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教案设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我是不爱吃辣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麋鹿教案设计(共含17篇),供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我是不爱吃辣”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麋鹿教案设计

篇1:麋鹿教案设计

麋鹿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者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能以不同身份介绍心中的麋鹿。

4、写法迁移,弄清作者怎样抓住显著特点介绍麋鹿的外形奇特,使学生对生动刻画一种小动物的写作方法更为清晰。

教学重点: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能以不同身份介绍心中的麋鹿。

教学难点:

写法迁移,弄清作者怎样抓住显著特点介绍麋鹿的外形奇特,使学生对生动刻画一种小动物的写作方法更为清晰。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麋鹿这篇课文,师生共写课题。

2、看了这课题,猜想课文会写些什么?

3、带着问题,快速进入课文,一起走进麋鹿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

遁入 雌鹿 跋涉 繁殖

杀戮 公爵 别墅 饲养

行动敏捷 乌邦寺 棕红色

颠沛流离 悄然无声 销声匿迹 惨遭厄运

(1)多种方式读词语

2、分小节朗读课文。(由于课文较长5—7小节可以采用学生默读的方式。)边读边交流: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麋鹿的吗?

(归纳,板书:生活环境、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2、3自然段,深入感受麋鹿的外形奇特。

1、(出示麋鹿的幻灯片)用自己的话说说麋鹿的外形特征。

2、那课文中又是怎么总体形容麋鹿的外形特征的呢?

出示: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指名说一说)

2、用心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它的外形奇特?圈一圈、划一划,体会体会。

3、预设:

(1)角型:

A、学生说出角型独一无二,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B、是的,这位同学的眼光真敏锐,一下子抓住了麋鹿角型“独一无二”的特点。“独一无二”是什么意思?(只有麋鹿才有,其它鹿是没有的。)

C、对呀,麋鹿站着的时候,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这就是麋鹿的奇特之处。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2)尾巴:

A、学生说出,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B、教师小结: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这么长的尾巴可以——引读。

(3)蹄子宽大:

A、学生说出,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B、教师引导体会蹄子宽大的作用——引读麋鹿蹄子宽大,行动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4)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两年脱换一次。

(5)毛色变化

3、小结写法:课文先是概括地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奇特,然后从角型、尾巴、蹄子、毛色具体进行了介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作文中,写一样物时,也可以学习这种先概括再具体的方法来写,这样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长得“四不像”的麋鹿受到人们的青睐,还成了姜子牙的坐骑。可鹿类不高兴了。有一天阿,鹿王就批评麋鹿了:麋鹿啊麋鹿,你怎么长了个四不像!除了角跟我们有点像,你看看自己哪还有些鹿样,长了个马面,牛蹄,驴尾,多难看!快做个整容手术,恢复鹿面。你觉得鹿王批评得对吗?麋鹿会怎么说?

(体会麋鹿的奇特外形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的。)

5、指导朗读

四、引读第4自然段,体会麋鹿自然繁殖力低。

1、与此同时,引读: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每胎仅产一仔。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叉,六岁时叉角才发育完全。

2、这段话写了什么呢?(生活习性)

3、指导朗读。

五、迁移练说。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课文的介绍,了解了麋鹿的奇特的外形特点和它奇特的生活习性,但还有很多人不了解麋鹿,假如你就是一只麋鹿,你会怎样来介绍自己恩?假如你是姜子牙,你骑着麋鹿上天庭,你又如何向天上的神仙们介绍你的坐骑?如果你是饲养麋鹿的饲养员,你又会怎样向来参观的客人介绍你的麋鹿?请大家自由选择一种角色,小组交流介绍。注意在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

2、同桌练习。

3、指名介绍。

4、评价

5、小结

六、布置作业

篇2:麋鹿的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惜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全文共7个自然段,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极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3:麋鹿的教案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

2.相关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板书17麋鹿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2.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3.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麋鹿。

