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两位数除”小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共含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onsur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用两位数除”小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上外附小 陈炯炯
教学内容:上海市小学数学新教材三年级第2单元:“用两位数除”小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自主探索和共同探讨活动,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学会分析归纳、有序整理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整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春天到了,勤劳的蚂蚁们在干什么呢?
7227÷53 900÷45 467÷53 8304÷27 9082÷7
师:你们能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判断的?
2、揭题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师: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与整理一下这个单元的内容。(板书:回顾与整理)
二、知识整理:(通过改错训练引导学生回忆与整理有关知识)
1、纠错1。
师:判断对与错。错在哪里?我们用哪些方法可以判断错与对?
(板贴: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到那一位)(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估计商是几位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2、纠错2。
师:错在哪里?(板贴:余数要比除数小)(及时调商最关键)
3、小结:看来小朋友们不仅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而且掌握了检验的方法。理清了思路,我们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解决问题:
师:从图上获得了什么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
师:每人选择2条线路,来计算小巧所花的时间
(抽5人板演)
师:现在你知道每条线路需要多少时间?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5道题的计算过程。
1、前2题有什么明显的.特征?(0是怎么得来的?)
2、第3题有什么特征呢?(同头无除商9、8)
3第4、5题你又是如何试商的?
师:根据不同的题目选择适合的试商方法,这样计算又对又快?(选择合适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能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四、拓展训练:
师:通过刚才的问题解决,老师发现小朋友不但会做,而且会说算理。
那接下来的题目你还能又快又准确的完成吗?
师:老师发现有几个同学在计算的时候速度特别快,我想采访一下这几位同学。你计算这么快,有什么秘诀吗?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什么话想对同学和老师说。
六、独立作业:
竖式计算并验算
7416÷56 23434÷78 13066÷32
小学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验算的方法;在计算时对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联系和区别,加深理解,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教学流程
一、口算练习
1、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书本上的第一题并且校对;
2、有选择的说出计算的过程。
二、对比练习
1、学生分组完成这三组题,另外第四组同学完成:42÷3、42÷4;
2、每组请两位同学上来板演,校对;
3、引导学生比一比,说说上下两题计算方法上的联系和区别。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请学生把表格解读一下;
2、学生用清晰的语言说明,三句话:xx书买了x本,总价是xx元,它单价是?元。
3、学生自己完成,能口算的鼓励学生口算。
4、反馈:学生要知道求单价用:总价÷数量。
四、开放性问题
1、学生说清楚图上有什么?用很清楚的语言表达出来。
2、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最好能涵盖加减乘除。
五、全课总结
1、今天复习了什么内容?
2、课堂作业:书p123计算并验算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妈妈的账单》
A、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B、交流对两份账单的体会
C、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应该去做些什么?
2.复习并运用日积月累
A.我的发现: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的意思。
B..读读认认:要求熟背。
C.读读背背:要求熟背
D.同学们讲诉自己和爸爸妈妈的故事,从故事中感悟那一份亲情。
课 时 达 标 检 测 设 计
项目检测内容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当堂
达标测试
一、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渴( ) 恰( ) 稚( )掩( ) 舔( )
喝( ) 给( ) 维( )淹( ) 添( )
二、一锤定音,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小姑娘有一颗钻(zuān zuàn)石般的心灵。
2.只有刻苦钻(zuān zuàn)研,才能攻克难关。
3.他一口气喝(hē hè)了满满一大杯水。
4.运动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赢得观众的一片喝(hē hè)彩。
5.他渐渐觉(ià ué)得自己似(sì shì)乎也成了一个小商人。
6.小彼得将(iāng iàng)小脸蛋藏(cáng zàng)进妈妈的怀抱里。
三、词语积累。
( )气( )足 左( )右( ) ( )在( )睫
( )口( )声 ( )愿( )偿 ( )面( )方
四、变色龙,我会辨。 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轻 ① 重量小,比重小(跟“重”相对);② 数量少,程度浅;③ 用力不猛;④ 不重要;⑤ 不庄重,不严肃;⑥ 轻视。
1. 教我们英语的老师很年轻。( )
2. 油比水轻,所以油浮在水面上。( )
3在.这次活动 中,我只给搬搬桌子,责任轻。( )
4.我只轻轻推了他一下,没有想到他就倒了。( )
五、对号入座。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因为……所以…… 如果……就……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1.妈妈( )没有指责小彼得,( )小彼得已经感到很羞愧了。
2.( )她是我的.朋友,( )我要献血给她。
3.小姑娘伤得最重,( )不立刻抢救,( )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4.爸爸( )会用电脑,( )还会修理电脑。
八、课文放映厅。
1.一阵( )之后,一只小手( )地( )起来。忽然又( )下去,然后又( )起来。
从人物的动作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喜出望外 ,真想( )。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 )呢,就( )抱着水罐( )。
喜出望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
板书设计
五单元复习检测
字词
积累
阅读
写作
作业设计
1.听写本单元字词,背写日积月累。
2.阅读有关爱的,感受父母深深的爱,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后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复习“探讨文章内容安排特色”
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知识,结合文本明确作者写作过程中内容材料的选取和安排意图;
2、理解作者写作中内容材料安排顺序的目的:
3、能将学到的知识逐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内容安排的目的。
教学难点:能让学生学有所用。
教学过程:
一、单元复习:出示:知识树 从文章出处、作者、体裁方面复习。
二、回顾文本,体悟写法
(一)第一课《藤野先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本文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课文开头五个自然段却一句都没提到,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呢?
答案提示: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写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艰苦生活则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感情。
温馨提示: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二)第二课《我的母亲》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的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答案: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生活得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三)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丑陋外表的.描写,会影响后边对大文豪形象的刻画吗?
