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积的近似值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共含1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劲哥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五年级数学的《积的近似值》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
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口算
0.21×0.4 3×0.6 2.5×4 0.17-0.08
0.2×0.3 1.2×0.05 0.43×20 0.5÷10
(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 2.859(保留两位小数)
3.4(保留整数) 7.996(保留两位小数)
二、导入 新课
教师谈话:王红的妈妈是单位的采购员,她为单位购买了如下商品,商店为她出具了一张发票.出示图片:发票,里面数据没填全,你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写完整吗?
(学生试做)
教师:填的对不对呢?学完今天的知识,看谁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一份标准的发票?
三、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5
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
1.请同学根据题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讨论:为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
3.教师介绍“四舍五入法”
4.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副标题#e#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关于求近似值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查看资料,看谁找的多,找的全.
五、巩固练习
(一)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二)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三)出示图片:发票,由学生完成.
(四)思考题: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它的近似值是2.4,这个小数可能是多少?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六、课后作业
(一)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9.5米,宽42.5米,计算出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得数保留整数.)
(二)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5.70,这个数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七、板书设计
――――“四舍五入法”
例5、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帮助营业员阿姨开发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的探究活动
1.班内开展一次“用自己零花钱,募捐希望工程”的活动,把每人捐款情况记录在黑板上(钱数用小数表示),请同学帮助算出总钱数(得数保留整数)
提示:如果有捐款数目相同的,可以用乘法表示并计算。
2.在家长的陪同下,带着计算器完成一次为家里买菜的任务(去自由市场),计算出所共费的总钱数。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值应用练习题
1、蒙古牛一般体重约320千克,草原红牛体重约是蒙古牛体重的'1.32倍,草原红牛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
2、甲乙两人共同生产一批零件,甲每小时生产28.5个,乙每小时生产35个,甲在中路途因为修理机器耽误了一小时,5小时后,这批零件全部生产完,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3.有16个教授,有人带1个研究生,有人带2个研究生,也有人带3个研究生,他们共带了27个研究生,其中带1个研究生的教授人数和带2个和3个研究生的教授总数一样多,问带2个研究生的教授有几人?
关于西师大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值》的教学反思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我觉得能把看似枯燥的计算课上得生动有趣,情境的作用尤为重要,在积的近似值的教学,我始终注重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1.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课教学从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然后质疑为什么狗的嗅觉最灵敏呢?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2.始终关注思考的主体是学生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我做到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在计算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先尝试自己解决,并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积应保留几位小数),讨论的焦点始终关注 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一道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另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教学时间中练习时间略显紧张,还有一些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呢?哪种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实际?值得进一步探索。
1.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课教学从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然后质疑为什么狗的嗅觉最灵敏呢?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2.始终关注思考的主体是学生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我做到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在计算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先尝试自己解决,并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积应保留几位小数),讨论的焦点始终关注 “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一道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另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教学时间中练习时间略显紧张,还有一些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呢?哪种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实际?值得进一步探索。
一、是从现实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做数学,教学中多次营造现实情景,用“‘分’后面小钱怎样处理”,“操场面积保留到哪位”等具体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思考体会近似值的产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突出“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在学生掌握近似值有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是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教学中提供了很多让学生表达,倾听,提出自己想法的情景后体会,如讨论“分”后面的“千”怎样处理,讨论操场面积用近似值还是用精确值表示,截取到哪一位,这些交流后讨论都深化了学生对近似值的理解,丰富了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是创造性使用器材,如把例子情景化,把练习二第三题进行改造后作拓展数学内容,这样创造性使用器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能体现生活中的数学价值,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学要求: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3.27×1.5=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1 0 .2 8 6 3 . 2 7 2 . 0 4
× 0. 3 2 × 1. 5 × 2 8
2 0 5 7 2 1 6 3 5 1 6 3 2
3 0 8 5 8 3 2 7 4 0 8
3. 2 9 1 5 2 4. 9 0 5 5 7 1 2
三、运用
1、P.13页2题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体验: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P.8页1
六:课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商的近似值》教案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求出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取商的近似值时,计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教学用具:投影片(或小黑板)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计算下面各题:1.54×0.2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0.38×6.72(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2.揭示课题:跟小数乘法一样,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除得的商也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值。(板书课题:商的近似值)
二、尝试
1.出示例6:一个玩具厂试制了35架玩具飞机,共花了156元。平均每架玩具飞机多少元?
2.生根据题意列式并计算。(指名板演)
3.引导学生思考:
(1)计算时你们发现什么?
(2)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所以只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
4.指导解答:这道题应该保留两位小数,但计算时要算出三位小数(如:4.457),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就是4.46,2...让学生写出答案。
156÷35≈4.46(元)
4.457
35)156
140
160
140
200
175
250
245
5
答:平均每架玩具飞机约4.46元。
5.比较求积或商近似数的异同点。
师问:求积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分清:求积的近似值要算出乘得的积以后再取近似值(如复习题);而求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
三、应用
1.做一做:按“四舍五入法”算出商的近似值,填入下表。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40÷14
26.37÷31
45.5÷38
(1)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并指3名学生将第l题保留一位小数、第2题保留两位小数、第3题保留三位小数的竖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2)介绍一种取商的近似值的简便方法。
以学生板书的3道竖式为例讲解: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要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说明求出的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数上加1。
2.练习六第3题:按照过程计算7.2÷2.1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步骤:开始写出2.1)7.2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想:商要计算到第()位小数按上步要求计算出商商的末一位是不是满5?