4.交流。(1)生字词的音形。(2)交流读书情况,纠音。(3)回答上面的问题。

5.可根据问题分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读这一小节,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2.结合看图,了解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场所。

四.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 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 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

篇4:小学语文《麋鹿》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麋鹿》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24个生字,绿线内的1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漂泊”、“销声匿迹”两个词造句。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注意文章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懂得去保护野生动物。

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课文中提到“八国联定入侵,麋鹿惨遭厄运”对学生讲,事件的时间比较久远,可以充分地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来理解“八国联军”入侵不仅对中国人民来说是种灾难,对麋鹿来说,也是一种厄运。

2、课文中形象生动地引用历史知识,要让学生在读书中进一步体会 。

【教法学法】:借助图片,观察想象,品词析句,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制作好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藏羚羊)

2. 师:你们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动物――麋鹿。(播放.课件)

3. 读题。

二、初读课文。

1. 师:我们先来看一部《动物世界》专题片――麋鹿,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后用一、二句话简要说说影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 生自由说,师板书: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3. 理清层次。

师:哎,看来大家看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2-4)哪些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传奇经历?(5-7)(播放.课件)

三、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1. 自由读2-4,圈划你感兴趣的词句,想想感兴趣的理由。

2. 小组合作交流。

3. 集体交流。(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a.“麋鹿是鹿的一种……更增添了它的神秘。”(出示.课件)

指导朗读。(表现出奇特、神秘感)

师:你看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多奇特呀!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它的奇特吗?(指导朗读)

师:它还是神话小说中姜子牙的坐骑呢,多神秘呀!谁想来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b.“与其它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每年脱换一次。”

(抓住“重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等词体会麋鹿的“大”)

c.“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欣赏麋鹿奇特的角型)

师:真是独一无二的角型啊!谁来朗读?(指导朗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受到麋鹿的角型是独一无二的,多招人喜爱的动物呀!我们一起来读。

d.“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

师: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多奇特的动物呀!而且它的长尾巴可以用来驱赶蚊蝇呢!作用真大啊!

篇5:《麋鹿》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麋鹿》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传奇经历。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看图片增强学生对麋鹿的感性认识。

(2)凭借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通过读与议,感悟麋鹿外形、习性的“奇”。

(4)指导学生自读、合作学习,感悟麋鹿地传奇经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结合课文内容,学着解说员的样子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传奇色彩。

3.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体会我国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麋鹿的相关资料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了解到在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想去看看他们吗?

放幻灯片,师配乐朗诵第一段

二、通读课文,大体感知麋鹿外形、习性、经历的“奇”。

师:麋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翻开书97页,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读读课文2-7自然段,轻声、自由地读

生初步感受麋鹿外形、习性、经历的“奇”。

三、细读第二段,在谈话和品读中体会麋鹿外形、习性的“奇”。

让我们再来细细的读读课文,去体会。请大家默读2-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麋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待会儿请你说说自己的想法

1、读文后,生交流

a、“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四不像’。”生说想法、品读句子

师引读(麋鹿是鹿的一种——),它还成为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b、“麋鹿的角型是独一无二的……体形也叫小。”生读文、谈想法

出示图片,补充角型的资料。师生合作读文

c、“麋鹿的尾巴是……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师指导朗读生评价

d、“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才发育完全。”

指导朗读指名读师评

2、渗透说明方法地运用

师:作者就是这样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列出具体数据,再与其他鹿作比较来写的,使麋鹿的奇特形象和习性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3、小结:方案A我们把2-4自然段连起来读,再次感受麋鹿的奇!

