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时珍》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含2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Z绿茶”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北大附小 俞涛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事情,从而学习他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归并自然段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仿照书上的句子用“不但......还“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习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同学们,当你得病吃药治好了病的时候,你知道吗?许多药方是记载在《本草纲目》这本巨蓍上。这本书是谁写的?他用多长时间写成的?他是一个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李时珍》这篇课文。
二、自学(略)。
三、读议课文: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了行医的志愿?
小议理解;“世代行医”、“救死扶伤”.
自由读,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李时珍立下行医的志愿。)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李时珍怎样得到父亲的同意开始行医的?
讨论:(用读句了, 抓词语,谈体会的方法)
理解“ 鄙视 “、“疑难病症”、“对症良方”。
点拔:从李时珍能想出对症良方,你看出了什么?
(看出他治病的本领已经不小了。)
轻声读,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李时珍偷学本领,22岁开始行医。)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完善“一词你怎样理解?
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投影;
从“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 你看出了什么?
(看出李时珍处处为病人着想,医德高尚。)
议;这段讲了什么?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
4、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余人边听边画:
在采药中,李时珍遇到哪些困难?用“_____” 画出,他怎样做的?用“…”画出。
读句子,体会意思;
投影;(1)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
(意思是:他不怕环境艰险,不怕气候恶劣,勇于吃苦。)
(2)许多药物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意思是:他敢于实践,不顾个人安危,医德高尚。)
口头填空,并说说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李时珍走了( )里路,访问了( )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说明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为写书做了充分的准备。)
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这段的主要内容。
(为写书,李时珍亲自采药,访问百姓。)
5、自学第5自然段,填空:(投影)
他整整花了( )年, 终于编写出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这部书有( )字,记载了( )种药物,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议: 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完善。)
齐读,说说主要内容;
(李时珍终写出了《本草纲目》。)
四、指名分段;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你敬佩他什么?
(这本书一百多万字,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流传世界。)
五、指导分段;
1、回忆各自然段意,思考:哪几个自然内容跟编写《本草纲目》有关系?
(三、四、五自然段)
2、点拔;这几段讲的都是编书的事,分别讲了著书的原因、准备、结果,因此可以把他们归并在一起,成为一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归并自然段内容分段的方法。
3、讨论:全文可分为几段?理由是什么?
(第一段:(1); 第二段: (2); 第三段:(3――5)
4、小结;用归并自然段内容的方法给课文分段,要先读懂课文,概括出每个自然段
的意思,再把讲同一个意思的几个自然归并起来就可以了,如果一个自然讲的是
一个意思,可以单独分为一段。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李时珍
1、立志行医――― 一、立志行医
2、偷偷学医――― 二、偷学本领
3、决心编书
4、采药访问 三、编写药书
5、写《本草纲目》
课堂练习
1 、组词; 较 ( ) 珍( ) 编( ) 猎( ) 纲( )
效( ) 诊( ) 遍( ) 错( ) 刚( )
xing ( ) zai ( ) lei ( )
行 载 累
hang( ) zai ( ) lei ( )
2 仿写句子:例: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
(1)赵明不但喜欢打乒乓球,还( )。
(2)不但、、、、、、、不、、、、、、、
[《李时珍》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
谁能向大家介绍李时珍这个人物?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画出不懂的问题。2.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三、检查预习
1.出示幻灯片认读生字词。
谈自己对生词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①完善:完美。
②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③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④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⑤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2.指读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
板书:
立志学医
编写《本草纲目》
四、质疑、归纳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
(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解决,有些难题由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熟记生字词,思考讨论课上归纳后的问题。
[李时珍(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映日荷花 湖南株洲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 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通过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当时的情景进 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重点
1、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通过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当时的情景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思路:
谈话导入--初步感知--共同品赏--交流体会--总结拓展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我们今天这堂课要了解和学习的是谁呢?(板书)李时珍。
你们见过李时珍的像片吗?请看。(提示像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自己认真读一次课文
1、想想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课文共7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两大内容。想想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他“立志学医”?哪几自然段写他“编写《本草纲目》”?
三、再读课文,共同品赏。
1、读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这两部分内容,勾画出能体现李时珍“伟大”的句子。
2、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读自己感触深、被打动的句段。
讨论交流
( 1)、情感交流。
教师和学生各自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胆想象。
谈一谈阅读时自己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以及相关的联想。
四、总结全文,课外拓展。
《李时珍》教案
执 教: 湖南株洲
9月 作者邮箱: tangshenghong123@163.com.cn
[李时珍(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难点:
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谁能向大家介绍李时珍这个人物?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画出不懂的问题。
(2).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3 、检查预习
(1).出示幻灯片认读生字词。谈自己对生字词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①完善:完美。
②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③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④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⑤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2).指读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
板书:立志学医(2-3自然段)
编写药书(4-6自然段)
4、质疑、归纳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解决,有些难题由师生共同归纳。
5、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熟记生字词,思考讨论课上归纳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品味中朗读。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了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A 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B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3、学习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A、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B、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C、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D、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E、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2至3自然段。
4、学习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A 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B 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C 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D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5、学习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A、学习交流第5自然段。(重点、难点)
①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应回答出:①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③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B、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C、交流学习第6、7自然段。
①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②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6、总结
(1).课文7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指读全文。
7、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读懂单元“学习提示”,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完成有关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1)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什么?这种方法的一般步骤怎样?
