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心得个人书评(共含7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异乡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开始跑步,起源于想减肥、想强身。一方面,从小体弱多病,至今身体也还是虚弱,跟别人同样的体重,体型上却是对方的两倍。另一方面,自己心态不够好,十次增重有九次来源于压力肥,每次跑完步以后心情好到爆,整个人活力满满。
以前一直以为跑步爱好者不会有不想跑步的那一天,看完这本书才意识到“你我皆凡人”,都有情绪不高涨懈怠时。唯一不同是,当我不想跑步的时候,我选择了在家休息,而跑步爱好者选择穿好跑鞋跑出去。
跑步被称为最孤独的运动,没有对手,往往大多数时候没有同伴。问我习惯了在跑步的时候思考,想想自己一天的收获,想想明天的计划,相当于在跑步的时候做了一次冥想。
羡慕别人的马甲线小身板,羡慕别人一次刷30多公里的记录,但也清楚想拥有羡慕的一切,从开始在不想跑步的时候出去跑,享受每一次的大汗淋漓,也希望自己能一直坚持运动,无论是跑步,还是其他。
跑步之初,当我跑步的时候,我总在想:什么时候能跑够目标5公里;现在,当我跑步的时候,我总在想:如何把跑步成为习惯,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近几年体重一直在两位数跟三位数之间变动,可以从98飚到120,那当然也可以从120继续回到两位数,现已也已经在朝着两位数的目标前进了。
这体重像极了人生,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这一直起伏的体重也跟村上密切相关联着,我是属于易胖型的人,但凡是多吃,且不动的情况下,立马就能以丰厚的回报给我,然后体重蹭蹭上涨。
然而哪天发现那条心爱的裙子再怎么憋气也塞不进去的情况下,就开始把村上的这本书翻出来,要么早上六点起床去跑步,要么晚上八点到家之后跑步。
只要这样坚持个三个月左右,体重就又回到了自己的理想数字。
毫不夸张的说,因为村上,我爱上了跑步。
起初也没有觉得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到底有多么强大,直到我不再把跑步当作减肥,直到我每发现一条车少的马路,直到我偶被现实弄得情绪不能自已的时候,我都会想要立马穿上跑鞋出去跑两圈。
总有人说碰上烦心的事情时,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我想对于我来说,那就是没有什么是5公里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10公里吧。
迄今为止跑过最长的距离是15公里,就因为这个战绩,现在已经开始摩拳擦掌计划着跑半马了,也就算是下半年其中的一个flag之一吧,期待能够如约完成。
当我在码字时,我在谈些什么?
说起来奇怪,我这种懒癌晚期患者竟然在家窝着这么长时间里,一边去看这样一本讲述运动感受的书,一边维持着每天微乎其微的运动量。
如我预想的一样,即使是这样的作家也没有让我悔悟,走上运动的道路。但它却让我如法炮制地思考了另一个问题:当我在码字的时候,我在谈些什么?
记得当时刚开通这个公众号的时候,斗志昂扬,因为很多知乎高赞的回答告诉我,你只需这样这样,就可以拥有十万加的阅读。但真正徒手做起来,我发现并不简单。
现在公众号的市场已经饱和,想要迅速成长,除了要有高产的高质量的内容,更要掌握一些运营的'诀窍。包括去买粉,加群互关,给大号投稿来扩大曝光率等等,当然,这些都需要成本。除此之外,你还得抓住每个热点,迅速产出,图文并茂,再拟出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标题。即使这样,你还需要一些运气,当铺天盖地相似主题的文章扑过来,你必须得是被pick的那一个。
深谙这样的道理,我也学着开始去绞尽脑汁地蹭热点,拟标题,四处转发,总是去后台看阅读量,担心自己的内容是否足够吸引人。但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需要重新想想。
读这本书之前,我老是想:大家都盼着你拿诺奖呢,你却每天跑步,然后出版了这样一本书。开始读的时候,才发现,他真的写了90%的跑步。但这样的努力当然不是为了拿奖,就像他说的:“不必成为顶级跑者,能按心里想的样子写想写的东西,还能过着与众人一般的生活,我便没有任何不满。”看到他惊诧于自己的《挪威的森林》买的很好,不禁觉得某些营销号真是瞎操心。
谈到写这本书的原因,他写到:“一些无甚大不了的玩意儿,却是我通过实实在在地运动自己的躯体,通过作为选择的磨难,极其私人地感悟到的东西。也许并不值得推而广之,但无论如何,这,就是我这个人。”我真是很喜欢这种态度,为什么每篇文章都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啊,很多事情都可以很纯粹,太在意外界,反而让自己束手束脚起来。
平平淡淡是我,风华正茂是我,老来耄耋是我,做事冷静是我,遇事焦躁是我,有时突然怀疑自己是我,好的坏的都是原原本本的我,而我就想把这份感受完完整整,老老实实写下来而已。没错,就是这种微不足道、比比皆是的小事件,在我而言却自有意味,是有用的回忆。
微信公众号的风口已经过去,很多良莠不齐的猪堵在一起,已经飞不起来了。正如这个公众号的名字“淡橙红”,出自木心的诗《色论》,诗中他写了很多种颜色,偏偏这一种最吸引我。这颜色和我有种莫名的相似,表面上看上去像是有点文采,但实际上还是很俗,三分钟热度,还容易上头。这样的颜色,是很难被pick的。