方案B根据板书小结全文

四、自主、合作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

师过渡:麋鹿外型奇特,就连他的生活习性也与众不同,不仅如此,麋鹿的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1、麋鹿的经历究竟奇在哪?让我们自学课文5-7自然段,边读边划相关句子,也可以作简单批注。

生自学文,师巡视。适时指导自学方法:我发现有几个同学很会自学,他们边读边划语句,有感触的地方还作了批注。

2、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学成果拿到小组里去交流交流。看看麋鹿究竟奇在哪?生交流师巡视

3、谁来当讲解员给我们说说麋鹿的传奇经历。师评价

(中等:谢谢你精彩的讲解,条理清晰,声音响亮。

优秀:你的讲解真有感染力,你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讲解员。)

4、小结:麋鹿在中国出现又几乎在本土绝迹,然后在欧洲繁殖。1986年8月,麋鹿结束了它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于回家了。来,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第7自然段。

5、回扣前文,升华感情。你看,这群精灵出现了(出示图片、配乐)(师生齐读):晨雾如薄纱般漂浮在黄海滩涂上,一群麋鹿悄无声息的向水塘边走去。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

五、写话练习

这是一群多么自由自在的麋鹿啊!它们在黄海滩涂上幸福的生活着,对我们,对麋鹿来说,这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呀!同学们,在麋鹿历史博物馆里有着一本厚厚的留言簿,许多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在了解了麋鹿这种奇特的精灵以及他的传奇经历后,都不禁要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肺腑之言。你们想对麋鹿说些什么呢?拿起你们的笔,想说什么就写下来吧!

生伴着音乐写,师巡视、指导

六、总结全文。让我们和麋鹿共同在美丽的地球家园快乐的生活吧!

七、板书

17麋鹿

外形

习性 奇

经历

篇6:小学语文《麋鹿》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麋鹿》优秀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惜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全文共7个自然段,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极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

2.相关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板书17麋鹿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2.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3.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麋鹿。

4.交流。(1)生字词的音形。(2)交流读书情况,纠音。(3)回答上面的问题。

5.可根据问题分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读这一小节,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2.结合看图,了解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场所。

四.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 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 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篇7:麋鹿

你们可能没有听说过我,也可能在电视上看到过我,我的学名叫麋鹿,因为我的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尾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所以大家都叫我“四不像”。

我体形雄壮,性格温顺,喜欢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生活。别看我块头不小,我还善于游泳呢!

我可是中国特有的动物呦,也是世界珍稀动物,跟大熊猫可有一拼呦。在古代神话里,我还是周朝丞相姜子牙的坐骑。但是,几百年前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使我们大量流失海外,不得不生不由己地在异国他乡生活,而中国人要看我们还得漂洋过海,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多么重要。现在的我们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家的保护区内自由快乐地成长,多么幸福。

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三年级:丁张婕

篇8: 《麋鹿》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3、激发学生热爱的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2、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色彩。

教学模式

启发式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课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词

二、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

1、欣赏课本麋鹿插图

2、通过观察图片,大家任务麋鹿可爱吗?生活的地方美吗?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请快速浏览。

【讨论交流】

1、指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2、“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大丰自然保护区优良的环境,丰富的资源,适宜的气候,的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3、指导朗读,读出自由、静谧的境界。

4、为什么说麋鹿是“四不像”?

【明确】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又被称作“四不像”

三、了解麋鹿的时候习性

【过渡】麋鹿的外形这么奇特,它的生活习性和其它鹿会相同吗?

1、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麋鹿的生活习性与众不同在哪儿?它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2、班级交流

【明确】“草食性哺乳动物”、“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自然繁殖力很低”

3、学习写法

1)列数字:“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到250千克左右,……脱换一次”

20作比较:“麋鹿角的各枝尖……指向前方”

四、了解传奇经历

1、麋鹿有怎样的传奇经历?默读课文第五--七自然段,标记关键词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指名分段朗读

3、梳理传奇经历

1)有麋鹿----销声匿迹----120头----几乎绝迹----400多头----39头(数量)

2)3000多年前----汉朝----1865年----19----1967年----1986年(时间)

3)黄河长江中下游----北京南郊----英国----回到祖国(地点)

4、出示:“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新生活”

1)联系前文说说这个“新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

2)引读第一段

5、指导朗读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麋鹿这一动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它的传奇的经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意识到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能保护它,热爱大自然。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完成《基础训练》

3、写两条保护动物的标语

篇9: 《麋鹿》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凭借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体会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结合课文内容,学着解说员的样子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传奇色彩。

3、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体会我国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学生准备:

搜集麋鹿的相关资料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麋鹿》,来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了解到在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想去看看他们吗?

