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共含18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oegg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朗读为主线、自主探究为主法,将朗读训练、口语训练、思维训练、情感熏陶和习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林清玄式语言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走出文本感悟作者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材简析】
受世俗的束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生命才更完满,这就是《心田上的百合花》这个优美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本课主要讲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断崖边上,长在杂草丛中的一株百合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不顾身旁杂草的冷嘲热讽,努力释放内心的能量,终于绽放出花朵,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山谷里成片的百合花吸引着百里外的城市、乡村的人们赶来欣赏,博得了人们无数的赞美。
课文通过拟人的手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赞扬了百合为实现自身的价值,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迈进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鄙夷、千里迢迢、谨记、偏僻” 等词的读音、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本文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读懂百合花形象,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意。
3.引导学生确立像百合一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设计意图:以上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百合花形象,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教学课件。
【教法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结合本文特点,根据课标要求,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2、读书指导法。
(根据本文语言特点,采用读书指导法.)
3、问题讨论法。
(通过问题讨论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百合花开在心田上?”。)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1. 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见过百合花吗?在你的心目中百合应该长在什么地方?可有一株百合却长在人的心田上,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
2. 读题质疑: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课题,让我们读出诗意来。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谈话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读题质疑后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同时从一开始就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温故知新:
过渡:学贵有疑,课文会解答我们的疑问。字词的理解是我们体会文章情感的基础,你们敢接受字词的挑战吗?
课件出示:
1.读一读,看谁记得好!
偏僻 长瘤 鄙夷 结籽谨记
不屑 一模一样 千里迢迢
2.比一比,看谁理解更准确!
一模一样 千里迢迢
鄙夷 谨记
预设:“鄙夷”学生通过查工具书知道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师引导:你能从文中找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吗?(不屑、嘲笑、讥讽)师提示:这四个词你觉得有哪点不同?(“嘲笑、讥讽”强调用言语笑话别人;“鄙夷、不屑”强调在神情上表现出轻视。)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题1.”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检测题2.”检测学生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否掌握。此环节目的在于落实双基训练,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让学生体验自学成功的快乐。)
三、自主探究:
过渡:这究竟是一株什么样的百合?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文字去感受。
1. 出示:走马观花悟形象
(1)默读或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你从文中看到了一株什么样的百合?
(2)交流: 我在第( )段中看到一株( )的百合。
预设:我在第(2、3)段中看到一株(自信、不屈不挠)的百合。我在第(2)段中看到一株(被杂草嘲笑)的百合。我在第(1)段中看到一株( 坚强、自信)的百合。我在第(4)段中看到一株(努力开花、执着)的百合。我在第(5)段中看到一株( 开花后幸福)的百合。我在第(6)段中看到一株(令人感动)的百合。我在第(7)段中看到一株( 谦虚、无私)的百合。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或轻声读课文的形式交流,使学生对百合的形象有个初步的感知。)
过渡:初读课文,大家对百合的感受就这么深,你是从那些语句或词语感受到的?让我们再次读课文。
2.出示:花团锦簇品语言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勾画出让你体会到百合形象的语句和段落,做好旁批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继续养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读书习惯;实现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不但锻炼加深拓宽了个人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说和听的能力。)
(3)集体展示。
预设:交流学习第二段时,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性朗读,体会到杂草的笑声里带着一种轻视的味道,感受到百合要开花面临的舆论环境很恶劣。交流学习第三段时,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来读百合的话(个人读、评读、挑战读、师生分角色读、以诗的形式读),体会出排比句的特有语势和特殊语感,逐步感悟出百合要开花的执着、自信、坚定。在交流汇报中,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如:(①抓关键词)学习最后一段:学生汇报感受到一株专心、谦虚的百合。追问学生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便会抓住“全心全意、默默”两个关键词,从而教给学生抓关键词体会语句的方法。(②联系实际)学生汇报百合开花后看到一株幸福、成功的百合,引导学生先看课文插图,然后进行体验性朗读:你就是这株百合,此时此刻,你心情怎样?你会想些什么?从而教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语句情感的方法。(③展开想象)指导学生理解百合花开给人们带来感动原因的语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使学生理解人们感动不仅仅在于看到百合花开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人们被百合依靠内心坚定的信念执着开花的精神而感动,从而解决了本课教学难点。
在展示交流的环节,师相机板书出概括百合品质的词:自信、执着、坚强、谦虚、专心……
四、梳理反馈
1.总结百合形象,完成板书。
2.讨论交流: 作者为什么以此为题?
(设计意图:语文源于生活,还应回归生活,显而易见,百合是一个人格化的形象,畅谈在百合身上得到的启示,应当是学生学习本文的归宿,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所在。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获得做人也要像百合一样为实现自身的价值,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迈进的思想启迪。)
五、拓展延伸
过渡:你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这么多,“对别人最大的慷慨就是欣赏” ,你们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欣赏百合花?我想用一句诗来描述我的感受。请你也写一写。
1、出示:百花齐放说感受:
百合花,你(锲而不舍追求自己的信念),我(赞美)你!
百合花,你( ),我( )你!
百合花,你( ),我( )你!