(2)交流,在书上批注。
2.说全问的主要内容。
3.概括各自然段段意。
(1)默读课文,独立概括
(2)四人小组交流:段意和概括的方法。
(3)完成相关作业。
4.段意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独立操作:把邻近的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一段。
(2)思考:3、4、5自然段
(3)按板书把课文分成三段。
5、总结
(1)、梳理内容
师:这篇课文写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在行医过程中发现药物书有许多缺点,他怀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决心重编新药物书,作了认真准备,终于写成。反映了他为人民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认真,一心为人民的好思想、好品质。
师:请大家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出示小黑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因为《本草纲目》这部书_____所以说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师:请同学们在小小组进行说话练习,等会儿由一个小小组的四个人上台讲。
(2)教师向大家推荐课后阅读――《扩展阅读》。
[李时珍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珍贵”“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部分;练习给自然段分层次。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李时珍》,那么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听老师将课文读一遍。教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学习情况。
编 提醒学生注意读音。
拜、籍 提醒学生注意字形。
有关词语解释: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救死扶伤:救活快要死的人,扶助受伤的人。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针对病情。
记载:把材料写下来。
完善:完美。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指导分段。
1.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2.课文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李时珍跟父亲学医。
第三段(第4-7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才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4.齐读。
(二)讲读第二段。
1.男女生分读第2、3自然段。
2.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3.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4.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的古方?想象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5.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主要是被李时珍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才同意他学医。)
(三)讲读第三段。
1.四排学生分排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②这一自然段的第1句起什么作用?
③李时珍发现旧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全”、“不详”、“不对”。)
④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
⑤齐读第4自然段。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齐读第1-4自然段。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1.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④李时珍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⑤李时珍为什么要请教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⑥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2.学习第6、7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6、7自然段。
②为什么说他“终于”编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李时珍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他编写《本草纲目》这件事反映了哪些好品质?
3.指导学生学习段首概括的写作方法。
(四)作业。◆
[《李时珍》教学设计之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行医著书的事迹。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书后问题。
3、给第4自然段分层,说说层意和自然段的段意。
4、学习生字新词。
重难点: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层和概括层意为难点。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二、指导预习。
要求: 1、自由读课文,力求正确。 2、读后思考:(1)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2)课文写了李时珍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
2、说说每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3、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
四、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思考、讨论: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理解:明朝医学家药物学家)
2、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并思考:
(1)、“那时候”指什么时候?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为什么用“再”字?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让他再当医生?
(2)、“世代行医”、“救死扶伤”各是什么意思?
(3)、李时珍为什么会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3、学习第3自然段。
轻声读,边读边想:
(1)、“处处留心”、“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做? (2)、“对症”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古方解决疑难病症呢?
(3)、后来他父亲为什么又同意他学医了?父亲从“不愿”到“同意”说明了什么?
五、教学生字词:
诊 职 症 效 凑
六、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诊费 职业 有效 对症 疑难 病症 救死扶伤
2、辨析词语:“志愿”“自愿”
二、学习课文4-7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这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联系的?
(2)、引导学生分层,把联系紧密的句子合并在一起。
(3)、说说3层意思。
(4)、理解重点词句。
①“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这一句在这儿起什么作用?
②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③“完善”是什么意思?怎样的药物书才能算是完善的药物书?
④找出描写李时珍想法的句子,这些想法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导看图,说说图上内容。
(2)读读议议:为了重新编写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先划出有关句子,再同桌交流。)
(3)指导朗读。
①帮助学生定准1、2两句中的重音:轻读“在治病的时候”和重读“亲自”“采药”形成对比,暗示后者难度之大;重读“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突出困难之多;重读“走遍了”以及在读两个“不怕”后稍加停顿,突出李时珍不畏艰难的精神之可贵。
②后3句让学生边读边体味边定重音,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重读的词语:好几天、饿了、干粮、天黑了、山上、亲口品尝、上万里、千百个、书本上。 ③齐读这一节,进一步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3、学习第6至7自然段。
(1)、齐读。
(2)、提问:你们有谁见过《本草纲目》这本书?
(3)、出示《本草纲目》,让学生翻翻(厚薄),看看(图文),掂掂(分量)。
(4)、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部书怎样?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它的?(著名、伟大。)它著名在哪里?为什么说它伟大?
(5)、讨论后齐读第6、7两段。
(6)、介绍“出版说明”中的有关内容及第2部药物书《本草纲目拾遗》,告诉学生这本书是清代赵学敏编写,在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后100多年,记载了900多种药物。
(7)、再问:现在有人正准备编写一部更新更伟大的药物书,同学们知道是谁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意在将理想的种子播进幼小的心田。)
三、作业。 课文后思考题1、2。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1、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李时珍,为了解除病人痛苦,立志学医和编写著名药物书《本草纲目》的过程。
2、认识李时珍的思想品质。(救死扶伤,为人类医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3、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进行具体的示例教学。
三、复述课文。 (着重复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四、教学生字词:缺 载 况 编 酷 拜 访 判 纲 籍 译
五、辨析:
1、药物药材药方药性药效
2、药方良方古方
3、药物书中药书
六、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李时珍是_____朝伟大的______家和______家,他从小就立下了志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不但______还______。采药时,他不怕______不怕______。走了______路,拜访了_____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2)、李时珍花了______年时间,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书有______字,记载了______种药物,是中药书籍中一部_______。
附:板书 4 李时珍 决心 治病立志学医 向父亲学医 编写《本草纲目》 准备工作 采药 为穷人 志坚 贡献 结果 访问
[李时珍(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4李自珍
教学目标:
1.知道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感受李时珍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累”;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5个新词语。
3.能仿照课文的例句,用“不但……还……”和“……于是……”各写一句话。
4.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让学生尝试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明确这是篇写人的课文。(2分)
2、初读课文。(6分)
(1)自读课文,思考:
①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⒇
②这篇课文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情?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
(2)通读全文,圈划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标出自然段。
3、深入阅读课文。
(1)学习第1段。(8分)
①让学生自读思考:李自珍是怎样的一个人?
②讨论交流:
A、交流。
B、比较句子:
1、李时珍是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2、明朝的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明朝”点明时代,“伟大”突出了他在祖国医学和药物学上的杰出贡献。
③李时珍为什么立志行医?让学生先自读思考,再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再交流讨论。重点理解“救死扶伤”的意思。
④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李自珍立下了行医的志愿”练习说话。
⑤自读第一段,说说第一段的意思。
(2)学习第2段。(15分)
① 让学生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② 出示句子:
1、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
2、从此以后,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读一读,思考:从“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到“同意他学医”,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转变?