【明确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近麋鹿,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传奇的经历。

【效果预期】

师:相信大家只要勤动脑、善思考、乐表达,这堂课就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二、任务二:细读第二段,在谈话和品读中体会麋鹿外形、习性的“奇”。

【教学策略】请大家默读2——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麋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句子,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1、小组内学习,教师巡视。

2、指导小组交流:

(1)麋鹿的外形奇特在什么地方?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一同交流?

(小组进行交流,学生读出句子,找出关键的词语说明麋鹿外形的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它集中了四种动物的特点。

师引读(麋鹿是鹿的一种——),它还成为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2)出示图片,补充角型的资料。

(3)指导朗读。

3、过渡:麋鹿的外形这么奇特,对于麋鹿的生活习性又有多少了解呢?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一同交流?

(1)小组交流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其他小组补充交流学习收获。

(2)用一个词语概括它的生活习性,你觉得应该是什么?

(3)指导朗读。

4、渗透说明方法地运用

师:作者就是这样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列出具体数据,再与其他鹿作比较来写的,使麋鹿的奇特形象和习性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5、小结:我们把2—4自然段连起来读,再次感受麋鹿的奇!

三、任务二:研读5——7自然段,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

【教学策略】:请同学们小组内学习5—7自然段,边读边画关键词句,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一下。

师过渡:麋鹿外型奇特,就连他的生活习性也与众不同,不仅如此,麋鹿的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1、麋鹿的经历究竟奇在哪?让我们自学课文5—7自然段,边读边划相关句子,也可以在有感触的地方作简单批注。

2、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学成果拿到小组里去交流交流。看看麋鹿究竟奇在哪?

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

3、小组上台交流:给大家说说麋鹿的传奇经历。其他小组做补充。

4、小结:麋鹿在中国出现又几乎在本土绝迹,然后在欧洲繁殖。1986年8月,麋鹿结束了它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于回家了。来,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第7自然段。同学们,我们人类花那么多的精力和财力保护这些动物,有什么价值呢?(全班讨论交流)

四、争当“小小解说员”

1、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一名工作人员,这天,有许多外宾到保护区来参观,你将如何向他们介绍。

2、明确要求:

(1)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以恰当地利用课外收集的资源。

五、总结全文。让我们和麋鹿共同在美丽的地球家园快乐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17麋鹿

外形

习性奇

经历

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篇10:《麋鹿》读后感

创作一篇短篇小说杰作,就像切割和打磨一块宝石一样。而读一本短篇小说集,就像在观察这块宝石反射出来的不同颜色的光,每一种颜色都反映出生活的真实。

《菊花》里多愁善感的伊莉莎对任何事似乎都毫不关心,除了那片她引以为傲的菊花田。她无聊而单调的生活就是因菊花而多彩,与丈夫在一起格格不入的生活令她厌恶,而偶遇的一个脏兮兮的男人却使她快乐。“她竖起领子,不让他看到她在无力地哭泣,像个老太太一样。”伊莉莎是个女性,但她却始终没有做一名女性的权力。

作者约翰具有敏锐的社会观察力,简单的一篇《菊花》,却谴责了社会对当时赢的自我梦想的操控。这就是面镜子,二十世纪的弊端在二十一世纪依然“魅力不减”,所以,小说不是娱乐,它是教人反思。

