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民族节日课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这一年该怎么办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多彩的民族节日课件(共含1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这一年该怎么办”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多彩的民族节日课件

篇1:多彩的民族节日课件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并尊重他们的习俗;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文化传统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并尊重他们的习俗;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少数民族节日资料。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节、中秋节的图片资料及节日习俗;

二、

1、导入

师: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其实不仅我们汉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很精彩。你知道我国都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生:回族、苗族、壮族、彝族、傣族············

师:这些民族共同生活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而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那你知道这些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生:火把节、泼水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多彩的民族节日》。板书:多彩的民族节日

2、活动

让学生整理课前搜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习俗的资料:文字、图片、食物等。小组交流讨论。

(1)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在每年的7、8月份举行,那达慕是蒙古语,是“游戏”、“娱乐”的意思,在大会上有令人赞叹的摔跤表演、惊险万分的赛马、套马、还有射箭、和歌舞表演。每年的这个时刻,人们会身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或参观比赛。(课件展示大会的场景)

(2)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们重大的民族节日,在每年的四月中下旬举行,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会涌到街头互相泼水以表示祝福。(课件展示泼水节上快乐的场景)

活动: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泼水节的资料,泼水节的由来。

师:虽然现在我们不能在当地泼水祝福,但是我们可以互相做出泼水的动作,来感受他们的快乐心情。

生:互相泼水的动作,感受节日的心情。

(3)互相尊重、互相团结、各民族和谐发展

师:每到重大的民族节日,各民族都会通过各自的方式表演庆祝,当我们的生活习惯与他们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时,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生:互相尊重,

师: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每个民族动人的传说,都代表了人们淳朴、美好的生活愿望,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师:56个民族56种文化,这些多彩的民族节日不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繁荣了当地的社会经经济,也增进了个民族人民的团结。

三、展示讨论:在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作为祖国人民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多去了解各民族的节日,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好好学习,弘扬民族文化,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五、板书设计

多彩的民族节日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傣族——泼水节      互相尊重

回族——开斋节

彝族——火把节      互相团结

篇2:多彩的民族节日课件

课程目标:

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体验,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结合起来,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分享他们节日的快乐。

2培养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3、知道几个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来历。知道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来历,通过看视频、听故事、谈感受、唱歌曲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

通过读书、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

2、教师:

(1)收集少数民族节日的相关资料。

(2)制作课件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汉族人,对少数民族节日的有关知识了解的少之甚少,不利于教学的展开,但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大部分孩子家里也有上网查找资料的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搜集、交流资料等一系列活动,最终实现自主探究的有效性教学。

评价任务设计:

1、在初步了解泼水节及开斋节的活动中运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2、在小组交流谈论学习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时中我们采用了学生自评的评价方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上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出示元宵节的视频),知道这是在欢庆什么节日吗?(元宵节)能具体说说它的时间及主要民俗活动都有哪些吗?(你是第一个起来回答问题的孩子你很勇敢)

多热闹的元宵节啊,看火报、吃汤圆、欣赏花灯、看焰火晚会(出示图片组合)已成为我们过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习俗,那在我们汉族除了热闹的元宵节还有哪些传统的节日?(春节 中秋节、清明节、、、、)还有呢?别着急 今天老师特意给你们请来了一位“节日百事通”(出示视频这都是我们的节日)它可是我们传统节日的专家,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介绍。

怎么样记住了吗?想一想在这些传统节日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节日,它的民俗活动又有哪些?(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听了这么多同学对我们传统节日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我们的节日真是丰富多彩)

我很同意你的看法,其实不仅我们汉族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那更是精彩,怎么样?想去体验一下他们的节日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多彩的民族节日》(出示课题)去感受不同的民族节日风情。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元宵节导入,让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然后通过《这都是我们的节日》视频,对孩子们进行补充,让学生全面了解我们热闹多彩的传统节日,激起他们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一)泼水节

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先先走进第一个少数民族,(出示视频泼水节的热闹场景)去感受他们节日的热闹气氛,在欣赏之前我有个小要求:请同学们认真欣赏,一会在“眼疾手快比知识”环节希望你能大展身手

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真热闹)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热闹的心情进入眼疾手快比知识环节吧!

