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教学设计(共含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汪汪碎冰激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 汤磊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在设计中要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情感目标:设计来源于生活,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爱班爱校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设计过程中要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案例,发现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人机关系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本节书从理论上讲内容较为简单,学生不难理解。因此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以图片与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案例分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四、教材和学生分析
《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其基本内容是技术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强调“技术应造福人类,以人为本”的技术理念。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是苏教版的《技术与设计1》中第二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中第2 课时的内容。在第1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已经让学生理解了人机关系的含义,熟悉了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在第2课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为后面讲产品与人的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发现不合理的人机关系,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过程配合课件讲解)
1、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当然希望这些物品能达到高效、健康、安全、舒适等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要求。
2、新课内容
前面已学过,在设计中,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达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等目标。接下来,请大家看看这张电动轮椅图片,试分析左图这张电动轮椅的设计满足了人机关系的那些要求?
高效:滑轮式电动轮椅、后面设计了篮筐
健康:轮椅靠背的形状、尺寸、角度
舒适:轮椅座面、靠背的形状、软硬、大小、高矮
安全:轮椅的多只脚、表面无锋利、手感好、有刹车系统、稳定性好
如果你是设计师,让你去设计一个电动轮椅,你是如何来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呢?
首先,认识什么是不合理的人机关系?
产品缺陷产生原因课椅 不舒适 设计考虑不周到或人机关系与成本对立需要调协 玻璃杯 烫手 公交车站 无座位 电视机柜 背后空间小 如何实现这种合理的人机关系呢?首先应该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
例如:要实现人与门之间的合理的人机关系,就要考虑门的高度、宽度等,而要实现人与门把手之间合理的人机关系,除需考虑门把手的大小、安装的高度外,还要考虑人旋动门把手时所需要施力的大小。
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活动1】下面我们一起做两个小活动:
(1)让学生左手使用大剪刀裁剪布料。
(2)让学生左手使用鼠标对计算机文件进行操作。
【讨论】谈谈产品使用时的感受。如果左撇子使用普通产品时存在问题,应如何解决?
小结:产品设计时,应考虑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各自的特点和需要。
举例:
1、残疾人专用设施
小结:一般的产品设计都是适合于普通人群的,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时,还必须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特点和需要。
2、各种职业的人的服装设计
思考:
仔细观察课本马上行动中的图片“地下通道”,这个地下通道的设计忽略的哪些人群的需要?
忽略了残疾人、带大包行李 、推婴儿车等特殊人群的使用。
【活动2】为了教室的清洁,请同学们低下头把课桌底下的纸屑拣起来。
(同学们在拣纸屑的过程中发现很不方便,课桌之间的距离就只考虑学生听课时的状态。)
小结:人们使用产品时处于静态和动态两种交替的状态之中,所以产品设计时应考虑到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的尺寸变化。
小辞典:
静态尺寸是指人的构造尺寸;
动态尺寸是指人的功能尺寸,包括人的动作范围、体形变化等测量数据。
【讨论】(图片显示)床间距形成的空间可以让一个成年人自由走动,却不足以让他方便地蹲下来打开抽屉。这里涉及到人体的动态尺寸变化的问题。请你试着找一找,在我们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并将它们列举出来。
(为了达到合理的人机关系,产品设计也要符合人体动态尺寸的变化,让人在使用时,能够方便施力、有足够的空间等。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达到高效、健康、安全、舒适的要求。)
西装的设计主要考虑人的构造尺寸,因此是量身定做,它主要适合相对静态情况。而运动衣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宽松,它满足人体大幅度动作、体形变化要求
以前人们只要求能吃饱穿暖就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心理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广泛。产品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吃饱穿暖),也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吃得健康,吃得有情调,穿得漂亮,穿得有品位)。
小结:在产品设计时,要同时考虑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
设想:如果把你的房间全部布置成红色或者黑色,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或者在你进入图书馆的时候发现矗立在你面前的是两个篮球架的时候你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要考虑五个方面的问题:
视觉:对产品的色彩、形态,空间的关系的感觉,感受
听觉:对产品的声音的感觉
味觉:对产品的口味的感觉
嗅觉:对产品的气味的感觉
触觉:手、足、皮肤对产品的感觉
奇妙的错觉图案(引导学生思考)
有研究表明,胖子穿竖条纹的衣服比穿横条纹的衣服看起来显得瘦一些。
颜色对人心理的影响
红--------喜庆、热情,危险,警示
白--------纯洁,神圣,高雅,轻,飘
黑--------有力,坚固,沉重,神秘,严肃,罪恶
灰--------平凡、谦和、失意、中庸
茶座、咖啡屋的设计一般为暖色调,以营造温馨、宁静的效果;办公室一般应以冷色调为主,以求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医院以蓝色、白色为主,使病人产生平和的心态
产品的色彩、材质、造型、图案等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也影响到人的心理感受。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人的生理需求和人的心理需求。
【活动3】下面请一位同学,我们来操作下打接电话的这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注意在打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输入号码,按手机上的按键,在手机屏幕上给我们反馈我们按的号码,发现没有错误后,打电话。在接电话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般我们是先听到铃声,接着看手机上的号码,原来输入在手机的如果有他的名字的话,手机就会显示,遇到陌生的号码,可能我们会拒接。在这个过程中人与手机的有互动的过程。前些年的按键式固定电话,只有按键而没有液晶显示屏,无法显示拨号信息,人们只能通过听电话按键提示音判别是否按下按键。现今出现的液晶显示屏电话,可以提供给人们视、听觉双重信息传递途径,大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小结】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所以在产品设计时,应考虑人与产品之间信息的交互。
【思考】如果汽车的喇叭换成闪灯会出现什么后果?