(理解“鄙视”的意思;联系上文“世代行医”,理解“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感情色彩。理解“疑难病症”的意思,辨析“药方”、“古方”和“对症良方”。注意“偷偷”、“暗自”、“轻声”在文中的作用。)
③填空练习:父亲见李时珍不但有行医的( ),还有学医的( ),而且已经能帮助他医治那些( ),因此就同意他学医了。
④ 说说自然段的意思。
4、作业。(9分)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教后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法,让学生读懂课文的第1、2自然段,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能找出重点词句,并能说出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打下了基础。
第2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教学过程:
1. 复习第1、2自然段。(3分)
说说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 教学第3自然段。(10分)
(1) 指名读。
(2) 说说一共有几句?每句讲了什么?
(3) 第1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4) 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5) 讨论:李时珍编写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不全;不详;不对)
(6) 出示,比较下列两个句子: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说说什么叫“完善”?为什么前面要加上“比较”?
(7) 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旧的药物书很不完善,有可能给病人带来危险,所以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3. 教学第4自然段。(12分)
(1) 指名读。
(2) 李时珍为了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主要做了哪三方面的准备工作?(治病时,注意积累经验;亲自到各地去采药;虚心向群众求教。)
(3) 这三方面的工作,作者着重写的是哪一方面?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作者着重描写的是“各自到各地去采药。”)
“亲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李时珍是怎样“亲自到各地去采药”的?
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
“亲自采药”和“亲自品尝”说明了什么?(李时珍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4) 学生齐读。
4. 教学第5自然段。(15分)
(1) 指名读。
(2) 《本草纲目》比较旧的药物书有哪些明显的优点?
(3) 《本草纲目》是怎样编写出来的?
(4) 从李时珍整整花了27年,呕心沥血编写,《本草纲目》,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5) 结合完成课后作业第4题。
(6) 齐读。
5. 作业:完成作业本练习。
教后感:努力让学生在自读、合作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抓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读懂3--5自然段。从而完成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进行分段的第2个步骤。
第3教时
一、教学目标:
读懂单元:“学习提示”,用自然段归法给课文分段;完成有关作业。
二、教学过程:
1、阅读单元“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
① 读懂“学习提示”共3句话。(8分)
第1句点明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学会给课文分段”。
第2句讲本单元要学习的“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只是很多分段方法中的一种。
第3句是具体介绍这种分段法的操作步骤。
② 运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15分)
A.首先,告诉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主要讲什么”对照课文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B.再“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让学生逐一阅读(回顾),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参考课后第3题作业)。
C.最后,看看哪几个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可以归并成一段。
D.讨论分段: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关键是让学生说出分的理由。(第3、4、5自然段都是讲李时珍要重新编写药物书的事,可以归并成为一段。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李时珍立志行医,第2自然段写了他从父学医。这两个自然段各自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因此分别独立成为1段。)
课文按“立志行医”、“从父学医”和“重编药书”可以分成3段。
2、齐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总结。(5分)
3、作业。(12分)
(1) 完成作业本上的有关题目。
(2) 收集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准备开一个故事会。
教后感:让学生通过自读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对课文进行分段。
板书:
4、李时珍
立下行医志愿(第1段)
开始给病人看病(第2段)
(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
到各地采药,访问。(第3段)
编写出《本草纲目》)
[李时珍(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6 李时珍
教学目标:
1毖Щ岜究蔚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诊费、职业、救死扶伤、病症、有效、情况、严寒酷暑、拜访、品尝、
判断、纲目、书籍、译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病人解除痛苦立志学医,不怕艰辛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及刻苦钻研、勤于
实践、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4.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思想教育:体会李时珍的坚定意志及刻苦钻研、勤于实践、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准备:查询有关资料、教学课件、有关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时珍。
教师谈话简介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
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考察访问,采集标本,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
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二)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体会出“严寒酷暑”在本课中的意思为李时珍无论在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都在赶路,都在爬山,
都在采药。
(三)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救死扶伤--救:帮助,使脱离困难或危险。扶:扶助。抢救快要死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在形容医务工作者全
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精神。
疑难病症--疑: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世代行医--行:实际地做。祖祖辈辈当医生为人治病。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诊费--诊:医生为断定病症而察看病人身体内部外部的情况。费:诊治疾病所收的钱。中医专指药费以外的诊断
病情所收的钱。
(四)作业。
1.书写生字及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导言:在我国医学史上涌现出很多有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们为了解除百姓的疾苦,历尽千辛万苦,创建了中国医学的宝库,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作出了贡献。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天我们要了解和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位。请学生齐读课题。
2.导入新课后,教师出示李时珍的画像后提问: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谁能用以下几个词语说一句话,来介绍一下李时珍。随后教师用卡片出示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医学家、伟大、本草纲目、药物学家、湖北、蕲春。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训练说话。
(1)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他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
(2)《本草纲目》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的,他是湖北蕲春人。
(3)李时珍出生在湖北蕲春,他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曾经编写过《本草纲目》。
让学生这样连词成句介绍人物,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李时珍的身份和贡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谈话导入:李时珍在怎样的情况下立下当医生的志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
(二)学习2、3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2、3自然段,用“--”标出“父亲”对李时珍学医不同态度的两个句子,再从这两个句子中找出两个表示意思相反的词,用“△”标出。即不愿意和同意。
2.学生标画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想一想,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通过默读思考,对这两句话进行比较,提出问题:李时珍的父亲先不愿意让他学医,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3.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解疑。组织学生讨论:父亲“不愿意”的原因是什么?“同意”又是为什么?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因为那时候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医生的生活比较清苦,父亲出于对儿子的爱,所以不愿意李时珍当医生。
因为李时珍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就立下行医的志愿。从此,他就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暗自记下不少药方。在父亲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时,他能说出对症的良方。他的坚定志向和好学精神感动了父亲,所以父亲才同意他学医。
以上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对课文内容由初步理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李时珍行医的目的是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丝毫没有考虑到他个人的利益,他的思想境界是崇高的。
4.谈话导入:李时珍不仅有远大的志向,还有实际行动,使得他22岁开始给病人治病。课文除了写李时珍立志学医,还写了什么?板书:编书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引导学生围绕编书质疑。
(1)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本草纲目》?
(2)李时珍是怎样编写《本草纲目》的?
(3)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结果如何?