参考答案: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就说过,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
三、小练笔: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铺垫”“衬托”等写写我们可爱的妈妈。
《两只小狮子》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认读生字:
师:小朋友们,想走进神秘的大森林吗?只要你能解开这把数字锁的秘密,森林之门就会为你打开!
2、观看播放《狮子王》录像片段:
师:瞧!大森林在欢迎我们了!他想向我们介绍谁呢?
3、谈话导入:
师:能不能说说狮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读课文、取名字:
1、创设情境:
师:威猛的狮妈妈生了两只小狮子,两个小家伙长得可真像,狮子妈妈还不知道怎么给他们起名字呢?你愿意帮忙吗?
2、提出要求:
师:不过,取名可要有根据,请你好好从课文中找找依据,想想名字,划出你找到的理由,把想好的名字写在学习小助手上。
3、交流:
(1)勤勤:
他每天练习哪些本领?看生字做动作:滚、扑、撕、咬
(2)懒懒:
你能读出懒洋洋的感觉吗?
(3)情境引读:
三、深入研读:
师:狮妈妈的'这两个孩子可真不一样!不过,狮妈妈非常希望她的两个孩子都能成为真正的狮子。你觉得他们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吗?
重点:懒懒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吗?为什么?
1、读课文,找原因。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习课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教学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感觉教学效果不太好,反思教学过程,感悟颇多。教材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设计有点生硬。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总找不到感觉似的。写写反思,对自己是促进。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感觉教学效果不太好,反思教学过程,感悟颇多。教材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设计有点生硬。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总找不到感觉似的。写写反思,对自己是促进。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学生以前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时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特别是除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等基本问题,然后着重解决试商的问题。教材中安排了四组例题,分层次、分阶段分化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例1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例3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例4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时,在试商过程中,一般都要调商,往往要经过多次调试方能求出商数来。尽管教学时总结出了“用四舍”时,因把除数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试商时可比原来想的商小1,而“五入”时,因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试商时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还是感到很困难,造成了试商速度慢。当教学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后,在进行练习时,感觉教学学生掌握的不太好。通过学生的作业,出现了很多与之相关联的问题。(1)个别学生商与除数相乘时出错,这反映了学生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没过关。(2)有些学生乘对了,在被除数减除数乘商的积时又出错,看来减法计算掌握的也不太好。(3)还有个别学生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时,没有用商乘原来的除数,而是乘了整十数。(4)还有学生抄错题,横式上漏写商或余数。(5)还有的学生竖式写到一半就不写了。(6)极个别学生除法不会试商计算。
针对这部分教材出现的问题,我和代老师进行几次教研,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首先强化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特别是像整十数的乘法除法练习。每天花上几分钟进行口算练习,为笔算打好基础。其次,适当增加计算的训练量。每天课前或课后2-3道笔算题,要求学生力争做对。在前面乘法的教学时,曾经采用此法,感觉收效很好。
文/杨鹏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人教社初三物理新教材第三章的复习课,复习课做为传统教学中的一种典型课,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导致学生不愿意听,教师也觉得难教。而复习课本身所具有的很多特征正好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相一致,而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的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 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于是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将它定位于网络型的复习课。具体来说,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1.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国际上,普遍认为的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最新技术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可以吸引学生,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将直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有力的促进其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为此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个主题网站,将学生的作品,动画,交互式的问题融入到网站中,形成一个教学的主线。
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先让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制作一个,关于本章节的知识结构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结合起来。上课时学生利用网络共同分析作品,总结规律。另外利用网络,上课的时候学生完成的题目马上可以全班进行分享,例如本节课中,学生填写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就将学生的作业 通过网络进行发布,及时的纠正问题。同时,学生的演示也可以同步的播放,从而充分的发挥了网络的作用,这种形式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个性化的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任何教学活动由于各种因素的差异,不可能对每个学生产生相同的效果,也不应该产生相同的效果。而信息技术的加入,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支持。例如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网络观看同学的作品,这样从那种角度去观察,进度如何,重点如何确定都由学生自己把握,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我还为学生设计了,分层次的巩固练习,和课外知识扩展。当学生提前完成某个正常的教学环节后,可自行有选择的进入。这样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充分的利用上课的时间,而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也能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体验成功。
3.协作性学习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也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就要求教学的进程,一方面要体现独立性,另一方面也要求集中,充分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学习作用。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4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当学生观看了作品以后,针对作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一方面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还要说服同组的成员,达成集体共同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4.教师的主导作用
网络和课件的大量应用,很容易将课堂的主体回归,变为了对主体的放任自流,过渡的弱化教师的作用。我在设计的时候,利用网络上的电子举手,电子监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进行调控。例如,当学生看完了作品以后,我要求学生电子举手,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而且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也有所了解,比如一名同学最先完成了,是他对知识掌握非常熟悉,还是看问题很粗心,于是我就可以马上进行指导。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能比较充分的体现。
总之,由于本节课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比较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堂内的容量比较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上完课,我也进行了一些总结分析,觉得还有一些地方应该进行改进。例如:
1.对学生的作品评价还可以更深入一步,如将学生每个人的作品根据内容完成情况、技术含量、艺术处理等方面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打分,然后将统计结果立即分发布于网上,这样为后来的分析将打下更好的基础。
2.由于时间关系,学生阅览有关的课外知识,没能在课堂上进行,以后要更好的控制时间。
3.教学过程 中,我的语言还不够严谨,有些地方不能过于通俗化。
由于第一次上这种类型的课,应该还存在大量的问题,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本节课是一节网络型的复习课 ,利用网站将学生电子作品、教学动画、分层次练习、问题思考、课外知识导读融合在一起,形成教学的主线,从而实现物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过程 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协作性,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