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波日桥的美文欣赏:波日桥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蔓殊羊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波日桥的美文欣赏:波日桥(共含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蔓殊羊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描写波日桥的美文欣赏:波日桥

篇1:描写波日桥的美文欣赏:波日桥

秋初的一天,当来到甘孜县城外二十余里地的拖坝后,我们将车向南拐了一个弯,离开317线,向着新龙县城驶去。

车行三四里,峡谷忽然间挤压在一起,马路就像是一条哈达紧紧地缠绕在山脚下,曲曲折折甚是险要。路旁,是深深峡谷,谷底,一条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吐着白色的泡沫,急速地向前奔流。车过石门坎,峡谷才逐渐开阔起来。

一路美景不断,虽然峡谷不甚开阔,然而郁郁葱葱的森林和远处险峻的山峰已是风光无限。走过一段颠簸的路,我们决定停下车休息一会儿再前行。于是我的脚步就停在了乐安乡。站在乐安乡旁的河岸边,一座横跨雅砻江的木桥——波日桥就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尽管我行色匆匆地赶了一千余里的路程,但还是发现,自己已经来得很迟了。我茫然地站在河岸与江水、江水与森林、历史与现实的接点处,任由源自心生的思绪像浩浩荡荡的一江之水,用浪涛发出巨响,似乎想要唤醒寂静而又远去的岁月。

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瞻对”先民们,他们或许随着雅砻江浩浩荡荡的水流随波逐流而来,在峡谷底与浪涛共舞,偶遇平坦开阔之地,即弃舟登陆,扶老携幼,觅一处遮风挡雨的岩洞,或者就在巨树下,搭建起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又或许是翻山越岭,渴饮山涧水,夜卧荒草地,当看到峡谷旁的沃土时,将身家性命全压在这里。从此以后,在这蛮荒之地上,终于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才多了许多生气。一台台梯田,一座座房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与脚底这条莽莽苍苍且不知所终的江水为邻,演绎着一段段看似平凡却又波澜壮阔的故事。

雅砻江,这条既在大地上更在岁月里流动的江水,就这样走过遥远的春秋战国,一直走到了今日。它从巴颜喀拉山南麓出发,南流又转向西南,在雪域高原上画出道道曲折蜿蜒的鸿沟,有时静若处子,有时波涛汹涌,一走就是一千余里。直到攀枝花市,才一头扎进三堆子旁的金沙江怀里。从源头始,江水过草原,钻峡谷,流经平原,一路跟随,竟然让人无法猜透它的心事深几许、重几许,就像没有人能准确的猜出雅砻江水养育的瞻对(新龙)人一样,红色的头巾下,一双深邃的眼,装满了太多的历史记忆和久远的故事。

在奔腾的雅砻江上,这座跨世纪的木桥横跨两岸,连系着古老的文明。左岸,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物与土墙红瓦的藏式民居混合在一起,是乐安乡政府所在地。右岸,可以看见一台台田地起起伏伏地铺在山脚下,而几座民居就矗立在起伏的山脊上,显得更加的高大。原先连接两岸的这座桥梁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静静地卧在水面上,看着离自己只有五十余米的一座钢架桥。

