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胸径及生长量研究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阿尔扎马斯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天然林胸径及生长量研究论文(共含11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阿尔扎马斯”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天然林胸径及生长量研究论文

篇1:天然林胸径及生长量研究论文

天然林胸径及生长量研究论文

林业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开展家园大建设的过程中,林业作为主要的木材提供场所,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过度砍伐和破坏严重的后果,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供,人类对森林的休闲娱乐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很多科研工作者和有识之士提出了恢复森林的科学命题,国家更是出台了一些列天然林保护政策,为森林各项功能的恢复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天然林研究再一次成为了很多科研工作者的热点。直径结构是森林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是树高、断面积和材积等结构的基础,而且也是估算森林蓄积量,指导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依据,因此本文主要对蛟河地区天然林的直径结构和生长量进行初步调查研究。

1 研究地自然概况

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是长白山余脉的尾部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7°35′-127°51′,北纬43°51′-44°05′,辖区总经营面积31823公顷,多以林业用地为主,森林覆盖率近87%,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很多东北地区的特有物种在研究区内均有分布,是搞林业研究的专家学者们趋之若鹜之所。在“东北地区天然林全面禁伐”项目实施以来,该区内的林农在没有木材生产的前提下,丰富的林下资源如蘑菇、核桃、大榛子等林产品便是该辖区林农的主要经济来源,受到绝大多数林产品爱好者的青睐。

2 数据采集

在该研究地内设置固定样地一块,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地一块,找好样地中心点,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延伸17.32m(为水平距离,有坡度要换算成水平距离)长度的距离作为样地的顶点,清理边线使样地是4各顶点通视,样地为大小和形状分别设置为0.06hm2的正方形,同时记录样地中心点GPS值以备后期复位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5cm的样木进行编号和每木检尺,检尺记录保留1为小数,同时对应样木编号详细记录每株样木胸径值和样木名称,调查结束时在中心点埋设矿泉水瓶作为后期寻找的标志。根据20所取GPS值及样木编号对该样地进行复位,同样对样地内样木进行编号和每木检尺。

3 数据处理

对年和20采集的数据以树种为依据进行分类,对每个树种两期样木株数进行分类计数,为了更加清晰的看出每个树种样木株数的变化情况,对每个树种两期株数绘制直方图。根据2009年每株成活样木胸径大小和年每株成活样木胸径大小可以看出每株林木的生长量,为了更加清楚的看出各树种林木生长情况,把两期同时达到检尺起测径阶并存活的样木进行生长量做差,从而能够看出每个树种生长量的差异,为了更加清楚的看出每个树种的生长情况,根据每个树种生长量做折线图。这样对样木胸径做差处理避免了由于样木初期直径的不一致造成的统计误差,详细结果下图1和图2。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xcel数据库软件,数据可视化处理采用Sigmaplot10.0软件。

4 结果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可知,前期样地内共有样木7种,后期样地内共有样木6种,其中存活的样木中前期样木57株,后期样木56株。后期样木比前期样木少一株。两期内同时存活的样木共51株,对两期同时存活的样木进行生长量计算分析,结果为,2009年样木胸径平均值为13.0cm,2014年样地内样木平均胸径为14.0cm,样木平均净生长量为1.0cm。整个样地内所有样木生长最快的为35号样木水曲柳,生长量为3.9cm,根据每个树种生长量进行单独统计分析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来,生长量最大的依然为水曲柳,平均每株水曲柳胸径的生L量为1.45cm,各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分析可知,水曲柳生长较快的主要原因不但和该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营养资源相关,同时也和水曲柳生长较快的生物学特性相关。

篇2:黑喉石雏鸟生长量研究

黑喉石雏鸟生长量研究

文章对黑喉石Saxicola torquata stejnegeri(Parrot)雏鸟的详细生长量进行了研究.认为,除尾以外雏鸟的体质量生长与各个器官紧密相关,嘴和跗在雏鸟生长前期相对较快,翅和尾在雏鸟生长后期相对较快.

作 者:邓秋香 王梅 高玮 DENG Qiu-xiang WANG Mei GAO Wei  作者单位:邓秋香,DENG Qiu-xiang(北华大学,化学与生物学院,吉林,吉林132033)

王梅,高玮,WANG Mei,GAO Wei(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刊 名: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9 10(1) 分类号:Q959.7 关键词:黑喉石   雏鸟   生长量  

篇3:论文:量论因明认识论之研究。

摘 要:量论因明主要包括推理规则和认识论两部分内容。佛教逻辑之认识论部分有一个自身而展的逻辑过程。古因明时期主张知识之来源是现量、比量和圣教量,而新因明时期则主张知识之来源是现量和比量。试图对古因明时期之量与当时各哲学派别进行比较,对古因明时期的现量、比量、圣教量进行阐释,研究新因明时期陈那之二量,最后研究法称之量与成量,进而得出量论之根本目的在于成就量。

关键词:量论因明;现量;比量;量;成量

量论因明,亦即佛教逻辑。总的说来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关于推理论证之学问,一是关于认识论之学问。推理论证主要是研究推理中的逻辑规则和逻辑错误,其主要包括九句因、因三相、因三十三过等等内容;而认识论主要研究现量和比量。认识论是佛教逻辑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可以说,只有对佛教逻辑认识论有了深刻的认知,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佛教逻辑。按照佛教逻辑的发展历史进程来看,简要地说,古因明时期以《瑜伽师地论》为代表,新因明时期以陈那《集量论》为集大成者,而佛教逻辑之最高峰则以法称《释量论》为标志。佛教逻辑正是一步步从注重论辩的规则发展到以认识论为主,即以量论为主。目前学界主要集中在对佛教逻辑之逻辑规则部分进行研究。因此,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佛教逻辑之认识论部分做一个综合性研究,以期对佛教逻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对古因明时期之量与印度哲学各派之量的比较

量论因明之“量”,梵文为PramANA,可译为量、规则、权威、正确认识之手段、真实之观念、定量、理、因明等等,可见其意蕴之丰富。量总的说来,既包括逻辑的规则,也包括行为的法则。依其规定,量乃知识确实性之规定,亦即知识种类之问题。从印度哲学的历史来看,印度的知识确实性之问题,实则是印度各哲学派别学问之核心问题。基于印度哲学各派对于量的认识不尽相同,从现有的文献可以看到,对量的理解约有十种:

1.现量:在眼前、一目了然、现法。

2.比量:比量谓比类之量也,即是以分别之心,以已知之事比知未知之事。

3.圣教量:又名圣言量。是借助权威而获得的认识。

4.譬喻量:也译为“义准量”。是指通过譬喻来显示的量,根据已知之物与未知物的相似来认识未知物。

5.假设量:又译为“义准量”,指通过两概念间的蕴含关系而获得知识。

6.无体量:是通过观察某处没有某种东西,因而产生不存在某物的判断。

7.世传量:指有一种传言,这种传言不指明它最初是由何处产生的。

8.姿态量:指姿态也能成为一种量,因为姿态能够表达一种思想感情。

9.外除量:即用排除某类中的分子的方法以获知识。

10.内包量:指根据包含某一事物的另一事物的存在来认知这一事物的存在[1]170。

对量的理解如此之多,那么何为正量?大致说来,印度各哲学派别依其教义而对量的理解有所不同。例如,耆那教承认第二种量为正量,顺世论承认第一种量为正量,数论派和瑜伽派承认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为正量等等。不过,也有的哲学派别承认上述九种或十种量都是正量。