(不同的信息传递类型有着不同的特征,不恰当的信息传递类型的选取往往导致不良的人机关系,我们应根据设计的目的为人机交互选择最佳的信息传递类型。)
例: 汽车驾驶员与汽车的信息交互中,往往是通过驾驶员看汽车上的仪表完成的。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
《学会合理消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三框的内容。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体上看,本课内容是从国家和个人相统一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生活。教材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不断变化入手,来引导学生培养合理的消费意识和能力。是对前两框内容的升华和延伸。
本节课的内容结构与设计意图:
《学会合理消费》侧重于培养学生合理消费的能力。此框由“消费面面观”、“学会理财、合理消费”两目构成。
第一目“消费面面观”通过通过对日常消费中的一些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消费观念在发生改变。
第二目“学会理财、合理消费”在上述问题做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树立理财意识,做到合理消费,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针对这一重点,通过挖掘学生身边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就发生我们身边,通过合作探究这一活动,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如何做到合理消费。
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生普遍拥有消费的经历,也积累了一定的消费经验。其中有成功的,也不乏有上当受骗的。但由于年龄、自立能力和收入的局限,学生的消费比较盲目,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和不断求索,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与理财观念。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当前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教会学学生合理消费和理财,提高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能力。
2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情景、实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消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身的消费体验和理性思考,使学生能理智对待消费,摆脱消费中的攀比虚荣心理,确立节俭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
理由是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消费也多了,但大部分学学生的消费都是盲目的,且多用于物质消费,故把此作为重点。
教学难点:树立绿色消费观。
理由是当今社会提倡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但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更新是一个有困难、需要时间的过程,故把此作为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
通过给学生展示一组商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商品日益增多。
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思考,归纳出消费的变化。
通过图片等资料的展示,让学生逐步透过现象看本质,完成第一个问题的铺垫。
二、情景演练
组织学生观看两个小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从自己身边说起,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贴合学生实际。
三、自主探究、合作共享
1、情境一播放完之后,给学生设置三个问题。
2、引导学生发言,从三个问题中得出正确结论。
3、情景二播放完之后,让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两个问题:从短片中看到了哪些合理的消费行为?生活中还有哪些合理的消费现象?提现了什么消费理念?我们如何践行这样的消费理念?
1、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完成探究任务。
2、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参与小组交流,认真倾听、修正、补充意见,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3、随机提问学生,激起学生发言的高潮。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中倾听、反思、沟通、辩论、质疑、取长补短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
3、发散学生思维,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己复述学过的内容,消化理解。
将书本的内容通过学生自己的复述成为自己的知识。
布置作业:
怎样学会合理消费?
请你们在生活中践行绿色消费。
a)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消费的意义,提高自己适应社会消费生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b) 活动重点:
1. 揭示并评论目前中学生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及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
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c) 活动形式:
1.讨论、发言、设计。
2.表演情景剧。
d) 活动准备:
1. 分别找三组同学演出三个不同的情景剧。课前要排练好。
2. 每小组准备一张大纸、彩笔,做生日活动设计。
3. 搜集有关小学生消费的材料。
e) 活动过程:
1.大家围绕消费这个主题讨论:我们都在哪些场合消费?为什么消费?用于生活性的消费有哪些?用于发展性的消费有哪些?
2. 观看三个情景剧。
(1) 几个好友一同郊游,看到其他同学大手大脚的花钱,小王心里很矛盾,他怕买东西会浪费太多钱,但更怕不买东西会被同学们瞧不起,小王该怎么做呢?
(2) 小明和妈妈到百货公司去购物,看到一件十分称心,价格也十分让人心动的T恤,小明吵着要买,但妈妈已经下岗,经济条件不好。如果你是小明的妈妈,你会怎么办呢?
