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诺贝尔 教案教学设计(共含17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鸡蛋没有蛋黄”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 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设定? (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3、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 过渡:诺贝尔为何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齐读第3小节。
师:诺贝尔一生有许多的发明,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出示思考题)
2、自由读课文第4-9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在旁边作批注。
3、 学生讨论交流。
(1)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诺贝尔最初发明炸药的动因是什么?) (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2)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读有关句子,学生谈体会。)
(3)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提高了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4)朗读第第4--7小节。
师:尽管诺贝尔发明炸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对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创造发明是无止境的。
4、指名读课文第8--9小节。
①这一段具体详尽地描述了一次试验性的大爆炸,当时人们是怎么说的?而诺贝尔又是如何表现的?从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一个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②生自由练读第8--9小节。
③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思考:(1)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他会有何感想?
2、学生交流。
(诺贝尔也许遇见到炸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设立了和平奖,以激励人们为世界的和平而努力。)
3、齐读第三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1)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说说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
五、拓展练习。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 热爱科学
诺贝尔 热爱人类
设立诺贝尔奖 无私奉献
[诺贝尔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标本第九册第21课《诺贝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绿线内的五个只识不写,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1、两份板书。
生字词、读书要求、小黑板,课题:21诺贝尔。
学生准备:课本,习字册、《补充习题》、字典、《新补充读本》。
阅读《新补充读本》P174。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诺贝尔奖吧。关于诺贝尔奖你都知道哪些呢?(指名说)
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会为获得此奖而自豪,诺贝尔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诺贝尔》(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115页,轻声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书要求。
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
(2)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该怎么办?(指名说。理解字词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还可以提问)
2、出示词语
瑞(ruì)典斯德哥尔摩(mó)盛(shèng)会逝(shì)世颁(bān)奖机械(xiè)
铁锤(chuí)残(cán)废毫不气馁(něi)隧(suì)道开凿(záo)砸(zá)
(1)这些词语你都能读准吗?读一读。
(2)开火读(两轮,第二轮去拼音读)。
随机正音,并理解“逝世”、“毫不气馁”,明确“锤“的笔顺。
(3)除了这些词语,在课文中你还有其他不明白的字词吗?
(4)没问题了,老师就要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合上语文书,打开《补充习题》,独立完成第46页1、2部分。
(5)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请同学们美美地放声朗读课文
三、理清脉络
1、该展示一下你们的读书成果了。谁愿意读?听的同学请一边听,一边想,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集体交流。
追问: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一内容的?
随机板书:(3~9)发明炸药。
3、和同桌一起朗读第1、2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随机提问:授奖仪式举行的时间、地点各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板书:(1~2)授奖仪式。
4、每年的同一时间,在同一地点,都要举行世界性的盛会,这足以看出诺贝尔在世人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人们十分崇敬诺贝尔,为什么能让世人如此重视呢?
请读一读第10自然段,从中找找答案。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好这一自然段。
5、总结:今天我们初读了课文,大体了解诺贝尔是怎样一个人。他最为突出的成就就是发明了炸药。那么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在发明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面对失败,别人是怎么说的,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下一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作业布置
最后,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118页,完成书本上的描红。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新补充读本》P175~177《诺贝尔的故事》,你也可以搜集一些和诺贝尔有关的其他故事读一读。
课时目标:
1、通过检测预习效果的形式指导学生掌握生字新词、学会用不同方法理解新词。
2、继续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在预习检测中将课文读正确、感知课文大意,初步了解诺贝尔。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读正确课文,做到不添、不漏、不错、不破、不回。
教学用具:
写有检测题的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在哪儿听说的,谁给大家介绍一下?(生简介诺贝尔生平)
2、师补充并明确:诺贝尔不仅在在电化学、光学、生物学、生理学和文学等方面有一定建树,而且在炸药方面更是为人类社会做出了无私贡献。诺贝尔的一生中,仅在英国申请的发明专利就有355项之多。
3、揭题:这节课让我们走近诺贝尔,学习一篇和他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明确“诺”字念“nuò”,跟着老师书空课题,并齐读。
二、检查预习效果
课前已布置大家进行预习,不知同学们预习的怎样,老师出了几个题目想考考大家,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师出示检测题,逐题检测。)
(一)、进行第1题检测:读课文,将下列词语读三遍,读准加点字音。
瑞典 斯德哥尔摩 逝世 机械 铁锤 砸石头 装置
1、自由读,指名读(读拿出你最美的声音读给大家听)、齐读、同位互读。
(二)、进行第2题检测:读课文,借工具书或其他方法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请试着给“逝世”换个词。
1、指名说知道的词语的大意。并说明是用什么方法知道词语意思的。
2、让生找出“逝世”的近义词。明确:有时一个词语的意思还可以用同义词的方法来解释,如看到“探望”想到了“看望”。
(三)进行第3题检测: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统计读书遍数:1遍的举手?2遍的?3 遍的?5遍的?
2、再给大家一次机会,练习读正确、读流利。(学生练读全文)
3、指名读1、2小节,谁最勇敢,第一个站起来读?老师最喜欢勇敢的学生。
(1)问:从这两节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问:人们为什么选这个时间和这个地点进行颁奖?
4、诺贝尔为会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指名读第3小节,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文)
5、指名读第4小节,小诺贝尔有什么志向?(,减轻人类的劳动,为人类造福)
6、指名读第5小节,这一小节写他发明了什么?(液体的炸药)
7、发明液体的炸药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随后他又迈出了第二步,谁来读?指名读第6小节)
8、问:“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诺贝尔是在什么情况下“毫不气馁”的?
