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族大联欢大班课件(共含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河豚有才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民族大联欢大班课件
目标
1.能用语言、舞蹈、游戏等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祖国少数民族的情感。
2.积极参与“民族大联欢”活动。
3.能与家长共同活动,感受联欢活动的快乐。
准备
1.幼儿对我国汉、藏、蒙古、维吾尔等主要民族的风俗习惯、代表性歌舞已有一定了解。
2.活动前幼儿已按自己的意愿准备好一种少数民族的服装及歌舞,并绘制好表现各民族特色的'门票。
3.活动前幼儿园准备好各民族的风味小吃,并和幼儿一起将操场四周布置成各民族的场景。
4.发放通知,邀请家长参加“民族大联欢”活动。
过程
1.智力大冲浪(分班进行)。
以抢答的形式进行“祖国之最”的知识问答。
出示相关物品,说出是哪里的特产。
教师或幼儿表演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或语言,让幼儿猜测他表现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2.民族联欢舞会(全园大班幼儿)。
做准备工作。教师、家长协助幼儿按自己的角色化妆。
藏族舞:北京的金山上。
维吾尔族舞:掀起你的盖头来。
朝鲜族舞:苹果舞。
蒙古族舞:骑马。
汉族舞:秧歌舞。
集体舞:《歌声与微笑》和《爱我中华》。
3.品尝风味小吃。
和爸爸妈妈一起凭自制的门票品尝风味小吃。
边吃边说说是什么民族的风味小吃。
建议
1.这个活动由大班年级组联合举办,需二课时。组内老师分工合作,分别担任主持及各民族舞蹈的负责工作。幼儿可打破班级界限,自愿参加其中一种民族舞蹈的表演及准备活动。
2.活动中的演出服装可由幼儿与家长共同准备,也可由幼儿园提供。
3.活动中的第一环节可由主持人提问,也可由幼儿出题。
大班社会活动《民族大家庭》课件
活动意图: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为了能够让孩子了解我国多民族的相关知识,提高孩子对五十六个民族的喜爱与对祖国的认知。使孩子们在了解中国的多民族的同时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状况,习俗和文化。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国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民族大家庭》。
2、幼儿事先对中国的民族状况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调查表
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是不是跟我们都一样?
小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习俗的人是少数民族。
你知道哪个民族的名字?有什么风俗习惯?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幼儿交流调查表)
小结: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习俗都不同。
二、了解少数民族,幼儿模仿表演
1、汉族人喜欢吃什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小结:汉族人喜欢吃大米和面粉做的东西,如:米饭、汤圆、粽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
2、傣族人最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傣族人最喜欢跳傣族舞。(欣赏傣族舞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3、藏族人最喜欢吃什么?
小结:农区的藏族人以 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牧区的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日食五六餐。
4、维吾尔族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新疆的土鲁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们喜欢跳新疆舞。(欣赏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5、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他们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们居住在哪里?他们喜欢干什么?
小结:蒙古族人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长袍,腰间束腰带,脚穿靴子。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总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平安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三、制作民族娃娃
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民族娃娃。(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作背景音乐)
活动反思:
活动始终把对幼儿的情感教育一直贯穿其中,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效拓展孩子们的心灵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效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幼儿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等。通过活动的教学实践,认识到教学成功与否,幼儿掌握程度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教学。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民族大联欢》
活动目标
1.能用语言、舞蹈、游戏等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祖国少数民族的情感。
2.积极参与“民族大联欢”活动。
3.能与家长共同活动,感受联欢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对我国汉、藏、蒙古、维吾尔等主要民族的风俗习惯、代表性歌舞已有一定了解。
2.活动前幼儿已按自己的意愿准备好一种少数民族的服装及歌舞,并绘制好表现各民族特色的门票。
3.活动前幼儿园准备好各民族的风味小吃,并和幼儿一起将操场四周布置成各民族的场景。
4.发放通知,邀请家长参加“民族大联欢”活动。
活动过程
1.智力大冲浪(分班进行)。
――以抢答的形式进行“祖国之最”的知识问答。
――出示相关物品,说出是哪里的特产。
――教师或幼儿表演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或语言,让幼儿猜测他表现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2.民族联欢舞会(全园大班幼儿)。
――做准备工作。教师、家长协助幼儿按自己的角色化妆。
――藏族舞:北京的金山上。
――维吾尔族舞:掀起你的盖头来。
――朝鲜族舞:苹果舞。
――蒙古族舞:骑马。
――汉族舞:秧歌舞。
――集体舞:《歌声与微笑》和《爱我中华》。
3.品尝风味小吃。
――和爸爸妈妈一起凭自制的门票品尝风味小吃。
――边吃边说说是什么民族的风味小吃。
活动建议
1.这个活动由大班年级组联合举办,需二课时。组内老师分工合作,分别担任主持及各民族舞蹈的负责工作。幼儿可打破班级界限,自愿参加其中一种民族舞蹈的.表演及准备活动。
2.活动中的演出服装可由幼儿与家长共同准备,也可由幼儿园提供。
3.活动中的第一环节可由主持人提问,也可由幼儿出题。
活动反思
活动始终把对幼儿的情感教育一直贯穿其中,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效拓展孩子们的心灵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效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幼儿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等。通过活动的教学实践,认识到教学成功与否,幼儿掌握程度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教学。
民族民俗课件
民族民俗课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懂得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
教学要点:同“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谈话:你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你了解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
2、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灯片出示)
A、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傣族服饰参加泼水节?