(3) 今天是阿敏的生日,他大方的请了几位好友,要到麦当劳好好的吃一顿,这时阿正正好路过,阿敏请阿正一起去,如果你是阿正,会怎么做呢?
3.同学们分组给三个情景剧设计结尾,并派代表表演。要讲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4. 请大家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盲目消费现象和攀比消费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表明自己的态度。
5. 设计生日活动的形式。
(1) 分组座谈:你认为生日聚会的形式应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之间是否应送礼物?如果赠送,应该是什么样的礼物呢?
(2) 各组派代表发言。
(3)以小组为单位为某同学设计生日聚会
(4)展示各个组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树立合理消费的观念,自觉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
2、知道用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懂得运用有效的方法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权利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3、通过学习,在生活中真正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
1、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2、知道用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有效的方法维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话说消费:以“你买过哪些东西?“作为话题作为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是消费活动。我们应该怎样消费,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样维权。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展示课题:做理智的消费者
二、教授新课:
要进行消费必须要有钱,我们中学生也是消费者,我们的钱是从哪来的?请同学们动手写一写自己的零用钱是从哪来的?
1、展示课件:零用钱的来源:
从中你得出什么结论是:
学生:动手写零用钱的来源,并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我们中学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但我们的购买力基本上是依赖父母和家庭,经济来源绝大部分是父母给的。
我们的.经济来源绝大部分是父母给的,那你又是怎样使用你的零用钱的呢?
2、展示课件:你如何使用零用钱?
学生交流,讨论,看看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3、展示课件:消费调查:
中学生的确的过度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搭伴用餐成风、零食天天要吃。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频频聚餐,有些中学生效仿成年人喝啤酒和高档饮料。二、通信工具随身带。拥有手机的中学生占到30%以上。三、不是品牌不上身。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注重服装的品牌,认为服装的品牌比较重要的学生占到58.8%。
思考:你身边有类似的现象吗?你怎样看待这种消费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消费观念。目前我们的购买力基本上是依赖于父母和家庭,经济来源绝大多数是父母给的零用钱。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许多人在购买商品的动机和目的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一味盲目攀比、追求名牌、过度消费会加重家庭负担,也容易养成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4、消费心理测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4趣味测试,看看自己属于哪种消费心理。
学生:看测试题,针对自己的消费习惯,了解自己的消费心理。
教师:同学们的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陈晓在20xx年9月份的消费清单,看看陈晓的消费情况
5、课件展示:学以致用:陈晓9月份消费清单的一部分:
9月1日:学习文具、辅导书18元
9月10日:买名牌衣服358元
9月14日:和同学逛街花费80元
9月17日:为班上贫困的同学捐款10元
9月20日:到一家新开的肯德基吃饭68元
9月25日:给同学的生日礼物135元
思考:(1)陈晓的消费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2)你为帮陈晓改掉高消费的习惯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通过对自己的消费心理测试和对陈晓同学的消费行为的分析,我们应该学会合理的消费,形成合理、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做个合理的消费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
《学会合理消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三框的内容。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体上看,本课内容是从国家和个人相统一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生活。教材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不断变化入手,来引导学生培养合理的消费意识和能力。是对前两框内容的升华和延伸。
本节课的内容结构与设计意图:
《学会合理消费》侧重于培养学生合理消费的能力。此框由“消费面面观”、“学会理财、合理消费”两目构成。
第一目“消费面面观”通过通过对日常消费中的一些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消费观念在发生改变。
第二目“学会理财、合理消费”在上述问题做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树立理财意识,做到合理消费,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针对这一重点,通过挖掘学生身边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就发生我们身边,通过合作探究这一活动,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如何做到合理消费。
二、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生普遍拥有消费的经历,也积累了一定的消费经验。其中有成功的,也不乏有上当受骗的。但由于年龄、自立能力和收入的局限,学生的消费比较盲目,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和不断求索,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与理财观念。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当前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教会学学生合理消费和理财,提高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能力。
2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情景、实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消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身的消费体验和理性思考,使学生能理智对待消费,摆脱消费中的攀比虚荣心理,确立节俭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
理由是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消费也多了,但大部分学学生的消费都是盲目的,且多用于物质消费,故把此作为重点。
教学难点:树立绿色消费观
理由是当今社会提倡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但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更新是一个有困难、需要时间的过程,故把此作为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我赚钱了》
提问:笑过之后,有没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学生答: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导入本节新课内容
讲授新课
一、图片展示:
通过给学生展示一组商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商品日益增多。
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思考,归纳出消费的变化。
通过图片等资料的展示,让学生逐步透过现象看本质,完成第一个问题的铺垫。
二、情景演练:
组织学生观看两个小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从自己身边说起,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贴合学生实际。
三、自主探究、合作共享
1、情境一播放完之后,给学生设置三个问题。
2、引导学生发言,从三个问题中得出正确结论。
3、情景二播放完之后,让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两个问题:从短片中看到了哪些合理的消费行为?生活中还有哪些合理的消费现象?提现了什么消费理念?我们如何践行这样的消费理念?