眼疾手快比知识

1、通过刚才的视频你能猜出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吗?(机会被你抢到了 泼水节 回答正确)(板书)

2、泼水节是哪个少数民族最传统的节日?(傣族   正确)(板书)

3、你对泼水节有哪些了解?谁愿意交流?

生1: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重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泼水节当天人们便涌上街头互相泼水以示祝福。(你知道的真不少)

生2:我们在低年级还学过一篇文章,叫难忘的泼水节,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情。(你很会学习)

其实关于泼水节,当地人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起来看(幻灯片出示抽生读):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

这下你对泼水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吧,近些年来泼水节一年比一年热闹,汉族兄弟民族和五大洲的宾客纷纷与傣族人民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出示图片)瞧他们的衣服都淋湿了可他们为什么还是那么高兴?(人们在互相祝福 把吉祥之水送给身边的每个人)

(二)、开斋节

刚才我们了解了傣族的泼水节,瞧这组图片向我们展示的又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呢?一起看。

谁能猜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回族的开斋节)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开斋节图片解释)

开斋节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过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开斋节期间,人们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进食,第七十天是古尔邦节,人们才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祭祀祖先。

你知道汉族的哪个传统节日也是为了祭祀祖先的吗?(清明节)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欢乐的泼水节视频、开斋节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有了初步的了解,使学生有继续探究少数民族节日的兴趣。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

三、交流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泼水节、开斋节,其他民族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趣极了。课前我还让大家搜集了火把节、洛萨节、花甲宴等节日的相关资料,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懂得分享的孩子会收获的更多,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

1、火把节。

我们小组向大家展示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火把节。

1、火把节的由来

2、洛萨节。

我们小组自学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洛萨节。洛萨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藏族同胞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从藏历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延续五至七天。大年初一天未亮时,主妇们背回“吉祥水”祈求吉祥。每家都用酥油、糖和面做成各种食品招待客人,亲友间互相拜访,赠送哈达,并举行一些娱乐活动欢庆节日。我们还从书中得知“洛萨”是藏语新年的意思。我们小组汇报完了。

刚才同学们提到了洛萨节时赠送哈达,哈达有其特殊的意义,我们一起来了解(教师介绍: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以绫、绸、丝原料制成,纺得稀薄透明,有白、黄、蓝等色。其上织以八瑞相及莲花、如意、祥云等图案。哈达长短不一,短者三五尺,长者一二丈。在藏、蒙古等民族人士顶礼佛像、拜见尊长、迎来送往、致敬致贺、婚丧嫁娶等礼仪活动中,均有献哈达的习惯。由此,敬献哈达表示人们对佛的敬仰,对迎见之人的敬意与祝福。

那么洛萨节送哈达目的就是为了送去吉祥。送去祝福。我们在新闻、影视剧中经常看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汇报,相互学习,相互补充。通过交流,扩大学生仅有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各个民族节日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述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2】

四、拓展研究、乐中学知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已经了解很多,那老师想考考你们,为同学们准备了答题闯关的游戏,敢不敢接受挑战?

答题闯关:

1、趣味抢答

(1)、放“高升”是(  )泼水节上的一个传统节目。

A、塔塔尔族        B、傣族      C、哈尼族

(2)、花甲宴是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A、回族     B、藏族        C、朝鲜族

(3)、哪一个节日不是藏族的传统节日?( )

A、藏历新年    B、酥油花灯节    C、开斋节

(4)、献哈达是( )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不胜枚举,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出示图片)还有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肉孜节、巴罗提节,维吾鲁孜节,藏族的沐浴节、雪顿节、望果节、转山会、酥油花灯节、娱驴节、驱鬼节,满族的闹灯会、添仓节、虫王节、苗族的串山会、跳花节、杀鱼节、龙船节、赶歌节……

看到这你想说些什么?(少数民族的节日真是丰富多彩)

那我们能不能将各民族节日的活动内容相互颠倒一下呢?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民族传说及信仰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是不能相互颠倒的。

盛大的民族节日,各个民族会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那如果生活中我们的习惯于他们的不一样,你会怎么处理呢?(尊重他们的习惯)