9、诺贝尔决心继续实验,可由于危险太大,政府不允许诺贝尔继续试验,怎么办?――租船――这也是毫不气馁。船上的工作怎么样呢?谁来读?指名读第7小节。问:在失败了几百次后,他取得了什么成就?(发明了固体炸药)
10,在一般人眼里,诺贝尔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他依然没有停止实验的步伐,这次他进行了怎样的研究,结果怎样?指名读第8、9小节。
(1)讨论:诺贝尔在取得了成功后,这样一次次开始新的研究,还付出了很多,甚至差点丢了性命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引导联系第四节回答:善良的诺贝尔为了减轻人们的痛苦而立志发明炸药,他是在为工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正如诺贝尔自己所言“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他是立志为人类造福。)
(2)此刻,面对诺贝尔,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送给他?
(3)是啊,为了心中的这个信念,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整个生命。
11、更让我们敬佩的还不止于此,指名读第10小节。
(1)问:透过这份遗嘱,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为了整个人类的进步,诺贝尔又将所得奖金全部奉献给了整个社会,设立了诺贝尔奖,鼓励后人向科学高峰努力攀登。)
(2)可见,他不仅为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具有高尚的人格,值得世界亿万人民敬仰。
12正因为如此,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选在了他的出生地举行,颁奖时间则定在了他逝世的时刻。每年的这个时刻,一颗颗科学新星都会在这里冉冉升起。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呼唤这个感动了你,我感动了世界的名字(指课题,齐读)
13、练读8―10小节,努力做到正确。
14、同学们,岁月的长河会带走很多, 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诺贝尔,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心底的声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完成检测第4题:读课文,标段号,完成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诺贝尔奖受奖仪式在 举行,颁奖时间是 。诺贝尔一生在 和 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 。
课文主要介绍了诺贝尔依次发明了 、、,并在临终前,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奖给在 、、或 、、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1)指名填空。
(2)这段话和课文有什么联系?
(3)你学到了概括课文的方法了吗?是什么方法?
(4)明确:读课文时就抓住每段中关键的词语连起来就是课文的大意。
2、诺贝尔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五)指导写字。
1、提醒“奸”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悬针竖,“蒙、贪、企”是上小下大。
2、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3、同位互评一个写得好的字,学习别人的优点。
作业: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阅读感悟,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关于诺贝尔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诺贝尔和诺贝尔奖金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1、2小节,知道诺贝尔设立的诺贝尔奖金,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到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
2、谁能回忆1、2小节,说一说:
为什么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要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因为 。
为什么颁奖时间为每年12月10日下午4点半?因为 。
诺贝尔奖金的颁奖地和时间的设定,表达了人们对诺贝尔的敬意和怀念。
3、齐读1、2小节。
二、诺贝尔和炸药
(一)巨大成就
1、诺贝尔设立奖金用以奖掖后人,鼓励他们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而他本身就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63年的人生中,诺贝尔的发明领域涉及炸药、合成橡胶、皮革和人造丝等,共获得不同国家的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
2、齐读课文第3小节。(板书:发明炸药)
3、诺贝尔在炸药方面取得了那些成就呢?自读4―9小节,用“DD”画出表明诺贝尔在炸药方面功绩的句子。
(二)投入生命
1、“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繁星》
在诺贝尔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是他血与汗的付出。
2、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诺贝尔为研制炸药所付出的,请找一找。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3、再次细读4-9小节,用“ ”画出诺贝尔如何研究炸药的句子。认真地读一读这些句子,在关键词语上圈圈点点,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学生阅读思考)。
4、交流。
指导朗读8-9节。
5、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忘却个人安危。再读“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学了课文,你觉得“整个生命”包括什么?
(时间、精力、生命安全、家人……)是的,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生过着独身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
可见,诺贝尔之所以 ,是因为 。
(三)发明初衷
1、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但是他与许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贯亲视金钱和财富。
(齐读第10节)
2、大家有没有注意,在诺贝尔奖金中有一项非常特殊的奖项。那就是――和平奖。
这是为什么呢?
在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这是诺贝尔所乐见的吗?
三、课堂练习:
伟大的人不用自己宣扬,历史总会记住他的伟大。
让我们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提示:小传指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它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和贡献等。
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
诺贝尔 投入一生
(伟大) 成就巨大
设立基金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正确认识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诺贝尔奖的由来。
二、能力发展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逐步养成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思想感情目标:
感悟并欣赏诺贝尔为了人类的幸福而顽强攀登科学高峰,历经磨难却毫不气馁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和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首先询问今天的日期:×年×月×日。教师展示图片,每年的12月10日都有一个
大盛会,大家知道吗?
再过10多天,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将在斯德哥尔摩拉开帷幕,想不想预先领略一下典礼盛况?
2、PPT展示关于诺贝尔奖有关资料。
颁奖典礼是一个盛大的晚会。参加的众多嘉宾中有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瑞典的国王王后。参加典礼的人们必须穿正规的礼服,典礼使用的花朵全部是从意大利逝世的地方空运过来。
大家看完后,有什么感触呢?
3、导入课题:
《诺贝尔》――诺贝尔奖项设立者,简介诺贝尔。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
(1)、词语展示
瑞典斯德哥尔摩世界性盛会 铁锤砸石头劈山筑路 炸死残废毫不气馁 实验室爆炸满身鲜血 逝世遗嘱
学生读词语(个人读、小组读),教师正音。
教师讲解另两个生字“械、置”,重点讲解“械”的读音,读作“xiè”,不是“jiè”。
(2)、读课文,请同学们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正音并交流每一小节的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说说诺贝尔的主要成就。
2、对于诺贝尔的成就,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很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学生朗读)
3、具体描写诺贝尔发明炸药是哪几个自然段?(第3~9自然段)
4、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树立理想―发明液体的炸药―发明固体炸药―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 5 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一、(1~2) 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二、(3~9) 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三、(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奖。
6、小结:诺贝尔他成功了,你觉得他的成功靠什么?试着用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舍生忘死……)
7、PPT展示词语,根据词语复述课文。(小组合作完成)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抄写课后生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人物导入。
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今天的课题――诺贝尔。预习了吗?说说都怎么预习的?(读书:对,千万不要忽视读课文,这是学习的基础。学习字词: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就能在学习时游刃有余,好样的。上网查找资料:这个办法真是好,网络给了我们更多的学习空间,我们就要好好利用。)
通过预习,你们来介绍一下诺贝尔吧。
1.诺贝尔生平。
2.诺贝尔奖。这个内容在文章中哪儿也出现了?
