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两位数乘连续进位(共含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ianfusm”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课本第86~8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连续进位乘法是在学习了不连续进位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要比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更复杂。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进位的方法或者计算不熟练,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通过这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位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减少乘法计算的错误率,按此顺序进行教学,既完全符合学生坚持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又利于建构起科学的知识网络。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3盒水彩笔一共有多少枝?”的现实情境,使学生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练习法复习旧知和巩固新学内容、用讲解法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用演示法清晰的展示学习的计算方法,故事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生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三、说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为新授作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0×370×83×5032×27×11
2.笔算;28×3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提问:个位上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是8?
(3)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算乘法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运用乘法的这一计算方法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板书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课。
1.教学例题
(1)谈话:小朋友,幼儿园老师为大班的小朋友买了些彩色笔(出示例题图),看图你知道老师买了几盒?每盒又是几枝呢?你能帮助老师先估计一下大约一共有多少枝吗?
(2)同桌讨论,交流估计的结果。
在班内指名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学生可能这样估算:48接近50,50×3=150,大约有150枝,或48比50少一点,50×3=150,共有的枝数比150少一点。
(3)我们估计的怎么样呢,自己动手算一算吧
①先独立探索,在算式的方框中填写。
②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和书写方法。
③回报交流,理解掌握。
教师有选择地出示几位学生的算式(实物投影展示),分别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结合板书)重点引导学生说说积的每一位上的得数的由来以及书写位置。
(4)用估算检验笔算。
谈话:刚才我们估计出了得数大约是多少,现在你们计算出的积在这个范围内吗?这说明了什么?如果得数与150枝相差很多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2.小结计算方法。
提问:今天学习的乘法计算题有什么特点?(在课题中补充板书:连续)
在计算连续进位乘法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强调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方法。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2)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做法。订正时注意相乘满十是否进位了,有没有加上进位的数。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乘的方法,下面就请小朋友用自己学到的本领当回小大夫,和我们的啄木鸟一起带大树找找病因,再把蛀虫给找出来。
(2)出示题目,学生同桌讨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3)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4)提问:通过给大树看病,你觉得有什办法能预防这些病?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各自在书上连线,指名说答案,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在班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修正、补充。
最后是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谈话:这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动脑,与同伴密切合作获得并掌握了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关心,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还要提醒同学们应注意些什么?
(绍兴县杨汛桥实验学校 章益敏 手机:13065532890邮编:312028
邮箱:zym00604@163.com)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内容属于四个学习领域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教材第78页的运动会情境图,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出,由小精灵向学生提问:“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吗?”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鼓励学生发现和总结这类题目的计算规律,问问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出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仍然是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基本算法和算理与例2是一样的,但出现了进位叠加的情况。教学时,还是要抓住乘的顺序和每一位积的书写位置这两个问题。例3的主题图是学校开运动会,一些学生休息时在领取矿泉水的情景图。由小精灵提出问题:“每箱24瓶,9箱一共有多少瓶?”这道题虽然仍然是连续进位的乘法题目,但进位的难度增大了。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这个例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的时候,教师重点要检查学生计算十位上2×9得18个十再加个位上进上来的3个十时的进位情况和积的书写位置,若发现学生有错,应及时分析原因,给予必要的帮助。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特点是结合学生熟知的运动会具体情景,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知识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同时,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渗透估算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纠正进位叠加可能发生的错误,正确掌握乘的顺序和每一位积的书写位置,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景,逐步培养学生提问、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
六、 教学策略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体现这一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还重视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启发学生探索多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有深刻的体验、思考。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78页的主题图和“做一做”的图片
八、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听算
7×8+8= 4×6+9= 5×7+9= 3×6+8= 3×9+5=
5×9+8= 7×6+9= 9×4+7= 2×9+5= 4×7+8=
[通过相应的听算练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的铺垫]
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A.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你最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指名学生交流)
B.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观看某个学校的运动会。你看这就是他们的开幕式,每个年级都派了128名学生组成一个方阵,大家都以自己的形式走过主席台,向主席台上的领导致敬(出示教材第78页“做一做”四幅图)谁能算一算图中一共有多少人?
C. 学生独立思考列算式,并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128×4”等于多少?(学生交流)
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1) 计算时忘记进位,或忘记加进位数
(2) 可能会把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究竟谁做得是正确的,等我们研究完了这节可答案就揭晓了,同学们可要好好的钻研哦!