……
2、齐读《自信也是一种美丽》。
(设计意图: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感悟,又使教学结构流畅完整。)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并摘抄在积累本上。
2.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像百合花一样的人,把他(她)的事迹整理写下来。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林清玄的另一篇散文《和太阳赛跑》。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体现层次性,有梯度,讲实效。《新课标》指出:小学生文学积淀不深,诵读积累经典文章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语言积累在前,习作运用在后。仿本文学法自主阅读其它作品是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有效引领。)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能够起到提纲携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是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桥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宏伟蓝图。本节课板书以百合花为边框,在花瓣内依次列出概括百合品质的词,中间用省略号点出花蕊,表示心田,既体现课文主旨、紧扣课题,又具有艺术美感。)
[《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和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花吗?(课件或挂图)你们知道百合花生长在哪里吗?可今天,老师要让你们认识一株生长在特殊地方的百合花。齐读课题:心田上的百合花
这是台湾着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二、由词悟文,读懂故事
1?初读课文。同学们,在不同人的眼里看到同样一株百合花感觉是不一样的。在作家林清玄的眼里,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呢?请你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再有感情地朗读。然后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出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
2?理解课文,主动探究。每个同学从课文中都读到了你所发现的百合花的形象,那是否是作家心田上的百合花的形象呢?请大家交流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谈看法,教师顺势点拨、指导、提升。
根据学生的答案相机板书:坚定 顽强 不向命运低头 坚持不懈 自信 纯洁 名副其实……
出示课文重点句子,齐读:“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这里百合说了几次我要开花?(三次。)这是一组排比句,排比的句式要读出气势。练习朗读。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小结:这是一株坚定的百合、顽强的百合花、不向命运低头的百合花、坚持不懈的百合花,这是一株自信的百合花、纯洁美丽的百合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百合花、名副其实的百合花。这是一株近乎完美的百合花。
三、回归课题,深挖寓意
1?同学们,这是一篇寓言,作家在百合形象中寄予了什么寓意呢?是什么力量让它冒出了花苞,开出了花朵,是什么原因使百合近乎完美?请用发现的眼光去课文中找。
2?生默读课文,找相关语句。提示:特别要注意百合的语言,读读百合说的三段话。
3?分角色朗读全文。
4?生全班交流。引导:为什么它要努力,为什么它要直立地挺着胸膛?因为它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5?师生合作朗读。
引读:当它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的时候,它心里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生齐读: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引读:当它受到野草的嘲笑时,它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生齐读: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引读:当有一天百合所生活的偏僻遥远的山谷成为百合谷的时候,它还是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生齐读: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6?小结:这种纯洁的念头就是一种“信念”,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信念是人生旅行中的一盏明灯,信念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顽强;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不向命运低头;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坚持不懈;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开出灵性洁白的花朵,它才能感到幸福。因为百合有信念,所以百合才有这近乎完美的形象。
7?同学们,明明是山谷里的百合花,为什么题目为“心田上的百合花”?指名谈。
8?小结:一个人有了信念,他的人生就有了意义,就有了价值。
[《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作者: 曹娇 (小学语文 辽宁锦州小学语文班 ) 评论数/浏览数: 2 / 530 发表日期: -05-17 20:37:15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感悟百合花对生命的思考,明白自己的命运应该由自己创造的道理。
教学难点
着重读好百合花说的话,体会文章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
感悟作者借百合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朗读磁带、百合花、作者的相关作品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百合花,揭示课题。
二、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如:为什么是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什么要写“开”?
三、交流预习情况。
1.学生浏览课文,回顾预习情况。然后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叙述顺序、解题等方面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
2.用一句话谈谈你读完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这里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要求谈得非常深刻,只是初步的感受。)
师:作者用最美丽的文字,告诉我们的心灵:自己的路应该怎么走。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分段读全文。
2.请同学当评委发表意见,评评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
3.简要概括课文。
五、读中感悟交流问题。
1.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给人启示,最值得我们欣赏、体会。
2.重点读百合花说的话。
3.交流读出的问题。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
六、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僻、崖、鄙、夷、懈、誓。
2.认读生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认读词语:
偏僻、悬崖、花苞、纵然、鄙夷、灵性、秀挺、不懈、誓愿、全心全意
5.学写会写字。
(1)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小老师”讲讲:要注意哪些字的书写。
“遥”可与“摇”进行比较。
“莹”不要漏掉最后一点。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展示作业,进行点评。
七、再次质疑,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八、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1)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并想一想其中的含义。
(2)搜集名人努力奋斗的故事。
(3)百合花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板书。
台湾作家林清玄你们熟悉了吗?
师简介:【林清玄个人简介】(略)
师:古人云“人如其文”,也就是说读一个人的文章就是品一个人的人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林清玄的内心世界。
二、自主学文,感悟内容。
师:带着上节课我们提出的“课文题目为什么叫《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画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联系身边的人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
三、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品析句子。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讨论。
第一句:“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我一定要开出美丽的花朵,让人们知道我是百合。”
思考:“百合花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我一定要开出美丽的花”蕴含什么意思?
第二句:“我要开花,是因为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思考:花的庄严使命是什么?人的庄严使命又是什么?你们此时听到百合花说的这番话,会怎么想?你是怎么理解的?
第三句:“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事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谈谈听说过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指导读出百合花坚定、勇敢、自信的语气。读书的时候要抓住重点的词句,一边读一边去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教师总结。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就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执著和坚韧。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永不放弃,不断地向上、不断地努力,才会让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四、升华感受,受到启迪。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向命运挑战的人呢?
2.学生介绍(引导学生大范围、多角度地介绍,可以是电视上、网络里、报纸上看到的或是听到的,也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
推荐资料:张海迪、海伦凯勒、霍金……
小结:在生活中,这些与命运抗争的人没有听天由命,而是凭着一种不服输的韧劲儿,一种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锤炼出了惊人的毅力与决心,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梦想。成为了我们心中的导航灯。
3.教师引导:在众多向命运挑战的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遇到困难毫不退缩的精神。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此时此刻,你不想把发自内心的感受体验成一句格言或一段人生的感悟吗?
(1)示范: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电视广告词
(2)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在自己的写作本上写上自己的格言或感悟。
4.教师总结。
在生活的道路上,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别人怎样看我,我们都要努力,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努力,以努力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让心中的百合花灿烂地开放!