我想,既然我没能力跟营销号比手速,又不屑于谈论我不感兴趣的东西,为什么不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而一旦想清楚了这一点,就能抛去那些所谓的技巧,不去想标题,配图,热点,措辞,码字就可以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我可以不顾每日更新的热榜,给那些正红的书和电影写评论,翻出那些陈年老旧过时的书、电影、纪录片,做一个没人催稿的年更博主。
去写那些不为谁而作的文章。
我觉得,这本看似莫名其妙的书,让我觉的他不仅是个会写东西的人了。
谈起自己跑步的原因,他写到“突然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写小说。又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在马路上跑步。不拘什么,按照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我就是这样生活的。纵然受到别人阻止,遭到恶意非难,我都不曾改变。这样一个人,又能向谁索求什么呢?”这样真的很酷,好像《逍遥游》里的那一句: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当然,如果我终有一天想要悔改,走上运动的道路,那么这本书一定功不可没。
这是继《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眠》之后,读村上先生的第四本书。
这是村上先生写自己的一本生活随笔。
跑步是一种生活态度。战胜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我,挑战雅典跑完超级马拉松100公里,在路上细看天中白云细数路边死亡的猫儿……挑战铁人三项中,大海游泳的点滴刻骨铭心……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创造自己的辉煌。
坚持是一种生活理念。他说:“疼痛无法避免,磨难却可以选择”。在疼痛和磨难中坚持30多个马拉松,没有强大的自我力量是很难实现这个梦想的。他说:“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乐。跑步,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中养成的诸多习惯里,恐怕是最为有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
独处是一种生活哲学。他说:“每天跑1个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的沉默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放空自己,享受每一个弥足珍贵的生命历程。这样的生命在跑步中延长延厚延浓。
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村上春树先生谈生活,谈他对生活的热爱;村上春树先生谈生命,谈他对生命的敬畏……
如果说我这个人还有什么优点的话,听人劝绝对是其中一个。
经过前辈们的耳提面命,虚心拜读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后斗胆写一点自己的感想。在我的字典里,再没有比一篇读后感更尊重作者和作品、更好地定义认真读读这几个字了。
我加入跑步圈的时间不长,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小白,但是据我观察,要想和跑友们有的聊,跑步知识可以不懂,这本书最好还是看看,态度重于能力嘛。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1Q84》几年前看过,总体而言是个有趣的作家,至今想起来当时一口气看了三本《1Q84》头还是晕晕的,可见故事性还是很强的。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也很不错,薄薄的一本,很快就能看完了。遗憾的是我的资历尚浅,对前半部分还能有所共鸣,后面关于马拉松、铁人三项等的体验便望尘莫及了,但这并不妨碍把《跑步》归类为一本好书,因为我觉得我跑个10公里和作者跑马拉松的痛苦程度是一样的。
跑步的意义何在呢?
于我而言,除了是彼时彼刻的一个决定,更是,怎么说呢,destiny。这点和作者本人经历相似,我想和绝大多数跑者的经历也相差不远。一直以来,一个人安静专注地做点什么,不去管时光在耳边刷刷飞过,是一件顶快乐的事。这也难怪十多年前就有人说我宅了。
恕我妄断,喜欢跑步的大概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喜欢独处并享受独处,或多或少地在追求一种疏离感,在人群中但是不属于人群,在天地间共存于天地。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不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找场地找搭档,不论什时候,随便换了身衣服鞋子,独家“旅行”就开始了。从这一点上说,跑步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可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喜欢跑步的人不会向别人去兜售跑步的好处并撺掇别人也加入进来,但是几个热爱跑步的朋友相邀一起,那则是另一件乐事。
另外的收获大概就是对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果你的日程里加入了一个雷打不动的项目,会逼得你重新审视时间分配,不但可以提高效率,还能更好地倾听内心,到底想要什么。毕竟重要的事很多,时间却是固定有限的。
跑步不是为了减肥和好身材吗?