1、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完成探究任务。
2、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参与小组交流,认真倾听、修正、补充意见,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3、随机提问学生,激起学生发言的高潮。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中倾听、反思、沟通、辩论、质疑、取长补短
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和
学习品质。
3、发散学生思维,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己复述学过的内容,消化理解。
将书本的内容通过学生自己的复述成为自己的知识。
布置作业
怎样学会合理消费?
请你们在生活中践行绿色消费。
一、我家的钱从哪儿来
1、师:我看了大家课前的调查表,发现大家的开销五花八门,吃的、穿的、用的,样样都得花钱,这些钱从哪里来?
2、学生展示调查表,汇报课前了解的经济来源,老师简单归纳为:工资收入、兼职收入、股票投资……
3、师:看起来,各自家庭的经济来源几句话就概括完了。不过,爸爸妈妈挣钱的过程可就没这么简单了,你能说说他们辛苦挣钱的小故事吗?
4、小结:是呀,每一分钱都是付出了汗水和心血换来的,非常来之不易的,是爸爸妈妈辛勤的劳动,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那这些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呢?
二、家庭开支小帐本
(一)看一看,家庭开支表
1、学生展示课前调查的家庭开支表,请几个同学汇报。
2、观察各自的家庭开支调查表,算算全家人一周的开支。
3、讨论:你家一周的开支是多少?其中你个人的开支是多少?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二)算一算,能省多少钱
1、师:同学们,从你们的统计表中,你发现有没有一些不必要的花费?请找一找,算一算去掉这些不必要的花费,一天能节省多少钱?一周又可以节省多少钱?(学生动手算一算,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
2、小结:同学们算得不错,去掉这些不必要的花费,如少吃些零食,我们就可以用节省下来的钱做很多事,如买你喜爱的书或文具等。
(三)比一比,相同物品的价格
1、师:请在小组内比较一下,各自的家庭在一周购物中有没有买同样的东西?价钱一样吗?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比较后全班交流,评一评最会精打细算、合理消费的家庭,请家庭代表介绍经验。
(四)想一想,合理花费是否有高招
对比他人的小帐本,想想自己家的开支可以怎样调整,可以互相提出建议。
三、制作一张下周家庭开支预算表
1、想一想,下周你们家有哪些基本开支?预算会用多少钱?
2、为家庭制作一周开支预算表格,写下给爸爸妈妈的消费建议,比如一些物品到哪里买会省钱一些、哪些不必要的开支可以取消等等。
3、布置学生回家将预算表交给爸爸、妈妈看,全家人一起讨论、调整、执行。
《合理存款》教学设计模板
设计理念:
综合应用“合理存款”是在完成了第六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在探究学习中积累活动经验,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研究,让学生掌握各种储蓄方式的近期利率及理财方式,初步建立理财观。
数学思考: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解决问题:通过“争做小小理财师”,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让学生经历设计储蓄方案,优化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综合与实践的'经验,让学生在体验选择存款方式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调查有关定期存款利率,教育储蓄和国债的有关规定及利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1、复习:本金、利息,利率,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利率知识,请你说: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利率?怎样计算利息?
2、引入课题
问:人们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
把钱存在银行不仅可以支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及个人钱财更安全,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那我们要不要学会合理存款呢?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行一次“合理存款”的数学活动,通过这一次活动,你们可以学会把你们的暂时不用的钱到银行合理地储蓄起来,或帮父母设计合理的存款方式。(板书课题)
二、活动过程
1、让学生看情景图(110页的图)收集信息并发现问题。
(1)认真看110-111页,你收集到了什么信息?
(2)妈妈到银行咨询什么问题?(妈妈说她准备存一万元前给儿子六年后上大学,问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2、讨论策略,明确方向。
(1)师:你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为人父母无不望子成龙,对于你们当前的任务是什么?将来上大学的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父母需要提前为你作好准备。
(2)请小组合作互相探讨:妈妈说她准备存一万元前给儿子六年后上大学,针对这要求,如果你们是小小的银行职员,该如何工作呢?