对于佛教而言,印度五世纪以前,古因明时期,《方便心论》以现见、比知、以喻知、随经书等四量作为知因。则佛典对现量的表述不一。《方便心论》规定现量为“五根之所知”;五根即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其分别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机能。我们的这五根所感知到的即是现量;《瑜伽师地论》规定现量为“现量者。谓有三种。一非不现见。二非已思应思。三非错乱境界”。现量有三种情况,一是现见;一是当下的思才是现量,过去了的不是现量,还没有来的也不现量;一是不是错乱的认知。如有眼病而看到有两个太阳,如乘船头晕而觉得天在转动、地在动摇等等。《大乘阿毗达摩集论》规定现量“自正明了,无迷乱义”。即指能够正确认知事物,没有发生任何迷乱之心。古因明时期对现量的规定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点是,对现量的定义都强调正确之认知,强调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本人亲自感受,而且隐含只有当下的'感知才是最真实的。

显然,古因明时期,佛教把圣教量作为宗,对圣教量只需要接受,无需质疑和论证。其信仰容易使人心生疑惑,最终导致人们不能获得真知。随着佛教逻辑内在自身的发展,其理论的完备将由陈那建构。

二、对新因明时期现量和比量之认识

大约在公元五、六世纪时,新因明之开创者陈那在《正理门论》曰:“为自开悟,唯有现量与比量。”即认为正确认识的途径只有两个:一是现量,一是比量。相应地,人们的知识对象只能有两个:一是自相,一是共相。自相亦即感性认知,共相亦即理性认知;自相亦即直接认知,共相亦即间接认知。而所谓的圣教量、因果比量、譬喻量等等量,实质上被现量和比量所包含。认知途径之种类由认知对象所决定。陈那《正理门论》曰:“此中现量除分别者。谓若有智于色等境远离一切种类名言。假立无异诸门分别。由不共缘现现别转。故名现量。”

因此,现量就是于色等境中远离了一切言语。若现见某事物,试图用言语表达出来,那么所处之境不再是现量境。现量之境实只能体会不可言说。正如《金刚经》所云:“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思想是,试图使人在现量之认知中,生起对宇宙人生之真确认知。又,陈那将现量分为:一依据五根而得的感觉性的认识,二与此同时生起的意识,三自证,四修定者的无分别心。除第四种现量为定心现量,其余三种都是有错乱的散心现量。

何为比量?《正理门论》曰:“余所说因生”。即是说比量智之产生是以现量智作为基础。正确的比量智应遵守三相正因。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门论》曰:“谓藉众相而观义”。比量以事物之共相为研究对象,以一定的理由或者事实为推理的依据,在记忆、想象等思维活动的指引下,从而获得对事物的间接认知。比量有两种,一是真比量,一是似比量。区别何种为真比量,何种为似比量,其依据是因的正还是不正。如果依据的是正因,则是真比量;如果是不正的因,则是似比量。那么,正因从何而来呢?在公元7世纪,窥基法师的《因明入正理论疏》曰:

智为了因,火、无常等,是所了果。以其因有现、比不同,果亦有两种,火、无常别。了火从烟,现量因起;了无常等,从所作等,比量因生。

现见“此山有烟”,比知“此山有火”,此因即现量因;现见“声是所作性”,比知“声是无常”,此因即比量因。可见,正因之来源为现量因和比量因。又,比量可分为几种?陈那在《集量论》之《为自比量品》曰:“比量有二种,为自与为他。”为自比量即通过三相因而观察义,为他比量即是传达自我观察所得之物[3]2-10。为自比量以三相因,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已达到对事物的自我开悟。其开悟的过程无须借助于言语。那么,若观察义之时,观察者本人也借助了言语,那么还是不是为自比量呢?我以为,在实际的推理过程中,虽然可以不言说,但是借助已有的认知,借助于语言文字在内心处进行推理,此种情形依然属于为自比量。为他比量则借助于语言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所悟。

古因明时期,无著与世亲认为知识之来源为现量、比量和圣教量。《瑜伽师地论》卷十五曰“一切智所说之言教称为圣教量”。圣教量有三:一是不违圣言,一是能治杂染,一是不违法相。无著在《大乘阿■达摩集论》中主张圣教量和现量、比量并不相违。而后期唯识学派之陈那认为圣教量不是正确知识来源之一。

知识的来源是现量和比量,这是佛陀本人的认识论。此表明了佛教一开始就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早期佛教中采取三量之说,实际上是后学误会了佛陀之本来思想。自陈那以后,佛教逻辑发生了一个根本性地转向,即从因明学转向了量论。量论所要构建的是,如何使人走向成佛之路,使人获得解脱的智慧。

三、对量论之量和成量的认识

量论之“量”,是佛教知识论之总称,佛学之最终目的是成量,即成为定量。也就是成佛。释迦牟尼佛本人就是定量士夫。陈那《集量论》归敬颂“敬礼成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量论因明从知识论的角度而言,就是通过现量和比量,最终达到定量士夫。法称之《释量论》专门辟《成量品》一章,讲述量之总相为何,世尊为何是正量。《成量品》开篇曰“量谓无欺智”。僧成大师解释曰“量之总相谓新生无欺智”[5]97。量的定义是无欺智,即是正智。法上论师认为正智是与经验不相违的知识,如果知识能指引我们达至他所言之境,那么该知识就是正确的。

陈那《正理滴论》曰:“众人所务,凡得成遂,必以正智为其先导。是故彼智,此论今详。正智有二。一者现量,二者比量。”[6]24-25陈那和法称对量的定义,其语言表达方式不相同。陈那对量定义时,是遮“欺”诠“正智”;法称对量定义时,是遮“欺”诠“无欺”。实质上,法称是继承了陈那对量的看法,只不过法称说得更加细致罢了。法称认为,量识的性相是新起而非欺诳之智。所谓“新生”,即是指在第一刹那间所生起的认知,以此排除一切非第一刹那间之认知,比如已决智就会被排除掉。当认知不是处在第一刹那间,而是处于第二刹那,甚或第三刹那间等等,那么这就是已决智了。“无欺”是指对所缘境而言。也就是对认识之对象――所知境无欺骗,以此消除一切邪智邪见。这些邪知邪见妨碍了对所知境的真实认知,而只有量才能对所知境如实反映。“智”是佛所说的般若智慧、无上遍正觉,以此避免错误的量识。 不欺智是量,则还包括比量。外道则认为不能包括比量,其理由是以比量不以自相为所取境故。法称反驳道“如通达具烟山上有火之比量,是不欺诳,以是通达安住能烧煮作用之觉故”。即看到此山上有烟,推断此山上有火。烟与火是不相离的。佛教逻辑要归到胜义有之真实存在,而这已经不再单纯是逻辑问题,而是关于宇宙人生之真相了。佛教逻辑最终已然超越了名相,落实到名相背后之真相。

