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的《积的近似值》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猫猫龙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的《积的近似值》教案(共含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猫猫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五年级数学的《积的近似值》教案

篇1: 五年级数学的《积的近似值》教案

五年级数学的《积的近似值》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

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口算

0.21×0.4 3×0.6 2.5×4 0.17-0.08

0.2×0.3 1.2×0.05 0.43×20 0.5÷10

(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 2.859(保留两位小数)

3.4(保留整数) 7.996(保留两位小数)

二、导入 新课

教师谈话:王红的妈妈是单位的采购员,她为单位购买了如下商品,商店为她出具了一张发票.出示图片:发票,里面数据没填全,你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写完整吗?

(学生试做)

教师:填的对不对呢?学完今天的知识,看谁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一份标准的发票?

三、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5

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

1.请同学根据题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讨论:为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

3.教师介绍“四舍五入法”

4.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副标题#e#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关于求近似值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查看资料,看谁找的多,找的全.

五、巩固练习

(一)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二)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三)出示图片:发票,由学生完成.

(四)思考题: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它的近似值是2.4,这个小数可能是多少?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六、课后作业

(一)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9.5米,宽42.5米,计算出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得数保留整数.)

(二)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5.70,这个数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七、板书设计

――――“四舍五入法”

例5、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帮助营业员阿姨开发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的探究活动

1.班内开展一次“用自己零花钱,募捐希望工程”的活动,把每人捐款情况记录在黑板上(钱数用小数表示),请同学帮助算出总钱数(得数保留整数)

提示:如果有捐款数目相同的,可以用乘法表示并计算。

2.在家长的陪同下,带着计算器完成一次为家里买菜的任务(去自由市场),计算出所共费的总钱数。

篇2: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值应用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值应用练习题

1、蒙古牛一般体重约320千克,草原红牛体重约是蒙古牛体重的'1.32倍,草原红牛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

2、甲乙两人共同生产一批零件,甲每小时生产28.5个,乙每小时生产35个,甲在中路途因为修理机器耽误了一小时,5小时后,这批零件全部生产完,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3.有16个教授,有人带1个研究生,有人带2个研究生,也有人带3个研究生,他们共带了27个研究生,其中带1个研究生的教授人数和带2个和3个研究生的教授总数一样多,问带2个研究生的教授有几人?

篇3:积的近似值

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

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的近似值,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以小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下面我们先复习一下以前学的旧知识。

(一)复习旧知(出示投影,并回答)

口答后,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取的近似值。

教学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复习利用“四舍五入”法将小数按要求取近似值,为后面教学新知识作准备。

(二)探索尝试

教师谈话:我们学校食堂要到菜场买菜,想请我们班同学当小采购员,你们愿意吗?我们看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将买菜的钱计算得非常清楚。

出示例5:

食堂到菜场买青菜49.2千克,每千克价钱是0.92元。应付菜款多少元?

先指名一名学生大声读题,然后全班学生再默读审题。审好题后,全班学生动笔,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学生可能出现如下两种可能:

(1)0.92×49.2=45.264(元)

(2)0.92×49.2≈45.26(元)

教师指名,让学生把不同做法板书。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当“小采购员”与独立尝试,计算菜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三)质疑总结

1.全班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种答案,讨论:哪一种答案是正确的?为什么?

讨论后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后回答。

(1)请学生将45.264元化成复名数。(45元2角6分4厘)

(2)钱币的最小单位是什么?我们能按计算出的精确值付款吗?为什么?(钱币的最小单位是分,精确值的最小单位比分小,是厘,4厘不够一分,所以没法按精确值付款。)

(3)我们要想付款应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用“四舍五入法”将精确值取近似值。)

(4)为什么取近似值要精确到百分位?(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十分位对应的是角,百分位对应的是分,在实际付款时只算到分,所以精确到百分位。)

2.教师小结。

今后遇到付款的问题时,如果小数部分位数较多,要自觉地进行四舍五入,一般精确到分。书写时注意,先求出积的精确值,再写出它的`近似值,近似值前要用“≈”符号。

教学意图:本环节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开阔思路,然后通过教师的提问整理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教师小结点出所学新知识的要点。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全体参与。

(四)反馈调节

1.计算下面各题。

(1)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出示投影,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引导学生看清题目要求,每题得数应保留几位小数。

订正:(1)0.8×0.9≈0.7

(2)1.7×0.45≈0.77

2.一种面粉每千克的售价是2.14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教师订正答案:

2.14×14=29.96(元)

提问:这道题的结果为什么不用取近似值?