(3)汇报想法,预设如下:
①不适合买股票或买基金,因为网上说这种方法太大风险,有时赚很多,有时赔很多。
②活期也不用选择,因为那样利率太低。
③零存整取也可以不用选择,因为妈妈已经有本金了。
④可以整存整取,也可以买国债,还可以买教育储蓄。但要算一算才知道哪种划算。
三、解决问题,展示成果。
1、汇报课前调查到的近期的定期和教育储蓄及国债的利率及有关规定。
(1)人民币定期存款有几年期限?利率是多少?
(2)教育储蓄存款有什么规定?
(3)国债有什么规定?利率是多少?
2、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111页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
3、合理分工,选择方案。
汇报不同设计方案如下:
①一年定期存6次;二年定期存3次;三年定期存2次; 一年定期存2次+二年定期存2次;一年定期存 4次+二年定期存1次; 5年定期+1年定期;……。
②3年国债存两次;5存国债+存1年国债;……。
③存3年教育储蓄两次;存6年教育储蓄;……。
④5存国债+1年教育储蓄;存3年国债+3年教育储蓄…
4、小组合作,讨论方案。
请自行选取自己小组认为收益最大的存款方式进行计算。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为了方便计算,在连续存款的方案中,连续存款时仍然只存本金一万元,不包括已经获得的利息)
5、全班交流,确定方案。请各组同学选派代表,交流本小组选择的收益最大的方案,并具体算出到期的收入。
四、总结活动提高意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关系代词教学设计
Relative Pronouns in the Attributive Clause
Learning aims:
1.Let students learn rules of the Attributive Clause and the relative pronouns: who, whom, which ,that, whose.
2.Use them to express freely through practice.
Difficult & important points:
Let students grasp the usage of who, whom, which ,that, whose.
Step1: Lead-in
say hello to all the students.把下列句子分成两层意思:
(1) The one million people of the city, who thought little of these events,went to bed as usual that night.
The one million people of the city went to bed as usual that night.The one million people of the city thought little of these events.
(2) It was heard in Beijing, which is one hundred kilometers away.
It was heard in Beijing.Beijing is one hundred kilometers away.
(3)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were killed or Injured reached more than 400,000.
The number of people reached more than 400, 000.Those people were killed or injured.
Step2: the Attributive Clause
定语从句概念:在句子中作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这种从句由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并作句子成分。定语从句中的关系代词:(1)指人:who(主语、宾语),whom(宾语),that(主语、宾语), whose(定语)
(2)指物:that(主语、宾语),which(主语、宾语)? whose(定语)
被定语从句限定的词是“先行词”,引导定语从句的词叫做“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有三大作用:即连接(连接定语从句和主句)、替代(替代前面的`先行词)、成分(在定语从句中要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关系代词的用法
(1)who指人,作主语或宾语(作宾语可省略)
The man who I talked with is our teacher.
翻译:和我谈话的那个人,是我的老师。
(2)whom指人,作宾语(作宾语可省略,如介词提前则不能省)
The man (whom/who) I nodded to is Mr. Li.
(3)which指物作主语或宾语(作宾语可省略,如介词提前则不能省)
These are the trees which were planted last year.
翻译:这些是去年种植的树。
This recorder(which)he is using is made in Japan.
翻译:这个他正在使用的录音机是日本产的。
(4)that指人/物,作主语或宾语(作宾语可省略)
A plane is a machine that can fly.
He is the man (that/who/whom) I told you about.
(5)whose在定从中作定语,表所属关系,翻译为“他的/她的/它的”,用来代替his,its,her,their。
whose指人也指物。指物时= of which??指人时= of whom
A、This is the book whose cover is blue.
B、This is the book of which the cover is blue.
C、This is the book the cover of which is blue
6.如何选择关系代词?
who ,whom, whose, which, that
口诀:前看先行词,辩清人或物,后看从句里,有无主宾语
Step3:Practice
用适当的关系代词填空:
This is the house_______was built last year. This is the house _______was built last year The car_____my uncle had just bought was destroyed in the earthquake. That is the man_______we were looking for.
Step4:Homework
This is the film which I saw last night. Here are two pictures that are taken from the film. This is the film whose name is Titanic . The man and the woman whom you see in the picture are Jack and Lucy . Jack and Lucy are the hero and the heroine who loved each other very much in the film .
教学反思:
1、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困惑从而为自己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同时也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形成师生之间愉悦的课堂氛围。
2、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例如,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讨论问题、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等。
3、要求学生及时预习新的内容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功能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跷跷板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通过反复体验感知找出等量关系,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方程、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个等量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示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
教 法: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发现等量关系,并能用语言和算式来表述,并在反复体会和深入探究中多角度理解等量关系。
学 法: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由直观到抽象,在探索和交流中感受、体会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周末都喜欢去哪儿玩?为什么?