不欺智是量,则还包括声。外道以为“若不欺智量相者,不应道理,以不能遍声起量故”[5]97-98。即是说如果不欺智是量,那么就不应包括声。法称对此反驳,认为声显示了起声的人所欲达到境,则声所生起的量应是无欺。如言说“山”,说者在心中能够生起真实存在之境,即“山”的真实存在,使其表象在认识主体的内心活动中显现。此时,对于“山”而言是量。当言说“山”之声时,说者的心中随即有了“山”之表象,说“山”的声是不欺。其量满足因三相。然而说“瓶”声时,并不是意味着现见某处有真实之“山”,此不以瓶的现实真实存在为因。

不欺智是量,但不是由根现量里之见分或相分确立量,而依自证现量确立量。在自证现量里,超越了见分和相分,例如面对蓝色,当面对蓝色之境所新生的第一刹那的认识,这才是正量。之后,当试图把当下之境用言语表达出来,那就不再是量了,而是后得智。因此,法称认为境是有次第的,新生也是有次第的。同一个命题有不同次第,每一次第之间都是新生。量永远只能是生死相续,永远新生。新生即是无常。按照佛教的观点,无常有二种:一是刹那间的无常,即是刹那刹那有生住异灭之变化也;一种是相续的无常,即谓一期相续之上有生住异灭之四相。佛陀从“声是无常”这一现量境里,悟出了尘世间一切之法,都是生灭迁流刹那不住。正如《大智度论》曰:“一切有为法无常者。新新生灭故。属因缘故。”量,实已隐含了从凡夫位到成佛之所有次第。佛陀以无上菩提心领悟到无上瑜伽现量,从而认识到“声是无常”这一极其隐秘之境。

佛陀是量,并且佛陀是成量。说明佛陀是通过精进修行而成就量。这样就遮止了外道无生自然量。佛陀依据意乐圆满和加行圆满,而成为定量士夫。正如《大乘起信论》所云“诸佛如来离于见。自体显照一切妄法,有大智用,无量方便,随诸众生所应得解,皆能开示种种法义,是故得名一切种智”。因为佛陀只承认知识之源泉是现、比二量,佛陀则具有意乐圆满和加行圆满,佛陀所说真实不虚,于是成就了佛陀是正量、定量、量士夫。

四、余论

综上所述,佛教逻辑从开始的三量说逐步发展到陈那时期的二量说,其过程不得不说有一些漫长。这也说明了佛教理论是一步步走向量论因明之本来意蕴。其实,佛陀早已在其著作中开示,但因为后人的误解,直到陈那时期,方才揭示量论因明这一认识论之真实意蕴。法称继承了并发展了陈那之学,明确提出量即是佛,成量之路即是成佛之路。而法称之后,藏传因明很好地继承发展了陈那法称之量论学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汉地,陈那之量论没有受到很好地重视,甚至对于法称之量论几乎不曾耳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我以为,如果想要在佛教逻辑中有所作为,那么重视对陈那《量论》和法称《释量论》之研究则显得异常重要了。

篇4:微量元素与胎儿生长受限关系研究论文

微量元素与胎儿生长受限关系研究论文

胎儿生长受限(FGR)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 一。FGR病因复杂且较多,40%病因尚不明确。国 外发病率约2.75% - 15.53%[|],在我国的发病率平均为6.39%。FGR胎儿在围产期易出现酸中毒、缺 氧等情况,相比正常胎儿对产程的耐受度更差,围 产期胎儿死亡率高达正常的4?6倍。胚胎的生长 发育不仅取决于遗传基因,还需要各种合成代谢 的顺利进行。缺乏有利微量元素可使胚胎发育速 度减慢,各组织器官分化紊乱而导致畸形,其中尤 以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较为多见。目前FGR的治疗 方法主要是增加营养促进胎儿生长,但是对于微 量元素异常引起的FGR,这些治疗效果仍不满 意。作为危害母儿健康的疾病,FGR的发病机制 及治疗方法始终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研究 动态观察妊娠不同时期母体血钙(Ca)、铁(Fe)、铜 (Cu)、锌(Zn)、碘⑴的变化与胎儿发育的情况,并 探讨微量元素的缺乏与FGR及胎儿畸形的关系,旨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10月至3月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门诊就诊的妊娠妇女200例。年龄20~35(27.23±3.80)岁。其中 FGR组31例,正常胎儿组16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FGR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教材的 诊断标准[2],孕37周后胎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或 低于同孕龄、同性别胎儿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 或低于同孕龄、同性别正常体重的第10百分位 数[3]。结合病史及饮食情况综合考虑做出诊断。 1.1.1人选标准(1)年龄20?35岁。(2)已婚育龄 妊娠妇女。(3)自愿加人本课题并同意进行妊娠期 微量元素的检测和新生儿脐血微量元素的检测。 1.1.2排除标准(1)年龄<20岁或>35岁。(2) 患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肾病等。(3)流动人口,不在 我院产检或不在我院分娩的孕妇。

1.2 研究方法

1.2.1标本采集所有孕妇均在妊娠早、中、晚期 采集静脉血。(1)碘元素检测:采用一次性负压的 无抗凝剂分离胶米血管,空腹静脉米血4mL,静止 30 min后以3000r/min离心,置于-20T冷冻保 存。(2)其他元素的检测:采用一次性负压的肝素 锂采血管,空腹静脉采血1mL,混勻常温保存。

1.2.2实验方法血清定容用双蒸水将样本稀释 3倍,振荡1min充分混勻,检测并记录结果。以双 蒸水做空白对照,测得每种元素标准值。每测5个 样本做控标1次。

1.3检测仪器及指标米用Speettraspan V型二 电极等离子原子发射直读光谱仪(DCP-AES分析 仪)检测FGR组和正常胎儿组妊娠早期(13周以 前)、妊娠中期(14?27周)及妊娠晚期(28周以后) 孕妇血中微量元素(钙、铁、铜、锌、碘)的含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处 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计量 资料进行t检验。检验水平:a=0.05。

2结果

2.1妊娠早期母血中微量元素比较FGR组妊娠 早期母血中Cu、Zn、Ca、Fe低于正常胎儿组(P< 0.05); I与正常胎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妊娠中期母血中微量元素比较FGR组妊娠 0.05); Cu与正常胎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中期母血中Zn、Ca、Fe、I低于正常胎儿组(P< 0.05)。见表2。

