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李清照的古诗词阅读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ksldf8nsl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蝶恋花李清照的古诗词阅读答案(共含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ksldf8nsl”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蝶恋花李清照的古诗词阅读答案

篇1:蝶恋花李清照的古诗词阅读答案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氺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途经昌乐县时寄语姐妹所作。

⑵昌乐馆:昌乐县驿馆,故址在今山东昌乐西北十里。

⑶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满:同漫。

⑷阳关:这里指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人乐,曰《阳关曲》,亦称《阳关》。苏轼论《阳关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四叠阳关》盖按苏轼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叠,故称四叠。究竟如何叠法,说法不一。宋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

⑸萧萧:一作潇潇。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宋周邦彦《绕佛阁》:楼观迥出,高映孤馆。

⑹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云: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宋孔平仲《大风发长芦诗》:纷然方寸乱,魂干久不集。

篇2:蝶恋花李清照的古诗词阅读答案

1.请结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4分)

2.请简要分析上片中,词人是怎样抒情的。(4分)

篇3:李清照蝶恋花阅读答案

李清照蝶恋花阅读答案

蝶恋花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探夫途中晚上宿昌乐县驿馆时怀念家乡姊妹而做的。【蝶恋花 李清照 阅读答案】蝶恋花 李清照 阅读答案。

8、请结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5分)

9、请简要分析上片中词人是怎样抒情的。(6分)

答案

8.乱,即心绪纷乱。(2分)“乱”字在这里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词人与家乡姊妹离别之际(1分),千言万语一起涌上心头,却又无从说起的复杂心情(2分),一片真情真态跃然纸上

9.词人抓住姊妹送别的典型细节“泪湿罗衣”,抒写真切的姊妹离别情。“人道山长水又断”一语双关,既描绘出令人黯然神伤的景色,有流露出对姊妹情意被离别无情隔断的痛苦。融情入景,“潇潇微雨”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姊妹间绵绵的深情。

8.解析:先审题,明确赏析方向;再审句子,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再看此字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最后形成答案。

9.解析:回答本题一定要立足全词,理解词人的情感;要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知识储备来理解;分析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词句,不能泛泛而谈,要指明此词主要的抒情方法。三点中任两点6分,一点三分,方法1分,分析2分。

下面再为大家提供一些作者的简介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篇4:《蝶恋花》李清照阅读答案

《蝶恋花》李清照阅读答案

蝶恋花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探夫途中晚上宿昌乐县驿馆时怀念家乡姊妹而做的。

8、请结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5分)

9、请简要分析上片中词人是怎样抒情的。(6分)

答案

8.乱,即心绪纷乱。(2分)“乱”字在这里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词人与家乡姊妹离别之际(1分),千言万语一起涌上心头,却又无从说起的复杂心情(2分),一片真情真态跃然纸上。

9.词人抓住姊妹送别的典型细节“泪湿罗衣”,抒写真切的姊妹离别情。“人道山长水又断”一语双关,既描绘出令人黯然神伤的景色,有流露出对姊妹情意被离别无情隔断的'痛苦。融情入景,“潇潇微雨”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姊妹间绵绵的深情。

8.解析:先审题,明确赏析方向;再审句子,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再看此字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最后形成答案。

9.解析:回答本题一定要立足全词,理解词人的情感;要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知识储备来理解;分析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词句,不能泛泛而谈,要指明此词主要的抒情方法。三点中任两点6分,一点三分,方法1分,分析2分

篇5:蝶恋花高中古诗词阅读答案

蝶恋花高中古诗词阅读答案

《蝶恋花》

【金】完颜璟

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

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忽听传宣颁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注:完颜璟,即金章宗,其统治前期,金国国势强盛,其在位期间,汉化程度较高。

(1)这是金章宗完颜璟所写的一首咏物词,根据词的内容你能猜出此词所咏为何物吗?(提示:此物为夏季常用之物)(2分)

(2)从炼字的角度,词的上阕“皱”“斗”用得都很不错,试选择其一进行赏析。(4分)