[创设情景让学生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设下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性。]
(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我们去看看吧(出示:教材第78页的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汇报一起来解决“有9箱矿泉水,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这个问题)
1、探索算法
A、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24×9=
B、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24×9=?”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在草稿纸上做一做
(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a. 24×10-24=216(瓶)
(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先口算出10箱的瓶数,再从10箱的瓶数里减去1箱的瓶数就是9箱的瓶数。)
b. 请用竖式做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会出现一下几种情况)
24 24
× 9 × 9
------ ---------
186 276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
让学生明白整个计算过程:用9乘4得36,向十位进3个位写6,用9与2乘得18,加上个位数3得21,在百位写2,十位写1,积为216。
(提示:9与2乘得18,加上个位的进位数3得21,要向百位进2十位写1,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2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寻求问题的不同方法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算法,帮助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深化--发展练习
1、列竖式计算
出示:78×7= 67×9=
b. 独立完成
c. 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积的百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出示: 49×8= 69×8=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算完后,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 49×8:8与十位上的4乘得32,还要加上进位数7;69×8:8与十位上的6乘得48,加上进位数7得55应再向百位进5,十位写5。 )
3、归纳、总结计算你应注意的问题:
(1) 计算是应注意,不要忘记进位,也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2) 不要误把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3) 如果某一位的乘积正好是整十数,在向前进位的同时,不要忘记在本位添“0”。
[通过算法的归纳,是学生的理解更深刻。]
(四)小结、回顾
请同学们再来看看在上课一开始你“128×4”算对了吗?
如果错了,你找出原因来了吗?
九、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二)
有9箱矿泉水,每箱24瓶, 78×7= 67×9=
一共有多少瓶?
(2) 24×10-24
=240-24
=216(瓶)
(2) 24×9=216(瓶) 49×8= 69×8=
24
× 9
------
216
十、作业设计
教材80页练习十八
1.比一比,看谁计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第三题,说说是怎样解答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调动学生的计算兴趣,避免计算的枯燥、乏味]
3.你从表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指名学生交流)
[通过学生自己提问并解答,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问题研讨]
1.如何把握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契机?
2.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参考资料]
薛金星:《小学教材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第110页。
谢则冰:《教案1+1》,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6月第一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教案
一、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课本第15—17页例1、练习四
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育学生要保护野生动物。
三、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课本15页的情景图,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3+5811+57+35+2815+45
23+7517+4027+6838+15
(二)探究新知
1、新授: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
师出示15页的动物图片。
2、学习例1
(1)师出示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统计表。
(2)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3)师投影出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4)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98+25)
(5)学生尝试进行计算
(6)找学生说说在计算中遇到的新问题,并解决的方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
98从个位加起:8+5=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
+25十位9+1=11再加上进位1是12,满十向百位进1。
123十位写2,百位写1,98+25=123。
课堂小结:我们学会了连续进位的加法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计算认真,不算错数,不抄错数。
3、做一做(课本16页)
找学生上黑板演算,其他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停止。
(三)课堂作业
课本第16页做一做2,17页练习四第2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围棋吗?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教师展示三种计算的方法。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4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在笔算前先让学生估一估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重要手段,估算能帮助学生检查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我在学生笔算之前,总是让学生先估一估,学生的乘法估算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巩固了乘法口算。进位乘法的算理和不进位乘法的相同,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能够独立探究完成。在计算时,学生应注意对进位的处理,尤其是在第二步计算时,总有需要进位的`,有的学生口算有困难,那么他就可能在进位写法上还存在不足,有的学生在写竖式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将进位方法记录在竖式旁边。即使这样,在检查计算结果时,我发现错误率还是很高,其原因除了有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透彻外很多学生都是在口算时出现了失误。所以在起步阶段的笔算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每个数字都是怎么得来的?在说的过程中改正书写和计算中因为马虎而出现的错误,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评课稿
本周我们进行了评教评学,反思自己的这节课,有几点感触: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所以在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我努力做到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二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使学生认识到: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我会去找原因,会去思索,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这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 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 践 与 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 69×51 57×92
2. 书上41页第1、3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1) 12×31=372(千克) (2)31+30=61(天)
1 2×30=360(千克) 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教学随笔:
用两位数乘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的第11―15题。教学目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笔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多位数法则的运用。
教学关键:乘数与被乘数的积的个位要与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5+5 3×6+4 8×7+6 6×9+7
9×3+8 5×9+6 7×4+ 9×4+5
2、三个学生板演36×52,并复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
二、指导练习。
1、板演和练习:18×32
(1)读题,表示32个18是多少?