波日桥被誉为“康巴第一桥”,始建于清朝,由杰出的藏族建筑大师唐通吉布承担设计。据史料记载,当时,两岸的居民来来往往都是乘坐羊皮船,然而由于这里水流湍急,羊皮船曾多次在水里翻覆,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为了能加强这里的交通安全,清政府委托当地的土司和头人共同修建这座桥梁。然而,由于受地质条件等的影响,许多桥梁建筑师望而却步,这时候,藏族建筑大师唐通吉布勇敢地挑起建设该桥的大梁。实地查看后,遂决定在乐安乡山脚水面较窄的地方修建这座桥梁。于是,他指挥工人在峡谷深涧、江水湍急的雅砻江上风餐露宿几个月才完成。从侧面看,波日桥有着粗犷的圆弧桥墩,整齐美观的桥台,木榫完美契合的桥身。这座鬼斧神工、名副其实的“飞桥”,体现了神秘的雪域文化。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所述的“飞桥”即似指伸臂桥,而南宋段国撰的《沙州记》中记载有:“两岸垒石作即基阶,节节相次,大木纵横,更相镇压,两边俱来,相去三丈,并木材,以板横次之,施钩栏,甚严饰。”这无疑是对历史上伸臂桥的一种真实记载,而这座波日桥正是藏区千万座伸臂桥中的典范之作,也是遗留下来最完整的一座。站在雅砻江畔,波日桥如长虹卧波横跨两岸,虽然年代久远,然而它依然稳健如初,完全没有老态龙钟的样子。叠加的桥身在青山峡谷间倔强的延伸,整座桥身仿佛俯视着涛涛江水滚滚而逝,任思绪在清风中静静的飞扬。

据测量,整座桥全长125米,宽3米,孔径跨度60米,由桥身、桥墩、桥亭三部分构成。当来到桥下时,整座桥梁的主体建筑就呈现在你的面前。桥墩底座为弧形,一排圆木整齐的排在一起,在其上铺满一层巨石,然后在石头上又铺上一排圆木,与下一层木头的朝向刚好相反,这样一直到桥面上,大约有三十余层的样子。每一根圆木伸出墙外五十厘米左右,顶端都穿上孔,将一块木板从最上一层木头的孔中穿下,一直穿到最底层的那根圆木的孔洞之中。这木板就像是一把钥匙,将上下层的木头牢牢的连接在一起。从基脚算起,当铺设到第九层的时候,往水一方的木头伸出墙外两米左右,它就像是人体的手臂,也因此才得名伸臂桥。在这一排形如手臂的木头和上一排木头之间,一根横着的木头将两排木头隔离开来,且在这根横木的两端也打上孔,与第三排木头到第六排木头之间横木的孔对齐,一根木板将这些孔穿透,这样固定了木头的位置,起到了锁具的作用。每一排“手臂”伸向河面的木头长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依次为两米、三米、四米、五米、六米的长度,横木也逐渐增加,依次为一根、两根、三根、四根、五根。当“手臂”到了第六层时,放置着三根直径约一米、长约五十余米的原木,从河岸的左桥墩直达右桥墩之上。然后在悬臂上架梁、铺上桥板,再装上栏杆,构成桥身,整个桥面就铺设完成。两座桥墩之上,建有两座如伞状的桥头堡,全部用小石块修建而成;桥头堡两侧的墙面上,有外小内大的窗户,可以作瞭望之用,也可以作为射击之用。纵观桥梁,整座桥身竟然没有用上一根铁钉、一块钢筋,每一个相接的部分都用最原始的木楔连接,堪称世界桥梁史上的杰作。

历史上,波日桥在一次次事件中奇迹般的躲过劫难。民国十九年,即1930年5月,西康甘孜地区的白利土司和大金川之间因土地差民纠纷发生争端,驻扎德格的藏军支持大金寺,出兵占领白利。驻甘孜之川军西出白利镇慑,与藏军冲突,遂起战事。藏军则自甘孜兵分两路,一路沿雅砻江南下,包围了新龙。新龙(时称瞻化)县长张次培带领部众坚守县城五个月后,终于不敌藏军围攻,新龙县城陷落。在战争中,为了战略需要,藏军烧毁了城区附近的6座藏式伸臂桥,使原本就交通不便的新龙更是雪上加霜,犹如一座孤城。而波日桥却在此劫难中因为战略需要被保存下来,成为当时人们出入新龙的唯一交通要道。每一天在桥面上来来往往的人马络绎不绝。由于超负荷的使用,使原本破旧的波日桥更是不堪重负,摇摇欲坠。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新龙甲拉西乡一位名叫莫特·亚马的藏族民间建筑师,临危受命,勇敢地承担起维修波日桥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几十名工匠顶风冒雪,夜以继日地辛苦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保持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将波日桥维修一新。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从丹巴出发,爬雪山过草地,到达新龙后,与红六军团胜利会师,经过短暂休整,跨过波日桥挥师北上。由于红军走过该桥,当地群众便亲切地称该桥为“红军桥”。

