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荷塘旧事》教案修改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含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东南西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 旧”是什么意思?“旧事”呢?“荷塘旧事”呢?生答板书:荷塘旧事
过渡语:往事如烟,丝丝缕缕都是歌,岁月如歌点点滴滴都是情,今天我们就跟随散文作家朱自清的脚步一起去领略荷塘的秀美景色,去探寻作者往事中的秘密。
2、课题质疑,生读课题,师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1)、荷塘景色怎样?(2)、作者童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合作交流
(一)预习探究(出示预习要求:1、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读通句子。2、作者童年发生了什么事?)
1、检查课外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1)生字
点缀 颤动 清澈 恬静
手腕 炫耀 攫 住 凄 厉
憨直 恰似 恬静 超越
警告 逮 着 恐惧 呕 骇
(2)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3)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听读的同学听准字音,想一想荷塘景色怎么样?作者童年发生了什么事?
三、品读体验
A、1、快速浏览课文,读后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描写“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2)、请老师范读(配乐朗读)。思考:
①这部分主要写荷塘什么时候的景?(早晨和晚上)。
②从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的?
请同学画出你认为写的美的语句,给同桌谈谈你的体会,并通过读把这种美表现出来。
4、(练读、指读、齐读)【配乐】
5、 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B、研读“童年往事”
1、引语:美→事
2、出示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自学提示:(1)读5-8自然段,画出写得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2)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小伙伴们具有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3、汇报
⑴、狗刨比赛【5-8】。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喻句】
① 从这部分你看出游戏中的小伙伴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 这部分那些句子最精彩,为什么?
小结:是呀,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当时的“狗刨比赛”和小伙伴们无拘无束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你觉得有趣吗?谁来读出它的“趣味”来?
⑵、打水仗【8】自学提示:(1)读课文8、9自然段,想想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2)本文还用了侧面描写,画出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①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词和象声词、侧面描写】
② 没有过戏水经历的同学,你们觉得有趣吗?为什么?
(生小结:通过动词和象声词,生动传神的突出当时戏水的激烈)
③ 此时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④ 通过你的读来表现出来。
(3)水中遇险(9-17) 自学提示:读课文9-17自然段,把作者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划下来,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过渡:游戏太有趣了,使作者都得意忘形,飘飘欲仙了,结果使自己处与危险境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看作者遇险部分(9-17段),注意文中“我”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划下来,仔细读一读,并和小组同学一同交流我遇险情景。
②、心理活动:傲气十足→满不在乎→水中呼救→哇哇大哭
③、现场采访,内容:A、遇险原因。 B、心中想法。C、作者想法。
D、体会时间紧迫(猜四字词语)
④、指读(9-15)
⑤、救在“我”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会是什么样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呢?
⑥、是啊,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小伙伴(引读)“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这表达了我对小伙伴怎样的感情?(信任和依靠)
⑦、是呀,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能理解他们为什么笑吗?
⑧、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在小伙伴们的笑声中戛然而止,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件自己遇险的事情?(人类纯朴的爱)
四、巩固延伸
荷塘是美丽的,往事是难忘的,回忆过去,每个人都有许多难忘的故事,可是有人说往事不能回味,这是为什么呢?若想有一个可以回味的往事,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我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为建设祖国出力,也只有这样,当我们暮年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到那时,我们会宁静的望着蓝天,用思绪去放飞过去的岁月,让青春的风筝在心的沃野里随意飘飞。)
五、作业布置(从以下三题中任选两题)
1、把你的童年趣事说给你父母或朋友听;
2、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3、写:创造性练笔(任选一题)
《水中遇险》
a、从荷花的角度,采用拟人手法。
b、从乡下小伙伴的角度。
《荷塘景物》
a、雨天时的荷塘。
b、以前和现在的荷塘对比来写,突出环保问题。
[荷塘旧事》教案修改稿 教案教学设计]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想把本篇文章分为两课时,四个环节进行授课。第一课时为“初读感知-品读赏析”两个环节。在第一课时中完成词语积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问题。第二课时为“研读探讨-拓展迁移”两个环节。在这一课时里要对文章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突破教学难点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迁移升华文章的主题。教法上,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并注意点拨。学法上,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并能深入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重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学习方式 质疑--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注:以上两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
五、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六、作业: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词。
2、景物描写训练。
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字词积累。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3、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重点难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2、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五、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4.报纸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大公报》的喜爱之情和对文学、真理等不懈追求的精神。
2、学习心理描写,体会其作用。
二、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两遍,画出优美词句。
2、查字典或词典,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不学无术 不屑一顾 异想天开 责难之词 无微不至
3、选择上面的词语2个,写几句话。
4、再读课文,写出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结果如何等)
5、你能画找出文中几处心理描写的地方吗?画起来后,好好读一读,体会句子要
表达的意思,感悟心理描写的作用。
(如: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一种愉悦的心情写出了自己的闲适与满足,实际上是作者苦中求乐的心理,是作者的一种自我解嘲。这样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无奈和悲哀。)
6、细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并简要回答:
(1)“我”为什么一定要订阅《大公报》?