B、泼水时,警卫员用雨伞给周总理挡水,周总理为什么不让他这样做?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以上思考题。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读文……)
3、汇报交流
(你弄明白了哪个问题就说哪个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辨析导行
1、说一说
在粮食极为困难的时候,红军为什么要把猪肉罐头和腊猪肉扔掉。(小组讨论汇报)
2、议一议
班上组织野炊,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尊重回族同学马小青的.饮食习惯。波波说:“应该少数服从多数。”
你认为波波说得有道理吗?到底该怎么做?
3、读一读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应该做到哪几点?
四、总结
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民族娃娃大联欢》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6、7。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教学准备
1、教学PPT4页
2、黑板简笔画:花盆、捧花
3、蜡笔36支
4、幼儿用书第9页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觉得咱们班小朋友数量多不多?幼儿园里小朋友多不多?我们国家共有13亿多人口,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才到十亿,多不多?
2、我国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习俗都不一样,有首歌这样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我们人口这么多,但是很相亲相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认识几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出示PPT)
3、介绍各族服饰的特点
4、幼儿人每个民族的小朋友
5、数一数每个民族来了多少位小朋友
6、出示数字6圈圈在哪里?(老师故意写错,让幼儿认识正确的写法)6除了可以表示6个民族娃娃,还可以表示什么?
7、出示数字77像什么?
8、数一数黑板上花有几多,老师装花盆说话,要几多花就用直线把花和花盆连起来
9、完成幼儿用书练习题
10、老师巡视幼儿完成情况
11、布置作业:数学练习册第8页
12、讲解练习册解题方法
13、小小书、放书包、轻轻拿、轻轻放,老师夸我好宝宝
14、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设计意图: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份。每个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活,歌舞、绘画、雕刻等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彩云之南”是云南省的美称,正是这诗意的别称,形象的概括了云南大地的美丽、富饶、神奇多彩。希望通过《我的家乡民族多》这个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云南、了解家乡,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节日,了解三月街的活动,初步了解白族服饰的特点。
2、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电影《五朵金花》
活动过程:
1、初步了解白族最盛大的节日--三月街请幼儿观看《五朵金花》前十分钟的视频: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一个地方过一个很盛大的节日,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看一个视频,看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朋友告诉老师这个节日叫什么名字?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干些什么?
看视频。
请幼儿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这个三月街是我们白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点苍山脚下举行,到这个时候就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来到这里。三月街是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拿一些东西去买卖,同时还会进行一些歌舞表演和赛马。“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说的就是大理州民族节三月街。
2、初步了解白族的服饰刚才小朋友们有没有注意看刚才视频里的那些人穿着的衣服?
那是我们白族的服装,是很多年前的款式了。
现在我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书,看看我们现在的白族服装。
让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问幼儿看到了什么?衣服主要是什么颜色的?(白色)教师小结:白族最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为贵。
现在我们来看看头饰请一个小朋友来说说一说,这个头饰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这个头饰上都有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小结:这一顶漂亮的头饰囊括了大理“下关风,上关花(山茶花,杜鹃花),苍山雪,洱海月”的优美景致。那发辫下盘着的绣花头巾,犹如盛开在山顶的山茶、杜鹃花,代表大理四季盛开的鲜花;头巾一侧垂下雪白的缨穗飘飘洒洒,象征着终年吹拂的下关风;而绣花头帕上精心梳理出茂密雪白的绒毛,形象地表现了苍山顶上那冰清玉洁、经夏不消的皑皑白雪;美丽的发辫似一轮弯弯的月儿挂在花海之中,象征洱海上空升起的一轮明月。
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逛了三月街,再让我们走进白族人家,尝尝他们的三道茶好吗?走吧!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状况,习俗和文化。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国情感。
3、大胆说出自己对民族的理解。
4、锻炼幼儿坚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
活动准备:
1、课件《民族》。
2、幼儿事先对中国的民族状况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调查表
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是不是跟我们都一样?