我不禁想,哪一朵才是唐通吉布的化身呢,哪一朵才是瞻对先祖们魂灵的化身呢?……在它的眼前,那些故事已在岁月中远去、消隐,如夹杂在老人故事里的传说,悠远而厚重。

公众号:天府散文

篇2:桥影波心作文

深秋,天空捎来大雁的回音,云翔,没有留下一丝痕迹。煦日和风,唯有波心的桥影仍旧在岁月的洪流里从未更变。

俯瞰世界变迁,春去秋来,“焜黄华叶衰”,年青的一切总随着时间的琢磨慢慢凋敝;灿烂繁华不过南柯一梦,虚无缥缈,然而却又能勾起我们无尽的思意。许久许久,脑海里的`记忆慢慢地开始清晰,当它完整地浮现时,我又不忍心拾掇,害怕破坏本来的模样;就似这宁静的桥影,谁也不愿打破它的静寂,只让它的所有存留在原地。美好的一切,如若说是尘封倒不如说是保护。曾经的美景已经定格在了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那个场面,那时的你和我,何必还要翻阅着诉说自己如今的难以割舍?回味真是个深刻的词,不经意间就会让孤寂闯进我们的心门,久久挥之不去。是故,不如不去刻意地拼凑昔日的迹象,更不用在现实里再次重温当时的温馨,因为我们不可能回到最初的起点以相同的情感面对这记忆。淡然地,默默地将逝去的时光珍藏,把眼睛望向前方。

寂静的世界很美好,波澜不惊。桥上的光景全都倒影在水面上,不知水底的鱼儿有没有倾心这幅美卷,不知路旁的鸟儿有没有为它鸣唱,不知桥上有没有站着一个和我一样欣赏美景的人。社会虽是广博,却依旧像古人一样难以寻觅到志趣相投的人,更何况还是在宁静的氛围里达到心灵的共鸣。倏忽地,卞之琳的《断章》存于脑际: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或许,某一天你会在桥上,而我刚好在楼上,你让我的梦变得多彩;或许,某一天我在桥上,而你刚好在楼上,我让你的梦变得缤纷。无论是哪一种存在,我确定那一定很美。

篇3:御波桥小学作文450字

御波桥小学作文450字

我家乡有很多桥,有西海大桥、碧水桥……,可我最喜欢的是御波桥。

说起御波桥,还有一段故事呢!在咸丰年间,乾隆皇帝为了视察民情,穿着便衣,来到了顺德。他帮当地人解决了许多困难。一天,他来到了这座桥休息,便把这座桥提名为“御波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这座桥例为文化保护单位。

御波桥是我市保存较好的.单孔石拱桥。它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光绪十一年,(一九八五)年重修。桥拱是重联砌置法,花岗岩石构筑。它全长十六点三米,顶宽三。一米,高五米,拱宽六米。桥两边有石栏板和望柱,栏板外刻“御波桥”三字。两端各雕刻着两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子。桥下还有一条碧波粼粼的小河,美丽的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柳枝垂到小河里去,十分美丽。过路人都会说:“真美啊……”

这就是御波桥,它不像其他桥一样雄伟,也不像其他桥一样漂亮,但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古老和朴实,具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我爱我家乡的桥——御波桥。

篇4:一扇夕桥美文欣赏

一扇夕桥美文欣赏

一扇夕桥,散落的逍遥,晴色渐暖,再见,回不去的日暮飘飘。

枯叶蝶的怨,是抵不住的思念,琉璃瓦的蓝,点缀了轮回路上萎蔫的化丝成茧。这样,风和雨在云里相见,其实那是,永不再见!