生:公园、游乐场等。
2、出示跷跷板:
①师:喜欢玩吗?说说玩跷跷板的感受?
生:起、落,有意思。
②师:看图并说说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1)1只鹅比2只鸭重
(2)3只鸭比1只鹅重
(3)1只鹅与2只鸭子和1只鸡一样重
二、合作探究
1、初步感知等量关系
师:跷跷板怎样就平衡了?你能尝试表示这组相等的关系吗?
生:1只鹅的质量等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
1只鹅的质量=2只鸭子+1只鸡的质量
师:像这样的关系,我们就称之为等量关系。
2、进一步体会等量关系
①师:生活中有很多的数量关系,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著名的篮球运动员姚明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特别高)对呀,他的身高是226厘米。笑笑和妹妹跟姚明比了一下身高。(出示妹妹、姚明和笑笑身高关系)
②读懂信息:哪两个人之间的身高有关系?什么关系?
③你能表示出妹妹、姚明和笑笑身高的关系吗?
合作要求:
1、借助体现数量关系的句子,理解、抓住关键句子。
2、可以用文字、画图等形式来表示,选你们喜欢的方式。
④展示汇报:
师:哪一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合作结果?
生:文字、式子、画图。
⑤小结
说说怎样找等量关系?
3、多角度认识等量关系
师:老师从刚才的信息中也找到了一些等量关系式,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能看懂吗?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师:观察这3个等量关系式 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生:妹妹身高有两种表示形式,通过妹妹身高的两种形式我们得出了又一个等量关系即: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师:看来同一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示形式,还可以从不同的表示形式中获得信息中没有的等量关系,找出这些等量关系对我们以后的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第1题,第2题,第5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寻找我们身边的等量关系
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1只鹅的质量=2只鸭子+1只鸡的质量。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1.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2.常见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4.《青花》教学设计
5.《公输》教学设计
6.《燕子》教学设计
7.《重力》教学设计
8.《人生》教学设计
9.看海教学设计
10.《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人们的消费方式及消费观念的变化;教会学生学会合理消费和科学理财;提高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身消费体验与理性思考,帮助学生理智对待消费,摆脱消费中的攀比虚荣心里,确立节俭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观,提高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热情。
(3)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调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对消费调查,生活实例及社会现象的剖析在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消费学会理财。
二、教学重点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的消费也在增多且都偏向物质消费,并且不懂节制,故把此作为重点。
三、教学难点
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要提倡节俭、合理消费。
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大背景、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消费现象,故把此作为难点。
四、学情分析
随着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孩子们的需求一般都能得到满足。而许多孩子又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生活上缺乏艰苦朴素的精神,因此,在当今时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学会理财就显得很有必要。
本课的教法:情景创设、调查分析、集体讨论、精心设置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交流探讨、老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FLash《等咱有钱了》播放激趣。(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选择愈来愈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且有很多不理性的消费)
问题:FLash中人的消费观念是否理性?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如何面对消费?——引出课题。
2、讲授新课
情景探究:小新同学春节拜年情况的日记摘录
大年初一:外公、外婆家——外婆张罗了一桌好菜,有鱼、虾、清炖老母鸡......酒足饭饱后,大舅说下午去做减脂运动,并告诉我大年初三后和舅妈要去海南岛旅游。
大年出二:大姨家——大姨是一家服装厂的老板,今年她家又买了新房,装饰一新的房子简直像个小宫殿,下午姨妈开着自驾车带小新去街上兜风、看电影。
大年初三:姑妈家——姑妈是一中学老师,年过四十还在进修本科学历,她说:“这叫活到老、学到老”。每个礼拜我还得去趟美容院,这叫“越活越年轻”。
引导学生探究:
(1)从拜年情况摘录中,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2)从中可看出目前出现了哪些消费热点?说明了消费上的什么现象?
在学生交流探究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
(一)消费面面观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探究,使学生感受生活的日新月异,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加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课堂调查:过年时能得多少压岁钱?怎么花?你的消费习惯?
设计意图: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消费情况和理财观念,让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老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该怎样消费,如何理财,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学会做消费的`主人。
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出示问题,通过探究归纳,得出结论。
(1)在消费前和消费中我们该怎么做?
(2)如何进行绿色消费?
(3)消费过程中为什么要提倡节俭,适度消费?
