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过程中怎么预防污染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想睡男高中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稻种植过程中怎么预防污染论文(共含12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想睡男高中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水稻种植过程中怎么预防污染论文

篇1:水稻种植过程中怎么预防污染论文

水稻种植过程中怎么预防污染论文

有机稻米属有机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由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本文就有机水稻栽培过程中,如何防止污染,生产出安全、卫生、食味好的优质稻米,提出几点建议。

1、防止水污染

有机水稻生产灌溉用水水质必须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有机地块的排灌系统与常规地块之间应具备有效的隔离设施,以保证常规地块的水不会渗透或浸人有机地块。提倡采用无污染的山泉水,严禁工厂排放的污水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进人稻田。灌水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以浅水灌溉为主,晒田、深水为辅。水稻过量的灌水往往使作物生长过快,内部积累的干物质减少,品质必然下降,因此,在优质水稻生产环节上,保护水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2、合理施肥

有机生产体系中,土壤培肥一定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有机肥来维持土壤的肥力和其中的生物活性。不足部分可从有机生产体系以外的肥料中引人,但不得超过15t/hm。非人工合成矿物肥料和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其中一些重金属含量不得超标:汞sm昨g,锡sm吵g,砷75m创kg,铅25m昨g,铜250叫彝g,铬25om叭g,镍Zoom吵g,锌soonl岁kg?有机肥堆制过程中添加的微生物必需来源于自然界,向有机化、生物化方向发展,逐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田间抗性,防止土壤污染。施用氮肥虽然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了米饭的粘性,影响食味品质。造成近二年延迟型、障碍型低温冷害、稻温病大发生,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应根据品种特性,选用适当的施肥量和准确施肥时期,将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要控氮、增磷、补钾、硅,添加微肥,切实解决氮肥用量过多的问题。遵循底肥重要,追肥要早,要适中,穗肥要稳,后期要补的原则。增施有杠明巴,捌昌秸杆还田、稻糠稻作,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状况。施肥量因田而宜,提倡测土配方有衫切防玫提浓易阴巴,如腐熟无污染的鸡粪、鸭粪等,30仪犯~45仪刃k叨un气尿素75k叨unZ,碑酸二按115k沙LrU2;硫酸钾75k幼Un气做底肥深施或全层施肥。硼镁硅复合肥、硅镁磷复合肥的.利用在水稻栽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切矿物质元素肥料只有在有机态才能释放,避免其中在土壤含水量<25%时被固定所造成的迟效性。追肥如果用尿素,应该宜早宜少,并混人复合型缓释剂或者选用微生物有石比巴切东肥、追肥和叶肥。分期施尿素75k沙m气喷施叶面肥,抽称前喷施磷酸二氢钾等不含化学激素的叶面肥,对保证籽粒饱满,改善稻米品质,促进早熟,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3、利用生物技术防冶病虫害

允许使用植物性杀虫剂或植物提取剂等,允许使用性诱剂、诱捕器、黄粘板和防虫网。限制使用微生物及其制剂,如杀螟杆菌、Bt制剂等,禁止基因工程产品和化学合成的杀虫剂。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种植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使温湿度适宜,创造一个适合植物生长、增强抗性、不利于虫源生存的田间小气候,避免虫害发生。通过释放天敌,如寄生蜂来防治虫害。避开对自然天敌杀伤力小的化学农药。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在发生期,点灯诱杀,人工采卵剪白穆,适时灌水杀蛹及幼虫,泡田时捡净稻根,减少虫源,并采用新型生物农药生绿必杀螟或生物制剂性诱剂、生绿护稻臣、生绿高效Bt,在初龄幼虫盛发期(二龄前)喷雾防治。对稻水象甲虫,应在泡田灌水时,使土内越冬成虫和幼虫浮于水面,捞出销毁或者用甜物诱杀。在成虫发生期,用糖醋洒液草把诱捕成虫3~4天。早晚将捕到的成虫收集销毁,并采用稻乐丰、象甲净进行防治,采取点片发生点片投药的方法。对稻小潜叶蝇、稻杆潜蝇,应实行浅水灌溉,培育壮苗,进行交替排水晒田,降低田间小气候湿度,并选用菊醋类杀虫剂,适当配伍助渗剂和多糖类膜剂(如一施壮)可相对提高药效,从生物机体内起到内抗外抑促进植株复壮的作用。总体防治应从控制浸染源和植物内部机制调控人手。在药剂防治上允许使用防治真菌病害的软皂、醋以及纯活性微生物产品等。限制使用石灰、硫磺、波尔多液以及其他含硫、铜制剂,或影响环境安全的微生物制剂等;禁止使用菌素及其复合制剂、基因工程产品、化学合成的杀菌剂等。防治稻温病,主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可用春雷霉素或井冈霉素防治,稻温病严重地块,可用三环哇防治。对纹枯病可选用抗病品种,泡田期间要打捞菌核,减轻或避免病害发生。加强生长期的田间管理,使其通风透光好,降低湿度。

篇2: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霉菌污染的预防

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霉菌污染的预防

在污染的细胞中加入含青霉素(100单位/mL)、链霉素(100单位/mL)、两性霉素(10 μg/mL)的培养液,隔天换液,如此重复2次~3次,而且用饱和硫酸铜擦拭和过氧乙酸熏蒸细胞培养箱及细胞培养室,霉菌的污染可得到有效控制,并总结出一套简单可行的'预防霉菌污染方法.

作 者:田启超 张涛 田丽芳 刘长松 穆祥  作者单位:田启超,刘长松(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张涛(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

田丽芳,穆祥(北京农学院北京市兽医学(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刊 名:动物医学进展  PKU英文刊名: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 28(8) 分类号:Q954.6-33+2 S852.66 关键词:细胞培养   霉菌污染   防治  

篇3: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论文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论文

摘 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因病虫害的发生、种植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水稻种植产量不高,对种植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从叶龄种植技术的优化、水稻种植“三控”技术的优化等方面对优化水稻种植技术进行分析,以促进水稻增产增收,全面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进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水稻; 种植技术; 增产; 技术优化

众所周知,在农药、化肥的使用下,能够有效达到农作物增产的效果,水稻种植也不例外。然而,农药及化肥的使用会对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使用不当对水稻也会产生影响。因此,要不断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在农药、化肥使用量较少的情况下来实现水稻的增产,达到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的目的,从而全面促进水稻种植业的良好发展。

1 叶龄种植技术的优化

所谓叶龄种植技术主要就是将水稻器官同伸规律作为依据,再结合水稻主茎叶片的实际生长进程来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不同时期下水稻生长的栽培技术以及水肥进行管理,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1]。水稻叶龄种植技术的优化与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相比,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高产生育指标,并在规范性技术体系之下,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达到种植效益增加的目的。

1.1 合理建立叶龄观察点 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在对该种植技术优化的初期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建立叶龄观察点[2]。叶龄观察点的建立主要根据水稻的茬口、品种以及其他实际因素分析,结合各项数据的差异性特点来建立不同的观察点,并在水稻新展开的叶子上标记相应的叶龄,以便于随时掌握水稻叶龄的变化动态,有利于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也可以进行叶龄预报等,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合理改进种植技术 在开展叶龄种植技术优化的过程中,在遵循叶龄模式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对其技术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叶龄种植技术增产效益的作用[3]。从当前水稻叶龄种植技术实施的情况来分析,叶龄模式的使用以及推广,主要是按照当地的水稻实际生产条件、生态特点以及其他实际因素等为主,对种植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而且这也是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改进需遵守的最基本原则,这样才能结合地区水稻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1.3 合理运用田间诊断技术 所谓田间诊断技术主要是对水稻的实际生长状况进行诊断,对一些存在不良影响的因素进行处理,降低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正常情况下,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水稻的生长会产生制约的情况,在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优化的过程中,应合理运用田间诊断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对分蘖临界叶龄期及移栽叶龄期等进行田间诊断,同时还应注重抽穗期、拔节期的田间诊断,通过叶龄不同生长时期采取针对性的田间诊断技术,从而有效达到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目的。

