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年中考语文成语答题攻略(共含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猫与毛线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成语改错。
1、解题策略。
(1)认真辨析字的音、形、义,一步到位改错。
(2)寻找常错字,抓住关键字。
(3)排除法。
2、常见题型举例。
(1)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浮光略影狼狈不堪明眸善睐揠苗助长慷慨成词开天辟地
微不足道旁若无人物竟天择错综复杂叱咤风云烟销云散
错别字
改正
(2)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取谐音换新意,琅琅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
①淋浴器――随心所浴
②咳嗽药――咳不容缓()
③洗衣机――爱不湿手()
④蚊香――默默无蚊()
二、成语运用。
1、品对联,填成语。如:
下面是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在下联方格中填写恰当的成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2、读笑话,写成语。如:
某君应聘,见表格上有“曾否受到刑事处理”一栏,他大笔一挥:“否”。紧接着这一栏的是“是何原因”。此君略作沉吟,又填上四个字:“从未失手”。
请用一成语概括:□□□□。
3、选成语,讲故事。如:
下面是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相关故事。
郑人买履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
4、按要求,填成语。如:
(1)模仿下列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别致的描述,在最后一个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后一个数。
A.10000-0(万无一失)
B.10002-100×100×100(千方百计)
C.1/100()
(2)用一个成语概括下列句子的内容。
头半碗我连甜也觉不出,羊羔肉挤挤拥拥往嗓子眼跑。后半碗刚吃出点味,倒没了。()
(3)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备选成语:
卧薪尝胆守株待兔精卫填海锲而不舍
悬梁刺股艰苦卓绝直言不讳坚持不懈
1.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成语归类
2.形容老师的成语_成语
3.关于月亮的成语_成语
4.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5.关于数字的成语大全_成语
6.有关秋的成语_趣味成语推荐
7.鹰开头的成语_动物成语分享
8.爱情成语_爱情的成语及解释
9.有关战争的成语_中国成语精选
10.药开头的成语_好成语推荐
中考语文四字成语复习攻略
1、天高地厚:比喻恩情深厚;也形容事物艰巨复杂。
2、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
3、尾大不掉:比喻属下势强,不听从调度指挥。比喻事物前轻后重,难以驾驭的`现象。
4、文不对题:文章内容跟题目不相配合。也指谈话、对答脱离中心。
5、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默默无闻,也比喻对外界没有什么影响。
6、无所不至:犹言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多作贬词。无处不到。极言所到之广。犹言无微不至。极言其周到。
7、无能为役:原指不足以供某人役使。后多用于自谦,表示才干比某些人低下。泛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
8、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9、先天不足: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也泛指事物的根基差。
10、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11、循规蹈矩:一般形容拘泥保守,贬义词;也可指按照规则行事,褒义词。
12、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13、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14、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15、洗心革面:比喻将错误的思想清除,改变原来的面目,也比喻人犯过错的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16、下车伊始:指官吏刚到任所。现多比喻刚到工作的地方。
中考语文攻略
写字,书写之功
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是中考语文写字能力六点要求之首,语文试卷主观题目较多,有些同学所做的答案回过头来连自己都看不清楚,读不下来,读不明白,又如何能让阅卷老师给你得分呢?要知道老师阅卷时都有一定的速度要求!因此注重书写显得尤其重要。
同时书写整洁和错别字还占卷面分!由此看来,写字这项基本功还包括消灭错别字和纠正错别字的能力及要求。我在《写错别字的真相:居然不是因为粗心》一文中,介绍了归类析异法、以音辨形、形旁辨析法、据义定形法、来源推形法和语境推字法等六种方法,帮助大家少写错别字。大家只有多写,多读,认真加以甄别,才能将这项能力掌握,也才能消灭错别字,做到书写正确无误。
积累,日久之功
从语文学科的特性来说,积累的途径虽然多种多样,但最原始首选的方法还是读、背、默。也许并不新鲜但极为有效,这是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总结出的智慧精华。因为多读方能形成语感;多背才能积少成多;多默就能长久不忘。关键在于久而久之,由量变到质变,然后还可以推陈出新,逐渐就达到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
另外,读、背、默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基本功,经过日久天长的训练,功夫自会上身,到那时将受益终生。我们熟知的大师级人物比如鲁迅、钱钟书、郭沫若等就是不仅具有过人的记忆能力,乃至过目不忘,而且具有超强的阅读能力,以致一目十行。学生们面对大量的'记忆和背默练习,不仅不能厌烦,而且要从严、从细,达到精益求精。
方法,应变之功
作为学生应该非常清楚,在解题时只要方法得当,问题往往迎刃而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因此更加需要我们在这方面多用一点心思。比如修辞手法、说明方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以及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等都各有特点且作用不同。
只要我们认识其规律,掌握应对的方法,即使题型千变万化也可以应付自如。最切实的做法是,抛弃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杂念,重视文本的示范作用,上好每一堂语文课。每遇到一个题型,一个知识点,都应该视为典型案例,抓紧不放,不仅搞懂而且学会;不浪费任何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运用学过的方法反复操练,以期达到真正掌握。
表达,严谨之功
目前不少学生都热衷于口头表达而疏于书面表达,可中考以及各种应试目前仍停留在笔试即书面表达的层面。即便有些学生已经意识到书面表达的重要性,但似乎也是更重视思路而不在意缜密表达。其结果是每次考试整张试卷东扣一分,西丢两分,成绩很难有明显的提高。正确的书面表达应做到:细致、周密,重点突出而言简意赅。
比如:修辞手法,要求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例如: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含义,能分析句子或段落的表达作用,能概括文章要点或主旨。文言文也有类似的要求: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并做出分析。
可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对此类问题解答大而化之的现象。他们往往只是笼统地回答出类似铺垫对比强调等空洞的词语。考纲要求的完整表达则应该突出实质性的问题。比如:用什么,怎样,为什么做铺垫拿什么,与哪些内容做对比,其作用、效果怎样?用什么,怎样强调,强调什么?
不管是期中考,还是期末考,甚至是中高考,语文考试都离不开以上四项基本功,希望同学们谨记,并落实行动。
★ 高考物理答题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