是啊每个民族的节日都伴随着这个民族的生气与动人传说,反应了人民淳朴而美好的愿望,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设计意图:在学生现有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 。】

五、歌唱祖国,升华感情

56个民族56种文化。这些多彩的民族节日不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繁荣了当地的社会经济,也增进了各民族人民的团结。瞧,他们都在努力着。

同学们56个民族,56朵花,作为祖国人民的一份子,让我们多去了解各民族的节日,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好好学习,弘扬民族文化精神,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音乐响起师生同唱爱我中华)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唱歌来融入到少数民族的节日氛围中,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歌声中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多彩的民族节日

傣族---泼水节

回族---开斋节               互相尊重

彝族---火把节

朝鲜族----花甲宴            互相团结

作业设计:

小组同学之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日继续学习,并精心组织编排一场民族节日大会

篇3:民族的节日课件

民族的节日课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

1、能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和见解。

2、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几个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2、知道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习俗和风格的民族艺术.

教学重点:

了解几个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教学难点:

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合作探究、表演法、游戏法等

活动准备:

学生:

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

教师:

1、收集少数民族节日的相关资料。

2、制作课件:(1)《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视频;(2)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视频;(3)《爱我中华》音乐;(4)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读诗句,猜节日

1、出示诗句,生诵读后说说诗句中所含的是什么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节日,每逢节日来临,人们就盛装打扮、载歌载舞,同学们,你们想参加这样的节日活动吗?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踏上民族节日之旅, 去感受多姿多彩,璀璨迷人的民族文化。(板书: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二、教学傣族的泼水节

1、(出示视频)乐器独奏: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

学生猜猜这是用的什么乐器?(胡芦丝)

葫芦丝是哪个民族过节时少不了的一种助兴的乐器?(傣族)

2、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它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更是一个迎新的节日。

你知道泼水节的来历吗?请把你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学生讲解

3、出示图片:欢乐的泼水节

A.你看到了什么?

B.抽生做泼水的动作。

C.学生阅读书中故事《欢乐的泼水节》

思考:周总理穿着傣族人民的服装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他用这种实际行动表示了什么?

(他对傣族同胞的关心与尊重。)

二、互助学习,资源共享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2、小组自学其他民族节日,填写学习卡。

学习内容:那达慕大会、火把节、开斋节、洛萨节。

时间

民族

民族节日

民俗活动

三、了解其他民族节日,体验节日的丰富多彩

全班交流,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交流要点:

(一)那达慕大会

1、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人民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令你最感兴趣的习俗是什么?(赛马、摔跤、射箭。)

2、那是怎样激烈、热闹的场面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播放视频:那达慕大会

看了刚才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

师结:行呀,蒙古族人民可好客了,不管是哪个民族的男女老少报名参加,他们都热情欢迎。不过,你可要有足够强健的体魄才行啊!

(二)火把节

1、小组代表介绍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师出示火把节的图片同学们看。

生说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

3、其他组补充介绍关于火把节的传说。

师小结:许多传统节日都是源于美丽的传说,就像火把节,它就包含着喜庆丰收的意义。

(三)开斋节

1、小组代表介绍回族、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2、小组的其他同学补充介绍。(解释开斋节)

师小结:开斋节期间,人们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进食,第七十天是古尔邦节,人们才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祭祀祖先。你知道汉族的哪个传统节日也是为了祭祀祖先的吗?

(四)洛萨节

1、小组代表介绍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洛萨节。

2、学生表演赠送哈达。

3、师介绍赠送哈达的意义。(出示资料)

哈达有其特殊的意义,我们一起来了解。那么洛萨节送哈达目的就是为了送去吉祥。送去祝福。

三、拓展研究、乐中学知。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刚才我们学习、汇报的一些民族外,其他民族也有着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趣极了。

出示其他民族的节日图片。

2、趣味抢答

3、游戏:民族节日对对碰

四、情感升华

56个民族56朵花,我们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祖国才会更加强大。音乐声起《爱我中华》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有这么多的民族,这么灿烂的文化,面对这么多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你最想说些什么?