2 水稻种植“三控”技术的优化

所谓水稻种植“三控”技术主要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控苗技术、控肥技术、控病虫技术,结合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以及三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目标。

2.1 控苗技术的优化 对水稻控苗技术的优化,主要是对水稻计划生育的优化,以优生优育提高水稻产量为主。在以往水稻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效的分蘖,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肥料浪费,同时会造成水稻群体结构的恶化,引发病虫害、造成水稻倒伏等,严重影响水稻的种植产量。而通过控苗技术的优化,主要是对无效的分蘖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无效分蘖的数量,降低肥料浪费现象的发生。控苗技术的优化主要从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数量等因素进行控制,充分将肥料的最大效用发挥出来,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2.2 控肥技术的优化 控肥技术的实施主要是针对水稻氮肥的使用量进行控制,以往在氮肥施用过程中,认为氮肥施用量越大,就越能促进水稻的生长达到增产增长,其实不然,如果氮肥施用量过大,就会造成无效分蘖过多,水稻的成穗率偏低,同时也会引起更多的病虫害,增加了水稻农药的使用量,致使水稻的产量不高,氮肥的利用率偏低。而控肥技术的优化,主要是站在氮肥利用率最大化的角度上来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打破以往氮肥的实施方式,在水稻生长前期要施加少量的氮肥,在对水稻实施控苗技术之后,将无效的分蘖处理掉,于水稻生长的中后期适当增加氮肥的使用量,从而大大提升氮肥的利用率,而且在实施控肥技术以来,不仅可以减少水稻种植氮肥的投入成本,同时还能达到水稻种植增产的效果,最终达到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

2.3 控病虫技术的优化 在水稻种植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将会对其产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水稻种植的病虫害防控也成为水稻种植技术的重点工作,为了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种植带来的影响,应对控病虫...

篇4:对杂交水稻种植特点分析农科论文

对杂交水稻种植特点分析农科论文

一、分蘖和有效穗

1978、1979年秋季,我们在福建的龙海、平和等县进行了杂交水稻高产的调查,较完整地掌握了52块田的资料,结合该地区农业局验收整理的388块田的资料;从中选出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相差3T5公斤/公顷之内的197块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汕优2号、四优2号的早、晚季都表现产量与总粒数的偏相关达显着水准(公式略)根据穗数和穗粒数计算标准偏回归系数,说明增穗的增产潜力大于增粒的增产潜力。我们又调查了全省6个地区11个县的晚季杂交水稻有效穗数与产量的关系。得出每公顷产3了50公斤以下的有效穗数为135~180万。每公顷产6250、6000公斤的为225~24D万,每公顷产6750、7500公斤的为270、28与万;每公顷产9750、1公斤的为300、345万。这说明有效穗多产量高,有效穗少产量低。197块田的资料分析指出:基本苗数、最高茎莫数、分集成穗率分别与有效穗数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

(一)秧苗案质与甚木苗19T7年进行了秧苗素质研究。

设秧苗素质与本田施氮量两种处理。试验结果产量差异显若。兹将其中四个处理分析如下:扁蒲秧2本,210公斤N/公顷,“”.75公斤/公顷三叉秧l本,105公斤/公顷,6375.0公斤/公顷扁蒲秧3本,210公斤/公顷,5T99.75公斤/公顷二叉秧1本,105公斤/公顷,5649.75公斤/公顷单秆秧比二叉秧、三叉秧多用1、2倍种子和多l倍氮肥,每公顷仅分别增加150公斤和24.了5公斤。根据考种材料,二叉秧的有效穗数较三本秧少31.8%,而穗实粒数则多5D%。故多叉秧具有省种、省肥、大穗的增产作用。我们又分析各节位分孽穗的产量比重,三叉殃2/o、3/O两节位分集穗占总穗数的46%,产量占总产量的49%。多本秧5/0、6/0、7/。三节位分萦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2%,前者为低节位分莫,穗大、粒多;后者为中节位分孽,穗较小、粒少。莫家让“指出,多叉秧叶绿素含量较无孽秧多16.T8~41.65%,从出苗到黄熟期,多叉秧的光合势较无粟秧高9~33%,根系也较发达,这样,多叉秧的发达恨系吸收氮素与叶绿素含量高的,光合势强的叶片光合产物合成的氨基酸输送到地上部的生长中心。初期促进分集,形成分桑优势,幼穗分化至成熟期壮秆大穗,形成穗粒优势。

(二)最高分藕数与分戴成旅奉19T块田的最高茎葵数为405~540万/公顷,在此范围内,最高茎孽数与有效穗数呈极显着正相关每公顷产IO50D斤以上的69块田的苗、株、穗比例为1,3,2,即每公顷插24、30万丛,基本苗120、180万,最高茎孽数480、540万,最后有效穗330、375万,分粟成穗率65、70%。要实现这种群体动态指标,首先要培育多叉壮秧,在这基础上按杂交稻大田分孽习性进行肥、水管理。19了8年我们观察了四优2号大田分孽习性的结果:

1、第一次分孽的成穗率为98%,分布于1/0、9/0节位上。第二次分孽的'成穗率为40%,分布于2/0”5/D节上。第三次分萦的成穗率为零。

2、分孽的发育受氮、碳营养影响很大。本田分桑以第7节位分粟的穗粒数最多,7/0节位分粟于5/7出生。第一次追肥于4/28,每公顷施碳锋和过磷酸钙各131.25公斤。按当时气候条件,大约6、7天才能为稻根吸收。这说明第7/O节位分莱的成长与氮素营养密切相关。拔节期具有3个叶片以上的分禁,一般都能成穗;但若“大封行”出现于孕穗之前,这些分孽会因光照不足而死亡,相对地,抽穗一乳熟期群体“稀疏”,基部透光率增加,植株基部腋芽重新萌发成分萦。这些都说明杂交水稻分萦的成长和消亡与碳素营养密切相关。

3、据偏相关分析,节位与各节有效穗数呈显着的负相关即节位愈低,有效穗愈多。以上洁果可作为育秧、整田施肥、插秧和本田肥、水管理的依据。

二、每穗粒数与粒重

1979年我们调查了汕优3号与IR661的穗发育情况(表略)无i仑分化颖花数、抽穗时颖花数或穗实粒数汕优3号都多于IR661;但颖花退化率则高9.4%,结实率低9.1%。因此,生产上不仅要促花,更重要的是保花,不仅要促大穗,更重要是减少退化,提高结实率。据197块田的资料分析,产量与结实率的偏相关达显着水准,总粒数与结实率呈极显着负相关,也说明保花和提高结实率的重要性。颖花结实率低的主要因素是:

1、养分不足,分配不匀。1979年我们以四优2号和红410(对照)为材料,选择生长正常的主穗各20穗,定德定花观察不同位次颖花的生长势,结果四优2弓一的强势花占连4.9%,比红逮10减少2.05%;中势花45.0%,比对照减少2.5%;弱势花12.2%,L匕对照多5.45%。一说明杂交水稻结实率低是弱势花多造成的。不同位次的颖花结实率也不一致。19了9年我们对四优2号剪除颖花对结实率影响进行了观察。第一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为93.3%,第二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仅49%。剪除第二次枝梗颖花后,第一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提高到96.3%;剪除第一次枝梗颖花后,第二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提高到90%。说明第二次枝梗颖花结实率低是养分不足和分配不匀引起的。1981年的杂交稻种植期研究结果,无论早季种植或晚季种植的杂交水稻,从返青期到幼穗分化期,光合效率和干物质日增量都最大,幼穗分化至抽穗次之,抽穗至成熟最小,此结论与曹显祖报告相一致。这是杂交水稻的一种生理现象。从研究中也看出,晚季种植(6/18播,了/15插,10/15收),出苗到幼穗分化处在28℃/日均温,160小时日照和太阳辐射量25.09cal/cm“的足光下,充分发挥杂交稻光合强度大的优势(比早季高23.06%)。因此,分集块,叶面积大(大1.4倍),干物质日增重,为穗(库)发育提供大量能源。抽穗后,由于气温逐渐下降,光照弱,光合效率较早季植‘厂降快(降40.了%),单位体积干物质积累转化处于劣势,但植株营养体大,总干物质积累仍较早季植为大。因此,有效穗较早季植的增加58.95万/公顷,每穗粒数增加14.02粒,结实率提高6.88%,千粒重增加4.98克,产量增加191了.75公斤/公顷。此外,从威优2号、沮l(龙2号后期追肥试验结果看出,在侮公顷施150公斤氮素情况下,提取23%(尿素了5公斤/公顷)为孕穗期追肥,可以明显提高乳熟期的干重、活力和冠层叶叶绿素含量(0.019%),光合势和干物质日增长分别比对照提高0.D19%和lD%,从而使结实率较对照提高14.5%。以上说明,杂交水稻由于中后期光合效率下降导致养分不足,弱势颖花多,结实率低。后期追肥可以改变这个缺点,提高结实率。

2、受生态条件影响。颖花受情后,谷粒灌浆的养分来源有二。其一为抽穗前贮藏于茎秆和叶鞘的碳水化合物转运到穗;其二为抽穗后冠层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1978年从分期播种试验的资料看出,二者的比例因抽穗后的环境条件不同而异,可分为三种类型:

(1)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约28℃,日照率75%,相对湿度7D、80%,灌浆成熟期短(31~35天);抽穗前养分占31、39%,抽稗后养分占69~61%。

(2)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26、28℃,日照率47、51%,相对湿度85%以上;抽穗前养分占42~60%,抽穗后养分占邪、40%。

(3)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20.87℃,日照足,相对湿度T9%以下,灌浆成熟期达51日;抽穗前后养分各占28%和了.2%。

考种结果,高温、足光、适湿的稻穗灌浆成熟期虽短,但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千粒重大,产量高;低温、足光、湿度小,则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高温、多雨、寡照、湿度大,结实率和籽实饱满度都受影响。这是抽穗后气侯条件对杂交稻穗粒发育的影响。因此,调节播种、插秧期使生殖生一长处于最适的光照条件下是提高结实率的关键。19了8~19了9两年的四优2号发育期的温度处理结果看出:从枝梗分化至开花期低温(19℃)处理,结实率都降低。低温处理三天对结实的危害程度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孕德期>抽穗期。无论抽穗、开花或灌浆用35℃或40℃的高温处理3小时,结实率和千粒重都降低。抽穗开花期遇到35℃以上高温,花粉败育不受精;灌浆期高温则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转而形成畸形来。开花期遮光或阴雨则结实率降低,强势花结实率从87%降至58‘4%。由于稻田中各稻穗,稻穗中各颖花的发育并非同步,抽穗开花期35℃处理3小时和40℃处理3小时后,用人工辅助授粉,其结实率分别从65.1%、5D%提高到78%、62%。

三、根系发育与叶片生长

根系发育研究结果:四优2号和汕优3号的根量、根粗和根系干重都比穗数型常规稻红410和矮秆大穗型品种大家伙为大(略小于高秆大穗型品种三磅70箩),发根力和根系活力较强。根干重以黄熟期为最大。发根力可持续到孕穗初期,根系活力以黄熟期为高峰。杂交水稻的“浮根”发达。浮根从第11/0叶开始发生,持续至成熟期。四优2号、汕优3号的根可达5次恨,而410、大家伙仅二、三次根。倪文等〔7〕报告,浮根的吸收力比一般根高2一3倍。川田拼“J报告,高次根的发生与穗枝梗及其着生的颖花同步。因此,浮根发达与杂交水稻穗大颖花多有密切联系。杂交水稻在水层灌溉条件F根量大、根粗、干重大、浮根发达,但后期黄根、褐根、黑根多,几乎找不到白根;旱作栽培的根系和干重均小,没有浮根,但白根多;湿润灌溉的介于二者之间。此结论与Das,D.K.等’‘报告相一致。不同组合对缺水的敏感性不同,四优2号大于汕优3号。早期水层灌溉、中期晒田、后斯湿润的,根量、干重、根粗、浮根量都大和发达。收获后一天,o、20cm土层的根系黄褐色,20、40cm土层为黄白色,根的弹性大。因此,合理灌溉以改善土壤环境,发挥杂交水稻的根系优势,为穗多、穗大、结实率高奠定基础杂交水稻根系发育与地上部生长有密切联系。单位时间最天发根增长量出现于分集盛期,无效分孽开始死亡期的单位时间根干重增长量最大,紧接着出现最大茎伤流强度增长量。说明了杂交水稻的发根开始时生长迅速;其次是稻根加粗,内含物充实,干重增大;再次是根系活力的发挥。根系的这种发展过程可作为肥水管理的依据。剪根试验结果表明,4/0“8/。叶期剪根,即剪除1/0、5/0节位根,明显减少了分孽和有效穗数;12/0叶期剪根则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减少;14/0、16/O叶期剪根则影响结实率和粒重。综上所述,出苗―穗分化期的发根力最强,“浮根”发生;在栽培上应该浅水足肥,以促分蔡,增加穗数。穗分化―齐穗期的浮根大量发生,根系活力大,根干重增长快;应适当搁田,足肥以促大穗。齐穗,-一成熟期的根系活力旺盛,需湿润灌溉,补肥,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在叶片生长方面,四优2号和汕优3号的主茎叶可分为三类:(1)1/0、10/0(1l/0)节,包含叶―鞘―节―分萦(缺节间),都是营养生长期发生和生长的。

(2)11/0、12/0(12/、13/0)节,包含叶―鞘(缺分孽和节间),为过渡期发生和成长的。(3)13/0~15/0(14/0~16/0)节,包括叶―鞘―节―节间(缺分集),都是生殖生长期生长的。根据主笔叶的叶形、出叶积温、生存期和功能,叶片可分为四组,(表略)1980年对杂交稻根、叶与产量因素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剪除主茎4/0、1。/O叶则影响1~7/0节位分孽;4/0~8/0叶期剪根(剪去1/0、5/0节根)则影响1/0、5/0节位分孽;剪去4/0~10/O叶或12/O叶期剪根(剪去9/O节根),严重降低穗粒数;剪去14/O~16/O叶或12/O期剪很严重降低结实率。水稻叶、根、穗、粒的这些关系,可作为看苗诊断和管理的参考。另外,从两年的分期播种试验和植期研究看出,中熟杂交稻属感温性的基本营养生.长型。生育期间日均温在1T、28℃之间,每升高1℃营养生长期缩短5天,日均温27~28℃的主长期较稳定。安全齐穗温度为23℃。四尤2号全生育期所需的活动积温为3061℃,1/0、16/0叶期的活动积温为1731℃,剑JlJ?―抽穗期的为380℃。抽穗―完熟期为905℃。幼穗分化期的生育积温指数为36.09,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为56.45,抽德期为68.9。这些结论与浙汀农科院绍兴基点组(19了0)的报告相一致。总之,中熟杂交稻属感温性基木营养生长型,具有分禁力强、根系发达和穗粒多三大优势,三者旧互联系,培育多叉壮秧是发挥三大优势的基础。根据活动积温及生育积温指数调整播种期,使生殖生长期处于光、温、湿最适期,既使茎、鞘、叶贮藏养分顺利运转到穗,又利于穗粒发育。根据叶、孽、根、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肥、水管理,协调促桑保蔡,促花保花,实现穗足、粒多、粒饱、高产的目的。