小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习俗的.人是少数民族。
你知道哪个民族的名字?有什么风俗习惯?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幼儿交流调查表)
小结: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习俗都不同。
二、了解少数民族,幼儿模仿表演
1、汉族人喜欢吃什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小结:汉族人喜欢吃大米和面粉做的东西,如:米饭、汤圆、粽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
2、傣族人最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傣族人最喜欢跳傣族舞。(欣赏傣族舞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3、藏族人最喜欢吃什么?
小结:农区的藏族人以 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牧区的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日食五六餐。
4、维吾尔族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新疆的土鲁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们喜欢跳新疆舞。(欣赏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5、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他们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们居住在哪里?他们喜欢干什么?
小结:蒙古族人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长袍,腰间束腰带,脚穿靴子。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总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平安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三、制作民族娃娃
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民族娃娃。(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作背景音乐)
活动反思:
活动始终把对幼儿的情感教育一直贯穿其中,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效拓展孩子们的心灵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效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幼儿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等。通过活动的教学实践,认识到教学成功与否,幼儿掌握程度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教学。
活动内容:民族风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基础上辨别藏族和维吾尔族的音乐特性。
2、乐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不同的民族风情。
3、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喜爱。
活动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藏族和维吾尔族的服饰及材料
活动流程:
1、欣赏辨别
(1)活动导入:这几天,我们收集到了许多少数民族的资料,知道少数民族都非常好客,这次有两个少数民族娃娃请我们去做客,你们想去吗?
(2)集体欣赏:我们来听听是哪两个民族的娃娃?
(3)个别交流:这段音乐听上去有什么感觉?觉得是哪个民族的?
2、想象创造
(1)经验交流:倾听音乐后交流藏族娃娃和维吾尔族娃娃怎样迎接客人?
(2)想象创造:幼儿边听音乐创编动作表现。
(3)个别交流:你在做什么动作?幼儿间互相模仿表现。
3、表现交流
(1)小组表演:幼儿自由选择扮演角色听音乐表现。
(2)互相欣赏:能辨别音乐,听到音乐与之相应的民族娃娃表演。
4、情感迁移:还想到哪些民族去看?
整个活动以欣赏表现为主线,在平时活动中孩子们积累一定的音乐经验,因而在倾听音乐时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听到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时,孩子们觉得活泼、轻快,当听到西藏的音乐时,孩子们觉得有点快有点慢,用抒情的词语进行解释。为了拓展幼儿想象的空间,孩子们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述,想象新疆娃娃和藏族娃娃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情,在听着音乐做些什么?鼓励幼儿用动作进行表现,提供了自由展现的机会。孩子们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融入到扮演的角色中,从中感受到民族的多元文化,使幼儿乐意表现对音乐美、服饰们美的审美情趣。
目标
1.认识各民族服装,感受服饰的民族特点。
2.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民族服装展并记录。
3.学习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会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各民族的服装、服饰若干。
2.提供搭展台的各种材料:如桌布、桌子、积木、展板、回形针、图钉等。
3.记录纸、笔。
4.民族音乐磁带。
过程
1.感受民族服饰的特点。
请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活动室里的各种民族服饰是哪些少数民族穿戴的。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服饰。
引导幼儿谈谈民族服装、服饰之间的异同之处。
2.讨论布置民族服饰展。
讨论:大家带来的这些民族服饰怎样在活动室里摆放?
布置“民族服饰展览”需要做哪些准备?需要哪些材料?大家如何分工合作?