许你一世诺言,却终未相伴。雪落三载,厉风慢寒,年岁是决堤的.红颜,浑水点在桃花河畔。终归,红与黑融成了蓝。

缠缠思绪,丝丝牵念,纠不尽的风姿款款。柔柔缱绻,片片辗转,都在这一世倾捣中勾勒出了一抹艳若惊鸿般的谶念。

浮游欢,翠竹怨,盏中退余温,掌心绛珠残,漠然碎碎念,乞拜,一切平安。

到底是年少轻狂太嚣张,还是孤影独怆太凄凉?到底是风流倜傥太放荡,还是黄粱一梦太失望?到底是锋芒毕露太踉跄,还是人间冷暖太慌张?成长,我在春天把它冷藏。

十年风情久难解,一朝小楼掩飒爽。乱世尘烟,我在一隅偏安。

琴棋书画诗当年风雅,柴米油盐茶后来笑话.世间纷扰多少事,狂笑南梦一柯。雪色浪漫,妆点我心里的紫陌江山。

朋友,是不是我的扬鞭纵马,荒凉了你的豆蔻年华?是不是我的掌心为画,欺瞒了你的花前月下?这一杯酒,你满饮,我道歉!

绫罗小扇扑流萤,暮色沉沉叶色朦,不言坎坷多往事,不惧楼台不惧风。

好酒当歌竹叶青。河汾玉翠酿晶莹。一壶小酌走天下,何处江河不醉情。

胡思,灯火阑珊,游人,夜深微凉,早些休息吧,晚安。

篇5:《苍龙卧波中国桥》教学反思

本课的优点和成绩: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各种桥梁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桥梁的外型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对桥梁的美有了一定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对桥梁的不同材质有了一定的分类能力,对桥梁的创造有了由衷赞美的能力,对桥梁建造的劳动者产生了敬佩之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萌发了自豪之感。课堂上通过图片、资料的收集汇报,小组的合作探究,课件的展示与互动等环节的学习,学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主导了课堂。对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由陌生 了解 熟悉 喜欢,学习的热情逐渐高涨和提升,充分融入各种桥梁之中,被它们背后的故事所吸引,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气氛越来越浓烈。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积累,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的教学改进措施是,在赵州桥的讨论环中,我要适时点播、引导学生整体观察赵州桥的设计,并有足够的时间和兴趣进行合作探究赵州桥的艺术之美。在闯关环节中,我及时点播,降低古汉语的文字难度,在简单通俗的讲解之后再让学生思考,及时鼓励,改变个别互动方式。这样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

通过本课的设计与实践,我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不断进步,在教学中学习,在研究中感悟,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中成长,让我受益匪浅。

篇6:长桥千里,碧海无波杂文随笔

长桥千里,碧海无波杂文随笔

不是每一对同性恋都能幸福的,我们得明白

毕竟在这个社会上,同性恋是不被主流接受的

就像广电总局禁止嘻哈文化一样

大众本能的排斥同性恋

每一对恋人都得小心翼翼

不知在哪个时候就变成了别人眼中的

怪胎,奇葩。

有爱却说不出来,心中是憋屈的吧

更何况是我们这个不安分的年纪啊

摩擦与误会会更多,或许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火花都会安葬并不美好的爱情

同性恋并不像小说,漫画那样美好

生活中的'障碍太多了。

朋友,家人,亲戚,社会。

如果说在异性恋中婚姻是爱情的墓地,

那在同性恋中

闲言碎语 才是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强大的内心,不被事事所动摇

太多的人是懦弱的,自私的。

我身边有太多因为爱,因为刺激,因为叛逆所在一起的恋人

最后一直在一起,并真正准备移民结婚的不过一两对罢了

他们让我相信爱情,却也让我在这爱情中死心

原你对爱毫不迟疑,愿你的爱绵延无期

一扇夕桥美文欣赏

冬之桥美文

月亮河上月亮桥美文

描写桥的词语

描写桥的作文

桥作文

桥导游词

《桥》读后感

桥 作文

桥作文

描写波日桥的美文欣赏:波日桥(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描写波日桥的美文欣赏:波日桥,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