结论

(一)杂交水稻具有分集力强、根系发达和穗粒多三大优势。多孽壮殃是基础。它具有省种、省肥、根多、秆壮、穗大的增产作用。

(二)节位与有效穗数呈显着负偏相关。2/O、3/O二节位的分孽憾产量占总产量的49%。分菜的发生和增长与碳、氮素营养密切相关。

(三)杂交水稻穗大、颖花多,但结实率不高。其原因是杀分不足和花期对温、光的适应范围较窄。

(四)根多、根重、“浮根”发达。最大发根量和根干重分别出现于分孽盛期和孕穗期。最大伤流强度于黄熟期。前期水层灌溉、中期晒田、后期湿润的根系发达,白根多。

(五)杂交水稻可分为四个叶组:1/0、3/0为秧期叶,决定秧苗素质;4/0~9/D(10/0)为分孽期叶,决定分孽和穗数;10/0(11/0)~12/O(13/0)为拔一节期叶,影响节间干重和穗粒数;13/0(14/0)~15/0(16/0)为穗发育期叶,影响结实粒和粒重。

(六)幼穗分化期生育积温指数为36.09,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为56.45,抽穗期为户8.9。

(七)总粒数与产量呈显着偏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四优2号”和“汕优3一号”是在一定穗拉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来增加总粒数增产的。高产田的群体结构是按1,3,2的苗、株、穗比例

篇5:对水稻种植防病稻瘟增产分析论文

对水稻种植防病稻瘟增产分析论文

一、试验的设计

水稻在本田的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包括返青、分粟)及生殖生长期,或简称“长苗期”及“长穗期”。一般把“幼穗形成期”作为上述两个生长期的分界。施肥是为了“促苗”或“促穗”。我们便称促一苗的肥料为“苗肥”,促穗的肥料为“穗肥”。选主秆叶片数为15的“云粳九号”品种供试。设计将营养生长期的苗棵长相控制在既不徒长(叶色浓绿,叶片披软)又不脱肥(下部叶片枯黄)的范围内,并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的苗色最绿,生长旺盛,分粟较多,到分孽末期封行,不见田水,幼穗形成期要求轻微褪色。第二级苗色绿,叶片较挺,分集中等,全株似水仙花状,分簸末期苗色褪黄。第三级苗色浅绿,分孽中常,生长平稳,叶片挺直,不封行,但无缺氮而枯叶的现象。每级苗棵分设两区。一级苗的两个区中,以一个区在剑叶从第二叶鞘露出叶尖时(叶龄为14.1)表层追穗肥;另一区不施穗肥。二级苗棵的两个区中,以一个区在幼穗形成期(叶龄为10一11)表层追穗肥;另一区不施穗肥,称为标准区,作为全试验的对照。三级苗棵的两个区,都在幼穗形成期(叶龄10一n)深层追肥,但施肥量不相同。行距5一6寸,株距2一3寸。在中等肥力稻田内进行,不施底肥。施用不同用量的氮化肥,达到上述三种苗棵长相。各处理的要点(表略)

二、栽培管理情况

1.秧苗情况: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播种,一般水秧育苗。曾喷药杀叶蝉预防普通矮缩病。秧苗质量基本达到无病壮秧的标准。五月十三、十四日移栽。秧龄53一54天,秧苗叶龄为6。(即多数有6片叶)。2.各区施肥情况:按设计要求的三种苗棵级别调节苗肥的用量。一级苗用纯氮量14?8一17?7斤/亩,二级苗用11.1斤/亩,三级苗用6.4斤/亩。按“早施氮肥”的原则,于裁秧前作水皮肥或栽后第四天施用一次,栽后约两周(五月三十日)分孽开始时再施一次。都是表层撒施。除第1区的水皮肥用硝按外,其余均用尿素。穗肥的施用法有两种,一为表层追肥,一为深层追肥。深层追肥是将规定数量的尿素加三倍重量的红土,混和均匀,搓成粒肥,塞入泥土中3厘米深处。每隔一行塞肥,每两个粒肥之间的距离为6寸左右。施肥期及施肥量(表略)。4.田水管理:为了达到设计中苗棵褪色的要求,在栽后第四周末,(分栗盛期后),一、二级苗均已较繁茂,而一级苗已接近封林时,于六月一l-一日在田内开沟排干二级苗(第3、4区)田水,次日田边开缺排去一级苗(第1、2区)田水。三级苗的两区,始终保持干干湿湿状态,不排水晒田。六月二十四日,水稻进入幼穗形成期,全部复水,保持水层。5.其他管理措施: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未中耕,在整个生育期中无草害。五月二十七日用杀虫脉防治螟虫一次,以后未见有枯心和白穗。唯未警惕稻秆潜蝇,以后造成了相当损失。6.栽种稻瘟病秧:六月二十五日,移栽已有稻瘟病的“373”秧苗于保护区内,繁殖病菌。

三、观察的结果

1.稻株生长及成穗情况按前述施肥管理的结果,各区的苗棵在营养生长期的长相,基本上符合设计的要求。各区的苗棵,均在栽后的第二周末开始发生分孽,与1974年保山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因“苗肥”的用量不同,三种级别的苗棵颜色,繁茂程度,叶片的挺直程度等,有显着的差别。第三级苗棵在营养生长期间的叶色淡绿,分巢正常,直至孕穗期都未封行,但无缺氮枯黄的现象,到六月末,株高约为55厘米。深层追肥后约一周,叶色逐渐转绿,但绿而不浓,一直保持到抽穗以后。二级苗于六月十一日排水晒田后约一周,苗色开始褪黄,到六月二十四日复水时,见脚叶尖部有枯黄现象,复水后,叶色稍微转绿;以?后,表层追肥区的叶色,比不追穗肥区的较绿些。一级苗棵的生长,始终最旺盛,与一般认为丰产的'苗棵近似。六月末,株高达到65厘米左右,无论6寸或5寸的行距,都已封行。在晒田期间,只是轻微褪色。六月三十日调查每丛分孽数代表最高分粟数,成熟后调查每丛穗数、株高及剑叶长。2.稻瘟病发生情况调查在营养生长期间,试验区基本上没有叶瘟。本所其他试验田及种子繁殖田的叶瘟亦轻。出穗后,部分其他试验田内,发生不同程度的穗瘟,而本试验区穗瘟极轻,基本上控制了稻瘟的为害,调查了试验区及本所其他稻田内“云粳九号”的穗瘟发生情况(表略)3.实产及考种结果九月二十五日收割。脱粒、晒干、扬净称重。收割前,每区取有代表性稻株10丛考种。结果(,见三级苗于幼穗形成期深层追肥的处理,获得较好的收成。比标准区(二级苗不施穗肥)增产27一35%。千粒重有显着的增加,实粒数也有增多。