知道最近诺贝尔奖获得者吗?(莫言和《蛙》)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荣耀时刻,观看视频。这不仅是莫言一个人的荣誉,甚至整个国家都会为之而自豪。
3.你们讲得很好,但我有疑问,不知你们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受,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奖项,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何以如此举世瞩目?那咱们今天就走近诺贝尔,感受他巨大的魅力。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拼音,读准、读顺课文。
(2)利用熟字自学生字和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借助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4)课文主要写了诺贝尔的哪些事。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认读词语:
瑞典 斯德哥尔摩 逝世 机械 铁锤 砸 装置 颁奖 风行 灰烬 毫不气馁 隧道 遗嘱 英镑 怦怦直跳
(3)交流、讨论。
风行:普遍流行。
震撼:震动、摇撼。
毫不气馁:一点儿也没有失去勇气。
4.理清诗歌脉络:
一(1-2):简介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二(3-9):写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及其取得的成就。
三(10)简介诺贝尔奖的奖项设置。
三、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械”、“锤”等字的笔顺、结构。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练习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将课文第8至10自然段有声有色地读一读。
2、能够理清文章结构。
2、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课前:聊莫言
1、刚刚跟同学们聊天,大家都知道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实不仅有诺贝尔文学奖,还有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等等等等,我们把这些奖项啊统称为“诺贝尔奖”。
2、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吗?
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会为获得此奖而自豪。那诺贝尔奖从何而来?为何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奖项的设立者――诺贝尔。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情况。(板书:诺贝尔奖)
2、交流。(课文第1、2、10自然段)
3、轻声自由读第1、2、10自然段,说说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等)
同学们读书非常仔细,提取出了这么多的信息。那老师还发现,1、2两小节就是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而第十小节则是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那么3―9小节又是写的什么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3―9小节主要内容?(诺贝尔为发明炸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是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诺贝尔是怎样把他的整个生命投入发明炸药的?
三、抓住重点,阅读感悟
1、轻声自由朗读第3―9自然段,要求:
①用横线画出能代表这一部分意思的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②读完这段文章,你认为诺贝尔研究炸药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提示:4、5/6、7/8、9 (板:发明炸药)
(1)自幼立志研究炸药,与父兄合作,研制“诺贝尔爆炸油”。
(2)亲人伤亡,诺贝尔毫不气馁,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发明固体炸药。
(3)冒着生命危险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过渡:研究炸药的过程是艰辛的,是困难的,老师相信总有一个过程会打动你,直击你的心灵。
2、默读课文思考,在诺贝尔经历的这几个过程中,你认为哪个过程最能打动你?找出其中的有关语句画下来,并写上打动你的理由。
(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研读、品味和体会)
3、学生讨论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随机指导)
(1)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
(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小小年纪,关心劳动者,令人感动、敬佩)
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放在……
(有了兴趣,便开始努力,对科学如此执著)
(2)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毫不气馁。(诺贝尔对科学痴迷已经到了放弃一切的地步)
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诺贝尔不伤心吗?他心中会想些什么?(很伤心,他会想:哥哥为科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父亲也残废了,我更要继承他们未竟的'事业,完成他们的心愿。我应当化悲痛为力量,更好的工作。)
补充介绍: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
(3)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其恒心令人敬佩不已。)
这几百次的失败,就是几百次的危险呐!可以说,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的确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指导朗读,体会诺贝尔发明过程的艰辛。
(4)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
①轻声读这段话,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②从“亲自点燃”、“双眼紧盯”、“双眼仍然盯着”等词句,你体会到什么?
③“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三个感叹号让你感受到什么?
④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看哪!看哪!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⑤指导朗读,体会诺贝尔的专注、炸药的威力巨大、诺贝尔处境的极度危险。
(5)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体会诺贝尔历经数不尽的艰难后取得成功的欣喜若狂的心情)
(6)(分析第九节时)此刻,如果你是在场的人们,目睹这一幕,你心中有什么感受?你能否用上一些成语或四字词语说一说感动的原因?(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毫不气馁、勇于探索、敢于实验、舍生忘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等)
过渡:这就是诺贝尔,一个志向高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诺贝尔。
4、同学们,你被哪些句段感动了呢?请你有声有色的读出来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为了人类的幸福,诺贝尔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造福了人类。让我们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诺贝尔!(齐读课题)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感受诺贝 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1课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的主人公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怀念和敬仰,不仅仅是因为他有许多的发明,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还因为他有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人格力量。这个人就是――诺贝尔(板书课题:21、诺贝尔)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关于诺贝尔的资料,谁来说说对诺贝尔都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板书:炸药之父)
2、师出示诺贝尔的信息资料(PPT)
“炸药之父”――诺贝尔
诺贝尔出生在瑞典一个发明家的家庭里。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学好问。他一生共取得355件专利。18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去世。按照他的遗嘱,将多达3300多万瑞典克朗的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奖金虽然不是世界奖赏中数额最高的,但它是最权威的。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以来,诺贝尔科学奖金获得者走过的道路,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轨迹。
过渡:
课文又向我们讲述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把课文认真地朗读一遍。
3、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指名试说。
5、PPT出示,认读词语:
颁奖 机械 震撼 逝世 隧道 开凿 装置 遗嘱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对人类的一大贡献,与其它奖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设定?(生自由发言)
2、师:时间固定、地点固定、规模宏大,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生答)想表达一种什么感情?