(选生回答)

每个节日的背后都蕴含着各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繁荣了当地的社会经济,也增进了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篇4:《多彩的民族节日》教学反思

我讲授了《多彩的民族节日》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了解了更加多彩的民族节日,知道了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孩子们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讨论的方法,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我运用了表演的方式,学生们学习得特别积极主动,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足:

1.学生们在学习上比较被动,没有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2.教师没有做好课堂评价。改进措施:

1.我们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应多关注学生,让他们多尝试一些成功的喜悦,使孩子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教师要多表扬鼓励学生,应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应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篇5:《多彩的民族节日》教学反思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中。各民族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了解学习民族节日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增强各民族的团结,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节日里面的习俗和文化非常多,学生比较感兴趣,学习的兴致很高涨,但是对于里面的文化知识,学生却知之甚少。

课堂开始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播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音像资料,将学生引入情境。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生归纳,而且在学法基础上,我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各民族的一些主要节日习俗,课文中所列举的节日数量有限,而且考虑到汉族人口众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节日习俗丰富多彩,因此有很大一部分是汉族的节日。为了让学生有更广泛的了解,可以向学生出示一些有关的资料,让其体会到民间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最后讲我国民间节日习俗的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己从网上阅读有关的资料,从中学习、了解有关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能力。有些简单的活动还可让学生来演一演,例如:泼水节、火把节。让其体会一下节日的气氛。

本课的学习会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有更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一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经历的活动,而那些少数民族的一些节日虽然不多见,或许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还可以亲身体验一下节日中的快乐,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了解到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是学生自身情感体验的需要,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了我国各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教学难度比较大。原因是学生对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的很少,对于民族的分布和风俗习惯了解得就更少了,所以在课前准备时,我收集了大量有关民族节日的介绍内容和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的表现民族风情,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篇6:《多彩的民族节日》教学反思

《多彩的.民族节日》是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课。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中。各民族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了解学习民族节日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增强各民族的团结,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针对本次公开课,做以下反思: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但学生收集的效果不好,绝大多数孩子到上课时两手空空。

2、由于我们居住的地区环境所限制了对少数民族知识了解的很少,为了接近少数民族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我利用音乐使学生感受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好好地准备多媒体课件,导致这节课在很多方面得不到学生的配合,没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3、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与小组间的合作能力。

在这节课里孩子们一起走进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大会。节日里面的习俗和文化非常多,学生比较感兴趣,学习的兴致很高涨,但是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却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

欣慰的是孩子们心里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自豪和骄傲。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认识较好,更加懂得了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人民,发扬祖国传统文化。

篇7:民族节日作文

民族节日作文

民族节日作文(一)

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节日,不同的节日都有着不同的含义。

布朗族---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藏族——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塔塔尔族——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这些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节日,但是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节日那就是——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让我们一起感受着一切的美好生活,一切的节日吧!

民族节日作文(二)

中国的版图上有56个少数民族 ,而每个民族的特色都是与众不同且别具特色。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维吾尔族。因为维吾尔族是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维吾尔族目前有800多万人口,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了苗族,位居于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前五名。

维吾尔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例如家喻户晓的“新疆舞”,那婀娜的舞姿使人着迷,还有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等,这些都是闻名中外的。还有维吾尔族位于我们“三山夹两盆”的新疆,新疆盛产葡萄,且新疆的葡萄汁多味甜,使葡萄成为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水果。

维吾尔族的人很喜欢跳舞,所以他们的舞蹈也分好几种,最常见的就是: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而伴舞的乐器,当然也不下数十种。

以上关于维吾尔族的介绍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可是有一样可能很少会提起,那就是维吾尔的民族医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维吾尔族的人不单只舞跳得精美绝伦,并且医术也是如此高明。

虽然维吾尔族的文化传统远远不止这些,但仅仅是这些也足以让人不禁感叹:中国56个民族,果真与众不同、别具特色啊!

民族节日作文(三)

我国有许多的节日,而不同的民族则有不同的节日。

在蒙古族,有一项历史悠久的节日──那达慕节。“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无论哪一个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均可报名参加。它的前身是“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公元12,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举行那达慕时,人们都高声欢呼,欢迎英雄出场。热闹极了!人们都欢呼着:观众们大声为选手打气助威。这比赛不是比赛,而是各家的交流大会呀!