教学意图:通过这两组题,反馈学生掌握取积的近似值的情况,并及时调节课堂教学。通过第二组题也使学生明确,是否将乘积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五)巩固发展

1.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1.2×1.4 (2)0.37×8.4 (3)3.14×3.9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精确到百分位。

(1)0.85×1.12 (2)0.86×5.4

(3)0.15×2.34

3.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9.5米,宽42.5米。计算出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将以上三题分别在投影上出示,全体学生动笔完成。

订正:

1.(1)1.7 (2)3.1 (3)12.2

2.(1)0.95 (2)4.64 (3)0.35

3.59.5×42.5≈2529(平方米)1

4.认识发票。

(1)认识大写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零 壹 贰 叁肆 伍 陆 柒 捌 玖 拾

让学生读两遍,再写一写。

(2)认识发票。

教师谈话:在我们买东西时经常要接触发票,你们都见过发票吗?知道发票都包括哪些内容吗?现在老师这儿有一张发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提问边引导学生观察:

发票中包含哪些基本内容?以第一横栏白粉笔那项为例,说说是什么意思?最后一项“金额”是什么意思?应怎样计算?发票最下面一项“总计金额人民币”是什么意思?怎样计算?

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空项填好,然后教师订正。

5.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个数?

3.509 3.578 3.574 3.583 3.585

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那么就省略了百分位后面的尾数,题目中的几个数分别保留两位小数后得到的结果是:3.51、3.58、3.57、3.58、3.59,所以与3.58对应的数可能就是准确值,即3.578和3.583。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在认识发票时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发票的格式、金额的计算方法,初步认识大写数字,以及金额总计的写法。

篇4: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

教学要求: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3.27×1.5=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1 0 .2 8 6 3 . 2 7 2 . 0 4

× 0. 3 2 × 1. 5 × 2 8

2 0 5 7 2 1 6 3 5 1 6 3 2

3 0 8 5 8 3 2 7 4 0 8

3. 2 9 1 5 2 4. 9 0 5 5 7 1 2

三、运用

1、P.13页2题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体验: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P.8页1

六:课后反思:

篇5:积的近似值练习

积的近似值

1.按要求取近似数。

3.46(保留一位小数) 1.958(精确到百分位)

2.968(保留整数) 2.4372(精确到0.001)

2.判断对错

(1)3.043保留一位小数是3.0( )

(2)近似值2.7和2.70的精确度不同。( )

(3)精确到十分位,要看小数点右边第一位。( )

3.计算下面各题,并把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4.5×0.86 6.4×1.243

4.应用题

(1)新风服装厂用一批布裁制套装。一共裁成120套,平均每套用布2.74米,这批布至少有多少米?(得数保留整米数)

(2)一块正长形菜地,边长42米,如果每平方米产青菜6.8千克,这块地产青菜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

(3)学校组织同学为“地球村”捐废旧报纸,四年级三个班共捐废旧报纸78.6千克,每千克废旧报纸回收价是0.24元,学校五年级为“地球村”捐款多少元?

5.提高题:

(1)哪些小数的百分位“四舍”后是3.6?

(2)哪些小数的百分位“五入”后是5.0?