四、讨论

在水稻营养生长的前期施用不同数量的氮肥,结合田水管理,使苗棵的长相在既不徒长,又不脱氮的范围内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繁茂程度,然后分别施用穗肥,观察各种处理对防病增产的效果。结果,都基本上控制了稻瘟的为害。且在营养生长期的长相为“苗色淡绿,生长平稳,叶片挺直,分粟中常而不封行”的三级苗棵上于幼穗形成期进行深层追肥的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与标准区相比,增产27一35%。在这种处理下,其成穗率有所提高,空桃率显着下降,千粒重明显地增加。在“早施氮肥”的基础上,为水稻防病增产的施肥技术,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加有效穗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用增施肥料来增加有效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促进分集的大量发生以求得穗多(例如本试验的第2区)结果是总穗数虽多,无效分孽也多,成穗率下降。另一种是只要求适当数量的分栗,即保证略多于所希望的穗数,在这个基础上施用穗肥来促进已有的大部分分栗长成有效穗,其成穗率便高(如本试验的第5区)。这两种方法,都可获得较多的有效穗,为增产打下有利的基础,但在其他方面,却有明显的差异。今年,保山县农科所植保组与沈官大队试验站研究施肥与穗瘟的关系,见单株最高分孽数与穗瘟有一定的相关,即随单株最高分草数的增加,后期的穗瘟亦有加重的趋势按此推论,采用促使多发分莫来获得多穗,很易造成穗瘟的加重。相反,适当抑制分粟的过多发生,则有利于对穗瘟的控制。在上述的试验中,还可看出营养生长期的苗裸长相不同,千粒重也有差异。即苗棵愈旺盛,千粒重亦有愈低的趋势。另外苗棵长相为三级,而采取深层追肥促穗,实粒数显着增多,而空批率下降。由此看来,采用增施肥料以促分靡数的增加,苗棵旺盛,获得多穗而增产,往往易使稻瘟加重,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不利于防病增产。在前期适当控制其分孽和繁茂程度以防病,在这个基础上于幼穗形成期深层追肥促使穗多、粒多、粒重以增产,对于防病增产都可兼顾,从而可望获得稳产高产的效果。

篇6:机械加工过程中粉尘污染危害控制探究论文

机械加工过程中粉尘污染危害控制探究论文

摘要:粉尘是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品,它可以直接影响到工作生产车间的环境,在对车间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的同时还会影响车间的机械加工设备以及加工材料的质量。本文旨在针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粉尘污染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粉尘污染;危害;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而机械作为工业领域内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巨头。[1]机械加工实质上是一种对材料进行去除的过程,是一种最为基本的工艺制造方法。在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是一种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粒子,可以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发生沉降,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和不易控制性。粉尘的危害性极大,不仅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机械设备产生一定的危害,在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还不能保证较高的工作质量。近几年来,人们对机械加工中的粉尘危害投入了较大的关注,本文主要是结合粉尘的危害与控制展开讨论,希望可以为控制粉尘贡献一份力量。

一、为什么要对机械加工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控制

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对车间工作人员、机械设备都会以及产品质量均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大量粉尘会对车间工作人员造成身体损伤。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明,机械加工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对加工人员的身体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危害,政府也就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防范措施。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开办数量越来越多,而它们的经营者往往会忽视工作环境的管理只投入的少量的资金,这种情况进而引起了严重的粉尘污染,造成作业环境恶劣。长期接触粉尘的人容易感染急慢性肺炎、支气管病甚至会发展为肺癌。在机械加工中,如果加工材料是含有锌锰、铅、铜等合金时产生的粉尘不仅会带来以上疾病甚至会引起全身性中毒,后果极其严重。即便是体积及毒性较小的粉尘颗粒我们也不应该忽视,这类颗粒因为体积小,所以它可以通过吸附空气中的气态或者细小液体颗粒来增强其自身的毒性,长期在这种过于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也会有中毒的可能性。

(一)大量的粉尘容易诱发各类生产安全问题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铝合金和镁合金被应用到高铁动车、航空飞机、铝合金零备件以及、汽车的镁合金的生产。[2]在这些合金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细屑,这些细屑具有较大的面积与体积比,其热量容易得到积累从而达到其燃点,此时如果车间内的镁、铝粉尘颗粒累积过多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受到静电或者金属碰撞产生的火花的影响而爆炸或者发生燃烧性火灾。更严重的是如果车间发生爆炸或者火灾,其产生的气浪、冲击波以及振动会使积累的粉尘飞扬在空中形成新的粉尘云,新的粉尘云会被爆炸带来的火点燃导致二次爆炸的产生。二次爆炸相对于一次爆炸更加具有冲击力并会产生有毒气体,此时会导致房屋倒塌和水电失调等现象的发生,后果极其严重。

(二)大量的粉尘会降低工作效率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随着机械加工设备的不断升级,传统的机械设备已经渐渐被市场淘汰。新的机械加工设备―――数控机床被逐步使用,其系统主要是由伺服放大器、电源模块和主板构成,由于电路板的高度集成其线间距较小,一旦金属粉尘颗粒进入后就会导致电路板的短路并且粉尘颗粒在进入数据线接口后会影响数据的传输,导致其精确度和使用寿命的降低。另外,粉尘颗粒如果进入到机床的主轴则会导致装夹不稳,减少刀具的使用寿命,加大加工表面的粗糙程度。

二、如何针对机械加工中的粉尘进行控制

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了粉尘含有如此之多的危害,那么具体如何针对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控制呢?

(一)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粉尘危害治理的立法

针对粉尘危害进行立法时防治尘害的基本保证。在立法后要加强侦察队伍的建设,完善监察程序以及处罚方法,指明申诉处理的细则,让整个监察系统得到规范与完善。建立更加完善的检测手段,不断针对检测手段进行更新,使其更加科学化。

(二)加强工作人员以及经营者的劳动安全意识培养,开展防尘知识培训

在我国目前产生的粉尘危害事故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企业领导以及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劳动安全意识导致危害产生,他们对机械加工中产生的粉尘并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其会产生巨大为危害,因此针对这些工作人员以及经营者展开相关知识培训很有必要。[3]树立机械加工中的防尘意识十分重要,要对领导和经营者进行防尘安全知识教育,对即将上岗的工作人员进行防尘指导以及保护措施培训。企业经营者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防尘预防工作,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从源头减少粉尘的产生

机械加工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粉尘,因此要控制粉尘的产生就必须从源头抓起。第一,可以改变加工工艺,在获得良好的加工效率的同时达到减少粉尘产生的目的。第二,阻断粉尘的扩散,主要方式是对机床进行密封以及集尘改造。通过给机床增加防护罩将其密封起来隔断粉尘与外界的接触,防止其扩散,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四)改善防护用品的功能,增强其隔离粉尘的效果

防护用品是机械加工防尘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离效果。最常见的个人防护用品就是防尘口罩,主要是自吸式口罩,但是其具有较强的吸湿性,长时间使用后其阻力就会增加,使用寿命较短,因此针对防尘用具进行改良势在必行。

三、结语

工业机械加工的迅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其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在时刻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就粉尘危害展开论述,提出了几条解决建议,希望可以促进粉尘控制的展开。

参考文献:

[1]侯起龙.机械加工过程中粉尘污染危害控制探讨[J].自然科学,(3):141.

[2]兰崇权.机械加工车间环境影响分析及粉尘特性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3):69.

[3]谭文雄,周玉申,马延军.生产性粉尘的生物质能特性与环境影响分析[J].木材加工机械,,16(6):6-10.

