会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当前的形势举例,以期达到思想教育目的。
1. ahead of (better than..., in advance of)
Eg. United as one, the students finished cutting down the bushes ahead of time.
Eg. Although he is ahead of other students, he never gives up learning.
2. to one's delight (to one's joy)
Eg. To his delight, he has been allowed to work in Tibet after graduation.
3. so/as long as (on condition that…).
Eg. I'm sure that China will become a powerful socialist country so long as we stick to the opening-up policy.
Eg. You can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in your life as long as you have a strong will.
五 引用警句、格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英语和中文一样,格言十分丰富,它们言简意赅,给人以启示和警醒的作用。我在讲完课文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将部分与课文中心思想有关的警句、名言抄录在黑板上或张贴在教室周围,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他们觉得这些句子能启发他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坚定意志与毅力,于是,他们纷纷熟记名句,抄录在自己的本子上,在以后的写作和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还能准确地运用,这些名句的确成了他们思想修养的座右铭。引用的名言有:
1.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失败乃成功之母。
2. The secret of success is constancy of purpose.
成功的秘诀是目标坚定。
3. Success belongs to the perservering.
胜利属于坚韧不拔的人。
4.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
滴水穿石。
5. Nothing is difficult to man who will try.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6.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作为英语教师,只有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寓德于教,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论德育妙化于物理实验教学之中论文
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养成爱护公物的品质
物理实验课经常会成为物理教师的头痛课,因为在课上总会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不按照实验规则操作,故意损坏器材。不少老师反应实验课累,课前准备累、课时管理累、课后收拾累。我觉得实验课上可以用“累积法”教育学生爱护公物的习惯。比如:一位学生破坏了一只小灯泡,我们说了他肯定不以为然。可以用“累积法”说,如果一位同学破坏一只,一届就破坏了几百只,老师教了十几届灯泡就损坏几千只。那么学校岂不是要为物理实验室建一个大仓库才能有足够的库存供教学使用。这种幽默、风趣的教育易于学生接受。另外要抓住实验时机进行教育,如学实验中绝不允许将电源两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接起来,有些学生偏偏要这样连接。教师可以用一段电炉丝接在几节干电池上,炉丝发红电池报废,告诉学生如果我们不是用于电池而是用学生电源,那么轻则烧毁电源,重则引起火灾。教师接着介绍生活中由于电源短路引起火灾的事例,让学生深刻认识违规操作的危害,教育学生实验要严格按照规则操作,保护实验器材,爱护公物。
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养成环保意识
在新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验。因此,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实验。这种变废为宝的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环保教育。例如:用空矿泉水瓶装水做凸透镜对光汇聚作用的实验,告诉学生外出旅游时遗弃的空瓶子可能会成为凸透镜引起森林火灾,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课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防治身边噪声的方法:课间不大吵大闹,课上不讲话,不做小动作,不影响别人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学生实际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养成安全意识
在新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写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要善于抓住实验中与安全有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在《光的折射》一课中,演示完筷子在装满水的'碗里向上折的实验后,结合光的折射规律和光路图,向学生讲明池水变浅的道理,告诉学生对自己感觉不太深的水不可冒然下水,以防止发生溺水事故;又如在《电学》中有很多用电常识,为了加深理解,最好能和活动课相结合,如让学生自己检查校园内寝教室室内的线路,消除隐患,增加实验经验。实验中介绍美国的富兰克林的故事,他做风筝试验而被雷电击晕,待他醒来时,还风趣地说:“好家伙,我本想电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一个傻瓜!”,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好玩的实验中可能存在危险,告诉学生无论多么简单的实验,都不能粗心大意。
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在实验中,有时由于仪器不精密,学生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失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比如在做电磁感应实验后,介绍法拉第经10年的不懈努力做了三百多次的实验,最终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在做欧姆定律实验时,抓住时机讲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他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当时电源电压也不稳定,经过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他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五、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集体主义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才能完成,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没办法做到的。在物理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学生实验一般要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3-5个人来共同完成一个实验,这就需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好好地分工合作,紧密配合,群策群力。这样我们便可以在实验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学会合作。具体做法:可以开展实验竞赛,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把各组完成情况进行评比,这样一来,同一小组的同学大多数都能为本组争荣誉而积极参与实验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此外,在做演示实验时,可以邀请2、3名同学到讲台辅助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这既有效的刺激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又无声地教育学生“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教学气氛更加和谐。
科科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总结实验教学中的德育经验,利用实验所特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和特有的德育功能,使德育教育自然贴切易于学生接受。学生德育搞好了,学生才有可能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 教师德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