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板书出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接着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质疑的问题展开教学。
2.引导学生答问解疑第一个问题:即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本草纲目》?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说明这个问题?
学生速读课文后,知道是课文中的第4自然段。
(2)让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将第4自然段分成三层,思考每层的意思是什么?
(3)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4)在学生初步了解层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概括第4自然段的意思。
电脑出示句子,针对课文第4自然段第三层写的是什么,让学生比较异同。
①让学生先读第1、第2两句,看看有什么不同?(第2句比第1句多了“完善”一词。)
②引导学生理解“完善”一词。(“完善”即完整又很好。)
③为什么要添上“完善”一词?(因为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所以要编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④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旧的药物书有三大缺点:不全面、不详细、有错误。)
⑤教师及时点拨,旧的药物书有这些缺点,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你能联系实际说说吗?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一书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⑥指名读幻灯中的第2句和第3句,想想第3句多了什么词?为什么用上这个词?
第3句多了“重新”一词。因为旧的药物书有毛病,所以要重新编写。
⑦教师可追问,从这里看出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病人高度负责的人。)
⑧指名分别读幻灯中的句子,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三句中,哪一句可说明第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选择了第3句。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个句子的异同,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领会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深刻性;还沟通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为理解自然段意思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学生体会出李时珍具有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1至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朗读全文。
(二)学习第5自然段。
引导学生答问解疑第二个问题:李时珍是怎样编写《本草纲目》的?
1.为了写这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学生速读第5自然段回答。李时珍从两方面作准备:一是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二是亲自到各地去采药。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李时珍是怎样到各地去采药的。
①电脑出示句子。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
②指名读句子,想一想,李时珍为了采药,做了什么?从中看出李时珍具有什么品质?
③集体讨论:
李时珍为了采药,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从中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
④让学生说一说句中哪些词语最能反映出这个品质?
“走遍”指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能去的,都去了。从这个词可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
“不怕山高路远”指山再高再险,李时珍也要上;路再远,再艰难,李时珍也要去。从这儿可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
“不怕严寒酷暑”指无论是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李时珍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从这儿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
教师在学生找出的重点词语下面做重点符号,为指导学生朗读服务。
⑤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读,才能突出李时珍具有不怕困难的品质呢?
在学生品词、品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重读“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走遍”,突出困难之多;读两个“不怕”稍加停顿,突出李时珍不畏艰难的精神之可贵。
采用范读、评读形式朗读句子,加深理解。
⑥小结学习方法。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学习上述句子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思考:是分几步读懂句子的。
电脑出示学法:1、读句子,思考李时珍为采药做了什么?从中看出他具有什么品质?
2、说一说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有感情的朗读。
⑦运用上述方法,学习第5自然段的第3、4、5句。
学生按上述方法自学3、4、5句,然后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从第3句可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
从第4句可看出李时珍虚心好学。通过挖掘“上万里路”、“千百个”及“拜访”等词的含义加深理解。
从第5句可看出李时珍具有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通过挖掘“亲口品尝”一词的含义来理解。
⑧师生合作读第5自然段,加深对李时珍崇高品质的认识。
过渡:李时珍花了整整27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后人是怎样评价它的呢?
(三)学习第7自然段。引导学生答问解疑第三个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结果如何?
1.学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想: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语体会:“一百多万字”、“一千八百多种”、“每一种”、“几国”、“世界流传”。
从上述词语可体会出《本草纲目》是一部全面、详细、正确、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不愧是一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2.齐读第7自然段,加深理解。
(四)总结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让学生做填空练习,达到总结全文,回归整体的目的。
【板书设计】
立志学医 救死扶伤
16 李时珍
编写药书 历尽艰难
课后小记:
【小资料】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蕲(q0)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我国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家世代行医,在父亲的影响下,李时珍自幼喜欢读医药书,并常跟随父亲到山中采药。
在封建社会里,行医被人看成是“下九流”的职业。父亲想改换门庭,不让他再当医生,竭力督促他读经书,念八股文,让他走科举做官的道路。李时珍只好硬着头皮读起八股文来,14岁那年考中了秀才。可是,他对读经书、学八股实在不感兴趣,却越来越热爱医学,常常背着父亲攻读医书,并处处留心向父亲学医,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因此直到22岁,连续三次参加考举人的会试,都名落孙山,还生了一场大病。父亲看到儿子志在医学,只好放弃了原来的打算。从此,李时珍悉心研究医学,走上了新的道路。
李时珍24岁正式随父行医,一面学医,一面研究医药书。他发现历代的医药书中,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决心重新整理补充,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为了写好这部书,他阅读了800多种医学著作,花了整整时间。35岁时,他开始编写新的药物书。他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猎人请教;他先后到过湖北武当山、江西庐山、江苏茅山以及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采集药物标本,品尝草药,辨别药性。经过27年的艰苦劳动,终于在他61岁时写成了一部药物书--《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共有52卷, 190万字,收药物 1892种,其中新增药物 374种。它总结了 16世纪以前我国人民丰富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药物学史上的一部巨著;17世纪传入日本和朝鲜,后又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李时珍 教案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时间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了解李时珍,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明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医药学家,你知道他是谁吗?