2、师:除了设立诺贝尔奖,发明炸药是诺贝尔对人类的另一项重要贡献。课文为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发明的哪三种炸药?每一次发明的目的是什么?课文哪节告诉我们了?
3、师: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也就是在这种想法之下发明了第一种炸药。
4、师:课文还为我们讲述了诺贝尔发明的两种炸药,每一次的发明的目的都有所不同,请同学们试着填写下列内容:
炸药名称 主要目的
第一种 诺贝尔爆炸油 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
第二种 ( ) ( )
第三种 ( ) ( )
分学习小组交流填写。然后集体交流。
四、总结:
发明炸药的这段历程,是诺贝尔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诺贝尔为此投入的的精力最多,遭受的危险最大,对人类的贡献也最为丰厚,代表了诺贝尔最伟大的成就。下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
《诺贝尔》语文教学设计
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课文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一至二自然段为第一段,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三至九自然段为第二段,着重叙写了诺贝尔位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最后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与开头呼应。
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讲述了瑞典科学家诺贝尔不怕困难和死亡威胁,研制烈性炸药的故事,歌颂了他为了科学事业而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
如何让学生真切感受诺贝尔的品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中实现语言工具和人文情怀的同生共构,我们组织了校内教师进行研讨:
观点一:?
可根据课文内容及插图,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某一环节展开想象,扩写或续写
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诺贝尔忘我地进行试验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请同学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展开想象,描绘出诺贝尔当时从火里跑出来的情景。
观点二: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写读后感
在教学课文时也可以通过感悟来加强学生对人物品质的理解,并拉近人物与学生自己的距离,有所感触,有所提高。
观点三:
根据课文内容,适时补白
在教学时,教师还可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适时设计一些补白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适当补充课文内容的空白处,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终,大家认为可以适当地运用以上三种“读写渗透”的方法。
如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当时诺贝尔从火里跑出来的情景,来体会诺贝尔为科学不顾一切的献身精神。
如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补充设计一些补白练习:“诺贝尔在实验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在实验过程中,他忘记了什么?”等。这样通过补白来加深对诺贝尔品质的理解
又如:在品读描写诺贝尔语句后,在理解诺贝尔品质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写写读后感,让学生从诺贝尔身上受到的启发联系到自己,让诺贝尔的品质得到延伸
总之,在教学中,应有机地把“读”与“写”相互促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当时诺贝尔从火里跑出来的情景,来体会诺贝尔为科学不顾一切的献身精神。
如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补充设计一些补白练习:“诺贝尔在实验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在实验过程中,他忘记了什么?”等。这样通过补白来加深对诺贝尔品质的理解
又如:在品读描写诺贝尔语句后,在理解诺贝尔品质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写写读后感,让学生从诺贝尔身上受到的启发联系到自己,让诺贝尔的品质得到延伸
总之,在教学中,应有机地把“读”与“写”相互促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课 题 21 诺贝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 型 新授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 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设定? (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3、朗读第1-2小节。
五、教师小结
作
业
布
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板
书
设
计 发明炸药
诺贝尔
设立诺贝尔奖
教
后
小
记
[诺贝尔(苏教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反思
教学《诺贝尔》第二课时后觉得从课文内容的角度来说文本还是比较简单的,这一单元以来一直是写人的文章,《天火之谜》中富兰克林,《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的谈迁,一到这一课的时候忽又觉得不知道如何去教了。“诺贝尔”应该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让学生了解这一词汇的相关意义是教学的一个目标,比如颁奖的五大领域、颁奖的时间、颁奖的地点等都作为常识教给学生,要理解诺贝尔这个人,还是应该从他发明并改进炸药的描写中去体会。
为此,我让学生带着“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的问题去默读课文,在令自己心动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感动的理由。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一、失去了什么。
他的“实验室化为乌有”,失去了弟弟,父亲也成了残废,这可都是全部的家当和休戚与共的亲人啊!此时此刻,他的母亲会怎么对他说?他的妻子又会怎么对他说?他又会怎么对自己说?
这就是什么样的诺贝尔?——坚强、执着……
痛苦让他毫不气馁,血的教训令他更为细心,租船在湖上实验这又是为了什么?为了安全。
这又是什么样的诺贝尔?——细心、谨慎……
二、得到了什么。
实验之中,诺贝尔是怎么做的.?“盯”让我们想到了什么?盯的是实验的过程,盯的是实验的成败,这是一种专注,更是一种献身。
“近了!近了!火星即将靠近炸药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读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连用了三个“!”这又是为了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激动?这是失败了两百多次实验的期待!这是失去了亲人后悲痛所积聚的力量!
没有写激动,但激动却跃出纸面!我们学校的“冬季三项活动”在即,你如何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
文章之中还有写诺贝尔激动的句子吗?“成功了!成功了!”这是什么样的呐喊?是声嘶力竭的,是百感交集的,是欣喜若狂的!
一生的探索、实验,失败、努力让诺贝尔得到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他还得到了什么了?200万英磅他真的得到了吗?这是什么样的诺贝尔?——无私、奉献……
也正因为如此,最贫穷的诺贝尔却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他得到了全世界的尊敬!