五、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课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总结)。
3.学生总结写法。
(文章通过杂草、蜂蝶、鸟雀,从侧面暗示百合花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并结合百合花的语言来表示她的决心,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再次读读,细细体会作者细腻的写作手法。)
4.背诵积累。
①再来读读这一段,熟读以后铭记在心,用它指引我们的人生道路。
②这些句子就是名言佳句,值得储存,让我们一起试着背下来。
六、拓展练习,学习写法。
1.拓展阅读:林清玄《逆风的香》。
2.谈感受。
3.体会表达方法。
4.如果让你写一个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片段,你打算怎样写?这两篇文章有哪些表达方法是我们能借鉴的呢?下课后再把这两篇文章拿出来细细对比,体会它们的表达方法,然后动笔写出我们的故事。
板书设计:
27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百合 野草和蜂蝶
努力地深深地 嘲笑鄙夷
开花了 不敢嘲笑
[《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清新语言;体味百合形象,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看这个题目,你心里涌起的是什么感受?(生谈)
师:我也有这样一个疑问,那我们共同欣赏百合花开。
二、赏花。
1、自由默读一遍,想想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生朗读)
2、自己首先对自己大声的说一说。
3、交流:谁能说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说)(师评:避免过于全面,或过于简单)
总结:一株百合努力生长,终于开满山谷,赢得世人的尊重;概括要力求言简意丰,不能走向两个极端:过于全面,或过于简单。
4、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文章,用你认为最恰当的词语来说说,通过你的朗读,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百合?(生读,想)
5、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百合?把你想到的词语想到黑板上。(生写)
三、品花。
1、请大家再一次静静的默读文章,圈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这些品质的词语和句子,耐心的读一读这些词和句,在旁边写一写理由。(生赏析)
2、与自己的同桌合作,交换看法。先向同桌读读自己画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听听同桌给你的好建议。
3、全班交流,相机引导,由理解促朗读,由朗读促再理解。
教师预设:
(1)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2)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竖立地挺着胸膛。
(3)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我自己又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来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4)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实自己的存在。
4、刚才我们读了,理解了好多百合品质的一些词语和句子,自信、坚强、执着的百合,想必在大家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印象。那我们是否还记得一开始上课时有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百合花很美。但为什么会开在心田上?
(生思考、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师结:刚才在大家的发言中,大家都是从百合的品质这一个角度入手的。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想问题。百合生存的环境。
7、请大家快速的浏览,找出百合生存的环境。(偏僻遥远)
8、说得好,百合要和偏僻遥远的环境作斗争,他还要经历更为严峻的考验--受到风言风语的打击。百合忍受了那些风言风语的打击呢?快速的找出来。
(生找)
9、四人自由组合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旁白、野草、蜂蝶、百合),如果你觉得声音还足以传达你的感情,还可以尝试着加一个神情、动作!
预设--
第一句--重音:明明、偏偏、真、长瘤了(拖音)。语气:嘲笑、轻视。
语调:长瘤了,要上扬。
(生试读、生依据情景在读)
第二句--讥讽。
第三句--奉劝。
10、大家读的非常精彩。我愿意和大家合作一起来读。
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百合--朗读嘲笑的内容。但是百合却坚定地说--全班齐读“我要开花……”。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朗读“讥讽”的内容。但是百合却执着地说--全班齐读:“我要开花……”
后来呀,蜂蝶鸟雀也来劝百合--第三个同学朗读“劝”的内容。但是百合很坚定、执着、自豪地说--全班再齐读--“我要开花……”
11、大家读的非常的精彩。多少年之后,百合终于得到了人们的欣赏,那里,被人们赞为“百合谷底”。那此时漫山遍野的百合花的心态发生变化了没有?(生说。师问:何以见得?)
12、从第一株百合到满山的百合,无论是生在偏僻遥远的地方,还是在别人的嘲笑讥讽下,还是功成名就的时候,百合都是始终如一,默默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三、悟花。
1、能写出如此美妙的文章,林清玄绝对是“大家”,看看林清玄真人。
(你为什么惊讶?)
百合花是早就开在林清玄的心里的。他是从贫穷的农村走出来的作家,人生有很多转变,对于那些恶意攻击他转变的人,他总是淡然一笑,说:“他们是一面镜子,同时也显露了他们自己。我每天写作从不间断,他们的努力程度都比不上我。这也是我成功的原因。”林清玄就是靠自己的执着从一名年轻记者,成功转型为个性鲜明的作家,作品也得到了“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赞誉。
2、此时此刻,你想对林清玄说点什么?
3、我想说,套用最后一句话,林清玄一直在全心全意默默的开花,用他那美丽的文字来证明他自己的存在。
3、如果我们把第一株百合的教导--送给一个人的话,你愿意送给谁?为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
送格言: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
师:送给大家,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工作、学习,以我们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存
在。
[《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绷私饪挝哪谌莺推渲性毯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和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花吗?(课件或挂图)你们知道百合花生长在哪里吗?可今天,老师要让你们认识一株生长在特殊地方的百合花。齐读课题:心田上的百合花
这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二、由词悟文,读懂故事
1背醵量挝摹M学们,在不同人的眼里看到同样一株百合花感觉是不一样的。在作家林清玄的眼里,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呢?请你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再有感情地朗读。然后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出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
2崩斫饪挝模主动探究。每个同学从课文中都读到了你所发现的百合花的形象,那是否是作家心田上的百合花的形象呢?请大家交流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谈看法,教师顺势点拨、指导、提升。
根据学生的答案相机板书:坚定顽强不向命运低头坚持不懈自信纯洁名副其实……
出示课文重点句子,齐读:“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这里百合说了几次我要开花?(三次。)这是一组排比句,排比的句式要读出气势。练习朗读。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小结:这是一株坚定的百合、顽强的百合花、不向命运低头的百合花、坚持不懈的百合花,这是一株自信的百合花、纯洁美丽的百合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百合花、名副其实的百合花。这是一株近乎完美的百合花。
三、回归课题,深挖寓意
1蓖学们,这是一篇寓言,作家在百合形象中寄予了什么寓意呢?是什么力量让它冒出了花苞,开出了花朵,是什么原因使百合近乎完美?请用发现的眼光去课文中找。
2鄙默读课文,找相关语句。提示:特别要注意百合的语言,读读百合说的三段话。
3狈纸巧朗读全文。
4鄙全班交流。引导:为什么它要努力,为什么它要直立地挺着胸膛?因为它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5笔ι合作朗读。
引读:当它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的时候,它心里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生齐读: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引读:当它受到野草的嘲笑时,它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生齐读: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引读:当有一天百合所生活的偏僻遥远的山谷成为百合谷的时候,它还是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生齐读: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6毙〗幔赫庵执拷嗟哪钔肪褪且恢帧靶拍睢保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信念是人生旅行中的一盏明灯,信念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顽强;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不向命运低头;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坚持不懈;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开出灵性洁白的花朵,它才能感到幸福。因为百合有信念,所以百合才有这近乎完美的形象。
7蓖学们,明明是山谷里的百合花,为什么题目为“心田上的百合花”?指名谈。
8毙〗幔阂桓鋈擞辛诵拍睿他的人生就有了意义,就有了价值。
附:板书设计 心田上的百合花
坚定顽强 不向命运低头
坚持不懈 自信纯洁
以花证明 名副其实近乎完美
[28 ☆心田上的百合花(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质疑引入
同学们见过百合花吗?在你们的心目中,百合花代表着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百合花的简笔画。
学生自由发言,并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百合花的一篇课文《心田上的百合花》,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 出示自学提纲。
(1)读准字音,读通读熟课文。
(2)勾出对你有所触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读懂的写写感受(旁批),不懂的做上记号。
(3)想一想:百合为什么要努力开花?