(3)词的下阕道出了词人怎样的心境?从“忽听传宣颁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中你能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5分)

(1)答折扇、折纸扇、折叠扇均可得分。(2分)

(2)“皱”是皱纹(波纹)的意思,(1分)一个“皱”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折扇展开犹如湘江上泛起的波纹,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折扇的情状。(2分)

“斗”即争斗,(1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折扇上所绘花草争奇斗艳的形态。(2分)

(3)作者于金殿珠帘中闲情偶坐,把扇清玩,清风入怀,道出了作者此时怡然自乐,逍遥闲适的心境。(3分)从“忽听传宣颁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不耽于享乐,勤于政事的皇帝形象。(2分)

篇6:蝶恋花李清照写的阅读答案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①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②,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 “上巳”,节日名,古指农历三月初三。

练习题

(1)请根据“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三句,简要概括“欢意少”的原因。(3分)

(2)请简要赏析“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子的艺术技巧。(3分)

(3)与《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相比,两首词在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3分)长夜漫漫,辗转难眠;故国已失,梦境成空;故园相识,思家难归。

(2)(3分)①运用拟人手法,写“花莫笑”,形象写出醉酒暂得欢愉的无奈;②运用比喻手法,写“人似春将老”,表达对韶华将逝的感叹;③对比衬托,以醉酒强笑衬托内心对春尽人老的痛苦;④化用,“醉里插花花莫笑”化用苏轼《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句。“可怜人似春将老”化用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

(3)(4分)①从语言风格上看,《如梦令》清新明快,简洁自然;《蝶恋花》苍凉沉郁,委婉曲折。②从思想感情上看,《如梦令》(通过回想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情景)表达了青春年少的欢快之情;《蝶恋花》(通过上巳节召集亲族宴饮醉酒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已老的感慨和对国破家亡的哀痛。

篇7:蝶恋花李清照写的阅读答案

1.请结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4分)

1.乱,即心绪纷乱。“乱”字真切传种地写出了离别之际千言万语一起涌上心头,却又无从说起的复杂心情,一噌片真情真态跃然纸上。

2.请简要分析上片中,词人是怎样抒情的。(4分)

参考答案:

1、词人抓住姐妹送别的典型细节“泪湿罗衣”,抒写真切的姐妹离别情。(答挥泪送别的场景描写也得分。)

2、融情入景,“潇潇微雨”的景物描写中,融人了姐妹间绵绵的.深情。

3、“人道山长水又断”,一语双关。既绘出令人黯然神伤的景色,又流露出对姐妹情意被离别无情隔断的痛苦。

李清照的相关纪念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自明朝以来,中国出现了四处“李清照纪念馆(堂)”和多处“藕神祠”。

山东章丘纪念馆

章丘清照园位于明水百脉泉畔, 占地总面积为1.8万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1270平方米,水面1500平方米,绿地1万平方米。于5月1日正式开放。

山东青州纪念馆

青州李清照纪念馆位于青州古城西门外洋溪湖畔。占地约630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内有甬道北去,道东建有顺河楼,西边为四松亭,均为清代建筑。甬道尽头为一四合院,系1993年所建,门上书有著名词人萧劳书写的匾额“李清照纪念馆”。

山东济南纪念堂

济南李清照纪念堂设在趵突泉公园内、柳絮泉北侧的一处庭院中,总面积约为360平方米。这一庭院北宋时为济南盛族张氏的庭院,到了金代改为灵泉庵,清末改为咸丰进士山东巡抚丁宝祯的祠堂。因清代初期诗人田雯一首《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人们误认李清照故居即在柳絮泉边,其后文人墨客皆牵合附会,遂有李清照故宅在济南之说。

浙江金华纪念堂

金华李清照纪念堂设在金华市南隅八咏路八咏楼上。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又名元畅楼,为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太守沈约修建,1994年,八咏楼文物保护管理所将八咏楼正厅改为李清照纪念堂。