保罗是个叛逆的男生,老师和学校的严厉批评对他毫无作用。他喜欢在胸前别一朵康乃馨,总是一副深沉的样子,骄傲的不可一世。然而面对家里那一切破旧而又肮脏的一切,他却又无可奈何的放下所有尊严。在保罗的世界里,大自然几乎总是披着丑陋的伪装,某种认为做作的成分对他来说似乎是美丽的必需品。于是保罗去了另一个城市,彻底地做了一次“有钱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狂欢过后,保罗却突然明白,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所有的斗争到头来都是一场失败的游戏。但,后悔似乎已来不及……保罗没有结局。

而这,就是当代年轻人反抗命运的结局,不是所有人都像盖茨一样拥有强健的大脑,也不是所有人都向马云一样有能力一夜暴富。我们都是普通人,命运都是既定的。做不到改变命运就让自己改变!这是保罗没做到的!

《麋鹿》是一本伟大的.小说集,我仅仅选了其中的《菊花》和《保罗事件》,这已足够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辨清社会的方向,健康成长!

篇11:11《麋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4、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

2、相关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

篇12:11《麋鹿》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2、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3、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麋鹿。

4、交流。(1)生字词的'音形。(2)交流读书情况,纠音。(3)回答上面的问题。

5、可根据问题分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读这一小节,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结合看图,了解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场所。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3、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的经历

二:学习课文的重点段。

1、自读二、三自然段,说说麋鹿的外形。

2、出示图,生介绍麋鹿的外形。

3、读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而知道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

5、汇报。

三:作业。

1、加偏旁组新字,组词。

参( )( )( )( )( )( )旁、列、肖。

2、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广阔”、“茁壮成长”。这五个词语中任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3、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活动。

11《麋鹿》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3:麋鹿作文

麋鹿作文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食物,栖息活动范围在今天的长江流域一带。黄河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奇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值得庆幸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麋鹿就被捕进皇家猎苑,在人工驯养状态下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一直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北京的南海子皇家猎苑内尚有二百多头。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清朝才濒临灭绝的境地。请大家好好珍惜麋鹿。

篇14:麋鹿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麋鹿》,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麋鹿的知识。

文章开头先写出了在我国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里出现的一幕,描写的活灵活现、引人注目,是个十分新颖的开头。然后,课文对麋鹿在中国存在的时间,如何消失,如何流失海外进行了具体描写:

麋鹿早在3000多年前就出现在了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它们在那里繁衍后代。后来,到了汉朝,麋鹿逐渐销声匿迹。直到有一天,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从此,一批一批的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终于,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最后一批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踏上了西去的轮船。

终于,在我国林业部的努力下,39头麋鹿回归了故乡,在大丰自然麋鹿保护区定居,结束了它们几乎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篇课文生动地再现了麋鹿的生存史,以及麋鹿家族的兴衰。它告诉了人们:爱护动物,珍惜身边的每一处事物。

篇15:麋鹿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一篇便是雷・拉德伯里本人写的一篇关于捕捉麋鹿的《麋鹿》了。这篇文章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作者和老练的猎手马修离开镇子,来到麋鹿密集的大峡谷捕猎的事情。猎手马修勇敢而又老练,既聪明又富有打猎经验。作者是新手,胆子很小,弱不禁风,总会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节外生枝,可见是马修的一个“包袱”。在暴风雪中,作者和马修又累又冷,但马修却沉着冷静,淡然地点燃了一棵松树。“哗―― 刺啦――”剧烈的火燃烧着树干,作者吓得笨拙地后退一步,但是松树很快就停止了燃烧,成为一团黑炭。就这样,作者和马修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终于回到了镇子上。读完这篇文章,我被这个故事感染了,我仿佛看到了马修正背着一个巨大的鹿角,挂着一个筐子,筐子里装满了许多条被精心割下的麋鹿肉,还手拿着钢刀,飞奔着追捕一只看上去望而生畏的巨大公麋鹿。还有作者因为恐惧和寒冷而一边紧跟着马修,一边瑟瑟发抖。