篇7:对铅锌矿环境调查及污染预防透析论文

对铅锌矿环境调查及污染预防透析论文

矿区地质环境现状

固体废弃物矿山每年排放82500t废石和157740t尾矿,尾矿主要岩性为灰岩、白云岩及斜长花岗斑岩。这些固体废弃物的堆存一方面破坏了原有的植被,改变了场地原有土地的使用功能,另一方面废石和尾矿的搬移、装卸、堆存将产生扬尘,影响周边环境。新庄矿区堆存的尾矿粒度较小,裸露的尾矿与干燥细小的废石颗粒易被风吹起形成大量扬尘而影响矿区环境。经监测,该矿区风速一般大于5.9m/s时就会有明显的扬尘产生。地表水新庄铅锌矿废水主要流入矿区内的小溪再进入狮子河。根据废水排放去向及受纳水体特征,共设置9个监测断面,对矿区小溪、狮子河地表水进行水质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各监测断面水质参数的监测值均小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相应参数限值。总体来说,因矿山开采时间短,狮子河和矿区小溪重金属含量比较低,本体水质较好。但在矿山排污口下游,重金属含量逐渐走高,个别含量高于限值,污染明显。地下水在矿区的浅溪、港口村、晏家嘴、采矿工业场地分别设置了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监测项目为pH、Cu、Pb、Zn、As、Cd、Cr6+、高锰酸盐指数和硫酸盐。监测结果表明:新庄铅锌矿区内浅溪、晏家嘴等处的'浅层地下水呈弱酸性,与区域酸性土壤特征相对应,污染尚不严重,其它水质参数的实测数值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限值。监测结果表明,仅有选矿厂界外夜间噪声超限。废气结合矿区环境特点,在选矿厂设置1个废气监测点。监测项目为TSP、SO2,监测频率为每天4次,连续5d,采用重量法进行分析。监测结果显示,区域内TSP、SO2日均值单项质量指数均小于1,未有超标现象,空气质量环境现状良好。地质灾害矿山斜井穿过第四系含水层,建井时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上部地表塌陷。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废石及尾矿新庄铅锌矿区的可利用矿产资源主要是铅锌铜硫化物矿石,主要固体废弃物有采矿废石、选矿尾矿、漂浮尘土等。主要矿物为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透辉石,其次为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磷灰石等。在新庄铅锌矿床中含量较高的微量元素有Cr、Pb、Zn、Co、Ni、Ti、Au、Ag、V、P、F、S、P等,这些原本深埋于地下的岩石、矿物,由于采矿活动,被破裂、砸碎、压细,并使它们暴露在地表的环境中,增加了其表面积比,促进了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的进行。风化作用使得原岩原生矿石失去稳定性,导致这些岩石矿物中的原子和离子重新配置,形成适应于地表风化环境条件下的新生化合物,大量的元素被激活起来,从不活动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并以溶液形式在水体中迁移,对环境造成污染。废水一方面,随着采矿活动的进行,有害元素逐渐溶解到水中,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体;另一方面,在采矿及选矿工程中也不断排放污水和废水。空气污染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采矿、选矿、运输与日常生活需要,汽油、柴油、煤炭和薪柴的燃烧一方面给矿山机械设备提供动力,与此同时,该类能源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尾气。当采矿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气体污染物质末达到环境的自然本底浓度时,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发生作用,经过内部调整,可以消除这些人为因素的污染影响。当排放的气体污染物浓度超出环境的自然本底浓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后,则会对人类健康、动物、植物、大气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导致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噪声污染因采矿选矿需要,矿山均配有载重汽车、凿岩机、装运机、铲运机、粗碎机、卷扬机、圆锥式和锷式破碎机、干式和湿式磁选机、球磨机、真空过滤机、浓缩机、水泵、引风机、空压机、喷浆机等设备。这些机械昼夜不停,长年运转,会持续发出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矿山机器和设备由于其性能、规格不同,发出声音的原理不同,所产生的噪声类型也不同。矿山通风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以及锅炉的排气装置,在运转时往往引起空气振动而产生声音,这种噪声称为“空气动力学噪声”;矿石球磨机、碎石机、电锯、车床等机械,主要是其本身发生固体的振动而产生声音,这种噪声被称为“机械性噪声”;矿山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等设备主要由于电磁力作用而发出声音,这种声音则被称为“电磁性噪声”。但无论哪一种噪声,矿山机械与装置所释放的噪声,由于其声级强度大,连续时间长,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地质灾害影响主要是指由矿业活动所引发的各种地质灾害,因而形成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由矿业开发活动所造成的山体崩裂、泥石流、崩塌、滑坡、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干旱、井下采矿导致深部采空引起地震、地面塌陷等。新庄铅锌矿为地下开采方式,采矿方法采用水平分层充填法。由于地下水疏干和开采矿石造成了地下采空场,如果充填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容易导致地面塌陷。

矿山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噪声防治因该矿区建设场地及其附近对噪声不很敏感,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噪声较大的设备除安装消声和减震装置外,还应设置隔声操作间降低噪声源。另外还可加强建设场地的绿化,消减噪声向外传播的强度和范围。地质灾害防治对井下采场、坑道、硐室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应进行经常性观测,观测内容包括地压、坑道变形、裂隙变化、井下涌水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出现地面塌陷、滑坡、错动和涌水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可采取的治理措施有局部喷浆、打锚杆、充填等。对废石场和尾矿库进行定期观测,防止尾矿坝垮塌、尾矿浆跑冒和废石场滑坡,并对服务期满的废石场、尾矿库和各种工业场地、边坡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

结束语

通过多种监测方式,查明了新庄铅锌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开发利用活动造成的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程度。通过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查清了矿山环境污染源的性质、污染方式及其控制措施,提出了采用湿式作业降尘;收集废水自然曝气、沉淀降污;尾矿、废石回填;减震、隔声降噪;加强绿化保护水土等防治措施,对类似矿山的污染防治有一定借鉴作用。

篇8:水气平衡灌溉对水稻种植的可控性农科论文

水气平衡灌溉对水稻种植的可控性农科论文

千百年来栽培水稻在水分管理方面一直探索不断,“深水回青、浅水分蘖、够苗露田、晒田控苗、回水保胎、有水抽穗扬花、干湿交替到收获”既是各类教科书必不可少的条文,也是技术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的口头禅。由于其在实际操作中弹性幅度很大,所以评价其成效的.尺度也是一项很难的工作。本试验旨在探索一下通过农艺措施的改进使水分管理具有可操控性。

1试验方法及田间设计

1.1试验田的选择。

试验地点设在杨村镇鱼产村,选择肥力同等的相邻稻田两块进行简比试验。户主:试验田许其善,面积0.90亩;对照田余继,面积0.70亩。水利条件在正常年份基本可以满足双季稻对水分的需求。

1.2参试材料。

水稻品种:早稻特优9846,晚稻Y两优1号。化肥、农药等。

1.3田间设计。

试验田按4.5米分厢开固定厢沟,厢沟宽度30厘米、深15厘米,四边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沟泥均匀分散在厢面上。对照田按常规不作开沟处理。

1.4试验方法

1.4.1播种育秧。

播种期:早稻2月25日,晚稻7月5日,采用编织布隔层育秧技术培育壮秧。

1.4.2本田期管理移栽前稻田处理:

试验田按设计开好固定厢沟后,早造于移栽前15天喷洒灭生性除草剂,晚造于收割的当天喷洒灭生性除草剂;移栽前3天用滚筒式微耕机把表土层约1厘米的面层滚打起浆,然后抛秧。对照田不开厢沟,其他处理相同。此法可以称为免少耕整稻田处理技术。移栽期和抛栽密度:早造4月2日,晚造7月20日。按照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早造亩抛栽1.25万蔸,基本苗为3.15万苗。晚造亩抛栽1.20万蔸,基本苗为3.60万苗肥料用量:按照超级稻高产要求,本试验的目标产量为早造700公斤,晚造680公斤。N:P2O5:K2O设定为1:0.6:0.9,单造纯N总用量18公斤。施肥方式为:基肥、回青肥、促蘖肥和攻胎肥。水分管理:对照田按常规管理。试验田抛秧时田面有薄水层,立苗后厢沟有水,田面保持湿润促根系深扎和低位分蘖早生快发,抑制叶长促壮杆。亩有苗达到16万苗时落干厢沟水,达到20万苗时晒田。幼穗分化2-3期回满厢沟水同时施攻胎肥,幼穗分化5-7期田面有薄水层,齐穗后厢沟有水,以后自然落干至成熟。同时做好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试验结果