《诺贝尔》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历程。要引导学生从诺贝尔身上学到对科学研究的坚持不懈和对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本节课我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学习诺贝尔研究炸药的三个阶段,本课教学中,我抓住“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整个生命”一句话,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章的第五至九小节,从而体会出“整个生命”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在课堂上,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在书上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感想。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抓住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三个过程中的三句话进行探讨,逐步体会出诺贝尔崇高的精神品质。
1.要抓关键句。
几年的教学、听课经验让我感受到,文本教学应抓住关键句或关键词、字。因此在上课时,我就抓住文中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整个生命。”这句话来贯穿课堂。但是,一开始,学生并不能深层次地体会“整个生命”的含义。仅仅知道这表示一辈子。后来我就穿插在交谈读书体会时进行讲解。
(1)诺贝尔的实验室毁了,弟弟死了,父亲也残了,但是诺贝尔没有放弃。因此,“整个生命”里包含家破人亡;
(2)四年几百次的失败。这时的“整个生命”又包含了他失去了他所有的业余时间,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3)他紧盯燃烧的导火线,期待着炸药爆炸的那一刻,他守候的不仅仅是炸药,还忘记了死亡。
(4)除此之外,“整个生命”还包含着他在研究过程中要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忍受着周围亲戚朋友的不理解而产生的排斥,等等。但是,我觉得学生在体会的时候并没有如此深刻地体会出来。
一来可能由于我的引导过于表面,只是停留在语言表面的理解。
二来,学生的预习也不够充分,对于诺贝尔的拓展性知识了解太少,所以课文以外的内容几乎不太知道,也许即使知道,也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地运用进讨论中来。
2.课堂中要灵活应变。
我觉得这点其实挺难做到,尤其是在公开课中。当学生的回答跟自己的预期不一样时,该如何处理?在引导学生把答案向自己预设的'答案靠拢的过程,势必又要说许多预设之外的话,哪一句话说错,就会让自己很难“圆”。因此,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课后,我想了想,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一定要把学生的答案引到预设答案上呢!完全就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去进行教学。不过,学生的回答就像珍珠项链上的珍珠,而教师就像穿起珍珠的绳子。学生无论以何种顺序来探讨文中的语句,教师都应具备把它们“穿”起的能力。
课上完了,但是,等上课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后,我觉得还有更多不完善处留给我思考。尤其是对于这一类挖掘人物品质的文章,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透彻,说到位的。学生的课外积累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要找准一个突破口,打开学生的思路,去思考,去联想。把课外读物中的人物和课内的相联系。这样才能更全面,更深层地去了解文中主人公的品质。
诺贝尔教学课件
[教材简析]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然而,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他投入的精力最多,遭受的危险最大,对人类的贡献也最为丰厚,这代表了他最伟大的成就。学习诺贝尔,尤其要学习他高尚的人格,他以渊博的知识让后世为之叹服,以毕生的不懈努力让后世敬仰,以勇敢的探索让后世折服,更以高尚的人格让后世缅怀。
本篇文章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这个故事,从诺贝尔奖颁发的地点和时间说起,娓娓道来,使人们对这位科学巨匠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文章以“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一句统领全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掌握人物小传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绝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第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语言材料初步了解诺贝尔的成就,感悟诺贝尔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
2、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认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
二、检查预习,了解梗概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几位同学领读。
瑞典 斯德哥尔摩 世界性盛会
铁锤 砸石头 劈山筑路
炸死 残废 毫不气馁
实验室 爆炸 满身鲜血
逝世 遗嘱
3、你能根据上述词语,用较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试在小组先说,再请1—2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诺贝尔小时候,看到工人们用铁锤砸石头,劈山筑路,想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把大山劈开。后来,他与父亲、哥哥一起研究炸药,虽然弟弟炸死,父亲残废,但他毫不气馁,最后,在实验室发生巨大爆炸,满身鲜血的诺贝尔终于成功了。诺贝尔逝世,立下遗嘱奖励后人。)
4、对于诺贝尔的成就,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5、具体描写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是哪几个自然段?(第3至第9自然段)。请几位同学来读这一部分,看一看诺贝尔是怎么发明炸药的。
(学生朗读课文,相机了解发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了解诺贝尔的永不满足。)
发明液的体炸药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随后他又迈出了第二步,谁来读?
第二步的足迹看来很辉煌,是吗?
成功了,他停下脚步了吗?从哪句话看出来?看来诺贝尔又迈出了很多步。谁来读接下来的内容?
6、小结发明炸药的过程。(树立理想——发明液的体炸药——发明固体炸药——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从这个过程中大家体会到什么?(永不满足)
三品读课文,感悟精神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诺贝尔对科学追求的永不满足。在永不满足的奋斗中,他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怎样的代价,他究竟凭什么获得了成功?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2、师:课文中那些句子打动了你,找出来读一读。
(1)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3) 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4)小结:诺贝尔成功了,你觉得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试着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一说。
(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舍生忘死……)
四、结尾
1、为了科学,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但他给予人类的又何止他的生命。
2、诺贝尔的生命结束了,但他对人类的贡献永远不会结束。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奖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奖,(出示开头图片)谁作出杰出贡献,谁就能获得这项无上荣誉。可这位科学巨人自己呢,却认为自己不应得到任何荣誉,甚至墓碑上也没有只言片语。但这仍然不能阻止全世界的人们每年用最隆重的方式纪念他。同学们,岁月的长河会带走很多,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诺贝尔,记住他的杰出成就,记住他的伟大精神,记住他心底的声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作业
1.老师请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确立一个主题以个人或小组进行了研究,
大家主要研究的主题主要有:
出示:诺贝尔的一生
诺贝尔的家庭
诺贝尔的发明
诺贝尔奖学金
诺贝尔奖获得者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上节课,我和同学们共同走近了一个人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21课,诺贝尔。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咱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生:诺贝尔(齐读)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习的怎么样呢?我来了解了解,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好不好?
生:好
师:打开听写本。仔细的听,认真的写。(铁锤、砸石头、机械、装置、逝世)写好了吗?请同学们对照屏幕,检查。很不错,全对的举手。
词语掌握的不错,课文给我们讲了什么内容?
生:诺贝尔发明炸药
师:言简意赅。同学们对于诺贝尔这样一个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信的科学家来说,他最突出的发明就是
生:炸药
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近诺贝尔,去深入的感受诺贝尔。诺贝尔究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接下来请默读课文,边读边把你印象最深刻的段落,句子,词语画下来。如果有什么感受,还可以在旁边简单的做个批注。要求挺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开始。(学生默读课文)
生:这是一位怎样的诺贝尔
生:热爱人民的诺贝尔
师:把你的写在黑板上
生:严谨认真
师:还有其它不同意见吗
生:无私奉献
师:还有吗?