(2)“我”怎样裱糊房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用心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7、质疑问难,交流研讨。
教学后记:
[荷塘旧事 教案教学设计]
《荷塘旧事》学案
一、导入新课
1、“ 旧”是什么意思?“旧事”呢?“荷塘旧事”呢?
2、课题质疑,生读课题,师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一)预习探究(出示预习要求:1、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读通句子。
2、作者童年发生了什么事?)
1、检查课外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1)生字
diǎnzhui chàndònɡ qīnɡchè tiánjìnɡ
点缀 颤动 清澈 恬静
shǒuwàn xuànyào jué zhù qī lì
手腕 炫耀 攫 住 凄 厉
hānzhí qiàsì tiánjìnɡ chāoyuè
憨直 恰似 恬静 超越
jǐnɡɡào dǎi zhe kǒnɡjù ǒu hài
警 告 逮 着 恐 惧 呕 骇
(2)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3)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初读感知
(1)、 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合作交流
A、1、快速浏览课文,读后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描写“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2)、请老师范读。思考:
①这部分主要写荷塘什么时候的景?。
②从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的?
请同学画出你认为写的美的语句,给同桌谈谈你的体会,并通过读把这种美表现出来。
4、读课文【配乐】
5、 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B、研读“童年往事”
1、引语:美→事 2、出示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
⑴、狗刨比赛【5-8】。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喻句】① 从这部分你看出游戏中的小伙伴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② 这部分那些句子最精彩,为什么?
⑵、打水仗【8】 ①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词和象声词、侧面描写】② 没有过戏水经历的同学,你们觉得有趣吗?为什么?③此时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④通过你的读来表现出来。
(3)水中遇险(9-17)
①、请同学们看作者遇险部分(9-17段),注意文中“我”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划下来,仔细读一读,并和小组同学一同交流我遇险情景。②、心理活动:傲气十足→满不在乎→水中呼救→哇哇大哭③、现场采访,内容:A、遇险原因。 B、心中想法。C、作者想法。D、体会时间紧迫(猜四字词)④、指读(9-15)⑤、救在“我”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会是什么样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呢?⑥、是啊,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小伙伴“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这表达了我对小伙伴怎样的感情?⑦、是呀,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能理解他们为什么笑吗?⑧、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在小伙伴们的笑声中戛然而止,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件自己遇险的事情?
(三)、品读体验
智者乐山,仁者爱水,作者之所以对这一围荷塘情有独钟,原因是什么?