2.3妊娠晚期母血中微量元素比较FGR组妊娠 (P<0.05)。见表3。 晚期母血中Cu、Zn、Ca、Fe、I均低于正常胎儿组

3讨论

胎儿生长受限可能是由于孕妇营养缺乏或营 养失衡、血液的高凝状态等,病因较为复杂。人体 是由几十种元素组成的,微量元素是指人体体内 元素含量少于万分之一的元素,是人体维持正常 生理机能必不可缺的元素[4]。到目前为止,已知人 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锌、砸、氟、钻、铬、镍、锡、硅等14种。微量元素多属于金属或半金属,在体 内可形成多种化合物、络合物及配价复合物,这种 理化特性为其在体内发挥重要生理作用奠定了分 子基础[5]。本研究结果显示,人体内某些微量元素 与胎儿发育关系密切,其中Cu、Zn、Ca、Fe、I缺乏可 能与FGR的发生有关。

铜作为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在代谢中起着 生物催化剂作用,参于造血和铁代谢,正常妊娠 时,铜蓝蛋白具有保护胎儿生长发育、营养与免疫 作用。妊娠妇女缺铜,可影响胎儿中枢神经发育, 出现小头畸形、智力及运动障碍、骨骼发育受限、骨骼变形、关节畸形。由于缺铜还可出现铁利用 障碍的情况,胎儿出生后有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可 能' 孕妇缺铜可能与新生儿体重减轻有关。

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其可促进生 物氧化,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促进糖和脂肪代 谢,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促进生长发育等。 若孕妇缺碘,其影响极为严重,包括不孕、流产、早 产、死胎、低体重出生儿、新生儿的运动精神障碍, 及对儿童的听力、语言、智力、身高、体重和发育都 有严重而不可逆转的影响,特别是妊娠晚期若缺 碘,最严重的危害是使胎儿先天智力低下。即使 后天补碘,其智力也终身难以得到改善。

锌是生长发育必需的重要元素,参与多种酶的 合成与激活,对蛋白质、核酸合成、肠道蛋白质的 吸收和消化发挥重要生理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元 素。母体锌缺乏与FGR密切相关,妊娠3个月时, 若出现孕妇缺锌的情况,会影响胚胎细胞增殖周 期,使胎儿在母体内发育迟缓[7]。缺锌导致胎儿发 育迟缓的.机制:一是孕妇缺锌时,母胎间会出现转 运减少,导致胎儿的锌浓度降低,从而影响核酸、蛋 白质合成及DNA聚合酶、RNA聚合酶活性减少,导 致FGR的发生;二是锌能影响前列腺素(PG)的合 成,引起胎盘灌注量减少,导致FGR发生'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钙能提高体内 多种酶的活性,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维持神经肌 肉兴奋性,降低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等。钙 在胎儿骨骼及胎盘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 孕妇缺钙,可导致小儿佝偻病及牙齿钙化不全[9_11]。

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参与细胞 的氧化过程及运输氧到体内组织的过程;铁也是 造血的重要原料,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缺铁可 引起孕妇贫血,造成孕妇及胎儿慢性缺氧,导致胎 儿生长发育障碍,增加围产儿死率。研究显示,妊 娠期贫血增加围产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胎儿 生长受限及早产之间存在显著关联[12,。

本研究通过对妊娠早中晚期母血中某些微量 元素的测定,探讨了其与FGR的关系。建议对妊 娠妇女进行某些微量元素的常规检测,并及时补 充。这对防止FGR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对孕期保健、早期发现胎儿畸形、指导优生优育有 重要意义。从而在临床上更好地指导孕妇合理膳 食,补充营养,合理搭配,以保证营养的平衡,并定 期检测微量元素,按需补充各种微量元素,防止 FGR的发生及降低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

篇5: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不同温度、pH值以及碳源、氮源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3℃下,供试菌株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3~10时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8;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该病菌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的.产生量最大;氮源以硝酸钠为最佳,其次为脲.硫酸铵作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率低于无氮源对照,菌落不形成微菌核,产孢量小,这说明硫酸铵为氮源时不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及微菌核和分生孢子的形成.

作 者:纪文飞 高智谋 曹君 邹艳 杜雷 陈伟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34(17) 分类号:S435.63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   菌丝生长速率   产孢量  

篇6:室内设计中的量感与质感研究论文

室内设计的“量感”具有多纬度的意义。“量感”及从字面理解为“数量”。在室内设计中“量感”通常被认为是空间的尺寸与比例。另一方面“,量”也可以理解为重量的“量”。在设计中,可以解释为室内每个设计界面的重心。“量感”不是一个绝对的客观概念,它总是和人的主观感受联系起来。一个空间的大、小,或者高、矮,它的重心是否均衡,这都是以人的感觉为基准的。室内设计中的“量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均衡的“量感”;另一种为夸张的量感。均衡的“量感”是指在设计中营造出自然、平衡、包容的空间感。空间的大小、长宽、高矮与空间的功能相适应,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空间中的各个界面构图均衡稳定,给人以稳定感。如果人在这样的空间里活动,首先是和谐、自然的感觉,这也给人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舒适度。在住宅空间、办公空间、餐饮空间中,这种思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夸张的“量感”与均衡的“量感”恰恰相反,它通过夸张的手法放大空间的“量感”与人的不协调关系,使大的空间显得更大,而使人产生空旷的感觉,小的空间则显得更小,使人产生局促之感。这些情况不仅仅反映在空间的大小上,有时也反映在空间的比例上。例如,高耸、狭长、压抑等类型的空间。这种“量感”的空间降往往营造出的是一种戏剧效果,他强烈地向人们灌输建筑制造者的精神意愿。在实践的设计中,这种空间一般存在于一些特定的场合。高耸的“量感”在教堂、寺庙、纪念馆等建筑的室内空间中经常会感觉到,在这些顶礼膜拜的建筑中,利用这种失衡来达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与这种失衡相反的是一些非常狭小、压抑的“量感”,这种空间一般不会单独存在,它一般存在于某一些空间的序列中,作为过渡空间使用,目的是为了和主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作用。均衡的“量感”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人性化室内设计主要是在设计中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把人放在首位,关注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在实际设计中,为了达到均衡的“量感”,我们会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在人的感知觉和物理空间两者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常见的手法就是利用调整室内空间中各个构件或要素的大小及比例来达到均衡感。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从局部的“质感”出发,不修改空间的物理尺寸,利用人的视觉心理来达到均衡的效果,这点在后面的内容详细阐述。

篇7:室内设计中的量感与质感研究论文

“质感”及材质之感。“质感”把设计元素从视觉延伸到了触觉。它包括了空间各界面、构件,包括室内各物品的材质、颜色、图案、肌理。与“量感”相比“,质感”是局部的“,量感”是整体的。“质感”反映出了人在空间中每个局部的感受,它反映出的是细节方面的设计。在室内设计中,“质感”和“量感”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均衡的“量感”和与之配合的“质感”,决定了室内空间与人的和谐关系。