2、(投影出示李时珍的画像)简介李时珍及《本草纲目》。
3、(板书课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
3、指导读课文
4、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加以概括,列出提纲。
教师巡视指导
3、鼓励质疑。
教师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能引导学生自行解决的当堂解决。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兴趣,集中注意
听老师介绍,增加对李时珍的了解。
设问: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是什么样的古寺?他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
生听课文录音,画出生字词语,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不顾年纪大,为修好《本草》住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提的事迹。)
同桌互读课文,重在正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同桌互相交流如何记住生字,并练习描红,抄写。
(2)对文中不懂得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在小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投宿古寺--师徒对话--记载草药)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4)因赶路错过客店,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决定在一座古寺住一夜;
第二段(5--7)师徒二人啃干粮、住古寺,但为修好《本草》都不觉得苦;
第三段(8--13)入夜后,李时珍借着月光认真记载白天的寻访收获。
生对自己在读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质疑。
李时珍(1518--1593)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受家庭影响,自幼爱好医学,曾随父学医,医术精湛。在长期行医过程中,他发现以往的本草书有不少错误,而且有些用药经验不切实际,于是立下了重修本草的宏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本中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一万余里。他倾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
第五元第十课第二课时
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3、练习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反馈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3、(投影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蜘蛛网。”
4、过渡:夜幕降临了,师徒俩一边喝水、啃干粮,一边交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5、过渡:入夜,李时珍在用砖块垒成的简陋桌子上开始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看李时珍在记录草药时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投影出示:“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生嚼无涎……”这句话,引导合作探究。
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李时珍这样做仍然为的是“万民”,进而体会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6、小结: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甘心吃苦,勇于冒险品尝药物,严谨认真地修订本草。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三十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近二百万字的经典医药著作。
三、总结谈话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
四、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课文 1、默写本课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关键句子。读一读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如何体会到的。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古寺的荒凉与简陋。)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可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对比,如“破庙”和“家里”的对比,“万民得福”和个人吃苦的对比,体会李时珍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讨论:李时珍经验丰富,在察访过程中,为了辨明一些药物的药性,他常常冒着危险用亲口品尝的方法来鉴别。这样做有什么后果?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自主交流感受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案教学设计]
《李时珍》教案
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事。
课文开篇点明李时珍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接着讲李时珍立志学医,然后讲他编写《本草纲目》,最后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以及它产生的深远影响。
那么,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呢?首先,他行医的目的就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为“救死扶伤”,他立志行医,“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由于家里世代行医和父亲的影响,幼小的李时珍耳闻目睹了病人的疾苦和医生妙手回春的高尚,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其次,李时珍做医生后,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旧药物书的缺点,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药物书”。所谓“完善”,就是要克服旧的药物书不全、不细、有错的缺点,让书中药物尽可能记载得多一些,详一些,准一些,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历时27年,经过了充分准备,甚至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作为医生,李时珍深知吃错了药的严重后果,但为了让病人吃着更安心,让后人从他的书中借鉴正确的药方,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啊!由于他的努力,《本草纲目》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由此看出,李时珍这样伟大的人,创作了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把每个自然的内容都与“伟大”一词联系在一起去理解,就可以深入理解什么是“伟大”和李时珍“怎样伟大”了。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按照“读书内化”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法:“以自读为轴,以自问为经,以自悟为纬。”每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在读的训练中,突出了三点:一、读的目标具有层次性。从训练步骤看,“通读”要求“读通”,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精读”要求“读懂”,能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表达思想的一些方法,有感情朗读;“熟读”要求“读熟”,语速上能够熟读成诵,语调上能够抑扬顿挫,语感上能够体验品味。二、读的要求体现差异性。“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不同读者对文章的领会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在“通读”、“读出问题”阶段,让学生自己读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共性“问题”。其实质是尊重学生读的“异”。三、读的功能强化多维性。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
词语注释
救死扶伤:救治临危的病人,扶助受伤的人。[例句]救死扶伤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而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良方:针对病情开出来的好药方。
完善:完美,使更加完美。
药效:药物所起的作用。
拜访:访问。
严寒酷暑:极冷的冬天,极热的夏天,形容条件极为恶劣。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解除——废除志愿——志向鄙视——轻视
记载——记录流传——传播留心——留意
完善——完美积攒——积累著名——闻名
反义词:解除——保留鄙视——重视完善——残缺
句段赏析
1、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
析那时候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医生的生活也比较清苦,父亲不愿意李时珍再当医生,是出自对儿子的爱。
2、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析这句话交代了李时珍立志当医生的目的和原因。目的是“为穷人治病”,原因是“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他的立志也与家庭影响有关:由于他家世代行医和父亲医术高超,他亲眼目睹了解除病人痛苦的伟大,加之父亲为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的行为影响着他,所以,他立志“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时珍不为个人名利,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崇高思想。
3、不怕严寒酷暑。
析无论是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他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
4、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析为了准确判断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李时珍不仅虚心请教有经验的人,还通过亲口品尝来验证。不少药材有毒性,亲口品尝是有危险的。这种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感人至深。
背景知识
明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于1368年,亡于1644年。
李时珍(1518~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课后题解
3、(1)李时珍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自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这些都说明了他不怕苦和累。
(2)“整整”说明编写药物书所用的27年中没有间断,强调了李时珍编书所花时间非常长。“终于”说明了李时珍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写成的,强调了编写这本药物书的不容易。“著名”就是很有名。表明了《本草纲目》在全世界的地位及作用。去掉了这些词语,句子当然就表达不出这么丰富的含义了。
文章导读
李时珍,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课文讲的是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课文第一自然段简单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第二、三自然段讲李时珍立志学医:先讲他为什么立志学医,再讲怎样学医。第四、五、六自然段讲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先讲为什么要编写,再讲怎样做编写准备,最后讲怎样把书写成。最后一个自然段评价了《本草纲目》的价值: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文章结构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李时珍立志学医。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写作特点
本文情节衔接紧密,从李时珍立志学医,到萌发编书的想法,到他如何编写,环环紧扣,叙述自然。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语言积累
救死扶伤 疑难病症 积累经验 严寒酷暑
拜访 亲自 品尝 流传 山高路远 完善
1、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2、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师:(出示小黑板)请看半分钟后填写,注意记忆方法。
本草纲目 医学家 药物学家 药方 世代行医 古方
疑难病症 对症 良方 药材 药性 药效 完善 救死扶伤
师:请同学互相批改。(出示小黑板)
师:请填对8个以上的举手。请填对最多的报。
师:请最多的同学介绍经验。(怎么记忆的)
生:我是用的归类法。先记有“药”字的词:药方、药材、药性、药效;再记有“方”字的词。
生:我是记每个词的开头第一个字。
导读第四节
师: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3节的方法?
生:读课文思考这一小节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师: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习第四节,小小班讨论交流。
师:这一节共几句话?(5)
(出示小黑板)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走了上万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师:李时珍为写书作准备,做了三件事,只要两句话就行了,你们读一启遍。
(学生读时教师圈:积累经验;采药;拜访)
师:中间三句话不写可以吗?为什么要写这三句话?