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请幼儿进行准备和布置工作。
3.动手布置并记录。
引导幼儿自由结伴成一组,商量确定自己小组布置展览的分类标准,然后进行布置。
各组介绍自己的布置成果。
鼓励幼儿将本组的布置设计、摆放标准大胆地记录下来。
4.变换布置并记录。
鼓励幼儿尝试其他不同的布置方法并记录。
在幼儿变换布置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相互协商、统一意见后再进行操作活动。
展示布置记录的结果,相互学习同伴的不同策略。
5.体验民族服饰的美丽。
请幼儿每人在展览会上选择一件服饰自行穿戴,听音乐跳舞。
建议
1.幼儿在讨论布置“民族服饰展”时,可能会提出自己制作民族服饰、搭建展台、巡展等建议,教师要通过幼儿之间的相互协商,达成一致的意见,不要用成人的意见云干预幼儿的活动。让幼儿在出现矛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积累相应的经验,提高能力。
2.活动后还可以提供民族画报等图书资料,丰富幼儿对民族服装的印象。
教学目标:
1、欣赏民族服饰,感受各民族特点以及民族服饰的美。
2、会用折、剪、贴等多种美工方法制作一种民族服饰。
3、能较协调的搭配色彩。
教学准备:
各民族娃娃的图片,彩纸剪刀,胶水,皱纹纸、白纸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合适材料,运用各种方式制作民族服饰。
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感知法、讲解演示法。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民族服饰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她有56个兄弟姐妹。今天我带来了很多图片,你知道这些服装是哪个民族的吗?
师:这些民族的服饰,分别是苗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
请你仔细看看,他们的服饰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为什么?
引导幼儿谈谈民族服装、服饰之间的异同之处。
分别大胆地猜测这是什么民族的服装先感受民族服饰的特点,为下一环节制作服饰做铺垫。
二、尝试制作民族服装。
1、请幼儿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民族服饰。
师:今天我要请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民族服饰,今天我们要做一件民族服装。你来说说看你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
2、教师示范操作师:这里有很多材料,这是什么?你觉得可以做什么?
教师一边问一边简单地示范操作。
3、提供材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说说自己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用什么材料,通过什么方式。
2)仔细观看老师的制作步骤。
3)自由操作。
通过欣赏图片,获得直观印象,然后组织讨论有利于孩子们更仔细的观察到民族服饰的特点,对接下来的教学开展提供帮助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降低操作难度。
三、展示制作成果。
师:小朋友做的都非常用心,下面我要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做的民族服饰。
师:你做的是什么民族的服饰?你用了什么方法做的裙子?幼儿将布置好的民族服饰进行介绍,相互欣赏,并随着民族音乐跳民族舞蹈。
说说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通过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幼儿不再是观看老师布置环境,而是与同伴相合作,一起来完成展览。
音乐舞蹈的方式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目的:
1、加深对少数民族的了解,知道有关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文化等知识,有尊敬少数民族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地说。
活动重点:
能运用语言大胆地说出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文化。
活动流程:
师生交流――幼儿竞赛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交流
师:听说你们知道很多关于少数民族的事情,你们愿意去考考他们吗?
幼儿和老师交流
要求:大胆地考问老师。
二、幼儿竞赛
师:刚才你们考了老师很多问题,现在老师也要考考你们。
(一)抢答题
如:云南地区有多少少数民族?
哪个少数民族喜欢吃手抓饭?
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狂欢节叫什么民族?
要求:谁先抢到板谁回答。
(二)必答题
要求:每人抽取一张纸,每组轮流回答。
三、结束评价。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分泥和连接的技能制作民族娃娃。
2、感知几个常见少数民族的特色。
活动准备:泥、泥工板、湿抹布、民族娃娃的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出示各种民族娃娃,听泥娃娃自我介绍:"黑眼睛,黑头发;你穿对襟袄,我系葡萄扣;你梳桃子头,我扎小髻髻。我们是一群中国娃娃,我们住在无锡惠山的山脚下。
引导幼儿观察名族娃娃的外形特征:脸是圆圆的,眼睛大大的,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很美丽。
二、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分泥和连接的技能。
1、老师出示泥团,示范分泥:做娃娃的时候,先要把泥分为两块,每一块再分为一大一小两块,大的分别做身体和两条腿,小的分别做头和两条胳膊。
2、用我们学过的团圆、搓长、压扁等本领做出圆圆的头、宽宽的身体
3、示范连接:做好以后,将头、胳膊、腿与身体连接在一起。提示幼儿可以用辅助物来帮忙。
4、最后填上眼睛、嘴巴,提示幼儿可以用泥条粘帖的方法表现出名族娃娃的发髻特征。用辅助材料进行装饰,平放在泥工板上。
三、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自己来做一个泥娃娃,分泥时要注意份量多少。提示:想想看,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将头和身体连接的牢固一点呢?
四、交流讲评
我们今天可以开一个民族娃娃展,你们都是小评委,请你来说说你喜欢那个民族娃娃,为什么?
目的:
1、在多种形式的感受中,使幼儿知道几种民族乐曲的名称,了解乐曲的性质
2、对民族乐曲感兴趣,有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重点:分清不同民族音乐的旋律
准备:录音
过程:
1、歌表演《给爷爷奶奶敲背捶腿》能用动作表现出爷爷奶奶爱孙子及孙子关心爷爷奶奶的情感
2、音乐欣赏:民族大联欢
(1)音乐的性质
听音乐一遍:听听有什么感觉?