因李清照曾在杭州西湖清波门一带居住过,有关部门在柳浪闻莺公园内,择地于水杉林的小溪边,建造了清照亭,于开放。济南历城区蟠龙山森林公园内,也设有清照亭,开放。

李清照曾被尊为藕花神,供奉于济南大明湖畔的藕神祠。自清代起,济南人民就将李清照封为藕神以祭祀。

另外在济南的泉城广场、河南开封的滨河路、北京的中华世纪坛三层环廊均有李清照的全身雕塑。

篇8:蝶恋花陆游的古诗词阅读答案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官而作。

篇9:蝶恋花陆游的古诗词阅读答案

在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上,他看到桐树叶子在早晨飘落,又听到吟蛩[蟋蟀]在夜间鸣叫。这些标志秋光的落叶和虫鸣,更加勾起了他旅途的心事。 “旅思”,旅途的愁绪。他遥望通向京城临安的道路,觉得它分外暗淡。这里作者用唐代都城长安(当时在金占领下)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黯[àn]”是暗淡的意思。这不仅是写实,也还有象征的意味。因为这时他在主和派排挤下被罢了官,从此远离朝廷,也就更难以实现他抗金报国的理想了。

这时涌上他心头的,不是对官职的眷恋,而是那一段最不寻常的战斗经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南郑,他曾经“横戈盘马”,亲临前线。回想起来,至今还是那么令人神往。“戈”古代一种长柄武器。“盘”是回旋的意思。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前线的大散关和渭水清流。在渭河上,他曾雪夜强渡;在大散关,他曾守关拒敌。在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现在,他多么想知道,那大散关和渭河,是不是仍然同他在前线时一样啊!看,他的所谓旅愁,不是哀叹岁月,也不是感伤劳苦,他是在系念着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这是一种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的旅愁。 《蝶恋花 桐叶晨飘》诗意图

当他在怀念前线的时候,罢官的现实还迫使他思考以下的问题:“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陆游的家乡山阴地接杭州湾,临江近海。“江海轻舟”,驶往江海的小船,这里用来代表驶往家乡的小船。“具”是具备。这三句意思说,今天已经有了回乡的.小船,意味着已经罢了官,可以回乡退隐了,然而,那对付金兵、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和计划,却没有人可以托付,使他难以放心啊。原来,陆游不仅是诗人、词人,他还熟知军事,在南郑前线任职时,曾经向川陕安抚使(边防军事机关的长官)王炎提出过恢复中原的进军策略,由于朝廷的苟且偷安,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能实现。所以,我们对他“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的心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想到这里,他的感情不由得从慨叹转为激愤。遭遇的相似,使他想起了西汉著名词赋家扬雄。扬雄曾经写《长杨赋》讽谏汉成帝游猎于长杨宫。他很有才华,但一直未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陆游回顾自己一片爱国赤诚而终于不为朝廷所用,他以难以遏止的气愤之词来结束作品:“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如果早就料到(信)我这一生始终不会被了解,任用(不遇),我当初又何必象扬雄写(草)《长杨赋》那样忠心耿耿地献计献策呢!

篇10:蝶恋花陆游的古诗词阅读答案

14、(1)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4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2)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2分)②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2分)(4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所表达的情感1分)

篇11:李清照《蝶恋花·离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清照《蝶恋花·离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①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①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1)第一句“暖雨晴风初破冻”有何作用?(3分)

(2)请赏析结句“夜阑犹剪灯花弄”的妙处。(4分)

(3)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4分)

《蝶恋花·离情》阅读答案

(1)(3分)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和暖温馨的氛围,为下文写“浓愁”作反衬。(每点1分)

(2)(4分)运用细节描写,(1分)通过“剪”“弄”两个动作以及“犹”字,(1分)写出主人公心烦意乱、夜深无眠的复杂情感,(1分)表现主人公的思之深、愁之浓。(1分)

(3)(4分)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1分)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2分)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1分)