生:坚持不懈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不怕死
师:非常简单,不怕死,把他写在这。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毫不气馁的诺贝尔
师:还有不同的吗,同学们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发明,不顾生命的诺贝尔
师:黑板上有一个和你的非常相似
生:不怕死的诺贝尔
师:同学们,一起看黑板
师:这就是刚才通过朗读,诺贝尔留给我们的印象。一起读
生:坚持不懈,严谨认真,毫不气馁,无私奉献,热爱人类,不怕死
师:这样的一位诺贝尔,其实课文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例,给我们描绘了一位有血有肉的诺贝尔。我们先来走近诺贝尔的毫不气馁。读一读你圈画的词,句子。说一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诺贝尔的毫不气馁。谁刚才也留意到这个词了。我读出,这是一位毫不气馁的诺贝尔,请你来
生:读1863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医生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师: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他依然继续发明炸药。
师:你刚才特别留意这个词,叫
生:毫不气馁
师:毫不气馁什么意思
生:永不放弃
师:注意毫,再说一说
生:一点也不放弃
师:很准确,留意上文,诺贝尔遇到了什么,一点也不放弃
生: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一点也不放弃
师:还说什么一点也不放弃
生:亲人的磨难,实验室
师:1863年6月3日,是个平常的不能在平常的日子,诺贝尔和往常一样在实验室里实验,这是突然的一声巨响,滚滚浓烟,诺贝尔时间年的心血化为了废墟。所有的一切,此刻都化为
废墟。
师:心血化为废墟
师:实验室对于科学家来说是他全部的心血。读一读这个词
生:化为灰烬
师: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师:生诺贝尔辛勤的汗水,读一读
生:化为灰烬
师:汗水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带着你的感受,再读
生:化为灰烬
师:谁在来读一读
生:化为灰烬
师:为什么读得快
生:因为他的实验室是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是很快的
师: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读法,把这个词,带到话中,谁在读一读
生:读1863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医生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师: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场景。诺贝尔的什么没有也永远不会化为灰烬
生:诺贝尔的意志力
师:就是大家对诺贝尔毫不气馁的最好的解释。就是这份意志力让我们看到了毫不气馁的诺贝尔。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1863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医生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师:接着看,读出了什么样的诺贝尔。谁也读出了坚持不懈的诺贝尔
生: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
师:你从这儿感受到了,是吗?好的,还有不同的吗
生: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师:读一读,说一说
生:我从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读出了他的坚持不懈
师:为什么从这感受到
生“:因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是多少多少的实验,他花费了多少的心血,从来没有放弃过
师:多会体验呀,一下子抓住二组数字展开想象,我们也关注二组数字,算一算四个年头多少个日子。大概是
生:一千三百
师:老师算过是一千四百
师:同学们,这几百次的失败,一千多个日子,意味着什么?
生:他将要成功了,
师: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有其它的吗?平均算来,几乎每几天就有一次失败。1863年的这次失败,硝烟似乎还没有从诺贝尔心头散去,一次失败,也许就意味着诺贝尔的实验室一切都会——
生:化为灰烬
师:十次失败,可能救意味着,他的一切——
生:化为灰烬
师:同学们,这两组简单的数字,如重锤一般敲击我们的心灵。坚持不懈的诺贝尔,有血有肉,展现在我们面前。谁来读一读
生: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麻辣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师:这个过程是如此的艰难,诺贝尔他是如何熬过来的?谁再来读一读?
生: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麻辣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坚持不懈的诺贝尔。一起读一读
生:生: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麻辣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师:还有几个同学读出了诺贝尔的严谨认真?
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体现了诺贝尔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时炸药可能会爆炸,但他却紧盯炸药。
师:看来是一个眼神告诉了你。哪个词
生:紧盯着
师:紧盯着让你看出了。为什么
生:因为当时情况非常的紧迫。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了?
生: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紧盯着炸药不放。
师:同学们,从盯留意到他看着不放,他实验的时候特别的
生:细心
师:这是他什么时候的专注?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生:在炸弹即将爆炸的时候
师:你感受到了。作者通过简短的句式写出了这份危急。如果大家留意这里的三个叹号一定能把这句话读的更好。
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师:特别的快,谁在读?
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师:情况十分危急,诺贝尔的心——同学们,他怕了吗?从哪看出来?
生: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紧盯着炸药不放。
师:把你的目光在聚焦的细一些,哪看出来?
生: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紧盯着炸药不放。
师:仍然盯着不放,是吗?同学们,这位同学善于通过自己的读来表达自己心情。此时诺贝尔的双眼仍然紧盯着炸药不放。作者连用了二个盯,现在透过两个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位严谨认真的诺贝尔
生:一丝不苟的诺贝尔
生:坚持不懈的诺贝尔
生:热爱科学的诺贝尔
师:同学们,此时他的一举一动都值得我们关注,品味。自己看一看,能不能把这节有声有色的读一读
生:自己读第8节
师:谁来读?
生:读,第八节
师:读的不错,如果你边读边想,你会读的更好。谁再试一试?
生:读第八节
师:同学们,这段是课文写的特别细腻的一段,刚才看的时候,还有没有读出对诺贝尔其他的印象?有没有补充的
生:为民造福。我从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的加紧实验看出来的。
师:好的,还有吗?
生:我读出了他的——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紧盯着炸药不放。炸药爆炸,他很可能就会完了。但他仍然紧盯不放,一点不怕
师:其实课文还有些段落可以看出诺贝尔不怕死。
生: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还有吗?
生: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虽然他被炸的满身鲜血,但他欣喜若狂,说明他已经忘我了,一点也不怕死
师:这份忘我就从他的一声呼喊中,喊了出来。你读的很好,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
生: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师:就是这声惊呼,让这位同学读出了诺贝尔在实验面前好不怕死。如果老师把这句话这样改行不行?