生: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这样写具体。
生;这样写突出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工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这三句话一定要写。
师:课文具体地写了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动人事迹。赞扬了他的可贵精神,突出了人物形象。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读这三句话。
师;再请同学们插图,想想:这是李时珍在向谁请教?从何见得?
生:这是李时珍在向樵夫请教。我从图上画的樵夫背上的柴禾看出来。
师:讲得对,李时珍不耻下问,向各行各业的'人学习请教,为的是编写好《本草纲目》。
三、导读第五节
(指名读第五节)
师: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伟在的著作?
生:因为写这本书用了27年的时间。(板书:时间长)
生:因为这本书字数多,有一百多万字。(板书:字数多)
生:这本书内容丰富,记下了一千八九种药物。(板书:内容丰富)
生:这本书流传广,已译成几国文字。(板书:流传广)
四、总结
1、梳理内容
师:这篇课文写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在行医过程中发现药物书有许多缺点,他怀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决心重编新药物书,作了认真准备,终于写成。反映了他为人民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认真,一心为人民的好思想、好品质。
师:请大家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出示小黑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因为《本草纲目》这部书_____所以说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师:请同学们在小小组进行说话练习,等会儿由一个小小组的四个人上台讲。
五、扩展
师:李时珍刻苦钻研、潜心研究的事迹很多,就拿书上讲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就可知道这里有许多故事,同学们一定还想知道,教师向大家推荐课后阅读DD《扩展阅读》。
使用感想:这个教学片断很好的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位主题,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表现在
1、依据大纲,紧扣教材,突出自主训练。
2、读、说、想、看并举,培养了动口,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文道结合,教书育人,是语文课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得到统一。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思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分段训练。
教具准备:
鹏博士软件、自制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预习要求。
今天要学的课文《李时珍》讲的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的故事。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再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李时珍从小立下什么志愿?他立志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2、开始父亲同意李时珍学医吗?为什么?后来怎么才同意的?
3、读读第二、三自然段,体会体会。
4、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旧的药物书的这些缺点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5、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怎样的药物书才是完善的药物书?
6、为了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从哪些方面做了准备?
7、李时珍是怎样到各地采药的?把讲他到各地采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这几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讲李时珍采药情况的?(到了很多地方;钻进大山找药材;拜访了许多人;亲口品尝药材。)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采药?
8、李时珍花了多长时间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9、李时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读读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
2、这一段告诉我们《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
3、和旧的药物书对此,我们可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你为什么这样说?
三、联系全文想一想,李时珍能写成著名的《本草纲目》的原因有哪些?
先讨论后总结。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课。
为什么说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
板书设计:
6 李时珍
医学家 药物学家
行医 采药 写书
留心学习走万里路 整整27年
暗自记方 访千百人 一百多万字
尝许多药 世界流传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通过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当时的情景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重点
1、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通过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当时的情景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思路:
谈话导入――初步感知――共同品赏――交流体会――总结拓展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们今天这堂课要了解和学习的是谁呢?(板书)李时珍。你们见过李时珍的像片吗?请看。(提示像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自己认真读一次课文
1、想想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课文共7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两大内容。想想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他“立志学医”?哪几自然段写他“编写《本草纲目》”?
三、再读课文,共同品赏。
1、读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这两部分内容,勾画出能体现李时珍“伟大”的句子。
2、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读自己感触深、被打动的句段。
讨论交流
(1)、情感交流。
教师和学生各自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胆想象。
谈一谈阅读时自己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以及相关的联想。
四、总结全文,课外拓展。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事。
李时珍是我国有杰出贡献的古代科学家代表之一,他撰写的《本草纲目》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事迹和成就为世人所传颂。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充分体现了重实践、重调查研究的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为事业而忘我探索、不辞劳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课文开篇点明李时珍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接着讲李时珍立志学医,然后讲他编写《本草纲目》,最后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以及它产生的深远影响。关于立志学医,课文侧重叙述了李时珍学医的目的。关于撰写《本草纲目》,则是本文叙述的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发现旧药物书中的缺点上山采药、调查研究用27年写成《本草纲目》。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清楚明了、重点突出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要使学生感受到李时珍刻苦钻研、勤于实践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忘我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愿望和积极性;同时,继续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方法。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通过李时珍的事迹、言行来表现李时珍性格、品质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诊费、职业、救死扶伤、病症、有效、情况、严寒酷暑、拜访、品尝、判断、纲目、书籍、译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病人解除痛苦立志学医,不怕艰辛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及刻苦钻研、勤于实践、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4.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例析
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读懂自然段。为了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花了几年时间作了充分的准备。第五自然段就是讲他所做的准备,共有五句话。第一句总的讲李时珍从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和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两个方面作准备。后面四句话具体地讲他怎样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一是说他走遍了生产药材的名山。二是说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钻进大山深处寻找药材,采集药材。三是说他拜访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习请教。四是说他亲口尝药材这种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感人至深。正因为李时珍做了这样充分的准备,下了这样艰苦细致的功夫,才写成了《本草纲目》这部流传全世界的伟大著作。
四、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下载有关图片,也可以借助已出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课前布置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朗读、浏览)读几遍课文,圈点出自己感兴趣的好词好句。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条件的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找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鼓励同学互相交流,扩大视野。
2.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和疑难问题,组织质疑。教师归纳学生的质疑,选取重点问题,作为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的题目,进一步展开学习。
理解课文时可以先带着为什么说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这个问题阅读全文。经过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各组汇报这几个步骤后,教师组织学生从立志学医为民,不畏艰辛编书两个方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最后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从李时珍的事迹中感悟出他的伟大。
在学习立志学医为民的内容时,要让学生了解他的父亲对他的影响,结合上下文理解世代行医救死扶伤留心疑难病症等词语,体会李时珍立志学医为民治病的好思想。李时珍重编《本草纲目》是本课的重点。这部分课文,要让学生按自然段来学习。