(2)讨论算法:
启发学生思考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时可以分成三步进行:
第一步: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2”去乘被乘数18,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第二步:再用乘数十位上的.“3”去乘被乘数18,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第三步: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在相加的过程中教师明确地给学生指出乘数十位上的“3”,表示30,乘18得54个“十”,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这时把个位上的“0”擦掉)黑板上留下计算过程的完整的乘法竖式后再给学生点出所得576就是所求的积。
2、学生讲述算法的训练。
根据18×32的竖式计算,说一说: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第三步算什么?然后,再把三步连起来完整地讲一遍。
三、作业。
做练习二的第11―15题。
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计算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一直是教材编写所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本课的难点如何去突破?新课程的理念如何去体现?经过一翻思考,我有了自己的主张:笔算的难点如果靠大量的练习题去巩固,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不见得会很高。在笔算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忘记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或者忘记把进位的1加进来。针对这个问题,如果能想个好办法让学生不忘记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教材的主题图,三年级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等概念,对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清楚的辨析,以至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不符合逻辑,没有实际意义,如“已知的哺乳类种数比中国特有的鸟类种数多多少种?”针对这种情况,我如何来改进呢?
首先,我将主题图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课前我用通俗的语言对这些概念加以解释,然后再根据教学的进度将表格的三列数据分别呈现,在这节课里我只呈现“中国特有的种数”一列,引导学生提问题,列算式,引入本课的重点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资产丰富的国家.在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珍稀的动物,你能说出几种吗?
生:我知道有熊猫是我国珍稀动物.
生:我知道东北虎是我国珍稀动物.......
师:除了同学们说的这几种外,在我们的祖国,还存在着这样几种珍稀动物:(师点屏出示)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这几种动物分别属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你想不想知道这四类动物在我们国家存在的具体情况?好,请同学们看屏幕(师点屏出示下表)。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表,你获得了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哺乳类一共有110种。
生2:我知道了两栖类一共有30种,爬行类一共有25种,还知道鸟类有98种。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1: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
生2:爬行类比两栖类少多少种?
生3: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师点屏出示:在中国特有的动物种数中,鸟类有98种,爬行类有25种。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你能根据这这个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吗?
(生说算式,师板书:98+25=)
在这个环节上我感觉自己的情境创设比较到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统计图表提供了多个信息,根据教学需要,我在进行教学时,将和本课重点无关的两栏大胆舍弃,这样,避免了因为信息多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现象,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在进位的过程中,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加上进位1,不管老师如何提醒,如何强调,总是有学生忘记.如果我把这个进位的1编成一个小故事,学生是不是印象会更深刻呢?
在讲完例题后,我话锋一转:同学们,关于这个进位1还有个小故事,同学们想听听吗?学生立刻来了精神,一齐大声的说:想!我马上娓娓道来:今天是猪八戒的生日,他的很多好朋友都来向他祝贺生日,这不,猴哥也来了.孙悟空高兴地对猪八戒说:“八戒,今天你的生日,我准备送给你一个生日礼物.”猪八戒听到有礼物送给他,高兴地拍起手来,忙问:“是什么礼物呀?是不是好吃的呀?”孙悟空说:“我把我的金箍棒送给你。”八戒听了很奇怪:“金箍棒不是你的独家看门的武器吗?你为什么要送给我呀?”“我听说你最近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哪一位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可是你总是忘记加上进位的1,今天我把我的金箍棒拿来,进位的时候,用上我的金箍棒,提醒你别忘记了。”边讲着故事,我边用黄色粉笔在进位的地方写一个1。学生个个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对进位的1有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在练习的巩固中,我提醒的语言变成了“同学们别忘记了满十加上孙悟空的金箍棒哦”。从作业的反馈中发现学生的正确率比较高,这也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垫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综观整节课学生的探究的时间和时机都没有把握好。是我这节课一大硬伤。
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我更愿意理解成:在数学教学上我要做一个思想者,更要做一个践行者。多去积累以提高自我素养,多去学习以提高自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