是去掉商的末一位
写出商的近似值
不是去掉上的末一位并在前一位加1
结束
生看清题目,按照框图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再说一说思考和计算的过程。
3.练习六第1题:计算下面各题。
4.8÷2.3(保留一位小数)1.55÷130(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时,可让学生讲自己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4.练习六第6题:有些应用题取近似值时,要想一项实际情况。下面两题的答案应取多少才合适?(保留整数)
⑴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可以做多少套?
50÷2.2=22.727272......(舍去小数部分)
⑵每个油桶最多装油4.5千克,要装60千克油,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油桶?
604.5=13.3333......(向整数部分进1)
四、体验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解决难点的?
五、作业:
练习六第2、4、5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值练习题
1.写出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5.456456……≈( )17.49898……≈( )
0.08383……≈( )1.89726……≈( )
16.353535……≈( )2.05656……≈( )
重难疑点,一网打尽。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9.4÷715.6÷0.274.15÷1.8
3.做一张方桌需要2.5平方米木板,9.9平方米木板最多可以做几张方桌?
4.小明家有一个房间,长4米,宽3.8米。用面积为0.25平方米的方砖铺地,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
源于教材、宽于教材、拓展探究显身手。
5.先算出(1)(2)(3)题的'商,找出规律后直接写出后面几题的商,并求出它们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1÷9=________≈________(2)2÷9=________≈________
(3)3÷9=________≈________(4)4÷9=________≈________
(5)5÷9=________≈________(6)6÷9=________≈________
(7)7÷9=________≈________(8)8÷9=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口算
0.21×0.4 3×0.6 2.5×4 0.17-0.08
0.2×0.3 1.2×0.05 0.43×20 0.5÷10
(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 2.859(保留两位小数)
3.4(保留整数) 7.996(保留两位小数)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王红的妈妈是单位的采购员,她为单位购买了如下商品,商店为她出具了一张发票.出示图片:发票,里面数据没填全,你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写完整吗?
(学生试做)
教师:填的对不对呢?学完今天的知识,看谁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一份标准的发票?
三、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5
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
1.请同学根据题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讨论:为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
3.教师介绍“四舍五入法”
4.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关于求近似值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查看资料,看谁找的多,找的全.
五、巩固练习
(一)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二)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三)出示图片:发票,由学生完成.
(四)思考题: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它的近似值是2.4,这个小数可能是多少?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六、课后作业
(一)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9.5米,宽42.5米,计算出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得数保留整数.)
(二)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5.70,这个数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七、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值
----“四舍五入法”
例5、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帮助营业员阿姨开发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积的近似值的探究活动
1.班内开展一次“用自己零花钱,募捐希望工程”的活动,把每人捐款情况记录在黑板上(钱数用小数表示),请同学帮助算出总钱数(得数保留整数)
提示:如果有捐款数目相同的,可以用乘法表示并计算。
2.在家长的陪同下,带着计算器完成一次为家里买菜的任务(去自由市场),计算出所共费的总钱数。
操场面积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活动准备
计算器,米尺,记录单
活动过程
1.测量一下自己一步的长度大约是几米(一般走路时的步长),并记录这个数值.
2.先步测操场的长,用正常步长走路;记下有多少步,算出操场的长.
3.用同样的方法算出操场的宽.
4.计算整个操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七页的例五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求积的近似值的必要性,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与题目要求正确地求积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
小黑板准备以下的表格: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整数
1.283
5.904
2.876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84 0.322 0.812.5
7.80.01 3.20.2 0.080.08
9.30.01 8.42+5.8 4.8-0.48
选其中几题讲一讲算式的意义。
2、出示小黑板。
说明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位小数的近似值。指名让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的。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师: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2、教授新课。
出示例5。指名读题,说计算方法,列式。
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单价数量=总价)
指名学生板演:
0.9249.2=45.264(元)
问:1)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分)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哪个数位?(百分位)
3)现在我们算出的积有几位小数?(三位小数)
教师说明:“在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然后问: 4)要精确到分该怎么办?(保留两位小数)
5)那么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多少?(45.26元)
教师板书:
0.9249.245.26(元)
答:应付菜款45.26元。
3、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或题目要求取近似值,取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
例如: 3.9523.95(保留两小数或精确到百分位)
3.9524.0(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
3.9524(保留整数或精确到个位)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七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提示:求付款的题目没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时,都要以元为单元保留两位小数。
对于第2 题,由于这道题只有两位小数,不必再求近似数。在以后做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或实际情况来判断。
2.练习二的第1-4题。
第1、2题的第一小题。
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发票中文字。告诉学生发票中的“金额”就是总价。并向学生说明填写的方法。填完后,集体订正时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填写的。
浙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值》练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理解除不尽的保留小数。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P-45第一题。
B、强化练习: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6.14÷3.566÷1114.13÷0.19
提问:a、保留三位小数除数要除到小数部分第几位?
b、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c、校对,说一说错的理由。
2、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保留一位小数)
101.7÷0.098.12÷1422.6÷0.33
提问:a、除不尽怎么办,除尽怎么样?
b、先计算,你发现哪道题除不尽。
c、校对,说一说错的理由。
C、讲解应用题:P-48第四题
1、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小数部分的第几位?