2. 学生质疑,交流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三、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师生共同释疑。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有启迪性的句子理解。
(1)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2)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3)许多孩童蹲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4)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从读中感悟句子的意思。让学生明白:如果不是百合内心对开花的强烈渴求,如果没有一定要开花证明自己与野草不同的执著信念,那么也就不会有无数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四、读课文,感情升华
1.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2. 把文中对自己有所启迪的句子摘抄下来。
[心田上的百合花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朗读为主线、自主探究为主法,将朗读训练、口语训练、思维训练、情感熏陶和习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林清玄式语言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走出文本感悟作者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材简析】
受世俗的束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生命才更完满,这就是《心田上的百合花》这个优美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本课主要讲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断崖边上,长在杂草丛中的一株百合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不顾身旁杂草的冷嘲热讽,努力释放内心的能量,终于绽放出花朵,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山谷里成片的百合花吸引着百里外的城市、乡村的人们赶来欣赏,博得了人们无数的赞美。
课文通过拟人的手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赞扬了百合为实现自身的价值,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迈进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鄙夷、千里迢迢、谨记、偏僻”等词的读音、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本文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读懂百合花形象,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意。
3.引导学生确立像百合一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设计意图:以上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百合花形象,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教学课件。
【教法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结合本文特点,根据课标要求,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2、读书指导法。
(根据本文语言特点,采用读书指导法.)
3、问题讨论法。
(通过问题讨论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百合花开在心田上?”。)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导入课题:话是自然界的精灵、它的美让我们陶醉。我们知道,花大多开在院子里,田野间,山岗上。可有一株百合却长在人的心田上,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
2.读题质疑: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课题,让我们读出诗意来。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谈话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读题质疑后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同时从一开始就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检测
过渡:学贵有疑,课文会解答我们的疑问。字词的理解是我们体会文章情感的基础,你们敢接受字词的挑战吗?
课件出示:
1.读一读,看谁记得好!
偏僻长瘤鄙夷结籽谨记
不屑一模一样千里迢迢
2.比一比,看谁理解更准确!
一模一样千里迢迢
鄙夷谨记
预设:“鄙夷”学生通过查工具书知道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师引导:你能从文中找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吗?(不屑、嘲笑、讥讽)师提示:这四个词你觉得有哪点不同?(“嘲笑、讥讽”强调用言语笑话别人;“鄙夷、不屑”强调在神情上表现出轻视。)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题1、”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检测题2、”检测学生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否掌握。此环节目的在于落实双基训练,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让学生体验自学成功的快乐。)
三、走进文本,品读百合
过渡:这究竟是一株什么样的百合?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文字去感受。
结合音画,师生共读。初步感知百合形象。
四、合作探究,感悟百合
(一)
1、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在文中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百合?
小提示:可仿照以下句式:
从 句,我看到了一株 的百合。
要求:
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句子进行点评。
(如从用词、修辞、写作手法、深刻内涵等角度)
学生自由反馈
在交流汇报中,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抓关键词)学习最后一段:学生汇报感受到一株专心、谦虚的百合。追问学生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便会抓住“全心全意、默默”两个关键词,从而教给学生抓关键词体会语句的方法。(联系实际)学生汇报百合开花后看到一株幸福、成功的百合,引导学生先看课文插图,然后进行体验性朗读:你就是这株百合,此时此刻,你心情怎样?你会想些什么?从而教给学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语句情感的方法。
2、出示重点段落,师生共同再读再悟。
预设:交流学习第二段时,引导学学生通过体验性朗读,体会到杂草的笑声里带着一种轻视的味道,感受到百合要开花面临的舆论环境很恶劣。交流学习第三段时,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来读百合的话(个人读、评读、挑战读、师生分角色读、以诗的形式读),体会出排比句的特有语势和特殊语感,逐步感悟出百合要开花的执着、自信、坚定。
3、师相机板书出概括百合品质的词:坚持不懈、自信、执着追求……
(二)
百合花开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本文为什么取题为《心田上的百合花》你知道了吗?
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百合花带给作者的是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感悟。它坚定信念,执着追求、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行为震撼人心。
五、思考感悟
一株小小的百合,尚且如此:凭着对自己的信心和开花的信念,用执著和坚忍成就了“百合谷地”的美丽与尊严。那么我们呢?