(4)请制作一份你的消费宝典。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重、难点的突破口,通过小组讨论,图片展示,让学生自己说出消费前、消费中该怎么做,同时为自己将来的消费做些规划,在消费中落实绿色消费、节俭消费,真正做到合理消费。
情感升华:
1、消费箴言:写一句或一段自己对消费的感悟。
2、真情告白:希望大家学会理财、用心消费,除了金钱,当然还有我们的青春,让我们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设计意图:这是课堂小结,通过学生感悟消费,升华情感,激励他们为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的消费规划,同时要学会把握自己的青春时光,努力学习!——这是对教材内容的一个拓展。
六、板书设计
(一)消费面面观
1、消费多样化,消费水平提高
2、消费观念的变化
(二)学会理财、合理消费
1、理性消费
2、合理消费
3、绿色消费
4、适度消费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从经济生活的“消费”环节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应精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老师还得注意尽可能在生活中找事例,捕捉学生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 标
1、知识 方面:
识记消费心理的种类,学会评价各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
2、能力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节约、环保和绿色消费理念,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养成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等消费习惯,培养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影响人们消费的除了客观因素以外,还有消费心理等主观因素。今天我们就从认识几种常见的消费心理入手,通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如何做到理性消费。
(推进新课)
3-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板书)
组织学生看书,简单的了解教材框架体系
一. 消费心理面面观(板书)
幻灯片展示:情境(一)“人家穿什么,我也穿什么”
设置问题:这是一种怎样的消费心理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这是一种从众心理。
(幻灯片展示)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评价及态度
幻灯片展示:情境(二)“看我的发型潮不潮?”
设置问题: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引发的消费?学生回答略
学生分三组分别讨论爸爸、小明和妈妈的消费心理
教师归纳:这是一种求异心理。
(幻灯片展示)2.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评价及态度
幻灯片展示:情境(三)“展示明星们的豪华婚礼”
设置问题:这是一种什么消费心理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这是一种攀比心理。
(幻灯片展示)3.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评价及态度
幻灯片展示:情境(四)“展示一个对话情景材料”
设置问题:这是一种怎样的消费心理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这是一种求实心理。
(幻灯片展示)4.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评价及态度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过渡)通过以上学习,大家已经了解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几种常见的消费心理,其中有科学的,有非科学的,在生活消费中要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必须坚持科学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二. 做理智的消费者(板书)
(幻灯片展 示)合作探究交流1
学生回答略
(幻灯片展示)1.量入为出 适度消费
设置问题:提倡贷款消费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矛盾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量入为出的“入”既指当前收入,也包括未来预期收入,只要一个人当前的贷款数量不超过自己的偿还能力,他的消费就依然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所以贷款消费与适 度消费不矛盾。
(幻灯片展示)合作探究交流2
学生回答略
(幻灯片展示)2.避免盲从 理性消费
怎样做到理性消费?师生共读课本P21一段话,坚持“三个避免”
过渡:我国早就禁止生产不可降解塑料袋、餐盒等,实施了限塑令,
国家为什么这样做呢?
(幻灯片展示):情境图片:草原退化、白色垃圾、烟尘等造成的污染
请回答“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我们可以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略
(幻灯片展示)3.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
设置问题:什么是绿色消费?有哪些要求?(师生共读课本P22总结绿色消费的含义及特点)
(幻灯片展示):情境图片:“有钱我们就能这样花吗?”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归纳:尽管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逐渐的富裕起来,但是国家还不很发达,还有一些地区和家庭处于贫困状态。所以我们国家要富强起来,我们自身要取得一定的成就,必须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
(幻灯片展示):4.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
板书
板书设计
3-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含义。
2、理解怎样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3、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
4、理解艰苦奋斗在今天并不过时。
5、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 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应该理智的消费者。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消费原则”时,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框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 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难点
适度消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的变化,也重点学习了影响消费的因素,知道我们的生活消费受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和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实,我们的生活消费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二、进行新课
(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面面观
教师点拨:我们的消费往往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常常影响到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点评: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这种消费会受别人行为、别人评价的影响。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 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来推销总结的商品。所以,我们是否消费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从众。
(2)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我们应该看待这种消费行为?