《麋鹿》主要聚焦于野生动物世界,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还描绘出一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图,在马修引导作者走出森林的过程中,让作者了解到野生动物世界以及自己的品质。马修的勇敢和作者的笨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对大自然进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描绘,真是令人佩服。()

阅读这部文集,就像欣赏一块切割好的、有许多面的宝石:取决于你怎么拿着它,从哪个角度看它,这样你会看到许多表面都可以反应出它关于生活的真实。

篇16:《麋鹿》教学参考

《麋鹿》教学参考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我国的珍稀动物麋鹿的特点和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

课文先介绍黄海滩涂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作者开始描写在天色微明时,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麋鹿出没的情景,目的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引出下文。黄海滩涂之所以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是因为这片土地广阔,“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因而黄海滩涂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课文接着介绍麋鹿的特点。

麋鹿外形很奇特,表现在“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从“四不像”的俗称以及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故事,可以看出它的神秘色彩。雄麋鹿和雌麋鹿的外形有所不同,雄麋鹿体形较大,有角;雌麋鹿没有角,体形较小。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麋鹿的“蹄子宽大”。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课文在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时,穿插介绍了它的生活习性。它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喜欢在沼泽环境中生活。

麋鹿的繁殖力很低,既是它的特点,也表现了它的珍贵。

课文最后介绍了麋鹿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作者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的,条理清楚。

1、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后来逐渐减少,再后来竟销声匿迹;

2、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一百二十只麋鹿;数十头麋鹿被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

3、19,“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一群麋鹿惨遭厄运,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4、流落到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动物园里饲养的十八只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5、1967年那里的麋鹿已增加到四百多只,并向各国输出;

6、1986年8月,三十九只选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

7、如今,这群珍稀动物正在祖国的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从课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麋鹿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三千多年来,经历过濒临灭绝的危险。特别是在近代,被盗、被杀、被抢,在海外过着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活,如今又回到了故乡中国。可见,麋鹿的经历的'确“传奇”。

麋鹿奇特的外形,以及它被盗、被杀、被抢,濒临灭绝危险的经历,让我们体会到麋鹿非常珍贵,因此,要加强对它的保护。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麋鹿是我国的一种珍稀动物,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3、会认“榜、棕、孕、匿、柏、沛、衍”7个生字,会写“涂、蹦、榜、敏、捷、惨、输、基、涯”9个字,掌握“滩涂、敏捷、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生涯”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麋鹿的特点和它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麋鹿的有关知识。

(二)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7个生字,可让学生自读课文后,在文中圈画出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认记字形。也可以通过扩词的方法增加生字的复现,从而熟记这些字。

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要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如“捷、输、涯”等几个字笔画较多,比较难写,教学时要注意笔顺和笔画的指导。“涂”可以和“除、徐”进行比较,“榜”和“傍”进行比较,“输”和“偷、喻”进行比较。

(三)朗读感悟、理解

1毕热醚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或说说读完课文后知道了有关麋鹿的哪些知识。

2蔽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画出写麋鹿外形特点的句子,读一读。再观看关于麋鹿的图画,有条件的可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在朗读和观察中了解麋鹿外形的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至于麋鹿的生活习性及繁殖、生长规律学生有所了解即可。

3笨挝慕樯荀缏沟摹按奇经历”这一部分,作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得条理清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经历的“传奇”。可先让学生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再默读这部分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麋鹿的经历。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在学生体会到麋鹿的经历具有传奇色彩后,再让学生说说读了这部分课文后的感受。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麋鹿这种珍稀动物,几近灭绝的危险,如今又回到了故乡中国,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

(四)拓展学习活动

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珍稀动物给同学介绍介绍。

(五)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教学资料

1、词语解释

滩涂:海(河)近岸之处的滩地。

姜子牙:《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名尚。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辅佐周室。八十岁时在渭水边被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又助武王起兵伐纣,统帅许多道术之士,经过与纣军的激烈斗法,终于完成了兴周大业。最后又奉命发榜封神。