边听边拍手:“这首音乐是有几个民族的音乐组合成的,我们叫它‘民族大联欢’”
(2)引导幼儿边听边根据自己的经验回忆是什么民族的音
乐
(3)分段感受
欣赏第一段的音乐:“这是什么民族的音乐?这个民族的音乐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边听音乐边根据节奏做动作
(4)完整地欣赏一遍
3、在“民族大联欢”音乐的伴奏下,按节拍拍手离教室。
世界民族之声课件
世界民族之声课件
教学目标:
1、能专心聆听亚洲部分国家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
2、能结合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在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基础上对有关音乐作品的情绪、风格进行简单的评述。
教学重点:
亚洲部分国家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对听到的音乐作品进行简单评述。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联想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引导表现法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幻灯片、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欣赏新疆、蒙古、西藏三个地方的音乐片断
2、提问
采用分组进行抢答方式,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列举三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3、展示亚洲地图,设置情景,组成“音乐文化交流团”赴亚洲各国交流传统音乐文化。
4、确定“游览”方向。
教学设想: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通过竞赛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旅游”的形式进行新授部分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新授活动――――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踏上”旅途
(一)、东亚――――日本
(1) 出示课件,飞机飞往日本,出现日本富士山和日本的樱花。
(2) 提问:同学们说说日本印象?
(3) 欣赏东亚的日本歌曲《樱花》及《五木摇篮曲》
(4) 学生通过上述音乐共用性材料的欣赏与感悟,归纳出日本歌曲的有关特征。
(5) 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使用的乐器和中国的哪种民间乐器相似?
教学设想:使用情景教学法、联想欣赏法,利用学生好奇,对未知知识的渴求的天性,教师充当一名导游,以旅游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各地音乐风格的不同
(二)、东南亚――――印尼
(1) 出示课件一段印尼的海滨风光图片和印尼的民间歌舞画面
(2) 欣赏印尼歌曲《鹦鹉》
(3) 提问:同学们讨论下歌曲的音乐风格,试试说说印尼音乐的风格特点。
(4) 哼唱歌曲主旋律
教学设想:在欣赏图片的基础上,引导表现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对音乐的感悟,讨论思考,得出印尼音乐的风格特点,帮助他们建立参与探索的自信心;对学生的表现活动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南亚――――巴基斯坦
(1) 播放一段巴基斯坦影片,让学生说说巴基斯坦的服饰特点。
(2) 介绍巴基斯坦著名的歌曲《美丽的国土》
(3) 播放歌曲。
(4) 学生学唱歌曲
(5) 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两首赞美和歌唱祖国的歌曲?
教学设想: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接受,播放有异地风情的电影片段,缓解学生的听觉疲劳,同时通过影片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使学生增长的不仅仅是音乐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将大有收获。
(四)、西亚――――沙特阿拉伯
(1) 播放沙特阿拉伯舞蹈音乐《阿拉伯舞曲》。
(2) 提问:音乐中有几种什么乐器
(3) 分发铃鼓、沙锤等打击乐器让学生随音乐律动。
(4) 全体学生随音乐旋律歌唱。
(5) 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说说阿拉伯音乐的风格?
教学设想:在理解阿拉伯音乐特征的基础上,使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创造力,进行即兴创作表演,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展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对学生的表演予以充分的肯定,激励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三、整合与拓展
1、听辨竞赛
(1) 启发学生自己确定利用何种体态语言来表现各个地方的音乐特点
(2) 听歌曲片段,学生做出反应
2、整合
在引导学生听赏本课音乐的基础上,谈谈它们在音乐情绪、风格、表现形式、主题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3、拓展
请学生课后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国家,搜集该国的风土人情及图片,下次课交流。
教学设想:通过听辨竞赛、整合与拓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比较,学生互相引导,你追我赶的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表达出来,教学气氛因此而热烈起来。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亚洲几个国家的音乐,了解了它们不同的体裁特征,尤其是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给了老师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美感体验,大家对这几个国家音乐体裁都把握得十分出色,希望同学们回去后继续收集自己喜欢国家的音乐资料,下节课上提供给我们一起来欣赏、鉴别。同时,还请大家留意一下书本,看看除了我们今天学的几个国家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国家的音乐体裁有什么特点,并且收集有关的音响或文字资料,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 幼儿园的大班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