让学生反复默读课文,对照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的画面,想象李时珍在深山野岭采药和虚心向不同行业的人们请教的情景。然后由学生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不明白之处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他的目的达到了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李时珍为写这部书做了哪些准备?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来理解内容,回答问题。如抓住研究发现决心完善这几个词去理解李时珍重编药物书的原因以及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抓住不但还亲自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走了上万里路等词语、句子来体验他采药的艰辛;抓住拜访千百个来体会他为了积累经验虚心向群众请教的态度;
抓住亲口品尝来感受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抓住整整27年终于编写成著名来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耗时之长,费尽心血,成果来之不易。
3.注意学习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组织学生自己思考并合作交流。
例如立志学医这件事,其叙述顺序是: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他学医他立志学医留心学习并有成效父亲同意他学医。从父亲不愿让他学医到同意他学医,这是事情的开始和结果,作者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这是基本的叙述方法。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全课也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叙的。
4.李时珍上山采药这一段,是重点内容,体现了李时珍忘我的钻研精神和注重实践、注重调查研究的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可以结合思考・练习第三题的第(1)小题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进一步理解有关生字新词,引导学生围绕采药找出具体叙述的关键词语来体会,如严寒酷暑、走遍、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在山上过夜、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亲口品尝、判断等。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和插图,创造性地想象当时的具体情况,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
5.思考・练习第三题第(2)小题,意在让学生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以及正确用词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结合第五、六段的教学进行,先安排学生自读、自释、自悟;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互议、互解,让学生相互启发,解决问题;最后师生有语气地朗读句子。
6.本课的生字比较多,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读会字音和理解字义。如用拼音、部首和数笔画等查字法等。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谁能向大家介绍这个人物?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画出不懂的问题。
2.课文主要讲了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三、检查预习
1.出示幻灯片认读生字词。谈自己对生词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①完善:完美。
②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③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④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⑤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2.指读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
板书:立志学医(2-3自然段)
编写药书(4-6自然段)
四、质疑、归纳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解决,有些难题由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熟记生字词,思考讨论课上归纳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了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2至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五、学习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 ,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幻灯片: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习交流第5自然段。(重点、难点)
①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③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应回答出:①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③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习第6、7自然段。
①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②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7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指读全文。
教案点评:
学生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重难点问题全班交流;查阅有关的资料。教师谈话导入 ,介绍人物;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运用“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间的联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重难点内容。
探究活动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段?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好?
2.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从身上学到了什么?
3.先想想怎样读出这篇课文的感情,再试着写几句赞美的话或编首小诗。
4.学了后,你有什么想法?或想做些什么?请试着写下来。
一、复习检查
师:(出示小黑板)请看半分钟后填写,注意记忆方法。
本草纲目
医学家
药物学家
药方
世代行医
古方
疑难病症
对症
良方
药材
药性
药效
完善
救死扶伤
师:请同学互相批改。(出示小黑板)
师:请填对8个以上的举手。请填对最多的报。
师:请最多的同学介绍经验。(怎么记忆的)
生:我是用的归类法。先记有“药”字的词:药方、药材、药性、药效;再记有“方”字的词。
生:我是记每个词的开头第一个字。
二、导读第四节
师: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3节的方法?
生:读课文思考这一小节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师: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习第四节,小小班讨论交流。
师:这一节共几句话?(5)
(出示小黑板)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走了上万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师:李时珍为写书作准备,做了三件事,只要两句话就行了,你们读一启遍。
(学生读时教师圈:积累经验;采药;拜访)
师:中间三句话不写可以吗?为什么要写这三句话?
生: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这样写具体。
生;这样写突出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工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这三句话一定要写。
师:课文具体地写了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动人事迹。赞扬了他的可贵精神,突出了人物形象。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读这三句话。
师;再请同学们插图,想想:这是李时珍在向谁请教?从何见得?
生:这是李时珍在向樵夫请教。我从图上画的樵夫背上的柴禾看出来。
师:讲得对,李时珍不耻下问,向各行各业的人学习请教,为的是编写好《本草纲目》。
三、导读第五节
(指名读第五节)
师: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伟在的著作?
生:因为写这本书用了27年的时间。(板书:时间长)
生:因为这本书字数多,有一百多万字。(板书:字数多)
生:这本书内容丰富,记下了一千八九种药物。(板书:内容丰富)
生:这本书流传广,已译成几国文字。(板书:流传广)
四、总结
1、梳理内容
师:这篇课文写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在行医过程中发现药物书有许多缺点,他怀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决心重编新药物书,作了认真准备,终于写成。反映了他为人民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认真,一心为人民的好思想、好品质。
师:请大家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出示小黑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因为《本草纲目》这部书_____所以说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师:请同学们在小小组进行说话练习,等会儿由一个小小组的四个人上台讲。
五、扩展
师:李时珍刻苦钻研、潜心研究的事迹很多,就拿书上讲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就可知道这里有许多故事,同学们一定还想知道,教师向大家推荐课后阅读――《扩展阅读》。
使用感想:这个教学片断很好的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位主题,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表现在
1、依据大纲,紧扣教材,突出自主训练。
2、读、说、想、看并举,培养了动口,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文道结合,教书育人,是语文课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得到统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部分课文内容。
1、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呢?
2、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
3、从李时珍的想法和决心重新编书,说明了什么?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5、什么叫“经验”?怎样做叫“积累经验”?
6、李时珍怎样“亲自到各地去菜药”呢?
7、请你想象:“一个人严寒酷暑到处走,钻进深山老林去寻找,见人就拜访请教,亲口品尝药材”的情景,说说能体会到写什么
二、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部分内容。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
2、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呢?(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一种都有图,译成几国的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四、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画面。
2、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呢?他是怎样编写出这部伟大著作?
教后记:
学生知道了故事的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立志学医和编写著名药物书《本草纲目》的故事。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àocáizhíyèqíngkuàngbàifǎng
()()()
pǐnchángpànduànbiānxiějīngyàn
()()()()
组词
扶症()诊()
肤()证()珍()
效()缺()译()
郊()缸()泽()
教学重点:
1.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学习他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2.体会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1了解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2结合课文明白“完善”的意思。
3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
二、导入
1.(课件)自读全文,思考:你对李时珍有了哪些了解?