反正我是没敢奢望,当然有很多人通过跑步减肥成功,尤其是胖胖的那种,但是从没带走一斤我凭本事吃上来的肉。经常跑步的人有其特有的身材特征,我的总结就是大腿不粗、小腿不细,这不赖,但不是一个完美身材的标准,至少不是我的标准,我觉得Beyonce那种才叫好身材吧?说到这又不禁为我变粗的小腿流下几滴眼泪……并不厚道地配了张图。
跑步的时候都在想什么?
确实如作者所言,基本是放空的状态。天气不好的时候想想北京的雾霾要什么时候才能根治,溜早的大爷大妈果然都是汉子,没有在怕的;天气好的时候会想,人啊有一片好空气应该懂得感恩,现在变得更宽容可能跟这个有点关系;早晨的时候看着朝阳升起想着这是多么充满干劲的一天,又赚了一个小时,读后感。耶;晚上的时候看月亮缺了又圆,远远望去,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楼房上面,就像几米的画一样,遗憾的是好多次超美的夜色都没办法拍下来留个纪念,手机像素太渣,只好沿着景色好的那条路多跑几圈,尽量把那一刻印在脑袋里;有时路过地铁里涌出来晚归的人们,也会小小感叹下成人世界的不易,每一个努力活着的人都值得尊重。还有一次赶上下雨,成功刷新PB。
跑步时候都在听什么呢?
在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最好的拍档就是LinkinPark,在那之后的很多时光也是。现在再听LinkinPark还是会浮现在奥森跑步的场景,甚至哪首歌在哪个路段都有了固定的顺序;Numb基本是南园起跑,大概跑到快1公里的时候就到了IntheEnd,通常会伴着小腿外侧疼;WhatIveDone一般属于北园。后来很多时候在操场跑步时候基本也是这个歌单。毕竟对于一个8分多配速的新手,需要点激励向前的音乐啊。
今年2月份刚开始加入跑团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晨跑,LinkinPark显然对尚未清醒的灵魂不太友好,便找了一些有声书听,最近在听的是MeBeforeYou,非常后悔看了电影,现在一听这个脑袋里就是龙妈有片酬的眉毛,还自动脑补龙妈说台词时眉毛要怎么扭动,哈哈,不禁一笑,对路人来说更像一个神经病了。
入夏后基本都是夜跑了,早上实在是太热了,经常是一首Fade单曲循环至5公里结束,对于保持节奏很有帮助。建议配速6分左右的不妨试试,太快或者太慢的就算了,容易踩不着点岔气。跑步和游泳一样,节奏是关键。
故事的最后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作者在《跑步》中多次提到的:年龄。
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在伤口上撒盐,但这似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虽然现在还没有到作者那种有一点点无可奈何的状态,但确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身体的感受也愈加明显。跑步时就像是和身体对话,感知她今天的状态是好是坏,并试图说服她无论快慢都要坚持完当天的任务。反过来平时更加关注她,因为你知道人生漫漫有一副好皮囊何其重要。
最近,读完村上春树《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在书中与大师相遇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可爱、纯真,令人敬佩的作家村上。
这本书是村上春树的随笔,告别了以往华美的文字,更多是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自己跑步与写作的生活。
这里没有艺术家波澜壮阔的传奇,带我们走进一个更加真实、生活中的村上。
在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神宫球场,观看棒球赛,村上春树的脑海中闪念“写篇小说试试”,于是29岁的村上春树自此开始写作的生涯,关闭了经营多年的店铺,成为职业小说家。
他彻底改变生活形态,早睡早起,每天坚持长跑。
1、全力以赴
正如村上所说,之前拼命的工作,经营的店铺,渐渐生意好转开始盈利,管理的不错之时,他打算关门闭店,全身心投入写作中。
周围的朋友忠告他,完全可以交托别人去经营店铺,不至于关门歇业,如果以后不想写作,还可以回来继续开店。
村上直率而坦诚的写道“无论做什么事,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将店铺随意交托给某个人,自己躲到别处去写小说,这种讨巧的事情我做不来。如果因为模棱两可、三心二意以失败告终,懊悔之情只怕久久无法拂去。”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全力以赴,专注于写作的精神,使得村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他感兴趣的长篇小说上。
完全的、专心致志的投入,让他在完成《寻羊冒险记》后,有了深切的感触,找出了自己的风格。
现在是信息爆发的时代,我们身边每天充斥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很多人都在忙,同时做着好多事情,有时却一件事情也没有做好,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如果我们能如村上那般简单,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留余地,全力以赴,一定会收获更多。
2、超越自己
不论在夏威夷州考爱岛,盛夏雅典的马拉松赛道上,还是北海道的跑道上,村上坦言他不计较比赛的输赢,无论何事,赢了别人也罢输了别人也罢,都不太计较。
村上倒是更加关心是否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包括对于写作,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这些也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但是重要的是,他要达到自己的标准,超越昨天的自己。
他写道:“如果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他有自己的标准和原则,正是这些标准,促使他在跑马拉松身体不支的情况下,可以坚持跑到终点。
不能违背自己定下的原则“不管奔跑速度降低了多少,我都不能走,我都要跑完全程”。
他时刻想的是怎样超越自己,而不是打败别人。
3、持之以恒
由于过上从早到晚伏案写作的生活,为了维持体力,保持体重,村上开始每天、不间断的长跑。
东京,纽约,悉尼,不论严寒酷暑,腿脚疼痛,10公里、20公里、30公里……长此以往,坚持了三十多年。
在北海道的马拉松上,跑过50公里时,腿上肌肉僵硬疼痛,不听使唤,感受到肉体上的苦楚,他依然忍耐着、努力着跑完了全程,坚持到了最后。
事实上,村上并不感觉长跑是一件痛苦折磨的事,他喜欢并享受其中,在长时间的长跑中,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独处中,享受与自己共存的时光。
正因为做着感兴趣的事情,即使过程不简单,不容易,依然凭强大的意志力,持之以恒的做了下来,令人敬畏,这也是村上春树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当我们想要放弃,想要懒惰时,想想这位依然在长跑,依然在努力,笔耕不辍的大师吧。
这本书看似平平淡淡,却让我遇见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的执着,他的坚持,他的自律。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不是一场长跑呢?