苗情调查资料统计表(表略)测产资料统计表(表略)

3结果讨论

3.1试验证明水气平衡灌溉技术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实际操作简便可行,只要宣传、培训到位,技术指导到家,推广前景广阔。

3.2发挥水气平衡灌溉技术增产潜力

一是抓好水分控制环节,露晒田控苗早造在抛后20天、晚造在抛后15天是最佳时机。

二是必须开好固定厢沟,才能确保水分控制各个环节的顺利实现。

篇9:球肥深施在水稻种植中的作用论文

球肥深施在水稻种植中的作用论文

在我县水稻栽培的土壤质地,应用球肥深施其经济收益怎样?为了摸索这个问题,79年我们对水稻进行了球肥深施和粉肥撒施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试验设计本试验安排

在旗洋公社、桥望生产队,通过用复合球肥的深施和复合粉肥的撒施摸索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规律。设计为两个处理即复合球肥深施和粉肥撒施。土壤质地为去冬新升的鸭屎泥田、pH值5,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作小麦,每亩施放厩肥斤作底肥,供试验的田块做到三犁三耙。供试验的水稻品种为“两矮二六”,秧龄47天,密度sx了寸,每窝栽插5片。小区设计:小区长30尺,宽20尺,面积为0。1亩,两个处理,重复两次,共四个小区。处理为:1。复合球肥深施的第1、第3小区按尿素30斤/亩,磷肥50斤/亩,桐枯30斤/亩(桐枯含氮3。1%、磷1。3%、钾1。3%)与风干打成粉的黄土(黄土重量为所施用复合肥料的2倍之均匀混合,并用球肥造型机压制成球肥深施。2。复合粉肥撤施的第二、第四小区按尿素30斤/亩;磷肥50斤/亩,桐枯30斤/亩施放。整个试验在6月6日将水稻“两矮二六”移栽完成,各小区的球肥深施和粉肥撒施,在禾苗移栽后13天即6月19日按规定处理。球肥深施的第一,第三小区每窝水稻塞机制球肥一粒,深度2一3寸。粉肥撒施南第二,第四小区是将尿素,磷肥,桐枯的混合肥料均匀撒施。整个试验的小区中耕两次,晒田一次,防治病虫害一次,各小区处理后生长正常,子9月班再收割。

二、试验结果

(一)球肥深施与粉肥撒施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试验中球肥深施对水稻生育期有一定的影响,球肥深施的小区,其水稻分孽始期,比粉肥散施的小区推迟始期各4天左右;推迟了分孽高峰期,齐穗期4一6天。球肥全解施的小区6月22日始集,而粉肥撒施小区6月18日始孽;球肥深施小区8月8日始穗,而粉肥撒施小区8月4日始穗;球肥深施小区7月4日达分孽高峰期,而粉肥撒施小区6月30日为分集高峰;期球肥深施小区8月20日为齐穗期,而粉肥撒施小区’8月14日就是齐穗期。球肥深施小区全生育期是145天,粉肥撒施小区全生育期为139夭(表略)

(二)球肥深施肥力缓、稳、长,供肥情况好效供应强度,容量和持续时间,肥效表现出“前缓、中稳、后劲长”的供肥特点。改变了化肥撒施对禾苗“前猛、中弱、后劲短”的供肥状况,从而克服了撒施化肥肥效短与水稻需肥时间长的矛盾,使水稻发育有更充‘分的营养。进行定点观察的结果:由于球肥深施增强了土壤中肥效供应强度,容量和持续时间,肥效表现出“前缓、中稳、后劲长”的供肥特点。改变了化肥撒施对禾苗“前猛、中弱、后劲短”的供肥状况,从而克服了撒施化肥肥效短与水稻需肥时间长的矛盾,使水稻发育有更充‘分的营养。进行定点观察的.结果:球肥深施的小区水稻叶色变化曲线的上升和下降都缓慢。水稻“两矮二六”进行球肥深施后冷一8天叶色转绿、1一12天叶色浓绿,一月后叶色褪色。从表二可见球肥深施比粉肥撒施肥效慢3一4天,而肥效相应比粉肥撒施延长半月。

(三)球肥深施对水稻往粒数和千较盆的房晌:由于球肥深施深施增强了土壤中肥

能将化肥完成深施和集中深施于水田还原层,所以促使水稻根系向土壤深处扩展。采用球肥深施的水稻根系发达,粗壮,白根数多,根系吸收土壤中养分能力强。因此,水稻后期表现不早衰,功能叶多,光合作用强。经定点观察分析的结果:球肥深施的水稻株高比粉肥撒施的增加7。3%,穗长增加9。5%;最后三张功能叶长度增长6一8%,宽增加11一议%;每亩有效穗增加8一16%,每穗结实数增加4。9一8。7%;千粒重增加6。6一8%,总之,球肥深施写粉肥撒施在经济性状方面差异比较明显,产量也有明显增加(表略)。

(四)球肥深施与粉肥撒施的水稻产盆对比:使用球肥深施技术,能将氮、磷、钾(桐枯含钾1。3%)复合的机制球肥直接施于水甲还原层。这样大大减少了氮肥中所形成的硝氮,在水田中不易被土壤吸收,易被水淋失掉。同时减少了磷肥与铁、铝、钙等氧化物和可利用的磷酸起化学作用而发生沉淀,使磷肥产生“磷酸固定作用”。的失效过程,也减少了钾肥施于土壤中被粘土矿物吸水膨胀后,把钾离子蓄闭在里面不能游离出来,使钾肥产生“钾的固定作用”的失效过程,从而增加了磷、钾离子的移动性。由于采用复合肥料完全深施和集中深施,大大提高了作物对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本试验的水稻品种“两矮二六”,采用复合球肥深施后,亩产为980斤,比粉肥撒施,亩产873斤增加12。3%(表略)

小结

通过79年化肥不伺施用方法的对比。试验,认为在我县稻田推广球肥深施能大幅度提高肥效,化肥深施的增产效果明显地优于化肥撒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水稻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要求。所以,能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提高千粒重,充分发挥化肥的经济收益。

篇10:对蔬菜种植过程中降低农药残留的方法探讨论文

1 农药残留的成因及其危害分析

1.1 农药残留的成因

所谓的农药残留具体是指对农作物使用农药后残留在作物上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以及杂质等。农作物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是农药喷洒,在对农作物喷施农药的过程中,一部分农药会被作物吸收,并在光合作用和农作物自身酶类的作用下逐渐分解转化为无毒物质。然而,若是农药并未完全降解便进行采摘上市的话,农作物中便会残留部分农药。同时,农药的过量喷洒也容易造成残留,这是因为当农药量超出作物自身的分解能力时,过剩的部分便会沉积到作物中,再通过食物供应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虽然有些农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少或消失,但有些农药引起的残留会保持以来,甚至几十年后才可能全部消失,如六六六、滴滴涕等就属于这类农药,它们现已被我国列为禁用农药。

1.2 农药残留的危害

1.2.1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正常情况下,在对农作物喷洒农药的过程中,仅有10%左右的农药会粘附在农作物上,而剩余的90%则会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环境当中。当动植物大量吸收残留在环境中的农药后,由于无法将这部分残留农药全部分解,从而会不断在体内积蓄,再经由食物链这部分残留的农药会不断转移,持续积聚,残留量也就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自然中的生态平衡便会遭到破坏。