3“质感”与“量感”之间的关系

在不能调整空间的物理尺寸的情况下,注重局部的细部设计,利用“质感”和“量感”之间的关系来调整“量感”则显得比较重要。前文提到“质感”包括材质、颜色、图案、肌理等多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细微变化都能对空间的“量感”产生明显地影响。材质在触觉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冷热、软硬。在视觉上可以分为光洁和粗糙。材料的选择和空间的大小以及“量感”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瓷砖,可分为高光瓷砖和哑光瓷砖。在大小、颜色、纹理相近的情况下,高光瓷砖对于室内空间的“量感”具有扩张的作用,而哑光的瓷砖则具有收缩作用。所以家用卫生间和公用卫生间所选用的材料就有所不同,家用卫生间会使用高光瓷砖来扩张“量感”,而公用卫生间因其空间较大,选择瓷砖的余地也较大。图案、纹理对空间的“量感”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木材纹理的形式、墙纸的图案的大小,都要根据空间的“量感”做适当的调配。纹理的复杂程度和空间的“量感”有很大的关系,“量感”较小的空间,选择使用比较简洁的纹样“,量感”较大的空间纹理则可以复杂得多。这是因为小空间人眼离空间的界面比较近,人眼看到的大多是局部。像地板、瓷砖等需要拼接的材料,其单位尺寸,对空间的“量感”也有影响。“量感”较大的空间使用单位尺寸较大的材料“,量感”较小的空间使用单位尺寸较小的材料。在一些狭长“量感”的空间里,我们也可以将瓷砖地板斜铺,这样也可以横向扩张空间的“量感”。“量感”较为压抑的空间中,重复的竖线能产生拔高空间的感觉,所以可以用具有竖条纹的壁纸贴满墙面。横线条具有拓宽空间“量感”的效果,选择具有横条纹的窗帘或墙纸,对于狭窄的空间是恰当的设计方案。比如一个长条形的电梯厅,为了改善过于狭长的空间比例感,地面上用横线条进行划分,以产生横向的'动势,调整其在的视觉中的比例关系。色彩对于空间“量感”的影响可谓是最大。色彩的信息是一个综合的信息,它把饰面材料表面的纹理、图案信息去除,提炼成大的色块,这些色块在充满了室内各个界面,成为人视觉中的主要内容。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空间的“量感”。明度、纯度较高的色块对“量感”有扩张的作用,相反,明度、纯度较低的色块对空间的“量感”有收缩作用。而色彩的搭配在室内设计中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多应用于“量感”较大的空间里,色彩协调统一则用于“量感”较小的空间里。如果空间“量感”比较高耸,就可以通过改变顶面的颜色来改善人们的感觉,最简单的办法是将顶面的颜色延伸到墙面,使人感到顶棚降低了。也可以设计深色的吊顶,来压低空间的“量感”。室内中不同家具、物体的大小和整个室内空间的色彩处理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利用色彩来改变物体的尺度、体积和空间感,使室内各部分之间的“量感”关系更为协调。例如,某公共空间的休息区域中,座椅和“量感”巨大的空间形成对比,便使得这些家具在比例上显得非常的小,比例很不协调。这时可以将座椅设计成大红的颜色,和整个空间的冷灰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样“量感”较小的座椅一下子就吸引了观者的眼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巨大的“量感”落差。

4结语

由全文可知,在室内设计中,空间的“量感”与“质感”始终是设计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量感”是从宏观上反映人对空间的感受,而“质感”又反映了空间局部的细节设计。在不能改变建筑室内空间或其内部构建的物理尺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质感”来改变空间的“量感”,使得人与空间达到最佳的和谐点。

篇8:不同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试验研究论文

不同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试验研究论文

摘 要:粉煤灰作为工业废弃物之一,基于我国燃煤量较大,进而使得这一废弃物排量大,在占用大量农田土地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而基于粉煤灰自身具有的活性效应等特点下,将适量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不仅能够取代水泥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性与耐久性,进而为更好的践行绿色建筑之路奠定了基础。文章针对不同参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进行了试验,以此来验证掺入适量粉煤灰能够提升混凝土性能。

关键词:不同参量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优化配比;实验

将粉煤灰应用于建筑材料之中,能够将粉煤灰变废为宝,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与能源资源的节约,但是,目前对粉煤灰的利用率水平较低,而基于粉煤灰本身所具有的火山灰活性,以其来替代部分水泥熟料的应用,通过适量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掺入来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将为充分发挥出粉煤灰的利用价值奠定基础。为了更好的明确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的量,文章以试验的方式针对不同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进行了试验验证。

1 实验材料与方案的制定

1.1 实验材料

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P・O52.5;采用含泥量为2.5%的河砂,细度模数为2.6;碎石粒径为5-25毫米;引气减水剂,减水量为10%-15%;粉煤灰为Ⅱ级粉煤灰。

1.2 实验方案的制定

基于该实验是针对不同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强度进行试验,因而在试验中,以粉煤灰掺量为10%、18%、25%的混凝土进行试配。基于混凝土搅拌工序下,结合混凝土本身的性能特点,定位水胶比的.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各组材料的用量进行定位,然后制作出立方体试件,规格为100×100×100(单位毫米),制作总数量为168个。在此基础上,通过温室养护后来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检测,并基于3/7/14/20/28/60/90(单位d)这一龄期下对试件的抗压强度分别进行测试,并记录相应的测试结果以作分析之用。

2 实验结果与具体分析

2.1 实验结果

该试验的开展是基于当前工程应用下对混凝土所提出的规范标准下来展开的,在进行耐久性试验的基础上,以万能压力实验机来进行强度试验。

2.2 实验结果分析

混凝土本身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的性能、质量以及材料的配合比,同时还受到了掺合料以及养护、使用年龄等的影响。

基于不同掺量粉煤灰条件下对混凝土和易性所带来的影响角度下,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粉煤灰的掺量为10%、18%、25%,针对刚搅拌完混凝土的塌落度进行测试,然后在1个小时之后针对塌落度损失程度进行测试。而通过试验表明,在混凝土中,以粉煤灰的掺入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塌落度损失,针对新搅拌混凝土塌落度的测试,表明能够有效优化混凝土的和易性,这就能够为促使在实际应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使用泵送混凝土将变得更加的容易,并有效降低混凝土出现离析的概率。

基于不同龄期下,不同掺量粉煤灰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所带来的影响为:首先从试验数的结果看影响较大,具体而言,针对试验结果绘制出相应的抗压强度―时间曲线图,然后结合这一曲线图来对强度的分析。

针对相应强度的发展规律,从试验的结果可以分析出:在掺入粉煤灰后,在龄期增加的背景下混凝土的强度也随之上升,而在粉煤灰掺入量不但增加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则随之下降,与普通的混凝土相比而言,基于同一龄期下,当粉煤灰掺入量不同时,相应混凝土抗压强度则呈现出了下降趋势。当3d下掺入10%粉煤灰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量为7.82%,当掺量为18%时,强度下降为13.56%,当掺量为25%时混凝土强度下降为29.53%。因此,这就说明随着粉煤灰掺量逐步增加,相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之下降,呈现出反比关系,而在28到90天这一龄期范围内,在粉煤灰掺量变化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在随之上升;基于90d时,当粉煤灰的掺量为10%时,与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相比,增加了1.56%;掺量为18%、25%时,混凝土强度开始下降,下降量为1.46%、9.82%。基于这一分析结果下表明:以Ⅱ粉煤灰与混凝土进行掺和,当粉煤灰的掺量在10%-18%之间时为合理掺量。