预设;
无论怎样百合花始终谨记:要全心全意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而我们也要始终谨记:生活中要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六、教师寄语
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土地都是湿润而肥沃的,只要你肯付出勤勉与努力,生命的百合花就会对你绽放。许多努力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结果,需要你耐心对待,辛勤付出,并坚持下去,相信你也会品尝到成功的甜蜜。
七、板书设计:
坚持不懈
自信
被嘲讽→执着追求→被尊重
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八、作业设计
1.背诵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并摘抄在积累本上。
2.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像百合花一样的人,把他(她)的事迹整理写下来。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林清玄的另一篇散文《和太阳赛跑》。(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体现层次性,有梯度,讲实效。《新课标》指出:小学生文学积淀不深,诵读积累经典文章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语言积累在前,习作运用在后。仿本文学法自主阅读其它作品是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有效引领。)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内容导航】
课文通过拟人的手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赞扬了百合为实现自身的价值,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迈进的精神。这个优美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受世俗的束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生命才更完满。
【知识链接】
百合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百合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也很高。其性平,味甘微苦,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
【探究学习】
1、初读课文。同学们,在不同人的眼里看到同样一株百合花感觉是不一样的。请你仔细默读课文,勾出有关语句,然后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出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
2、理解课文,主动探究。出示句子:
①(引读)当它长的和野草一模一样的时候,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齐声读)“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②(引读)当它受到附近的杂草不屑的嘲笑时,它有一个纯洁的念头→(齐声读)“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③(引读)当有一天百合所生活的偏僻遥远的山谷成为百合谷的时候,它还是有一个纯洁的念头→(齐声读)“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小结:这种纯洁的念头就是一种“信念”,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信念是人生旅行中的一盏明灯,信念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顽强;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不向命运低头;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坚持不懈;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开出灵性洁白的花朵,它才能感到幸福。因为百合有信念,所以百合才有这近乎完美的形象。
④“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百合花在这里共说了几次我要开花?这是一组排比句,排比的句子要读出气势。提问: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定、顽强、坚持不懈、不向命运低头、自信、纯洁的百合花)
3、明明是山谷里的百合花,为什么题目为“心田上的百合花”?
(一个人有了信念,他的人生就有了意义,就有了价值。
【轻松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诞生―努力―()全心全意―()
附近―()洁白―()庄严―()
鄙夷―()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吸收―()鄙夷―()谨记―()
偏僻―()讥讽―()证明―()
欣赏―()庄严―()嘲笑―()
3、在课文中找一个排比句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再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整体把握作者观察地点的变化
1. 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看潮时地点变化的词语,想象不同地点涨潮的情景。
山上- 沙滩-石块间
2. 让学生说出作者观察地点的变化,引出不同的场景。
二、以“愉快”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重点体会高潮时的情景
1. 读、议山上所看到的涨潮时的海。
(1)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体会语言美:叠、拥、盖。
(2)通过想象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潮水“叠”、“拥”、“盖”的动态美。
2. 读、议沙滩上看到的涨潮时的海。
(1)抽生朗读,体会潮势变化的过程。
初潮-高潮-退潮
(2)齐读该部分。
(3)读、议高潮时作者用词的变化,想象并体会沙滩高潮时的场景美,直到学生读出潮势渐强的变化美为止。
拥-跃-跌-跳-飞-怒号
3. 齐读潮水涌在石块间的情趣。
三、引导学生谈自己的遐想
四、以介绍海潮的方式引导学生背诵喜欢的段落
[看海(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狼群》这篇课文揭示了 狼不为人知的生活,这幅群狼生活图,展示了狼的另一面,赞颂了狼的团结和严明的纪律性。
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出狼群特点:集群生活;第二部分为写出群狼的巨大力量和“狼群”很团结 。在写狼群的力量和团结这部分中,以狼群的首领--头狼为重点。头狼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肩负的重责大任:抵抗敌害、调解纠纷、巡逻报警、踏路探险,还写了头狼的生产方式:“只有最健壮最机智勇敢的狼,才能战胜其他伙伴,夺取头狼的王位。”正是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和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才使狼群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很好地生存下去。学好这篇课文,要让孩子们懂得了人也是一样,要勇敢,要能团结别人一起做事,要能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
二、说目标
本课是篇精读课文,分两课完成,目标如下:
第一课时: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能通过查字典理解 “望而生畏”“退避三舍”“走投无路”等四字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内容,指导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习,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学法
教师依据<< 新课程标准 >>的要求:边读边批注。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教师教学中依托文本,采用“读读、划划、议议”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落实语言文字学习,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批注感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读、划、议、写、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思考:同样是过群居生活,人类需要从狼的生活中学习些什么?
四、说教学流程
1、质疑导入新课
读课题,说说你想从文中知道些什么?
2、听读课文,解词造句
《狼群》这一课课文中四字词语比较多,先让学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勾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然后从中精心挑选了望而生畏、退避三舍、走投无路、一拥而上、至高无上、俯首帖耳、身先士卒、机智勇敢、配合默契这十二个词语来让学生进行分组查字典比赛,在知道了词语的意思后,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这样就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运用工具书弄清词义,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3、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狼群生活特点的,说说你对狼群有什么认识,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批在旁边。
4、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围绕“头狼有什么权力和义务”这一个问题,细读课文,勾划从哪些语句能体会到头狼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它肩负的重任的相关语句,从而理解群狼对头狼的服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交流、有感情的朗读进行感悟。
(1)、狼群发生争执纠纷,头狼就出面调解,这是通过它那权威性的姿态和叫声来进行的。
表达了头狼一个教训都可以让别的狼夹起尾巴,俯首帖耳。)
(2)、群狼熟睡时,头狼常常来回巡逻,警惕地放哨,随时准备向熟睡的同伴们发出警报。
(表达头狼有高度的责任心。)
(3)、一进陌生地带,头狼常常身先士卒,踏路探险。
表达了头狼有牺牲自己换来同伴安全的精神。)
从中明白头狼之所以能能当上群狼的首领,确实是“只有最健壮最机智勇敢的狼,才能战胜其他伙伴,夺取头狼的王位。”
5、提出问题,强化感悟
全班讨论:对于狼的集群生活,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6、拓展训练
课外小练笔:《假如我是一头勇敢的头狼》,写写如果你是头狼,你会怎样管理狼群?
