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阅读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湯不圓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乡子》阅读答案(共含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湯不圓”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南乡子》阅读答案

篇1:南乡子阅读答案

南乡子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①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居人:苏轼的好友陈述古,两人都曾因反对新法被贬,后一起在杭州任职。

(1)词的上阕中“谁似临平山上塔”一句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评价这首词的下阕说:“虚实结合,凄恻动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①词人不能像亭亭耸立的塔,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②词人不像临平塔那样无动于衷地对待来往过客,而为友人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

(2)虚实结合。词的下阕写词人在友人离去之后,返程路上的孤独,是实写;想象归家后因思念友人而难以成眠,面对残灯冷雨不禁落泪的情景,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此人离别的伤感和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表达的淋漓尽致。

篇2:《南乡子》阅读答案

1、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对比”1分,对比的内容1分,突出“荒凉”1分,“昔盛今衰”1分)

2、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

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

③以景结情,给读者以较大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每点2分,考生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4分)

篇3:苏轼《南乡子》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①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时任杭州通判。杨元素:时为杭州太守,与苏轼时有诗词唱和。②玉蕤:比喻白色的梅花。③微酸:指梅子。

(1)赏析“踏散芳英落酒卮”一句,其中有何情趣?(4分)

(2)这首词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梅花的美,请具体分析。(4分)

答案:

14.(1)鸟雀从梅枝上“惊飞”,踏散的花瓣,恰恰落入在树下赏梅的'“坐客”的酒杯之中,(2分)为之平添无穷雅兴,表达出词人闲适喜悦之情。(2分)

(2)梅树上,寒雀喧闹于枝头,以热闹的气氛来烘托早梅所显示出的美;(2分)梅树下,高人雅士酣宴畅饮,兴趣浓,时间长,写出对梅花的陶醉,侧面烘托梅花的美。(2分)

篇4:苏轼《南乡子》阅读答案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余。卧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注】此词作于熙宁十年,当时苏轼在徐州太守任上。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端写凉簟、清风,其意境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相似。

B.“昼睡余”“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等语表现出词人公务不多,比较清闲。

C.词人自觉建功立名没有指望,加之性情闲散随意,因而产生归隐田园的想法。

D.本词上片重记事,叙词人任上之闲,下片重议论,抒怀明旨,全词脉络清晰。

15.“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三句包含了怎样的意蕴?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4.(3分)A(意境不同:本词凉爽舒适,李词凄清悲凉)

15.(6分)

①三句意思是:如果要问使君我的才华能力怎么样,我只拥有人间全部的愚笨罢了;

②表达词人保持自我,不因外物而放弃个性的人生态度;③词人自嘲,表现出词人虽仕途不顺而能保持旷达的心境。

④表现词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答出①给2分,②③④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篇5:南乡子周邦彦阅读答案

南乡子周邦彦阅读答案

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1.词上半阕景物描写的时空安排很有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

2.词下半阅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1.(5分)①从时间上看,前两句写夜尽晓至,后两句写冬去春来,具有明暗冷暖交替的特点。②从空间上看,前两句由室外的晨光写到室内的残烛,后两句从眼前的风帘写到远处的融冰;内外、上下、远近,布置巧妙。

(答出时间特点的,给2分;答出空间特点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6分)

①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孤独苦闷的愁绪。②是通过人物自身心理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的。清早起来原本不想梳头,迟疑之后,刚刚打算绾起秀美的长发,却难以抑制内心的忧伤,精神有些恍惚,不觉又停了下来。

(答出情绪的,给2分;答出表现手法的,给2分;进行阐释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阅读理解方法

(1)整体看一遍此段讲述的内容是什么。

(2)逐句研究,每句话的大意。

(3)研究这段中的句子之间的联系,将句意相近的几句归为一层,概括层意。

(4)根据段中的几层之间的关系,总结段意。

(5)再看这段为表达这个段意,用了哪此写法。

语文知识点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篇6:南乡子的阅读答案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1)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4分)