(四)巩固延伸
有人说往事不能回味,这是为什么呢?若想有一个可以回味的往事,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三、作业布置(从以下三题中任选两题)
1、把你的童年趣事说给你父母或朋友听;2、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3、写:创造性练笔(任选一题)
《水中遇险》
a、从荷花的角度,采用拟人手法。
b、从乡下小伙伴的角度。
《荷塘景物》
a、雨天时的荷塘。
b、以前和现在的荷塘对比来写,突出环保问题。
[《荷塘旧事》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往事。
2,有一个人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在荷塘也发生了一件难忘的事,今天我们来学习《荷塘旧事》
二、初步了解课文。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音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交流学习生字。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熟读课文,结合课后问题进一步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的主要内容。
2、读完了这篇,哪句话点明了的主题。
3、同学们在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大自然和谐的美是什么样的
4、我们上学期也学到了一篇有关荷塘的还记得那个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的吗
5、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荷塘的
6、这个地方美如仙境,但这是作者难忘的主要原因吗 那是个什么原因。
7、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是作者遇到了什么危险
8、结合你同学们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被水淹的了解。
9、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呢
三、情感升华。
我们再来看这个中心句,学完了你对它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四、布置作业。
请你做个小调查,看看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童年的乐趣是什么,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
炫耀(xuàn)攫住(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解决难点。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一围黑绿”,“嵌”,“点缀”,“恬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③理清脉络:给课文分层次。(学生分的层次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一下课文的'层次。)
二、品读课文,理解情感。
(1)找中心句
师: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 ( 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 人类纯朴的爱)
(2)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的美。(荷塘美和语言美)
①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 (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
③配乐朗读。(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3)研读“狗刨比赛”和“戏水游戏”。
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 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
①朗读想像我遇到危险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
③体会比喻句“铁链般”。(作者对小伙伴的信赖依靠)
④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理解吗 他们为什么笑
(5)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①质疑:从本文的题目来看,本文是记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是否矛盾 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 为什么
②思考后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童年往事,选择一件事写一写。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回忆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件事。通过美景、旧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
3、理清课文线索,练习归纳提纲。
4、感受乡下景色之美、生活之美,更体会人们的心灵美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小伙伴们的善良,感受人类那淳朴的爱。
难点: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法、学法】
教法: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思。
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等教学模式,构建师生之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诗句来描述荷花吗?
2、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课文《荷塘旧事》。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可能会问“荷塘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旧事指什么事呢?”
2、这些答案我们都可以从书中找,现在就请同学们找出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段落。(归纳得出2~4自然段写荷塘之美,5~16自然段写旧事之乐。)
(三)精读感悟,强化新知。
学习2~4自然段,感受荷塘之美。
1、听读欣赏。(教师范读课文后出示图片,学生找一找相应的段落,学生会反馈第三段写夜晚的荷塘,第四段写白天的荷塘)
提问:在描写白天和夜晚的荷塘时,作者分别抓住了什么来描写?
2、读中品词析句。
师导:同学们读了课文,荷塘美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吗?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征,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进行了描写,使我们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3、配乐朗读。喜欢这荷塘美景吗?那让我们再投入地、美美地读这两段。
学习5~16自然段,感受旧事之乐。
1、在这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接着往下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几件事,边读边总结出小提纲。
2、汇报:
A、狗刨比赛
(1)文中是怎么描写“狗刨比赛”的?
(2)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B、击水游戏
(1)(出示图片)如果你就在里面,你给大家讲讲当时的场景吧!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2)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这样的场面吗?
(3)读这段时还发现有几个加了双引号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哗哗”“扑扑”是什么词?文中还有吗?用上这些拟声词有什么好处?
(4)你想怎样读这一段?指生读、评议。
C、溺水获救
这是本课时的'重点探讨部分,采用全班共同探讨的方法。这部分要和孩子们一起去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小伙伴们的性格。
(1)作者不听警告遇险后伙伴们是怎么做的?(结合前面“绝不超越”、“小朋友都怕”等句子谈谈对小伙伴们的看法)
(2)从这件事中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我”被吓得哇哇大哭,而小伙伴呢?却哈哈大笑,他们笑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
(四)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
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多年后,那荷塘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因为作者难忘的不仅仅是美景,更是那淳朴无华、憨直可爱的小朋友,友情难忘,令人永远铭记在心。
(五)课后练笔
相信我们的童年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请你选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一写,可以学着课文的样子用上各种修辞方法。
【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
本文描绘了月牙泡的美丽景色,也叙述了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趣事。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从课题入手,使学生知道本文写了两部分内容:“荷塘”和“旧事”。 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把握“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采取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作、交流、与教师的引导,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从而突破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知识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情感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重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学习方式 质疑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注:以上两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
五、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六、作业: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词。
2、景物描写训练。
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往事。
2、有一个人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在荷塘也发生了一件难忘的事,今天我们来学习《荷塘旧事》
二、初步了解课文。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音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交流学习生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熟读课文,结合课后问题进一步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完了这篇文章,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3、同学们在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大自然和谐的美是什么样的?