五、说板书设计
合作捕猎
良好集群生活 头狼的权力 共同
对内团结,对外抵抗 顽强生存
竞争上岗
六、说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教学以突出语文工具性特点为主,以学习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四字词语为训练重点,通过感情地朗读词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并能运用词语造句,在此基础上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第二课时重点通过抓住头狼的权力和义务的语句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体会思想感情,品读头狼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肩负的重责大任。
[《狼群》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默契”“俯首帖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敝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2碧寤崂侨旱耐沤帷⒂赂摇
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使学生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狼的多媒体资料(文字)。
学生:收集一些狼的有关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开篇,导入课文
1.出示介绍狼的生活情况的多媒体资料。
2.师:同学们,这就是狼的生活,把你看到的介绍一下吧。
3.师:是啊!一只狼是孤独的,它苦苦挣扎在食物链的终端;一群狼是强大的,它们有资格笑傲“江湖”!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狼选择了群居生活,共同进退,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我们一样过着群居生活的狼的世界。(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3)对于较长的句子,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4)在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读生字,注意:“撤”是翘舌音,“逻”的声母是L,不是N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了解词语的褒贬色彩。呼啸退避三舍默契俯首帖耳身先士卒
5.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说说狼群给你留下的印象。
6.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7.再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最深语句旁作批注。
8.学生交流。
三、熟读课文,合作学习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狼群的生活习性?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四、精读感悟,交流体会
1.自由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并读关键语句。
A.(1)找出描写狼群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的句子,画出来作上批注。
(2)指名朗读描写狼群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狼群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边讨论边板书: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B.(1)找出描写狼群为什么能让熊等大型动物望而生畏的句子,画出来作上批注。
(2)指名朗读描写狼群为什么能让熊等大型动物望而生畏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狼群能让熊等大型动物望而生畏的原因。(边讨论边板书:团结)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C.(1)找出描写头狼权利和义务的句子,画出来作上批注。
(2)指名朗读描写头狼权利和义务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头狼的权利和义务。(边讨论边板书:抵抗敌害、调解纠纷、巡逻报警、踏路探险)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五、总结延伸
面对如此勇敢、团结的狼群,它们的确有资格“笑傲江湖”!关于狼的集群生活,你有什么看法?
1.生交流汇报。
2.同样是过群居生活,人类从狼的生活中受到些什么启发?
同学们,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人类也像狼群一样勇敢、团结合作、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那么,我们才有资格笑傲“江湖”!
1.拿出你们的笔,写下你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
2.交流。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狼群》。
愿狼群勇敢、团结的精神永伴我们左右。
[狼群(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准备: 看电视--《鸡毛信》影片片断,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研究法 导读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的课文。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称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
下面,我们看电视--《鸡毛信》影片片断,欣赏儿童团团长小英雄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教师板书课题。
3.理解课题:
鸡毛信: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军民创造的一种特殊邮件。需要火速传递的公文、信件,就插上鸡毛作为标志,让送信人和收信人明确它的紧急性和重要性。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3)儿童团团长海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交流。
(1)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接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任务,没想到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绑在羊的大尾巴下,并巧妙回答敌人盘问的故事。)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课文是按照放羊放哨--接受任务--巧妙藏信--巧答盘问--羊群被夺这样的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
(3)儿童团团长海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爱国、认真负责)
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1)羊群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管朝川口跑着,跳着……看着颤悠悠的羊尾巴,海娃的心头忽然扑通跳了一下。海娃来不及多想,两步抢到头里,一头扑到头羊身上。老绵羊脖子上挂个铜铃。海娃把它拦腰抱住,掀起那肥腾腾的大尾巴来,就着羊屁股,拧了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羊尾巴下。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海娃是怎样处理鸡毛信的?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娃处理鸡毛信的动作?(抢、扑、抱、掀、就、拧、绑)
师: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处变不惊、沉着机智的小孩儿形象。)
(一个年龄虽小,但斗争经验十分丰富的革命少年。)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他的敬佩之情。谁再来读?(生读)一个沉着机智的少年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男生齐读。(男生齐读)一个聪明可爱、热爱祖国的孩子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高大。女生齐读。(女生齐读)让我们一齐赞美这位可爱的小英雄吧!全班齐读。
(2)“你的--八路探子的!”小胡子吼叫的时候,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嘴唇又黑又厚,又凶又丑,恶心死了。
海娃一点儿也不怕,故意歪起脑袋说:“我不是,我是放羊的。”……
师:从这两段话体会到了什么?
(从“小胡子吼叫”我体会到鬼子的凶恶;从“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嘴唇又黑又厚,又凶又丑,恶心死了”一句我体会到作者和海娃对鬼子的憎恨与厌恶之情。)
师:带着这样的体会,读读这句话,好吗?(生读)
师:你从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沉着机智。)
师:你能读读这几句话吗?(生读)
师:是啊,多么凶恶的日本鬼子啊,男生读鬼子的话--
师:多么机智的小英雄啊,女生齐读海娃的话--
师:怪不得张连长称赞海娃说:你真是个小八路,咱们的小英雄!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段含有连贯动作的话。
羊群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管朝川口跑着,跳着……看着颤悠悠的羊尾巴,海娃的心头忽然扑通地跳了一下。海娃来不及多想,两步抢到头里,一头扑到头羊身上。老绵羊脖子上挂个铜铃。海娃把它拦腰抱住,掀起那肥腾腾的大尾巴来,就着羊屁股,拧了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羊尾巴下。
板书
放羊放哨
接受任务
鸡毛信 巧妙藏信
巧答盘问
羊群被夺
[《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课文很长,26个自然段,讲了六个小故事,重点是第二、三、五个,从中表现了海娃的机智、勇敢坚强。
我是这样设计的:
1、,一上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由于课前没有预习,我便利用梁老师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边读边画出并解决生字,然后对于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没读完一段便回过头来了解一下意思,再联系上下文了解意思,这样一遍既能读通顺流里又能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通过实践,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项任务,不错。
2、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将这篇长课文划分成了几个小故事,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这六个故事,比较哪几个故事写的最具体、最生动、最感人,这样既理出了文章的思路,还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得很浓。
3、自主学习,感受人物品质。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海娃的句子,包括描写海娃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你所画出的句子,读一读哪写词语或句子能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品质?还有哪写词语或句子值得你去关注,值得你去思考?