1.2.2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农药残留超标现已成为餐桌上的隐形杀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据有关研究表明:农药不但会破坏人体中的酶,还会阻碍器官正常功能的发挥,严重时会造成神经系统紊乱。少量的农药残留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但是,当残留量超过一定标准后,会直接危及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甚至还会降低母体的受孕能力,可见农药残留的危害是多么严重。

1.2.3 对水资源的危害。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水中的农药大部分都是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渗入,也有少部分来源于工厂排放的农药污水,因水中的微生物对农药具有富积作用,从而会导致生物被污染,致使鱼类和其它水生物死亡。

篇11:蔬菜种植过程中降低农药残留的方法探讨农科论文

蔬菜种植过程中降低农药残留的方法探讨农科论文

1 农药残留的成因及其危害分析

1.1 农药残留的成因

所谓的农药残留具体是指对农作物使用农药后残留在作物上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以及杂质等。农作物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是农药喷洒,在对农作物喷施农药的过程中,一部分农药会被作物吸收,并在光合作用和农作物自身酶类的作用下逐渐分解转化为无毒物质。然而,若是农药并未完全降解便进行采摘上市的话,农作物中便会残留部分农药。同时,农药的过量喷洒也容易造成残留,这是因为当农药量超出作物自身的分解能力时,过剩的部分便会沉积到作物中,再通过食物供应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虽然有些农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少或消失,但有些农药引起的残留会保持10年以来,甚至几十年后才可能全部消失,如六六六、滴滴涕等就属于这类农药,它们现已被我国列为禁用农药。

1.2 农药残留的危害

1.2.1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正常情况下,在对农作物喷洒农药的过程中,仅有10%左右的农药会粘附在农作物上,而剩余的90%则会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环境当中。当动植物大量吸收残留在环境中的农药后,由于无法将这部分残留农药全部分解,从而会不断在体内积蓄,再经由食物链这部分残留的农药会不断转移,持续积聚,残留量也就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自然中的生态平衡便会遭到破坏。

1.2.2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农药残留超标现已成为餐桌上的隐形杀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据有关研究表明:农药不但会破坏人体中的酶,还会阻碍器官正常功能的发挥,严重时会造成神经系统紊乱。少量的农药残留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但是,当残留量超过一定标准后,会直接危及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甚至还会降低母体的受孕能力,可见农药残留的危害是多么严重。

1.2.3 对水资源的.危害。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水中的农药大部分都是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渗入,也有少部分来源于工厂排放的农药污水,因水中的微生物对农药具有富积作用,从而会导致生物被污染,致使鱼类和其它水生物死亡。

2 降低蔬菜种植过程中农药残留的有效方法

2.1 降低农药残留的技术措施

2.1.1 优选农药。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降低农药残留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选择农药残留较低的农药品种。若是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无法解决病虫害时,可按照蔬菜品种选用一些中等毒性的农药,没有特殊情况时尽可能不要使用高毒性农药。在使用中等毒性农药时,应当严格按照病虫害的类别选药,并正确区分开生理性和传染性病害。同时,农药的剂量和施药次数也要严格控制,不得随意加大浓度或是增加施药次数。

2.1.2 优化施药方法。目前,大部分农户在对蔬菜进行喷药时,采用的都是喷嘴粗、容量大的器具。这种施药方法很难使农药在蔬菜上形成均匀分布,大部分药液会散布到环境和土壤当中,从而引起农药残留超标。为此,有必要对施药器具进行优化改进,小雾滴是实现高效低量喷雾的关键,在同等面积和施药量相同的前提下,小雾滴的覆盖密度要远远高于大雾滴。但唯一不足的是小雾滴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如风速、温湿度等,所以,在采用小雾滴进行农药喷施时,可采用防飘技术,较为典型的产品有防飘喷头,其不但能够减少雾滴飘失,而且还能显着提高雾滴的覆盖率,覆盖率越大农药残留就越低。

2.1.3 控制病虫害减少用药量。想要降低蔬菜种植的农药残留,减少用药量无疑是最为实用的方法,这不但能够使农药残留显着降低,而且还能节省施药费用,但减少用药量的前提是必须控制好蔬菜的病虫害问题,只要病虫害不发生,用药量自然会有所减少,这是一个连带关系。为此,应当积极采取农业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抗病虫害强,高产优质的蔬菜品种进行种植,这有助于减少田间用药量,进而降低农药残留量。此外,采取有效的防虫措施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有条件的种植区可以安装防虫网,借此来构筑起一道人工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

2.2 管理措施

首先,针对蔬菜生产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建议在蔬菜种植区推行联户联保制度以及生产违法举报制度,并设置相应的奖励基金,按照管理结果进行奖惩,以此来调动广大农民对农药使用的监督积极性。其次,应建立有效地控制流通领域蔬菜农药残留的措施,不断加大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逐步完善用药记录制度,从根本上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

篇12:对蔬菜种植过程中降低农药残留的方法探讨论文

2.1 降低农药残留的技术措施

2.1.1 优选农药。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降低农药残留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选择农药残留较低的'农药品种。若是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无法解决病虫害时,可按照蔬菜品种选用一些中等毒性的农药,没有特殊情况时尽可能不要使用高毒性农药。在使用中等毒性农药时,应当严格按照病虫害的类别选药,并正确区分开生理性和传染性病害。同时,农药的剂量和施药次数也要严格控制,不得随意加大浓度或是增加施药次数。

2.1.2 优化施药方法。目前,大部分农户在对蔬菜进行喷药时,采用的都是喷嘴粗、容量大的器具。这种施药方法很难使农药在蔬菜上形成均匀分布,大部分药液会散布到环境和土壤当中,从而引起农药残留超标。为此,有必要对施药器具进行优化改进,小雾滴是实现高效低量喷雾的关键,在同等面积和施药量相同的前提下,小雾滴的覆盖密度要远远高于大雾滴。但唯一不足的是小雾滴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如风速、温湿度等,所以,在采用小雾滴进行农药喷施时,可采用防飘技术,较为典型的产品有防飘喷头,其不但能够减少雾滴飘失,而且还能显着提高雾滴的覆盖率,覆盖率越大农药残留就越低。

2.1.3 控制病虫害减少用药量。想要降低蔬菜种植的农药残留,减少用药量无疑是最为实用的方法,这不但能够使农药残留显着降低,而且还能节省施药费用,但减少用药量的前提是必须控制好蔬菜的病虫害问题,只要病虫害不发生,用药量自然会有所减少,这是一个连带关系。为此,应当积极采取农业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抗病虫害强,高产优质的蔬菜品种进行种植,这有助于减少田间用药量,进而降低农药残留量。此外,采取有效的防虫措施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有条件的种植区可以安装防虫网,借此来构筑起一道人工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

2.2 管理措施

首先,针对蔬菜生产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建议在蔬菜种植区推行联户联保制度以及生产违法举报制度,并设置相应的奖励基金,按照管理结果进行奖惩,以此来调动广大农民对农药使用的监督积极性。其次,应建立有效地控制流通领域蔬菜农药残留的措施,不断加大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逐步完善用药记录制度,从根本上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

对杂交水稻种植特点分析农科论文

机械加工过程中粉尘污染危害控制探究论文

水稻栽培技术分析论文

游泳过程中预防溺水的注意事项

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研究论文

平面设计过程中的版式编排的论文

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

番茄种植气候条件分析论文

柴胡种植技术要点的论文

养殖污染治理模式探讨论文

水稻种植过程中怎么预防污染论文(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水稻种植过程中怎么预防污染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