教师点评: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展示往往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体现出来。这虽然推动了新工 艺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即在消费时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情况,从实际出发,而不是跟风买,搞攀比。
总之,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多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当然,不同的消费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常常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教师提问:什么是适度消费?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如何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热烈讨论,回答自己不同的看法
教师总结: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理解这一原则注意:一方面,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因为,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 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
(2)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教师活动:承接前面问题的总结,继续设问: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还受什么因素影响? 我们在消费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做到合理消费,大家认为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首先,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其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它是个人消费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费选择的现象。往往是心血来潮、一时头脑不冷静,事后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消费时,要注意保持冷静。
最后,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是不断变化与改善的,我们的选择也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教师活动:我校餐厅经常使用发泡塑料盒 和塑料袋,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大家对次有何看法?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短缺,我们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大家也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去从事绿色消费,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希望同学们能真正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做个绿色消费者。
教师活动:大家辩论:我们还应该不应该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观点自动分为辩、反两方,对上述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兴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辩论作点评、总结: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作为精神,它是永远不过时的。特别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还面临人口、资源等压力,我们更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角度讲,有利于个人优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应该具备的精神状态。当然,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说不要浪费。
总之,以上四个原则,是科学消费观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并用他们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既有益于个人,也有益于社会,将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人们消费的几种消费心理和几种科学的消费观。
四、实例探究
[例1] 目前,在欧美一些国家,人们崇尚绿色消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具有仿 效性和盲目性
B. 绿色消费是一种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利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
C. 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符合实际,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的质量,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推广和提倡
D. 人们对绿色消费的崇尚具有从众性,不可能是基于对科学认识的统一性而引发的
答案:C
[ 例2] 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 )
A.攀比心理 B.求实心理
C.适度消费 D.盲目从众
答案:B
[例3]近几年来,青少年中肥胖者日益增多。这主要表明( )
A. 生活消费必须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B.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C. 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式、观念,提高消费合理性
D.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大吃大喝
答案:C
[例4]近几年来,在许多大城市居民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念夜大、电大,给自己充电蔚然成风,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大幅增长。城市居民的这种消费趋势( )
A、是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
B、看到了知识就是力量,是发财致富的根本途径
C、是从众心理的体现,具有盲目性
D、懂得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答案: D
五、课余作业
1、深入社会实际,写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
2、撰写小论文: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适度消费之我见等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
板书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
①影响消费的因素 ②消费类型的主要分类 ③消费结构的含义 ④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⑤主要的消费心理
◇理解:
①当前、未来收入的高低及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②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③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 ④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
◇运用:
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典例解析合作释疑加深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引领学生正确看待周围的消费现象,从而自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学习重点、难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2.理性消费
第一部分 课前预习案
【预习范围】:教材P60-63
【预习时间】:15分钟
【预习方法】: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难
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梳理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学提纲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2、按照不同的消费划分标准,消费分为哪几种类型?
3、仟么是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4、消费心理有哪些方面?
5、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自主探究
(一)根据导学提纲自学
(二)检查自学情况,查找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情景一:
关注P17页情景设置,提问消费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如果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学生活动,思考:粮食、猪肉等商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教师点评:(1)粮食、猪肉是生活必须品,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比较小。
(2)粮食、猪肉价格上涨,低收入家庭会增加食品支出,从而使恩格尔系数变大,生活水平降低;而粮食、猪肉价格上涨对高收入家庭影响比较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从而掌握关于“消费的类型”的在教师点评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过生日请客搭礼要花几百元。别以为这是社会上哪个阶层的消费,这其实是我国许多城市中学生消费的现状。
实践探究 学生们受到哪些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 2.求异心理 3.攀比心理 4.求是心理
(二)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身边的案例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四、【合作释疑】
(一)查找误区:(通过师生问答方式,结合学生自查情况确定)
(二)误区指津:
l、家庭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1)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家就是增加收入。
(2)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家庭人口数量,也是影响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倘若物价持续走高,家庭供养人口增多,即使家庭收入增多,家庭消费水平也不一定事实上会提高。
(3)从根本上说,家庭消费水平,受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适度消费与刺激消费互相矛盾?
适度消费是指家庭生活消费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量入为出,既不超前也不滞后。但是我国目前商品短缺时期早已结柬,消费需求不旺,事实上是消费水平已经滞后
于生产发展水平,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刺激消费是基于我国的现状而采取的正确举措。可见,适度消费和刺激消费都是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采取的促进经济发展的特定策略,都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适度消费不是抑制消费,刺激消费也不是超前消费,二者并不矛盾,它们统一于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3、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一种盲目消费行为,是一种不科学的消费行为。
贷款消费------是以个人信用为前提的,它符合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实际收入状况,故不能简单理解为超前消费?
4.如何理解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这种原则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正确理解这一原则,就是既不滞后,又不超前,既不人为抑制消费,又不盲目攀比,做理性的消费者。
(2) 量入为出:使消费与国情与家庭收入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不能把量入为出理解为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量入为出是一种计划消费行为,包括在基本生活资料得以满足的情况下,通过储蓄有计划的安排生活。
(3)适度消费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勤俭节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钱省着花,而是指与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收入水平相当的合理消费。
(4)反对超前消费和适度消费原则上是一致的,但是,判断消费行为是否超前,不能仅仅局限在现有收入上,还包括对未来收入空间的准确认识。
5、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否是限制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普遍精神,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每个人不管处于何种消费层次、收入多少,都不能丢掉这一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提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是完全一致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但不限制消费。
五、【板书设计】与课后练习
★ 合理消费教学设计
★ 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 人机对决散文
★ 人机工程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