参考答案

1、3.5;1.96;3;2.437

2、√;√;×

3、21.1;8.0

4、329米;11995千克;18.86元

篇6:《积的近似值》反思

《积的近似值》反思

本节课《积的近似值》是小学数学第二单元第五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并不陌生,但是,“积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我首先从与学生的谈话中抓住他们的心理,并通过课本中求猕猴桃含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四舍五入”。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始终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多注意让学生互相交流,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说说“为什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窗体底端

教学中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一道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另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教学时间中练习时间略显紧张,还有一些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呢?哪种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实际?值得进一步探索。

篇7:五年级数学《商的近似值》教案

五年级数学《商的近似值》教案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求出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取商的近似值时,计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教学用具:投影片(或小黑板)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计算下面各题:1.54×0.2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0.38×6.72(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2.揭示课题:跟小数乘法一样,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除得的商也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值。(板书课题:商的近似值)

二、尝试

1.出示例6:一个玩具厂试制了35架玩具飞机,共花了156元。平均每架玩具飞机多少元?

2.生根据题意列式并计算。(指名板演)

3.引导学生思考:

(1)计算时你们发现什么?

(2)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所以只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

4.指导解答:这道题应该保留两位小数,但计算时要算出三位小数(如:4.457),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就是4.46,2...让学生写出答案。

156÷35≈4.46(元)

4.457

35)156

140

160

140

200

175

250

245

5

答:平均每架玩具飞机约4.46元。

5.比较求积或商近似数的异同点。

师问:求积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分清:求积的近似值要算出乘得的积以后再取近似值(如复习题);而求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

三、应用

1.做一做:按“四舍五入法”算出商的近似值,填入下表。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40÷14

26.37÷31

45.5÷38

(1)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并指3名学生将第l题保留一位小数、第2题保留两位小数、第3题保留三位小数的竖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2)介绍一种取商的近似值的简便方法。

以学生板书的3道竖式为例讲解: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要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说明求出的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数上加1。

2.练习六第3题:按照过程计算7.2÷2.1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步骤:开始写出2.1)7.2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想:商要计算到第位小数按上步要求计算出商商的末一位是不是满5?

是去掉商的末一位

写出商的近似值

不是去掉上的末一位并在前一位加1

结束

生看清题目,按照框图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再说一说思考和计算的过程。

3.练习六第1题:计算下面各题。

4.8÷2.3(保留一位小数)1.55÷130(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时,可让学生讲自己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4.练习六第6题:有些应用题取近似值时,要想一项实际情况。下面两题的答案应取多少才合适?(保留整数)

⑴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可以做多少套?

50÷2.2=22.727272......(舍去小数部分)

⑵每个油桶最多装油4.5千克,要装60千克油,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油桶?

604.5=13.3333......(向整数部分进1)

四、体验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解决难点的?

五、作业:

练习六第2、4、5题

篇8:积的近似值2(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口算

0.21×0.4    3×0.6      2.5×4       0.17-0.08

0.2×0.3     1.2×0.05    0.43×20    0.5÷10

(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      2.859(保留两位小数)

3.4(保留整数)            7.996(保留两位小数)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王红的妈妈是单位的采购员,她为单位购买了如下商品,商店为她出具了一张发票.出示图片:发票,里面数据没填全,你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写完整吗?

(学生试做)

教师:填的对不对呢?学完今天的知识,看谁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一份标准的发票?

三、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5

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

1.请同学根据题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讨论:为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

3.教师介绍“四舍五入法”

4.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关于求近似值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查看资料,看谁找的多,找的全.

五、巩固练习

(一)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二)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三)出示图片:发票,由学生完成.

(四)思考题: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它的近似值是2.4,这个小数可能是多少?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六、课后作业

(一)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9.5米,宽42.5米,计算出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得数保留整数.)

(二)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5.70,这个数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七、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值

----“四舍五入法”

例5、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帮助营业员阿姨开发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积的近似值的探究活动

1.班内开展一次“用自己零花钱,募捐希望工程”的活动,把每人捐款情况记录在黑板上(钱数用小数表示),请同学帮助算出总钱数(得数保留整数)

提示:如果有捐款数目相同的,可以用乘法表示并计算。

2.在家长的陪同下,带着计算器完成一次为家里买菜的任务(去自由市场),计算出所共费的总钱数。

操场面积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活动准备

计算器,米尺,记录单

活动过程

1.测量一下自己一步的长度大约是几米(一般走路时的步长),并记录这个数值.