生:自读
生:不行,因为当时人们都以为诺贝尔完了。而这写出他冲出浓烟,人们对他冲出来并不好奇。
师:我们从电视中看到,冲出来的人,最先喊的是
生:我得救了
生:救命
师:诺贝尔喊的是什么
生:成功了,成功了
师:在他心里,有什么比他的性命还重要?
生:他研制的炸药成功了
师:同学们,回望诺贝尔,为了成功,为了研制炸药的成功,他的实验室,一次次的
生:化为乌有
师:他的亲人,在这一次次的实验中
生:失去生命
师:为了这成功,他还付出了什么?
师:这是一次次失败后的成功,这是一次次化为灰烬后的成功。这是他全部心血后的成功。一起读,
生:读第九节
师:刚才还有同学,读出了诺贝尔的无私奉献,从哪看出来?
生: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无私奉献这一点,还有同学需要补充的吗?
生: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师: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诺贝尔为民造福
师:没有炸药之前又是什么情况
生: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拥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货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师:没有炸药的日子,无法想象,大大石头得靠工人们一锤一锤的,一块一窥的搬,诺贝尔同情大家。谁再读
生: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拥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货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师:自从有了炸药,读
生: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师:从此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诺贝尔这样做,因为他是这样想的。引读——
生: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师:老师在读的时候,特别留意这组,请你读一读。
生:18,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用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将给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师:此刻,看到这段文字,对诺贝尔这个科学家,你是否有新的认识
生:对不起,老师,我忘记了
师:没有关系,还有谁来说说
生:可以看出诺贝尔发明的种类多,也希望在这方面突出的人做贡献
师:他用自己全部的积蓄,设立了一个——
生:奖项
师:这个奖项就是举世著名的
生:他生前发明了炸药,为人民发明了炸药等,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死后还为人民着想】
师:说的好
师:为什么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都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师:就像刚才这位女生说的,他生前发明了炸药,为人民发明了炸药等,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死后还为人民着想。诺贝尔难道不值得更多的人去纪念他吗?1896年——引读
生: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用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将给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师:因为诺贝尔的心里有这样一个愿望
生: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师:正是刚才这句话所说的,热爱人类。把我,换成我们。
生:我们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们感动着诺贝尔的发明,更感动于他严于律己,无私奉献。在过几天的颁奖典礼即将进行。让我们一起呼喊他的名字
生:诺贝尔
师:记住他的名字,是为了记住他的精神,更是为了记住他未尽的事业。这节课就学到这。课后请大家读读名人的传记。在结合这篇课文,给诺贝尔写一篇传记,好吗
生:好
师:下课
课前谈话:
师:国庆长假干什么?
生1:到外婆家玩
生2:出游西湖
生3:上兴趣班、弹钢琴
生4:预习课文、做奥数
……
师:出游赏景,在家读书,都挺充实。老师这几天也在家学到了很多。
师读手机报:(以色列人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发现准晶体赢得 诺贝尔化学奖)
上课铃声响起。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人——
生:诺贝尔。
师板书:21诺贝尔
师:国庆前学了第一课时,同学们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诺贝尔发明炸药,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生2:诺贝尔看到工人开山很辛苦,长大后将发明炸药作为终身兴趣,并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将自己一生奉献给科学。
师:讲的真好。诺贝尔发明炸药分为哪三个阶段,同学们能说一说吗?
(师引导用“先”、“接着”、“最后”回答。)
生:诺贝尔先发明爆炸油,接着发明黄色炸药和雷管,最后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师:课件播放诺贝尔名言:“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诺贝尔”
生齐读。
布置自读课文:默读课文5-9自然段。
要求:画出你最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感受诺贝尔是怎样的一个人。
师引导学生交流默读感受。
生1:“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诺贝尔不畏危险、坚忍不拔。
师相机板书:坚忍不拔。
生2:“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诺贝尔是一个为了理想与成功舍生忘死的人。
师相机板书:舍生忘死。
生3:“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诺贝尔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
师:诺贝尔的这种不怕失败、坚忍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
师:诺贝尔在发明过程中,弟弟被炸死、父亲被成残废,他仍然继续工作,难道他是个铁石心肠的人吗?
(不,他是个情感丰富、理想坚定的人。)
(播放课件: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诺贝尔)
师引导学生朗读诺贝尔名言。
师:在发明了黄色炸药之后,诺贝尔停下了研究炸药的工作了吗?
生:没有,他又研究发明了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师:那么,诺贝尔成功了吗?
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诺贝尔完了”
朗读比较分析:(课件播放:1、课文第九自然段内容;2、突然,一个人走出浓烟。他,就是诺贝尔。)
师: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质疑:哪句好?
生1:原文好,“满身鲜血”表明危险大.
生2:原文好。“冲”、“成功了!成功了!”写出了诺贝尔因为成功而兴奋的心情,而第2句没有。
师:诺贝尔除了发明了炸药外,还有什么成就?
生1:一百多项发明。
生2;设立诺贝尔奖。
师:我们从中又可以看出诺贝尔的哪些品质?
生:热爱科学。(教师板书)
师讲述诺贝尔为人类奉献的一生。(播放课件:诺贝尔画像、名言。背景音乐响起。)
师:学习本文,相信同学们都对诺贝尔先生有了很深的了解,请大家根据本课材料为他写一个小传。
提示写小传的要求:国家、身份、出生时间,逝世时间。
(引导回顾诺贝尔一生功绩,重点回顾发明炸药三个阶段)
生动笔写小传。十分钟后纷纷举手。
师:请同学们停下笔,没有完成的课后再写,请看老师用简笔画出的诺贝尔先生的墓碑。(诺贝尔nobel 1833.10-1896.12)
师强调:诺贝尔先生一生没有照过相,他的墓碑上也没有写下他的功绩,但同学们已经为我们的诺贝尔先生补上了小传。下面就请一位同学将自己的小传贴上诺贝尔的墓碑,深情地读出来。
刚才这位同学读得真感人。下面请大家都拿起自己的小传,饱含情感地将它读出来。
布置作业:1、完成、修改诺贝尔先生的小传;
2、推荐阅读:《诺贝尔》
一、教前谈话:
师:同学们知道世界电影之父是谁?还知道其他之父吗?如音乐之父——贝多芬;钢琴之父——;中国导___之父——钱学森;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
那炸药之父呢?