两节课上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惊讶,离我们这个年代很遥远的一个故事,竟然引起了孩子们很浓的兴趣,并且对于人物的表现能够分析得非常透彻,能够将那个年代海娃为什么这样做跟他的爱国精神进行联系,的确非常了不起。我从这篇课文中的学习中还感受到,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已经非常强了,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
《鸡毛信》教学反思
《鸡毛信》是“危急时刻”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片自读课文,在备课时我发现课文虽然很长,但是很符合孩子们的口味并且文中对人物的描写非常生动细腻,于是我想到了《一个苹果》和《“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设计思路,于是我计划让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能通过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感受到海娃的品质。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课文很长,26个自然段,讲了六个小故事,重点是第二、三、五个,从中表现了海娃的机智、勇敢坚强。
成功的地方:
我是这样设计的:
1、,一上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由于课前没有预习,我便利用梁老师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边读边画出并解决生字,然后对于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没读完一段便回过头来了解一下意思,再联系上下文了解意思,这样一遍既能读通顺流里又能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通过实践,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项任务,不错。
2、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将这篇长课文划分成了几个小故事,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这六个故事,比较哪几个故事写的最具体、最生动、最感人,这样既理出了文章的思路,还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得很浓。
3、自主学习,感受人物品质。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海娃的句子,包括描写海娃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你所画出的句子,读一读哪写词语或句子能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品质?还有哪写词语或句子值得你去关注,值得你去思考?
两节课上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惊讶,离我们这个年代很遥远的一个故事,竟然引起了孩子们很浓的兴趣,并且对于人物的表现能够分析得非常透彻,能够将那个年代海娃为什么这样做跟他的爱国精神进行联系,的确非常了不起。我从这篇课文中的学习中还感受到,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已经非常强了,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
[《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阅读《鸡毛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娃的机智勇敢。
2、学唱《英雄赞歌》,了解英雄在危急时刻表现的气概。
教具准备:
播放《英雄赞歌》、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完成两项学习任务:一是阅读《鸡毛信》,二是学唱《英雄赞歌》。
二、学习《鸡毛信》
1、提出要求,引导初读。
快速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海娃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情节?
2 、引导全班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机队并配合游机队消灭敌人的故事。)
(让学生先用小标题概括再组合成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思考:海娃送信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教师可设表格让生读、找、填、议
(3)海娃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可爱的确孩子)
师趁势引导为什么海娃能够这样机智勇敢可爱。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持己见)
(4)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情节?
让学生充分地说,能说出理由即可
3、拓展延伸
采用讲故事比赛的方法,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好。也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整理表现小英雄的故事。
4、布置作业:
阅读课外有关英雄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英雄赞歌》
2、说一说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以及自己的感受。
3、板书:英雄赞歌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体会:你喜欢哪几句歌词,从中体会到什么?
(读后小组交流,鼓励畅所欲言,各持己见)
2、自由汇报体会。
精神感动天地
气概气贯长虹
鲜血换来春天
3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指导朗读
(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分组读,男女对读,齐读等等)
4、请会唱的同学范唱。
5跟着课件唱《英雄赞歌》
三、布置作业
观察电影或电视剧,评价其中人物在危急时刻的各种表现。
[《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准备: 看电视--《鸡毛信》影片片断,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研究法 导读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的课文。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称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
下面,我们看电视--《鸡毛信》影片片断,欣赏儿童团团长小英雄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教师板书课题。
3.理解课题:
鸡毛信: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军民创造的一种特殊邮件。需要火速传递的公文、信件,就插上鸡毛作为标志,让送信人和收信人明确它的紧急性和重要性。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3)儿童团团长海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交流。
(1)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接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任务,没想到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绑在羊的大尾巴下,并巧妙回答敌人盘问的故事。)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课文是按照放羊放哨--接受任务--巧妙藏信--巧答盘问--羊群被夺这样的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
(3)儿童团团长海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爱国、认真负责)
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1)羊群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管朝川口跑着,跳着……看着颤悠悠的羊尾巴,海娃的心头忽然扑通跳了一下。海娃来不及多想,两步抢到头里,一头扑到头羊身上。老绵羊脖子上挂个铜铃。海娃把它拦腰抱住,掀起那肥腾腾的大尾巴来,就着羊屁股,拧了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羊尾巴下。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海娃是怎样处理鸡毛信的?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娃处理鸡毛信的动作?(抢、扑、抱、掀、就、拧、绑)
师: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处变不惊、沉着机智的小孩儿形象。)
(一个年龄虽小,但斗争经验十分丰富的革命少年。)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他的敬佩之情。谁再来读?(生读)一个沉着机智的少年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男生齐读。(男生齐读)一个聪明可爱、热爱祖国的孩子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高大。女生齐读。(女生齐读)让我们一齐赞美这位可爱的小英雄吧!全班齐读。
(2)“你的--八路探子的!”小胡子吼叫的时候,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嘴唇又黑又厚,又凶又丑,恶心死了。
海娃一点儿也不怕,故意歪起脑袋说:“我不是,我是放羊的。”……
师:从这两段话体会到了什么?
(从“小胡子吼叫”我体会到鬼子的凶恶;从“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嘴唇又黑又厚,又凶又丑,恶心死了”一句我体会到作者和海娃对鬼子的憎恨与厌恶之情。)
师:带着这样的体会,读读这句话,好吗?(生读)
师:你从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沉着机智。)
师:你能读读这几句话吗?(生读)
师:是啊,多么凶恶的日本鬼子啊,男生读鬼子的话--
师:多么机智的小英雄啊,女生齐读海娃的话--
师:怪不得张连长称赞海娃说:你真是个小八路,咱们的小英雄!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段含有连贯动作的话。
羊群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管朝川口跑着,跳着……看着颤悠悠的羊尾巴,海娃的心头忽然扑通地跳了一下。海娃来不及多想,两步抢到头里,一头扑到头羊身上。老绵羊脖子上挂个铜铃。海娃把它拦腰抱住,掀起那肥腾腾的大尾巴来,就着羊屁股,拧了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羊尾巴下。
板书
放羊放哨
接受任务
鸡毛信 巧妙藏信
巧答盘问
羊群被夺
(沉着机智、勇敢坚强)
[《鸡毛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欣赏小英雄海娃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2.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欣赏小英雄海娃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不平常的信》、《革命烈士诗两首》、《许世友有四跪慈母》,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人民都投入了抗战,就连和你们同龄的孩子也用他们稚嫩肩膀和他们的父辈一起担负起了沉重的战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二十课,一起学习《鸡毛信》这篇阅读课文,去认识一位抗战小英雄。
2、板书课题,质疑。
预设:什么是鸡毛信?谁送的鸡毛信?怎样送的?遇到了那些问题?怎样克服的?任务完成了吗?