2.哪个内容是最主要的?(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3.哪几段写了这一过程?(3—5)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原因—过程—结果)
2.原因是什么?自读第3自然段,概括说说旧书有几个缺点?
3.为什么说“比较完善”,不说“十分完善”“比较”是相对谁说的?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完善”的理解?(更全、更细、更准)
5.默读课文4、5自然段,李时珍是怎么做的?你从哪些词语、句子****别受感动,画下来。
四、总结
1.这xx年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是坚持不懈的过程。
2.把你心中的感动用以下句式说说:
3.作者怎样评价他?
(一)简介李时珍。
教师谈话简介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考察访问,采集标本,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二)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体会出“严寒酷暑”在本课中的意思为李时珍无论在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
(三)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救死扶伤——救:帮助,使脱离困难或危险。扶:扶助。抢救快要死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在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精神。
疑难病症——疑: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世代行医——行:实际地做。祖祖辈辈当医生为人治病。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诊费——诊:医生为断定病症而察看病人身体内部外部的情况。费:诊治疾病所收的钱。中医专指药费以外的诊断病情所收的钱。
(四)作业。
1.书写生字及词语。
2.熟读课文。
《李时珍》教案
《李时珍》教案 边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和刻苦钻研,编写了《本草纲目》;教育学生学习李时珍刻苦钻研、认真实践的精神,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积累”“流传”等词语造句。 3、指导学生学习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体会本课层次清楚,意思连贯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课文的第三大段写的是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指导学生按小节的内容体会事物发展的顺序,然后给课文分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的幻灯片若干张。 2、“李时珍上山采药”幻灯片一张。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1、分析课题,检查预习,处理生字词,学生质疑,使学生初步了解全文。 2、分析阅读第一、二段课文,使学生了解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并跟随父亲学医,这是他日后研究医药的良好条件。 二、教学过程 1、分析课题。 从《电影》李时珍引出课题。简单介绍李时珍的生平事迹。 2、检查预习情况,提出生字词进行教学。 本课生字词共有10个。通过字词幻灯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读音、字形、笔顺和字义掌握的情况。其中“诊”容易读成“zhēn”,与“珍”相混;“判”与“叛”,“译”与“泽”字形容易相混;“对症良药”、“药效”、“严寒酷暑”等词语与理解课文关系密切,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进一步讲解。 3、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注意听,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并且要求学生初步说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4、学生质疑。 5、分析阅读第一段课文。 指名读第一小节,使学生了解这一段介绍了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从小就立下了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提问: (1)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才能被称为是伟大的呢? (板书: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2)哪些条件使李时珍立下了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板书:立志行医) 小结: 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对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才能被称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科学地、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学的成就,对我国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世代行医”这一词语说明李时珍立志行医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救死扶伤”这一词语说明李时珍从小就懂得了做一个医生的意义。这两点是李时珍立志行医的条件。 6、分析阅读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小节,使学生了解李时珍处处留心向父亲学医,从二十二岁起就开始给人看病,为他日后深入研究医药打下了基础。 提问: 为什么父亲不愿李时珍再当医生,后来又同意他学医了?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 “鄙视”是看不起的意思。在旧中国,有钱有势的人看不起医生的行业,所以父亲不愿李时珍再当医生。可是父亲的反对并没有动摇李时珍学医的决心,他“处处留心”,“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主动地向父亲学习。在父亲遇到“疑难病症”时,他能说出“对症良药”。因此,父亲同意他学医了。这说明李时珍学医的决心大,非常用心,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连反对他学医的父亲也被他刻苦学医的精神感动了。 (板书:跟父亲学医)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1、分析阅读第三大段,使学生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2、按小节内容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总结全文,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能编写出《本草纲目》。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朗读第一、二段课文。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2、分析阅读第三大段。 (1)指名读第三小节,使学生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提问: ①这一小节的第一句起到了什么作用? (板书:研究药物) ②李时珍在行医的过程中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 (板书:发现:无缺错) ③怎样才算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完善:添补改) 小结: “一面……一面”表示并列的.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的是行医,下文该写研究药物了。有了这样的句子,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更密切了。 旧的药物书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李时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发现了它们的缺点,决心要编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完成这样一个工作是非常艰巨的。 (2)指名读第四小节,使学生体会李时珍采药时不怕困难、刻苦钻研、虚心学习的精神。 提问: ①这一小节第一句起什么作用? (板书:亲自采药) ②李时珍亲自采药表现了什么精神?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板书:不怕……不怕……不怕困难 饿了……天黑了……废寝忘食 品尝、判断……刻苦钻研、不怕牺牲 访问了……学到了……虚心学习(利用幻灯演示这一部分板书) 指导复述: 幻灯演示“李时珍上山采药”,一边观察图画,一边复述。 小结: 李时珍亲自采药,亲口品尝药材,表现了他不怕困难、刻苦钻研、不怕牺牲的精神。他虚心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这些活动为他编写《本草纲目》作了充分的准备。 (3)指名读第五小节,使学生了解李时珍用了二十七年编写成的《本草纲目》,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 提问: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 小结: 《本草纲目》比较完善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工作者、广大人民群众和李时珍一生行医采药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和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板书:编写《本草纲目》) 3、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1)利用板书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2)把内容相近的小节合并起来。 第一小节写李时珍立志行医。 第二小节写李时珍跟父亲学医。 第三、四、五小节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分段,概括段意。 4、总结全文。 (1)归纳主要思想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李时珍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立志学医,他经过反复实践、刻苦钻研,终于编写成《本草纲目》,说明他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2)指导学生懂得用关联词联系上下文的写作方法。 课文中用“一面……一面”、“不但……还”等关联词语把上下小节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得文章层次清楚,意思连贯。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积累”、“流传”等词语造句。 (3)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 附板书: 李时珍 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立志 学医 著书《本草纲目》 研究采药编写 幻灯片: 发现:无、缺、错不怕……不怕……不怕困难 完善:添、补、改饿了……天黑了……废寝忘食 品尝、判断…………刻苦钻研 不怕牺牲 访问了…学到了……虚心学习★ 教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