《蝶恋花·离情》参考译文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蝶恋花·离情》赏析

此词开头三句描绘风和日暖的大好春光,渲染一种令人陶醉的.环境气氛。“酒意”两句笔锋陡转,感情产生波澜,由惜时赏春之愉悦转为伤春怀远之幽怨。下片意脉承前而来。刚试着穿上的春衣夹衫是金线缝制的。因无心绪只在屋中闷坐,斜倚着山形的绣枕,头上的首饰钗头凤都压偏了。独自满怀愁绪,连好梦都无法做成,夜深时还在剪弄着灯花,盼望有一个好的兆头。全词从白天写到夜晚,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向往幸福、刻骨铭心地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李清照的这首《蝶恋花》虽然很难确切系年,但在她的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既不像早年之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了青年夫妻间特有的别离相思之苦;也不似她晚年的《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借咏梅来抒发备尝战乱流离、伉俪生死睽隔的凄楚情怀。这首词中,抒情主人公,生活依然安定,情感亦较深沉,整篇以高雅的精神生活为基点,写她同丈夫赵明诚暂别后的孤寂落寞。上片前三句,既以明丽的色彩描绘早春持有的风物,也表现出对生活的信心、期望和热爱。她不写料峭春寒,而选择了“暖雨晴风”;“柳眼梅腮”,更以拟人之笔,细腻地描摹出她对万物复苏的审美情感。“柳眼”,是说杨柳初生的嫩叶象人刚刚张开的睡眼;“梅腮”则创造性地刻画出早梅花发时的生动意象。梅在落叶果树中是花发最早的一种,它的:花先叶开放,又往往两朵齐出,或呈淡红,或呈粉白,用少女的双腮比拟它,可谓一字传神。“已觉春心动”,既象是说大自然透出了春的信息。又似景物触动了缕缕春愁。“酒意诗情谁与共?”这近乎内心独白的一句,便把别后相思与失落之感直接道破了。但这句貌似直露,实则含蓄,其中高度凝炼地概括了赵李二人夫妻生活所独具的丰富内容;李清照和赵明诚都是诗人和学者。论创作天才,赵不及李;讲学者气质李逊于赵。李清照天才秀出,其作品“俯视巾帼”、“压倒须眉”;赵明诚治学精慎,每能“援碑刻以正史传”;夫妻各有所长,巧妙互补,达到了“意会心谋,目往神授”的入化境界。李清照在赵明诚死后,为他的学术著作《金石录》所写的《后序》中,就曾深情地追怀他们共同创造的、交织着文艺、学术、爱情的美好经历。结婚之初,赵明诚还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先出”,就往往“质衣取半千钱,步火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后来赵明诚出为郡守,更是“竭其俸入”,以贿金石、图籍,就连李清照也为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而以摩蕊彝鼎,校勘史传,指摘疵病,其析疑义为最大的乐趣。所以“酒意诗情谁与共冬决不是寻常士大夫的花前月下,浅醉低吟,而是指更深刻、更丰富、更高雅,甚至更崇高的精神生活。这种生活的暂时中断,怎能不令人感到难以忍受的精神失落?所以难怪独坐相思,泪融残粉,就连头上所戴的些许首饰,也觉得无比沉重而不胜负荷了。

下片选取了闺中生活的三个典型细节,分层次、多侧面地刻画了李清照的孤寂情怀。乍试夹衫,山枕独倚,夜弄灯花,把“酒意诗情谁与共”的内心独自;化成了生动的视觉形象。特别是最后两句,借用古人灯花报喜之说,其深夜剪弄,就不只为了消解浓愁,而更透出了对丈夫早归的热切期待。

篇12:蝶恋花李清照 答案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①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①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练习题】

(1)第一句“暖雨晴风初破冻”有何作用?(3分)

(2)请赏析结句“夜阑犹剪灯花弄”的妙处。(4分)

(3)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4分)

【参考答案】

(1)(3分)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和暖温馨的氛围,为下文写“浓愁”作反衬。(每点1分)

(2)(4分)运用细节描写,(1分)通过“剪”“弄”两个动作以及“犹”字,(1分)写出主人公心烦意乱、夜深无眠的复杂情感,(1分)表现主人公的思之深、愁之浓。(1分)