针对粉煤灰混凝土强度的发展进行推测,基于相应公式的带入下,通过计算表明误差较大,因此,在进行这一分析的过程中,借助Microcalo rigin 6.0来实现对相应强度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绘制出相应的强度变化发展曲线图,明确混凝土强度与时间间所呈现出的关系后带入相应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能够有效解决误差过大的问题。

而基于该实验下,水胶比为0.32,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强度的试验,并得到混凝土强度推算公式,但由于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难以避免的会存在一定误差。

对抗冻融与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分析如下:通过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在参入粉煤灰后,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率偏小,因此,这就意味着粉煤灰的掺入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这两种性能。

3 作用机理分析

首先,在强化混凝土后期强度下,相应的作用机理为:基于原材料与环境条件一致的基本前提下,在掺入粉煤灰后,混凝土强度主要是受到粉煤灰火山灰效应的影响,当水解层没有被火山灰反应物充满,则混凝土强度就不会随着呈现出较大的增长幅度,反之混凝土性能将逐渐提升,而也正是基于这一作用机理下,促使掺入粉煤灰混凝土在早期呈现出的强度偏低,而进入到后期相应的强度随之增加。其次,优化混凝土耐久性机理。以适量粉煤灰的掺入,能够使得混凝土内部出现水化反应,相应水化物能够将混凝土内部结构所存在的孔洞等充满,进而提升混凝土强度,促使混凝土的抗腐蚀性、抗渗透性以及抗冻性随之得到强化,相应混凝土的耐久性也随之提升。因此,尤其是对于北方建筑而言,在进行桥梁等的施工中,混凝土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基于气候的影响作用下,可以适量粉煤灰的掺入来提升混凝土的性能,进而为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并降低综合成本奠定基础。

4 结语

将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能够为优化并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奠定基础,通过提升混凝土的和易性来提高泵送效率,并降低离析问题与坍落度发生概率;同时,通过试验表明采用Ⅱ粉煤灰掺入到混凝土中,将掺入量控制在10%-18%时,掺入量较为合理,并能够实现C50混凝土的配置。通过与普通混凝土强度的对比分析表明,掺入适量粉煤灰为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抗冻性以及耐腐蚀性等奠定基础,进而能够为当前建筑行业在践行绿色建筑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借助对粉煤灰的应用来提升工程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鲁丽华,潘桂生,陈四利,张月.不同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试验[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01).

[2] 王萧萧,申向东.不同掺量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30(01).

篇9:高掺量磷渣页岩烧结砖研究论文

高掺量磷渣页岩烧结砖研究论文

摘要:磷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很形成一些磷渣,这些工业废渣不仅会占用很多土地空间,同时也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近年来,相关学者研究出一种技术,就是将磷渣掺兑到页岩中,然后通过相应的技术工艺以及处理技术把磷渣页岩烧结成砖,这样就可以变废为宝,促进磷渣的循环利用。

关键词:高掺量磷渣;页岩;烧结砖

近年来,磷化工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虽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带来的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不利于磷化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磷渣是磷化工生产中最主要的废弃物,目前磷渣通常都是应用于水泥行业,砌块、磷渣免烧砖、水泥制品等也比较常用,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磷渣的有效利用率仍然比较低,在10%以下,如何有效提高磷渣的综合利用率已经成为相关行业思考的重点。砖瓦行业借助页岩生产烧结砖至今已经有了50多年历史,在这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生产经验,通过磷渣生产烧结砖中可以掺杂50%多磷渣量。把磷渣掺杂在页岩中一起混合生产制作烧结砖,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节约能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节约土地,减少环境污染。

1.磷渣以及页岩的主要特性

1.1磷渣的基本特性

所谓磷渣主要是指磷化工厂在生产黄磷的过程中,通过电炉法将黄磷提取后,剩下的废溶液水淬急冷生成的一种玻璃体工业固体废弃物。关于磷渣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氧化钙以及氧化硅两种,其比例占到总含量的80%多,同时还包括五氧化二磷(含量较少)、氧化铁、氧化铝以及氧化镁等。磷渣和粒化高炉矿渣的某些性能比较类似,两者都属于活性材料,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膨胀轻集料、矿棉生产以及蒸压硅酸盐制品以及水泥生产等领域,但是很少会将大量磷渣应用于烧结砖生产中。主要是由于磷渣并无可塑性,很难通过挤出法成型,因此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在高温条件下,胶结料和磷渣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的具体机理。磷渣的颜色一般都是浅灰色或者灰白色,整体呈现多孔结构,大概90%左右都是玻璃体。

1.2页岩

页岩的品种具有多样化,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如果可以在页岩中掺杂磷渣生产制造磷渣烧结砖的话,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砖瓦行业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艺,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利用砖瓦行业的场地、装备等基本条件。磷渣烧结砖的过程中,页岩的可塑性指数越高的话,越好掺杂磷渣。但是,大部分自然界页岩的原料并不是非常理想,一定要经过相应的加工处理后才可以利用。如何提高页岩原料可塑性指数是高参量页岩烧结砖的关键。

2.制备混合料

2.1破碎以及混合

当前主要采用辊压以及打击两种破碎方式,辊压型当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轮碾机以及辊机中,而打击型主要是用于反击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以及笼形破碎机中。很多页岩都具有较高的自然含水率,通常都会控制在10%-19%左右,这样的话,打击型破碎设备很难正常运转,因此往往都是采用辊机进行破碎。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将三种页岩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塑性指数以及两辊间隙进行辊机处理,结果研究表明,页岩通过辊机处理后,塑性指数明显提高,这为大量掺杂磷渣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页岩通过其他破碎设备的处理也可以有效提高塑性指数。

页岩具备一定的可塑性是大量掺杂磷渣的重要基础条件,充分混合磷渣以及页岩是确保磷渣烧结砖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当前,主要采用碾练型、打击型、搅拌型等三种方式混合原料,其中碾练型混合方式主要会采用单轴(双轴)真空练泥机、轮碾机以及圆盘筛式给料机等,以上这些设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增强磷渣和页岩之间的“亲和性”,有效确保产品质量。打击型混合方式主要是通过刨刀式、笼形粉碎机以及锤式破碎机等打击原料,从而充分混合、嵌结胶结剂和磷渣,大大提高产品质量,但是这种混合方式的混合料均化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而且会消耗很大的动力。搅拌型混合通常都是通过单双轴搅拌机或者其他类型搅拌机进行搅拌,这样搅拌相对较为均匀,而且动力消耗比较少,在搅拌的过程中也可以一边搅拌,一边加水,但是搅拌效果并不是很好,磷渣和页岩之间的亲和力比较低。