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和射箭的竞技赛。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大会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引人注意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点:按蒙古族传统习俗,摔跤运动员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就定胜负。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压等十三个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可互捉对方肩膀,也可互相搂腰,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十分特别。

那达慕节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节日作文家乡的节日作文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篇8:民族民俗课件

民族民俗课件

民族民俗课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懂得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

教学要点:同“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谈话:你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你了解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

2、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灯片出示)

A、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傣族服饰参加泼水节?

B、泼水时,警卫员用雨伞给周总理挡水,周总理为什么不让他这样做?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以上思考题。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读文……)

3、汇报交流

(你弄明白了哪个问题就说哪个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辨析导行

1、说一说

在粮食极为困难的时候,红军为什么要把猪肉罐头和腊猪肉扔掉。(小组讨论汇报)

2、议一议

班上组织野炊,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尊重回族同学马小青的.饮食习惯。波波说:“应该少数服从多数。”

你认为波波说得有道理吗?到底该怎么做?

3、读一读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应该做到哪几点?

四、总结

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篇9: 多彩的民族作文

多彩的民族作文

蒙古族主要聚集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分布在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人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的吃法有“手扒肉”:将大块肥嫩绵羊肉用白水蒸熟后端上桌,用蒙古刀割下蘸作料吃;“烤全羊”:将整只羊去掉内脏,把各种调料填入切口和腹腔内,然后装炉烤制,烤成的.全羊外皮香酥,肉嫩味美,是招待贵宾的佳肴。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起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现在已成为欢庆丰收的娱乐节日。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点:按蒙古族传统习俗,摔跤运动员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定胜负。那达慕也是蒙古人尽情欢畅的时刻,这一季节是蒙古草原景色最美、牛羊最肥壮、马奶酒口感最醇的季节,是当地居民选择休假的最佳季节、也是外国游客最为集中的季节。

篇10:泼水节哪个民族节日

泼水节简介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乇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放高升和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尖啸着飞上蓝天。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孔子)。

此外,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也是泼水节期间的活动内容。近几年来,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内容。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泼水节每年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同时举行。西地均可从昆明乘飞机直达。1961年4月13日,周恩来总理曾参加过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从此以后,泼水节的规模越来越大,每年都有数以万千的中外游客视为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乃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有趣的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恶魔,他作恶多端,滥施淫威,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对付不了。后来,恶魔霸占了七个民女做妻子。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七姑娘从恶魔的话中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即惟有恶魔自己的头发才可以置之于死地。一天夜里,恶魔酩酊大醉后沉沉地睡去,姑娘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恶魔的头颅立刻便掉了下来。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随之消失。为了避免大火再燃,祸害百姓,姐妹们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的习俗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了泼水,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跳孔雀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习俗。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放高升”和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尖啸着飞上蓝天。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诸葛亮)。

泼水节传说

西双版纳傣族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篇11:节日民族的诗句

关于节日民族的诗句

1、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归家梦向斜阳断。——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5、浑欲乘风问化工。——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6、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7、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8、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孟浩然《他乡七夕》

9、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0、声直上,蟾蜍窟。——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2、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寒食》

14、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15、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16、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17、鼎中炼熟丹砂。——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18、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清明》

19、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20、抛梭振镊动明,为有秋期眠不足。——王建《七夕曲》

21、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22、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3、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24、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26、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27、分钿擘钗凉叶下。——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8、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29、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30、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31、总不解、将春系住。——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32、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3、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34、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35、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6、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37、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38、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39、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40、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2、报扫荡、狐嗥兔舞。——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43、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44、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45、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46、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7、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48、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49、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50、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51、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52、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53、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54、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55、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56、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57、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58、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59、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60、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61、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62、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63、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64、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65、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6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67、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68、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69、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70、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I女。——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71、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72、柳餮汤嫜┎尾睿犬吠柴荆,燕语茅茨。——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73、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74、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75、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76、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77、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78、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79、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80、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篇12:班民族节日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