出示课题:诺贝尔
二、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师: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出示课文第二节,生齐读句子。
师:这里书上连续用了两个设问句,为什么要在——生接读。
出示句子: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指导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提问:整个生命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一辈子;所有的精力;所有的一切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齐读句子。
三、品文析句,感悟“百折不挠”:
提出要求:认真默读第三、四节,找找哪些地方感受到他把全部的生命投入到炸药事业中?在有关词句旁边圈圈划划,并在书上写上批注。
交流:
1、1864年,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师:“毫不气馁”什么意思?
生:一点也不放弃,不退缩。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诺贝尔不仅把自己的整个生命投入到炸药之中,还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为了事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地工作。
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师:为什么炸药的研究是这样的危险呢?
教师拓展有关炸药的资料。
教师深情讲述:死亡时刻伴随着诺贝尔,他在死亡的边缘上徘徊。邻居也指责他是科学疯子,向政府抗议,要求他停止这样危险的实验,他被迫搬到郊外。可见他遇到重重困难,层层艰险。你的耳边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怎样的声音?
生:尽管他遇到这样的艰难险阻,他心中的灯没有熄灭。
……
师:想象邻居还会说怎样的话?
生:科学疯子快滚出去!……
师:诺贝尔退缩了吗?从哪看出?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
生:我一定要发明炸药,证明他们看,不要被他们唾骂。
就是要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发明炸药。
不能让工人这样沉重的工作。……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诺贝尔?
生:我看到了一个坚持不懈的诺贝尔;
我看到了一个持之以恒的诺贝尔;
我看到了一个不懈努力的诺贝尔;
我看到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诺贝尔。
板书:百折不挠
齐读句子。
交流:
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
师:我们做简单的乘法:365_4=1461,我们可以说经过了一千四百多天。
这样读:一次、十次、上百次、几百次的失败。
最先萌生那盏灯的是什么时候?在书上找找句子。
指名读:经过几百次的……
教师作点评。
齐读句子。
交流:
3、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
生:从“亲自”这个词语,看出他为了发明炸药连生命也不顾。他自己的生命非常危险。
齐读句子。
师:如果是你,你有这样的勇气?一旦爆炸,自己的命可能没了。他为什么这样做呢?
板书:舍生忘死
师:从哪里看出炸药威力大?
生:从声音的巨响;从滚滚浓烟等这些地方说明炸药的威力很大。
自己练读。
指名读。
师:还有两个词说明实验获得成功,爆炸力非常大。
生:呼喊浑身是血
师:要是你第一个反应是怎样?
生:我会非常恐惧,马上到医院。
师:可是诺贝尔是什么反映啊?他是怎样的神情?
生:欣喜若狂激动万分……
师:为什么这样?他想到了什么?
齐读句子。
师:是什么力量让诺贝尔如此投入?
其实就是在想为人类造福,多么崇高的境界。
齐读句子。
师:请你们当回诺贝尔,请问,你常年累月的实验,你没有灰心过吗?
生回答,师评价:我看到了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诺贝尔。
你真的不怕舍去生命吗?
生回答,师评价:我看到了博大心胸的诺贝尔。
再读读句子,会有更多的感悟。
师评读:感觉大家在用整个心在读。
四、文本拓展,情感升华:
师:呕心沥血的诺贝尔在逝世之前又给世界留下了怎样的遗产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播放颁奖盛会镜头。
师:你强烈感受到什么?诺贝尔奖是什么?
生:诺贝尔奖是一份荣耀;是世界性最高级别的盛会;是科学颠峰上的明珠。
教师叙述诺贝尔的墓碑安葬的地点。
出示图片:相信你们心中有许多话要说,请在诺贝尔画像边写一句话。
生:看到了为了人民幸福牺牲了自己伟大科学家。
一位以人民造福而舍去生命的科学家。
你就是世界顶峰上的一颗明星。
教师介绍墓碑,墓碑什么如此朴素呢?他想说些什么呢?
生:辉煌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我不认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
……
齐读名言:生命那是自然……我的理想……
师:请记住这句话。全体站起来再读一次。
听后随记:
我觉得自己在听课的过程中,被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所吸引。精彩的过渡语,恰当的媒体运用,不时地触动着听课者的心灵,倾听着,感动着。我想,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
整堂课主线鲜明,紧紧抓住诺贝尔那百折不挠、无私风险可贵的精神,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中的重点词句,通过读、议、思来感悟文本的主旨。课堂上,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是在这样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这些都是教师的教学理念的体现。
五年级的学生逐步掌握了品文析字的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能力。教师根据年级特点,引导学生品析文字。我们说,语文味哪来,有位名师这样认为,语文课上就是要“咬文嚼字”,就是要品味文字的精妙,课堂上才会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这堂课真是体现了出了语文的本质特点。今天的语文文字的训练是丰富的,到位的。在品析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这样做使学生终身受益。
朗读的指导体现了层次性,没有过多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在不断品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心灵去触摸句子,读好句子,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
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穿插了一定数量的课外资源,如炸药为何为了这样猛;诺贝尔还遭受到了哪些种.种遭遇;课尾的诺贝尔奖颁发的盛况照片,墓碑的介绍。这精美的图片,深沉低缓的音乐,教师的深情叙述,无不撞击着学生的心灵,我想,此时,诺贝尔那高大的形象已经矗立在孩子们心中。
★ 教学设计教案
★ 校徽设计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