2.2陈化、碾练

陈化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迁移混合料中的水分,并且使原料中的颗粒润湿,这样原料颗粒周围就可以被水包围形成一个水膜,这样可有效调节混合料的物理性能,尤其是可以大大提高混合料的'可塑性指数以及干燥性能。碾练的作用主要是可有效提高混合料的密实度以及亲和性,很好的提高产品质量。如果将磷渣掺杂到页岩过程中,如果没有采用有效的原料处理措施,随着磷渣惨杂量的不断增加,其干燥合格率反而会下降,强度也会逐渐降低。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陈化处理以及碾练处理,这样可大大提高混合料的可塑性指数,改善其物理性能,一方面可以为掺杂大量磷渣提供良好条件,同时也可以为生产空心制品,确保挤出成型质量提供良好条件。

3.成型以及干燥

磷渣相对于粉煤灰而言,颗粒基本上都是一样粗的,因为大多数磷渣都属于玻璃态物质,配比相同的情况下,磷渣在混合料中所占的面积会明显小于粉煤灰,因此成型过程中需要的水分也相对较少。选择的页岩原料处于一种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只要成型水分有16%的话就可以成型,但是很难生产出高掺量粉煤灰精结砖。其次,磷渣自身并没有化学结合水,如果粒径较粗、成型水分较低的情况下更容易快速干燥。相对于页岩砖而言,磷渣钻的干燥流程比较简单,磷渣砖成型需要的水分比较少,而且在砖戎校磷渣属于一种良好的瘦化剂,抗开裂、抗收缩等作用比较强。

4.焙烧以及窑型

经过相关的实验研究表明,通常高掺量磷渣页岩烧结砖进行焙烧的温度控制在900℃-1100℃左右,基本上和一般的页岩烧结砖一致,当前砖瓦厂内的隧道窑以及烧砖轮窑等地方都可以进行磷渣页岩砖烧制。由于高掺量磷渣页岩进行预热带、干燥脱水的时候,坯体强度降低,因此进行焙烧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控制码坯层数,尽可能减少变形,从而确保坯体形状不会在焙烧过程中改变,提高生产产品的合格率。页岩中磷渣惨杂量达到60%的时候,不管是隧道窑,还是轮窑的焙烧质量都符合要求,但是磷渣惨杂量越多,其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反而会降低。由此可见,磷渣惨杂量最好应该控制在60%以下。

总而言之,磷渣可以掺杂在页岩中进行磷渣烧结砖生产,最适宜的磷渣掺量应该控制在60%以下,生产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工艺处理技术都可以确保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在页岩中掺杂磷渣的过程中,想要提高磷渣惨杂量最好是先“释放”胶结料自身的塑性,适当的陈化以及轮碾处理也有利于提高混合料可塑性,加强胶结料和磷渣之家的亲和性,提高成型、烧成质量。成型环节中,应该采用双级真空挤砖机挤出成型,这样不仅适用于可塑性较低的混合料,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坯体密实度,提高产品质量。干燥环节中,高掺量磷渣烧结砖干燥过程相对于高掺量粉煤灰烧结砖更容易控制,有利于快速干燥。焙烧过程中,可以选择隧道窑以及轮窑,但是选择隧道窑焙烧的合格率更高。

篇10:聚合物加量对水泥浆失水量的影响研究论文

聚合物加量对水泥浆失水量的影响研究论文

水泥浆制备及性能测定的方法按照GB/T19139—进行;失水量的测定方法按照SY/T5504.2—进行;稠化时间的测定方法按照SY/T5504.1—2005进行。

最佳合成条件

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单体质量分数(12%)和单体摩尔配比(AM∶AMPS∶NVP为8.5∶1.0∶0.5),在此基础上以聚合物在水泥浆中的降失水能力为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加量和体系的pH值对聚合物降失水能力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实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在以上4因素中,引发剂的加量是影响聚合物降失水能力的主要因素,反应温度和pH值次之,反应时间的影响最小。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5h,引发剂加量为0.7%,体系的pH值为12。

表征

1)红外光谱。采用KBr压片法,用Nicolet6700红外光谱仪对聚合物进行定性结构分析,扫描范围为4000~400cm-1,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3419cm-1是AM中酰胺基的N—H伸缩振动,1666cm-1是酰胺基的C=O伸缩振动,1452cm-1是酰胺基的NH2弯曲振动,1368cm-1是CH3的变角振动,1186cm-1是S=O的伸缩振动,1041cm-1是S—O的吸收峰,627cm-1是C—S伸缩振动峰,—CH=CH2的特征吸收峰989cm-1和961cm-1已经消失。红外光谱的数据表明,单体AM、AMPS和NVP发生了共聚反应,所得聚合物为目标产物。

2)热重分析。采用TGA/Q500型热重分析仪器测定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测试温度范围为室温~500℃,图2是降失水剂聚合物的热失重曲线。从图2可以看出,在室温~500℃范围内,聚合物失重曲线出现5个失重区:第一失重区是在室温~110℃,引起失重的原因主要是样品中自由水的挥发,失重率为4.2%;第二失重区在192℃附近,在这一区域,聚合物中的小部分酰胺基断裂,变成小分子挥发造成失重,失重率为2.4%;第三失重区是在267℃附近,聚合物的部分酰胺基和磺酸基断裂,失重率为10.8%;第四失重区在334℃附近,聚合物的大部分酰胺基、磺酸基和内酰胺基断裂,失重率为14.1%;第五失重区在373~500℃,聚合物的主链断裂、碳化至大部分发生分解。聚合物的分解温度为370℃左右,比一般的降失水剂聚合物要高[12-13],主要是因为在高分子链上引入了磺酸基和内酰胺基,提高了分子链的刚性,分子链的内旋转位阻增大,使得分子链的热运动困难,从而提高了聚合物的耐温性能。

3)凝胶渗透色谱。作为降失水剂使用的聚合物,若分子量过大,会使大分子中的吸附基团吸附过多的水泥颗粒,并且周围的水化层过厚,水泥浆容易产生絮凝,使得其悬浮稳定性变差,失水量难以控制,即使没有絮凝,稠度也很大,不利于泵送;若分子过小,分子链过短,则分子链上的吸附基和水化基的数量不足,聚合物分子链就不容易吸附在水泥颗粒上,难以改变水泥颗粒的级配,形成的滤饼厚而疏松,从而导致失水量大;较宽的分子量分布有助于聚合物分子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多点吸附,对水泥颗粒具有一定的分散作用。采用Waters公司凝胶色谱仪对聚合物进行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的表征。图3为聚合物的凝胶渗透色谱图。由测试结果可知,所合成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为26.2×104,数均分子量(Mn)为13.5×104,分子量分布(Mw/Mn)为1.94,比较适合作为油井水泥降失水剂使用[14]。