二、初读课文 感知文意
1、自由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培养读书习惯)
2、检查读书情况。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再读课文 品味感悟
1、文中小海娃送信的过程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连长是怎么称赞小海娃的?
2、你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呢?再读课文,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你找到的句子旁边。
3、交流学习。(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相机学习)
(1)“鬼子越来越近……朝着鬼子赶过去。”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海娃是怎样处理鸡毛信的?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娃处理鸡毛信的动作?(抢、抱、折、拧、绑)
师: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处变不惊、沉着机智的小孩儿形象。)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他的敬佩之情。谁再来读?(生读)一个沉着机智的少年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男生齐读。(男生齐读)一个聪明可爱、热爱祖国的孩子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高大。女生齐读。(女生齐读)让我们一齐赞美这位可爱的小英雄吧!全班齐读。
(2)“海娃一点儿也不怕……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
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其他同学做动作体会海娃的机智勇敢。
(3)“鸡叫两遍了……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分角色朗读,体会海娃的机智勇敢。
(4)“天亮了……没想到,还真混过去了。”
你体会到了什么?海娃用小白褂混过了敌人的岗哨,真是太聪明了。
(5)“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打呀!赶快打呀!”
师:你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中体会到了海娃的机智。他故意走羊道,拉开与敌人的距离,让自己更好摆脱敌人的控制,更快地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真是一举两得啊!)
师:你能读读这段话吗?(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你对海娃的赞美。谁再读?(另一生读)我感受到了你对海娃的敬佩。谁再来读?(另一生读)
师:鬼子走了一截,停一截;海娃却一步紧似一步,使劲甩着羊鞭。多么聪明的海娃啊!全班齐读。
4、总结:课文写海娃送鸡毛信,可以说是历尽艰辛,那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出虎穴,又入龙潭呢。但每一次险情他都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怪不得张连长说课海娃是个小八路、小英雄呢!
四、拓展升华 推荐好书
1、你觉得海娃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要向他学习什么?
2、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你喜欢,读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
3、你知道那些抗日英雄?想知道更多的抗日英雄吗?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在战火中成长》,他收录了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荧屏上的小英雄张嘎;小说里的小英雄雨来;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希望大家可以借阅到这本书或买一本来看,去感受更多的小英雄的美好情怀。
[《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鸡毛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小标题,学习把课文划分为几个小故事。
3、用浏览与精读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海娃勇敢机智的精神。懂得在怀人面前要想办法机智地和他们作斗争。
4、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娃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难点:把握重点去感受海娃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你们一定看了不少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吧。谁能介绍一下?(指生问:比如《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亮剑》、《历史的天空》、《烈火金刚》等。)
(出示图片)1937年到1945年,是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日本鬼子在我们神圣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肆无忌惮,妄想灭绝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但是,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男、女、老、少在战争中都表现出了永不屈服的气节。
你可知道,那时和我们相仿年纪的儿童们没有课堂,没有温饱,是敌人的炮火炸毁了他们幸福的童年。然而,他们在战争中没有退缩、屈服,而是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与侵略者斗智斗勇,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英雄的故事。这就是--《鸡毛信》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围绕课题质疑:你知道什么是鸡毛信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鸡毛信的内容是什么?谁去送信?送到哪儿?为什么要送鸡毛信?在送信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信送到了没有?)
2、(课件出示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叫( ),他是( )。
(2)、( )让( )把鸡毛信送到( ),交给( )。
(3)、《鸡毛信》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3)、海娃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鸡毛信送到的?
(4)、你现在知道了为什么送这封鸡毛信了吗?
二、学生用三分钟的时间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生交流。
2、师小结:海娃为了送鸡毛信可以说是历尽艰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出虎穴,又如龙潭,整个故事环环相扣,我们不妨根据情节的发展变化把它划分为几个小故事,例如,开头交待海娃接受任务,我们可以算作一个小故事,拟一个小标题:接受任务。老师一共拟了六个小标题:(课件出示)
1、接受任务。2、巧妙藏信。3、深夜逃走。
4、丢信找信,再次被抓。5、机智带路,诱敌入圈。
6、完成任务,受到表扬。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来划分一下这六个小故事。
2、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划的。
3、指生回答,师对不同意见可以进行一下订正。
4、在这六个小故事中,比较一下,你认为那几个故事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5、指生答:藏信、夜逃、诱敌这三个故事写得最详细。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海娃送信,一路上凭着他的勇气和智慧战胜了困难,课文中这样的情节很多,你最喜欢哪一个?自己可以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1、学生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划出最感动的部分。
2、学生自由在小组里交流,谈自己的感受。
3、指生在全班交流,结合朗读训练。
重点:“诱敌”这一段,可分角色朗读。
4、分角色朗读最后一段。
5、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
6、学了这篇课文,你最应该向海娃学习什么?
7、拓展:(课件)介绍有关的英雄故事,如《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少年英雄王二小》,学生可以课外去了解。
五、播放《鸡毛信》精彩片断。
六、布置作业:
1、以《机智的小英雄》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课外阅读英雄故事。
[《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2. 通过课件或蝈蝈叫声录音认识蝈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
2. 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3. 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什么,提出自己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4.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学习的目标。
三、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1.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最能说明白发老人喜欢蝈蝈的语句。
2. 分组交流。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
3.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
4. 画出文中人物的对话,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5. 说说你对孩子的话的理解,并从中体会人物的感情。
6. 讨论:蝈蝈为什么要“逃”?它真的是咬破笼子逃走的吗?文中老人两次“自言自语”都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7. 讨论:蝈蝈开始不叫,心里想些什么?后来不知疲倦地叫,又似乎在说什么?
8. 指导朗读。
四、美美朗读,细细品味
1. 师生共同小结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给你什么启发?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类事吗?说出来听听。
[蝈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