人生的马拉松
思绪,或说念头,无非空白的从属物。
村上春树,自己一直很喜欢的一个外籍作家。他拥有太多的作品,太多一些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故事、情节。而《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却是一本朴素自然的回忆录。
或许就是因为朴实的语言,在这本书中变得如此没有吸引力。可是他写跑步时,自己的思绪,心里想的其实就是写虚无缥缈的东西,反而在我觉得很有意思。
他说,跑步时浮上脑际的思绪,很像天际的云朵,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回忆,自己在跑步时的过程,虽然没有像村上如此庞大的跑步习惯,他的跑步像每天进行的马拉松。自己绝对做不到。而我,跑最长时间的步,就是体育课上的800米,而不得不承认在跑步时,是会不断冒出些思绪、念头。简单地比如:我一定要加油、马上就可以跑完,坚持就是胜利。而村上不同,他经历的是每天一个给他大量时间去游离的大脑空白状态,说空白或许有点过分。可是,其实事实就是这样,这是个“无从想象”的世界。于是,开始幻想我如果是他,跑步的时候,我的思绪会是如此飘渺。
或许,我在长时间跑步的时候,我会回忆自己与一个人的所有一起可以回忆的事情,那个人谁都可以,或许是自己喜欢的过的;或许是一个超级好朋友,或许是一个与自己都不怎么接触的默默无闻的同班同学;或许是亲戚朋友中的一个,像爸爸妈妈;也或许是一个老师甚至一个没有关系,却彼此认识的人。回忆些画面里有我和那个人的画面。
或许,我在长时间跑步的时候,我的思绪就是一片空白,我的人就是简单的在脚下的路上不间断移动,视线只是不断随路边的风景移动,如此单调,所以自己肯定无法做到坚持跑步。因为那实在是太无趣。
或许,我在长时间跑步的时候,我会想跑好之后,我要去干什么。接下来,我去做什么事情最好,什么事情是我接下来最想做的事。这个应该是最有计划型的一种思绪,其实很多时候自己可以做到。
之前,看起来如此没有内涵的跑步,再看之后。有了非同寻常的变化,村上之所以如此成功,觉得每天的马拉松,每天去观察那微乎细微的变化,从一些细节中找到了别人所没有找到的灵感与心底的感触,这个宝贵的感觉,或许只有他可以拥有。更绝对得说,如果他没有坚持每天跑步,他的文字将是完全不同与现在的风格,或许,成功就不属于他。
第一次感触到,跑步的神奇。
可是,自己可能永远也做不到像村上这样每天的跑步。他,可以在跑步的时候收集思绪将其汇合,美化,然后奇迹般地创造出一部部别人惊叹的作品。那应该就叫“文思泉涌”吧!
可是,也不得不说自己也有文思泉涌的时候,可是不在跑步的时候,在看到他的作品以后,这就是差距吧。不过更可以幽默的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其实,自己并没有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的看完,或许不像他另外的作品一样,没有起因经过结果的故事,就没有吸引力让自己抱有好奇的心态去看,散散的回忆,在点睛处就可以吸引人的眼球,后面的世界就可以模糊不见了。
看重了村上跑步时的思绪,那种慢慢积累的灵感来源,最终就会汇成一片海。
只有大汗淋漓时,才能感受其汹涌澎湃。——后记
★ 季羡林谈人生书评
★ 我谈读书作文
★ 谈读书散文
★ 谈读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