4、我们上学期也学到了一篇有关荷塘的文章还记得那个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的吗?
5、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荷塘的?
6、这个地方美如仙境,但这是作者难忘的主要原因吗?那是个什么原因。
7、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是作者遇到了什么危险?
8、结合你同学们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被水淹的了解。
9、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呢?
三、情感升华。
我们再来看这个中心句,学完了文章你对它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四、布置作业。
请你做个小调查,看看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童年的乐趣是什么,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1.教学设计答疑
2.《公输》教学设计
3.《春雨》教学设计
4.《山雨》教学设计
5.太阳教学设计
6.《蝉》教学设计
7.《心声》教学设计
8.《示儿》教学设计
9.gkh教学设计
10.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情感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重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学习方式 质疑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注:以上两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
五、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六、作业: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词。
2、景物描写训练。
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比喻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4、感受小伙伴淳朴、聪明、勇敢的性格和小伙伴对作者发自内心的爱。
二、教学重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在现实生活中见过荷花的同学请举手。在荷塘里玩过的请举手。这堂课,我们可以通过大散文家朱自清优美的文字欣赏到荷塘的美景,可以品尝到我们未曾体验过的别样的快乐。(出示幻灯片1)
附:
幻灯片1:
请翻开课本第60页,自读《荷塘旧事》。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让学生合住课本说说读文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3、品读课文
(1)找中心句
师: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学生答时出示幻灯片2。
附:
幻灯片2:
( 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 人类纯朴的爱)
(2)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美。(荷塘美和语言美)
①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
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示相应幻灯片。重点词重点句的品析所利用的幻灯片为幻灯片3、4、5、6。
附:
幻灯片3:
幻灯片4:
幻灯片5:
幻灯片6:
③配乐朗读。(为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以幻灯片7为背景,点名朗读,其余学生听。)
附幻灯片7:
(3)研读“狗刨比赛”和“打水仗”。
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过渡语设计:
(以幻灯片8为背景)读得真好,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在这美丽的荷塘发生了些什么事了。谁来给老师讲讲?讲一件就行。
作者写的好不好啊?怎么好?哪最好?
再讲一件。(叫一读得不怎么好的)
附幻灯片8: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打水仗时的激烈的?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教师过渡语设计:
啊,不够热闹。不够激烈。(出示幻灯片9,再读)
附:
幻灯片9:
(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
①朗读想像我遇到危险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
③体会比喻句“铁链般”。(作者对小伙伴的信赖依靠)
④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理解吗?他们为什么笑?
有感情地练习朗读时以幻灯片10为背景。
附幻灯片10:
抽查学生朗读情况时用幻灯片11:
(5)强化主题:
过渡语设计: 啊,怪不得作者(读幻灯片12中的文字)
附幻灯片12:
4、课后作业(利用幻灯片13出示)
附幻灯片13:
附:
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美景 夜晚 静态 和谐的美
白天 动态
趣事 狗刨比赛 淳朴的爱
打水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
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解决难点。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一围黑绿、嵌、点缀、恬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③理清脉络:给课文分层次。(学生分的层次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一下课文的层次。)
二、品读课文,理解情感。
(1)找中心句
师: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纯朴的爱)
(2)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美。(荷塘美和语言美)
①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
③配乐朗读。(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3)研读狗刨比赛和戏水游戏。
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
①朗读想像我遇到危险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
③体会比喻句铁链般。(作者对小伙伴的信赖依靠)
④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理解吗?他们为什么笑?