2.先步测操场的长,用正常步长走路;记下有多少步,算出操场的长.

3.用同样的方法算出操场的宽.

4.计算整个操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篇9:《积的近似值》第七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七页的例五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求积的近似值的必要性,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与题目要求正确地求积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

小黑板准备以下的表格: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整数

1.283

5.904

2.876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84 0.322 0.812.5

7.80.01 3.20.2 0.080.08

9.30.01 8.42+5.8 4.8-0.48

选其中几题讲一讲算式的意义。

2、出示小黑板。

说明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位小数的近似值。指名让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的。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师: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2、教授新课。

出示例5。指名读题,说计算方法,列式。

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单价数量=总价)

指名学生板演:

0.9249.2=45.264(元)

问:1)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分)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哪个数位?(百分位)

3)现在我们算出的积有几位小数?(三位小数)

教师说明:“在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然后问: 4)要精确到分该怎么办?(保留两位小数)

5)那么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多少?(45.26元)

教师板书:

0.9249.245.26(元)

答:应付菜款45.26元。

3、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或题目要求取近似值,取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

例如: 3.9523.95(保留两小数或精确到百分位)

3.9524.0(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

3.9524(保留整数或精确到个位)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七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提示:求付款的题目没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时,都要以元为单元保留两位小数。

对于第2 题,由于这道题只有两位小数,不必再求近似数。在以后做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或实际情况来判断。

2.练习二的第1-4题。

第1、2题的第一小题。

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发票中文字。告诉学生发票中的“金额”就是总价。并向学生说明填写的方法。填完后,集体订正时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填写的。

篇10:西师大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值》的教学反思

关于西师大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值》的教学反思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我觉得能把看似枯燥的计算课上得生动有趣,情境的作用尤为重要,在积的近似值的教学,我始终注重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1.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课教学从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然后质疑为什么狗的嗅觉最灵敏呢?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2.始终关注思考的主体是学生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我做到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在计算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先尝试自己解决,并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积应保留几位小数),讨论的焦点始终关注 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一道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另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教学时间中练习时间略显紧张,还有一些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呢?哪种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实际?值得进一步探索。

篇11: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要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篇12: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并不陌生,但是,“求积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我首先通过复习引出“四舍五入”法。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始终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多注意让学生互相交流,归纳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注意了习题的形式多样,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   不足之处是横式中的“≈”号个别学生不会写,还有答句中没有用“大约”等词。原因是我没有指导学生书写“≈”号答的时候只是例题点一下。

篇13: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通过对小数乘法中求积的近似值的实际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连贯性,由于该班学生的接受能力偏差,也就是数学基础太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只有从基础做起,有四舍五入法的概念入手,循序渐进的训练他们如何求近似数,通过反复指导,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但是还有好多学生难以接受,一换题就觉得茫然,我就耐心的辅导,让他们首先做到计算准确,尝到计算的乐趣,然后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大胆的去求出积的近似值。经过反复的练习,大部分学生有所提高。总之,要想让学生正确快速的求出积的近似值,必须让学生首先明确算理,然后通过对比训练和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篇14: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较复杂的小数乘法(P.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练习一第10—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P.5页10题。

0.9×67×0.081.87×00.24×21.4×0.3

0.12×61.6×54×0.25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2.4×=1.2×=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1.20.4的乘数是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2.4×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⑤专项练习

练习一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三、运用

1、做一做:3.2×2.5=0.82.6×1.08=2.708

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P.9页13题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8页8题

P.9页11、14题

六、板书

七、课后记

积的近似值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数学教案-积的近似值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优秀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约分》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的《积的近似值》教案(共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五年级数学的《积的近似值》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