师: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泼水节情景的。

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所了解。

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注意区分“X._X”“_X.X”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节奏的正确。难点是结束句中“哎罗”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句,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

(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音调也大多相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

(3)学唱第一、二乐句的歌谱,可结合运用听唱法。

(4)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

(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的斗争,部分学生可用大锣和铃鼓模仿其音响。

3、学生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

傣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跳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

三、音乐活动:当学生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伴随《快乐的波水节》的音乐自由起舞,也可以作些即兴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再找些傣族风格的乐曲来代替《快乐的泼水节》,这不但可使学生更增添兴趣,而且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

四、最后在边唱边舞蹈中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课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音乐活动积极参与。

篇13:班民族节日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

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

教学重、难点: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导入

1、美丽的内蒙草原

师:“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描写的是哪里?

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绿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枣红的马,还有远处缓缓起伏的丘陵和挺拔的白桦林。这就是盛夏的内蒙草原,从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到空灵的藏北大草原,从绚丽的木兰围场,到优雅的巴音布鲁克。然而,柔美的漂亮并不是草原的,它还有阳刚的豪放。让我们一同走进蒙古大草原领略他的美丽与豪放……(播放课件,随课件带领学生观赏草原美景,并由学生汇报交流相关的民族文化。如: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服饰、节日等等)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及时补充,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引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的节日。

2、热闹的那达慕

师:你们知道蒙古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吗?

生:那达慕!

初听环节,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聆听《那达慕之歌》,了解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中写了什么?(请同学读词)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那达慕”的情况?

生:人们要穿好节日的服装!有骑马比赛!参加那达慕的人很多很多,节日的场面很热闹!晚上人们载歌载舞、拉马头琴庆祝节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除了这些你们对这个盛大的节日还有更深的了解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作汇报。

(播放课件,《那达慕之歌》作背景音乐)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进行信息交流。

教师结合课件作补充,让学生了解“那达慕”的来历、节日活动内容、现在的“那达慕”等信息。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娱乐。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

教学反思:

学生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

篇14:民族风俗节日作文

“56个民族一家兄弟,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家喻户晓的一首经典之作,流露着一个国家,团结、繁荣、昌盛等。

云南有“彩云之南”,“金属王国”,“动物王国”……当然也是少数民族最多,乡土民风忒别纯的地方之一。比如德宏傣族,有景颇族,栗粟族,阿昌族,德昂族… 云南只可会意不可言传,需要切生去看,去听,去感悟。应为云南风景数不胜数,丰富多彩,就用德宏举例诠释云南角落美。

云南德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孔雀之乡”,“日光之城” ,小小城市,各种名族和谐,快乐,安定的生活。其中傣家人民辛勤劳做,长久以来,走了她们独特的饮食文化,崇高的信仰。 “ 金孔雀,展翅开,傣家的竹楼,傣家的小竹帽”…听这首歌,我总会有身处其景,听着娓娓动听的葫芦丝,看着温文尔雅的傣家少女竹楼河边一次次婀娜的舞姿。

傣家,万人狂欢“泼水节”,真的有非一般的感觉,这个节日有美丽传说。泼水节向她们泼水,是发表对他人的美好祝福,样样好的意思。她们她们在歌在舞,她们名族独特的舞姿,伴随圣水,一起狂欢三天。驱走夏日的炎热,迎来清凉夏日。 节日说了,下面说说吃的。首先呢想到吃的一马当先的应该是烤乳猪,皮脆肉鲜,在家独特沾水,风味十足,回味无穷。然而,萨斯这道美味佳肴也是当仁不让的,她永远吃不腻,吃了还想吃,爬朗菜,牛犊子果……

一切的美,美在德宏,美在盈江,“三角梅之乡 ”,美在勐弄,有原生态风景,有回味无穷的“勐弄山茶”勐弄山歌大赛,也在冉冉…… 民风民味,非一般感觉,身处其景,民情暖暖。

民族大联欢大班课件

民族五声性调式课件

藏族民族的节日作文300字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快乐的节日美术课件

三月三歌会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参考

盘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民族传统节日

民族英雄事迹

多彩的民族节日课件(精选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多彩的民族节日课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