性能评价

1聚合物加量对水泥浆失水量的影响。选用G级油井水泥,所加降失水剂为聚合物占水泥干重的百分比,水灰比为0.44,实验条件为75℃、6.9MPa,30min,聚合物加量对水泥浆失水量的影响如图4所示。从图4可知,水泥浆的失水量随聚合物加量的增加呈现先急剧降低后下降较为缓慢的趋势。纯聚合物加量分别为0.5%、0.7%、0.9%和1.2%时,水泥浆的API失水量分别为37、26、19和15mL,说明该聚合物在测试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降失水能力。

2聚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降失水能力。如表2所示,加有聚合物降失水剂的水泥浆失水量,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呈缓慢增加趋势,当温度为170℃时,加有0.5%降失水剂的'水泥浆失水量为73mL,而当其加量提高到0.7%时,水泥浆的失水量仅为30mL,充分说明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高温降失水能力。

3加入聚合物后的水泥浆综合性能。水泥浆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是固井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因此对以聚合物降失水剂为主剂的水泥浆体系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配方如下。G级油井水泥+30%硅粉+2%微硅+0.5%分散剂+0.5%降失水剂+1.4%缓凝剂+0.1%消泡剂,水灰比为0.56该水泥浆的密度为1.90g/cm3,游离液为0,初始稠度为14Bc,160℃时的稠化时间为280min,40~100Bc的过渡时间为3min,110℃、24h的抗压强度为26.1MPa,160℃、125MPa下的失水量为60mL。说明以该降失水剂为主剂的水泥浆稳定性好,初始稠度较低,过渡时间短,水泥石强度发展快,能够满足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固井施工要求。

结论

采用AM、AMPS、NVP为单体合成了三元共聚物油井水泥降失水剂,确定了其室内合成工艺,并利用红外光谱定性地证明了所合成的聚合物即为目标产物;对聚合物进行热重分析表明,该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在370℃左右,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6.2×104,数均分子量为13.5×104,分子量分布为1.94,比较适合作为油井水泥降失水剂使用;性能评价结果表明,0.7%(BWOC)时,可将水泥浆在170℃失水量控制在50mL以内,并且以该降失水剂为主剂的水泥浆稳定性好,初始稠度低,过渡时间短,水泥石强度发展快。

篇11:现代汉语让步假设复句中的主观性与主观量研究论文

现代汉语让步假设复句中的主观性与主观量研究论文

引言

陈晓荷(1994)把主观量定义为“语言世界中含有主观评价意义的量,与客观量相对” 。在现代汉语让步假设复句中,主观量是有等级的,有的主观等级跟客观等级相同,有的跟客观等级不同。李宇明(2000)把这种等级看作量范畴之下的一个次范畴,称之为级次量。本文讨论的是主观上排出的级次量,我们称之为主观级次量。

让步假设复句又称相背假设复句,即“偏句、正句语义是相悖的,假设和结果不一致。偏句先让一步说,把假设当作实事承认下来,正句则说出不因假设实现而改变的结论。”本文根据关联词语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让步假设复句按照显性比较和隐性比较进行研究。“即使 A 也 B”一般都是隐性比较,即句子中的显性成分 A 与说话人心里的一个隐性参照成分作对比,通过预设和推理来反映主观等级。“再 A 也 B”一般是句中的两个显性成分 A 和 B 作比较,而不出现说话人心里的隐性参照成分。“即使”有时说成“即令”、“纵使”“、哪怕”、“就算”、“就是”等,“也”经常说成“还”、“都”,本章把他们看作同义的形式,不加区别。

一、显性比较(再A也B)

(一)A、B 本身没有量级

①外国再好,也不如家里(中国)好。

①中,“外国”和“家里(中国)”是两个显性成分,且二者各有特色,分不出孰优孰劣,因而无法评价好坏。但在上句中,说话人先把“外国好”这一假设当作实事承认下来,然后用它来让步,目的就是为了强调“家里(中国)”更好,等于说话人主观上把“外国好”和“家里(中国)好”排了一个优先量级,在说话者看来,“家里(中国)好”的量级大于“外国好”的量级,因而前者的主观级次高,后者的主观级次低。

(二)A、B 本身有量级

②饭店里的菜再香,也比不上妈妈做的'菜。

②中“,饭店里的菜”和“妈妈做的菜”是两个显性成分。社会常态认知是“饭店里的菜”是专业厨师做的,比家里“妈妈做的菜”好吃。但说话人却认为“ 妈妈做的菜”更香,等于主观上按照菜的香甜程度把“饭店里的菜”和“妈妈做的菜”排了一个优先量级,即“妈妈做的菜”的量级大于“饭店里的菜”的量级,因而前者的主观级次高,后者的主观级次低。这就与社会常态认知相违背,体现了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情感,主观性强。

二、隐性比较(即使A也B)

(一)带数量词

③即使上面拨一百万下来,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③中,“一百万”是说话人引进的一个极值,在说话人看来“一百万”所表示的情况处于量级的最高极端,因而“一百万”的主观级次高,而另一分句中“杯水车薪”(m)和说话人心中的参照成分“行之有效”(n)之间能形成一个主观级次区间 [m , n],因而“杯水车薪”的主观级次低。说话人用“一百万”这个极高值来让步,目的就是为了说“杯水车薪”这一结果依然不变。

(二)不带数量词

④就是下刀子,我也得去,(别说下大雨了)。

④中,“下大雨”是我们经过推理,预设出的客观实际情况。“下刀子”是说话人因夸张而引进的极端情况,这一极端情况是现实世界不存在的,是虚拟的,这就带上了说话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在天气舒适的程度上,说话人给“下刀子”和“下大雨”排了优劣级次,即“ 下刀子”的量级远远小于“下大雨”的量级。因而“下刀子”的主观级次低“,下大雨”的主观级次高。而在另一个分句中,根据石毓智先生的肯定和否定公理 :“量大的事物肯定性强,量小的事物否定性强,中间的事物其肯定程度和否定程度相当于 0 ,”“不会去”(m)和去(n)之间也能形成一个主观级次区间 [m , n],因而句子中的“得去”的主观级次高。说话人选用“下刀子”这一极端情况来让步,目的是为了说“他得去”这一结果依然不变。

三、结论

(一)在让步假设复句中,无论是显性比较,还是隐性比较,无论是一般让步假设复句还是极端让步假设复句,前后分句一般不能处于同一级次,如果前一分句的级次高,则后一分句的级次低 ;如国前一分句的级次低,那么后一分句的级次就高。因此,当让步复句中有两个显性成分 A 和 B 时,A 和 B 不能交换位置。如果前后分句处于同一级次上,那么就不能构成让步复句了。

(二)在主观性强弱这一问题上,说话人主观排出的量级与社会常态认知标准相悖时主观性强 ;相一致时主观性弱。

天然林保护下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量控制尾梁参数研究

磁场对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

物质的量教学反思论文

绿色建筑节能及实施要点研究论文

成本会计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论文研究方法

牧草生长气候条件分析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天然林胸径及生长量研究论文(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天然林胸径及生长量研究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