(3)(4分)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1分)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2分)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1分)

【赏析】

此词开头三句描绘风和日暖的大好春光,渲染一种令人陶醉的环境气氛。“酒意”两句笔锋陡转,感情产生波澜,由惜时赏春之愉悦转为伤春怀远之幽怨。下片意脉承前而来。刚试着穿上的春衣夹衫是金线缝制的。因无心绪只在屋中闷坐,斜倚着山形的绣枕,头上的首饰钗头凤都压偏了。独自满怀愁绪,连好梦都无法做成,夜深时还在剪弄着灯花,盼望有一个好的兆头。全词从白天写到夜晚,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向往幸福、刻骨铭心地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李清照的这首《蝶恋花》虽然很难确切系年,但在她的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既不像早年之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了青年夫妻间特有的别离相思之苦;也不似她晚年的《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借咏梅来抒发备尝战乱流离、伉俪生死睽隔的凄楚情怀。这首词中,抒情主人公,生活依然安定,情感亦较深沉,整篇以高雅的精神生活为基点,写她同丈夫赵明诚暂别后的孤寂落寞。上片前三句,既以明丽的色彩描绘早春持有的风物,也表现出对生活的信心、期望和热爱。她不写料峭春寒,而选择了“暖雨晴风”;“柳眼梅腮”,更以拟人之笔,细腻地描摹出她对万物复苏的审美情感。“柳眼”,是说杨柳初生的嫩叶象人刚刚张开的睡眼;“梅腮”则创造性地刻画出早梅花发时的生动意象。梅在落叶果树中是花发最早的一种,它的:花先叶开放,又往往两朵齐出,或呈淡红,或呈粉白,用少女的双腮比拟它,可谓一字传神。“已觉春心动”,既象是说大自然透出了春的信息。又似景物触动了缕缕春愁。“酒意诗情谁与共?”这近乎内心独白的一句,便把别后相思与失落之感直接道破了。但这句貌似直露,实则含蓄,其中高度凝炼地概括了赵李二人夫妻生活所独具的.丰富内容;李清照和赵明诚都是诗人和学者。论创作天才,赵不及李;讲学者气质李逊于赵。李清照天才秀出,其作品“俯视巾帼”、“压倒须眉”;赵明诚治学精慎,每能“援碑刻以正史传”;夫妻各有所长,巧妙互补,达到了“意会心谋,目往神授”的入化境界。李清照在赵明诚死后,为他的学术著作《金石录》所写的《后序》中,就曾深情地追怀他们共同创造的、交织着文艺、学术、爱情的美好经历。结婚之初,赵明诚还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先出”,就往往“质衣取半千钱,步火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后来赵明诚出为郡守,更是“竭其俸入”,以贿金石、图籍,就连李清照也为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而以摩蕊彝鼎,校勘史传,指摘疵病,其析疑义为最大的乐趣。所以“酒意诗情谁与共冬决不是寻常士大夫的花前月下,浅醉低吟,而是指更深刻、更丰富、更高雅,甚至更崇高的精神生活。这种生活的暂时中断,怎能不令人感到难以忍受的精神失落?所以难怪独坐相思,泪融残粉,就连头上所戴的些许首饰,也觉得无比沉重而不胜负荷了。

下片选取了闺中生活的三个典型细节,分层次、多侧面地刻画了李清照的孤寂情怀。乍试夹衫,山枕独倚,夜弄灯花,把“酒意诗情谁与共”的内心独自;化成了生动的视觉形象。特别是最后两句,借用古人灯花报喜之说,其深夜剪弄,就不只为了消解浓愁,而更透出了对丈夫早归的热切期待。

蝶恋花李清照

蝶恋花 李清照 翻译

的李清照蝶恋花赏析

李清照蝶恋花的原文

蝶恋花柳永答案

蝶恋花 欧阳修答案

李清照写的蝶恋花阅读理解

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蝶恋花 陆游 阅读答案

柳永蝶恋花阅读答案

蝶恋花李清照的古诗词阅读答案(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蝶恋花李清照的古诗词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