篇7:南乡子的阅读答案

14.(1)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对比”1分,对比的内容1分,突出“荒凉”1分,“昔盛今衰”1分) (2)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 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 ③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注:一点2分;考生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4分

篇8:《南乡子·冬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乡子·冬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冬夜 黄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①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注]①稜稜(lng):冷硬,像有棱角一般。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绘冬夜的.?请简要分析。(4分)

(2)对词的下阕,明代李攀龙评曰“以梅花为故人,便见不孤”,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评语

的理解。(4分)

答案:

14.(8分)

①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角度描绘夜阑人静、布衾冷硬、沉香已尽、残灯如豆的画面;写出了冬夜寒冷、寂静、凄清的特点。

评分标准:角度3分,特点1分。

②词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人的情感,“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词人与梅花成为一对知心好友,精神相通,互相鼓励,所以“不孤”。

评分标准:拟人手法分析2分,分析“不孤”2分。

篇9:《南乡子·宿州上元》阅读答案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①,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注] ①“江东归老客”,用范蠡弃官归隐典。②“白云乡”,《庄子》:“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千骑试春游”写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蛰居已久的人们,按捺不住,便争相 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

B. “小雨如酥落便收”中的“收”,写春雨绵软细微,洒在干涸的土地上,即刻就吸收尽净,用字极为传神。

C. “飞火乱星球”写想象之景,烟花腾空而起,如同团团星球迭相灿烂进发,“乱” 字透出目不暇接的热闹。

D. “浅黛横波翠欲流”写眼见之景,山如着了一抹淡青色画眉,春水荡漾,山水青翠之色让人感到即将滑动。

15.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4. C(“想象之景”错误,是作者在上元佳节所见实景。)

15.①雨中春游的欣喜之情;②厌倦仕途的归隐之情;③佳节风物美景的赞赏之情;④遭遇朝廷冷落的伤感之情。(结合原文,一点两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词大意是:潇潇春雨中,人们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还有清润可口的美酒供作者开怀痛饮,此情此景,不禁叫人留连忘返。仰望天空,火炮礼花,腾空而起,如同迭相进发的团团星球。地上,青山如黛(青山如同是着了一抹淡青色的画眉),春水荡漾。宿州上元春日风光佳丽,胜似仙乡,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要温煦可人。

篇10:《南乡子·宿州上元》阅读答案

南乡子·宿州上元

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①,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注]①“江东归老客”,用范蠡弃官归隐典。②“白云乡”,《庄。子》:“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千骑试春游”写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蛰居已久的人们,按捺不住,便争相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

B.“小雨如酥落便收”中的“收”,写春雨绵软细微,酒在干涸的'土地上,即刻就吸收尽净,用字极为传神。

C.“飞火乱星球”写想象之景,烟花腾空而起,如同团团星球迭相灿烂进发,“乱”字透出目不暇接的热闹。

D.“浅黛横波翠欲流”写眼见之景,山如着了一抹淡青色画眉,春水荡漾,山水青翠。

1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4.C解析:“想象之景”错误,是作者在上元佳节所见实景。“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两句分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观。仰望天空,火炮礼花、腾空而起,如同迭相进发的团团星球。一个“乱”字,点出星火灿烂、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

15.①雨中春游的欣喜之情:②厌倦仕途的归隐之情③佳节风物美景的赞赏之情;④遭遇朝廷冷落的伤感之情。

篇11:南乡子的阅读题以及答案

南乡子的阅读题以及答案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阅读题

(1)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4.(1)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对比”1分,对比的内容1分,突出“荒凉”1分,“昔盛今衰”1分)

(2)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 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 ③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注:一点2分;考生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4分

南乡子辛弃疾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阅读答案

南乡子 辛弃疾

《南乡子·捣衣》阅读答案及赏析

秦观《南乡子》赏析

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描写冬天的诗句——《南乡子·冬夜》

南乡子,南乡子朱埴,南乡子的意思,南乡子赏析

南乡子,南乡子姚燧,南乡子的意思,南乡子赏析

陆游《南乡子 归梦寄吴樯》原文赏析以及阅读答案

《南乡子》阅读答案(整理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南乡子》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