2、横式和答语要注意什么?
D、选择题:P-48第六题
1、先学生四人讨论。再完成作业。
2、你认为哪一道是准确的,为什么?
E、发展题:
一个两位小数除以0.6得到近似商是1.4,这个两位小数可能是哪些小数?
1、先让学生思考,合作讨论。
2、如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启发商大于或等于1.35且小于1.45,然而再求被除数是多少?
F、布置作业:P-48第三题的余下部分和第五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完全遵循课程大纲按课时要求编写教案,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力求做到重难点突出,精心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困难。教师尽可能的创造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学生突破自己,展示自己,同时应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
(2)掌握“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确的按题意求商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0.63÷7 0.24÷0.3 0.65÷0.13
72÷144 1.44÷0.6 5.6÷0.0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1.483 5.347 8.785 2.864
3.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二、探索新课
1.教学教科书P23页例7.
(1)出示例题7.(提问学生:一打是多少个羽毛球?)
(2)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列式 19.4÷12
(3)依据 单价=总价÷数量
(4)依据题意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值,保留时,一般只除到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四舍五入了。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81÷7 32÷42 246.4÷13
2.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教师让学生独立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2)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提问:今天我们学了那些内容?你有那些收获?(出示课题:商的近似值)
(2)求“商的近似值”与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将学生分成6组,每组4人,合作探究,互相交流,探讨真知。
然后让各小组汇报交流,达到生与生的交流,师与生的交流。
随后,教师进行总结。
相同点:都要用到“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并且都要看要保留的那一位的后一位.
不同点:求积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积的准确值再求近似数,求商的近似值不需求出商的准确值,只要求出要保留的下一位就可以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10、11、13题。
最新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五年级上册数学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将以知识为中心的的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成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与之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也需要重新确立新的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的是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思想。我力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的关注学习者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地形成,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关注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因此,我在制定这节课的目标时,除了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还包括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以此为依据,我在导入新课时,以实际情景导入情境的创设,根据学生原有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这使学生感到与他们原有知识经验的不协调,从而产生学习的认知需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解决问题,除不尽时要取近似值;同样,再教学时,再让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再一次发现问题,虽然得数能除尽,但根据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并不需要很多小数位数,这时也要取近似值。 求商的近似值与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环节时,我通过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整节课基本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了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思想。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细节方面不是把握得很好。
1、生活语言运用得不够贴切。
2、时间把握不够。本着以学生发展的理念,我设计了一系列联系学生实际的练习题,但是一节课下来,有几道练习题来不及讲完。究其原因,除了本节课的计算量比较大,导致时间不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应该学会调整课堂的结构,如有些题目只要学生学会判断商是否要取近似值,以及取几位小数,这样可能课堂的效率可能会更高。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之《小数乘法》之《积的近似值》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积的近似值(P.10的例6和“做一做”,练习二1―3 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4.95(保留两位小数)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1 0 .2 8 6 3 . 2 71 . 7 8 × 0. 3 2 × 1. 5 ×0 . 4 5 2 0 5 7 2 1 6 3 5 8 9 0 3 0 8 5 8 3 2 7 7 1 2 3. 2 9 1 5 2 4. 9 0 5 0. 8 0 10 三、运用 1、P.13页2题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体验: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P.8页1 六:课后反思: 1、这是一个生活问题。现实生活中,许多时候,并不一定要知道计算的准确值,只需要知道近似值就够了。也就是说,求积的近似值是生活、生产的需要。 2、引导学生表述题意很重要。应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图读题,并用自己的话讲述图意、题意。学生把题意表述得越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揭示得越透彻,就能帮助学生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内容:
课本9~10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这种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具准备:
课件、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找一种数,找什么数呢?是找因数。
板书课题:找因数。
教师:你知道什么是因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中拼法?
2、在下面的方格内画一画。
(自己试着独立画一画,看看你有几种画法,画完后与你的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汇报交流自己的画法
12=112 12=26 12=34
所以可以拼成三种长方形。
4、小结:1、2、3、4、6和12是12的全部因数。
活动二
试一试
1、采蘑菇的小姑娘,她采了6个蘑菇,这6个蘑菇可以怎么样摆放?找出6的因数。
2、小姑娘昨天采了21个,今天采了30个,你能找出21和30 的因数吗?
(自己试着找一找,并说一说自己所用的方法。)
3、你能试着找出21和30公共的因数吗?你是怎样找的?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小狗吃骨头,看看每只小狗该吃哪块骨头?
2、试着找一找32的所有因数。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归纳。
五、作业。
1、练一练第1、2、5题
2、优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