(5)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①质疑:从本文的题目来看,本文是记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是否矛盾?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②思考后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童年往事,选择一件事写一写。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往事”这一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生活。文章中,作者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巧妙而生动的比喻修辞手法,恰当的描绘颜色的词语,使作者笔下美丽的荷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荷塘美景的描写又为介绍人性美作了铺垫。
文章的最后一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讴歌“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学生在前面几年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学段,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积累语言材料(字、词、精彩的句段篇),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中,作者与小伙伴在荷塘嬉戏玩耍的情景,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理解上较为容易。
设计理念:
本文,作者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也叙述了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趣事,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教学重点是景物描写的学习,既要讲明什么是景物,又要交代景物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们学以致用。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小伙伴们的性格。而结尾处高度概括的语言是本文的亮点,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深深思索。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从课题入手,使学生知道本文是一篇叙事的文章,而且从课题就可以知道,文章写了两部分内容:“荷塘”“旧事”。然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据、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从而突破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感悟自然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思想感情。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体会比喻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荷塘旧事》。
2、生读课题,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文章是写什么的?(写事)
3、结合课题猜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内容呢?(根据学生的猜测,师整理一下)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荷塘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荷塘旧事?)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考查学生认读情况:
点缀 淳朴 攫住 留恋 憨直 月牙泡 恰似
似的 撩水 月朗风清 浮光跃金 繁星闪烁 恬静
气喘吁吁 不可名状 骇得
在生读的过程中,联系时候实际,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流,归纳小组意见。
3、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评议补充。(师板书:荷塘美景 旧事)
4、找中心句:
师:课文是围绕一句来写的,这句话就是课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 人类淳朴的爱)
5、浏览课文,分别找出描写大自然美和小伙伴的内容。
(课文2—5自然段写了荷塘美景,6—17自然段写了我和小伙伴的旧事。)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描写荷塘美景的句子。
2、多读几遍画出的句子,在脑海中想象荷塘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对大自然的赞美。)
3、轻声地读课文6—17自然段,联系自己平时和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小伙伴间亲密无间的友情,淳朴善良的爱,作者对儿时往事的怀念。)
五、课堂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在本节课中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荷塘旧事》这篇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1、出示课件(荷塘美景的图片)
2、师范读课文2—5自然段,学生边看图片,边认真听。
3、讨论交流:荷塘的美景作者是用怎样的语句表达出来的?(恰当的比喻,描写颜色的词。)
4、画出这一部分中的比喻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形象、具体,景物描写的一种方法)
5、师小结:因为作者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这一部分景物描写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师:既然作者笔下的荷塘是这样的美,那么就让我们读出这种美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师: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1)默读课文6—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互相评议补充。
8、文中的小伙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相应的句段说明。(憨直、淳朴、勇敢、善良)
9、想象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的反应。(表情、动作、语言)
10、“我”吓得哇哇大哭,小伙伴却哈哈大笑,你是怎样理解的?说明了什么?(小伙伴之间亲密无间、他们都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
11、从课题来看,本文是写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一部分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能去掉,大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是和谐的,相互映衬。)
三、总结全文。
1、出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为什么多年以后,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让作者永远难以忘怀。)
四、拓展训练。
1、读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写法。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处景物。
五、作业:
抄写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荷 像…… 如…… 恰似…… 像…… 自然美
塘 浮光跃金 黑绿 绿色 粉红
旧 哈哈大笑 亲密无间 人性美
事 哈哈大笑 淳朴善良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往事。
2、有一个人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在荷塘也发生了一件难忘的事,今天我们来学习《荷塘旧事》
二、初步了解课文。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音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交流学习生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熟读课文,结合课后问题进一步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完了这篇文章,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3、同学们在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大自然和谐的美是什么样的?
4、我们上学期也学到了一篇有关荷塘的文章还记得那个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的吗?
5、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荷塘的?
6、这个地方美如仙境,但这是作者难忘的主要原因吗?那是个什么原因。
7、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是作者遇到了什么危险?
8、结合你同学们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被水淹的了解。
9、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呢?
三、情感升华。
我们再来看这个中心句,学完了文章你对它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四、布置作业。
请你做个小调查,看看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童年的乐趣是什么,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 荷塘旧事课文原文
★ 教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