敏捷:(动作)迅速而灵敏。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本课指不见了麋鹿的踪影。

八国联军: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国家组成的侵华联军。

厄运:困苦的遭遇。

杀戮:大量杀害。

公爵:古代贵族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繁衍:生物繁殖。

2、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喜鹊》和《蜜蜂》。

篇17:《麋鹿》说课稿

一、说教材

《麋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该文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叙述了它们历经磨难终于回到祖国的坎坷命运,朴素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也渗透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称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要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感受该文中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

学生学习课文,除了了解课文内容,还要用自己的话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传奇色彩。因此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感受该文中的说明方法。

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体会我国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概括全文,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哪几方面的内容?(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二、学习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一)图文对照,明晰外形特点

如果我们的教室里出现一头“鹿”,怎么能辨别出它是否是麋鹿。

学生先仔细观察图片,再读读课文2-3小节的内容,将两者对比,找出依据,再下定论。

然后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预设:角型、尾巴、蹄子、毛色、所处的环境

作者在介绍麋鹿的外形时,紧紧抓住了它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让读者对它的特点了然于胸,这得益于作者介绍麋鹿时严谨、科学的语言,这是说明文语言的一大特色。

请一位讲解员,来给游客们介绍一下麋鹿的外形特点。

(二)提出问题,明确生活习性

针对学生介绍的麋鹿外形特点进行提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1)每头麋鹿的体重都能达到250千克左右吗?它们都有角吗?角什么时候能发育完全?

(2)麋鹿的哪些身体特征和湿地环境相适应?

穿插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三、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

(一)感受传奇经历

麋鹿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根据课文5-6小节内容,组内交流,关注概括的语言是否准确、精练,进行补充和修改。将麋鹿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做成了一张示意图,看着这张图,感受麋鹿数量变化之大。

(二)感受叙述方法

作者用5、6两个自然段记叙了麋鹿的经历。3000多年间发生的事,作者只用了248个字来记叙,还能让我们对麋鹿的经历了解得清清楚楚,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3)作者正是抓住这些麋鹿经历发生转折的重要时间点,来叙述麋鹿的发展变化,令它3000年的经历读起来既简练又明了,这种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

(三)感受言中之“情”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使用的语言除了科学严谨之外,还表达着他的观点和态度,这段文字处处含“情”。

“早在”一词,说明我国自古就有麋鹿,麋鹿最早是在中国发现的,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作者用了“盗”这个字眼,表达了不耻和憎恨。

类似这样的字眼文中还有很多,在5-7小节的叙述中,作者的语言可谓处处含“情”,仔细找找并试着体会吧!

说明文的语言不仅要严谨科学,还可以处处含情。(板书:有情)

四、学习“描述法”的开头方式

麋鹿终于回家了,个读最后一段

这个结尾与开头的这段文字遥相呼应

思考:既然开头已经很完整了,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这样的一幕?

学生发表看法,谈感受。

师小结:我们都知道,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科学严谨,但有时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说明文语言也会讲究生动形象。像这样的开头方法叫做“描述法”:在说明文的开头,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说明对象及其相关事物进行描述,使之更有趣味,令读者产生想读下去的心理。原来,说明文的语言不仅可以有“情”,还可以这样有趣味。(板书:有趣)

五、总结板书,整理收获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麋鹿》这样一篇说明文,一方面了解了关于麋鹿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还知道了写说明文,语言不但要严谨科学,同时也可以是有情的,有趣的。希望今天这堂课给大家的学习带来收获,也希望你今天的收获能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麋鹿说课稿

麋鹿教学设计

《麋鹿》 教学反思

麋鹿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麋鹿》说课稿

麋鹿找孩子作文800字

五年级语文麋鹿教学设计精选

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麋鹿》教学反思

《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麋鹿教案设计(精选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麋鹿教案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