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评研课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傻猪有傻福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评研课教案(共含3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傻猪有傻福”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评研课教案

篇1: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评研课教案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评研课教案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评研课教案   徐娜 教学目标: 1、通过乘法运算和因式分解的检测,使同学们了解自己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 2、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探索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知识根本: 检测自我学习能力及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  资料准备:   评研试卷  过程设计: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已经结束了对第十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学习,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创编了一套评研题并进行了自我检测,相信大家对这部分内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掌握。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成果吧! 二、  小组交流: 1、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本组同学所评试卷中的共性问题(包括做错的、做的好的)。  2、  交流出本组内好的做题方法。 三、  小组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共性问题(都做错的题或都做好的题) 2、重点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提醒同学们应该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大家值得学习的地方。 3、全班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归纳提升 同学归纳在这套评研题中,大家应该注意的地方。老师做适当引导点拨。 五、巩固提高 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在课上出一至两道共性问题,让学生巩固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六、谈收获及感受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活动不是很积极,而且学生在展示时,语言组织的不是很好,以至于只完成了整式乘法的的点评,因式分解的部分没有完成。在展示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掌握的不是很好,有混淆的现象,还需要通过练习来区分和巩固这两种公式。同时也有值得表扬的地方,相同一到题,好多同学能根据自己的方法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很棒,也是课前我所没有预设到的。也应该在课上多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篇2:初中数学《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并掌握“法则”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感受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协作精神、探究精神,增强学习信心.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2.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法则的应用.

预习导航:幂的运算中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合作交流,获得各种运算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各项到理性上来,提醒学生注意-a2与(-a)2的区别.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导入──探究提升”的方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情境导入】

“盘古开天壁地”的故事:公元前一百万年,没有天没有地,整个宇宙是混浊的一团,突然间窜出来一个巨人,他的名字叫盘古,他手握一把巨斧,用力一劈,把混沌的宇宙劈成两半,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从此宇宙有了天地之分,盘古完成了这样一个壮举,累死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毛发变成了森林和草原,骨头变成了高山和高原,肌肉变成了平原与谷地,血液变成了河流.

【教师提问】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太阳,那么,太阳离我们多远呢?你可以计算一下,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光的.速度为3×105千米/秒,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大约需要5×102秒,你能计算出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有多远呢?

【学生活动】开始动笔计算,大部分学生可以列出算式:

3×105×5×102=15×105×102=15×?(引入课题)

【教师提问】到底105×102=?同学们根据幂的意义自己推导一下,现在分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举手发言,上台演示.

计算过程:105×102=(10×10×10×10×10)×(10×10)

=10×10×10×10×10×10×10

=107

【教师活动】下面引例.

1.请同学们计算并探索规律.

(1)23×24=(2×2×2)×(2×2×2×2)=2( );

(2)53×54=_____________=5( );

(3)(-3)7×(-3)6=___________________=(-3)( );

(4)( )3×( )=___________=( )( );

(5)a3a4=________________a( ).

提出问题:①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计算结果,想一想,这些结果有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并在黑板上演算.

【教师拓展】计算aa=?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总结】aa= =am+n

这样就探究出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例】计算:

(1)103×104; (2)aa3; (3)aa3a5; (4)xx2+x2x

【思路点拨】(1)计算结果可以用幂的形式表示.如(1)103×104=103+4=107,但是如果计算较简单时也可以计算出得数.(2)注意a是a的一次方,提醒学生不要漏掉这个指数1,x3+x3得2x3,提醒学生应该用合并同类项.(3)上述例题的探究,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法则,运用法则,解题时不要简化计算过程,要让学生反复叙述法则.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例题,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活动】参与教师讲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第142页练习题.

【探研时空】

据不完全统计,每个人每年最少要用去106立方米的水,1立方米的水中约含有3.34×1019个水分子,那么,每个人每年要用去多少个水分子?

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同底数幂的乘法,使用范围是两个幂的底数相同,且是相乘关系,使用方法:乘积中,幂的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两点:一是必须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才能运用这个性质;

二是运用这个性质计算时一定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man=am+n(m、n是正整数).

2.应用时可以拓展,例如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仍成立,底数和指数,它既可以取一个或几个具体数,由可取单项式或多项式.

练习(1)(a-b)3(a-b)4

3.运用幂的乘法运算性质注意不能与整式的加减混淆.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148习题15.1第1(1),(2),2(1)题.

2.选用目标小练习.

六、板书设计

§15.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例】:计算(由学生板演) 三、练习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103×104; (2)aa3; ………..

即aman=am+n(m、n都是正整数) 3)aa3a5; (4)xx2+x2x

七、教学反思

篇3:七年级数学《用乘法公式因式分解》评课稿

七年级数学《用乘法公式因式分解》评课稿

王老师的《因式分解》这节课,他上的这节课每个环节层层递进,落实有效,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有独创性。教学设计张弛有度,实施过程中有水到渠成的衔接美。教师教态大方,亲和力强,对学生启发点拨到位,驾驭课堂的能力强,整节课,学生在愉悦、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印象最深的环节有:

1. 新课引入十分好,但没把握好进一步解读课题的机会。

2. 教师结构设计的很好,教学过程中相当自然。

3. 课堂小结很好,把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概括,但略显课堂时间较紧。

4. 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若教师再讲的少一点,教学效果可能较 佳。

5. 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很多进步,课上得相当不错。

6. 教师的'语言亲和力强,学生和教师配合默契,课堂气氛高涨,但略显教师讲课过多。

7. 陈老师能根据我班级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体现得更佳。

8.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让学生“感悟”的过程。

9. 教师教学语言规范,教态自然,对学生有亲和力,教室互相到位,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10.能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通过这次评课,让我在教材教法、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受益匪浅,并希望课堂上一些新理念、策略充实以后教学实践中。

七年级数学《用乘法公式因式分解》评课稿

口算乘法评课稿

认识乘法评课稿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测试卷(填空题)

因式分解教案

初二整式除法和因式分解测试题

整式教案

乘法运算律的评课稿

初二数学因式分解教案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评研课教案(整理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评研课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